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层次分布式服务的分布仿真支撑环境的实现方法

文档序号:7887523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多层次分布式服务的分布仿真支撑环境的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局域网和广域网上的支撑大规模仿真的分布仿真支撑环境的实现方法,包括仿真终端的局部集成环境和多层次分布式服务环境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高层体系结构HLA(High Level Architecture)为分布式仿真的建模和实践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技术框架和开放的标准。HLA的具体实现是运行支撑环境RTI (RunTimeInfrastructure),RTI提供了一组通用服务,这些服务包括联邦管理、声明管理、对象管理、所有权管理、时间管理、数据分发管理六个方面。目前RTI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I、集中式。主要代表是日本三菱公司的eRTI等。2、功能分布式。主要代表是国防科大的KDRTI,瑞典的pRTI等。3、全分布式。比如Georgia大学的Π)Κ。4、层次式。比如国防科大的StarRTI,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BHRTI目前RTI主要存在了以下几个问题一、容错性需增强。I、目前各种RTI,除了全分布式RTI外,都存在一个中心RTI,负责全局相关事务处理,如果该中心RTI故障,将造成整个联邦故障。全分布式RTI的问题在于,当仿真规模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系统复杂度过大,效率和可靠性难以保证。2、对于层次式RTI,如果某个局部RTI故障,也将造成该RTI负责的一组成员仿真中断甚至失败,尽管有些容错处理,比如BHRTI通过心跳机制检测故障RTI并恢复,但是在恢复期间,受影响的该组成员是无法继续参与仿真的。二、网络负载平衡能力需增强。目前的所有拥有多服务器的RTI,要实现服务器间的网络负载平衡,只能通过静态配置手段,在仿真初始前优化配置好各RTI服务器下属的成员,而无法在仿真运行时动态实现RTI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负载平衡。三、数据分发管理层次只到成员为止,软件复用级别的粒度偏大。在HLA标准中SOM规定了成员级的需求和公布信息,RTI负责将需求信息只分发到成员为止,成员接收到信息后自行处理。不同成员的SOM是不同的,在不同仿真应用中难以遇到完全相同功能需求的成员,这样造成了成员复用难度较大。即使仿真中基于BOM规范来提高可复用性,也只是在仿真对象模型基础上的复用,这与软件模块的复用含义不同。对于软件设计而言,要提高软件复用能力,就得减小软件复用模块的粒度,粒度越小,复用性越好。四、声明管理既要声明定购内容,又要声明公布内容,在使用上比较繁琐。五、目前,还有大量的非HLA方式开发的分布式仿真系统,其交互信息往往并非划 分为对象类和交互类,数据传输时也不是按照RTI的接口方法逐个设置对象类属性值,而是直接发送一段数据包。这样的旧系统在进行适应性改造时,除了内部处理流程外的所有内容都要重新设计和开发,使旧系统改造的工作量较大。六、HLA标准规定的接口方法细致具体,其中IEEE1516版本达到146个,这也造成了利用RTI开发人员必须接受系统的培训后才可能掌握。但是在一般的分布式仿真系统开发中,开发人员往往没有必要掌握所有接口方法来实现全方位控制,实际需要主动调用的功能集中于联邦创建、加入和退出联邦、时间推进、需求声明、对象和交互数据发布等,需要的回调方法集中在时间同步、对象和交互数据更新和联邦管理事件等。
