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36290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线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体内部定位有可传输无线信号的传输模块,并于座体与传输模块外部分别罩覆有相互抵持形成电性接触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而具有接地功能, 并提升信号传输的品质与稳定性的信号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使许多电子、电气产品都已普遍存在于社会上的各个角落,而科技化的电子、电气产品于使用时,通常是用输入信号的操作、控制方式对电子、电气产品进行启动、关闭或操控、设定,如各种家电的电视机、音响、录放影机、多媒体播放装置、数字频道接收器(MOD)、冷气机、智慧型冰箱,或者是电脑主机、行动电话、笔记型电脑等,并从以往直接触控于机体上的按键、按钮或有线操作器进行操作,而取代为通过遥控器的无线操控方式来对各种电子、电气产品操作与控制,例如可通过无线射频信号(RF)、红外线或蓝牙传输等;或者是通过电连接器,如通用序列汇流排(USB)、SATA、eSATA型式连接器或网络连接器(RJ-45)等,以连接外部的周边设备,并达到扩充电子、电气产品的实用性功效,如电视机外接录放影机、数字频道接收器、扩音喇叭、音响、电脑主机或数字相机等进行各种电子信号的传输或储存,或以电脑主机外接键盘、滑鼠、印表机、电视信号接收器、数据机等,因此,电子、电气产品也都设置有许多的电连接器、信号接收器,即可通过信号读取或储存、传输来操控电子、电气产品使用功能。由于电子、电气产品的各种信号传输,可通过有线的信号连结或无线信号传输,故不论是有线或无线的信号传输都可通过电连接器的连结将二端信号进行双向传输,而在电子、电气产品上都会设置有复数电连接器、无线信号发射、接收器,但因电子、电气产品内部的电路板上必须设置有多个电连接器或信号传输器,则将占用电路板上过多的空间位置, 并影响电路板上的线路布局,且一般电子、电气产品于接收无线信号时,也必须凭借电连接器外接天线或连接信号收发的系统,如此将造成占用电子、电气产品的电连接器位置,所述的这些电连接器转接信号时也需要再经过额外的信号转换电路的处理,仍会造成电子、电气产品因电连接器、无线信号接收器设置、布局所产生的问题,并影响电子、电气产品信号传输、占用电路板空间等缺失,而有待从事于此行业者重新设计来加以有效解决。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多方评估及考量,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无线传输装置的新型诞生。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传输装置,解决现有结构上存在的占用空间、影响线路布局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座体、传输模块及屏蔽壳体,其中[0008]该座体内部所具有的容室内穿设有具有对接部的端子组,并在端子组远离对接部的一侧设有焊接部;该传输模块可拆卸地组装于座体的容室内,该传输模块并具有能够传输无线信号的线路单元,而线路单元上设有复数转接端子,且各转接端子一侧分别弯折延伸有能够抵持于端子组对接部上形成电性接触的接触部;该屏蔽壳体包括有能够分别罩覆于座体与传输模块外部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 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抵持形成电性接触状态。其中该座体内部具有一向外镂空而断面呈U形状的容室,并在容室底面后方处设有复数端子槽,而端子组所具由的基部定位于端子槽内,并使基部一侧的对接部分别延伸至容室底面处,且基部另一侧的焊接部分别穿出座体外部。其中该座体的容室两侧处分别朝上方延伸设有弹性扣臂,且两个弹性扣臂内侧处设有相对的卡扣,而传输模块具有能够收容线路单元的基座,并在基座两侧处分别设有供弹性扣臂卡扣作扣合定位的定位槽。其中该座体的容室前方两侧处设有相对的嵌扣部,而传输模块具有能够收容线路单元的基座,且基座位于线路单元两侧处分别设有供嵌扣部嵌合卡固的卡持槽。其中该座体位在容室前侧下方或上方处设有收纳空间,并在收纳空间内收容有至少一个连接器,而屏蔽壳体的第一壳体前侧处设有至少一个供连接器露出的插槽。