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驱动器及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50652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耳机驱动器及制造方法
耳机驱动器及制造方法技术领域
的本发明涉及声音重现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使用耳机的声音重现领域。本发明的发明涉及用于耳塞式收听装置的耳机,该这样的耳塞式收听装置的范围是自助听器至高品质音频收听装置至消费型收听装置。
背景技术
个人”耳塞式”监听被音乐家、录音工作室工程师及实况声音工程师用以监听舞台上及录音工作室中的演出。耳塞式系统将音乐混音直接递送至音乐家或工程师的耳朵,而不与其他舞台或工作室声音竞争。该系统向音乐家或工程师提供对乐器及曲目的平衡及音量的增加控制,且用来经由较佳声音品质以较低音量设定来保护音乐家或工程师的听力。 耳塞式监听系统提供对常见反馈音箱(floor wedge)或扬声器的改良替代,且又已显著地改变音乐家及声音工程师在舞台上及在工作室中工作的方式。
此外,许多消费者想要高品质音频声音,而无论其是收听音乐、DVD歌曲、播客 (podcast)或是手机通话。使用者可能想要有效率地阻挡来自使用者外部环境的背景周围声音的小耳机。
助听器、耳塞式系统及消费型收听装置通常利用至少部分地啮合于收听者耳朵内部的耳机。典型耳机具有安装于壳体内的一或多个驱动器或平衡电枢。通常,声音自驱动器(一个或多个)的输出经由圆柱形声音埤或管嘴(nozzle)传送。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耳机驱动器组件,尤其是平衡电枢驱动器组件。该耳机驱动器组件可用于任何助听器、高品质收听装置或消费型收听装置中。举例而言,本发明可实施于以下档案中所公开的耳机组件、驱动器及方法中或结合以下文档中所揭示的耳机组件、驱动器 及方法而实施:名为”Earphone Assembly”的代理人文档No. 010886. 01320, 及名为”Drive Pin Forming Methodand Assembly for a Transducer” 的代理人文档 No. 010886. 01328,该档案以引用的方式完全地并入本文中。
以下内容呈现本发明的简化概述,以便提供对一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其不意欲识别本发明的关键或决定性要素,或不意欲叙述本发明的范畴。以下概述仅以简化形式呈现本发明的一些概念以作为下文所提供的更详细描述的引言。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揭示一种平衡电枢马达组件,该平衡电枢马达组件包含电枢,其具有可挠性簧片;磁极片,其含有一对磁铁;线轴,其包含第一切口、第二切口及中心柱;导线线圈,其环绕该线轴,该导线线圈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及电路板,其安装至该线轴。该电路板包含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驱动销操作性地连接于该簧片与桨叶之间。该导线线圈的该第一端紧固至该电路板的该第一终端且穿过该线轴的该第一切口,且该导线线圈的该第二端紧固至该电路板的该第二终端且穿过该线轴的该第二切口。该导线线圈的该第一端是沿着正切于该线轴的该中心柱的第一线而定向,且该导线线圈的该第二端是沿着正切于该线轴的该中心柱的第二线而定向。该电路板包含第一凹口及第二凹口,该导线线圈的该第一端定位于该电路板的该第一凹口中,且该导线线圈的该第二端定位于该电路板的该第二凹口中。该线轴中的该第一切口及该第二切口可经形成为L状。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揭示一种形成平衡电枢马达组件的方法,该平衡电枢马达组件包含具有可挠性簧片的电枢、含有一对磁铁的磁极片、线轴、导线线圈、驱动销、桨叶,及具有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的电路板。该方法包含围绕定位于该线轴上的中心柱而缠绕导线的第一端;将该导线的该第一端的一部分放置于定位于该线轴上的第一切口中;藉由该导线缠绕该线轴的一中心部分以形成该导线线圈;在定位于该线轴上的第二切口中定位该导线的第二端的一部分;围绕该中心柱而缠绕该导线的该第二端;及将该导·线的该第一端贴附至该第一终端且将该导线的该第二端贴附至该第二终端。