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管理装置以及数据管理方法

文档序号:7850270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据管理装置以及数据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从数据处理装置取得的电子数据进行一元化保管的数据管理装置以及数据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利用以数码相机为代表的数字AV (Audio Visual :视听)设备,能够简单地制作出静止图像或者动画等数字内容数据(以下,简称为“内容”)。另外,通过利用USB(Universal Serial Bus :通用串行总线)或者以太网(注册商标)等通信界面或者各种存储 卡来向其他设备转送此类内容,可简单地携带或者在用户之间交换内容。另外,通过个人计算机(PC)等,可在民用水平上进行数据的复制、编辑或者加工等处理。为了对通过这些方法生成的庞大量的内容进行存储并充分活用,有必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简单且高效的一元化管理。具体是,为了避免用户进行数据管理时的混乱,以及在利用存储装置使不造成资源(容量等)浪费,要求在避免对同一内容进行重复的同时,对类似内容进行正确的判别并适当判别是否要进行记录等。对此,已开发出了利用被附加在图像数据中的识别信息来决定是否要保存当前图像数据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根据专利文献I公开的技术,在数字相机等中生成图像数据时,事先赋予识别信息。然后,将图像数据记录到硬盘装置或者PC等之前,对该图像数据的识别信息和已存储完毕的图像数据的识别信息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结果,判断该图像数据是既存数据还是新数据,并决定是要保存还是要废弃该图像数据。图13是表示专利文献I的现有的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如图13所示,现有的数据管理系统具备数据管理装置9001和数据处理装置9002。另外,在图13中,数据管理装置9001与具备硬盘等的图像数据记录设备对应,数据处理装置9002与数字相机等图像数据生成设备对应。数据管理装置9001具备主存储部901、第一输出I/F (界面)部904、第一输入I/F部910、识别信息检测部911和判定/选择部912。数据处理装置9002对成为数据管理装置9001的管理对象的图像数据进行生成/记录/加工等处理。数据处理装置9002具备识别信息写入部903、第二输入I/F部905、临时存储部906、第二输出I/F部907和数据生成部908。以下关于具有所述结构的数据管理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在数据处理装置9002中,数据生成部908利用摄像元件等生成图像数据。识别信息写入部903对由数据生成部908生成的图像数据,赋予用于识别该图像数据的、具有单义性的识别信息(ID),并制作图像文件。临时存储部906中记录或保存图像文件。第二输出I/F部907,在数据处理装置9002与数据管理装置9001被物理性或者逻辑性地连接的状态下,读出被记录在临时存储部906中全部或者一部分图像文件,并向数据管理装置9001输出。
在数据管理装置9001中,第一输入I/F部910接收由第二输出I/F部907输出的图像文件,并向识别信息检测部911输出。识别信息检测部911从由第一输入I/F部910输出的图像文件中提取识别信息。判定/选择部912将由识别信息检测部911提取的识别信息,与主存储部901内保存的图像文件群的识别信息进行比较。在此,如果主存储部901内存在具有相同识别信息的图像文件,判断/选择部912就废弃该图像文件。相反,如果主存储部901内不存在具有相同识别信息的图像文件,判断/选择部912就将该图像文件记录到主存储部901。第一输出I/F部904,在数据管理装置9001与数据处理装置9002被物理性或者逻辑性地连接的状态下,读出被保存在主存储部901内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图像文件,并向数据处理装置9002输出。
在数据处理装置9002中,第二输入I/F部905接收由第一输出I/F部904输出的图像文件,并向临时存储部906输出。由第二输入I/F部905输出的图像文件被记录到临 时存储部906。另外,向数据管理装置(第一输入I/F部)输出图像文件的数据处理装置、和从数据管理装置(第一输出I/F部)输入图像文件的数据处理装置,并非必须是同一个体,也可以是不同个体。作为数据处理装置,代表例有数字相机、数字摄影机或者便携式电话等客户设备。另外,作为数据管理装置,代表例有PC或者硬盘等记录装置之类的服务器设备。另外,作为识别信息,例如有文件名、文件量、制作日期或者位置信息(GPS)等既存的通用信息,以及用于表示数据处理装置的种类或者个体而被设定或者记录在该图像文件内的规定位置的特殊信息等。如上所述,在现有的数据管理系统中,数据处理装置对制作成的图像数据赋予具有单义性的识别信息。并且,数据管理装置对被输入的图像数据的识别信息、和数据管理装置已保存有的图像数据的识别信息进行比较,来判定同一性/非同一性。其结果,数据管理装置无需对图像数据的实体(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而能够以较小的处理负荷来简单且高效地决定是要将图像数据保存在主存储部还是废弃。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第4409318号公报然而,在如上所述的现有数据管理系统中,实际上并非定能保证图像数据的实体和识别信息的单义性。例如,在存在多个数据处理装置的情况下,有时会出现图像数据的实体不同但识别信息相同的情况。另外,在允许对识别信息进行改写的环境中,有时会出现识别信息不同但图像数据的实体相同的情况。具体是,在通过数码相机赋予图像数据的文件名中,以“MG-00 * * . jpg”等形式按每个照相机分别赋予从“0000”开始的连号(0001,0002,……)的情况较多。因此,想对由多个照相机拍摄的图像数据进行一元化管理时,会频繁出现图像数据的实体不同但文件名相同的状态。另外,一般通过PC等就能简单地变更文件名,因此也容易出现内容相同但文件名不同的状况。另外,如果利用图像处理软件等来对图像数据进行加工或者编辑的话,作为文件信息被赋予的识别信息和图像数据的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将会变得更不清楚。如上所述,现有的数据管理系统具有如下问题,S卩,在图像数据的实体和识别信息并非一一对应的情况下,难以无重复无遗漏且高效率地进行图像数据管理或者保存。另外,作为改善对策,容易想到通过数据处理装置重新赋予能够保证图像数据单义性的高度或者特殊的识别信息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会使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负荷增大,而导致成本增加的新问题。并且,不具备该功能的现有数据处理装置无法对应这种方法,因此作为系统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从而导致通用性显著降低的新问题。

发明内容
对此,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抑制数据处理装置的负荷增大,又能够以包括现有机型在内的所有数据处理据装置作为对象,提高电子数据的新颖性(是否是未保存的电子数据)判断的精度,且能够无重复无遗漏地保管电子数据的数据管理装置以及数据管理方法。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一形态的数据管理装置是一种用于对从数据处理装 置取得的电子数据进行一元化保管的数据管理装置,其具备识别信息写入部,将表示已被保存在存储装置中这一情况的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被保存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电子数据内,并将写入有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的电子数据输出到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识别信息检测部,检测被写入到由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输入的电子数据内的第二识别信息,并判定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选择部,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被判定为不一致的情况下,或者未能检测出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将由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输入的电子数据记录到所述存储装置中。根据该结构,由于数据管理装置能够将识别信息写入到电子数据内,因此能够抑制数据处理装置的负荷增大。