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混合业务及交叉颗粒自适应的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93503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实现混合业务及交叉颗粒自适应的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实现混合业务及交叉颗粒自适应的方法及装置。尤指实现端口混合业务及交叉颗粒自适应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业务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宽带以及视频业务的发展,对运营商的传输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输网路要能够提供适应这种增长的海量带宽,更重要的是要求传输 网路可以进行快速灵活的业务调度,可以提供完善便捷的网络维护管理,以适应业务的需求。现有传输网路的交叉设备中,通常根据客户业务的不同速率来匹配相应的交叉颗粒度。由于实现机制的限制,需要通过网管人为去指定交叉颗粒度才能实现正常通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混合业务及交叉颗粒自适应的方法及装置,可以在不占用任何信号开销的情况下,自适应识别每个接收端口的业务类型并自适应的配置系统侧和线路侧交叉颗粒度,使客户在开通业务或业务变更时不需要手动配置和修改各个端口业务和系统侧的交叉颗粒密度便能实现正常通信。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实现混合业务及交叉颗粒自适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不同业务信号的时钟频率和倍频/分频比进行判定,将业务信号解成不同级别的交差颗粒度,为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选择输出通道到下游处理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由客户发送给接收机,并由接收机的时钟模块处理后得到的混合业务信号的时钟信号,并对当前时钟信号的频率及分频/倍频比进行判定;
步骤102,根据判定的不同结果,对混合业务信号进行不同的映射包封/解映射包封或复接/解复接处理,得到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
步骤103,对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选择输出通道;
步骤104,将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发送给下游处理单元;
或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由交叉板发送给系统侧信号的时钟信号;
步骤202,对步骤201获得的当前时钟信号的频率及分频/倍频比进行判定,并得出对应系统侧的不同业务;
步骤203,根据判定的不同结果,对混合业务信号进行不同的映射包封/解映射包封或复接/解复接处理,得到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
步骤204,对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选择输出通道;
步骤205,将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发送给下游处理单元。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103、104根据映射包封/解映射包封或复接/解复接处理可具体细分为
为映射/解映射后的交叉颗粒度选择输出通道;
将映射/解映射后的交叉颗粒度输出至下游处理单元;

为解复接后的交叉颗粒度选择输出通道;
将解复接后的交叉颗粒度输出至下游处理单元。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102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1011,当判定当前时钟信号的频率或判定当前时钟信号的分频/倍频比失败时,输出判定结果,并输出当前混合业务信号的交叉颗粒度,转步骤1022 ;
步骤1021,当判定当前时钟信号的频率及判定当前时钟信号的分频/倍频比成功时,将当前混合业务信号向下拆解出当前及下一级别的交叉颗粒度,并对当前级别的交叉颗粒度进行判定,并重复此步骤,否则,进入步骤1011 ;
步骤1022,得到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202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2021,当判定当前时钟信号的频率及判定当前时钟信号的分频/倍频比失败时,输出判定结果,并输出当前级交叉颗粒度;
步骤2022,输出AIS信号到下游业务处理单元。一种用于实现混合业务及交叉颗粒自适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置在单板上的客户侧和系统侧之间,包括
时钟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由接收机接收后得到客户侧或系统侧业务信号,并对业务信号的时钟频率和分频/倍频比进行判定;
映射/解映射模块,用于当判定成功时,将业务信号映射/解映射到不同的交叉颗粒度,并将不同的交叉颗粒度发送到下游处理单元;
复接/解复接模块,用于当判定成功时,对当前级别的交叉颗粒度进行逐级复接处理,得到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或将业务信号解复接到下一级交叉颗粒度,并将不同的交叉颗粒度发送到下游处理单元;主控选择模块,用于为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选择输出通道,主控选择模块根据各时钟处理模块的结果进行判定,确定映射/解映射和复接/解复接的处理路径;经过处理后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输入到下游处理单元中。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时钟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时钟频率或者分频/倍频比判定失败时,输出判定结果,并输出当前信号业务、输出当前交叉颗粒度。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主控选择模块还用于第一级时钟判定模块失败时,判定该信号为默认值。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主控选择模块包括CPU以及与CPU连接的FPGA。本发明所述的实现混合业务及交叉颗粒自适应的方法及装置,可以在不占用任何信号开销的情况下,自适应识别每个接收端口的业务类型并自适应的配置系统侧和线路侧交叉颗粒度,使客户在开通业务或业务变更时不需要手动配置和修改各个端口业务和系统侧的交叉颗粒密度便能实现正常通信。


