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方法

文档序号:7771679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方法,从能够对应的无线方式中选择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中使用的适当的无线方式。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具备根据应用数据生成与连接设定有关的第1控制信号的第1处理部以及对应于多个无线方式的第2处理部。第2处理部如果从第1处理部接受了第1控制信号,则生成附加了与多个无线方式中的至少一个有关的信息并且根据第1控制信号设定了发送目的地的与连接处理有关的第1帧并通过多个无线方式中的某一个发送,如果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与连接处理有关的第2帧,则根据该第2帧掌握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对应的无线方式,由此从多个无线方式中选择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数据交换中使用的无线方式。
【专利说明】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方法
[0001]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2-210288 (申请日:2012年9月25日)以及日本专利申请2013 - 194568 (申请日:2013年9月19日)为基础,并从该申请享受利益。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引用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3]有如下通信方式:物理层的上位层对应于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0SI参考模型(OSI reference model)的第2层)以及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0SI参考模型的第4层),该上位层从更上位的会话层(session layer) (0SI参考模型的第5层)接收用于发动与连接设定有关的处理的触发信号(trigger signal),确立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连接。在该通信方式中,以使用I个无线方式为前提。
[0004]但是,有与多个无线方式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在通过上述通信方式实现这样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因为会话层不参与无线方式,所以存在无法在来自会话层的触发信号中放入与无线方式有关的信息来控制下位层的问题。进而,上述通信方式以使用I个无线方式为前提,所以没有从会话层接受触发信号的下位层决定通信中使用的无线方式的方法。因此,在采用了上述通信方式的对应于多个无线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中,要求能够决定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中使用的适当的无线方式。
[0005]本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方法,能够从能够对应的多个无线方式中选择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中使用的适当的无线方式。
[0006]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具备第I处理部、以及与多个无线方式对应的第2处理部。第I处理部受理应用数据的输入,根据所述应用数据生成与连接设定有关的第I控制信号以及发送数据。第2处理部如果从所述第I处理部接受了所述第I控制信号,则根据处于连接处理步骤中的哪一个状态而生成与连接处理有关的第I帧并通过所述多个无线方式中的某一个无线方式发送,该第I帧附加了与所述多个无线方式中的至少一个有关的第I信息,并且根据所述第I控制信号设定了发送目的地。第2处理部如果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与连接处理有关的第2帧,则根据该第2帧掌握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对应的无线方式,保持表示该掌握了的无线方式的第2信息,并且将表示接收到该第2帧的第2控制信号输出到所述第I处理部,伴随连接处理步骤的完成,根据所述第2信息,从所述多个无线方式中选择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数据交换中使用的无线方式,生成包括所述发送数据的数据帧,通过所选择的所述无线方式发送。
[0007]根据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能够从能够对应的多个无线方式中选择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中使用的适当的无线方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08]图1是概略地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
[0009]图2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一个例子的概念图。
[0010]图3是说明第I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连接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0011]图4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管理帧的帧格式的一个例子的图。
[0012]图5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其他例子的概念图。
