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电视及其背光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79613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Led电视及其背光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电视领域,尤其涉及ー种LED电视及其背光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參照图I,L ED电视一般都包括电源板100与LED背光驱动板200。电源板100包括依次连接的AC输入101、EMI滤波电路102、桥式整流电路103、PFC电路104、隔离变压器105、整流滤波电路106、DC电压输出109及与PFC电路104连接的PFC控制IC107、与隔离变压器105连接的PWM控制IC108。该电源板100主要是将市电AC转换为低压的直流电压,从而为电视的机芯板300及LED背光驱动板200提供电能。LED背光驱动板200包括Boost电路201、LED驱动控制IC203及LED灯条202,其中Boost电路201 —端与电源板100的DC电压输出109连接,另一端与LED灯条202连接,LED驱动控制IC203与Boost电路201连接。该LED背光驱动板200主要通过Boost电路201将电源板100输出的低压直流电压,升压至LED灯条202点亮所需要的驱动电压。由上可知,上述LED电视中的LED灯条202所需的驱动电压由市电AC经过两次转换而得第一次转换是降压,即电源板100先将市电AC经过隔离变压器105转为直流电压输出到LED背光驱动板200 ;第二次转换是升压,即LED背光驱动板200将电源板100输出的直流电压经Boost电路201升压至LED灯条202所需要的电压。在转换过程中,必然会损失一部分能量,从而不利于能量的有效利用。而且,随着现在对节能产品的提倡,节能产品将会得到市场的肯定与认可,将成为市场上的主流,高耗能的产品将逐渐被市场淘汰,因此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显得格外重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ー种LED电视背光驱动电路,旨在提高LED电视中能量的使用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ー种LED电视背光驱动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及驱动LED灯条的LED驱动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功率因素校正电路,所述LED驱动电路包括将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变压后输出的隔离变压器,所述隔离变压器一端与电源电路的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将所述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电压进行整流滤波后,产生驱动所述LED灯条的驱动电压的整流滤波电路,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LED灯条连接;控制隔离变压器的工作状态的LED驱动控制电路,所述LED驱动控制电路一端与所述隔离变压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LED灯条连接。优选地,所述LED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1C、开关管驱动电路及开关管,其中驱动IC 一端与开关管驱动电路连接,另一端与LED灯条连接;开关管驱动电路通过开关管与隔离变压器连接;[0012]所述驱动IC产生的驱动信号通过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产生开关的驱动电压,以控制所述开关管的断开或闭合。优选地,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包括放大电路、驱动信号隔离变压器、驱动处理电路,其中所述放大电路一端分别与所述驱动IC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信号隔离变压器的初级侧连接;所述驱动信号隔离变压 器的次级侧与驱动处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开关管的基极连接;所述驱动IC输出的驱动信号依次经过、放大电路驱动信号隔离变压器及驱动处理电路后,产生驱动所述开关管开或者关的驱动信号。优选地,所述放大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阻及第一电容,其中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直流电源连接,其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且第二三极管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均与所述驱动IC的一输出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及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的连接处还通过串联的第一电阻及第一电容与所述隔离变压器初级侧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初级侧的另一端接地。优选地,所述驱动处理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及第二电容;其中所述隔离变压器次级侧的一端通过串联的第二电容及第二电阻分别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及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及开关管的基极连接,集电极与所述隔离变压器次级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负极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开关管的基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优选地,所述LED驱动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流检测电路,该电流检测电路一端与所述开关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IC连接;该电流检测电路将采集开关管的电流,并将其传输至驱动1C,以供驱动IC进行过功率保护。优选地,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流互感器、第五二极管、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四电阻及第五电阻;其中所述电流互感器一端与所述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四电阻与驱动IC连接;所述第三电容与第五电阻并联后,一端与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驱动IC连接,另一端接地。优选地,所述隔离变压器初级侧的一端与所述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次级侧的一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连接,另一端接地。优选地,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六二极管及第五电容,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隔离变压器次级侧的一端连接,负极与所述LED灯条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002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 ー种LED电视,其包括LED电视背光驱动电路,该LED电视背光驱动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及LED驱动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功率因素校正电路,所述LED驱动电路包括隔离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LED驱动控制电路及LED灯条,其中所述隔离变压器一端与电源电路的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LED灯条连接;所述LED驱动控制电路一端与所述隔离变压器及功率因素校正电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LED灯条连接; 所述隔离变压器将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变压后输出,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将所述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电压进行整流滤波后,产生驱动所述LED灯条的驱动电压;所述LED驱动控制电路控制隔离变压器的工作状态,以控制LED灯条的驱动。本实用新型通过LED驱动电路与电源电路的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直接连接,经过隔离变压器的电压转换及整流滤波电路的整流,产生驱动LED灯条的驱动电压,从而比现有技术减少了一级的能量转换,进而減少了能量的损失,提高了能量的使用效率。