该方法进一步包含在该第一终端与该中心柱之间切割该导线的该第一端且舍弃围绕该中心柱而缠绕的该第一端的第一剩余部分;及在该第二终端与该中心柱之间切割该导线的该第二端且舍弃围绕该中心柱而缠绕的该第二端的第二剩余部分。该导线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可藉由热压缩或焊接程序而附接至该第一终端及该第二终端。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揭示一种平衡电枢马达组件,该平衡电枢马达组件包含 电枢,其具有可挠性簧片;磁极片,其容纳第一磁铁及第二磁铁;线轴,其具有自其延伸的至少一柱;导线线圈,其环绕该线轴;电路板,其安装至该线轴;驱动销,其操作性地连接至该簧片及桨叶。压缩聚合物材料可插入于该第一磁铁与该柱之间及该第二磁铁与该柱之间。该聚合物材料强迫该第一磁铁及该第二磁铁与该磁极片接触。该聚合物材料包含紧固至该第一磁铁及该第二磁铁中每一者的至少一胶点或定位于该第一磁铁及该第二磁铁中每一者上的多个胶点。该至少一柱可包含一对T状柱。该第一磁铁上的该至少一胶点停置于该T状柱的第一侧上,且该第二磁铁上的该至少一胶点停置于该T状柱的第二侧上。该第一磁铁及该第二磁铁进一步焊接至该磁极片。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揭示一种形成平衡电枢马达组件的方法,该平衡电枢马达组件包含具有可挠性簧片的电枢、含有第一磁铁及第二磁铁的磁极片、线轴、导线线圈、 驱动销、桨叶,及电路板。该方法包含将聚合物材料放置于该第一磁铁及该第二磁铁上; 定位该第一磁铁及该第二磁铁,使得该聚合物材料接触自该线轴延伸的至少一柱;将该磁极片放置于该第一磁铁及该第二磁铁上方且压缩该聚合物材料以使该聚合物材料强迫该第一磁铁及该第二磁铁与该磁极片接触;及将该第一磁铁及该第二磁铁紧固至该磁极片。 该聚合物材料包含粘合剂,且该粘合剂可包含在该第一磁铁及该第二磁铁中每一者上的多个胶点。压缩该聚合物材料的该步骤可包含使该磁铁朝向彼此向内移动。该紧固步骤可包含将该第一磁铁及该第二磁铁焊接至该磁极片。该至少一柱可包含自该线轴延伸的一对T 状柱。另外,该簧片在该第一磁铁与该第二磁铁之间经过,且与该第一磁铁及该第二磁铁等距。


图1展示用于组装平衡电枢驱动器组件的现有技术固定架的透视图。
图2展示图1的现有技术固定架的放大透视图。
图3A展示本文中所揭示的平衡电枢马达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分解左前视图。
图3B展示图3A中的平衡电枢马达组件的另一透视分解左前视图。
图3C展示图3A中的平衡电枢马达组件的透视分解左后视图。
图3D展示图3A中的平衡电枢马达组件的另一透视左分解前视图。
图3E展示图3A中的平衡电枢马达组件的另一透视分解左后视图。
图3F展示图3A中的平衡电枢马达组件的另一透视分解左前视图。
图3G展示图3A中的平衡电枢马达组件的另一透视分解左前视图。
图4A展示图3A所示的平衡电枢马达组件及管嘴基底的等角左前视图。
图4B展示图3A中的平衡电枢马达组件的另一等角左前视图。
图4C展示图3A中的平衡电枢马达组件的等角左后视图。
图5A展示本文中所揭示的平衡电枢马达组件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5A1展示在组装操作之后图5A中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5B展示图5A所示的线轴的左后视透视俯视图。
图5C展示图5A的平衡电枢马达组件的后视图。
图6A展示在本文中所揭示的焊接操作之前平衡电枢马达组件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6B展示在焊接操作之后图6A的实施例。
图7展示用于本文中所揭示的平衡电枢马达组件的实施例中的一对磁铁及相应胶点的仰视图。
图。
图8展示图7的磁铁及胶点的端视图。图9展示本文中所揭示的未组装平衡电枢马达组件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俯视图10展示本文中所揭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代表性示意图。图1lA至图1lK展示平衡电枢马达组件的示例性组装方法。图12展示比较用于本文中所揭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胶点尺寸、压缩百分比及力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经由实例予以说明且未受限制于附图中。
