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传输组态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1088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处理传输组态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关于一种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尤指一种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用来处理传输组态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装置制造商、电信营运商及服务商的发展及进步,通信装置(如智慧型手机)可用来执行各种与网络端互动(如传/收封包)的应用程序。根据应用程序的型态及/或所述应用程序是处于一活动模式(activemode)(如由使用者所操作中)或一闲置模式(idlemode)(如执行于背景中),可决定或判断由应用程序所产生的数据流(traffic)。举例来说,在应用程序处于活动模式的情形下,通信装置可能会以较不频繁(即突发地)的方式传送大型的封包到网络端,或从网络端接收大型(即大尺寸)的封包。也就是说,即使大型的封包会带来繁重的数据流,由于所述数据流仅会产生在少数的时间区间(timeintervals)中,通信装置仅需在少数的时间区间内处理(如传送或接收)数据流。此类的应用程序包含有串流应用程序、档案传输应用程序或一网络浏览应用程序。另一方面,在应用程序处于活动模式的情形下,通信装置可能以频繁(即间歇地)的方式传送小型(即小尺寸)的封包到网络端,或从网络端接收小型的封包。也就是说,即使小型的封包所带来的数据流并不繁重,由于所述数据流会产生在大多数的时间区间中,通信装置需频繁地处理(如传送或接收)数据流。此类的应用程序包含有社交网络应用程序、天气应用程序、股票应用程序或即时通信应用程序。除此之外,此类型的应用程序即使处于闲置模式,仍会频繁地执行更新(如状态更新),持续地产生数据流。由上述可知,当通信装置同时执行多种型态的应用程序时,特别是当部分应用程序处于活动模式以及其他应用程序处于闲置模式时,由应用程序所产生的数据流是相当复杂。因此,当处于各种模式的多种应用程序产生数据流时,会使通信装置难以管理功率消耗。如何管理复杂的数据流因而成为待讨论的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方法及其通信装置,用来处理通信装置的传输组态,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处理传输组态(transmissionconfiguration)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的一通信装置中,所述方法包含有决定复数个封包的数据流信息(trafficinformation),所述复数个封包是根据所述传输组态传送于所述通信装置及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网络端间;以及传送所述数据流信息到所述网络端,以提供所述网络端根据所述数据流信息设定所述传输组态。本发明还公开一无线通信系统的一通信装置,用来处理所述通信装置的传输组态(transmissionconfiguration),所述通信装置包含有一装置,用来决定复数个封包的数据流信息(trafficinformation),所述复数个封包是根据所述传输组态传送于所述通信装置及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网络端间;以及一装置,用来传送所述数据流信息到所述网络端,以提供所述网络端根据所述数据流信息设定所述传输组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封包的传输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无线通信系统20通信装置200处理装置210储存单元214程序码220通信接口单元30流程300、302、304、306步骤PKT1~PKT8封包t1~t8时间点TL1~TL3时间区间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10的示意图,其简略地是由一网络端及复数个通信装置所组成。在图1中,网络端及通信装置是用来说明无线通信系统10的结构。于通用行动电信系统(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UMTS)中,网络端可为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UTRAN),其包含有复数个基地台(Node-Bs,NBs),于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系统或先进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中,网络端可为一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E-UTRAN),其可包含有复数个演进式基地台(evolvedNBs,eNBs)及/或中继站(relays)。