[0013]图6是说明第I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连接处理的其他例子的图。
[0014]图7是说明第I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连接处理的另一个其他例子的图。
[0015]图8是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连接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0016]图9是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连接处理的其他例子的图。
[0017]图10是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连接处理的另一个其他例子的图。
[0018]图11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管理帧的帧主体的一个例子的图。
[0019]图12是说明第7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连接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0020]图13是说明第7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连接处理的其他例子的图。
[0021]图14是概略地示出第9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
[0022]图15是概略地示出第10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
[0023]图16是概略地示出第1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
[0024]符号说明
[0025]100:无线通信装置;101:CNL用户处理部;102:CNL处理部;103:PHY处理部;104:天线;200:无线通信装置;500:无线通信装置;1400:无线通信装置;1401:CNL用户处理部;1402:CNL处理部;1403、1405:PHY处理部;1404、1406:天线;1500:无线通信装置;1501:CNL 用户处理部;1502:CNL 处理部;1503、1505:PHY 处理部;1504、1506:天线;1507:介质访问控制处理部;1600:无线通信装置;1601:系统间控制部;1602 =NFC通信部;1603:T-Jet 通信部;1604 =CNL 处理部;1605:PHY 处理部;1606、1607、1608: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根据需要,参照附图来说明各种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方法。此处说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与多个无线方式(无线通信方式)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与多个无线方式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还被称为联合装置。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利用如下无线方式的例子,该无线方式是改变在Standard ECMA-398中定义的TransferJet (注册商标)以及Standard ECMA-398而制定的,但可利用的无线方式不限于这些。TransferJet是I对I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关于附加了同一编号的部分,设为进行同样的动作,省略重复的说明。
[0027](第I实施方式)
[0028]图1概略地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层构造。如图1所示,该无线通信装置100具备CNL (CoNnection Layer:连接层)用户处理部10UCNL处理部102、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处理部103、以及与PHY处理部103连接的天线104。CNL用户处理部101例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第5层(B卩,会话层),CNL处理部102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第2层(B卩,数据链路层)以及第4层(B卩,传输层),PHY处理部103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第I层(即,物理层)。
[0029]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了与如TransferJet那样的进行I对I通信的多个无线方式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所以CNL处理部102不包括OSI参考模型的第3层(B卩,网络层(network layer))。另外,无线通信装置的层构造不限于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例子,而根据无线通信装置对应的无线方式来设计。
[0030]CNL处理部102以及PHY处理部103是处理无线方式的层,相对于此,CNL用户处理部101是不参与无线方式的层。CNL用户处理部101受理通过用户(user)、其他程序(program)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的操作而发生的应用数据的输入,根据该应用数据对作为下位层的CNL处理部102输出连接设定的开始指示。另外,CNL用户处理部101在经由CNL处理部102接受来自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与连接设定有关的信号的情况下,响应该信号而对CNL处理部102输出连接设定的开始指示。CNL用户处理部101在经由CNL处理部102确立了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连接之后,接着将应用数据变换为发送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数据并输出到CNL处理部102。