图3A至图3G中展示平衡电枢马达组件的分解图,且图4A、图4B及图4C中展示平衡电枢马达组件150的组装图。此平衡电枢马达组件150可与范围是自助听器至高品质音频收听装置至消费型收听装置的任何耳机一起使用。
如图3A及图4A所示,平衡电枢马达组件150通常由电枢156、上部磁铁158A与下部磁铁158B、磁极片160、线轴162、线圈164、驱动销174及挠曲板167或任何合适类型的电路板组成。磁铁158AU58B紧固至磁极片160,且藉由多个胶点182而经固持成与磁极片 160接触,多个胶点182提供相抵于自线轴162延伸的一对” T”状柱184的弹性力,如本文中更详细地所描述。虽然如此固持于适当位置中,但磁铁158AU58B可焊接至磁极片160, 如本文中更详细地所描述。挠曲板167为安装至线轴162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且形成线圈164的导线的自由端紧固至挠曲板167 (如本文中进一步详细地所论述)。
自俯视图来看,电枢156为大体上E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枢156可具有U形状或任何其他已知合适形状。电枢156具有可挠性金属簧片166,可挠性金属簧片166在上部磁铁158A与下部磁铁158B之间延伸通过线轴162及线圈164且经定位成与上部磁铁158A 及下部磁铁158B等距。电枢156也具有两个外部支脚168AU68B,两个外部支脚168AU68B 彼此大体上平行地放置且在一端处藉由连接零件170而互连。如图4A所说明,簧片166定位于藉由磁铁158AU58B形成的气隙172内。两个外部电枢支脚168A及168B沿着外侧延伸,该外侧沿着线轴162、线圈164及磁极片160。线圈164可形成于两个凸缘171A、171B 之间。两个外部电枢支脚168A及168B贴附至磁极片160。簧片166可藉由驱动销174而连接至桨叶152。驱动销174可由不锈钢线或任何其他已知合适材料形成。
电输入信号经由包含两个导体的信号电缆而路由至挠曲板167。每一导体经由焊接连接或任何合适紧固方法而端接至挠曲板167上的一个或多个焊垫,该一个或多个焊垫电连接(经由挠曲板167的迹线)至如图5A1所示的各别终端178AU78B。在一实施例中, 该焊垫大于终端178AU78B,且因此适合提供较大表面区域以用于连接信号电缆导体的目的,该信号电缆导体相对地大于形成线圈164的导线。在一实施例中,该焊垫定位于与终端178AU78B大体上相对置的挠曲板167的端上,如图5A及图5A1所示。此等终端178A、 178B中的每一个电连接至线圈164的每一端上的相应引线165A或165B。当信号电流流动通过信号电缆且流动至线圈164的绕组中时,磁通量经感应至软磁性簧片166中,线圈164 围绕软磁性簧片166而卷绕。信号电流极性确定在簧片166中所感应的磁通量的极性。簧片166的自由端悬挂于两个永久磁铁158A、158B之间。该两个永久磁铁158A、158B的磁轴线皆经对准成垂直于簧片166的纵向轴线。上部磁铁158A的下部面充当磁南极,而下部磁铁158B的上部面充当磁北极。
随着输入信号电流在正极性与负极性之间振荡,簧片166的自由端使其行为分别在磁北极的行为与磁南极的行为之间振荡。当 充当磁北极时,簧片166的自由端自下部磁铁的北极面排斥且吸引至上部磁铁的南极面。随着簧片的自由端在北极行为与南极行为之间振荡,其在气隙172中的实体位置以同样方式振荡,因此反映电输入信号的波形。簧片 166的运动独自地充当效率极低的声学辐射器,这是由于其最小表面区域及在其前表面与后表面之间的声学密封的缺乏。为了改进马达的声学效率,利用驱动销174以将簧片166 的自由端的机械运动耦合至具有显著较大表面区域的声学密封轻量桨叶152。所得声学体积速度接着传输通过耳机管嘴212且最终传输至使用者耳道中,因此完成电输入信号至由使用者所侦测的声能的转导。
