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处理装置、视频处理方法以及远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91981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视频处理装置、视频处理方法以及远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视频处理装置、视频处理方法以及远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观众不使用特殊眼镜而能够裸眼观看立体视频的立体视频显示装置(所谓的裸眼3D电视)在逐渐普及。这种立体视频显示装置显示视点相异的多个图像。然后,这些图像光线通过视差屏障(parallaxbarrier)、柱状透镜(lenticularlens)等控制输出方向,而到达观众的双眼。如果观众位置合适,则由于观众的左眼和右眼观看到不同的视差图像,因而能够立体地识别视频。然而,裸眼3D电视存在随着观众位置的不同而无法看到立体视频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根据观众位置而适当地显示立体视频的视频处理装置、视频处理方法以及远程控制装置。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视频处理装置,该视频处理装置包括观众位置检测单元、视域信息计算单元和视域控制单元。上述观众位置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观众位置。上述视域信息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控制参数,以在上述观众位置所对应的区域设置能够立体地观看由显示单元所显示的多个视差图像的视域。上述视域控制单元用于在接收视域调整信号后,根据上述控制参数设置上述视域,并保持上述所设置的视域,直到随后接收视域调整指示。根据上述结构的视频处理装置,能够根据观众位置而适当地显示立体视频。图I是具有视域控制功能的视频显示装置100的外观图。图2是表示视频显示装置100的简要结构的框图。图3是从上方观察液晶面板I以及柱状透镜2的一部分的图。图4是表示计算视域信息的方法的一例的图。图5是表示向视频显示装置100发送信号的遥控器20的一例的图。图6是表示用于设定视域控制模式的OSD的一例的图。图7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频显示装置100的控制器10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频显示装置100的控制器10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频显示装置100的控制器10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0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频显示装置IOOa的简要结构的框图。图1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频显示装置IOOa的控制器IOa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2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频显示装置IOOb的简要结构的框图。图13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频显示装置IOOb的控制器IOb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4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频显示装置IOOc的简要结构的框图。图15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频显示装置IOOc的控制器IOc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6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频显示装置IOOc的控制器IOc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7是表示保持在控制信息保持模块18中的内容的种类和视域的位置的关系的一例的图。图18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频显示装置IOOc的控制器IOc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9是表示图2的变形例的视频显示装置10(V的简要结构的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具体的说明。首先,对视域控制功能的概要进行说明。图I表示具有视域控制功能的视频显示装置100的外观图,图2是表示其简要结构的框图。视频显示装置100包括液晶面板I、柱状透镜2、摄像头(camera)3、受光模块4和控制器10。液晶面板(显示模块)I例如是55英寸大小的面板,在水平方向设置有11520(=1280*9)个像素,在垂直方向设置有720个像素。