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及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可用来建立大型小区(macrocells)、小型小区(picocells)及微型小区(femtocells),以涵盖各种大小的地理区域。或者,网络端也可为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WLAN),其包含有一或多个存取点(accesspoints,APs)。除此之外,网络端也可同时包含有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及核心网络,其中核心网络可包含有行动管理单元(MobilityManagementEntity,MME)、伺服闸道器(servinggateway,S-GW)、封包数据网络闸道器(packetdatanetworkgateway,P-GW)、本地闸道器(localgateway,L-GW)等实体。换句话说,于网络端接收通信装置所传送的信息后,可由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来处理信息及产生对应于所述信息的决策。或者,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可将信息转发到核心网络,由核心网络来产生对应于所述信息的决策。此外,也可于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及核心网络在合作及协调后,共同处理所述信息,以产生决策。通信装置可为移动电话、笔记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电子书、可携式计算机系统及机器型态通信(machinetypecommunication,MTC)装置等装置。通信装置也可为通用行动电信系统、长期演进系统及先进长期演进系统中的移动站台(mobilestations,MSs)或用户端(userequipments,UEs)。此外,根据传输方向,可将网络端及通信装置分别视为传送端或接收端。举例来说,对一上行链路(uplink,UL)而言,通信装置为传送端而网络端为接收端;对一下行链路(downlink,DL)而言,网络端为传送端而通信装置为接收端。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20的示意图。通信装置20可为图1中的通信装置或网络端,包含一处理装置200、一储存单元210以及一通信接口单元220。处理装置200可为一微处理器或一特定应用积体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储存单元210可为任一数据储存装置,用来储存一程序码214,处理装置200可通过储存单元210读取及执行程序码214。举例来说,储存单元210可为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IM)、只读式内存(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内存(Random-AccessMemory,RAM)、光盘只读内存(CD-ROM/DVD-ROM)、磁带(magnetictape)、硬盘(harddisk)及光学数据储存装置(opticaldatastoragedevice)等,而不限于此。通信接口单元220可为一收发器,其根据处理装置200的处理结果,用来传送及接收信息(如消息或封包)。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30的流程图。流程30用于图1的通信装置中,用来处理所述通信装置的传输组态(即对应于所述通信装置的传输组态)。流程30可被编译成程序码214,其包含以下步骤:步骤300:开始。步骤302:决定复数个封包的数据流信息(trafficinformation),所述复数个封包是根据所述传输组态传送于所述通信装置及所述网络端间。步骤304:传送所述数据流信息到所述网络端,以提供所述网络端根据所述数据流信息设定所述传输组态。步骤306:结束。根据流程30,通信装置决定复数个封包的数据流信息,所述复数个封包是根据传输组态传送于通信装置及网络端间。接着,通信装置传送(即回传或回报)数据流信息到网络端,以提供网络端根据数据流信息设定(如调整、修改及/或控制)传输组态。换句话说,通信装置可记录数据流信息,其可包含有通信装置、网络端或两者所传送封包的数量及时间,其中封包可由处于活动模式(activemode)及/或闲置模式(idlemode)的应用程序所产生。接着,数据流信息会被传送到网络端,使网络端可根据数据流信息设定传输组态。举例来说,当数据流信息指示大部分的封包会于第一时间期间(timeperiod)中被传送,以及其余的封包会于第二时间期间中被传送时,网络端可设定传输组态,使通信装置于第一时间期间中花费较多的资源(如功率),以及于第二时间期间中花费较少的资源。