另外,在第一识别信息、和从由数据处理装置输入的电子数据内检测出的第二识别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将电子数据记录到存储装置中,即使不要求数据处理装置进行特别的处理,也能够无重复无遗漏地保管图像数据。另外,优选为,所述识别信息检测部根据表示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的类似程度的类似度,来判定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的类似度,来决定是否将电子数据记录到存储装置中。因此,能够根据数据处理装置中的第一识别信息的变化程度,来决定是否将电子数据记录到存储装置中。另外,优选为,所述识别信息写入部将表示预定的模拟量或者多级水平的数据作为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来写入,所述识别信息检测部将表示模拟量或者多级水平的数据作为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来检测,并根据检测出的数据所表示的模拟量或者多级水平与所述预定的模拟量或多级水平的类似度,来判定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根据该结构,能够正确且灵活地判定电子数据的新颖性或者类似性,并能够无重复无遗漏地保管电子数据。另外,优选为,所述识别信息写入部将预定的多维排列的数据作为第一识别信息来写入,所述识别信息检测部将多维排列的数据作为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来检测,并根据检测出的多维排列的数据与所述预定的多维排列的数据的类似度,来判定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根据该结构,能够更正确且简单地判定电子数据的新颖性或者类似性,并能够无重复无遗漏地保管电子数据。另外,优选为,所述识别信息写入部通过将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到所述电子数据内,来写入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所述识别信息检测部通过检测被埋入到由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输入的电子数据内的电子水印,来检测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抑制电子数据劣化的同时,适当地判定电子数据的新颖性或者类似性,从而能够无重复且无遗漏地保管电子数据。另外,优选为,所述电子数据包含内容数据,所述识别信息写入部以在所述内容数据被变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按照所述内容数据的变更程度而变化的方式,写入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电子数据的变更程度,来决定是否对变更后的电子数据进行保管。
另外,优选为,所述电子数据包含内容数据,所述识别信息写入部将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所述电子数据内的存放内容数据的区域,所述识别信息检测部从所述电子数据内的存放内容数据的区域检测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内容数据中。另外,优选为,所述识别信息写入部将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所述电子数据内的存放所述内容数据的区域的大致全体。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存放内容数据被的区域的大致全体,并能使识别信息的信息量增大,以及能够提高对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的判定精度。另外,优选为,所述识别信息写入部将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所述电子数据内的存放所述内容数据的区域的一部分。根据该结构,与将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存放内容数据的区域的全体的情况相比,更能抑制内容数据的劣化。另外,优选为,所述识别信息写入部将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所述电子数据内的存放所述内容数据的区域中的、于初期被读出的区域。根据该结构,不用等到所有的内容数据读出完毕,就能够更早检测第二识别信息,从而能够高效率地进行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的判定。另外,优选为,所述识别信息检测部,算出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的相关值,以作为所述类似度。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的相关值,来判定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从而能够适当地判定电子数据的新颖性或者类似性。另外,优选为,所述识别信息检测部,在所述相关值为预定的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一致,在所述相关值小于所述预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不一致。根据该结构,通过对相关值和基准值进行比较,能够判定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从而能够更适当且灵活地判定电子数据的新颖性或者类似性。另外,优选为,所述识别信息写入部将预定的代码串作为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来写入,所述识别信息检测部将代码串作为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来检测,并通过判定检测出的代码串是否与所述预定的代码串一致,来判定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根据该结构,能够简单地判定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从而能够正确且简单地判定电子数据的新颖性。 另外,优选为,所述电子数据包含内容数据、和表示与该电子数据相关的信息的关联数据,所述识别信息写入部将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所述电子数据内的存放关联数据的区域,所述识别信息检测部从所述电子数据内的存放关联数据的区域检测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电子数据内,而不会使内容数据劣化。另外,优选为,该数据管理装置还具备识别信息消除部,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被判定为不一致的情况下,所述识别信息消除部从由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输入的电子数据中消除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所述选择部将由所述识别信息消除部消除了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之后的电子数据记录到所述存储装置中。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消除已被写入的识别信息,因此能够抑制因识别信息被重复写入而造成的电子数据劣化。另外,优选为,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是该数据管理装置所固有的信息。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存在多个数据管理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且简单地判定电子数据的新颖性或者类似性,并能够无重复无遗漏地保管电子数据。另外,优选为,该数据管理装置还具备识别信息写入控制部,该识别信息写入控制部根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所具有的功能,来控制是否使所述识别信息写入部写入所述第一识别息。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数据处理装置的特性来控制识别信息的写入动作,从而能够减少电子数据的系统开销,以及抑制数据通信量。另外,不仅能够作为此类数据管理装置来实现本发明,还能够通过以此类数据管理装置所具备的特征性构成部分的动作作为的步骤的数据管理方法来实现本发明。另外,还能够作为使计算机执行数据管理方法中包含的各步骤的程序来实现本发明。并且,当然能够通过⑶-ROM (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 :只读光盘)等记录介质或者互联网等传送加载来发送此类程序。