另外,各像素内在垂直方向形成有3个子像素,即,R子像素、G子像素以及B子像素。液晶面板1,从设置于背面的背光灯装置(未图示)照射光。各像素使对应于由控制器10供给的视差图像信号(后文说明)的亮度的光透过。柱状透镜(开口部控制模块)2具有沿液晶面板I的水平方向配置的多个凸部,其数量为液晶面板I的水平方向的像素数量的1/9。并且,以水平方向配置的每9个像素对应I个凸部的方式,将柱状透镜2粘贴在液晶面板I的表面。透过各像素的光从凸部顶点附近,带着指向性向特定的方向输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I能够以3视差以上的多视差方式(integralimaging方式)或2视差方式显示立体视频,此外也可以显示通常的二维视频。在以下说明中,对与柱状透镜2的各凸部相对应而设置有9个像素,对可以采用9视差的多视差方式的示例进行说明。在多视差方式中,各凸部所对应的9个像素分别显示第I第9视差图像。第I第9视差图像是指从沿液晶面板I的水平方向排列的9个视点分别观看到的被摄物体的图像。观众经由柱状透镜2,分别通过左眼观看第I第9视差图像中的一个视差图像,右眼观看另外一个视差图像,从而能够立体地观看视频。根据多视差方式,随着视差的数量增加,能够扩大视域。视域是指从液晶面板I的前方观看液晶面板I时,能够立体地观看视频的范围。另一方面,在2视差方式中,各凸部所对应的9个像素中的4个显示右眼用视差图像,其余5个显示左眼用视差图像。左眼用以及右眼用视差图像是指从沿水平方向排列的2个视点中的左侧视点以及右侧视点分别观看到的被摄物体的图像。观众通过柱状透镜2,分别通过左眼观看左眼用视差图像,右眼观看右眼用视差图像,从而能够立体地观看视频。2视差方式与多视差方式相比容易得到显示的视频的立体感,但是与多视差方式相比视域会变窄。另外,也可以是液晶面板I在各凸部所对应的9个像素显示相同的图像,从而显示二维图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柱状透镜2和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各凸部所对应的9个像素如何显示视差图像来,实现视域的可变控制。以下,以多视差方式为例,对视域的控制进行说明。图3是从上方观察液晶面板I以及柱状透镜2的一部分的图。该图中阴影区域表示视域,从视域观看液晶面板I时,能够立体地观看视频。其它区域是产生逆视或二重像(crosstalk)的区域,是难以立体地观看视频的区域。图3示出了根据液晶面板I和柱状透镜2的相对位置关系,具体而言,根据液晶面板I和柱状透镜2的距离、或液晶面板I和柱状透镜2的水平方向的偏移量,视域变化的情况。实际上,由于柱状透镜2是与液晶面板I经过高精度地位置对齐后粘贴的,因而难以对液晶面板I和柱状透镜2的相对位置进行物理改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移动液晶面板I的各像素所显示的第I第9视差图像的显示位置,从而在表观上改变液晶面板I和柱状透镜2的相对位置关系来进行视域的调整。例如,与各凸部所对应的9个像素分别显示第I第9视差图像的情况相比(图3(a)),当将视差图像整体向右侧移动并显示时(图3(b)),视域向左侧移动。反之,当将视差图像整体向左侧移动并显示时,视域向右侧移动。另外,在水平方向中央附近视差图像不移动,越靠近液晶面板I外侧,视差图像越向外侧大幅移动而显示时(图3(c)),视域向靠近液晶面板I的方向移动。另外,移动视差图像和不移动视差图像之间的像素和偏移量不同的视差图像之间的像素,可根据周围的像素而进行适当的插补即可。另外,与图3(c)相反,在水平方向中央附近视差图像不移动,越靠近液晶面板I外侧,视差图像越向中心侧大幅移动而显示时,视域向远离液晶面板I的方向移动。这样,通过移动视差图像整体或一部分进行显示,能够使得视域相对于液晶面板I在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移动。图3中为了简化说明只示出I个视域,但是实际上存在多个视域,这些视域连动起来一起移动。通过后文所述的图2的控制器10对视域进行控制。返回至图1,摄像头3以指定的仰角安装在液晶面板I的下部中央附近,对液晶面板I前方规定的范围进行拍摄。所拍摄的视频提供给控制器10,用于检测观众位置或观众的面部等观众的相关信息。摄像头3可以拍摄移动图像和静止图像中的任一种。受光模块4例如设置在液晶面板I下部左侧。并且,受光模块4接收由观众所使用的遥控器发送的红外线信号。该红外线信号包括表示显示立体视频还是显示二维视频、显示立体视频时采用多视差方式还是采用2视差方式、是否进行视域控制等信号。接着,对控制器10详细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控制器10具有调谐解码器(tunerdecoder)11、视差图像转换模块12、观众位置检测模块13、视域信息计算模块14和图像调整模块15。控制器10例如可为安装的一个集成电路(IC=IntegratedCircuit),配置在液晶面板I的内侧。当然,控制器10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软件安装。调谐解码器(接收模块)11接收输入的广播波并选台(调谐)、对编码的视频信号进行解码。广播信号中重叠有电子节目表(EPG)等数字广播信号时,调谐解码器11将其提取。或者,调谐解码器11接收的不是广播波,而是来自光盘再生装置或个人电脑等视频输出设备的编码后的视频信号,并对其进行解码。被解码后的信号也称为基带(baseband)视频信号,供给到视差图像转换模块12。另外,当视频显示装置100不接收广播波,而只显示从视频输出设备接收的视频信号时,也可以设置只具有解码功能的解码器作为接收模块,以取代调谐解码器11。