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线载波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48344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有线载波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传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载波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有线载波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住宅物业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于与住户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电视、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电饭煲等家用电器,实现有效地远程实时控制管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为实现以上目的,已有人采用485总线传输数据信号,通过有线输电来进行信号传输,这种方法省力而且方便,但是使用两根电缆来进行传输会存在预先布线,且原始数据采集装置受限制等不足,所以会给传输数据信号带来许多繁琐与浪费,更无法在电能传输上载波实现远程遥控家中的电器。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线载波电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在电能上传输载波,从而实现家用电器的远程遥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线载波电路。所述有线载波电路包括:用于发射载波信号的发射模块;所述发射模块具有第一至第五端口 ;所述发射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电容,发光二极管,第一 NPN三极管,PNP三极管,第一控制器;连接在所述发射模块上,用于给有线载波电路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在所述发射模块的第一至第三端口之间;以及与所述发射模块连接,用于接收载波信号的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具有第一和第二端口。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与所述发射模块的第四端口和第五端口连接;所述接收模块包括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二 NPN三极管、第二控制器。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器为芯片145026具有16个引脚,所述第二控制器为芯片145027具有15个引脚。优选地,所述发射模块中的第一控制器的第1-5,第6-7,9-10引脚分别与第一至第五、第六至第七、第九至第十开关的一端相连,第一开关至第五开关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8和第14引脚分别连接所述发射模块的第一端口,第六至第七、第九至第十开关的另一端与第16引脚分别连接所述发射模块的第二端口 ;第15引脚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 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 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发射模块的第二端口连接,发射极与发射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13引脚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12引脚连接,第11引脚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发射模块的第二端口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射模块的第三端口连接;PNP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发射模块的第三端口连接,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射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发射模块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优选地,发光二极管用于判断所述有线载波电路是否正常工作。优选地,所述接收模块中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负极与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二端口连接,基极与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发射极与第二控制器的第16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容与第一稳压二极管并联,其的另一端与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二电容与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二端口连接,其的另一端与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九电阻与第二稳压二极管并联,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9引脚连接;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10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与第六电容并联;第四电容的一端与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二端口连接,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与第五电容并联;第七电容的一端与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七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7引脚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8引脚与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1-5引脚分别与第十一至第十五开关的一端连接,第十一至第十五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稳压二极管是6V稳压二极管。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有线载波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变形;2、实现了远程遥控。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有线载波电路的发射模块电路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有线载波电路的发射模块电路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有线载波电路的电源模块电路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有线载波电路的接收模块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有线载波电路可以在电能传输上载波,这样解决原有技术中的繁琐与浪费,是现代生活发展的必备途径。本实用新型可以用来远程遥控家用电器,例如,在办公室中若想提前用微波炉把饭菜热好以便回家后就可食用,那么采用所述有线载波电路,只要将微波炉插头插在插座上,改动其中的电路,就可以实现远程遥控。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线载波电路,如图1所示,所述有线载波电路包括用于发射载波信号的发射模块1、连接在发射模块I上,用于给有线载波电路供电的电源模块2、以及与所述发射模块I连接的,用于接收载波信号的接收模块3。如图2所示,所述发射模块I包括第一二极管Dl,第一电阻Rl,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一电容Cl,发光二极管D2,第一 NPN三极管Ql,PNP三极管Q2,第一控制器P1。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器Pl为芯片145026。所述芯片145026具有16个引脚。如图2所示,所述发射模块I的第一端口 A与第二端口 B,第二端口 B与第三端口 C之间分别接有12伏特的电压。其中,所述芯片145026的第1-5,第6-7,9-10引脚分别与开关K1、K2、K3、K4、K5、K6、K7、K9、以及KlO的一端相连,开关KU Κ2、Κ3、Κ4、Κ5的另一端与第8和第14引脚分别连接第一端口 Α,开关Κ6、Κ7、Κ9、以及KlO的另一端与第16引脚分别连接第二端口 B;第15引脚与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与第一 NPN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 NPN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第二端口 B连接,发射极与第一端口 A连接;第13引脚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l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与第12引脚连接,第11引脚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l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第二端口 B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三端口 C连接。PNP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PNP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三端口 C连接,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一端口 A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与第二端口 B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射模块的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分别为10Κ、50Κ、100Κ、10Κ、10Κ、3.3Κ、3Κ欧姆。第一电容Cl为4700皮法;所述发光二极管D2用于判断所述有线载波电路是否正常工作。如图4所示,所述接收模块3的第一端口 Α’和第二端口 B’分别与所述发射部分的第四端口 D和第五端口 E连接。所述接收模块3包括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一稳压二极管D3、第二稳压二极管D4、第二 NPN三极管Q3、第二控制器Ρ2、以及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控制器 Ρ2为芯片145027。所述芯片145027具有15个引脚。第一稳压二极管D3和第二稳压二极管D4都是6V稳压二极管。