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识别方法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5110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息识别方法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信息(例如SMS或MMS)进行咨询传递,感情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发送和接收信息越来越频繁,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会借用别人的手机进行信息发送,在这种情况下,在信息中还要附上例如“我是XXX”的字样证明发送者的身份。这样不仅很麻烦,给发信人带来不便,还使得信息接收方对发信方的真实身份存在疑问。另外一种情况,在发送方使用新的手机号码后,接收方并没有存储发送方的新号码。这样一来,信息接收方也无法识别出发送方的真实是本人发送。在上述场景下,如果是一条重要信息,收信人过了一段时间想找出来看看,但由于不记得是谁的手机或其他信息发送设备发过来的,导致找起来很麻烦,很难找到。现有的技术中,只能通过发送方的号码来进行信息来源的识别,存储亦是如此,如果发送方的号码是未知号码,则对发信方的身份是不能进行识别确认的,同样存储信息时也是通过发送方的号码来进行存储的,在对方号码未知时,也是以未知号码的形式进行存储,这样一来,在寻找信息时就会很难快速找到。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不能对信息发送方的身份进行识别导致通信不安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出改进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识别方法及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对信息发送方的身份进行识别导致通信不安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识别方法包括:接收信息并判断所述信息中是否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若所述信息中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则根据所述身份特征数据确定信息发送方的身份。其中,所述若信息中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则根据所述身份特征数据确定信息发送方的身份的步骤,具体包括:解析所述接收的信息中的身份特征数据并判断所述身份特征数据与信息发送方的标识信息是否匹配;若所述身份特征数据与信息发送方的标识信息不匹配,则建立所述信息与所述身份特征数据对应的联系人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建立所述信息与所述身份特征数据对应的联系人之间的关联关系的步骤,具体包括:将所述信息发送方的标识信息修改为所述身份特征数据对应的联系人。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身份特征数据确定信息发送方的身份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预设身份特征数据库并建立身份特征数据与联系人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在所述接收信息并判断所述信息中是否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采集信息发送方的身份特征数据,并发送携带有所述特征数据的信息。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识别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信息;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信息中是否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身份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所述身份特征数据确定信息发送方的身份。其中,所述身份确定模块包括:解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信息中的身份特征数据;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身份特征数据与信息发送方的标识信息是否匹配;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判断结果为否,则建立所述信息与所述身份特征数据对应的联系人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处理模块将所述信息发送方的标识信息修改为所述身份特征数据对应的联系人。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还包括:设置及建立模块,用于预设身份特征数据库并建立身份特征数据与联系人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二终端包括: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信息发送方的身份特征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携带有所述身份特征数据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信息中携带表示发送方身份的身份特征数据,使得信息接收方能够根据该身份特征数据识别信息发送方的身份,从而建立信息与身份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本发明能够准确方便地识别信息发送方的真实身份,有效提高了短信通信的安全性。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信息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信息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识别方法的信息发送方的处理流程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识别方法的信息接收方的处理流程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信息识别系统的结构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信息识别系统的结构框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信息识别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主要思想在于,接收信息并判断所述信息中是否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若所述信息中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则根据所述身份特征数据确定信息发送方的身份。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信息识别的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至少包括(步骤 S102-S104):