另外,还能够通过具备所述数据管理装置所具备的结构要素的集成电路来实现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的一形态的数据管理装置,由于数据管理装置能够将识别信息写入到电子数据内,因此能够抑制数据处理装置的负荷增大。另外,在第一识别信息、和从由数据处理装置输入的电子数据内检测出的第二识别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将电子数据记录到存储装置中,能够无重复无遗漏地保管图像数据。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数据管理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识别信息的写入区域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I的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I的识别信息管理部管理的识别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I的变形例2的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2的设备判定部以及识别信息写入控制部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数据管理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识别信息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随着图像数据的处理(加工、编辑等)出现的识别信息劣化现象的图表。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或者实施方式2的数据管理装置的其他结构的方框图。图14是表示现有的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将说明内容数据为表示静止图像或动画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但内容数据并不限定于图像数据。例如,内容数据也可以是音频数据或者文本数据。再例如,内容数据还可以是图像数据、音频数据以及文本数据的组合。(实施方式I)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的图。如图I所示,数据管理系统具备数据管理装置1001和数据处理装置1002。首先,关于数据管理装置1001进行说明。数据管理装置1001是用于对从数据处理装置1002取得的图像文件进行一元化保
管的装置。在此,图像文件是图像数据及其他数据的集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文件中包含图像数据和关联信息,该关联信息是表示与该图像文件相关的信息。数据管理装置1001具备主存储部101、识别信息存储部102、识别信息写入部103、第一输出I/F部104、第一输入I/F部110、识别信息检测部111和选择部112。主存储部101相当于存储装置,例如是HDD (Hard Disk Drive :硬盘驱动器)或者SSD (Solid State Drive :固态驱动器)等。主存储部101中保存图像文件。识别信息存储部102中保存对数据管理装置1001预先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识别信息写入部103将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主存储部101中保存的图像文件内。并且,识别信息写入部103通过第一输出I/F部,将写入有第一识别信息的图像文件输出到数据处理装置1002。第一输出I/F部104向数据处理装置1002输出图像文件。第一输入I/F部110从数据处理装置1002接收图像文件。识别信息检测部111检测被写入到通过第一输入I/F部110从数据处理装置1002输入的图像文件内的第二识别信息。并且,识别信息检测部111判定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另外,识别信息检测部111,在检测出了多个第二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如果多个第二识别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识别信息一致,就判定为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一致。另外,识别信息检测部111,在未能检测出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例如将“NULL”检测为第二识别信息。即,识别信息检测部111,在未能检测出第二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判定为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不一致。选择部112根据识别信息判定结果,将图像文件记录到主存储部101中,或者废弃图像文件。具体是,在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被判定为不一致的情况下(包含未能检测出第二识别信息的情况),选择部112将由数据处理装置1002输入的图像文件记录到主存储部101中。相反,在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被判定为一致的情况下,选择部112 则不将由数据处理装置1002输入的图像文件记录到主存储部101中,而是废弃该图像文件。接下来,对数据处理装置1002进行说明。数据处理装置1002例如是数字相机、DVD记录器等AV设备、便携式电话或者个人计算机(PC)等的客户设备。另外,数据处理装置1002并非必须是客户设备,也可以是例如用于提供图像文件的蓄积、加工或者阅览等网络服务的服务设备。数据处理装置1002从数据管理装置1001接受图像文件,并将图像文件输出到数据管理装置1001。数据处理装置1002具备第二输入I/F部105、临时存储部106、第二输出I/F部107和数据生成部108。第二输入I/F部105从数据管理装置1001接受图像文件的输入。临时存储部106中记录图像文件。第二输出I/F部107向数据管理装置1001输出图像文件。数据生成部108生成图像数据。具体是,数据生成部108例如利用摄像元件等生成图像数据。并且,数据生成部108将生成的图像数据记录到临时存储部106中。S卩,由数据生成部108输出的图像数据或者通过其他方法所输入的图像数据被作为图像文件记录到临时存储部106中。在此,作为其他方法例如有,从数据处理装置1002取出临时存储器106本身并将其连接到其他设备上,从而直接写入图像文件等的方法。第二输出I/F部107,在数据处理装置1002与数据管理装置1001被物理性或者逻辑性地连接的状态下,读出临时存储部106内记录的全部图像文件,并输出到数据管理装置 1001。以下,关于具有如上结构的数据管理装置100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数据管理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在此,作为执行图2所示的处理之前的初期状态,设想为主存储部101中保存有图像文件,识别信息存储部102中保存有针对数据管理装置1001预先设定的第一识别信息。在此状态下,首先,数据管理装置1001判定是图像文件的输入还是输出(S101)。在图像文件的输入的情况下(S101的“输入”),第一输入I/F部110接受由第二输出I/F部107输出的图像文件的输入(S102)。接下来,识别信息检测部111从接受的图像文件中检测第二识别信息(S103)。识别信息检测部111读出识别信息存储部102中保存的第一识别信息,并判定所读出的第一识别信息和检测出的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S104)。换言之,识别信息检测部111判定是否能够从接受到的图像文件内检测出第一识别信息。选择部112根据识别信息检测部111的判定结果,将图像文件记录到主存储部101中。即,在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被判定为一致的情况下(S104为“是”),选择部112废弃该图像文件(S105)。相反,在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被判定为不一致的情况下(S104为“否”),选择部112将该图像文件记录到主存储部101中(S106)。另外,在此说明了在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被判定为一致的情况下选择部112废弃图像文件的例子,但并非定要废弃图像文件。例如,也可以在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被判定为一致的情况下,选择部112使显示装置(未图示)显示用于促使用户就是否要将图像文件记录到主存储部101中进行确认的画面,并根据用户对所显示的画面的输 入结果,进行图像文件的记录或者废弃。在图像文件的输出的情况下(S101的“输出”),识别信息写入部103根据需要来读出被保存在主存储部101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图像文件(S107)。