本发明有如下附图
图I是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 图2是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流程示意 图3是本发明所述装置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 图4是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又一种结构示意 图5是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通过对不同业务信号的时钟频率和倍频/分频比进行判定,将业务信号解成不同级别的交差颗粒度,为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选择输出通道到下游处理单元。如图I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实现混合业务及交叉颗粒自适应的方法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由客户发送给接收机,并由接收机的时钟模块处理后得到的混合业务信号的时钟信号,并对当前时钟信号的频率及分频/倍频比进行判定;即获取接收机各端口混合业务并由接收机处理后提取得到混合业务中携带的时钟信号,然后对当前时钟信号的频率及分频/倍频比进行判定;
步骤102,根据判定的不同结果,对混合业务信号进行不同的(相应的)映射包封/解映射包封或复接/解复接处理,得到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
步骤103,对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选择输出通道;
步骤104,将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发送给下游处理单元(下游处理芯片)。步骤103、104根据映射包封/解映射包封或复接/解复接处理可具体细分为 为映射/解映射后的交叉颗粒度选择输出通道;
将映射/解映射后的交叉颗粒度输出至下游处理单元。或
为解复接后的交叉颗粒度选择输出通道;
将解复接后的交叉颗粒度输出至下游处理单元。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图I所示实施例的步骤102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1011,当判定当前时钟信号的频率或判定当前时钟信号的分频/倍频比失败时(即当时钟信号的频率或者分频/倍频比两者之一判定失败时),输出判定结果,并输出当前混合业务信号的交叉颗粒度,转步骤1022 ;
步骤1021,当判定当前时钟信号的频率及判定当前时钟信号的分频/倍频比成功时,将当前混合业务信号向下拆解出当前及下一级别的交叉颗粒度,并对当前级别的交叉颗粒度进行判定,并重复此步骤,否则,进入步骤1011 ;
即当时钟信号的频率或者分频/倍频比两者都判定成功时,根据频率和分频/倍频比判定得出的业务,对当前业务进行不同的映射/解映射处理,得到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或 当时钟信号的频率或者分频/倍频比两者都判定成功时,根据频率和分频/倍频比,对当前业务进行不同的复接或解复接处理,得到下一级别的交叉颗粒度;
步骤1022,得到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如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实现混合业务及交叉颗粒自适应的方法又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由交叉板发送给系统侧(背板侧)信号的时钟信号;
步骤202,对步骤201获得的当前时钟信号的频率及分频/倍频比进行判定,并得出对应系统侧的不同业务;
步骤203,根据判定的不同结果,对混合业务信号进行不同的映射包封/解映射包封或复接/解复接处理,得到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
步骤204,对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选择输出通道;
步骤205,将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发送给下游处理单元。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图4所示实施例的步骤202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2021,当判定当前时钟信号的频率及判定当前时钟信号的分频/倍频比失败时,输出判定结果,并输出当前级交叉颗粒度;
步骤2022,输出AIS (告警指示信号)信号到下游业务处理单元。针对上述的方法,本发明还给出了一种实现混合业务及交叉颗粒自适应的装置,如图3所示,该装置设置在单板上的客户侧和系统侧之间,包括
时钟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由接收机接收后得到客户侧或系统侧业务信号,并对业务信号的时钟频率和分频/倍频比进行判定;
映射/解映射模块,用于当判定成功时,将业务信号映射/解映射到不同的交叉颗粒度,并将不同的交叉颗粒度发送到下游处理单元;
复接/解复接模块,用于当判定成功时,对当前级别的交叉颗粒度进行逐级复接处理,得到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或将业务信号解复接到下一级交叉颗粒度,并将不同的交叉颗粒度发送到下游处理单元;
主控选择模块,用于为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选择输出通道,