·调谐解码器11接收的视频信号可以是二维视频信号,也可以是帧封装(framepacking:FP)、并排(side-by-sideSBS)或上下(topandbottomTAB)格式等包括左眼用以及右眼用图像的三维视频信号。另外,视频信号也可以是包括3视差以上的图像的三维视频信号。由于视差图像转换模块12立体地显示视频,因此基带视频信号被转换成多个视差图像信号,并供给到图像调整模块15。根据采用多视差方式还是采用2视差方式,视差图像转换模块12的处理内容不同。此外,根据基带视频信号是二维视频信号还是三维视频信号,视差图像转换模块12的处理内容不同。采用2视差方式时,视差图像转换模块12分别生成对应于左眼用以及右眼用视差图像的左眼用以及右眼用视差图像信号。更具体地操作如下。采用2视差方式且输入包括左眼用以及右眼用图像的三维视频信号时,视差图像转换模块12生成可显示在液晶面板I的形式的左眼用以及右眼用视差图像信号。此外,输入包括三个以上图像的三维视频信号时,例如使用其中任意两个,视差图像转换模块12生成左眼用以及右眼用视差图像信号。与此相对地,采用2视差方式且输入不包括视差信息的二维视频信号时,视差图像转换模块12根据视频信号中各像素的深度值,生成左眼用以及右眼用视差图像信号。深度值是表示各像素显示为看上去相对于液晶面板I有多靠前或靠后显示的值。深度值可以事先附加在视频信号中,也可以根据视频信号的特征,进行动态检测、构图识别以及人类的面部检测等而生成深度值。在左眼用视差图像中,看上去靠前的图像需要比看上去靠后的像素,向右侧偏移显示。为此,视差图像转换模块12对视频信号中看上去靠前的像素进行向右侧偏移处理,从而生成左眼用视差图像信号。深度值越大,偏移量越大。另一方面,采用多视差方式时,视差图像转换模块12分别生成对应于第I第9视差图像的第I第9视差图像信号。具体如下。采用多视差方式,且输入二维视频信号或包括8视差以下图像的三维视频信号时,与由二维视频信号生成左眼用以及右眼用视差图像信号相同,视差图像转换模块12根据深度信息,生成第I第9视差图像信号。采用多视差方式,且输入包括9视差图像的三维视频信号时,视差图像转换模块12使用该视频信息,生成第I第9视差图像信号。观众位置检测模块13使用由摄像头3拍摄的视频检测观众位置,并将该位置信息供给到视域信息计算模块14。观众位置信息表示为,例如以液晶面板I的中央为原点的X轴(水平方向)、Y轴(垂直方向)以及Z轴(与液晶面板I正交方向)上的位置。具体而言,首先,观众位置检测模块13通过从摄像头3拍摄的视频检测面部,从而识别观众。接着,观众位置检测模块13从视频中面部的位置检测在X轴以及Y轴上的位置,从面部的大小检测在Z轴上的位置。观众为多人时,观众位置检测模块13也可以设定为检测预定数量,例如仅10人份的观众位置。此时,当被检测的面部数量大于10时,检测例如靠近液晶面板I的,即,Z轴上的位置由小到大的顺序的10个观众位置。另外,对观众位置检测模块13检测观众位置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摄像头3可以是红外线摄像头,也可以使用音波检测观众位置。视域信息计算模块14计算控制参数(例如,图3中所说明的视差图像偏移量),并供给到图像调整模块15,以根据被检测的观众位置信息而适当地设定视域。图4是表示计算视域信息的一例的图。视域信息计算模块14事先设定若干个可设定的视域的情形。接着,视域信息计算模块14针对各视域,计算视域和被检测的观众重合的面积,将使该面积最大的视域判断为合适的视域。图4的示例中,事先设定的图4(a)图4(e)的5个视域(阴影区域)的情形中,视域设定在面向液晶面板I左侧的图4(b)中,观众20和视域重合的面积最大。由此,视域信息计算模块14将图4(b)的视域情形判断为合适的视域。此时,用于显示图4(b)的情形的视差图像的控制参数被供给到图2的图像调整模块15。具体而言,为了设定所期望的视域,视域信息计算模块14也可以使用控制参数和对应于由该控制参数所设定的视域的视域数据库。视域信息计算模块14通过检索视域数据库,可以找到能够将所选择的观众包括的视域。图像调整模块(视域控制模块)15,为了控制视域,根据计算出的控制参数,移动或插补视差图像信号,进行调整之后,供给到液晶面板I。液晶面板I显示对应于调整后的视差图像信号的图像。通过时常自动检测观众位置从而控制如上所述的视域,实时设定对观众而言合适的视域。但是,即使观众静止地观看视频,当别人在液晶面板100前方移动时,也存在对应于移动的人视域发生移动的情况。此时,对静止地观看视频的观众而言,视频变得难以观看。因此,作为视域控制模式,设定为观众可以选择,时常检测观众位置而自动控制视域的“自动跟踪模式(autotrackingmodel)”以及,在特定的定时(后文说明)控制视域的“手动跟踪模式(manualtrackingmodel)”之中的一种。该选择例如可以使用遥控器来进行。图5是表示向视频显示装置100发送信号的遥控器(远程控制装置)20的一例的图。遥控器20上设置有电源键21、音量调节键22、频道选择键23、菜单键24、确定键25、光标键26、3D键27、跟踪键28等。例如,按下3D键27后,无论输入信号是二维视频信号还是三维视频信号,都生成指示在液晶面板I上显示立体视频的信号。操作菜单键24、光标键26以及确定键25等选择视域控制模式设定菜单时,显示用于设定视域控制模式的OSD(OnScreenDisplay,屏幕显示)。图6是表不用于设定视域控制模式的OSD的一例的图。图6(a)表不光标位于自动跟踪模式上时的状态,显示例如“自动进行视域控制”的说明。在此状态下按下确定键25时,则设定为自动跟踪模式。另一方面,图6(b)表示光标位于手动跟踪模式上时的状态,显示例如“不自动进行视域控制”的说明。在此状态下按下确定键25时,则设定为手动跟踪模式。