其中该连接器为通用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连接器、网络连接器、高解析多媒体影音介面连接器、音源连接器或电源连接器。其中该传输模块的线路单元一侧处设有能够传输无线信号的信号收发部,并在信号收发部的另一侧处设有接合部,且位于信号收发部与接合部之间设有信号处理部,在复数转接端子一侧处分别设有能够与线路单元接合部焊设固定的焊接脚,且各焊接脚另一侧分别弯折后再延伸出呈弧凸状的接触部。其中该传输模块为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该传输模块并具有基座,而基座内部的容置空间收容有线路单元,并在基座后方处设有供复数转接端子穿出外部的复数镂空孔。其中该传输模块具有能够收容线路单元的基座,并在基座两侧处设有复数扣槽, 而屏蔽壳体的第二壳体罩覆于基座外部,并在第二壳体两侧处朝下方延伸设有侧板,且各侧板上设有能够与扣槽扣合定位的复数扣片。其中该屏蔽壳体的第一壳体位于座体的容室前方处设有呈U形状的框槽,且第一壳体两侧处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抵持部,并在第二壳体上则设有能够与抵持部相互抵持接触的定位部。其中该第一壳体的抵持部上具有呈弧凸状的接触面,并在第二壳体的定位部上设有能够与接触面相互抵持接触的扣片。其中该屏蔽壳体的第一壳体两侧处相对向内延伸设有边板,且各边板上向下弯折延伸有至少一个能够抵持接触于第二壳体上的抵持部。其中该第一壳体的抵持部上具有呈弧凸状的接触面,而第二壳体两侧处朝下方延伸设有侧板,并在侧板上设有定位部,且各定位部上设有能够与接触面相互抵持接触的扣片。[0023]其中该屏蔽壳体为金属材质所制成,而第一壳体两侧下方处弯折延伸设有复数接脚,该复数接脚利用穿孔或表面粘着技术焊接的方式来与预设电路板形成接地回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1.座体内部的容室内穿设有具对接部的端子组,并于端子组远离对接部的另一侧设有焊接部,而传输模块为组装于容室内部呈现分离状态,并具有可传输无线信号的线路单元,且线路单元上设有可与端子组对接部抵持接触的复数转接端子,以此传输模块与座体的分离设计,不但可方便将传输模块由水平或垂直方向组装于座体的容室内,并可减少占用电路板的空间,而不会影响的整体电路布局,也不需在电路板上设置信号转换电路,即可通过传输模块来进行无线信号的发射、接收功能,更具弹性与实用性的效果。2.座体与传输模块外部分别罩覆有屏蔽壳体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即可将第一壳体弹性抵持、接触于第二壳体形成电性接触状态,以及第一壳体上的复数接脚焊设于电路板上形成接地回路,如此,便可将电路板上的杂讯以及传输模块周围所产生的电磁波 (EMI)干扰、静电释放(ESD)来导引至接地端予以排散,而具有良好的接地功能,且可通过屏蔽壳体罩覆于座体与传输模块外部形成遮蔽与隔离,以有效降低端子组、复数转接端子外露于空气中而影响其电性传输的效果,并提升信号传输的品质与稳定性。3.座体的容室前侧下方处的收纳空间内收容有至少一个连接器,且各连接器分别露出于屏蔽壳体前侧处对应的插槽,并配合传输模块呈上、下层叠式组装结合,即可通过连接器来进行传输有线信号,或以传输模块进行无线信号的发射、接收,并在同一无线传输装置中具备有线信号传输或无线信号的发射、接收多重传输功能,更具弹性与实用性的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前的侧视剖面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组装时的侧视剖面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组装方式的侧视剖面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侧视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座体;11-容室;141-基部;111-底面;142-对接部;12-弹性扣臂;143-焊接部;121-卡扣;15-嵌扣部;13-端子槽;16-收纳空间;14-端子组;161-连接器;2-传输模块;21-线路单元;230-容置空间;211-信号收发部;231-下壳体;212-接合部;232-上盖体;2121-穿孔;233-凸扣;213-信号处理部;234-卡槽;22-转接端子; 