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4856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
背景技术
静音电路作为电子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在电视机、车载多媒体等的开关机、复位的过程中消除过冲电压产生的“POP”声;特别是在关机时,由于电源电压的改变,瞬态冲击使音效处理模块或功放电路发出的“POP”声会使用户体验感变差,对设备的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静音电路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是非常必要的。现有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有多种形式,例如图1示出的比较典型的静音电路采用多个三极管组合成开关机静音电路,再配合MCU(Micix) Control Unit,微控制单元)的IO 口控制功放电路。如图1所示,将三极管Qx的基极连接MCU的IO 口(图中未示出),三极管Qx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y的基极,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y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z的基极,三极管Qy的发射极、三极管Qz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源VCC,三极管Qz的发射极连接功放电路(图中未示出)的MUTE脚。通过MCU的IO 口输出的MUTE_FEAR信号的高低电压控制三极管Qx的导通与截止,进而控制三极管Qy和三极管Qz的导通与截止,使三极管Qz的发射极输出的AMP_MUTE信号被拉低或拉高,输入至功放电路的MUTE脚来实现开关机静音。但是,这些静音电路均没有复位时的静音控制,且不能控制放电时产生的大电流对汽车的电池造成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通过静音控制保护单元在实现开关机静音功能的同时还能保护汽车的电池不被大电流烧毁;通过复位静音控制单元弥补现有技术对复位时静音控制的忽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种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其包括:用于实现开机静音、关机静音的静音控制保护单元;用于复位时静音的复位静音控制单元;用于对输出的音频静音的音频静音单元;所述复位静音控制单元、音频静音单元分别连接静音控制保护单元。所述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其中,所述静音控制保护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容、稳压二极管、开关电路和延时电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电池的正极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分三路,第一路连接第二电容的正极,第二电容的负极接地,第二路连接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第三路通过第一电阻连接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和延时电路的第四端;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三端连接静音控制端;所述延时电路的第五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音频静音单元,延时电路的第六端连接复位静音控制单元;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的负极。[0013]所述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其中,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延时电路的第四端、还通过第一电阻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静音控制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其中,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第一电阻和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的连接节点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连接在第二电阻与第二二极管和第二电阻的连接节点之间、还连接复位静音控制单元;第一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其中,所述复位静音控制单元包括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在第一电容的正极与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的连接节点之间,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复位端。所述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其中,所述音频静音单元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与MCU的IO 口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与第三三极管和第三电阻的连接节点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二极管和第二电阻的连接节点;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为47K,第二电容的容值为220uF。所述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为PNP三极管,第二三极管
为NPN三极管。所述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其中,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为1K,第一电容的容值为 4.7uF。所述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其中,所述第三三极管为NPN三极管。所述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其中,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通过静音控制保护单元在实现开关机静音功能,以及在关机静音过程中放电时保护汽车的电池不被大电流烧毁;通过复位静音控制单元与静音控制保护单实现复位静音的功能,弥补现有技术对复位时静音控制的不足;通过音频静音单元在车载多媒体使用过程中也能静音,使对音频的静音控制更加灵活,保证用户的体验效果。

图1为现有技术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一典型实施例的电路结构不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较佳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能实现开关机静音、复位静音以及在车载多媒体使用过程中对输出的音频进行静音的功能。在具体实施时该静音电路与MCU(Micro Control Unit,微控制单元)、功放电路、汽车的电池等连接工作,基于MCU、功放电路、汽车的电池均为现有技术,在下面阐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时,会引用MCU、功放电路、汽车的电池的相关端口进行说明。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包括静音控制保护单元10、复位静音控制单元20、音频静音单元30。所述复位静音控制单元20、音频静音单元30分别连接静音控制保护单元10。其中,所述静音控制保护单元10用于实现开机静音、关机静音,以及在关机静音过程中保护汽车的电池不被放电电流烧毁,其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阻R1、第二电容C2、稳压二极管ZD1、开关电路110和延时电路120 ;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电池的正极B+和稳压二极管ZDl的正极;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分三路,第一路连接第二电容C2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负极接地,第二路连接开关电路110的第一端1,第三路通过第一电阻Rl连接开关电路110的第二端2和延时电路120的第四端4 ;所述开关电路110的第三端3连接静音控制端AUDIO ;所述延时电路120的第五端5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Dl的负极。所述音频静音单元30连接延时电路120的第五端5,所述复位静音控制单元20连接延时电路120的第六端6。所述开关电路110包括第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即为开关电路110的第一端1,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即为开关电路110的第二端2,连接延时电路120的第四端4、还通过第一电阻Rl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即为开关电路110的第三端3,连接静音控制端AUDIO,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延时电路120包括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容Cl,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为延时电路120的第四端4,与第一电阻Rl和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的连接节点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为延时电路120的第五端5,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第一电容Cl的正极连接在第二电阻R2与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二电阻R2的连接节点之间,第一电容Cl的负极接地。延时电路120的第六端6连接在第一电容Cl正极与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容Cl正极的连接节点之间。