另外,没有必要必须使用遥控器20,也可以在视频显示装置100的受光模块4或摄像头3旁边设置与其等同的按钮。此外,视频显示装置100为平板(tablet)终端等具有触摸屏功能的情况时,也可以在液晶面板I上显示按钮以使得用户能够进行设定。以下所说明的第I第3实施方式涉及手动跟踪模式。手动跟踪模式是在特定的定时对视域进行控制的模式,第I以及第2实施方式示出该定时为立体视频显示开始时的示例,第3实施方式示出该定时为立体视频显示中按下遥控器20的跟踪键28时的示例。此夕卜,无论采用2视差方式还是采用多视差方式,以下实施方式都能适用。第I实施方式图7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频显示装置100的控制器10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以下,将事先设定为位置捕捉模式(positioncapturemode)的情况考虑了进去。首先,当受光模块4接收表示观众按下遥控器20的3D键27的红外线信号,或将视频信号由二维视频信号切换成三维视频信号时,视域信息计算模块14检测立体视频的显示开始(步骤Sll的YES)。随着立体视频的显示开始,观众位置检测模块13使用由摄像头3拍摄的视频检测观众位置(步骤S12)。视域信息计算模块14计算控制参数(步骤S13),以将视域设定在被检测出的观众位置。然后,图像调整模块15根据控制参数对视差图像信号进行调整(步骤S14),被调整后的视差图像信号所对应的视差图像显示在液晶面板I上。由此,视域被设定在观众位置,从而观众能够通过柱状透镜2立体地观看液晶面板I上显示的视差图像。手动跟踪模式中,设定的视域被保持在相同位置,直到接收观众发出的视域调整指示为止。另外,图7中示出随着立体视频的显示开始而检测观众位置(步骤S12)的一例,但是只要与立体视频的显示开始同步设定视域即可,例如既可以总是检测观众位置,随着立体视频的显示开始而计算控制参数,也可以总是检测观众位置以及进行控制参数计算,再随着立体视频的显示开始而调整图像。此外,在摄像头3的视野被某种障碍物遮挡住时,观众的面部在摄像头3的拍摄范围外时,观众的面部虽然在摄像头3的拍摄范围内但戴着面罩或朝下而难以检测面部时等情况当中,观众位置检测模块13有时也无法识别观众。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检测立体视频的显示开始,例如如果34秒之前有识别观众的历史记录,则将视域设定在当时的观众位置。如果没有历史记录,也可以显示无法识别观众位置的警告。并且,观众位置检测模块13检测观众位置时,当观众太接近液晶面板I时,例如观众与液晶面板I的距离小于3H(H是液晶面板I的高度)时,由于难以获得立体感,也可以显示督促离开画面的警告。这样,在第I实施方式中,以与立体视频的显示开始同步将视域设定在观众位置的方式对视域进行控制,其后的视域不追随观众位置。为此,即使第三方在液晶面板I前方移动,视域也不会移动,而观众能够舒适地立体地观看视频。此外,由于观众通常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操作遥控器20,因此,通过使用遥控器20发出的红外线信号来检测立体视频的显示开始,而能够适当地检测观众位置。第2实施方式上述第I实施方式是在立体视频的显示开始时,将视域设定在实际观众的位置。而第2实施方式是事先存储上次立体视频显示时的视域,然后当立体视频的显示开始时,再次设定被存储的视域。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主要围绕与第I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频显示装置100的控制器10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立体视频的显示结束时(步骤S21),视域信息计算模块14存储此时的控制参数(步骤S22)。立体视频的显示结束是指例如关闭视频显示装置100的电源时,按下遥控器20的3D键27由立体显示切换为二维显示时,视频信号由三维视频信号切换为二维视频信号时等。此外,此时被存储的控制参数,可以是通过自动跟踪模式计算出的参数,也可以是如同实施方式I中由手动跟踪模式计算出的参数。另外,也可以是通过其它方法计算出的参数。之后,视域信息计算模块14检测出立体视频的显示开始(步骤S23的YES),根据步骤S22所存储的控制参数,图像调整模块15对视差图像信号进行调整(步骤S24)。由此,对应于观众位置而设定视域。直到接收观众发出的视域调整指示为止,设定的视域保持在相同位置。这样,在第2实施方式中,当立体视频的显示开始时,设定为上次立体视频显示结束时的视域。因而,当再次开始显示立体视频时,无需检测观众位置或重新计算控制参数,从而能够迅速设定视域。可以认为观众从放置沙发等的一定位置观看视频显示装置100的情况较多。因而,即使不检测观众位置而设定为上次立体视频显示结束时的视域,在多数情况下,能够将视域设定在观众位置。此外,例如像照片的幻灯片显示这种二维视频信号和三维视频信号混合存在并播放以较高频率切换的视频信号时,本实施方式尤其有用。即,如果每当从二维视频信号向三维视频信号切换时都重新设定视域,则每次视域都不同或设定视域花费时间,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视域信息计算模块14中所存储的控制参数,从而能够迅速设定一定的视域。此外,在立体视频的显示开始时,也可以让观众能够进行选择是如实施方式I所说明的通过检测观众位置来设定视域还是如实施方式2所说明的通过设定为上次立体视频显示时的视域来设定视域。