235-镂空孔;221-焊接脚;24-卡持槽;222-接触部;25-定位槽;23-基座;26-扣槽;3-屏蔽壳体;30-框槽;33-抵持部;31-第一壳体;331-接触面;311-边板;34-定位部;32-第二壳体;341-扣片;321-侧板;35-插槽;322-扣片;36-接脚;323-缺槽;4-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构造,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参阅他1、图2、图3、图4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及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座体1、传输模块2及屏蔽壳体3,其中该座体1内部具有一个容室11,此容室11是向外镂空而断面呈U形状,并于容室 11左、右两侧处分别朝上方延伸设有弹性扣臂12,且两个弹性扣臂12内侧处设有相对的卡扣121,而容室11的底面111后方处设有复数端子槽13,并于端子槽13内穿设有端子组14, 其中端子组14所具的基部141定位于端子槽13内,并使基部141 一侧所设的对接部142分别延伸至容室11的底面111处,而基部141远离对接部142另一侧所设的焊接部143则分别垂直穿出座体1外部,再于容室11底面111另一侧的前方两侧处设有相对的嵌扣部15 ; 此外,座体1位于容室11前侧下方或上方处设有收纳空间16,并于收纳空间16内收容有至少一个连接器161,且该连接器161可为通用序列汇流排(USB)连接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 (如SATA、eSATA)连接器、网络连接器(RJ-妨)、高解析多媒体影音介面连接器、音源连接器或电源连接器等各种可进行信号或电源传输的连接器。该传输模块2具有一线路单元21,而线路单元21 —侧处设有可传输无线信号的信号收发部211,并于信号收发部211的另一侧处设有接合部212,且位于信号收发部211与接合部212之间设有信号处理部213,其中接合部212上设有具焊接脚221的复数转接端子22,并使复数转接端子22 —侧所设的焊接脚221分别穿入于接合部212上所具的穿孔 2121内焊设固定成为一体仅为一种较佳的实施状态,也可利用表面粘着技术(SMT)方式形成电性连接,且各转接端子22的焊接脚221另一侧分别弯折后再延伸出呈弧凸状的接触部 222。再者,上述的传输模块2可为蓝牙模块、Wi-Fi模块或其它无线传输模块,用以传输蓝牙信号、Wi-Fi信号或其它各种型式无线信号,且该传输模块2具有可收容线路单元21 的基座23,而基座23包括有下壳体231及上盖体232,即可将线路单元21嵌入于下壳体 231、上盖体232内部的容置空间230内定位,另于基座23位于线路单元21的信号收发部 211左、右二外侧边处分别设有卡持槽24,且位于卡持槽23后方两侧处分别设有定位槽25 及复数扣槽26 ;又,基座23的下壳体231与上盖体232外侧周边处设有呈相对应扣合定位的复数凸扣233及卡槽234,如此可将下壳体231与上盖体232组构成为一体,另于下壳体 231后方处设有复数镂空孔235,即可将复数转接端子22 —侧的焊接脚221分别穿出于下壳体231的镂空孔235外部,并与线路单元21上的接合部212焊固后形成电性连接,而转接端子22另一侧的接触部222则位于基座23外部,此接触部222为穿出于下壳体231且呈九十度角的弯折后,再朝水平方向延伸形成弧凸状设计。该屏蔽壳体3包括有第一壳体31及第二壳体32,其中第一壳体31位于座体1的容室11前方处设有呈U形状的框槽30,并于第一壳体31左、右两侧处相对向内水平延伸设有边板311,且各边板311上分别向下弯折后再延伸出至少一个具接触面331的抵持部33, 而第二壳体32左、右两侧处朝下方延伸设有侧板321,且各侧板321上设有复数扣片322及缺槽323,并于第二壳体32的侧板321上设有定位部34 ;此外,屏蔽壳体3的第一壳体31 位于座体1的收纳空间16前侧处设有至少一个插槽35,并于第一壳体31左、右两侧下方处则弯折延伸设有复数接脚36。[0043]请搭配参阅图5、图6、图7、图8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前的侧视剖面图、组装时的侧视剖面图、另一组装方式的侧视剖面图及组装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凭借上述的构件于组装时,是先将传输模块2为由上向下垂直嵌入于座体1的容室11 内,或是可由容室11侧边处水平推入于其内,并使线路单元21后方接合部212上的复数转接端子22分别以接触部222抵持于端子组14对应的对接部142上形成电性接触,此种复数转接端子22与端子组14弹性抵持、接触的方式不需进行焊接,即可达到确实的电性接触效果。