其中第一稳压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接收模块3的第一端口 A’连接,负极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接收模块3的第二端口 B’连接;第二 NPN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接收模块3的第二端口 B’连接,基极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发射极与芯片145027的第16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与第一稳压二极管D3并联,其的另一端与所述接收模块3的第一端口 A’连接;第二电容C2与所述接收模块3的第二端口 B’连接,其的另一端与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所述接收模块3的第一端口 A’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与第二稳压二极管D4并联,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与所述接收模块3的第一端口 A’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与第十电阻RlO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lO的另一端与所述芯片145027的第9引脚连接;第十一电阻Rll的一端与所述接收模块3的第一端口 A’连接,其的另一端与所述芯片145027的第10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与第六电容C6并联;第四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接收模块3的第二端口 B’连接,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C4与第五电容C5并联;第七电容C7的一端与所述接收模块3的第一端口 A’连接,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与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与所述芯片145027的第7引脚连接;所述芯片145027的第8引脚与所述接收模块3的第一端口 A’连接;所述芯片145027的第1_5引脚分别与开关K11、K12、K13、K14、以及K15 一端连接,开关Κ11、Κ12、Κ13、Κ14、以及Κ15的另一端与所述接收模块3的第一端口 Α’连接;所述芯片145027的第11-15引脚分别与显示器连接。所述接收模块的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分别为10Κ、10Κ、10Κ、100Κ、51Κ欧姆;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分别为1、10、10、0.01,0.1,0.022 μ F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2所示,所述发射模块I中开关Κ1-Κ5是用于设置地址信号,通过这5个开关开选取地址即发送对象。开关K6-K7,K9_K10是用于设置主信号,通过这四个开关的关闭形成信号。例如,打开Κ6,关闭Κ7,Κ9,Κ10,信号为1000,通过在12V供电电压上加一个24伏的电压造成脉冲,形成谐波。谐波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地址信号,第二部分是主信号,第三部分是校验码。谐波从发射模块I发射后,由接收模块3接收。校验码是指地址信号与主信号的和是奇偶信号。例如,地址信号为1000,主信号为1000,两个加起来是偶,那么校验码为11 ;若两个加起来是奇,那么校验码为I。本实施例中的电源部分是把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部分,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二极管桥电路,只输出一个方向的电流,再用稳压管降低电压,并采用电容使波形趋于平稳。如图4所示,所述接收模块3中的开关Κ11-Κ15是用于校对发射模块I发射的的信号是否以自身为对象。上面则是控制器,可以连接电灯、或家用电器等等。本实用新型的接收模块3分成两个部分,即12V电源的供电部分及载波输入电路,供电经过第二 NPN三极管Q3的6V电压进入芯片145027的第16引脚为集成电路供电,这部分组成了供电部分。接着信号经过第二电容C2与第九电阻R9分离出来,进入第9引脚。其中,第八电阻R8、第一稳压二极管D3、第二 NPN三极管Q3组成稳压电路,稳压值为6V。第二 NPN三极管Q3可以作为跟随器,发射极E输出后为6V。信号进入集成电路后,经过芯片145024进行译码,译码可以由显示器CH4511显示。该实用新型上传输的载波信号,可以实现家用电器的远程遥控。[003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有线载波电路体现有线载波这一思路,可以对其做各种变形,以便用于不同用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在电能上传输载波,从而实现家用电器的远程遥控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简单,易于实现。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有线载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线载波电路包括: 用于发射载波信号的发射模块;所述发射模块具有第一至第五端口 ;所述发射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电容,发光二极管,第一 NPN三极管,PNP三极管,第一控制器; 连接在所述发射模块上,用于给有线载波电路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在所述发射模块的第一至第三端口之间;以及 与所述发射模块连接,用于接收载波信号的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具有第一和第二端口。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与所述发射模块的第四端口和第五端口连接;所述接收模块包括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二 NPN三极管、第二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线载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为芯片145026具有16个引脚,所述第二控制器为芯片145027具有15个引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线载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模块中的第一控制器的第1-5,第6-7,9-10引脚分别与第一至第五、第六至第七、第九至第十开关的一端相连,第一开关至第五开关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8和第14引脚分别连接所述发射模块的第一端口,第六至第七、第九至第十开关的另一端与第16引脚分别连接所述发射模块的第二端口 ;第15引脚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 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 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发射模块的第二端口连接,发射极与发射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13引脚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12引脚连接,第11引脚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发射模块的第二端口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射模块的第三端口连接;PNP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发射模块的第三端口连接,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射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发射模块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线载波电路,其特征在于:发光二极管用于判断所述有线载波电路是否正常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线载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中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负极与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二 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二端口连接,基极与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发射极与第二控制器的第16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容与第一稳压二极管并联,其的另一端与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二电容与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二端口连接,其的另一端与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九电阻与第二稳压二极管并联,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接收模块 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9引脚连接;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10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与第六电容并联;第四电容的一端与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二端口连接,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与第五电容并联;第七电容的一端与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七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7引脚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8引脚与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1-5引脚分别与第十一至第十五开关的一端连接,第十一至第十五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线载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稳压二 极管是6V稳压二极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线载波电路,所述有线载波电路包括用于发射载波信号的发射模块;所述发射模块具有第一至第五端口;连接在所述发射模块上,用于给有线载波电路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在所述发射模块的第一至第三端口之间;以及与所述发射模块连接,用于接收载波信号的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具有第一和第二端口。所述接收模块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与所述发射模块的第四端口和第五端口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有线载波电路体现有线载波,可以对该电路做各种变形,以便用于不同用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在电能上传输载波,从而实现家用电器的远程遥控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文档编号H04B3/56GK203057148SQ201220717709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4日
发明者贺忆宁 申请人: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