图I是现有技术的LED电视中电源板与LED背光驱动板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LED电视背光驱动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LED电视背光驱动电路第一实施例中开关管驱动电路的结构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LED电视背光驱动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LED电视背光驱动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LED电视背光驱动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參照附图做进ー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ー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參照图2,提出本实用新型ー种LED电视背光驱动电路的第一实施例。该LED电视背光驱动电路包括电源电路10及LED驱动电路20,所述电源电路10包括功率因素校正电路11。所述LED驱动电路20包括隔离变压器21、整流滤波电路22、LED驱动控制电路23及LED灯条24,其中所述隔离变压器21 —端与电源电路10的功率因素校正电路1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整流滤波电路2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滤波电路22的输出端与所述LED灯条24连接;所述LED驱动控制电路23 —端与所述隔离变压器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LED灯条24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21将功率因素校正电路11的输出电压进行变压后输出,所述整流滤波电路22将所述隔离变压器21的输出电压进行整流滤波后,产生驱动所述LED灯条24的驱动电压;所述LED驱动控制电路23控制隔离变压器21的工作状态,以控制LED灯条24的驱动。[004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LED驱动电路20与电源电路10的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直接连接,经过隔离变压器21的电压转换及整流滤波电路22的整流,产生驱动LED灯条24的驱动电压,从而比现有技术减少了一级的能量转换,进而减少了能量的损失,提高了能量的使用效率。进一步,上述LED驱动控制电路23包括驱动IC231、开关管驱动电路232及开关管233,其中驱动IC231 —端与开关管驱动电路232连接,另一端与LED灯条24连接;开关管驱动电路232通过开关管233与隔离变压器21连接;所述驱动IC231产生的驱动信号通过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232,产生开关管233的 驱动电压,以控制所述开关管233的断开或闭合。由于驱动IC231处于隔离变压器21的次级侧,用于驱动次级侧的LED灯条24,而开关管233处于隔离变压器21的初级侧,用于控制隔离变压器21的工作。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开关管驱动电路232可以实现将驱动IC231所输出的驱动信号从次级侧传到初级侧的开关管233。本实施例中,该驱动IC231的芯片型号为MP3204,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其他芯片信号的LED电视的驱动IC对该背光驱动电路也适用。进一步的,结合参照图3,上述开关管驱动电路232包括放大电路2321、驱动信号隔离变压器2322、驱动处理电路2323,其中所述放大电路2321 —端分别与所述驱动IC231及功率因素校正电路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信号隔离变压器2322的初级侧连接;所述驱动信号隔离变压器2322的次级侧与驱动处理电路232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处理电路2323的输出端与开关管233的基极连接;所述驱动IC231输出的驱动信号依次经过放大电路2321、驱动信号隔离变压器2322及驱动处理电路2323后,产生驱动开关管233开或者关的驱动信号。进一步,参照图4,提出本实用新型LED电视背光驱动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该放大电路2321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阻Rl及第一电容Cl,其中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直流电源VCC连接,其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且第二三极管Q2与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均与所述驱动IC231的一输出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及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的连接处还通过串联的第一电阻Rl及第一电容Cl与所述驱动信号隔离变压器2322初级侧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信号隔离变压器2322初级侧的另一端接地。该驱动处理电路2323包括第三三极管Q3、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二电容C2 ;其中所述驱动信号隔离变压器2322次级侧的一端通过串联的第二电容C2及第二电阻R2分别与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及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及开关管233的基极连接,集电极与所述驱动信号隔离变压器2322次级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负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开关管233的基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管233的发射极连接。进ー步的,上述隔离变压器21初级侧的一端与所述功率因素校正电路1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管23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21次级侧的一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22连接,另一端接次级地。在本实施例中,该隔离变压器21为反激隔离变压器。进ー步的,上述整流滤波电路22包括第六ニ极管D6及第五电容C5,所述第六ニ极管D6的正极与所述隔离变压器21次级侧的一端连接,负极与所述LED灯条24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5的一端与所述第六ニ极管D6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次级地。參照图5,提出本实用新型LED电视背光驱动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框图。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干,该实施例中的所述LED驱动控制电路23还包括电流检测电路234,该电流检测电路234—端与所述开关管23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IC231连接;该电流检测电路234将采集开关管233的电流,并将其传输至驱动IC231,以供驱动IC231根据开关管233上的电流进行过功率保护。