当传输模块2于嵌入的过程中,可通过座体1于容室11两侧处的弹性扣臂12分别以卡扣121扣合于基座23对应的定位槽25内,以此弹性扣臂12的结构设计,不但可方便传输模块2进行组装、拆卸,使传输模块2可自座体1的容室11上取下呈现分离状态, 并可依需求或设计的不同更换不同型式的传输模块2使用,且可方便进行维修或清洁的作业,同时凭借容室11前方两侧处的嵌扣部15分别垂直嵌入于基座23信号收发部211 二外侧边的卡持槽M内,使信号收发部211凸伸出座体1前方处,且传输模块2组装后可呈现垂直与水平方向相互嵌合卡固状态,以防止传输模块2受到外力的影响而脱离于容室11之外,并达到组装简易、定位牢靠且结构稳定的效用。再者,上述的座体1与传输模块2外部分别罩覆有屏蔽壳体3的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其组装的方式是先将屏蔽壳体3的第一壳体31罩覆于座体1外部,并使第一壳体31前侧处呈U形状的框槽30为与座体1的容室11形成对正,而屏蔽壳体3的第二壳体 32则罩覆于传输模块2的基座23外部,即可将第二壳体32两侧处侧板321上的复数扣片 322分别扣合于基座23对应的扣槽沈内呈一定位,且传输模块2于嵌入的过程中,可通过第二壳体32两侧处所剖设的缺槽323分别对正于基座23两侧处的定位槽25,使容室11 两侧处的弹性扣臂12以卡扣121扣合于基座23的定位槽25内时不会与第二壳体32形成卡制,以供传输模块2可顺利嵌入于容室11内,且待传输模块2嵌入完成后,便可凭借第一壳体31两侧处边板311上的抵持部33分别抵持接触于第二壳体32各侧板321对应的定位部34上,使抵持部33上呈弧凸状的接触面331与定位部34所设的扣片341相互抵持接触仅为一种较佳的实施状态,也可将第一壳体31的抵持部33直接抵持接触于第二壳体32 上,或是可在第二壳体32上进一步设有抵持部33,并与第一壳体31形成弹性抵持、电性接触状态,也可通过第一壳体31或第二壳体32上所设的定位部34分别以扣片341扣合于基座23对应的扣槽沈内,使传输模块2整体结构更为稳定。而座体1是利用端子组14的焊接部143,以及屏蔽壳体3的第一壳体31两侧下方处复数接脚36来焊设于电路板4上,并利用穿孔(Through Hole)焊接方式稳固接合成为一体仅为一种较佳的实施状态,也可利用表面粘着技术(SMT)焊接的方式来与电路板4 上对应的复数接点稳固接合,并形成电性连接状态,且该屏蔽壳体3的第一壳体31及第二壳体32可为金属材质所冲压、弯折一体成型制程,使其第一壳体31、第二壳体32分别罩覆于座体1与传输模块2外部,并将第一壳体31弹性抵持、接触于第二壳体32形成电性接触状态,以及第一壳体31的复数接脚36焊设于电路板上形成接地回路,如此,便可将电路板 4上的杂讯以及传输模块2周围所产生的电磁波干扰(EMI)、静电释放(ESD)来导引至接地端予以排散,而具有良好的接地功能,且可通过屏蔽壳体3罩覆于座体1与传输模块2外部形成良好的遮蔽与隔离,以有效降低端子组14、复数转接端子22外露于空气中而影响其电性传输的效果,并提升信号传输的品质与稳定性。另其座体1位于容室11前侧下方处的收纳空间16内收容有至少一个连接器161, 且各连接器161分别露出于屏蔽壳体3前侧处对应的插槽35,并配合传输模块2呈上、下层叠式组装结合,可减少占用电路板4上的空间而不会影响整体的电路布局,也不需设置其它有线或无线信号转换电路,即可通过连接器161进行传输有线信号,或以传输模块2进行无线信号的发射、接收,并在同一无线传输装置中具备有线信号传输及无线信号的发射、接收多重信号传输功能,更具弹性与实用性的效果。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座体、传输模块及屏蔽壳体,其中该座体内部所具有的容室内穿设有具有对接部的端子组,并在端子组远离对接部的一侧设有焊接部;该传输模块可拆卸地组装于座体的容室内,该传输模块并具有能够传输无线信号的线路单元,而线路单元上设有复数转接端子,且各转接端子一侧分别弯折延伸有能够抵持于端子组对接部上形成电性接触的接触部;该屏蔽壳体包括有能够分别罩覆于座体与传输模块外部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抵持形成电性接触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内部具有一向外镂空而断面呈U形状的容室,并在容室底面后方处设有复数端子槽,而端子组所具由的基部定位于端子槽内,并使基部一侧的对接部分别延伸至容室底面处,且基部另一侧的焊接部分别穿出座体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容