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声管插塞连接的听力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3183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具有声管插塞连接的听力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听力设备,尤其是BTE(耳背式)助听系统,其具有壳体和通过插塞连接与所述壳体相连的声管,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相应插头的声管和一种具有相应插座的壳体。



背景技术:

听力设备例如可以设计为助听器。助听器用于为听力损伤人士提供为了补偿或者治疗各种听力损伤而被处理和放大的声学环境信号。助听器原则上由一个或多个输入转换器、信号处理装置、放大装置和输出转换器组成。输入转换器通常是声音接收器,例如麦克风,和/或电磁式接收器,例如感应线圈。输出转换器通常作为电声转换器,例如微型扬声器,或者作为机电转换器,例如骨传导听筒实现。它也称为耳机或者听筒。输出转换器产生输出信号,其应被传输至患者耳道并且使患者产生听觉。放大器通常集成在信号处理装置中。助听器的电流供应通过集成在助听器壳体中的电池实现。助听器的主要部件通常布置在作为电路载体的印制电路板上或者与之连接。

听力设备除了助听器也可以设计为所谓耳鸣罩。所述耳鸣罩用于治疗耳鸣患者。耳鸣罩产生与各种听力损失有关以及根据作用原理也与环境噪声有关的声学输出信号,这些声学输出信号有助于减小对产生干扰的耳鸣或者其它耳噪声的感知。

听力设备还可以设计为电话、手机、座机、耳机、MP3播放器或者其它电信或娱乐电子系统。

术语“听力设备”在以下既理解为助听器,也理解为耳鸣罩、类似的设备以及电信和娱乐电子系统。

听力系统,尤其是助听器,在不同的基本壳体结构中已知。在BTE助听器中(Behind-the-Ear,也称为耳后或者HDO),在耳后携带具有如电池和信号处理装置等部件的壳体,并且也称为管子(Tube)或听力软管的柔性声管将听筒的声学输出信号从壳体传导至耳道,在耳道中通常在管子上设置有耳件,用于将管端部可靠地定位在耳道中。

所有壳体结构配置的共同点是,力求壳体尽可能小,以便提高便携性并且出于美观原因降低助听器的可见性。

在传统的BTE听力设备中,听筒固定在壳体中,必要时在振动方面与壳体去耦,并且通过连接件与壳体的声音出口相连。将听筒的输出信号传导至听力设备携带者的耳中的声管与壳体的声音出口相连。所述连接件例如可以安装在壳体内或者安装在布置于壳体中的框架内。

由专利文献US2011/0255723A1已知一种BTE助听器,其中,听筒布置在耳道中(也称为RIC-BTE助听器)。听筒布置在耳件中,在该处听筒与管子或声音通道相连。

由专利文献US3,812,300已知一种听筒悬挂装置,其使布置在壳体中的听筒在振动方面与壳体去耦。悬挂装置还实现了听筒与管子或声音通道的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壳体和声管的听力设备,其中壳体和管之间的连接不麻烦、装配简单、相对声音和污物以及湿气密封并且易于可逆地闭合连接与拆卸。

该技术问题按本发明通过一种听力设备、一种相应的壳体和一种相应的声管解决。

在一种包括布置有听筒的壳体和用于将听筒的输出信号传导至耳道的声管的听力设备中,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在于,在所述壳体中布置有具有听筒屉格或听筒格架和插座的安装嵌件,其中,所述听筒被装入所述听筒屉格中,并且所述插座具有环形的凹处或者凸起,所述声管具有插头,该插头带有与所述插座的环形凹处或者凸起对应的凸起或者凹处,并且所述插座和插头设计为,使得所述插头能够可逆地插入插座中并且从中拔出。

本发明的其它基本思想在于相应设计的声管和相应设计的壳体。

通过安装嵌件,能够省去位于听筒和声管之间的传导声音的附加连接件。由此减少了听力设备的部件数量,这对装配耗费、提供听力设备部件时的物流耗费和维护耗费产生有利影响并且有助于减小听力设备。此外,省去其它连接件也对听筒和声管之间连接的声音密封性产生有利影响。同时以有利的方式为声管的可更换性创造了前提条件。通过插座和插头具有对应的环形凹处和凸起的设计方案,形成了用于插塞连接的啮合装置,其可在不用附加工具的情况下简便地操作并且可以毫无问题地直观理解。在此,“对应”理解为,插头具有配合插入插座的凹处中的凸起或者反之具有与插座的凸起配合的凹处。环形的设计还使插头可以相对插座旋转,从而使听力设备可以更好地与听力设备携带者的耳型和头型单独适配。此外,将安装嵌件和插座布置在听力设备壳体中使得插塞连接从外部不可见或者几乎不可见,这在美学角度上是有利的。