主控选择模块根据各时钟处理模块的结果进行判定,确定映射/解映射和复接/解复接的处理路径;经过处理后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输入到下游处理单元中。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时钟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时钟频率或者分频/倍频比判定失败时,输出判定结果,并输出当前信号业务、输出当前交叉颗粒度。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主控选择模块还用于第一级时钟判定模块失败时,判定该信号为默认值。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主控选择模块包括CPU (中央处理器)以及与CPU连接的FPGA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以下为一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时钟处理模块、复接/解复接模块以及映射/解映射模块可以是为各个级别的不同速率分别配置的各自的时钟处理模块、复接/解复接模块以及映射/解映射模块。k的取值视信号的速率而定。以OTUk (k级光传输单元)信号为例,当接入0TU1、0TU2、0TU3和0UT4时,k的取值分别为I、2、3和4。本专利所涉及信号不仅限于OTUk信号。本装置具体由k级时钟处理模块Ak、k级映射/解映射模块Bk、k级复接/解复接模块Ck、k-1级时钟处理模块Ak-I、k-1级映射/解映射模块Bk-I、k-1级复接/解复接模块Ck-I、……I级时钟处理模块Al、I级映射/解映射模块Bl、l级复接/解复接模块Cl、0级时钟处理模块AO、主控选择模块D组成。其中
k级时钟选择模块Ak对输入业务信号的时钟频率及分频/倍频比进行判定,并可输出判定结果;k级映射/解映射模块Bk将业务信号映射成k级交叉颗粒度;k级复接/解复接模块Ck将k级交叉颗粒度向下拆解出k-1级交叉颗粒度;
k-1级时钟选择模块Ak-I对k级交叉颗粒度的时钟频率及分频/倍频比进行判定,并可输出判定结果;k-l级映射/解映射模块Bk-I将k级业务信号映射成k-1级交叉颗粒度;k-1级复接/解复接模块Ck-I将k-1级交叉颗粒度向下拆解出k-2级交叉颗粒度;
I级时钟模块Al对倒数第二级交叉颗粒度的时钟频率以及分频/倍频比进行判定,并可输出判定结果;1级映射/解映射模块BI将倒数第二级业务信号映射成倒数第二级交叉颗粒度;1级复接/解复接模块Cl将倒数第二级交叉颗粒度向下拆解出最后一级交叉颗粒度;
0级时钟选择模块Ak对输入业务信号的时钟频率及分频/倍频比进行判定,并可输出判定结果;
主控选择模块D根据各时钟处理模块的结果进行判定,确定映射/解映射和复接/解复接的处理路径;经过处理后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输入到下游处理单元中。本发明的原理是依据不同的业务信号有不同的速率,信号的速率和时钟频率以及分频/倍频比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因而可以根据时钟频率以及分频/倍频比自动识别不同的业务信号,进而映射或者拆解成不同等级的交叉颗粒度。下面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的介绍,该方法具体包括
第I步,使用k级时钟选择模块Ak对输入业务信号的时钟频率及分频/倍频比进行判定,并将判定结果输出到主控选择模块D,若时钟信号的频率以及分频/倍频比可识别并满足预设值,则继续进行到第2步,否则时钟判定失败,进入第10步;
第2步,当时钟模块判定当前信号可以被映射/解映射时,k级映射/解映射模块将当前信号映射成当前级别的交叉颗粒度,如果时钟模块判定当前信号不能被映射/解映射,k级映射/解映射模块透传当前信号,进入第3步;
第3步,若k的值为I,跳转至第9步,否则进入第4步;
第4步,当时钟模块Ak判定当前信号可以被解复接时,k级复接/解复接模块将当前信号解成当低一级别的交叉颗粒度,进入第5步,如果时钟模块判定当前信号不能被解复接,k级复接/解复接模块透传当前信号,进入第10步;
第5步,使用k-1级时钟选择模块Ak-I对上一级复接/解复接模块输出信号的时钟频率及分频/倍频比进行判定,并将判定结果输出到主控选择模块D,若时钟信号的频率以及分频/倍频比可识别并满足预设值,则继续进行到第6步,否则时钟判定失败,进入第10
I K
少;
第6步,当时钟模块Ak-I判定当前信号可以被映射/解映射时,k-1级映射/解映射模块将当前信号映射成当前级别的交叉颗粒度,如果时钟模块Ak-I判定当前信号不能被映射/解映射,k-1级映射/解映射模块透传当前信号,进入第7步;
第7步,当时钟模块Ak-I判定当前信号可以被解复接时,k-1级复接/解复接模块将当前信号解成当低一级别的交叉颗粒度,如果时钟模块Ak-I判定当前信号不能被解复接,k-1级复接/解复接模块透传当前信号,进入第8步;
第8步,将k的值减1,跳转至第3步;
第9步,使用O级时钟判定模块AO对I级复接/解复接模块拆解出的信号时钟频率以 及分频/倍频比进行判定,将判定结果输出给主控选择模块C ;
第10步,主控选择模块D综合k+1路时钟模块的输出指示,对当前交叉颗粒度进行判定,并根据判定结果按预设的方式将信号拆解成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
第11步,将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输出到下游处理单元。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及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不占用任何开销的情况下自动识别输入信号的业务类型,并将这些业务拆解成预设的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且本发明既支持本发明所属的装置之间的混合业务及交叉颗粒度的自动识别,也能支持与非自动识别的老设备之间的自动识别。本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交叉调度系统中不同业务的识别处理,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设备;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凡是利用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的相关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实现混合业务及交叉颗粒自适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不同业务信号的时钟频率和倍频/分频比进行判定,将业务信号解成不同级别的交差颗粒度,为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选择输出通道到下游处理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由客户发送给接收机,并由接收机的时钟模块处理后得到的混合业务信号的时钟信号,并对当前时钟信号的频率及分频/倍频比进行判定; 