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系统及移动终端信号传输方法

文档序号:7806969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系统及移动终端信号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系统及移动终端信号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终端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近距离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支付领域。当前比较流行的应用于移动终端中的几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方案包括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RFID_SIM卡(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Module,用户识别模块)以及RFID-SD卡(Secure Digital,数字安全)等方案。NFC方案通过在移动终端内增加近场通信模块来实现相互间的近距离通信;RFID-SM卡和RFID-SD卡方案通过在普通SM卡或SD卡上增加射频通信功能使得拥有RFID-S IM卡或RFID-SD卡的移动终端能够与具备相应读写功能的应用终端之间进行近距离通信。这三种方案中,NFC方案需要对现有移动终端进行改造,在普通的移动终端内增加NFC控制器和天线装置,用户需要更换已有的移动终端,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使得该方案的推广比较困难。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 RFID-SIM卡和RFID-SD卡方案,无需改变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只需更换SM卡或SD卡即可实现近距离通信。在一些涉及个人敏感信息的应用场合,为了提高用户数据通信的安全性,需要将通信距离限定在一可控的范围之内。因此在RFID-SM卡和RFID-SD卡方案中,将低频线圈内置于RFID-SM卡或RFID-SD卡中,采用低频交变磁场的强度检测来控制双方的通信距离。但是,由于封装工艺的限制,在SM卡或SD卡的狭小空间内绕制线圈,限制了低频线圈的可利用面积和匝数,降低了低频线圈的性能,使得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对距离控制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该方式也会间接地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从而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系统及移动终端信号传输方法,能够在不改造移动终端和降低用户成本的前提下,通过移动终端自带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建立双向的磁通信连接,使得通信的双方可以在限定的通信距离内安全、可靠地传输数据和信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种移动终端,包括:控制单元、磁信号发送单元、磁信号接收单元、射频通信单元、第一线圈、第二线圈;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磁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并根据接收到的磁信号判断是否开启所述射频通信单元;所述磁信号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所述设置的发送参数,将所述控制单元产生的信号转换成磁信号;所述第一线圈将所述磁信号发送单元产生的磁信号发送出去;所述第二线圈接收外界的磁信号并传输给所述磁信号接收单元,所述磁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设置的接收参数,接收处理所述第二线圈接收的磁信号并将处理后的磁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所述射频通信单元,用于当通信连接建立成功后与外界进行大容量的数据通信。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喇叭、麦克风,所述第一线圈设置在所述喇叭中,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所述麦克风中;所述第一线圈用于与所述喇叭中的器件相配合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所述第二线圈用于与所述麦克风中的器件相配合将外界的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喇叭、麦克风,所述第一线圈设置在所述麦克风中,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所述喇叭中;所述第一线圈用于与所述麦克风中的器件相配合将外界的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所述第二线圈用于与所述喇叭中的器件相配合将电信号转换成
声音信号。进一步地,所述磁信号发送单元包括:编码模块、调制模块、驱动模块;所述编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磁信号发送单元中产生的磁信号进行编码,所述调制模块用于对所述编码模块进行编码后的磁信号进行调制,所述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调制模块调制后的磁信号并传输给所述第一线圈发送出去。进一步地,所述射频通信单元与外界的通信方式可采用至少一种符合标准的射频通信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终端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交互磁信号,通过射频通信单元交互射频信号。