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所述安装嵌件设计为一体式。因此将听力设备部件的数量以及装配步骤的数量保持得较小。此外,一体的实施形式可以在听筒和声管之间形成无缝的并且因此特别隔音的连接。

另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插头和安装嵌件中的至少一个至少部分由柔性或弹性材料构成。柔性材料允许保持插塞连接的机械稳定而同时又具有可逆的可插入性和可拆卸性。此外,柔性材料为隔音的且相对湿气和污物密封的连接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此外,柔性材料也良好地适用于听筒与壳体的振动去耦。

另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在插头已插入插座中时,所述插座与插头之间的插塞连接形成用于处在人耳可听到的频率范围内,尤其是20Hz至20kHz频率范围内的声音的密封件。这个频率范围是特别值得关注的,因为听筒的输出信号恰好处于该频率范围内。

另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所述安装嵌件设计为,使得所述安装嵌件减弱从听筒传递至壳体的振动以及从壳体传递至听筒的振动。由此除了固定听筒和形成与声管的插塞连接外还附加地将另一功能集成到了安装嵌件中。这种更高程度的集成有利地影响听力设备的部件数量并且因此影响听力设备的尺寸、安装耗费、维护耗费和物流耗费。

另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所述听筒屉格设计为,使得所述听筒由所述听筒屉格固定,并且所述听筒能够可逆地装入听筒屉格中并且从听筒屉格中取出。由此使听筒的安装、维护和更换更加容易。

另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所述安装嵌件具有卡圈,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卡圈对应的卡座,并且所述安装嵌件通过装入所述卡座中的卡圈固定在所述壳体内。这实现了安装嵌件在壳体中不麻烦而机械稳定的固定,这种安装嵌件可以用较小的安装耗费安装和更换。因为声管也借助插头插入安装嵌件中并且机械稳定地固定在该处,所以同时也实现了声管在壳体中机械稳定的固定。

另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所述卡圈设置在所述插座的区域内。由此,布置有听筒屉格并且因此布置有听筒的安装嵌件区域不直接与壳体中的固定区域接触。取而代之,听筒屉格的区域可以不与壳体直接接触地布置。这有助于抑制振动在壳体与听筒之间传递。

另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所述插头通过多组分注塑法或者通过注塑包封方法与所述声管制造为一体。在此,多组分注塑法理解为一种传统的方法,其中声管和插头这两个部件要么同时彼此过渡连接,要么依次地前后制造,并且将在第二步制造的部件注塑到先制造的部件上。注塑包封方法也称为夹物模压方法(Insert-Mold-Verfahren),在此理解为一种传统的注塑方法,其中首先制造声管和插头中的一个,接着将第二部件注塑到先制造的部件上。多组分注塑法和注塑包封方法均允许经济合理地制造构造复杂的一体式部件。由此省去了附加的单独插头并且减小了听力设备的部件数量。减小的部件数量有利地影响插头-声管装置的尺寸、安装耗费、维护耗费和物流耗费。

另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所述插头和插座分别具有至少两个环形的凹处或者凸起。这使得插头与插座之间的插塞连接具有更高的机械稳定性和更好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其它优点和扩展设计由以下附图和对实施例的说明得出。在附图中:

图1示出声管与壳体之间的插塞连接;

图2示出位于卡座中的安装嵌件;

图3示出安装嵌件;

图4示出具有插塞连接的听力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作为剖视图示意性地示出听力设备的声管3和壳体1之间的插塞连接。壳体1只作为壳体局部示出。插塞连接通过按照本发明的插头8以及插座6形成。

在声管3的按照规定需要置于耳道中的端部上具有耳件10,其设计为所谓的穹隆结构(Dome)。在声管3朝向听力设备的壳体1的另一端部上具有插头8。所述插头8插在壳体1的插座6内。

插头8一体地注塑在声管3上或者通过注塑法与该声管3制成一体。声管3和插头8由传统上普遍的材料构成。为了实现各自所需的机械性能,可以为声管3和插头8使用例如能在多组分注塑法中加工的不同材料。

插头8具有沿其纵轴线旋转对称的横截面。插头8在其壳体侧端部以及附近分别具有环形凸起9,所述环形凸起9用于将插头8机械稳定地啮合在插座6内。类似于环形密封唇设计的凸起9具有柔性或者说弹性,所述柔性使得可以用手插入和拔出插头8,但同时确保插塞连接具有防止无意拔出的足够稳定性。