发明人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次分布式服务的分布仿真支撑环境,给出了一个从使用角度看更简单,但是能够支持从局域网到广域网的大规模分布式仿真的支撑环境的实现方法。本发明具备HLA提出的六大功能,但并不致力于与HLA接口标准相兼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大规模分布式仿真系统的容错能力、网络负载平衡能力,减小仿真成员软件复用粒度以及简化开发人员工作。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多层次分布式服务的分布仿真支撑环境的实现方法,包括了本地服务组件LSC (Local Service Component)和远程服务组件RSC (RemoteService Component)的组织管理方法,仿真成员由本地服务组件LSC提供服务,每个仿真成员由多个可重用模块构成,本地服务组件LSC为各个模块生成代理,并维护一个按名字区分的本地数据环境;其特征在于多个本地服务组件LSC支持下的一组仿真成员由一组远程服务组件RSC提供服务,由远程服务组件RSC组成的服务组根据地位不同分为中间层RSC服务组和中心层RSC服务组,它们分别由若干个网络全连接的远程服务组件RSC构成;一个系统只有一个中心层RSC服务组,中心层RSC服务组按树型结构管理若干中间层RSC服务组,各中间层RSC服务组下面还可以延伸出新的中间层RSC服务组,最底层的是本地服务组件LSC,同时,中心层RSC服务组和任何一个中间层RSC服务组也可以直接导出本地服务组件LSC ;同一仿真成员不同模块间信息交互由本地服务组件LSC独立完成,不同仿真成员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由它们之间最短网络路径上的本地服务组件LSC和远程服务组件RSC协调完成,涉及到全局事务则通过中心层RSC服务组参与协调完成;这样,多层次的分布式远程服务组件RSC服务组将多个仿真成员组管理起来,形成一个分布仿真系统,并为其提供所需的服务功能,包括系统管理、时间管理、需求管理、数据分发管理、对象管理和所有权管理;这些服务功能的实现是基于支撑环境内部定义的互操作协议,该协议的基础是自定义的消息。所述支撑环境是以中心层RSC服务组为核心,通过多个中间层RSC服务组向外不断延伸的服务体系,每个服务组内部是全连接的对等网关系,组与组之间是树型结构关系;任何时刻,只要每个服务组至少还有一个远程服务组件RSC正常工作,整个环境就能正常运行。所述支撑环境的树型结构中属相邻两级的中心层RSC服务组、中间层RSC服务组或者本地服务组件LSC之间互称上级服务组和下级服务组。下级服务组中的各个组员在上级服务组中选择连接的上级组员是根据消息处理时长来决定的;首先上、下级服务组间互相连接的组员之间通过周期性时间校正消息来测定上下级间的时间差,然后上级组员通过消息时戳来检测消息处理时长并将统计得到的数据通报全组,组员负载相差较大时,高负载组员向它的某个下级组员发出迁移消息,使该下级组员重新连接到上级服务组中其他负载较轻的组员;这种方法同样用于处置服务组内出现的组员故障情况。
所述仿真成员只提出需求信息即可,由支撑环境按级进行需求信息融合,最终汇总到中心层RSC服务组,然后再分别按级融合后下发到各仿真成员;需求信息带有作用域和周期两种属性,能够进一步优化数据分发管理和需求管理,提高全系统的效率。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这种基于多层次分布式服务的分布仿真支撑环境的实现方法是以中心层服务组为核心,通过多层次的中间层服务组向外延伸,组与组之间构成树型关系,每个服务组内部都是全连接对等网,组内采用基于消息处理时长的网络负载平衡算法,用于优化网络效率并提高系统容错能力。支撑环境的最底层是由可重用模块构成的仿真成员提供支撑的本地服务端,中心层与任何中间层也能直接连接仿真成员。仿真成员只提出需求信息,需求信息带有作用域与周期属性,通过支撑环境融合处理后再下发到各仿真成员,实现更为优化的需求管理和数据分发管理。该方法增强了大规模分布式仿真中的容错能力和网络负载平衡能力,改善了网络交互性能,消除了影响系统效率瓶颈,提高了仿真成员的可重用性和灵活性,进一步优化了需求管理和数据分发管理模式。