进ー步的,參照图6,提出本实用新型LED电视背光驱动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电流检测电路234包括电流互感器L2、第五ニ极管D5、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四电阻R4及第五电阻R5 ;其中所述电流互感器L2初级侧一端与所述开关管233的发射极连接,初级侧另一端接初级地,次级侧一端与第五ニ极管D5的正极连接;次级侧另一端接次级地;所述第五ニ极管D5的负极通过第四电阻R4与驱动IC231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与第五电阻R5并联后,一端与第五ニ极管D5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与驱动IC231连接,另一端接次级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除了实现上述第一实施例所实现的減少能量的损失,提高能量的使用效率外,还通过监测开关管的电流大小,实现了过功率保护功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ー种LED电视,其包括背光驱动电路,该背光驱动电路的具体结构请參照前面所述及參照图2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LED驱动电路20与电源电路10的功率因素校正电路11直接连接,经过隔离变压器21的电压转换及整流滤波电路22的整流,产生驱动LED灯条24的驱动电压,从而比现有技术减少了ー级的能量转换,进而減少了能量的损失,提高了能量的使用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其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ー种LED电视的背光驱动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及驱动LED灯条的LED驱动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驱动电路包括 将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变压后输出的隔离变压器,所述隔离变压器一端与电源电路的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将所述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电压进行整流滤波后,产生驱动所述LED灯条的驱动电压的整流滤波电路,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LED灯条连接; 控制隔离变压器的工作状态的LED驱动控制电路,所述LED驱动控制电路一端与所述隔离变压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LED灯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1C、开关管驱动电路及开关管,其中 驱动IC 一端与开关管驱动电路连接,另一端与LED灯条连接;开关管驱动电路通过开关管与隔离变压器连接; 所述驱动IC产生的驱动信号通过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产生开关的驱动电压,以控制所述开关管的断开或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包括放大电路、驱动信号隔离变压器、驱动处理电路,其中 所述放大电路一端分别与所述驱动IC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信号隔离变压器的初级侧连接;所述驱动信号隔离变压器的次级侧与驱动处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开关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驱动IC输出的驱动信号依次经过、放大电路驱动信号隔离变压器及驱动处理电路后,产生驱动所述开关管开或者关的驱动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ニ极管、第二ニ极管、第一电阻及第ー电容,其中 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直流电源连接,其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且第二三极管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均与所述驱动IC的ー输出端连接;第一ニ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二ニ极管的负极及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一ニ极管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ニ极管的正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ニ极管的正极与第二ニ极管的负极的连接处还通过串联的第一电阻及第ー电容与所述隔离变压器初级侧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初级侧的另一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处理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第三ニ极管、第四ニ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及第ニ电容;其中 所述隔离变压器次级侧的一端通过串联的第二电容及第ニ电阻分别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及第三ニ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三ニ极管的负极及开关管的基极连接,集电极与所述隔离变压器次级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ニ极管的正极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负极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开关管的基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驱动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流检测电路,该电流检测电路一端与所述开关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IC连接;该电流检测电路将采集开关管的电流,并将其传输至驱动1C,以供驱动IC进行过功率保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流互感器、第五ニ极管、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四电阻及第五电阻;其中 所述电流互感器一端与所述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五ニ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ニ极管的负极通过第四电阻与驱动IC连接;所述第三电容与第五电阻并联后,一端与第五ニ极管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驱动IC连接,另一端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变压器初级侧的一端与所述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次级侧的一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连接,另一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六ニ极管及第五电容,所述第六ニ极管的正极与所述隔离变压器次级侧的一端连接,负极与所述LED灯条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六ニ极管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
10.ー种LED电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LED电视及其背光驱动电路,该背光驱动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及驱动LED灯条的LED驱动电路,电源电路包括功率因素校正电路, LED驱动电路包括将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变压后输出的隔离变压器,其一端与电源电路的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将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电压进行整流滤波后,产生驱动LED灯条的驱动电压的整流滤波电路,其输出端与LED灯条连接;控制隔离变压器的工作状态的LED驱动控制电路,其一端与隔离变压器连接,另一端与LED灯条连接。本实用新型比现有技术减少了一级的能量转换,进而减少了能量的损失,提高了能量的使用效率。
文档编号H04N5/64GK202759643SQ20122039623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0日
发明者张海鹰, 李桥生 申请人: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