在壳体凹口1中装入安装嵌件4,安装嵌件出口侧的部段形成插座6。在具有沿其纵轴线旋转对称的开口的插座6中,在开口内部形成环形凹处7。

凹处7成型为,使得其容纳插头8的环形凸起9。插头8由此啮合在插座6中并且通过凹处7和凸起9相互的啮合而固定,从而防止无意地松脱。在此,凹处7和凸起9以及其余的插头8和其余的插座6这样相互贴靠,从而密封插塞连接以防止湿气和污物进入以及防止尤其处于人耳可听到的频率范围(约为20Hz至20kHz)内的声音穿过。在此,密封性通过插头8和插座6的表面特性及通过其柔性或弹性进行调节。

在与插座6对置的一侧,在安装嵌件4中设计有听筒屉格5。听筒2装入听筒屉格5中。为了能够装入听筒2并且在必要时也能够取出听筒2,听筒屉格5具有开口11。安装嵌件4的材料(至少在听筒屉格5的区域内)这样设计,从而防止或至少减小振动从听筒2继续传导至壳体1以及反向的传导。听筒2与壳体1在振动方面的这种去耦对于改善听力设备的声学性质并且尤其对于减小由于通过壳体1传递的固体声的反馈倾向来说很重要。

安装嵌件4的设计有插座6或听筒屉格5的两个部段一体式并且无缝地相互过渡连接。在此,在听筒屉格5与插座6之间设计有声音通孔,由听筒2产生的声音通过该声音通孔传导至插入的声管3内。在此,安装嵌件4的无缝一体式设计实现了声管3在听筒2出口处不麻烦而且特别密封的连接。

在图2中,作为剖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位于壳体1内的具有插入的声管3的安装嵌件4。壳体1与之前一样只作为局部部段显示。具有耳件10的声管3如前所述地通过未显示的插头8插入壳体1或安装嵌件4的插座6内。关于插塞连接的说明可参考之前的阐述。

图2的视角相对于图1旋转了90°。在这种视角下可以看出,安装嵌件4在出口侧具有卡圈13。所述卡圈13装入壳体1相应成型的卡座12中。通过卡圈13与卡座12的相互啮合将安装嵌件4固定在壳体1内。

卡圈13处于安装嵌件4设计有插座6的部段区域内。相对置的设计有听筒屉格5的部段未与壳体1直接接触。所述具有听筒屉格5的部段悬浮地布置在壳体1中并且只通过卡圈13固定在安装嵌件4的插座侧部段中。以此方式将听筒与壳体1之间的固体声桥减至最小,这有助于使壳体1和听筒在振动方面去耦。

在图3中,作为剖视图示意性地示出壳体1中的安装嵌件4不带插头和声管时的情形。听筒2通过为此设置的开口11装入听筒屉格5中。听筒2的出口通过前述声音通孔直接通入插座6中。在插座6中可以看到环形凹处7,其用于啮合与密封未在图中示出的插头。

在图4中,作为剖视图示意性地示出具有与声管3的插塞连接的听力设备14。在此,具有耳件10的声管3通过其壳体侧的插头8插入插座6内。插头8的环形凸起9啮合到插座6的环形凹处7内。如前所述地装入听筒2。关于安装嵌件4以及插塞连接可参考之前的阐述。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实施形式可以总结为如下:本发明涉及一种听力设备,尤其是BTE(耳背式)助听系统,其具有壳体和通过插塞连接与所述壳体相连的声管,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相应插头的声管和一种具有相应插座的壳体。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壳体和管之间不麻烦的、装配简单的、相对声音和污物以及湿气密封的、易于可逆地闭合与拆卸的连接。该技术问题通过一种包括壳体1和声管3的听力设备14解决,在壳体中布置有听筒2,所述声管用于将听筒2的输出信号传导至耳道。在壳体1中布置有带听筒屉格5和插座6的安装嵌件4,听筒2装入听筒屉格5中,插座6具有环形的凹处7或者凸起。声管3具有插头8,该插头带有与插座6的环形凹处7或者凸起对应的凸起9或者凹处。插座6和插头8能够可逆地插接和拆卸。通过按照本发明的安装嵌件4,能够省去位于听筒2和声管3之间的传导声音的附加连接件。由此减少了听力设备14的部件数量,这降低了复杂度并且改善了听筒和声管之间的连接的密封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