图I是本地服务组件LSC与仿真成员和远程服务组件RSC关系图;图2是本地服务组件LSC实现原理图;图3是远程服务组件RSC与其他RSC和LSC连接关系图;图4是RSC服务组全连接关系图;图5是RSC服务组内组播关系图;图6是远程服务组件RSC与上下级通信实现原理图;图7是远程服务组件RSC与同组的RSC通信实现原理图;图8是多层次分布式服务的实现原理图;图9是时钟差检测原理图;图10是RSC故障或负载过重时网络连接迁移示意图;图11是需求信息融合上报与下达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基于多层次分布式服务的分布仿真支撑环境的实现是依靠多个本地服务组件LSC和多个远程服务组件RSC共同作用,在网络内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环境。在该环境里的所有仿真成员相互之间的位置是透明的。环境内最基本的通信单元是消息,在各种消息的基础上,实现分布仿真支撑环境的联邦管理、需求管理、时间管理、数据分发管理、对象管理和所有权管理。图I描述了本地服务组件LSC与仿真成员和远程服务组件RSC关系仿真成员的基本软件单元是可重用模块,例如C++类的源代码文件、动态连接库或可执行程序等。每个仿真成员由一个本地服务组件LSC通过若干模块代理提供服务。一个本地服务组件LSC通过网络与一个远程服务组件RSC连接,一台计算机内可以同时运行多个本地服务组件LSC,不同LSC按名称区分。图2描 述了本地服务组件LSC实现原理仿真成员内的可重用模块首先向本地服务组件LSC提出申请,然后本地服务组件LSC为每个模块单独生成一个代理,该模块代理接受所属模块的需求声明和消息发布请求,并且在模块所需求的数据更新时回调模块提供的接口。本地服务组件LSC融合所有模块代理的需求情况,生成本地服务组件LSC的需求之后通过对上连接代理上报远程服务组件RSC。本地服务组件LSC通过唯一的对上连接代理来维护一对按LSC名称区分的本地全局唯一的消息入队列和出队列,模块代理为其所属模块维护一个消息出队列和一个消息入队列。当远程服务组件RSC发送来新消息时,本地服务组件LSC先将消息入列,然后唤醒所有模块代理的观察线程。模块代理的观察线程从LSC的消息入队列中根据自身需求取回数据并加入到自身的消息入队列中,再唤醒其消息线程。消息线程从消息入队列中按先入先出的原则取出消息,并回调所属模块的接口。当模块有消息发出时,其代理将消息排队后发往本地服务组件LSC的消息出队列,本地服务组件LSC按先入先出原则取出消息后,一方面根据上级需求将数据过滤后通过对上连接代理发给远程服务组件RSC,一方面根据LSC需求将数据过滤后加入消息入队列。图3描述了远程服务组件RSC与其他RSC和LSC的连接关系一个RSC在一个时刻只能对上连接一个RSC,可以连接多个同组的RSC,也可以接受多个LSC和RSC的连接,相对于该RSC,其他的分别可称为上级RSC、同组RSC和下级RSC/LSC。图4描述了 RSC服务组内全连接网络关系一个RSC服务组由多个RSC个体组成,组内的RSC互相之间分别建立连接,形成一个全连接的对等网。如果有新加入的RSC,它必须掌握同组信息并主动连接其他RSC,然后其他RSC再回连,当建立了稳定的全连接并初始化相关数据之后,RSC服务组就成功地接纳了新成员。当组内某个RSC主动退出或出现故障,其他的RSC会在至多一个检测周期后发现,然后各RSC更新本组信息并清理对应的连接和接收代理。中间层RSC服务组与中心层RSC服务组的区别在于中心层RSC服务组没有上级管理层。图5描述了 RSC服务组内组播关系当RSC服务组所在网络支持网络组播时,RSC服务组内的RSC都加入同一个组播组,通过组播发布自身的网络地址、上级RSC信息和负载信息,新加入的RSC首先加入该组播组,接收到同组信息后主动连接其他RSC,然后其他RSC再回连。图6、图7描述了远程服务组件RSC的实现方法RSC服务组内的每个RSC都具有同样的结构和功能。从网络连接的角度看,远程服务组件RSC既能接受多个本地服务组件LSC和多个下级远程服务组件RSC的连接,也能够作为客户连接上级远程服务组件RSC,同时还可以与同组的远程服务组件RSC互连。远程服务组件RSC通过一个向上连接代理与一个上级RSC通信,向上连接代理中维护一个消息入队列和消息出队列,并保存上级传来的上级需求;通过多对连接代理和接收代理与同组的每个远程服务组件RSC实现互连,这些连接代理中只有消息出队列,同时负责接收保存对方传来的同组需求,接收代理中拥有消息入队列,同时将下级融合需求发出;通过一一对应的下级接收代理来处理各下级的相关事务,这些接收代理为对应的下级维护一个消息入队列和一个消息出队列,并且记忆下级的需求,所有下级的需求被融合后上报到上级和同组RSC。