如图5A所示,挠曲板167形成具有第一终端178A及第二终端178B。在一实施例中,在组装期间,形成线圈164的导线的端在第一终端178A及第二终端178B处紧固至挠曲板167。换句话说,线圈164的起始引线(start lead) 165A或第一端及线圈164的结束引线(finish lead) 165B或第二端贴附至终端178A、178B。挠曲板167可视需要包括第一凹口 169A及第二凹口 169B以用于准许线圈164的起始引线165A及结束引线165B停置于下层线轴162中的邻近凹口(或如本文中稍后所描述的”L状切口”176A、176B)中,而不使得挠曲板167扭曲或对其施加压力。
线轴162具有卷轴163,连同第一柱180A、第二或中心柱180B及第三柱180C。第一柱180A、第二柱180B及第三柱180C用以将挠曲板167定位至线轴162上,且第二或中心柱180B进一步用于在绕制线圈程序期间紧固导线。更具体而言,第二柱180B结合本文中稍后所描述的L状切口 176AU76B而用以将起始引线165A及结束引线165B定位于相对于第一终端178A及第二终端178B的适当位置处,以用于贴附至第一终端178A及第二终端 178B。中心柱180B也可配置成一旦耳机壳体被组装随即接触耳机壳体,以提供在防止马达组件150于耳机壳体内部移动方面的稳定性。另外,中心柱180B可有助于调平管嘴基底 201以使马达组件150保持平行于桨叶152平面,同时维持所需间距。如图5B所示,第一 L 状切口 176A及第二 L状切口 176B可提供于线轴162上以用于将起始引线165A及结束引线165B恰当地定位于第一终端178A及第二终端178B上方。
具体而言,形成引线165A、165B的线圈164的导线的端穿过L状切口 176A、176B、 穿过挠曲板167的凹口 169A、169B、对角地经过挠曲板167的终端178A、178B上方,且围绕中心柱180B而缠绕。应理解,凹口 169A、169B是可选的,且存在于一些实施例中,以便避免引线165AU65B与挠曲板167之间的干扰。在其他实施例中,挠曲板167可不具有凹口 169A、169B,且替代地,可配置成不同形状及配置,使得引线165A、165B穿过L状切口 176A、 176B且经过终端178AU78B上方,而不接触挠曲板167的任何边缘。
线轴164中的中心柱180B及L状切口 176A、176B有助于使起始引线165A及结束引线165B恰当地维持于终端上方的适当位置中,同时引线165AU65B紧固至终端178A、 178B。此情形改进马达组件150的可制造性,使得当围绕线轴162而形成线圈164时,线圈 164的终端引线165A、165B可恰当且一致地定位于挠曲板167上且贴附至终端178A、178B。 将引线165AU65B定位于L状切口 176A、176B的固定结构与中心柱180B之间会确保来自引线165A、165B的适当且足够的量的导线与终端165A、165B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在制造期间,围绕线轴162的中心部分或卷轴163而缠绕导线以形成线圈164。此绕组程序可手动地进行、可使用自动化机器驱动程序进行,或可涉及手动步骤与自动化步骤的组合。首先,围绕中心柱180B而缠绕导线达大约两次至四次。接下来, 在定位于线轴162上的第一 L状切口 176A中捕获导线,从而穿过第一凹口 169A。接下来, 围绕卷轴163将导线缠绕成若干层,其中每一层具有特定数目个匝。在一实施例中,围绕卷轴163将导线缠绕成八(8)个层,其中每一层具有三十一匝导线。接着,在定位于线轴162 上的第二 L状切口 176B中捕获导线,从而穿过第二凹口 169B。接着,围绕中心柱180B再次缠绕导线达大约两次至四次。接着,可切割导线以形成结束引线165B。此程序使起始引线165A及结束引线165B最佳地定位于终端178AU78B上方以用于将起始引线165A及结束引线165B紧固至终端178AU78B,如本文中所描述。
一旦起始引线165A及结束引线165B恰当地定位于终端178A、178B上方,起始引线165A及结束引线165B随即可藉由用于将导线连接至金属终端的任何已知适当方法(诸如,藉由焊接或藉由热压缩工艺)而紧固至终端178AU78B。一旦引线165A、165B紧固至终端178AU78B,随即在第二柱180B附近切割起始引线165A及结束引线165B的导线。修整围绕中心柱180B剩余的过量导线,使得可移除及舍弃过量导线。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第一终端178A与中心柱180B之间切割导线的第一端165A且舍弃围绕中心柱而缠绕的第一端的第一剩余部分,且在第二终端178B与中心柱180B之间切割导线的第二端165B且舍弃围绕中心柱180B而缠绕的第二端的第二剩余部分。