第3实施方式上述第I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是在立体视频的显示开始的定时对视域进行控制。即使在立体视频的显示开始时设定视域,观众也不一定静止在固定的位置持续观看,也存在移动的情况。手动跟踪模式中,由于视域不追随观众位置,因此当观众移动时有时也无法立体地观看视频。因此第3实施方式是在立体视频显示时观众按下遥控器20的跟踪键28的定时对视域进行控制的情况。图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频显示装置100的控制器10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首先,立体视频观众按下遥控器20的跟踪键(信号生成单元)28时,生成红外线的视域调整信号,并发送至视频显示装置100的受光模块4。接收模块接收视域调整信号后(步骤S31的YES),观众位置检测模块13使用摄像头3所拍摄的视频检测观众位置(步骤S32)。视域信息计算模块14计算控制参数(步骤S33),以将视域设定在被检测出的观众位置。然后,图像调整模块15根据控制参数对视差图像信号进行调整(步骤S34),被调整后的视差图像信号所对应的视差图像显示在液晶面板I上。由此,视域被设定在观众位置,从而观众能够通过柱状透镜2立体地观看液晶面板I上显示的视差图像。手动跟踪模式中,设定的视域被保持在相同位置,直到接收观众发出的视域调整指示为止。视域调整指示是指例如观众再次按下跟踪键28的情况,或如实施方式I以及实施方式2中所说明的按下3D键27的情况。这样,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观众按下遥控器20跟踪键28的定时,接收观众位置,对视域进行控制。由于观众可以对视域设定的定时进行指示,因此观看立体视频时即使观众移动,也可以适当地对视域进行再设定。此外,由于观众通常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操作遥控器20,因此,通过使用遥控器20发出视域调整信号,能够适当地检测观众位置。并且,视域再设定之后的视域不追随观众位置。为此,即使第三者在液晶面板I前方移动,视域也不会移动,从而观众能够舒适地立体地观看视频。另外,跟踪键28无需必须设定在遥控器20上,当视频显示装置100为平板终端等情况时,也可以在视频显示装置100上设置相当于跟踪键28的按钮等(信号生成单元),而当液晶面板I具有触摸屏功能时,也可以在液晶面板I上显不跟踪键28。第4实施方式如上所述,为了控制视域,必须检测观众位置、计算控制参数、对图像进行调整。虽然调整图像不会花费太长时间,但是观众位置检测以及计算控制参数有时花费时间。特别是如使用图4进行的说明,为了计算控制参数,必须从事先设定的视域中找出最合适的视域。为此,在第4实施方式中,二维视频显示中也定期地计算控制参数,以便在从二维视频向立体视频切换的定时(例如图7的步骤Sll),能够迅速地设定视域。图10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频显示装置IOOa的简要结构的框图。图10中对与图2共同的结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图10的视频显示装置IOOa的控制器IOa还具有控制参数保持模块16。控制参数保持模块16用于保持视域信息计算模块14计算出的控制参数。图1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频显示装置IOOa的控制器IOa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该图设定为二维视频最初显示在液晶面板I上的情况。在二维视频显示中,观众位置检测模块13也使用摄像头3所拍摄的视频检测观众位置(步骤S41)。然后,视域信息计算模块14计算控制参数(步骤S42),以将视域设定在被检测出的观众位置。该控制参数被保持在控制参数保持模块16(步骤S43)。其中,当受光模块4接收表示观众按下遥控器20的3D键27的红外线信号时,或将视频信号由二维视频信号切换成三维视频信号,而控制器IOa检测出立体视频的显示开始(步骤S44的YES)时,图像调整模块15根据保持在控制参数保持模块16中的控制参数对视差图像信号进行调整(步骤S45),被调整后的视差图像信号所对应的视差图像显示在液晶面板I上。由于切换成立体视频之后的处理只是调整图像(步骤S45),因此视域被迅速且适当地设定。另一方面,未切换成立体视频而继续显示二维视频时(步骤S44的NO),例如每间隔一定时间,控制单元IOa在后台(background)重复步骤S41S43,对保持在控制参数保持模块16中的控制参数进行更新。这样,第4实施方式中,S卩使不显示立体视频时,也事先计算控制参数并保持。从而,当立体视频显示开始时,能够迅速且适当地设定视域。第5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是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第4实施方式是在二维视频显示中计算并保持控制参数,第5实施方式是在二维视频显示中检测观众位置并保持。图12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频显示装置IOOb简要结构的框图。图12中对与图2共同的结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图12的视频显示装置102的控制器IOb还具有观众位置保持模块17。观众位置保持模块17用于保持观众位置检测模块13检测出的观众位置。