当对上连接代理接收到上级RSC的消息以及连接同组RSC的接收代理接收到同组的消息时,它们将消息首先分别加入各自的消息入队列,队列不断弹出消息并根据各个下级接收代理的需求情况加入对应的消息入队列,进而发往下级。当下级接收代理接收到上传的消息后,一方面根据对上连接代理中的上级需求和同组连接代理的同组需求将消息加入对上连接代理和同组连接代理的消息出队列,一方面根据其他下级的需求将消息加入到对应的下级接收代理的消息入队列中。图8描述了多层次分布式服务的网络拓扑结构多层次分布式服务是指以中心层RSC服务组为核心,根据系统规模需求向外延伸多个层次的中间层RSC服务组,整个网络拓扑结构呈树型结构,树型结构的末端就是由本地服务组件LSC提供支撑的仿真成员,中心层RSC服务组和任何中间层RSC服务组都能直接连接LSC。RSC服务组内的各个RSC节点周期性统计消息处理时长作为负载指标,如果某个RSC节点负载过重,那么消息处理时长将会增加,相当于负载指标增大,它的下级节点将自行选择同一服务组内的其他负载较轻的远程服务组件RSC作为上级;另外,当远程服务组件RSC节点故障时,它的下属节点也能自行选择新的远程服务组件RSC上级,确保了整个仿真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这种多层次的分布式服务确保了在任意时刻,只要每个中间层服务组或中心服务组都至少还有一个远程服务组件RSC服务端能正常工作,就能够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这样就提升了系统的容错能力和网络负载平衡能力。图9描述了基于消息处理时长的自适应网络负载平衡算法中的时钟差检测原理。检测的最终目的在于检测出RSC服务组内相对高载和低载的RSC,不需要检测结果非常精确。在基本满足精度需求前提下,本发明在没有外界辅助手段情况下通过如下方法实现时钟差的检测设上下级间的时钟差固定为S,当每个时差检测周期到来时,在T1时刻下级RSC或LSC向上级RSC发出时钟校正消息,上级RSC经过网络传输λ :时间后在T2时刻接收到,并在处理时间△后将T2时刻信息包含在时钟校正消息内反馈回下级,下级经过网络传输λ2时间后在1~3时刻收到。根据精度需求,可以认为X1=入2和Λ =0,于是得到检测值δ =T2-(VT3)^0由于理论上上下级的两个连接节点间的时钟差是个不变的恒定值,所以将此后η个检测周期的测量值δ^·· 611进行递推最小二乘滤波,其中取初值式=5,# = 0,可得到第η次检测的滤波值&,随着时间延长,检测精度将不断提高。图10描述了 RSC服务组内的某RSC故障或负载过重时网络连接迁移过程实现网络负载平衡和容错处理是依据基于消息处理时长的自适应网络负载平衡算法。所有RSC服务组都通过该算法动态调整网络连接,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动态平衡。具体方法如下I、检测消息处理时长。(I)检测上下级间的时钟差;(2)每个消息都附有时戳信息,在消息即将发出前,将消息内的时戳在本地时钟基础上修正与对方的时钟差,使时戳修正到以消息接收方时钟为基准的时钟值;(3)接收方接收并处理完消息后,取出消息内时戳与本地时钟比较,就能得到该条消息的处理时长。消息处理时长包括网上传输时间和接收方处理时间。 2、时长数据处理。接收方处理完每条消息后都能获得该消息的处理时长,首先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每个时长数据进行滤波得到相对平滑数据,然后在一个网络负载平衡检测周期结束时,计算周期内所有卡尔曼滤波值的数学期望,并以此作为最终的负载指标。3、网络负载平衡以及容错策略。