因此,通信装置可于传送封包时,降低所需的功率消耗及信令冗余(signalingoverhead)。需注意的是,流程30的精神在于通信装置会传送数据流信息到网络端,使网络端可根据数据流信息设定传输组态,以降低通信装置传送封包所需的功率消耗及信令冗余。流程30的实现方式是未有所限。请参考图4,其为本发明实施例封包的传输示意图。于图4中,根据所考虑的时间期间中所传送封包的数量,时间期间是分为复数个时间区间(timeintervals)TL1~TL3。详细来说,时间区间TL1及TL3可被视为忙碌期间(busyperiods),即活动会议(activesessions),其中大部分的封包会于忙碌期间中被传送。举例来说,忙碌期间可能是由处于活动模式的一或多个应用程序所形成。为便于说明,封包PKT1~PKT8是用来表示于时间区间TL1~TL3中被传送的大部分的封包,其中尺寸SZ1~SZ8是分别用来表示封包PKT1~PKT8的尺寸(如位元或位组的数量)。更精确地说,封包PKT1~PKT8是分别于时间点t1~t8被传送,以及封包PKT1~PKT8中每个封包是由通信装置或网络端所传送。时间区间TL2可被视为一闲置期间(idleperiod),即闲置会议(idlesession),其中仅有少数的封包(未绘示于图中)会于闲置期间中被传送。举例来说,闲置期间可能是因为大部分或所有的应用程序处于闲置模式所形成。需注意的是,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封包的传输模式(transmissionpattern)(如时间点及/或数量等)并不限于图4所示。进一步地,分割时间期间所依据的原则(即时间区间的决定方式)不限于时间区间内所传送封包的数量。举例来说,也可根据通信装置的功率消耗、使用者偏好、通信装置的制造商所设定的组态、网络端的网络组态或以上所述的任意结合,来决定时间区间。详细来说,通信装置所传送的数据流信息可包含有时间信息,其是封包所据以被传送的时间相关信息,例如被通信装置、网络端或两者所传送。举例来说,时间信息可为封包被传送的时间点。也就是说,通信装置会将时间点t1~t8传送到网络端,使网络端可根据时间点t1~t8来设定传输组态。或者,时间信息可为相关于用来传送大部分的封包的时间区间的信息。举例来说,所述信息可为时间区间的长度(较粗略)、时间区间的(起始,结束)(较精确)等。也就是说,所述信息可为(t4-t1)及(t8-t5)或(t1,t4)及(t5,t8)。简单来说,当不同封包的尺寸差异较小时,即使数据流信息仅包含有时间信息,也足以让网络端设定传输组态。此外,时间信息可为周期性(periodicity)及时间偏移量(timingoffsets),其是封包所据以被传送的时间相关信息。举例来说,当图4所示的数据流模式(或相似的数据流模式)周期性地出现时,数据流信息可包含有时间区间TL1(其近似于TL3)及TL2即可。举例来说,当封包周期性地被传送时,例如当Tau=(t2-t1)=(t3-t2)=(t4-t3)时,通信装置传送仅包含有Tau的数据流信息即可。此外,数据流信息可包含有尺寸信息,其是相关于封包的尺寸。举例来说,尺寸信息可为封包的尺寸(即完整信息)、封包的尺寸的平均值(即摘要信息)等。也就是说,尺寸信息可为尺寸SZ1~SZ8或尺寸SZ1~SZ8的平均值。简单来说,当封包规律地(如周期性地)被传送时,即使数据流信息仅包含有尺寸信息,也足以让网络端设定传输组态。除此之外,数据流信息可包含有时间信息及尺寸信息两者。举例来说,通信装置可传送封包PKT1~PKT8的时间-尺寸组合到网络端。详细来说,封包PKT1~PKT8的时间-尺寸组合可为(t1,SZ1)、(t2,SZ2)、...、(t8,SZ8),其可完整地描述传输模式。或者,时间-尺寸组合可为(TL1,SZ1+SZ2+SZ3+SZ4)及(TL3,SZ5+SZ6+SZ7+SZ8),其描述对应的时间区间内所传送的位元或位组的数量。此外,根据以上所述,可以(t1,t4)及(t5,t8)分别取代时间区间TL1及TL3,以精确地描述时间区间。或者,可以(t4-t1)及(t8-t5)分别取代时间区间TL1及TL3,以粗略地描述时间区间。简单来说,根据包含有时间信息及尺寸信息两者的数据流信息,网络端可更准确地设定传输组态。然而,通信装置需要消耗更多的信令冗余来传送数据流信息。需注意的是,当传送数据流信息时,通信装置可仅传送部份的数据流信息,以降低信令冗余。详细来说,于传送数据流信息前,通信装置可对数据流信息执行一截断(truncation)。举例来说,当尺寸SZ1~SZ4大于尺寸SZ5~SZ8时,封包PKT1~PKT4的传输会比封包PKT5~PKT8的传输重要。因此,通信装置可仅传送相关于封包PKT1~PKT4的数据流信息或时间区间TL1,以降低信令冗余。此外,于传送数据流信息前,通信装置可对数据流信息执行一量化(quantization),以降低信令冗余。也就是说,通信装置仅传送数据流信息的一近似值,而非传送完整的数据流信息。举例来说,当时间点t1是AM6:32:25时,通信装置可传送AM6:00或AM6:30,或传送AM6:32:25的一近似值,其可以较少的位元来表示。于另一实施例中,当尺寸SZ1是2145位组时,通信装置可使用2000位组或2048位组来取代2145位组,其中2048=2^11,可以较少的位元来表示尺寸SZ1。除此之外,通信装置可对数据流信息执行截断及量化两者,以进一步降低信令冗余。