接下来,识别信息写入部103将被保存在识别信息存储部102中的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所读出的图像文件内(S108)。并且,第一输出I/F部104将写入有第一识别信息的图像文件数据输出到处理装置1002(S109)。具体是,第一输出I/F部104,在数据管理装置1001与数据处理装置1002被物理性或者逻辑性地连接的状态下,向数据处理装置1002输出由识别信息写入部103输出的图像文件。此时,在数据处理装置1002中,第二输入I/F部105接收由第一输出I/F部104输出的图像文件,并输出到临时存储部106。临时存储部106中记录由第二输入I/F部105输出的图像文件。如上所述,通过由数据管理装置1001将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图像文件内,能够简单地识别出由数据管理装置1001输出的图像文件被保存在数据管理装置1001的情况。关于写入有第一识别信息的图像文件的例子,见后述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数据管理装置1001和数据处理装置1002被物理性或者逻辑性地连接的状态下,将数据处理装置1002所持有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图像文件转送到数据管理装置1001。另一方面,当有必要在数据处理装置1002中也重复保持与数据管理装置1001所持有的图像文件相同的图像文件时,从数据管理装置1001向数据处理装置1002转送该图像文件。但是,向数据管理装置1001输出图像文件的数据处理装置1002、和从数据管理装置1001接受图像文件的输入的数据处理装置1002并不限于同一个体,也可以是不同个体。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识别信息的写入区域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即,图3是关于由识别信息写入部103写入到图像文件中的第一识别信息、和由识别信息检测部111从图像文件中检测出的第二识别信息的说明图。如图3所示,例如,第一识别信息被写入到图像文件内的图像数据(有效载荷)区域以外的标题区域等。即,识别信息写入部103将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图像文件内的存放关联数据的区域。换言之,识别信息写入部103将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图像文件的关联数据内。由此,识别信息写入部103能够将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图像文件内,而不会使图像数据劣化。另外,识别信息检测部111从图像文件内的存放关联数据的区域中检测出第二识别信息。即,识别信息检测部111从图像文件的关联数据内检测出第二识别信息。另外,标题区域是第一识别信息被写入的区域的一个例子,识别信息被写入的区域并不限定于标题区域。该识别信息被写入的区域(以下,称之为“识别信息写入区域”),优选被设定在数据处理装置1002通常不进行存取的区域。由此,能够抑制数据处理装置1002误改写识别信息。即,数据管理装置1001能够抑制将包含已被保存在主存储部101中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文件重复记录到主存储部101中。

另外,作为识别信息的具体形式,优选是例如由数比特构成的规定模式的数字信号(由“I”以及“O”构成的数据排列),或者是由数比特构成的大体为随机性的数字信号。即,优选为,识别信息写入部103将预定的代码串作为第一识别信息来写入。由此,识别信息检测部111通过对从图像文件内检测出的代码串和预定的代码串进行比较,能够简单地判定出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数据管理装置1001输出图像文件时,数据管理装置1001将表示该图像文件所包含的图像数据已在数据管理装置1001中“保存完毕”的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图像文件内的规定区域。然后,数据管理装置1001将写入有第一识别信息的图像文件输出到向数据处理装置1002。另一方面,由各种数据处理装置1002向数据管理装置1001输入图像文件时,数据管理装置1001检测被写入到该图像文件内的第二识别信息,并判定所检测出的第二识别信息和预先被保持的第一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并且,数据管理装置1001,只在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将图像文件记录到主存储部101中。由此,数据管理装置1001能够正确判别图像数据的新颖性,并无重复无遗漏地保管图像数据,而不会使数据处理装置1002的负荷增加。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被保存在数字相机等AV设备内的图像文件等,被转送到具备硬盘驱动器等的PC等数据管理装置时,数据管理装置1001能够根据图像文件内有无第一识别信息,简单地判定出图像文件中包含的图像数据是否是已被数据管理装置1001保存完毕的图像数据。因此,数据管理装置1001能够防止对已被保存在主存储部101中的图像数据进行重复记录的问题于未然。即,数据管理装置1001能够只对AV设备内新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从其他记录装置转送来的图像数据等,数据管理装置1001尚未保管的图像数据进行适当的保管。S卩,根据实施方式1,在多个装置之间进行图像数据的输入输出的数据管理系统中,通过对被保存在存储装置(数据管理装置)中的图像数据赋予表示“保存完毕”的第一识别信息,能够简单地判别出在装置之间流通的图像数据是已被存储装置保存完毕的图像数据还是新(未保存)的图像数据,而不会使数据处理装置的负荷增大。另外,数据管理装置,在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将电子数据记录到存储装置中,能够无重复无遗漏且正确高效地保管图像数据,而无需要求数据处理装置进行特别处理。
(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I)以下,参照图4以及图5说明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I。在本变形例的数据管理系统中,与实施方式I的数据管理系统不同点在于,由识别信息管理装置进行管理,以使被写入到图像文件内的第一识别信息成为数据管理装置的固有信息。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I的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在图4中,数据管理系统具备多个数据管理装置1001,并具备识别信息管理装置3002。另外,在图4中,对于与图I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述。
·
识别信息管理装置3002通过网络等与各数据管理装置1001连接,并具备识别信息管理部3003。识别信息管理部3003针对各数据管理装置,分配分别具有单义性的固有识别信
肩、O图5是表示识别信息管理部3003所保持的识别信息表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5所示,识别信息管理部3003对多个数据管理装置(1、2、3……)分配代码串或者代码模式互相不同的识别信息(第1ID、第2ID、第3ID……)。在各数据管理装置1001中,通过利用被分配的识别信息,能够识别出图像文件被保管在哪个数据管理装置1001中。换言之,即使在存在多个数据管理装置1001的条件下,各数据管理装置1001也能够判别出自身数据管理装置1001中保存完毕的图像数据。其结果,各数据管理装置1001能够避免将自身数据管理装置1001中保存完毕的图像数据重新记录到主存储部101中,而将其他数据管理装置中保存完毕的图像数据记录到主存储部101中。另外,图5所示的识别信息表是用于管理各数据管理装置1001所固有识的别信息的一信息例,识别信息管理部3003并非定要利用表来管理识别信息。如上所述,根据本变形例的数据管理装置1001,即使在存在多个数据管理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且简单地判定电子数据的新颖性或者类似性,从而无重复无遗漏地保管电子数据。(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2)以下参照图6以及图7来说明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2。本变形例的数据管理装置与实施方式I的数据管理装置的不同点在于,根据数据处理装置所具有的功能来决定是否将识别信息写入到图像文件内。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2的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本变形例的数据管理装置4001除了图I的数据管理装置1001所具备的结构要素之外,还具备设备判定部413和识别信息写入控制部414。另外,在图6中,对于与图I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述。设备判定部413取得设备信息。具体是,设备判定部413例如从数据处理装置1002取得设备信息。再例如,设备判定部413通过未图示的键盘或者鼠标等输入部,从用户取得设备信息。在此,设备信息是与作为图像文件的输出目的地的数据处理装置1002相关的信息。具体是,设备信息例如是用于识别数据处理装置1002的类别、结构、功能或者个体等的信息。