RSC服务组内的RSC在组内定期通报自身的负载数据,并在服务组内成员发生变化时将组内所有RSC的地址信息通知所有下级节点,然后按照下面步骤进行网络负载平衡调整(I)将组内所有远程服务组件RSC按负载值排序;(2)计算所有远程服务组件RSC负载的均值,将各节点按其负载与均值偏离程度分成高、中、低三组;(3)根据最高负载值大小以及最高负载与最低负载的偏离程度是否超过检测阈来确定是否激活负载平衡调整,如不调整转步骤(10);否则转步骤(4);(4)选择高负载组内所有远程服务组件RSC作为被调整对象,选择中负载和低负载组内低于负载均值的所有RSC作为待选的目标来接收迁移对象;(5)在每个作为被调整对象的RSC在待选的负载较低的RSC中选择负载迁移目标时,首先计算待选RSC的负载与均值的偏离量,然后根据计算值按轮盘赌算法挑选出迁移 目标;(6)在被调整的远程服务组件RSC中,各下级接收代理统计各自接收的消息量,并按消息量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序,接收消息量最少的代理对应的下级优先考虑迁移。选出待迁移的下级后,通过对应的下级接收代理将带有迁移目标的迁移命令发到下级;(7)该下级接收到迁移命令后,首先保存现场,断开当前连接并重新连接到指定的迁移目标,最后恢复现场;(8) RSC服务组内各RSC将负载初始化,重新开始负载检测;(9)当发现较短时期内出现了重复的被调整对象时,说明出现了系统抖动,此时该RSC需要上调检测阈;(10)下一调整周期重新执行(I) (10)步骤。图11描述了需求信息融合上报与下达过程本发明的特点之一是所有仿真终端只声明需求内容,不声明公布内容,而且每条需求信息中都设置了作用域和周期这两种属性,通过这些属性来控制需求信息影响范围和程度。本地服务组件LSC和中间层RSC逐级将下级发来所有需求融合后上报并向同组通报,最终上报到中心层RSC服务组。中心层RSC服务组首先融合需求,然后分别逐级下发。下发过程中,各级远程服务组件RSC往每个下级发出的需求都是上级、同组以及与该下级不属同一 RSC服务组的其他下级这三方需求融合的结果。传输中具体原则为I、需求信息在由树型结构底层末端向中心层方向传播过程中,每经过一层其作用域就自行减1,当作用域减到O时,该需求信息不能再向上传;需求信息在向同级和下级传播时不受作用域限制,该属性也不发生变化。相同类型需求在融合时作用域属性取其中的最大值。例如某可重用模块定购需求的作用域为1,该需求信息只上传一级到本地服务组件LSC为止,远程服务组件RSC接收不到该需求信息,这样,该模块只接收仿真成员内部其他模块发出的消息,不受其他节点的影响;如果作用域足够大,能够到达中心远程服务组件RSC服务组,那么该需求信息就能影响系统全局,相当于全系统范围内发生的这种消息都将发送到该模块中。2、来自上级的消息,不向该项需求作用域为O的下级连接代理发出;来自同级和其他下级的消息则不受限制。3、周期值用于控制需求信息响应的频率。例如周期为2时,该需求信息每发生2次才能发出,周期值越大,支撑环境对该需求信息响应的速度就越慢。相同类型需求在融合时周期值取其中的最小值。4、每一个本地服务组件LSC和远程服务组件RSC首先检测新融合的需求信息是否与原有需求信息一致,只在发生变化时才上报或下发。本发明的核心有三点一是采用了基于网络负载平衡算法的多层次分布式服务;二是将仿真成员进一步划分为具备统一接口规范的可重用模块;三是采用了可以自定义作用域和周期的需求管理模式。采用本发明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使分布式仿真系统具备极强的容错能力和很好的网络负载平衡能力。只要每个中间层RSC服务组和中心层RSC服务组中都至少还有一个RSC能正常工作,就能确保系统在短暂调整后自行恢复正常。2、由于多层次的远程服务组件RSC能够起到数据中继作用,从而可以使得在经过多重网络地址转换管理下的多层次的局域网到广域网范围内的所有参与仿真的计算机都统一在一个分布仿真支撑环境下。3、由于采用多层次分布式服务,有效扩大了分布式仿真系统可支持的规模程度。4、提高了仿真系统的效率,解决了以往集中式或层次集中式的仿真系统中的瓶颈问题。5、将仿真成员进一步划分为松耦合的具备统一接口规范的可重用模块,模块由本地服务组件LSC支持,使仿真的重用粒度更小,增强了可重用性和灵活性。