步骤S102,接收信息并判断所述信息中是否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信息接收方接收到信息(包括SMS或^S)后,判断所述信息是否为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的信息,若是,则执行步骤S10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身份特征数据是指能够识别用户身份的特征数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照片、声音、指纹等数据信息。步骤S104,若信息中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则根据身份特征数据确定信息发送方的身份。信息接收方根据预设的身份特征数据库确定信息发送方的身份信息。具体而言,预设的身份特征数据库中存储有用户的身份特征数据,每一身份特征数据与联系人之间具有关联关系,根据接收的信息中的身份特征数据,在身份特征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处理,查找到的联系人即为发送方的身份。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信息中携带的能够识别发送方身份的身份特征数据,确定信息发送方的身份,在信息发送方使用他人手机发送信息的时候,能够保证信息接收方确定信息发送者的真实身份。参考图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4进一步包括:步骤S1042,解析接收的信息中的身份特征数据并判断身份特征数据与信息发送方的标识信息是否匹配。 在判断接收的信息中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后,解析出所述身份特征数据,接着在身份特征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处理,查找出相匹配的联系人,判断联系人与信息发送方的标识信息(例如信息发送方的号码信息)是否匹配,也就是判断信息发送方的号码信息与联系人的号码信息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执行步骤S1044。步骤S1044,若身份特征数据与信息发送方的标识信息不匹配,则建立信息与身份特征数据对应的联系人之间的关联关系。具体地,可将信息发送方的标识信息修改为身份特征数据对应的联系人。这样一来,信息接收方就得到了信息发送方的真实身份。下面参考图3和图4详细描述信息发送和信息接收的处理流程。参考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的处理流程,具体包括:步骤S302,接收到发送信息的指令。步骤S304,判断是否需要采集身份特征数据,如果需要,则执行步骤S306 ;否则,发送普通的信息,本流程结束。步骤S306,采集信息发送方用户的身份特征数据。所述的身份特征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脸部图片、声音、指纹等生物特征信息,除此之外还可以包括其他生物特征或其他身份识别信息,本发明不进行限定。在本发明中,要求信息发送设备具有采集或获取身份特征数据的功能,例如具有能够进行采集图片、声音、指纹等的工具;并且,要求信息接收设备具有读取或解析上述身份特征数据的功能。例如,当信息发送设备采集身份特征数据为用户人脸图片时,信息接收设备具备人脸识别功能,能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将同一个人的不同照片识别出来。在实际中,数据信息的采集方式可以为手动采集、也可以为自动采集。例如,在接收到发送携带身份特征数据的信息的指令后,自动开启身份特征数据采集工具对身份特征数据进行采集。在采集的时间上,本发明可以在接收信息文本内容的同时对发送方的身份特征数据进行采集,也可以在接收信息文本内容前对发送方身份特征数据进行采集,还可以在接收信息文本内容后对发送方身份特征数据进行采集,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步骤S308,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嵌入到短信息当中,以生成携带有所述身份识别信息的短信息。采集到的发送方的身份识别信息以预定格式的文件格式嵌入到短信息中,可以为不加密的方式显示在短信息中,也可以为加密的方式在短信息中不可见,在接收方接收到后再以预定解密方法进行解密。步骤S310,发送携带有所述身份特征数据的信息。参考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接收方的处理流程,具体包括:步骤S402,接收信息。步骤S404,判断所述信息是否为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的信息,若是则进行步骤S406,否则以普通信息方式读取和存储信息,本流程结束。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步骤S404中,判断所述信息是否为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的信息的规则可以为,利用标记的机制,信息发送方在生成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的信息时就对该信息进行标记,然后在接收方有同样的标记协议,识别出含有标记的信息则为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的信息。对于将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的信息与普通信息之间的进行区别的方法,本发明不做限定。步骤S406,解析出信息中的身份特征数据。在判断得出接收到的信息为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的信息后,通过预定的解密方式或者解析方式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析提取,将其中携带的身份特征数据解析出来。如果身份特征数据为以预定的文件格式显示在信息中,那么只需要对信息进行解析,就能对身份识别信息进行解析。如果身份特征数据以加密的形式隐藏在信息中,那么就要先对信息进行解密,然后再对身份特征数据进行解析,解密的方式依据加密的方式而定,它们为统一的加密与解密协议。步骤S408,根据预设的身份特征数据库确定解析出的身份特征数据对应的身份信息,从而确定信息发送方的身份信息。在身份特征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发送方的身份特征数据,将步骤S406解析得到的身份特征数据与的身份特征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匹配,如果接收到的信息中所携带的身份特征数据与身份特征数据库中的发送方身份识别信息一致,那么就可以识别信息发送方的身份。该身份特征数据库可以为本机数据库,也可以为网络数据库,或者为本机数据库结合网络数据库的形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步骤S410,建立接收的信息与身份特征数据对应的联系人之间的关联关系。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信息发送方的号码信息修改为所述身份信息对应的联系人。确定了发送方的身份后,发送方在本机中对应的联系人号码就可以被确定,再将接收到的信息的号码修改为发送方在本机中对应的联系人的号码,即把接收到的信息存储在对应的联系人的目录下。例如,A用B的手机给C发送短信息,则C接收到的短信息显示的是B的号码,经过身份识别,确认了此条短信息是由A发送的,则将此条短信息以A的号码进行保存。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还可以将信息存储在指定的目录下,例如:A用B的手机给C发送短信息,确认了此条短信由A发送后,将此条短信以“A借B手机发送”为目录进行保存。通过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在发送方使用他人手机发信息、或者接收方未保存发送方的手机号码的情况下,能够使接收方迅速识别信息发送者的真实身份,提高了短信息通信的安全性。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识别系统。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识别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20,本发明提供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AD)、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终端设备。下面详细描述上述各模块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参考图6,第一终端10至少包括:接收模块110、第一判断模块120、身份确定模块130。具体地,接收模块110用于接收信息。