识别信息写入控制部414根据设备信息,来控制是否使识别信息写入部103写入识别信息。即,识别信息写入控制部414根据数据处理装置1002所具有的功能,来控制是否使识别信息写入部103写入第一识别信息。以下,说明设备判定部413以及识别信息写入控制部414的动作。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2的设备判定部以及识别信息写入控制部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另外,图7所示的流程图是代替图2所示S108的处理。S卩,在本变形例中,关于图2所示S108之外的处理,由于这些处理与图2相同,因此省略图示以及说明。首先,设备判定部413取得用于识别与数据管理装置4001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1002的类别、结构、功能或者个体等的设备信息(S201)。设备信息以手动或者自动方式被输入到设备判定部413。
识别信息写入控制部414根据由设备判定部413取得的设备信息,判定在向数据处理装置1002输出图像文件时是否将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图像文件内(S202),并将判定结果输出到识别信息写入部103。识别信息写入部103,在接受了要写入识别信息的判定结构的情况下(S202为“是”),将识别信息写入到从主存储部101读出的图像文件中(S203)。另外,识别信息写入部103,在接受了不写入识别信息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S202为“否”),就不进行向图像文件的识别信息写入(S204)。如上所述,通过根据数据处理装置1002所具有的功能来控制识别信息的写入动作,例如,能够向显示设备等,只具备显示动作等较单纯的功能而不具备图像数据加工以及编辑功能或者向数据管理装置4001输出图像数据的功能的数据处理装置,输出尚未写入第一识别信息的图像文件。由此,数据管理装置4001没有必要对输出给无需识别信息的数据处理装置1002的图像文件赋予第一识别信息,因此能够减少图像文件的系统开销,以及能进行更高效率的图像数据转送。即,从数据管理装置4001输出到数据处理装置1002的图像文件再返回到该数据管理装置4001的可能性被视为较低的情况下,数据管理装置4001就没必要将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图像文件内,因此能够抑制数据传送量。(实施方式2)以下,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数据管理装置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I的不同点在于,识别信息被写入到存放图像数据的区域。以下,以与实施方式I不同的点为中心,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2。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图像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在图8中,对于与图I所示的结构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述。本实施方式的数据管理系统具备数据管理装置5001和数据处理装置5002。数据管理装置5001具备主存储部101、识别信息存储部102、识别信息写入部503、第一输出I/F部104、第一输入I/F部110、识别信息检测部511和选择部112。另外,数据处理装置5002具备第二输入I/F部105、临时存储部106、第二输出I/F部107、数据生成部108和加工/编辑部509。识别信息写入部503将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图像文件内的存放图像数据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识别信息是预定的、二维排列的数据。具体而言,第一识别信息例如是图像数据。在此,第一识别信息例如是表示预定的模拟量或者多级水平的数据。另外,第一识别信息例如还可以是三维以上的多维排列的数据。根据这些第一识别信息,数据管理装置5001能够正确且灵活地判定图像数据的新颖性或者类似性。识别信息检测部511检测被写入到图像文件内的存放图像数据的区域的第二识别信息。并且,识别信息检测部511读出被保存在识别信息存储部102中的第一识别信息。然后,识别信息检测部511根据表示所读出的第一识别信息和检测出的第二识别信息的类似程度的类似度,来判定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加工/编辑部509,对图像文件中包含的图像数据进行任意的图像处理,并将包含经过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文件记录到临时存储部中。具体是,加工/编辑部509先读出被保存在临时存储部106中的图像文件并进行任意的图像处理之后,再记录到临时存 储部106中。在此,任意的图像处理是指图像数据发生变更的所有的图像处理,例如,从图像数据所示图像的色阶或者色温校正之类较小规模的加工等,到图像的修剪或者图像合成等大规模的编辑等。另外,在图8中表示了数据处理装置5002具备加工/编辑部509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加工/编辑部还可以被配置在相对于数据处理装置5002独立的其他装置中。在此情况下,数据处理装置5002从该其他装置取得经过加工或编辑的图像数据,并记录到临时存储部106中。以下,就具有以上结构的数据管理装置500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数据管理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在此,作为执行图9所示的处理之前的初期状态,设想为主存储部101中保存有图像文件,识别信息存储部102中保存有预定的第一识别信息。首先,数据管理装置5001判定是图像文件的输入还是输出(S301)。在图像文件的输入的情况下(S301的“输入”),第一输入I/F部110接受由第二输出I/F部107输出的图像文件(S302)。接下来,识别信息检测部511从接受到的图像文件中检测第二识别信息(S303)。识别信息检测部511读出被保存在识别信息存储部102中的第一识别信息,并判定所读出的第一识别信息和检测出的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S304)。具体是,识别信息检测部511算出第一识别信息所示的二维排列的数据与第二识别信息所示的二维排列的数据的相关值,以作为类似度。更具体是,识别信息检测部511例如算出第一识别信息所示的图像数据和第二识别信息所示的图像数据的相关值,以作为类似度。并且,识别信息检测部511根据相关值是否满足预定的基准值,来判定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即,识别信息检测部511,在相关值为预定的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一致。相反,识别信息检测部511,在相关值小于预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判定为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不一致。另外,关于根据类似度来判定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的识别信息检测部511动作,见后述说明。