因此,如图5A1所示,出现所得挠曲板167及线轴162,其中完成的引线165A、165B紧固至终端178AU78B。如图5A1的所得组件中所展示,导线线圈164的第一端165A沿着正切于线轴162的中心柱180B的第一线而定向,且导线线圈164的第二端165B沿着正切于线轴162的中心柱180B的第二线而定向。
图1及图2展示用于将磁铁58安装至驱动器组件中的现有技术组装方法。如图1及图2所示,将十个磁极片60装载至固定架区块40中,同时使用可移除式柔性间隔件80 来安装及固持磁铁58以相抵于每一磁极片60的内壁。亦使用横向间隔件10以使磁铁沿着上部及下部磁极片60壁置中。接着,将固定架区块40安装于激光焊接器中,且藉由两个点焊接件61将每一磁铁准确地焊接至磁极片60。接下来,移除及翻转十个磁极片60以对另一端执行相同焊接操作,以便完全地紧固磁铁。接着,藉由粘合剂将线圈及线轴是固至磁极片磁铁次组件。在根据本发明的各种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G及图7所示,多个胶点182 放置于磁铁158上,多个胶点182有助于在将磁铁焊接至磁极片160期间固持磁铁158以相抵于磁极片160。尽管图3G在磁铁158AU58B上描绘四个胶点182且图7在磁铁158A、 158B上描绘两个胶点182,但可预见任何合适数目个胶点182。图8展示磁铁158A、158B上的胶点182的侧轮廓。如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胶点182具有大体上半球形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胶点182可呈多种形状及组态。
如图5A及图5B所示,线轴162并有自线轴162上的前凸缘171A延伸的两个”T” 状柱184以定位及支撑磁铁158及磁极片160。“T”状柱184有助于将磁铁158组装至磁极片160。图9展示“T”状柱184的对置表面或侧上的胶点接触点187。如图6A所示,“T” 柱184具有第一侧185A及第二侧185B,且磁铁158AU58B定位于“T”状柱184的第一侧 185A及第二侧185B中每一者上,其中胶点182与T状柱184的第一侧185A及第二侧185B 接触。尽管在此实施例中描述“胶点”,但所使用的弹性胶或粘合剂可呈其他形状及组态,诸如,胶带或胶线。另外,亦可预见其他类型的合适的聚合物以代替胶点。另外,也可预见到, 胶可放置至“T”状柱184的第一侧185A及第二侧185B或其他适当位置上而非磁铁158上。 另外,可预见“T”柱的其他形状及组态,例如,柱184可制成为直柱、支脚或平坦窄带。
胶点182的目的是有助于将磁铁158组装至磁极片160中及总体上提供对平衡电枢驱动器组件150的改进结构。需要紧密地固持磁铁158以相抵于磁极片160的上部壁及下部壁。为了完成磁通量路径,出于效能原因而较佳的是最小化或消除在磁极片160与磁铁158之间的任何气隙的存在。胶点182提供弹性类弹簧结构以紧密地固持磁铁158以相抵于磁极片160的内部,同时将磁铁158焊接至磁极片160。在图6B所示的实施例中,多个焊接件161A至161D放置于磁铁158A、158B与磁极片160之间。因此,在一方面,胶点182 替换及执行现有技术中的柔性间隔件80(见图1及图2)的功能。除了胶以外,其他合适的聚合物(诸如,固化硅橡胶)亦可紧固至磁铁以提供此弹性功能。
根据如图1lA至图1lK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组装期间,磁铁158定位于 “T”状柱184的任一侧上、在其前端处被压缩及/或“向前倾斜”,且接着在磁极片160于磁铁158上方滑动时藉由磁极片160捕获。在一实施例中,组装固定架186可用以有助于将磁铁158组装至线轴162及磁极片160。在一实施例中,组装固定架186可用以有助于将磁铁158组装至线轴162及磁极片160。详细地说,在添加磁极片160时,组装固定架186固持及操纵磁铁158。
图1lA展示总体组装固定架186及导叉188。图1lB展示在收纳线轴162之前的组装固定架186。如图1lD所示,导叉188具有第一较宽区域191、过渡区域192及较窄区域193,所有该区域皆允许磁铁158随着导叉188向内移动而移动得更靠近。如图1lB所示,组装固定架186具有凹口 190以用于在将磁铁158及磁极片160组装至线轴162时支撑线轴162。