[0031]在本实施方式中,CNL处理部102以及PHY处理部103对应于多个无线方式。如后所述,即使实际上作为无线方式在PHY处理部103中附加了其区别,在本实施方式中,在CNL处理部102灵活使用PHY处理部103的无线方式的点上,CNL处理部102也对应于多个无线方式。
[0032]此处使用的用语“连接”是指某装置和其他装置处于确立物理性的通信路径而能够在该通信路径(path)上进行数据交换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装置考虑无线通信装置,所以“连接”是指某无线通信装置处于能够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经由数据链路层以及物理层进行数据交换的状态。在设定该连接的处理中,进行与该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其他无线通信装置这两方的无线方式有关的信息(例如,表示各自对应的无线方式的详细信息)的交换以及作用确定。在以TransferJet为例子时,作用确定是指哪一方在I对I通信中成为具有发送的优先权的发起者(Initiator)、而哪一方成为作用的应答者(Responder)的处理。此处,在连接设定上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交换的信息为链路控制信息。另外,为了进行连接设定而对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帧(frame)为管理帧。后述的C-Req帧、C-Acc帧等相当于管理帧。进而,将承载在连接确立之后对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帧称为数据帧。进而,另外将为了通知管理帧以及数据帧的送达确认,从接收到这些帧的无线通信装置向发送源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ACK (ACKnowledgement:确认)帧称为控制帧。能够通过帧的头部区分这些管理帧、数据帧、控制帧这样的帧类别。
[0033]为简化说明,设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对应于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这2个无线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无线方式I是例如在Standard ECMA-398中定义的无线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便于说明,表示为“TransferJeCT-Jet”或者简化表示为“T”。本实施方式的无线方式2例如是将在Standard ECMA-398中定义的调制编码方式扩展(例如提高调制方式的多值数)而高速化了的无线方式。在TransferJet中,使用BPSK(BinaryPhase Shift Keying, 二进制相移键控)以及 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直接序列扩频),作为数据速率(data 以丨6)而有321^)8、651^)8、1301^)8、261]\^)8、5221&?8。在一个例子中,在无线方式2中,作为调制方式代替BPSK而导入了 QPSK(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在该情况下,在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中使用相同的频带(微波带(microwave band))。在无线方式2中,也可以与无线方式I同样地有多个数据速率的变化(variation)。在此处的无线方式中,如后所述,并非针对每个数据速率的分辨率,而是以世代性的要素总括。即,将即使在连接处理的过程中并不详细地通知方式也能够期待与对方无线通信装置识别一致的等级(level)总括为同一无线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无线方式2引入下一代(Next Generation) TransferJet这样的意思,表示为“N T_Jet”或者简化为“N”。
[0034]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00是与这些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这两方对应的联合装置(combo apparatus)ο另一方面,作为通信对方的无线通信装置,能够设想与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对应的联合装置、仅与无线方式I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另外,作为通信对方的无线通信装置,还能够设想仅与无线方式2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但此处考虑仅与第I代的无线方式I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以及与第2代的无线方式2对应并且与第I代还具有向后兼容性的联合装置。
[0035]图2示出与第I代的无线方式I以及第2代的无线方式2这两方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联合装置)100和仅与第I代的无线方式I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200进行通信的样子。如图2所示,无线通信装置200具备CNL用户处理部201、CNL处理部202、PHY处理部203、以及与PHY处理部203连接的天线204。除了 CNL处理部202以及PHY处理部203仅与无线方式I对应的点以外,CNL用户处理部201、CNL处理部202、PHY处理部203以及天线(antenna) 204分别进行与CNL用户处理部10UCNL处理部102、PHY处理部103以及天线104同样的动作。另外,在如无线通信装置100和无线通信装置200进行通信的情况那样区分无线通信装置100和无线通信装置200来进行说明的情况下,依照图2对CNL用户处理部、CNL处理部、PHY处理部以及天线附加不同的符号,但在不区分无线通信装置100和无线通信装置200的情况下,关于无线通信装置200,也记载为CNL用户处理部10UCNL处理部102、PHY处理部103、以及天线104。图3从以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以及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处理部202为中心的观点,示出无线通信装置100开始连接设定处理来确立与无线通信装置200的连接的步骤。在图2以及图3中,无线通信装置100被表示为T/N,无线通信装置200被表示为T。