6、相比HLA规范,只进行定购声明,免除了公布声明,从而简化了操作,而且需求信息可以设置作用域和周期,进一步优化了需求管理和数据分发管理模式,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多层次分布式服务的分布仿真支撑环境的实现方法,包括了本地服务组件LSC (Local Service Component)和远程服务组件 RSC (Remote Service Component)的组织管理方法,仿真成员由本地服务组件LSC提供服务,每个仿真成员由多个可重用模块构成,本地服务组件LSC为各个模块生成代理,并维护一个按名字区分的本地数据环境;其特征在于多个本地服务组件LSC支持下的一组仿真成员由一组远程服务组件RSC提供服务,由远程服务组件RSC组成的服务组根据地位不同分为中间层RSC服务组和中心层RSC服务组,它们分别由若干个网络全连接的远程服务组件RSC构成;一个系统只有一个中心层RSC服务组,中心层RSC服务组按树 型结构管理若干中间层RSC服务组,各中间层RSC服务组下面还可以延伸出新的中间层RSC服务组,最底层的是本地服务组件LSC,同时,中心层RSC月艮务组和任何一个中间层RSC服务组也可以直接导出本地服务组件LSC ;同一仿真成员不同模块间信息交互由本地服务组件LSC独立完成,不同仿真成员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由它们之间最短网络路径上的本地服务组件LSC和远程服务组件RSC协调完成,涉及到全局事务则通过中心层RSC服务组参与协调完成;这样,多层次的分布式远程服务组件RSC服务组将多个仿真成员组管理起来,形成一个分布仿真系统,并为其提供所需的服务功能,包括系统管理、时间管理、需求管理、数据分发管理、对象管理和所有权管理;这些服务功能的实现是基于支撑环境内部定义的互操作协议,该协议的基础是自定义的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多层次分布式服务的分布仿真支撑环境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境是以中心层RSC服务组为核心,通过多个中间层RSC服务组向外不断延伸的服务体系,每个服务组内部是全连接的对等网关系,组与组之间是树型结构关系;任何时刻,只要每个服务组至少还有一个远程服务组件RSC正常工作,整个环境就能正常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多层次分布式服务的分布仿真支撑环境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境的树型结构中属相邻两级的中心层RSC服务组、中间层RSC服务组或者本地服务组件LSC之间互称上级服务组和下级服务组。下级服务组中的各个组员在上级服务组中选择连接的上级组员是根据消息处理时长来决定的;首先上、下级服务组间互相连接的组员之间通过周期性时间校正消息来测定上下级间的时间差,然后上级组员通过消息时戳来检测消息处理时长并将统计得到的数据通报全组,组员负载相差较大时,高负载组员向它的某个下级组员发出迁移消息,使该下级组员重新连接到上级服务组中其他负载较轻的组员;这种方法同样用于处置服务组内出现的组员故障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多层次分布式服务的分布仿真支撑环境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成员只提出需求信息即可,由支撑环境按级进行需求信息融合,最终汇总到中心层RSC服务组,然后再分别按级融合后下发到各仿真成员;需求信息带有作用域和周期两种属性,能够进一步优化数据分发管理和需求管理,提高全系统的效率。
全文摘要
一种基于多层次分布式服务的分布仿真支撑环境的实现方法。这种分布仿真支撑环境以中心层服务组为核心,通过多层次树型关系的中间层服务组向外延伸,每个服务组内部都是全连接对等网,组内采用基于消息处理时长的网络负载平衡算法来优化网络效率并提高容错能力。支撑环境的最底层是仿真成员,中心层以及各中间层也能直接连接仿真成员。仿真成员建立在本地服务端基础上,由可重用模块构成。它只提出需求信息,需求信息带有作用域与周期属性,通过支撑环境融合处理并下发到各仿真成员,实现更优化的需求管理和数据分发管理。该方法增强了大规模分布式仿真中的容错能力和网络平衡能力,消除了影响系统效率瓶颈,提高了仿真成员的可重用性。
文档编号H04L12/24GK102624543SQ20121001444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7日
发明者余家祥, 周晶, 康凤举, 徐敬, 李铁, 王锁平 申请人:李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