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传输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终端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发送方设置发送频点通过发送方的第一线圈将第一磁信号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设置与发送频点相同的接收频点,通过接收方的第二线圈接收第一磁信号;接收方根据所述第一磁信号的性能参数判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之内,当判定在预设范围内时,通信双方建立射频通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接收方通过第二线圈接收第一磁信号的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接收方设置与发送方相同的频点通过接收方的第二线圈接收第一磁信号;接收方设置与发送方相异的频点通过接收方的第一线圈将第二磁信号发送给发送方;发送方设置与接收方发送频点相同的接收频点,通过发送方的第二线圈接收第二磁信号;接收方根据所述第一磁信号的性能参数判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之内,当判定在预设范围内时,通信双方建立射频通信连接具体包括:接收方根据所述第一磁信号的性能参数判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之内,发送方根据第二磁信号的性能参数判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当判断在预设范围内时,通信双方建立射频通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发送方设置发送频点通过发送方的第一线圈将第一磁信号发送给接收方的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方在第一频点通过发送方的第一线圈将第一请求信号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在第二频点通过接收方的第一线圈将第二请求信号发送给发送方;所述接收方设置接收频点通过接收方的第二线圈接收第一磁信号的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接收方在第一频点通过接收方的第二线圈接收第一请求信号;发送方在第二频点通过发送方的第二线圈接收第二请求信号;接收方在第二频点通过接收方的第一线圈将第一应答信号发送给发送方;发送方在第一频点通过发送方的第一线圈将第二应答信号发送给接收方;所述接收方根据所述第一磁信号的性能参数判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之内,当判定在预设范围内时,通信双方建立射频通信连接的处理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接收方根据第一请求信号和第二应答信号的性能参数判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发送方根据第一应答信号和第二请求信号的性能参数判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当判定在预设范围内,通信双方建立射频通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发送方设置发送频点通过发送方的第一线圈将第一磁信号发送给接收方的处理过程具体包括:发送方选择磁信号发送功能,关闭磁信号接收功能,在第三频点通过发送方的第一线圈将第一磁信号发送给接收方,当磁性号发送完毕后开启磁信号接收功能;所述接收方在第三频点通过接收方的第二线圈接收第一磁信号的处理过程具体包括:接收方选择磁信号接收功能,在第三频点,通过接收方的第二线圈接收第一磁信号;接收方选择磁性号发送功能,关闭自身的磁信号接收功能,在第三频点通过接收方的第一线圈将第二磁信号发送给发送方,当磁信号发送完毕后开启自身的磁信号接收功倉泛;发送方选择磁信号接收功能,在第三频点通过发送方的第二线圈接收第二磁信号;接收方根据所述第一磁信号的性能参数判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之内,当判定在预设范围内时,通信双方建立射频通信连接的处理过程具体包括:接收方根据第一磁信号的性能参数判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发送方根据第二磁信号的性能参数判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当判定在预设范围内时,通信双方建立射频通信连接。进一步地,传输一方中的待发送磁信号还携带该方的身份识别信息,另一方接收所述磁信号,先通过所述磁信号的强度判断通信双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然后对所携带的发送者的身份识别信息进行鉴权,当判断在预设范围内,并且鉴权成功后,通信双方建立射频通信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移动终端本身带有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装置,能够在不改变现有移动终端硬件结构的前提下,加入磁信号接收和发送单元使移动终端之间能进行磁信号的通信,通过对磁信号性能参数判断通信双方是否在可靠的范围内,从而建立通信双方的大规模的数据通信;这样使得通信双方可在限定的通信距离范围之内安全、可靠地传输敏感数据和信息,有效地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并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能够促进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推广和应用。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移动终端磁信号发送和接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另一种移动终端磁信号发送和接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移动终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移动终端传输方法的框架流程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移动终端传输方法的框架流程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另一种移动终端传输方法框架流程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移动终端传输方法的框架流程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另一种移动终端传输方法的框架流程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