所述复位静音控制单元20连接在第一电容Cl的正极与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容Cl正极的连接节点。在具体实施时,设置所述第一电阻Rl的阻值为47K,第二电阻R2的阻值为IK ;第一电容Cl的容值为4.7uF,第二电容C2的容值为220uF ;第一三极管Ql为PNP三极管,第二三极管Q2为NPN三极管。开机时,第一电容Cl在开机瞬间相当于短路(由电容特性决定)。在静音控制保护单元10中电池的正极B+输出的电流经过第一二极管Dl后分三路输出:第一路对第二电容C2充电;第二路依次流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后,对第一电容Cl充电;第三路经过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到第一三极管Ql基极,然后再经过第二电阻R2流向第一电容Cl,对第一电容Cl充电。由于第一电阻Rl的阻值较大,为47K,从第一电阻Rl上流过的电流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而第二电阻R2的阻值较小,为1K,流过该第二电阻R2上的电流较大。因此,第二路上流过的电流很小,流入第一电容Cl的电流主要来源于第三路。则开机瞬间通电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主要由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容Cl组成的延时电路120决定。开机、即上电时电池的正极B+输出的电流对第一电容Cl充电时会拉低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电压使其导通,使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输出高电平控制第二三极管Q2导通,将静音控制端AUDIO上输出的音频拉低到地,这样即实现开机静音。当第一电容Cl充满电后,使第一三极管Ql因基极电压升高而截止,则第二三极管Q2不导通,相当于开路,此时音频正常输出。关机的瞬间先将第一电容Cl上的电放掉才能实现关机静音。在具体实施时,电池的正极B+上连接了负载电阻(图中未示出),同时电池的电源也有内阻,因此第一电容Cl上的电流依次通过第二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ZD1、负载电阻到地被放掉。由于第一电容Cl容值较小,因此可实现快速放电,电源上的负载电阻越小,放电速度越快。由于第二电容C2的容值为220uF远大于第一电容Cl的4.7uF,第二电容C2的储能相当于关机后的电源。因此在第一电容Cl的放电过程中,第二电容C2上的电流依次通过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第二电阻R2、第二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ZD1、负载内阻到地,则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为低电平使其导通,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输出高电平控制第二三极管Q2导通,进而将静音控制端AUDIO上输出的音频拉低到地,这样就实现了关机静音。当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相继放电完毕,第一三极管Ql、第二三极管Q2恢复截止状态,这样在下次开机时,所述静音电路就能正常工作。其中的稳压二极管ZDl在第一电容Cl放电时对电池其保护作用,即可避免放电时突增的大电流或其他电子器件切换是产生的突增电流对电池造成的损坏。为了保护第二三极管Q2,相应地开关电路110还包括第五电阻R5,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为了实现复位时的静音功能,本实用新型相应设置了复位静音控制单元20,其包括第三二极管D3,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延时电路120的第六端6、即第一电容Cl的正极与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容Cl的连接节点之间,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复位端RESET。复位端RESET即是复位电路的复位信号输出端,在具体实施时设置复位信号低电平有效。则当车载多媒体内部电路复位时,第三二极管D3正偏导通,使第一三极管Ql导通输出高电平至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导通而拉低静音控制端AUDIO上输出的音频,从而实现复位静音。当车载多媒体内部电路正常工作时,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保持高电平使其反偏截止,不影响音频的输出。为了在车载多媒体使用过程中可以选择性地对输出的音频静音,本实用新型设置音频静音单元30,其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三三极管Q3 ;所述第三三极管Q3为NPN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MCU的IO 口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第三三极管Q3和第三电阻R3的连接节点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和延时电路120第五端5的连接节点、即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二电阻R2的连接节点;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在具体实施时,MCU的IO 口还接入功放电路的MUTE脚。如果在车载多媒体播放过程中需要静音时,通过MCU的IO 口输出高电平的MCU_MUTE信号使第三三极管Q3导通,将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电压拉低,使第一三极管Ql导通,进而使第二二极管Q2导通拉低音频,实现车载多媒体使用过程中的音频静音。这样设置的音频静音控制方式与功放电路组合,使用户可以有选择性的控制音频的输出状态,增加了体验效果。[0036]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也同样适用于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静音。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实现开机静音、关机静音的静音控制保护单元; 用于复位时静音的复位静音控制单元; 用于对输出的音频静音的音频静音单元; 所述复位静音控制单元、音频静音单元分别连接静音控制保护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静音控制保护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容、稳压二极管、开关电路和延时电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电池的正极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分三路,第一路连接第二电容的正极,第二电容的负极接地,第二路连接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第三路通过第一电阻连接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和延时电路的第四端;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三端连接静音控制端;所述延时电路的第五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音频静音单元,延时电路的第六端连接复位静音控制单元;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的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延时电路的第四端、还通过第一电阻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静音控制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第一电阻和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的连接节点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连接在第二电阻与第二二极管和第二电阻的连接节点之间、还连接复位静音控制单元;第一电容的负极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静音控制单元包括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在第一电容的正极与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的连接节点之间,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复位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静音单元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与MCU的IO 口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与第三三极管和第三电阻的连接节点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二极管和第二电阻的连接节点;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为47K,第二电容的容值为220uF。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为PNP三极管,第二三极管为NPN三极管。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为1K,第一电容的容值为4.7uF。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三极管为NPN三极管。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多媒体的静音电路,包括静音控制保护单元、复位静音控制单元和音频静音单元;所述复位静音控制单元、音频静音单元分别连接静音控制保护单元。本实用新型通过静音控制保护单元在实现开关机静音功能,以及在关机静音过程中放电时保护汽车的电池不被大电流烧毁;通过复位静音控制单元与静音控制保护单元实现复位静音的功能,弥补现有技术对复位时静音控制的不足;通过音频静音单元在车载多媒体使用过程中也能静音,使对音频的静音控制更加灵活,保证用户的体验效果。
文档编号H04R3/00GK203015093SQ20122072722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6日
发明者胡利, 杨志国 申请人: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