选择部112根据识别信息检测部511的判定结果,将图像文件记录到主存储部101中。即,在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被判定为不一致的情况下(S504为“否”),选择部112将该图像文件记录到主存储部101中(S306)。相反,在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被判定为一致的情况下(S504为“是”),选择部112废弃图像文件(S305)。在此,说明了在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被判定为一致的情况下选择部112废弃图像文件的例子,但并非必须废弃图像文件。例如,也可以是,在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被判定为一致的情况下,选择部112使显示装置(未图示)显示用于促使用户就是否要将图像文件记录到主存储部101中进行确认的画面,并根据用户对所显示的画面进行的输入结果,进行图像文件的记录或者废弃。另外,还可以是,在第一识别信息所示的图像数据和第二识别信息所示的图像数据的相关值是预定的基准值近旁的规定值的情况下,选择部112使显示装置显示与以上相同的确认画面,并根据用户对所显示的画面进行的输入结果,来进行图像文件的记录或者废弃。在图像文件的输出的情况下(S301的“输出”),识别信息写入部503例如根据数据 处理装置5002的要求,读出被保存在主存储部101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图像文件(S307)。接下来,识别信息写入部503将识别信息存储部102中保存的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所读出的图像文件内(S308)。在本实施方式中,识别信息写入部503将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图像文件内的存放图像数据被的区域。更具体是,识别信息写入部503将作为二维排列的数据的第二识别信息重叠在图像数据来写入到图像文件内。第一输出I/F部104将写入有第一识别信息的图像文件输出到数据处理装置5002(S309)。以下,关于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写入到图像数据内的识别信息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识别信息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如图10所示,例如,识别信息写入部503将二维信息作为第一识别信息直接重叠在图像文件内的图像数据,该二维信息是二维排列的图像数据(在图10中,表示为(su,日语假名)”)。另外,在图10中,为了便于说明,将识别信息本身表示为可视形态,但识别信息并非必须是可视形态。更具体为,识别信息写入部503将第一识别信息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到图像数据中,尽量防止原来的图像数据的品质劣化。在此,“电子水印”是指以人无法察觉的方式被埋入到图像数据等内容数据中的信息。另外,作为将“电子水印”埋入到电子数据中的技术有各种各样的技术,本实施方式中并不限定于特定的技术。例如,识别信息写入部503可以通过将下位比特平面的像素值息置换成第一识别信息,将第一识别信息重叠在图像数据来写入。再例如,识别信息写入部503在频域中将第一识别信息重叠在图像数据来写入。如上所述,数据管理装置5001通过将电子水印作为第一识别信息埋入到图像数据内,能够在抑制图像数据劣化的同时,适当地判定图像数据的新颖性或者类似性,从而能够无重复无遗漏地保管图像数据。在此,说明第一识别信息所被写入的区域或者第二识别信息被检测出的区域。
识别信息写入部503,如图10 (a)所示,可以将第一识别信息重叠在图像数据所示的图像的全区域(A)。即,识别信息写入部503可以将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图像数据被存放的区域的大致整体。由此,能使识别信息的信息量增大,能够提高数据管理装置5001判定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时的判定精度。另外,区域的大致整体意为区域整体以及大小可视为是区域整体程度的区域。另外,识别信息写入部503,如图10 (b)所示,可以将第一识别信息重叠在图像数据的一部分区域(B,C)。即,识别信息写入部503可以将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图像数据被存放的区域的一部分。由此,能够抑制图像数据的劣化。尤其是在后一情况下,优选为,识别信息写入部503将第一识别信息重叠在,当读出被记录在存储器或记录介质等中的图像数据时,初期被读出的区域。即,优选为,识别信息写入部503将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图像文件内的存放图像数据的区域中的、于初期被读出的区域。由此,识别信息检测部511无需等到全图像数据读出完毕,能够更早检测出第二识别信息,从而能够高效率地判定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另外,优选为,识别信息写入部503以在图像数据被变更的情况下第一识别信息根据该图像数据的变更程度而变化的方式,来写入第一识别信息。即,优选为,第一识别信息是随着图像数据的加工/编辑而容易劣化的,例如具有与图像数据的实体相关联的图形或者大小的信息。由此,由加工/编辑部509对图像数据进行加工或者编辑时,第一识别信息的信息量(图形,数值等)发生变化或者劣化。例如,如图11所示,表示原来的识别信息和变化后的识别信息的相关性的相关值(图表纵轴),随着图像数据的变更程度(图表横轴)增大而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识别信息检测部511算出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的相关值,以作为类似度,在算出的相关值为预定的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一致。相反,在算出的相关值小于预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识别信息检测部511判定为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不一致。其结果,即使是已被保存在主存储部101中的图像数据,如果是经过加工/编辑处理等而发生了一定程度以上的变更的图像数据,识别信息检测部511也能够将其判定为新数据。即,数据管理装置5001可根据图像数据的变更程度,来决定是否将被变更的图像数据作为新数据来保管。另外,进行判定时所利用的基准值,例如可由用户预先设定,或者可由识别信息检测部511保持。在此情况下,识别信息检测部511通过取得被保持的基准值,并对所取得的基准值和相关值进行比较,来判定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数据管理装置5001输出图像文件时,数据管理装置5001将表示该图像文件中包含的图像数据已被数据管理装置5001 “保存完毕”的第一识别信息,作为二维信息写入到图像文件的图像数据区域。并且,数据管理装置5001将写入有第一识别信息的图像文件输出到数据处理装置5002。另一方面,由各种数据处理装置5002向数据管理装置5001输入图像数据时,数据管理装置5001检测该图像数据区域内的第二识别信息,并对检测出的第二识别信息和第一识别信息进行定量化比较。然后,数据管理装置5001只在比较结果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图像文件记录到主存储部101中。由此,数据管理装置5001能够在不使数据处理装置5002的负荷增加的情况下,判别图像数据的新颖性、类似性或者图像处理的程度,以及无重复无遗漏地保管图像数据。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当被保存在数码相机等AV设备内的图像数据等被转送到具备硬盘等的PC等数据管理装置时,根据被埋入到图像数据中的第二识别信息、和第一识别信息的类似度,数据管理装置5001能够简单地判定该图像文件中包含的图像数据是否是已被数据管理装置5001保存完毕的图像数据。因此,数据管理装置5001能够防止已被主存储部101保存完毕的图像数据被重复记录的问题于未然。即,数据管理装置5001能够只提取例如在AV设备内新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由其他记录装置转送来的图像数据,或者对数据管理装置5001输出的原来的图像数据进行加工或者编辑而成的图像数据等,数据管理装置5001中尚未保存的图像数据,并对此进行适当保管。S卩,根据实施方式2,在多个装置间进行图像数据输入输出的数据管理系统中,通过对主存储器(数据管理装置)中保存的图像数据赋予表示“保存完毕”的第一识别信息,能够简单地判别出装置间流通的图像数据是已被主存储装置保存完毕的图像数据,还是新 (未保存)的图像数据,或者是对保存完毕的图像数据进行加工或编辑等而成的图像数据,而不会使数据处理装置的负荷增加。由此,数据管理装置不仅是对原来的图像数据,对原来的图像数据经过图像处理而成的图像数据也能够无重复无遗漏地进行图像数据保管。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写入有第一识别信息的电子数据是图像数据的情况,而电子数据还可以是例如音频数据等。在此情况下,识别信息写入部503例如可以将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存放表示非可听域的音的数据的区域。具体是,识别信息写入部503例如可以将第一识别信息重叠在表示非可听域的音的数据中来写入。(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以下,参照图12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本变形例的数据管理装置8001与实施方式2的数据管理装置5001的不同点在于,在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被判定为不一致的情况下,从图像文件中消除第二识别信息。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在图12中,对于与图8所示的结构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述。