第一判断模块120与接收模块110相耦接,用于判断所述信息中是否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若是,则通知身份确定模块130,否则按照普通短信进行读取及存储处理。身份确定模块130分别与第一判断模块120和接收模块110相耦接,用于若第一判断模块120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所述身份特征数据确定信息发送方的身份。参考图7,本发明的身份确定模块130进一步包括:解析模块132、第二判断模块134和处理模块136,其中:解析模块132用于解析接收模块110接收的信息中的身份特征数据。第二判断模块134与解析模块134相耦接,用于判断身份特征数据与信息发送方的标识信息是否匹配,并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通知处理模块136。处理模块136与第二判断模块134相耦接,用于根据第二判断模块150的通知建立所述信息与所述身份特征数据对应的联系人之间的关联关系。具体地,处理模块136可将信息发送方的标识信息修改为身份特征数据对应的联系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终端10还包括:设置及建立模块(未示出),用于预设身份特征数据库并建立身份特征数据与联系人之间的关联关系。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终端10在接收到信息后,进行短信息类型的判断,判断所述接收到的信息是否为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的信息。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对所述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密或解析,通过预定的解密或解析方式解析所述信息后,提取出其携带的身份特征数据。解析得到的身份特征数据用于与身份特征数据库进行匹配,以确认发送方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特征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发送方的身份信息,它可以设置于本机和/或网络侧。待确认信息发送方的身份后,第一终端将信息发送方的号码信息修改为所述身份特征数据对应的联系人号码。此外,还可以将所述接收到的信息存放在指定的目录下,该目录与信息发送方建立关联关系以便于再次使用时对信息进行查找。继续参考图7,本发明的第二终端20至少包括:采集模块210和发送模块220,其中:采集模块210用于采集信息发送方的身份特征数据。发送模块220与采集模块210相耦接,用于将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的信息发送至第一终端10。具体地,第二终端20在接收到发送携带有身份识别信息的信息指令后,采集发送方的身份特征数据,然后将采集到的身份特征数据嵌入到信息中,生成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的信息。最后将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的信息发送至第一终端10。需要说明,在生成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的信息时,可以将采集到的身份特征数据以预定的格式显示在信息中,也可以以加密的方式隐藏在信息中,本发明不进行限定。本发明的方法的操作步骤与系统的结构特征对应,可以相互参照,不再一一赘述。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信息中携带表示发送方身份的身份特征数据,使得信息接收方能够根据该身份特征数据识别信息发送方的身份,从而建立信息与身份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本发明能够准确方便地识别信息发送方的真实身份,有效提高了短信通信的安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信息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信息并判断所述信息中是否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 若所述信息中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则根据所述身份特征数据确定信息发送方的身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信息中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则根据所述身份特征数据确定信息发送方的身份的步骤,具体包括: 解析所述接收的信息中的身份特征数据并判断所述身份特征数据与信息发送方的标识信息是否匹配; 若所述身份特征数据与信息发送方的标识信息不匹配,则建立所述信息与所述身份特征数据对应的联系人之间的关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所述信息与所述身份特征数据对应的联系人之间的关联关系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所述信息发送方的标识信息修改为所述身份特征数据对应的联系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身份特征数据确定信息发送方的身份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预设身份特征数据库并建立身份特征数据与联系人之间的关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信息并判断所述信息中是否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集信息发送方的身份特征数据,并发送携带有所述特征数据的信息。
6.一种信息识别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信息中是否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 身份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所述身份特征数据确定信息发送方的身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确定模块包括: 解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信息中的身份特征数据;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身份特征数据与信息发送方的标识信息是否匹配; 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判断结果为否,则建立所述信息与所述身份特征数据对应的联系人之间的关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将所述信息发送方的标识信息修改为所述身份特征数据对应的联系人。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还包括: 设置及建立模块,用于预设身份特征数据库并建立身份特征数据与联系人之间的关联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信息发送方的身份特征数据; 发送模块,用于将携带有所述身份特征数据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识别方法及其系统,其中该信息识别方法包括接收信息并判断所述信息中是否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若所述信息中携带有身份特征数据,则根据所述身份特征数据确定信息发送方的身份。通过本发明能够准确方便地识别信息发送方的真实身份,有效提高了短信通信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H04W4/14GK103108293SQ20131002819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4日
发明者佘智 申请人: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