室两侧处分别朝上方延伸设有弹性扣臂,且两个弹性扣臂内侧处设有相对的卡扣,而传输模块具有能够收容线路单元的基座,并在基座两侧处分别设有供弹性扣臂卡扣作扣合定位的定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容室前方两侧处设有相对的嵌扣部,而传输模块具有能够收容线路单元的基座,且基座位于线路单元两侧处分别设有供嵌扣部嵌合卡固的卡持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位在容室前侧下方或上方处设有收纳空间,并在收纳空间内收容有至少一个连接器,而屏蔽壳体的第一壳体前侧处设有至少一个供连接器露出的插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为通用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连接器、网络连接器、高解析多媒体影音介面连接器、音源连接器或电源连接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输模块的线路单元一侧处设有能够传输无线信号的信号收发部,并在信号收发部的另一侧处设有接合部,且位于信号收发部与接合部之间设有信号处理部,在复数转接端子一侧处分别设有能够与线路单元接合部焊设固定的焊接脚,且各焊接脚另一侧分别弯折后再延伸出呈弧凸状的接触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输模块为蓝牙模块或Wi-Fi 模块,该传输模块并具有基座,而基座内部的容置空间收容有线路单元,并在基座后方处设有供复数转接端子穿出外部的复数镂空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输模块具有能够收容线路单元的基座,并在基座两侧处设有复数扣槽,而屏蔽壳体的第二壳体罩覆于基座外部,并在第二壳体两侧处朝下方延伸设有侧板,且各侧板上设有能够与扣槽扣合定位的复数扣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壳体的第一壳体位于座体的容室前方处设有呈U形状的框槽,且第一壳体两侧处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抵持部,并在第二壳体上则设有能够与抵持部相互抵持接触的定位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的抵持部上具有呈弧凸状的接触面,并在第二壳体的定位部上设有能够与接触面相互抵持接触的扣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壳体的第一壳体两侧处相对向内延伸设有边板,且各边板上向下弯折延伸有至少一个能够抵持接触于第二壳体上的抵持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的抵持部上具有呈弧凸状的接触面,而第二壳体两侧处朝下方延伸设有侧板,并在侧板上设有定位部,且各定位部上设有能够与接触面相互抵持接触的扣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壳体为金属材质所制成,而第一壳体两侧下方处弯折延伸设有复数接脚,该复数接脚利用穿孔或表面粘着技术焊接的方式来与预设电路板形成接地回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无线传输装置,包括有座体、传输模块及屏蔽壳体,其中座体内部的容室内为穿设有具对接部的端子组,并使端子组远离对接部另一侧的焊接部穿出座体外部来焊设于电路板上,而传输模块为组装于容室内部,并具有可传输无线信号的线路单元,且线路单元上设有可与端子组对接部抵持接触的复数转接端子,另于座体与传输模块外部则分别罩覆有屏蔽壳体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并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抵持形成电性接触,再通过第一壳体与电路板形成接地回路,如此便可将传输模块周围所产生的电磁波干扰、静电释放导引至接地端予以排散,而具有良好的接地功能,并提升信号传输的品质与稳定性。
文档编号H04B1/38GK202059402SQ20112011112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5日
发明者莫家平 申请人:弘邺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