图13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频显示装置IOOb的控制器IOb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该图设定为二维视频最初显示在液晶面板I上的情况。在二维视频显示中,观众位置检测模块13也使用摄像头3所拍摄的视频检测观众位置(步骤S51)。该观众位置被保持在观众位置保持模块17中(步骤S52)。其中,受光模块4接收表示观众按下遥控器20的3D键27的红外线信号,或将视频信号由二维视频信号切换成三维视频信号,而当控制单元IOb检测出立体视频的显示开始(步骤S53的YES)时,视域信息计算模块14计算控制参数(步骤S54),以将视域设定在被保持在观众位置保持模块17的观众位置。然后,图像调整模块15根据计算出的控制参数对视差图像信号进行调整(步骤S55),被调整后的视差图像信号所对应的视差图像显示在液晶面板I上。由于切换成立体视频之后的处理只是计算控制参数(步骤S54)以及调整图像(步骤S55),因此与立体视频显示开始后检测观众位置的情况相比,视域被迅速且适当地设定。另一方面,未切换成立体视频而继续显示二维视频时(步骤S54的NO),例如每间隔一定时间,控制器IOb在后台重复步骤S51、S52,对被保持在观众位置保持模块17的观众位置进行更新。这样,第5实施方式中,即使不显示立体视频时,也事先检测观众位置并保持。因而,当立体视频显示开始时,能够迅速且适当地设定视域。第6实施方式观众位置检测模块13未必能时常检测出观众位置。例如,在摄像头3的视野被某种障碍物遮挡住时、观众的面部在摄像头3的拍摄范围外时、观众的面部虽然在摄像头3的拍摄范围内但戴着面罩或朝下而难以检测面部时等情况,观众位置检测模块13有时也无法识别观众。这种情况下,视域信息计算模块无法根据观众位置来计算控制参数。此外,也可能由于视域信息计算模块14的故障等而无法计算控制参数。以下说明的第6第8实施方式涉及无法计算控制参数的情况时的处理动作。图14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频显示装置IOOc的简要结构的框图。图14中对与图2共同的结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图14的视频显示装置IOOc的控制器IOc还具有控制信息保持模块18。控制信息保持模块18,将事先计算出的用于将视域设定在规定的区域的控制参数,作为所谓的默认值而保持。规定的区域例如为液晶面板I的正面,液晶面板I和观众的距离设定为3H(H是液晶面板I的高度)。这是因为被设计的视频显示装置大多考虑到观众在该位置观看液晶面板I。或者,也可以设定观众通常观看的区域。图15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频显示装置IOOc的控制器IOc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在对视域进行控制的定时,当视域信息计算模块14能够计算控制参数时(步骤S61的YES),图像调整模块15根据计算出的控制参数(第I控制参数)对图像进行调整(步骤S62)。此时,对视域进行控制的定时是指例如在图8的步骤S11、图9的步骤S24、图10的步骤S31、自动跟踪模式对视域进行控制的定时等。反之,由于上述理由等,视域信息计算模块14无法计算控制参数时(步骤S61的NO),图像调整模块15进行图像调整,以根据保持在控制信息保持模块18的控制参数(第2控制参数)设定视域(步骤S63)。这样,在第6实施方式中,将用于将视域设定在规定的区域的控制参数事先保持在控制信息保持模块18。因而,在无法顺利检测出观众等情况中,即使无法计算控制参数,也可以设定视域。特别是,通过根据液晶面板I的高度,根据观众通常的观看位置,对保持在控制信息保持模块18的控制参数进行设定,从而设定适当的视域。第7实施方式第7实施方式是,将多个控制参数事先保持在控制信息保持模块18,根据用户设定选择其中的一个用于设定视域。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视频显示装置的简要结构图与图15大致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多个控制参数中的一个是,例如考虑到在家庭内观看视频显示装置IOOc时,用于将视域设定在液晶面板I和观众的距离为3H的区域的控制参数,另外一个是,例如考虑到在商店展示视频显示装置IOOc时,用于将视域设定在远离该距离的区域的控制参数。用户事先设定使用多个控制参数中的哪一个。图16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频显示装置IOOc的控制器IOc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视域信息计算模块14能够计算控制参数时的处理动作与第6实施方式相同(步骤S71的YES、S72)。反之,视域信息计算模块14无法计算控制参数时(步骤S71的NO),图像调整模块15根据用户设定,选择保持在控制信息保持模块18的多个控制参数中的一个(步骤S73)。然后,图像调整模块15进行图像调整,以根据所选择的控制参数设定视域(步骤S74)。这样,在第7实施方式中,由于对保持在控制信息保持模块18的多个控制参数中的一个进行选择,因此即使无法计算控制参数时,也能够根据用户设定适当地设定视域。第8实施方式第8实施方式是,将多个控制参数事先保持在控制信息保持模块18中,根据显示的内容自动选择其中的一个用于设定视域。