移动终端传输方法的框架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为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为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控制单元、磁信号发送单元、磁信号接收单元、射频通信单元、第一线圈、第二线圈;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磁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并根据接收到的磁信号判断是否开启所述射频通信单元;所述磁信号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所述设置的发送参数,将所述控制单元产生的信号转换成磁信号;所述第一线圈将所述磁信号发送单元产生的磁信号发送出去;所述第二线圈接收外界的磁信号并传输给所述磁信号接收单元,所述磁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设置的接收参数,接收处理所述第二线圈接收的磁信号并将处理后的磁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所述射频通信单元,用于当通信连接建立成功后与外界进行大容量的数据通信。如上述的移动终端可选择磁信号的发送功能通过第一线圈将磁信号发送出去,移动终端也可选择磁信号接收功能通过第二线圈接收磁信号,在不改变现有移动终端的硬件情况下利用本身自带装置中的线圈,使得移动终端之间能够建立起磁信号的双向通信。本实施例移动终端中的磁信号发送单元可包括:编码模块、调制模块、驱动模块;磁信号接收单元可包括:放大滤波器、解调模块、解码模块。磁信号经编码、调制、驱动通过第一线圈发送出去;当移动终端接收磁性信号时,通过第二线圈接收磁信号,磁信号经过解码、解调、放大过滤、被传输到控制单元。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可以为设置在移动终端喇叭的线圈或者移动终端麦克风中,同样第二线圈可设置在移动终端喇叭或者麦克风中,但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必须设置在不同的移动终端装置内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即可维持喇叭或麦克风的正常工作,又可收发磁信号;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线圈设置在移动终端喇叭内,用于与喇叭中的元器件相配合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当不同的电子能量传至线圈时,线圈产生一种能量与磁铁的磁场互动,这种互动造成纸盘振动,因为电子能量随时变化,喇叭的线圈会往前或往后运动,因此喇叭的纸盘就会跟着运动,这此动作使空气的疏密程度产生变化而产生声音;第一线圈还可设置在移动终端麦克风中用于与麦克风中的其他器件相配合将声音信号转换层电信号,当麦克风接收到声音,声音使麦克风中的第一线圈振动,线圈与其他器件相作用产生电流。同样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线圈也可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喇叭或麦克风中与第一线圈设置在移动终端喇叭或麦克风中所起的功能是一样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不局限于喇叭和麦克风之中,而是可设置在移动终端中所有自带线圈的元器件中。在本实施中射频通信单元可以采用任意一种符合标准的射频通信方案,如可以为
2.4GHz RFID、蓝牙或WiFi中的任意一种。当通信双方信息交互量较大时,如传输图片、音乐文件、视频文件等,可采用射频通信单元进行信息交互,而通过喇叭和麦克风的连接则用来传递射频通信单元开启时所需的身份识别以及通信参数等信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射频通信单元可以为RFID-SM模块、RFID-SD模块、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等支持快速或高速数据通信的无线通信单元。实施例二:请参考图4,图4为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如实施一所述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交互磁信号,通过射频通信单元交互射频信号。如图4中所示移动终端系统包括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第一移动终端先与第二移动终端进行磁信号交互判断双方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如果判定在预设范围内则两个移动终端建立射频通信连接,通过射频通信单元交互大容量的数据。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系统还可以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通过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相连的后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掌上游戏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实施例三:参考图5,为本实施例移动终端信号传输方法的框架流程图。本实施例的通信的移动终端双方中任意一方为主动通信方,另一方为被动通信方,第一线圈来自于喇机,第二线圈来自于麦克风,磁信号的性能参数为磁信号的强度,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信号传输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Al,所述主动通信方选择磁信号发送功能,设置磁通信的频点、编码和调制方式、发射功率等发送参数,将待发送的磁信号通过喇叭发送出去;步骤A2,所述被动通信方选择磁信号接收功能,设置接收灵敏度、放大倍数、通频带等接收参数,在与主动通信方的发送频点相同的接收频点通过麦克风接收所述信息,获取磁信号的强度值;
步骤A3,所述被动通信方预设与安全通信距离对应的阈值,将该阈值与所述磁信号的强度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自身与主动通信方的通信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之内,并决定是否与主动通信方建立通信连接.