如图12所示,本变形例的数据管理装置8001除了图8所示的数据管理装置5001所具备的结构要素之外,还具备识别信息消除部813。识别信息消除部813,在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被判定为不一致的情况下,从由数据处理装置5002输入的图像文件中消除第二识别信息。具体是,识别信息消除部813从被识别信息检测部511判定为是通过对主存储部101中保存的原图像数据进行加工或编辑等而成数据(与原来的识别信息的相关值为基准值R以下)的图像数据中消除识别信息,然后输出到选择部112。由此,数据管理装置5001能够消除残存于如下区域的识别信息,从而能够保管高品质的图像数据,该区域是指对主存储部101中保存完毕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而制作成的图像数据所被存放的区域。即,数据管理装置5001能够消除已被写入的识别信息,由此能够抑制图像数据因写入识别信息而劣化,并保存图像数据。以上,根据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形态的数据管理装置,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将其想出的各种变形形态实施于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而成的形态,或者对不同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结构要素进行组合而成的形态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在实施方式I以及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由数据管理装置所具备的识别信息写入部对图像数据赋予识别信息的情况,此外也可以由与数据管理装置连接的其他装置赋予识别信息。在此情况下,其他装置具备实施识别信息写入部即可。由此,在数据管理装置中,能够抑制处理负荷随着对图像文件赋予识别信息而增大。另外,实施方式2的数据管理装置5001可以从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I的识别信息管理装置3002,取得该数据管理装置5001所固有的第一识别信息。由此,即使在数据管理系统具备多个数据管理装置5001的情况下,数据管理装置5001也能够无重复无遗漏地保管电子数据。另外,在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I中,第一识别信息是数据管理装置所固有的信息, 但并非必须是此类信息。例如,第一识别信息也可以是操作数据管理装置的用户所固有的信息。在此情况下,数据管理装置例如通过键盘等输入部,从用户取得用于识别该用户的用户信息,并从识别信息存储部中读出与所取得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第一识别信息。由此,数据管理装置例如能够按每个用户,无重复无遗漏地保管电子数据。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数据管理装置具备图I等所示的各结构要素的情况,但并非必须具备图I等所示的所有结构要素。例如,如图13所示,数据管理装置可以只具备图I所示的结构要素的一部分。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或者2的数据管理装置的其他结构的方框图。在图13中,数据管理装置10具备识别信息写入部11、识别信息检测部12和选择部13。在此情况下,数据管理装置10从与数据管理装置10连接的存储装置20中读出图像文件,并将图像文件记录到存储装置20中。即使数据管理装置10具有如图13所示的结构,识别信息写入部11也能够将识别信息写入到图像文件内,因此能够抑制数据处理装置的负荷的增大。另外,在识别信息检测部12判定为第一识别信息和、从由数据处理装置输入的图像文件内检测出的第二识别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由选择部13将电子数据记录到记录装置中,数据管理装置10能够无重复无遗漏地保管图像数据。另外,可通过具备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器)、R0M (Read OnlyMemory :只读存储器)、RAM (Random AccessMemory :随机存储器)和硬盘等的计算机来实现
数据管理装置。另外,所述实施方式的数据管理装置所具备的结构要素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由一个系统LSI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例如,如图13所示,数据管理装置10可由具备识别信息写入部11、识别信息检测部12、选择部13的系统LSI30构成。系统LSI30是将多个结构部分积层于一个芯片上制造的超多功能LSI,具体是包括微处理器、ROM、RAM等而构成的计算机系统。所述RAM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通过由所述微处理器按照所述计算机程序进行动作,系统LSI达成其功能。另外,在此例举了系统LSI,此外,根据集成程度的不同还可以称为1C、LSI、超级LSI、最超级LSI。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并不限定于LSI,还可以通过专用电路或者通用处理器来实现。还可以利用能够在制造LSI之后进行编程的FPGA Field ProgrammableGateArray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能够对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进行重建的可
重建处理器。另外,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以及衍生出其他技术,如果有可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技术出现,当然能够利用这些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生物技术的应用的具有这种可能性。另外,不仅能够通过具备此类特征性处理部分的数据管理装置来实现本发明,还能够通过以数据管理装置所包含的特征性处理部分作为步骤的数据管理方法来实现本发明。另外,还能够通过使计算机执行数据管理方法中包含的具有特征性的各步骤的程序来实现本发明。并且,当然能够通过⑶-ROM (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等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以及互联网等通信网络来传输此类程序。 本发明作为对从数据处理装置取得的电子数据进行一元化保管的数据管理装置,尤其有利于以图像数据作为代表例的二维信息的管理的高效化。符号说明10、1001、4001、5001、8001 数据管理装置11,103,503识别信息写入部12、111、511识别信息检测部13、112 选择部20存储装置30 系统 LSI101主存储部102识别信息存储部104 第一输出 I/F 部105 第二输入 I/F 部106临时存储部107 第二输出 I/F 部108数据生成部110 第一输入 I/F 部413设备判定部414识别信息写入控制部509加工/编辑部813识别信息消除部1002,5002数据处理装置3002识别信息管理装置3003识别信息管理部
权利要求
1.一种数据管理装置,用于对从数据处理装置取得的电子数据进行一元化保管,该数据管理装置具备 识别信息写入部,将表示已被保存在存储装置中这一情况的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被保存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电子数据内,并将写入有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的电子数据输出到所述数据处理装置; 识别信息检测部,检测被写入到由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输入的电子数据内的第二识别信息,并判定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以及 选择部,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被判定为不一致的情况下,或者未能检测出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将由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输入的电子数据记录到所述存储装置中。