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入耳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4752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混合型入耳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混合型入耳式耳机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结构,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混合型入耳式耳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采用动圈换能器和动铁换能器的入耳式耳机,由于动铁换能器方形结构,常常布局不合理,容易造成声波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发生;其中,动圈换能器所产生的环形声波会在声音通道被不断折射和散射,造成声波在腔体内有部分被衰减,导致动圈换能器的声波最终到达出音口的过程中没有得到一个高效并且完整的传递过程。因此,有必要开发出新型的入耳式耳机结构。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混合型入耳式耳机。[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5]混合型入耳式耳机,包括环状联接件,及与环状联接件联接的后壳和前壳,所述前壳内设有后动圈换能器和前动铁换能器,所述的前壳设有用于容置后动圈换能器和前动铁换能器的环形腔;所述环形腔的前端设有出音口 ;所述的出音口有声学摩擦件;所述的后动圈换能器设于环形腔的后端,所述的前动铁换能器通过设有的悬挂件固定于环形腔的中段;所述的悬挂件设有若干个通音孔或通音槽。[0006]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后壳设有后内腔,所述的后内腔构成后动圈换能器的共振内腔。[0007]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后动圈换能器与前动铁换能器之间构成第一声音通道。[0008]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前动铁换能器与出音口之间构成第二声音通道。[0009]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前动铁换能器为双动铁换能器。[0010]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前动铁换能器的前端还设有分离导管,所述分离导管的中心空腔构成第三声音通道。[0011]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环形腔的前端设有紧固件,所述的声学摩擦件设于紧固件的前端;所述前壳的前端外部设有胶套。[0012]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前壳为回转体结构,其前端的尺寸小于后端。[00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悬挂片去固定动铁换能器,同时预留出足够的内部空间,以构成第一声音通道和第二声音通道,通过控制悬挂片的通音槽(或孔)方向和位置形成一个可以控制动圈换能器环形声波流向和气流大小的第一声音通道,减少动圈换能器所产生的声波在内部空间的折射,减少声波换能能量的衰减,让声波整个传递过程更为高效和完整。其中的动铁换能器采用的复合型双单元结构,可以通过分频电路,将音频信号分成低频信号和中高频信号,其中低频信号输出至动圈换能器,中高频信号输出至动铁换能器,通过低频、中高频的组合,以构成不同的音响效果。[0014]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合型入耳式耳机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0016]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前壳及其内部的立体图。[0017]附图说明[0018]10环状联接件 20 后壳[0019]21后内腔 30 前壳[0020]31环形腔 40 后动圈换能器[0021]50前动铁换能器 51 悬挂件[0022]511 通音槽70 胶套[0023]80紧固件 90 出音口[0024]91声学摩擦件 60 音频信号线[0025]52分离导管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0027]如图1到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混合型入耳式耳机,包括环状联接件10,及与环状联接件10联接的后壳20和前壳30,前壳30内设有后动圈换能器40和前动铁换能器50,前壳30设有用于容置后动圈换能器40和前动铁换能器50的环形腔31 ;环形腔31的前端设有出音口 90 ;出音口 90有声学摩擦件91 ;后动圈换能器40设于环形腔31的后端,前动铁换能器50通过设有的悬挂件51固定于环形腔31的中段;悬挂件51设有若干个通音槽511 (于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多个通音孔的结构)。后壳20设有后内腔21,后内腔21构成后动圈换能器40的共振内腔。后动圈换能器40与前动铁换能器50之间构成第一声音通道。[0028]前动铁换能器50与出音口 90之间构成第二声音通道。环形腔31的前端设有紧固件80 (通过螺纹固定联接,可以起到固定胶套80的作用,也用来固定声学摩擦件91),声学摩擦件91设于紧固 件80的前端;前壳30的前端外部设有用于方便耳机固定在耳朵内的胶套70。[0029]前壳30为回转体结构,其前端的尺寸小于后端,其目的是为了耳机前端的小型化,方便塞入使用者的耳朵内。其中,环状联接件10还联接有音频信号线60。[0030]其中,在前动铁换能器50的前端还设有分离导管52,分离导管52的中心空腔构成第三声音通道。前动铁换能器50优选双动铁换能器(即可以输入二组音频信号)。[0031]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通过悬挂片把前动铁换能器固定在内壁中(即环形腔内),并且预留一个内部空间相对较大的环形横截面积的声音通道(第一声音通道和第二声音通道),通过悬挂片通音槽(或孔)的方向和位置可以改变后动圈换能器所产生的环形声波的流向和气流大小,使第一声音通道形成针对后动圈换能器的独立声波共振腔体。[003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悬挂片去固定动铁换能器,同时预留出足够的内部空间,以构成第一声音通道和第二声音通道,通过控制悬挂片的通音槽(或孔)方向和位置形成一个可以控制动圈换能器环形声波流向和气流大小的第一声音通道,减少动圈换能器所产生的声波在内部空间的折射,减少声波换能能量的衰减,让声波整个传递过程更为高效和完整。其中的动铁换能器采用的复合型双单元结构,可以通过分频电路,将音频信号分成低频信号和中高频信号,其中低频信号输出至动圈换能器,中高频信号输出至动铁换能器,通过低频、中高频的组合,以构成不同的音响效果。[0033]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权利要求1.混合型入耳式耳机,包括环状联接件,及与环状联接件联接的后壳和前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内设有后动圈换能器和前动铁换能器,所述的前壳设有用于容置后动圈换能器和前动铁换能器的环形腔;所述环形腔的前端设有出音口 ;所述的出音口有声学摩擦件;所述的后动圈换能器设于环形腔的后端,所述的前动铁换能器通过设有的悬挂件固定于环形腔的中段;所述的悬挂件设有若干个通音孔或通音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型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壳设有后内腔,所述的后内腔构成后动圈换能器的共振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型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动圈换能器与前动铁换能器之间构成第一声音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型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动铁换能器与出音口之间构成第二声音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型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动铁换能器为双动铁换能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型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动铁换能器的前端还设有分离导管,所述分离导管的中心空腔构成第三声音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型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腔的前端设有紧固件,所述的声学摩擦件设于紧固件的前端;所述前壳的前端外部设有胶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型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为回转体结构,其iu端的尺寸小于后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型入耳式耳机,包括环状联接件,及与环状联接件联接的后壳和前壳,前壳内设有后动圈换能器和前动铁换能器,前壳设有用于容置后动圈换能器和前动铁换能器的环形腔;环形腔的前端设有出音口;出音口有声学摩擦件;后动圈换能器设于环形腔的后端,前动铁换能器通过设有的悬挂件固定于环形腔的中段;悬挂件设有若干个通音孔或通音槽。本实用新型通过悬挂片去固定动铁换能器,同时预留出足够的内部空间,以构成第一声音通道和第二声音通道,通过控制悬挂片的通音槽方向和位置形成一个可以控制动圈换能器环形声波流向和气流大小的第一声音通道,减少动圈换能器所产生的声波在内部空间的折射,减少声波换能能量的衰减,让声波整个传递过程更为高效和完整。
文档编号H04R1/10GK202979246SQ20122067637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0日
发明者张尚国 申请人:张尚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