[0036]在图3的例子中,无线通信装置100为了确立与无线通信装置200的无线连接而进行连接要求。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用户处理部101接受通过本无线通信装置100中的应用的操作而发生的应用数据,作为控制信号之一对CNL处理部102输出连接设定的开始指示。此处,将控制信号称为原语(primitive),将与连接设定的开始指示有关的控制信号称为CNL_C0NNECT.request原语。在实际安装中不限于如图1那样地划分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但从不参与无线方式而根据应用数据输出连接设定的开始指示的处理部向处理无线方式的处理部输出的、与连接设定的开始指示有关的控制信号相当于CNL_C0NNECT.request原语。针对其他原语信号,在实际安装上也进行与上述同样的置换。
[0037]CNL处理部102在是等待状态即搜索(Search)状态的情况下,受理来自CNL用户处理部101的CNL_C0NNECT.request原语。CNL处理部102如果在搜索状态下从CNL用户处理部101接受了 CNL_C0NNECT.request原语,则迁移到发送连接要求帧并且等待来自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连接响应巾贞的状态即连接请求(ConnectionRequest)状态。在图3中,CNL_CONNECT.request原语被表示为CONNECT, req。接下来,CNL处理部102生成对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连接要求帧即连接请求(还简称为C-Req)帧,并经由PHY处理部103以及天线104发送。CNL处理部102通过接受CNL_CONNECT.request原语,因为成为发起者,所以根据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帧交换以及来自CNL用户处理部101的指示(原语)而进行连接处理的步骤(step)。
[0038]在PHY处理部103中,由CNL处理部102生成的帧被变换为PHY分组(packet),进行调制编码而变换为规定的频带的信号,经由天线104向无线空间辐射。另外,经由天线104接收的无线信号,通过PHY处理部103变换为基频的信号,进而实施解调解码处理而被送出到CNL处理部102。关于该无线信号,在通过无线通信装置100正常接收了的情况下,在CNL处理部102中被识别为帧。
[0039]在CNL_C0NNECT.request原语中,在CNL处理部102以下不包括与对应的无线方式有关的信息。因此,CNL处理部102生成为了确立无线连接而所需的信息、即附加了与无线链路(link)有关的链路控制信息的C-Req帧。在仅与I个无线方式对应的以往的无线通信装置中,不需要CNL处理部(例如图2的CNL处理部202)中的链路控制信息的附加处理。其原因为,由于无线方式唯一地确定,所以可知在接收C-Req帧的其他无线通信装置中也只能默认使用该无线方式,而无需通知。
[0040]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对应于多个无线方式(例如,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这两方)。因此,CNL处理部102如果接受了 CNL_C0NNECT.request原语,则生成附加了链路控制信息的C-Req。具体而言,链路控制信息是表示对应于相对以往的无线方式新追加的无线方式、即无线方式2的信息。
[0041 ] 说明对C-Req附加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
[0042]在一个例子中,在C-Req的巾贞格式(frame format)中,在无线方式I中未定义的保留(Reserved)字段(field)中,放入表示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信息。其换言之是指将在无线方式I中未使用的字段在无线方式2中新定义为通知无线方式的字段。例如,如图4所7]\, TransferJet 的管理巾贞 400 是包括共通 CNL 头(Common CNL Header)部 401、子 CNL 头(Sub CNL Header)部402、帧主体(Frame Body)部403、用于在接收无线通信装置侧判定中贞主体部403是否正确的FCS (Frame Check Sequence:巾贞检验序列)部404的格式。共通CNL头部401包括发送目的地地址字段(address field)、发送源地址字段、表示帧主体的数量的字段、以及用于在接收无线通信装置侧判别这些信息是否正确的HCS(Header CheckSequence:头校验序列)字段,留有I字节的未使用字段。能够将该I字节的未使用字段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用作用于通知对应的无线方式的字段。以下,将为了通知对应的无线方式而在联合装置中使用的字段称为无线方式通知字段。当然,在该情况下,共通CNL头部401内的HCS字段设为计算对象的字段中还包括无线方式通知字段。
[0043]另外,子CNL头402包括表示是否需要发送向管理帧的ACK的字段、表示帧类别的字段(跨越2个字段而定义)、序列编号字段、表示帧主体部的长度的字段、以及用于在接收无线通信装置侧判别这些信息是否正确的HCS字段,留有多个比特的未使用部分。也可以将子CNL头内的未使用部分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用作无线方式通知字段。当然,即使在该情况下,作为子CNL头402内的HCS字段的对象的字段中还包括无线方式通知字段。
[0044]进而,在TransferJet中,管理巾贞400的巾贞主体部403是32字节固定,其一部分作为未使用字段留用,所以也可以将该未使用字段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用作无线方式通知字段。