本实施例移动终端信号传输方法中的磁信号可携带主动通信方的身份识别信息,被动通信方在根据磁性号的强度判断是否在预设范围内,根据磁信号所携带的身份识别信息进行鉴权,当判定通信双方在预设范围之内,并且鉴权成功后双方建立射频通信连接。本实施例方法中所述被动通信方比较所述磁信号强度值和预设的距离阈值的步骤中包括:如果所述磁信号强度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距离阈值,则认为被动通信方进入预设的安全通信距离范围,所述被动通信方与所述主动通信方建立通信连接。实施例四:参考图6,为本实施例移动终端信号传输方法的框架流程图。本实施例的通信的移动终端双方中任意一方为主动通信方,另一方为被动通信方,第一线圈来自于喇机,第二线圈来自于麦克风,具体步骤如下:步骤BI,所述主动通信方在第一磁通信频点通过喇叭发送第一磁信号;步骤B2,所述被动通信方在所述第一磁通信频点由麦克风接收和检测所述第一磁信号;步骤B3,所述被动通信方在第二磁通信频点通过喇叭发送第二磁信号;步骤B4,所述主动通信方在所述第二磁通信频点由麦克风接收和检测所述第二磁信号;步骤B5,根据所述被动通信方检测到的第一磁信号和所述主动通信方检测到的第二磁信号判断所述被动通信方和主动通信方之间的距离,以使被动通信方和主动通信方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建立通信连接。本实施例移动终端信号传输方法中所述步骤B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bl,所述被动通信方比较所述第一磁信号的强度值和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根据比较的结果判断所述被动通信方是否进入预设的被动通信方与主动通信方的有效通信距离区间;步骤b2,所述主动通信方比较所述第二磁信号的强度值和预设的第二距离阈值,根据比较的结果判断主动通信方是否进入预设的被动通信方与主动通信方的有效通信距离区间;步骤b3,当所述被动通信方进入预设的被动通信方与主动通信方的有效通信距离区间,并且所述主动通信方也进入预设的被动通信方与主动通信方的有效通信距离区间,由此判定所述被动通信方和主动通信方之间的通信距离在预设的有效通信距离内,双方成功建立通信连接并可以通过射频通信单元交换数据和信息。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信号携带所述主动通信方的身份标识信息,第二磁信号携带所述被动通信方的身份标识信息和所述主动通信方的身份标识信息。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移动终端传输方法中所述步骤B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bll,所述被动通信方比较所述第一磁信号的强度值和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根据比较的结果判断所述被动通信方是否进入预设的被动通信方与主动通信方的有效通信距离区间;
步骤b22,所述主动通信方比较所述第二磁信号的强度值和预设的第二距离阈值,根据比较的结果判断主动通信方是否进入预设的被动通信方与主动通信方的有效通信距离区间;步骤b33,所述被动通信方根据第一磁性号所携带的主动通信方的身份识别信息进行认证;所述主动通信方根据第二磁信号所携带的被动通信方的身份识别信息进行认证;步骤b44,当判定通信双方在预设范围内,并且双方都认证成功时,通信双方建立射频通信连接。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信号传输方法中所述被动通信方比较所述第一磁信号强度值和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的步骤中包括:所述第二磁信号的强度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的第二距离阈值,则认为所述主动通信方进入预设的被动通信方与主动通信方的有效通信距离区间。实施例五:参考图8,为本实施例移动终端传输方法框架流程图。本实施方式所述通信的移动终端双方均为主动通信方,分别为第一主动通信方、第二主动通信方;第一线圈来自于喇口八,第二线圈来自于麦克风;本实施方式移动终端传输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Cl,第一主动通信方在第一磁通信频点发送第一请求信号,第二主动通信方在第二磁通信频点发送第二请求信号;步骤C2,所述第一主动通信方在所述第二磁通信频点接收所述第二请求信号,然后在所述第一磁通信频点发送第二应答信号;所述第二主动通信方在所述第一磁通信频点接收所述第一请求信号,然后在所述第二磁通信频点发送第一应答信号;步骤C3,所述第一主动通信方在所述第二磁通信频点接收所述第一应答信号,所述第二主动通信方在所述第一磁通信频点接收所述第二应答信号。步骤C4,所述第一主动通信方根据其检测到的所述第二请求信号和所述第一应答信号判断所述第二主动通信方和自身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主动通信方根据其检测到的所述第一请求信号和所述第二应答信号判断所述第一主动通信方和自身之间的距离,以使第一主动通信方和第二主动通信方始终维持在预设距离范围内交换信息。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移动终端信号传输方法中步骤C4具体包括:步骤C41,通信双方分别检测其所接收的请求信号的强度值,判断该强度值与各自预设的通信距离阈值之间的关系,具体为:第一主动通信方比较第二请求信号和第一应答信号的强度值和自身预设的通信距离阈值;第二主动通信方比较第一请求信号和第二应答信号的强度值和自身预设的通信距离阈值;当判断通信双方都在预设范围时,则建立射频通信连接。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信号传输方法中所述第一应答信号携带所述第二主动通信方的身份标识信息,所述第二应答信号携带所述第一主动通信方的身份标识信息。