也就是说,通信装置会先选择部分的数据流信息,对所述部分的数据流信息执行量化,再传送量化的数据流信息到网络端。当信令冗余是重要的考量时,通信装置可通过传送对应于数据流信息的一指标到网络端,以传送数据流信息到网络端,进而进一步降低信令冗余。也就是说,通信装置会先根据数据流信息决定指标,再传送指标到网络端,用来指示数据流信息的数种型态中的一种。接着,网络端可根据所述指标决定传输组态。因此,根据以上所述,通信装置可根据其功率消耗、使用者偏好、通信装置的制造商所设定的组态、网络端的网络组态或以上所述的任意结合,于数据流信息的精确度(即完整性)及信令冗余间做取舍。另一方面,当传送数据流信息时,通信装置可使用一函数来处理数据流信息,以及传送所述函数的输出到网络端,以传送数据流信息到网络端。较佳地,所述函数是一累积分布函数(cumulativedensityfunction,CDF)、一机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densityfunction,PDF)、一傅立叶分析(Fourieranalysis)、一傅立叶转换(Fouriertransform)及一Z转换(Z-transform)中一函数。举例来说,当使用傅立叶分析、傅立叶转换或Z转换来处理数据流信息时,频率分量(frequencycomponents)可用来描述封包传输的周期性,相位位移量(phaseshifts)可用来描述封包传输的时间位移量(timingshifts)。此外,函数也可用来处理经过截断及/或量化的数据流信息,不限于此。因此,如以上所述,数据流信息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于传送数据流信息前对数据流信息所执行的处理是未有所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依本发明的精神加以结合、修饰或变化以上所述的实施例。根据流程30,于接收数据流信息后,网络端会根据数据流信息设定通信装置的传输组态。详细来说,传输组态可包含有通信装置的一低功率模式组态,例如通信装置的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reception,DRX)运作。举例来说,网络端可设定非连续接收运作的一起始时间(或一时间偏移量)、非连续接收运作的一期间,或活动连接模式(activeconnectedmode)及较低功率模式(lowerpowermode)间的转换。或者,传输组态可包含有通信装置的无线资源配置。举例来说,网络端可设定上行链路传输机会(uplinktransmissionopportunities)、随机存取前置码(preamble)(如排定的随机存取信道(randomaccesschannel,RACH)程序)、传送调度请求(schedulingrequest,SR)的机会或实际数据调度(如无线资源区块(radioresourceblocks)、时槽(timeslots)等)。需注意的是,当设定通信装置的传输组态时,网络端可根据数据流信息设定网络端中通信装置的传输组态,或者设定通信装置中通信装置的传输组态。举例来说,为了设定传输组态,网络端可先根据数据流信息决定传输组态的至少一参数,其中所述至少一参数可相关于低功率模式组态及/或无线资源配置,不限于此。接着,网络端传送所述至少一参数到通信装置,以设定通信装置中传输组态的所述至少一参数。也就是说,网络端会传送至少一参数到通信装置,用来修改(如更新及/或调整)传输组态的至少一参数。或者,网络端可根据数据流信息,于网络端中设定传输组态的至少一参数,以设定传输组态。除此之外,网络端也可于网络端及通信装置两者中设定传输组态,使网络端及通信装置可使用相同的传输组态来进行通信。另一方面,网络端根据数据流信息设定传输组态的时间点是未有所限。举例来说,网络端可于接收数据流信息时,根据数据流信息设定传输组态。或者,网络端可于忙碌期间及闲置期间之间的一转换发生于通信装置时,根据数据流信息设定传输组态。举例来说,网络端可在(或约在)时间点t1、t4、t5及t8时,设定传输组态。设定传输组态的方法可参考前述,于此不赘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依本发明的精神加以结合、修饰或变化以上所述的实施例,而不限于此。前述的所有流程的步骤(包含建议步骤)可通过装置实现,装置可为硬件、韧体(为硬件装置与计算机指令与数据的结合,且计算机指令与数据属于硬件装置上的只读软体)或电子系统。硬件可为类比微计算机电路、数字微计算机电路、混合式微计算机电路、微计算机晶片或硅晶片。电子系统可为系统单晶片(systemonchip,SOC)、系统级封装(systeminpackage,SiP)、嵌入式计算机(computeronmodule,COM)及通信装置20。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用来处理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装置的传输组态,使网络端可根据通信装置所传送的数据流信息来设定传输组态,以降低所需的功率消耗及信令冗余。如此一来,可节省通信装置的电池寿命及无线资源。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