[0045]另外,在如此处的例子那样识别2个无线方式的情况下,无线方式通知字段只要I比特就足够了。另一方面,在识别3个以上的无线方式的情况、或者有将来功能扩展而存在产生通知3个以上的无线方式的必要性的可能性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多个比特,以能够识别这些无线方式。
[0046]此处,说明在后述实施方式中处理的LiCC (Link Control Command:链路控制命令)版本这样的管理帧的帧主体部中包含的字段。在Standard ECMA-398中规定的TransferJet中,在I字节长的LiCC版本中记载“I” (B卩,“0x01”)。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该LiCC版本在无线方式I和无线方式2中都使用相同的“I”。
[0047]在CNL_C0NNECT.request原语中,还能够指定通信对方的无线通信装置。例如,在通过CNL_C0NNECT.request原语而指定某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符(UID =Unique ID)的情况下,CNL处理部102生成将该UID指定为发送目的地地址的C-Req帧。另一方面,在未指定特定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符的情况、或者、明示地作为调度(paging) UID通过CNL_CONNECT, request原语指示了广播发送的情况下,CNL处理部102生成在发送目的地地址中放入了作为广播地址的调度WD的C-Req帧。
[0048]在图3中,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处理部202在作为等待状态的搜索状态下经由PHY处理部203以及天线204接收C-Req帧。该CNL处理部202将所接收的C-Req帧内的无线方式通知字段识别为未使用字段,所以不确认该字段的记载内容。即,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处理部202不识别通知了无线通信装置100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情况,而忽略无线方式通知字段的通知内容。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处理部202如果接收到C-Req帧,则对CNL用户处理部201输出CNL_C0NNECT.1ndication原语,迁移到等待针对接收到连接要求的来自CNL用户处理部201的指示的状态即接受等待(Accept Waiting)状态。在图3中,CNL_C0NNECT.indication 被表示为 CONNECT, ind。CNL 处理部 202 通过接收 C-Req 帧并迁移到接受等待状态而应该成为应答者,所以根据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帧交换以及来自CNL用户处理部201的指示(原语)来进行连接处理的步骤。
[0049]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用户处理部201如果接受了 CNL_C0NNECT.1ndication原语,则将CNL_ACCEPT.request原语输出到CNL处理部202,该CNL_ACCEPT.request指示向发送了 C-Req巾贞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连接响应巾贞即连接接受(Connection Accept)(还简称为C-Acc)帧的发送。在图3中,CNL_ACCEPT.request被表示为ACCEPT, req。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处理部202如果在接受等待状态下接受了 CNL_ACCEPT.request原语,则经由PHY处理部203以及天线204发送连接响应帧(C-Acc帧),并迁移到等待接收针对该连接响应帧的响应帧的应答者响应状态。
[0050]另夕卜,一旦设为迁移到接受等待状态后还接受C-Req帧,CNL_C0NNECT.1ndication原语能够包括C-Req帧的发送源无线通信装置的WD,以使得在从多个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C-Req帧的情况下使CNL用户处理部201能够判断或者指示对哪个无线通信装置发送C-Acc帧。在该情况下,CNL用户处理部201输出包括C-Acc帧的发送目的地无线通信装置的UID的CNL_ACCEPT.request原语。在CNL处理部202中,在连接处理中,具体而言在接受等待状态下,成为发起者的连接对象候补的无线通信装置有可能存在多个。另外,根据实际安装,也可以省略例如该CNL_CONNECT.1ndication以及CNL_ACCEPT.request原语的WD。在该情况下,CNL处理部202仅响应最初接收识别了的C-Req而将CNL_CONNECT.1ndication原语输出到CNL用户处理部201,CNL用户处理部201根据该CNL_CONNECT.1ndication原语判断是否发送C-Acc,在决定为发送的情况下,将CNL_ACCEPT.request原语输出到CNL处理部202。在该情况下,在CNL处理部202中在连接处理中连接对象候补的无线通信装置唯一地确定。
[0051]在图3中,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处理部202如果在接受等待状态下接受了CNL_ACCEPT.request原语,则生成C-Acc帧。此处,在无线方式2中,设为在C-Acc帧中也与C-Req帧同样地使用无线方式通知字段。上述无线方式I中的未使用字段在管理帧整体中是共通的,所以优选将与C-Req帧相同的场所的未使用字段在C-Acc帧中也用作无线方式通知字段。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200不对应于无线方式2,所以将C-Acc帧中的无线方式通知字段识别为未使用字段。典型地,在未使用字段的各比特中放入“O”。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装置200发送在无线方式2中定义为无线方式通知字段的字段的各比特处放入了 “O”的C-Acc帧。