本实施例移动终端信号传输方法中步骤C4具体包括:步骤C411,通信双方分别检测其所接收的请求信号的强度值,判断该强度值与各自预设的通信距离阈值之间的关系,具体为:第一主动通信方比较第二请求信号和第一应答信号的强度值和自身预设的通信距离阈值;第二主动通信方比较第一请求信号和第二应答信号的强度值和自身预设的通信距离阈值;步骤C412,通信双方分别认证其所接收的应答信号中携带的身份标识信息;步骤C413,通信双方根据步骤C411和步骤C412中的比较结果,决定是否继续维持在预设的通信距离范围内传输信息,当判定通信双方都在预设范围内,并且通信双方都认证鉴权成功,则双方建立射频通信连接。实施例六:如图10所示,为本实施例移动终端信号传输方法的框架流程图。本实施例移动终端双方中任意一方为主动通信方,另一方为被动通信方,第一线圈来自于喇叭,第二线圈来自于麦克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Dl主动通信方选择磁信号发送功能,关闭自身的磁信号接收功能,在第三频点,通过主动通信方的第一线圈将第一磁信号发送出去,当磁信号发送完毕后开启自身的磁信号接收功能;步骤D2被动通信方选择磁信号接收功能,在第三频点,通过被动通信方的第二线圈接收第一磁信号;步骤D3被动通信方选择磁性号发送功能,关闭自身的磁信号接收功能,在第三频点通过被动通信方的第一线圈将第二磁信号发送给主动通信方,当磁信号发送完毕后开启自身的磁信号接收功能;步骤D4主动通信方选择磁信号接收功能,在第三频点通过主动通信方的第二线圈接收第二磁信号;步骤D5被动通信方根据第一磁信号的性能参数判断主动通信方与被动通信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主动通信方根据第二磁信号的性能参数判断主动通信方与被动通信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当判定在预设范围内时,通信双方建立射频通信连接。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信号传输方法中第一磁信号可以携带主动通信方的身份识别信息,第二磁信号可以携带被动通信方的身份识别信息,上述的步骤D5包括:步骤Dll被动通信方根据第一磁信号的性能参数判断主动通信方与被动通信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主动通信方根据第二磁信号的性能参数判断主动通信方与被动通信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步骤D22被动通信方根据第一磁信号所携带的身份识别信息进行鉴权认证;主动通信方根据第二磁信号所携带的身份识别信息进行鉴权认证;步骤D33当判定主动通信方和被动通信方均在预设范围内,并且通信双方都鉴权成功后,主动通信方和被动通信方建立射频通信连接。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磁信号发送单元、磁信号接收单元、射频通信单元、第一线圈、第二线圈;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磁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并根据接收到的磁信号判断是否开启所述射频通信单元;所述磁信号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所述设置的发送参数,将所述控制单元产生的信号转换成磁信号;所述第一线圈将所述磁信号发送单元产生的磁信号发送出去;所述第二线圈接收外界的磁信号并传输给所述磁信号接收单元,所述磁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设置的接收参数,接收处理所述第二线圈接收的磁信号并将处理后的磁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所述射频通信单元,用于当通信连接建立成功后与外界进行大容量的数据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喇叭、麦克风,所述第一线圈设置在所 述喇叭中,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所述麦克风中;所述第一线圈用于与所述喇叭中的器件相配合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所述第二线圈用于与所述麦克风中的器件相配合将外界的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喇叭、麦克风,所述第一线圈设置在所述麦克风中,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所述喇叭中;所述第一线圈用于与所述麦克风中的器件相配合将外界的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所述第二线圈用于与所述喇叭中的器件相配合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信号发送单元包括:编码模块、调制模块、驱动模块;所述编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磁信号发送单元中产生的磁信号进行编码,所述调制模块用于对所述编码模块进行编码后的磁信号进行调制,所述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调制模块调制后的磁信号并传输给所述第一线圈发送出去。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通信单元与外界的通信方式可采用至少一种符合标准的射频通信方案。
6.一种移动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交互磁信号,通过射频通信单元交互射频信号。