首先,如图1lC所示,线轴162安装于固定架186中。接下来,如图1lD所示,导叉 188在线轴162上方移动。接下来,如图1lE所示,磁铁158藉由定位于线轴“T”状柱184 上的胶点182而插入于导叉188的第一较宽区域191上。图1lF及图1lG展示导叉188向内(向左)移动至适当位置中,使得磁铁158接触过渡区域192且随着其进入导叉188的较窄区域193而被压缩,以便使磁铁158更靠近以用于放置磁极片160。弹性胶点182亦在组装期间被压缩以强迫磁铁158相抵于磁极片且亦抵抗藉由导叉188提供的力。
如图1lH所示,磁极片160接下来安装于磁铁158上方。此时,磁极片160正停置于导叉188的顶部上且仅在磁铁158上方向下定位于一半路途处,以便有助于将磁铁158 插入至磁极片160中。如图1lI至图1lK所示,导叉188回缩(向右移动)且磁极片160 在磁铁158上方被向下推动于全部路途处。胶点182被压缩,从而将磁铁158截留于线轴 “T”状柱184与磁极片壁之间。整个组件接着自固定架186移除,且磁铁158可接着稍后使用任何合适且已知的焊接方法(诸如,激光焊接)而焊接至磁极片160。图6B展示在磁铁158A、158B与磁极片160之间的近似焊接位置161A至161D。因此,胶点182既将磁铁 158紧固至磁极片160中的适当位置中,又将其固持于恰当位置中,直至进行稍后焊接操作为止。
在一实施例中,胶在完全地固化时可具有150%的伸长属性,其提供充足的可压缩性。出于制造及操作的一致性,较佳的是使胶点182具有一致高度(+/-0.001")且准确地定位于磁铁158上。此情形可藉由粘合剂的恰当固定及受控分配而实现。胶点182的柔性吸收组装的容限,同时提供足够力以使磁铁158保持相抵于磁极片160。
可用以形成胶点182的合适粘合剂为Dymax3013-T,其为柔性弹性体粘合剂。然而,可预见其他粘合剂及合适聚合物。在一实施例中,胶点182在经分配之后被塑形为约略半球形,且在图1lA至图1lK所描述的组装程序期间在压缩下为“盘饼形”(pancaked)。
由每一胶点提供的相对力基于诸如材料属性、压缩的量及每一点的尺寸的因素。 如图10所示,胶点182可被模制为具有半径(R)的半球,且力的量可被当作线性弹簧,惟如下情况除外随着线轴与磁铁之间之间隙(Zgap)线性地减少,体积根据以下方程式指数地 (三次幂)改变。在图10中,胶点182被展示为处于未压缩状态,而磁铁158及柱184的部分被展示为处于说明Zgap小于半径R的典型压缩间隔。最佳设计将使粘合剂点尺寸能力与影响间隙的系统容限匹配。
由胶点提供的估计力可藉由使排出体积(V_p)乘以弹簧因子(例如,弹性模量) 予以计算。归因于系统行为及不完全“半球”的复杂性质,确切力可能为不易于可预测的, 但出于设计目的,图12所示的曲线图展示示例系统容限(线轴、磁铁、磁极片),连同不同胶点高度的变化影响。
该曲线图展示在X轴上作为百分比(%)的胶点压缩相对于在y轴上的力(N)。顶部线(虚线)展示针对O. 004英寸的点尺寸的比较,中间线(点虚线)展示针对O. 003英寸的点尺寸的比较,且底部线(实线)展示针对O. 002英寸的点尺寸的比较。存在如下可行区其在最小实体条件“LMC” (线轴与磁铁之间的最大间隙)及最大实体条件“MMC” (线轴与磁铁之间的最小间隙)内工作。图12中将用以建立间隙的零件的LMC/MMC范围展示为目标设计窗。目标设计窗展示用于胶点182的可接受区。
在一替代实施例中,被称为“压碎肋状物”(crush rib)的结构可被模制至线轴以将磁铁配置于磁极片中。肋状物可在磁铁的外部边缘下方的区域中沿着线轴的柱的长度向后定位于一半路途处。此情形亦将允许在磁极片安装于磁铁上方时磁铁在前部朝向彼此倾斜。在完全地安装磁极片时,磁铁将围绕压碎肋状物而枢转回至平行位置,且藉由压碎肋状物而被强迫相抵于磁极片的壁。在此实施例中亦需要一种类型的弹簧或橡胶零件来保持对磁铁的压力,从而紧密地固持磁铁以相抵于磁极片。
已按照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而描述本发明的方面。通过审阅整个公开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发明的范畴及精神内的众多其他实施例、修改及变化。举例而言,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可以不同于所陈述次序的次序执行说明性图所说明的步骤,且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所说明的一或多个步骤可为可选的。
附图标记
10横向间隔件
40固定架区块
58磁铁