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数据管理装置, 所述识别信息检测部,根据表示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的类似程度的类似度,来判定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管理装置, 所述识别信息写入部,将表示预定的模拟量或者多级水平的数据作为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来写入, 所述识别信息检测部,将表示模拟量或者多级水平的数据作为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来检测,并根据检测出的数据所表示的模拟量或者多级水平与所述预定的模拟量或多级水平的类似度,来判定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管理装置, 所述识别信息写入部,将预定的多维排列的数据作为第一识别信息来写入, 所述识别信息检测部,将多维排列的数据作为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来检测,并根据检测出的多维排列的数据与所述预定的多维排列的数据的类似度,来判定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数据管理装置, 所述识别信息写入部,通过将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作为电子水印埋入到所述电子数据内,来写入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所述识别信息检测部,通过检测被埋入到由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输入的电子数据内的电子水印,来检测所述第二识别信息。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数据管理装置, 所述电子数据包含内容数据, 所述识别信息写入部,以在所述内容数据被变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按照所述内容数据的变更程度而变化的方式,写入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数据管理装置, 所述电子数据包含内容数据, 所述识别信息写入部,将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所述电子数据内的存放内容数据的区域, 所述识别信息检测部,从所述电子数据内的存放内容数据的区域检测所述第二识别信肩、O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管理装置, 所述识别信息写入部,将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所述电子数据内的存放所述内容数据的区域的大致全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管理装置, 所述识别信息写入部,将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所述电子数据内的存放所述内容数据的区域的一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管理装置, 所述识别信息写入部,将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所述电子数据内的存放所述内容数据的区域中的、于初期被读出的区域。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管理装置, 所述识别信息检测部,算出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的相关值,以作为所述类似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管理装置, 所述识别信息检测部,在所述相关值为预定的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一致,在所述相关值小于所述预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不一致。
1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数据管理装置, 所述识别信息写入部,将预定的代码串作为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来写入, 所述识别信息检测部,将代码串作为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来检测,并通过判定检测出的代码串是否与所述预定的代码串一致,来判定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
1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数据管理装置, 所述电子数据包含内容数据、和表示与该电子数据相关的信息的关联数据, 所述识别信息写入部,将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所述电子数据内的存放关联数据的区域, 所述识别信息检测部,从所述电子数据内的存放关联数据的区域检测所述第二识别信肩、O
15.如权利要求I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数据管理装置, 该数据管理装置还具备识别信息消除部,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被判定为不一致的情况下,所述识别信息消除部从由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输入的电子数据中消除所述第二识别信息, 所述选择部,将由所述识别信息消除部消除了所述第二识别信息之后的电子数据记录到所述存储装置中。
16.如权利要求I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数据管理装置, 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是该数据管理装置所固有的信息。
17.如权利要求I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数据管理装置, 该数据管理装置还具备识别信息写入控制部,该识别信息写入控制部根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所具有的功能,来控制是否使所述识别信息写入部写入所述第一识别信息。
18.如权利要求I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数据管理装置,所述数据管理装置被构成为集成电路。
19.一种数据管理方法,用于对从数据处理装置取得的电子数据进行一元化管理,该数据管理方法包括 识别信息写入步骤,将表示已被保存在存储装置中这一情况的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被保存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电子数据内,并将写入有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的电子数据输出到所述数据处理装置; 识别信息检测步骤,检测被写入到由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输入的电子数据内的第二识别信息,并判定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以及 选择步骤,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被判定为不一致的情况下,或者未能检测出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将由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输入的电子数据记录到所述存储装置中。
20.一种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据管理方法。
全文摘要
用于对从数据处理装置取得的电子数据进行一元化保管的数据管理装置(10),其具备识别信息写入部(11),将表示已被保存在存储装置(20)中这一情况的第一识别信息写入到被保存在存储装置(20)中的电子数据内,并将写入有第一识别信息的电子数据输出到数据处理装置;识别信息检测部(12),检测被写入到由数据处理装置输入的电子数据内的第二识别信息,并判定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是否一致;选择部(13),在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被判定为不一致的情况下,或者未能检测出第二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将由数据处理装置输入的电子数据记录到存储装置(20)中。
文档编号H04N5/76GK102947805SQ201180029708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3日
发明者布施优, 佐佐木崇光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