7.一种移动终端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方设置发送频点通过发送方的第一线圈将第一磁信号发送给接收方; 接收方设置与发送频点相同的接收频点,通过接收方的第二线圈接收第一磁信号; 接收方根据所述第一磁信号的性能参数判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之内,当判定在预设范围内时,通信双方建立射频通信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方通过第二线圈接收第一磁信号的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方设置与发送方相同的频点通过接收方的第二线圈接收第一磁信号; 接收方设置与发送方相异的频点通过接收方的第一线圈将第二磁信号发送给发送方; 发送方设置与接收方发送频点相同的接收频点,通过发送方的第二线圈接收第二磁信号; 所述接收方根据所述第一磁信号的性能参数判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之内,当判定在预设范围内时,通信双方建立射频通信连接具体包括:接收方根据所述第一磁信号的性能参数判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之内,发送方根据第二磁信号的性能参数判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当判断在预设范围内时,通信双方建立射频通信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移动终端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设置发送频点通过发送方的第一线圈将第一磁信号发送给接收方的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方在第一频点通过发送方的第一线圈将第一请求信号发送给接收方; 接收方在第二频点通过接收方得第一线圈将第二请求信号发送给发送方; 所述接收方设置接收频点通过接收方的第二线圈接收第一磁信号的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方在第一频点通过接收方的第二线圈接收第一请求信号; 发送方在第二频点通过发送方的第二线圈接收第二请求信号; 接收方在第二频点通过接收方的第一线圈将第一应答信号发送给发送方; 发送方在第一频点通过发送方的第一线圈将第二应答信号发送给接收方; 所述接收方根据所述第一磁信号的性能参数判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之内,当判定在预设范围内时,通信双方建立射频通信连接的处理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方根据第一请求信号和第二应答信号的性能参数判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发送方根据第一应答信号和第二请求信号的性能参数判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当判定在预设范围内,通信双方建立射频通信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设置发送频点通过发送方的第一线圈将第一磁信号发送给接收方的处理过程具体包括: 发送方选择磁信号发送功能,关闭磁信号接收功能,在第三频点通过发送方的第一线圈将第一磁信号发送给接收方,当磁性号发送完毕后开启磁信号接收功能; 所述接收方在第三频点通过接收方的第二线圈接收第一磁信号的处理过程具体包括:接收方选择磁信号接收功能,在第三频点,通过接收方的第二线圈接收第一磁信号;接收方选择磁性号发送功能,关闭自身的磁信号接收功能,在第三频点通过接收方的第一线圈将第二磁信号发送给发送方,当磁信号发送完毕后开启自身的磁信号接收功能;发送方选择磁信号接收功能,在第三频点通过发送方的第二线圈接收第二磁信号;接收方根据所述第一磁信号的性能参数判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之内,当判定在预设范围内时,通信双方建立射频通信连接的处理过程具体包括:接收方根据第一磁信号的性能参数判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发送方根据第二磁信号的性能参数判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当判定在预设范围内时,通信双方建 立射频通信连接。
11.如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传输一方中的待发送磁信号还携带该方的身份识别信息,另一方接收所述磁信号,先通过所述磁信号的强度判断通信双方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然后对所携带的发送者的身份识别信息进行鉴权,当判断在预设范围内,并且鉴权成功后,通信双方建立射频通信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系统及移动终端传输方法,其中移动终端包括控制单元,控制磁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并根据接收的磁信号判断是否开启射频通信单元;磁信号发送单元,根据控制单元设置的发送参数将控制单元产生的信号转换成磁信号;第一线圈,将磁信号发送单元产生的磁信号发送出去;第二线圈,接收外界的磁信号并传输给磁信号接收单元;磁信号接收单元,根据控制单元设置的接收参数接收第二线圈接收的磁信号并处理后传输给控制单元;射频通信单元,与外界进行大容量的数据通信。本发明通过移动终端自带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建立双向磁通信连接,使通信双方可以在限定的通信距离内安全、可靠地传输数据和信息。
文档编号H04B1/38GK103187984SQ20111045226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9日
发明者董睿 申请人: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