步骤102,根据判定的不同结果,对混合业务信号进行不同的映射包封/解映射包封或复接/解复接处理,得到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 步骤103,对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选择输出通道; 步骤104,将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发送给下游处理单元; 或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由交叉板发送给系统侧信号的时钟信号; 步骤202,对步骤201获得的当前时钟信号的频率及分频/倍频比进行判定,并得出对应系统侧的不同业务; 步骤203,根据判定的不同结果,对混合业务信号进行不同的映射包封/解映射包封或复接/解复接处理,得到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 步骤204,对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选择输出通道; 步骤205,将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发送给下游处理单元。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实现混合业务及交叉颗粒自适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3、104根据映射包封/解映射包封或复接/解复接处理可具体细分为 为映射/解映射后的交叉颗粒度选择输出通道; 将映射/解映射后的交叉颗粒度输出至下游处理单元; 或· 为解复接后的交叉颗粒度选择输出通道; 将解复接后的交叉颗粒度输出至下游处理单元。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实现混合业务及交叉颗粒自适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2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1011,当判定当前时钟信号的频率或判定当前时钟信号的分频/倍频比失败时,输出判定结果,并输出当前混合业务信号的交叉颗粒度,转步骤1022 ; 步骤1021,当判定当前时钟信号的频率及判定当前时钟信号的分频/倍频比成功时,将当前混合业务信号向下拆解出当前及下一级别的交叉颗粒度,并对当前级别的交叉颗粒度进行判定,并重复此步骤,否则,进入步骤1011 ; 步骤1022,得到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实现混合业务及交叉颗粒自适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02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2021,当判定当前时钟信号的频率及判定当前时钟信号的分频/倍频比失败时,输出判定结果,并输出当前级交叉颗粒度; 步骤2022,输出AIS信号到下游业务处理单元。
5.一种用于实现混合业务及交叉颗粒自适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置在单板上的客户侧和系统侧之间,包括时钟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由接收机接收后得到客户侧或系统侧业务信号,并对业务信号的时钟频率和分频/倍频比进行判定; 映射/解映射模块,用于当判定成功时,将业务信号映射/解映射到不同的交叉颗粒度,并将不同的交叉颗粒度发送到下游处理单元; 复接/解复接模块,用于当判定成功时,对当前级别的交叉颗粒度进行逐级复接处理,得到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或将业务信号解复接到下一级交叉颗粒度,并将不同的交叉颗粒度发送到下游处理单元; 主控选择模块,用于为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选择输出通道,主控选择模块根据各时钟处理模块的结果进行判定,确定映射/解映射和复接/解复接的处理路径;经过处理后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输入到下游处理单元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混合业务及交叉颗粒自适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钟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时钟频率或者分频/倍频比判定失败时,输出判定结果,并输出当前信号业务、输出当前交叉颗粒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混合业务及交叉颗粒自适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控选择模块还用于第一级时钟判定模块失败时,判定该信号为默认值。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混合业务及交叉颗粒自适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选择模块包括=CPU以及与CPU连接的FPGA。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混合业务及交叉颗粒自适应的方法及装置,获取由客户发送给接收机,并由接收机的时钟模块处理后得到的混合业务信号的时钟信号,并对当前时钟信号的频率及分频/倍频比进行判定;根据判定的不同结果,对混合业务信号进行不同的映射包封/解映射包封或复接/解复接处理,得到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对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选择输出通道;将不同级别的交叉颗粒度发送给下游处理单元。本发明可以在不占用任何信号开销的情况下,自适应识别每个接收端口的业务类型并自适应的配置系统侧和线路侧交叉颗粒度,使客户在开通业务或业务变更时不需要手动配置和修改各个端口业务和系统侧的交叉颗粒密度便能实现正常通信。
文档编号H04Q11/00GK102665147SQ20121010606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2日
发明者张铮, 王雅琴, 郭志霞, 陈德华, 黄诚勇 申请人: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