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视频显示装置的简要结构与图15大致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图17是表示保持在控制信息保持模块18中的内容的种类和视域的位置的关系的一例的图。例如显示的内容的种类是动画时,儿童观看的可能性高,此时设想为远离液晶面板I的情况。因而,保持将视域设定在远离液晶面板I的位置的控制参数。另外,种类是运动时,靠近液晶面板I观看令人兴奋的内容的可能性高。因而,保持将视域设定在靠近液晶面板I的位置的控制参数。种类是电视剧或电影时,保持将视域设定在动画和运动的中间程度的位置的控制参数。图17只是一个示例,也可以设定其它的种类,或作为内容信息进一步考虑观看时·间等。图18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视频显示装置IOOc的控制器IOc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视域信息计算模块14能够计算控制参数时的处理操作,与第6实施方式相同(步骤S81的YES、S82)。反之,视域信息计算模块14无法计算视域信息时(步骤S81的NO),调谐解码器11从重叠在广播波上的数据广播中获得电子节目表,据此,提取显示在液晶面板I上的内容的内容信息(步骤S83)。或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获得内容信息。然后,图像调整模块15根据内容的种类,选择保持在控制信息保持模块18的多个控制参数中的I个(步骤S84)。例如种类是动画时,图像调整模块15选择用于将视域设定在远离液晶面板I的控制参数(图17)。然后,图像调整模块15进行图像调整,以根据所选择的控制参数设定视域(步骤S85)。这样,在第8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对应于每个内容信息而事先设定的控制参数事先保持在控制信息保持模块18中,因此能够根据内容而自动地、适当地设定视域。如同以上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视频显示装置能够适当地设定视域。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视频显示装置100中示出,使用柱状透镜2,并通过移动视差图像而控制视域的示例,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控制视域。例如也可以设置视差屏障作为开口部控制模块,以取代柱状透镜2。此外,图19是表示图2的变形例的视频显示装置100'的简要结构的框图。如该图所示,也可以不进行移动视差图像的处理,而在控制单元10'内设置视域控制模块15',以控制开口部控制模块2'。此时,将液晶面板I和开口部控制模块W的距离、液晶面板I和开口部控制模块的水平方向的偏移量等作为控制参数,通过控制液晶面板I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的输出方向,对视域进行控制。图19的视频显示装置也可以适用于各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视频显示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硬件构成,也可以由软件构成。由软件构成时,可以将实现视频处理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功能的程序,收存在软盘或CD-ROM等记录介质中,将其读入计算机并执行。记录介质并不仅限于磁盘或光盘等可装卸的介质,也可以是硬盘装置或存储器等固定型记录介质。此外,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通信线路(也包含无线通信),分配实现视频显示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功能的程序。并且,也可以在加密、调制、压缩该程序的状态下,通过互联网等有线线路或无线线路、或收存在记录介质中而进行分配。虽然已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性说明,而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可以体现为其它各种形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和改变。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涵盖这些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形式或修改。权利要求1.一种视频处理装置,包括观众位置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观众位置;视域信息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控制参数,以在所述观众位置所对应的区域设置能够立体地观看由显示单元所显示的多个视差图像的视域;以及视域控制单元,在接收视域调整信号后,根据所述控制参数设定所述视域,并保持所述所设置的视域,直到随后接收视域调整指示。