60磁极片
61点焊接件
80柔性间隔件
150平衡电枢马达组件
152桨叶
156电枢
158磁铁
158A上部磁铁
158B下部磁铁
160磁极片
161A焊接件/焊接位置
161B焊接件/焊接位置
161C焊接件/焊接位置
161D焊接件/焊接位置
162线轴
163卷轴
164线圈
165A起始引线/终端引
165B结束引线/终端引
166可挠性金 属簧片
167挠曲板第第0088]168A0089]168B0090]169A0091]169B0092]1700093]171A0094]171B0095]1720096]1740097]176A0098]176B0099]178A0100]178B0101]180A0102]180B0103]180C0104]1820105]1840106]185A0107]185B0108]1860109]1870110]1880111]1900112]1910113]1920114]1930115]2010116]212外部支脚外部支脚第一凹口第二凹口连接零件凸缘凸缘气隙驱动销第一 L状切口第二 L状切口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第一柱第二或中心柱第三柱胶点T状柱第一侧第二侧组装固 定架胶点接触点导叉凹口第一较宽区域过渡区域较窄区域管嘴基底耳机管嘴
权利要求
1.一种平衡电枢马达组件,其包含电枢,其具有可挠性簧片;磁极片,其含有一对磁铁;线轴,其包含第一切口、第二切口及中心柱;导线线圈,其环绕所述线轴,所述导线线圈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电路板,其安装至所述线轴,所述电路板包含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及驱动销,其操作性地连接于所述簧片与桨叶之间;其中所述导线线圈的所述第一端紧固至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一终端且穿过所述线轴的所述第一切口,且所述导线线圈的所述第二端紧固至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二终端且穿过所述线轴的所述第二切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导线线圈的所述第一端沿着正切于所述线轴的所述中心柱的第一线而定向,且所述导线线圈的所述第二端沿着正切于所述线轴的所述中心柱的第二线而定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电路板包含第一凹口及第二凹口,且其中所述导线线圈的所述第一端定位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一凹口中,且所述导线线圈的所述第二端定位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二凹口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线轴中的所述第一切口及所述第二切口皆为L状。
5.一种形成平衡电枢马达组件的方法,所述平衡电枢马达组件包含具有可挠性簧片的电枢、含有一对磁铁的磁极片、线轴、导线线圈、驱动销、桨叶,及上面具有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的电路板,所述方法包含 围绕定位于所述线轴上的中心柱而缠绕的导线的第一端;将所述导线的所述第一端的一部分放置于定位于所述线轴上的第一切口中;藉由所述导线缠绕所述线轴的中心部分以形成所述导线线圈;在定位于所述线轴上的第二切口中定位所述导线的第二端的一部分;围绕所述中心柱而缠绕所述导线的所述第二端;及将所述导线的所述第一端贴附至所述第一终端且将所述导线的所述第二端贴附至所述第二终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中心柱之间切割所述导线的所述第一端且舍弃围绕所述中心柱而缠绕的所述第一端的第一剩余部分。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在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中心柱之间切割所述导线的所述第二端且舍弃围绕所述中心柱而缠绕的所述第二端的第二剩余部分。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导线的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藉由热压缩或焊接工艺而附接至所述第一终端及所述第二终端。
