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端干扰距离的确定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38889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远端干扰距离的确定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了一种远端干扰距离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TD-LTE (TD-SCDMA Long Term Evolution,时分同步码分多址长期演进)系统采用时分双工模式,不同基站间需要保持同步。在远端基站达到一定的高度级别,且存在“低空大气波导”现象(此时近似于自由空间传播,信号可绕过地平面实现超视距传输)的情况下,干扰基站在常规下行子巾贞和DwPTS (Downlink Pilot Time Slot,下行导频时隙)中大功率发射的下行信号,经过传播时延后可能在受扰基站的UpPTS (Uplink Pilot Time Slot, 上行导频时隙)到达,从而对受扰基站的UpPTS、甚至是对上行业务数据的接收产生影响。 如图I所示,为TD-LTE远端干扰场景的示意图,在图I中仅用一个基站的下行信号表示了远端干扰,但在实际环境中远端干扰可能是位置相近的一簇基站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干扰信号可以是多个基站的下行信号的混叠。如图2所示,为TD-LTE系统中采用TYPE2 (类型2)的TDD (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巾贞结构(5ms转换间隔),该巾贞结构的特殊子巾贞包括三个特殊时隙DwPTS、GP (保护时隙)和UpPTS ;DwPTS传输小区下行同步信号中的PS S (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主同步信号),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不信道)、F1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ICH(Physical HARQ Indication Channel,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F1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等;UpPTS 传输 PRACH(Packet Random Access Channel,分组随机接入信道)以及 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监测参考信号),不能传输 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及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GP是DwPTS和UpPTS之间的保护时间间隔,主要是为了避免由于多径延迟造成的DwPTS中的数据对UpPTS中数据的干扰。为了支持不同尺寸的小区半径,TD-LTE系统中提供了多种特殊子帧的长度配置选项,即3个特殊时隙的长度是灵活可配的,如表I所示,为特殊子帧的配置格式;例如,在常规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下,对应于最短GP长度的特殊子帧配置为 DwPTS GP UpPTS= 11 I 2 或 DwPTS GP UpPTS= 12 I I ;对应于最长 GP 长度的特殊子帧配置为DwPTS GP UpPTS = 3 : 10 : I。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远端干扰距离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设备获得远端干扰信号的功率;所述基站设备根据所述远端干扰信号的功率的拖尾开始位置信息以及拖尾结束位置信息确定远端干扰源与所述基站设备之间的远端干扰距离。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设备根据所述远端干扰信号的功率的拖尾开始位置信息以及拖尾结束位置信息确定远端干扰源与所述基站设备之间的远端干扰距离,包括所述基站设备对所述远端干扰信号的功率进行差分操作,并搜索功率差分值的峰值以及峰值所在的位置;其中,所述功率差分值的峰值所在的位置为所述远端干扰信号的功率的拖尾开始位置信息;所述基站设备计算功率差分值的谷底平坦部分的均值,并通过谷底平坦部分的均值确定所述远端干扰信号的功率的拖尾结束位置信息;所述基站设备根据所述拖尾开始位置信息以及所述拖尾结束位置信息确定所述远端干扰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设备对所述远端干扰信号的功率进行差分操作,包括所述基站设备通过如下公式对所述远端干扰信号的功率进行差分操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设备搜索功率差分值的峰值以及峰值所在的位置,包括所述基站设备通过如下公式搜索功率差分值的峰值和峰值所在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设备计算功率差分值的谷底平坦部分的均值,包括所述基站设备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功率差分值的谷底平坦部分的均值其中,表示所述功率差分值的谷底平坦部分的均值,I表示根据功率差分值的峰值所在的位置Hiaxlros对取窗的位置进行调整后的调整值,Windiff表示功率差分窗长,pdiff (i) 表示功率差分值。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设备通过谷底平坦部分的均值确定所述远端干扰信号的功率的拖尾结束位置信息,包括所述基站设备从功率差分值的峰值所在的位置向后搜索,找到第一个小于谷底平坦部分的均值的样值点为所述远端干扰信号的功率的拖尾相对于本小区底噪的结束位置; 所述基站设备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样值点与功率差分值的峰值所在的位置相差的样点个数L :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设备根据所述拖尾开始位置信息以及所述拖尾结束位置信息确定所述远端干扰距离,包括所述基站设备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远端干扰距离dinterfmaxpos*Ts*c+ Δ d其中,dinterf表示所述远端干扰距离,maxpos表示所述功率差分值的峰值所在的位置,Ts 表示指定数值,c表示光速,Δ d表示根据拖尾结束位置信息所得到的距离修订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确定方式包括所述基站设备通过如下公式计算Ad:
9.一种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得远端干扰信号的功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远端干扰信号的功率的拖尾开始位置信息以及拖尾结束位置信息确定远端干扰源与基站设备之间的远端干扰距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第一处理子模块,用于对所述远端干扰信号的功率进行差分操作,并搜索功率差分值的峰值以及峰值所在的位置;其中,所述功率差分值的峰值所在的位置为所述远端干扰信号的功率的拖尾开始位置信息;第二处理子模块,用于计算功率差分值的谷底平坦部分的均值,并通过谷底平坦部分的均值确定所述远端干扰信号的功率的拖尾结束位置信息;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拖尾开始位置信息以及所述拖尾结束位置信息确定所述远端干扰距离。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处理子模块,进一步用于通过如下公式对所述远端干扰信号的功率进行差分操作Pdiff (i) = p(i)/p(i+Windiff) i = O, · , Nis-Windiff-I其中,Pdiff (i)表不功率差分值,Nts表不远端干扰信号包含的米样点个数,Windiff表不功率差分窗长,P (i)i =0,·,Nts-I表示远端干扰信号的功率线性值。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处理子模块,进一步用于通过如下公式搜索功率差分值的峰值和峰值所在的位 置,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子模块,进一步用于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功率差分值的谷底平坦部分的均值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子模块,进一步用于从功率差分值的峰值所在的位置向后搜索,找到第一个小于谷底平坦部分的均值的样值点为所述远端干扰信号的功率的拖尾相对于本小区底噪的结束位置;以及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样值点与功率差分值的峰值所在的位置相差的样点个数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子模块,进一步用于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远端干扰距离dinterfmaxpos*Ts*c+ Δ d其中,dinterf表示所述远端干扰距离,maxpos表示所述功率差分值的峰值所在的位置,Ts 表示指定数值,c表示光速,Δ d表示根据拖尾结束位置信息所得到的距离修订值。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子模块,进一步用于通过如下公式计算Ad: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端干扰距离的确定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基站设备获得远端干扰信号的功率;所述基站设备根据所述远端干扰信号的功率的拖尾开始位置信息以及拖尾结束位置信息确定远端干扰源与所述基站设备之间的远端干扰距离。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判断存在远端干扰的情况下,可以测量出远端干扰源与基站设备之间的远端干扰距离,继而可以辅助定位远端干扰小区簇,便于对干扰小区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远端干扰的影响。
文档编号H04W24/08GK102595471SQ20121000643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0日
发明者李琼, 董文佳, 陈艳霞 申请人: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