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视频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视域控制单元从远程控制装置接收所述视域调整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视频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生成所述视域调整信号的信号生成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视频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视域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参数,对由所述显示单元所显示的所述多个视差图像的显示位置进行调整,或者根据所述控制参数,对由所述显示单元所显示的所述多个视差图像的输出方向进行控制。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视频处理装置,还包括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多个视差图像;以及开口部控制单元,用于将由所述显示单元所显示的多个视差图像向规定的方向输出。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视频处理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对输入视频信号进行解码;以及视差图像转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被解码的输入视频信号,生成所述多个视差图像。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视频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广播波并进行选台,并对所述广播波进行解码。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视频处理装置,其中,还包括摄像头,以为了检测所述观众位置而对规定的范围进行拍摄。9.一种远程控制装置,用于对视频处理装置进行远程控制,其中,所述视频处理装置包括观众位置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观众位置;视域信息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控制参数,以在所述观众位置所对应的区域设置能够立体地观看由显示单元所显示的多个视差图像的视域;以及视域控制单元,在接收视域调整信号后,根据所述控制参数设定所述视域,并保持所述所设置的视域,直到随后接收视域调整指示,所述远程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指示将所述视域调整信号发送到所述视频处理装置的信号生成单元。10.一种视频处理方法,包括检测观众位置的步骤;计算控制参数、以在所述观众位置所对应的区域设置能够立体地观看由显示单元所显示的多个视差图像的视域的步骤;以及在接收视域调整信号后、根据所述控制参数设定所述视域并保持所述所设置的视域直到随后接收视域调整指示的步骤。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视频处理方法,其中,从远程控制装置接收所述视域调整信号。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视频处理方法,其中,设定所述视域包括,根据所述控制参数,对由所述显示单元所显示的所述多个视差图像的显示位置进行调整;或者,根据所述控制参数,对由所述显示单元所显示的所述多个视差图像的输出方向进行控制。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视频处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对输入视频信号进行解码;以及,根据所述被解码的输入视频信号,生成所述多个视差图像。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视频处理方法,其中,所述解码步骤中,接收广播波并选台,并对所述广播波进行解码。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观众位置而适当地显示立体视频的视频处理装置、视频处理方法以及远程控制装置。根据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视频处理装置,包括观众位置检测单元、视域信息计算单元和视域控制单元。上述观众位置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观众位置。上述视域信息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控制参数,以将能够立体地观看由显示单元所显示的多个视差图像的视域,设定在上述观众位置所对应的区域。上述视域控制单元用以接收视域调整信号后,根据上述控制参数设定上述视域,保持上述被设定的视域,直到随后接收视域调整指示为止。文档编号H04N13/04GK102970562SQ201210076869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申请日期2012年3月21日优先权日2011年8月31日发明者星野洁,山田雅弘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