9.一种平衡电枢马达组件,其包含电枢,其具有可挠性簧片;磁极片,其容纳第一磁铁及第二磁铁;线轴,其具有自其延伸的至少一柱;导线线圈,其环绕所述线轴;电路板,其安装至所述线轴;驱动销,其操作性地连接至所述簧片及桨叶 '及压缩的聚合物材料,其插入于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柱之间及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柱之间,所述聚合物材料强迫所述第一磁铁及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磁极片接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聚合物材料包含紧固至所述第一磁铁及所述第二磁铁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胶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聚合物材料包含定位于所述第一磁铁及所述第二磁铁中的每一个之上的多个胶点。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柱包含一对T状柱,且其中所述第一磁铁上的所述至少一胶点停置于所述T状柱的第一侧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二磁铁上的所述至少一胶点停置于所述T 状柱的第二侧上。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磁铁及所述第二磁铁进一步焊接至所述磁极片。
15.一种形成平衡电枢马达组件的方法,所述平衡电枢马达组件包含具有可挠性簧片的电枢、含有第一磁铁及第二磁铁的磁极片、线轴、导线线圈、驱动销、桨叶,及电路板,所述方法包含将聚合物材料放置于所述第一磁铁及所述第二磁铁上;定位所述第一磁铁及所述第二磁铁,使得所述聚合物材料接触自所述线轴延伸的至少一柱;将所述磁极片放置于所述第一磁铁及所述第二磁铁上方且压缩所述聚合物材料以使所述聚合物材料强迫所述第一磁铁及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磁极片接触;及将所述第一磁铁及所述第二磁铁紧固至所述磁极片。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物材料包含粘合剂。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粘合剂包含在所述第一磁铁及所述第二磁铁中的每一个上的多个胶点。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压缩所述聚合物材料的所述步骤包含使所述磁铁朝向彼此向内移动。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紧固步骤包含将所述第一磁铁及所述第二磁铁焊接至所述磁极片。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柱包含自所述线轴延伸的一对T状柱。
全文摘要
一种平衡电枢马达组件具有安装至线轴的电路板。导线线圈的第一端紧固至该电路板上的第一终端且穿过该线轴的第一切口。该导线线圈的第二端紧固至该电路板上的第二终端且穿过该线轴的第二切口。该导线线圈的该第一端沿着正切于该线轴的中心柱的第一线而定向,且该导线线圈的该第二端沿着正切于该线轴的该中心柱的第二线而定向。在另一实施例中,压缩聚合物材料插入于第一磁铁与定位于该线轴上的柱之间及第二磁铁与在该线轴上的该柱之间。该聚合物材料强迫该第一磁铁及该第二磁铁与磁极片接触,使得该磁铁可焊接至该磁极片。
文档编号H04R11/02GK103004232SQ201180034060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9日
发明者S.C.格林克, D.D.诺特尔, M.L.斯托奇 申请人:舒尔·阿奎西什控股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