[0052]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经由PHY处理部103从无线通信装置200接收C-Acc帧。CNL处理部102在处于连接请求状态的情况下受理C-Acc帧。接收到C-Acc帧的CNL处理部102识别无线方式通知字段未使用、或者是与未使用字段时同样的比特设定,由此,掌握发送了 C-Acc帧的无线通信装置200未对应于无线方式2。另外,关于无线方式通知字段,当示出如果是“O”则仅对应于无线方式1,如果是“I”则还对应于无线方式2时,则即使在无线通信装置100侧换一种方法读取,判断的结果仍相同。
[0053]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通常在连接请求状态下发送了几次C-Req帧之后从无线通信装置200接收C-Acc帧。接收到C-Acc帧的CNL处理部102迁移到作为等待针对来自CNL用户处理部101的连接响应接收的指示的状态的响应等待状态,将通知接收了连接响应的CNL_ACCEPT.1ndication原语输出到CNL用户处理部101。在图3中,CNL_ACCEPT, indication原语被表示为ACCEPT, ind。此处,当CNL处理部102是在连接处理中容许将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作为连接对象候补的构造的情况下,CNL处理部102设为即使在响应等待状态下也接受C-Acc巾贞,在从连接请求状态迁移到响应等待状态时、或者迁移到响应等待状态之后,将C-Acc帧的发送源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符(UID)与该无线通信装置所对应的无线方式一起保持。在图3的例子中,CNL处理部102保持无线通信装置200仅对应于无线方式I这样的信息。例如,CNL_ACCEPT.1ndication原语能够包括C-Acc帧的发送源的无线通信装置的WD,以使得在无线通信装置100从多个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C-Acc帧的情况下能够使CNL用户处理部101判断或者指示决定与哪个无线通信装置的连接。在TransferJet的连接序列上,连接的决定通过针对来自决定了连接的对方无线通信装置的C-Acc帧发送ACK帧的动作来表现。在该情况下,CNL处理部102观测在响应等待状态下在规定期间内是否有C-Acc帧的接收,每当从不同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C-Acc帧时,将CNL_ACCEPT.1ndication原语输出到CNL用户处理部101。CNL用户处理部101在规定期间内受理CNL_ACCEPT.1ndication原语。CNL用户处理部101决定与C-Acc的发送源的无线通信装置中的哪一个无线通信装置的连接,将所决定的无线通信装置的UID指定为CNL_ACCEPT, response 原语。在图 3 中,CNL_ACCEPT.response 原语被表示为 ACCEPT, rsp。另夕卜,在CNL用户处理部101中受理了 CNL_ACCEPT.1ndication原语,但在不许可连接确立的情况下,将CNL_RELEASE.request原语输出到CNL处理部102,在CNL处理部102中接收该原语而生成作为连接切断的管理巾贞的连接解除(Connection Release)(还简称为C-Rls)中贞,并经由PHY处理部103发送,迁移到搜索状态。在CNL处理部102是容许将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作为连接候补的对象的构造的情况下,在与通过多个输入的CNL_ACCEPT.1ndication原语通知的任意一个无线通信装置都不许可连接确立的情况下,CNL用户处理部101输出CNL_RELEASE.request原语。在该情况下,CNL用户处理部101优选保持在某一定期间受理CNL_ACCEPT.1ndication原语的定时器,并在该定时器计满的阶段判断是否许可连接确立。在CNL处理部102如后述那样将连接候补的对象限定为I个装置的情况下,在不许可连接确立的情况下,CNL用户处理部101对通过CNL_ACCEPT.1ndication原语通知了的无线通信装置输出CNL_RELEASE.request原语。
[0054]如果从CNL用户处理部101接受了 CNL_ACCEPT.response原语,则CNL处理部102迁移到作为作为发起者的连接处理的最终状态的连接状态。更详细而言,在TransferJet中,在发起者和应答者中区分连接状态,在图3的例子中,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迁移到发起者连接状态。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如果在连接状态下接收到将与通过C-Req帧指定的UID相同的UID记载于发送源地址字段的C_Acc,则响应该C-Acc帧而发送ACK帧。由此,无线通信装置100完成与指定的无线通信装置(在该例子中为无线通信装置200)的连接设定。
[0055]另外,CNL处理部102在响应等待状态下接受了 CNL_ACCEPI\ reponse原语时,在所保持的与C-Acc帧的发送源的无线通信装置有关的信息(标识符(UID)和对应无线方式的对)中,在保持有与在该原语中使用WD指定的无线通信装置以外的无线通信装置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优选将它们废弃。通过这样适当地废弃变得不需要的信息,能够减轻存储器的负荷。这样的无线通信装置的CNL处理部102成为如下构造:在连接处理中,具体而言在响应等待状态下,容许将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作为连接对象候补。另一方面,根据实际安装,也可以省略例如 CNL_ACCEPT.1ndication 以及 CNL_ACCEPT.response 原语的 UID,CNL 处理部102仅根据最初接收识别的C-Acc帧,将CNL_ACCEPT.1ndication原语输出到CNL用户处理部101,CNL用户处理部101根据该CNL_ACCEPT.1ndication原语判断是否决定连接,在决定了连接的情况下,将CNL_ACCEPT.response原语输出到CNL处理部102。在该情况下,CNL处理部102成为在连接处理中将连接对象候补的无线通信装置限制为I个的构造。而且,CNL处理部102保持最初接收识别的C-Acc帧的发送源无线通信装置(此处为无线通信装置200)的标识符以及对应无线方式的对。CNL处理部102如果接收到CNL_ACCEPT.response原语,则迁移到连接状态,发送将所保持的无线通信装置(此处为无线通信装置200)的标识符记载于发送目的地地址的ACK帧。在图3的例子中,无线通信装置100仅从无线通信装置200接收C-Acc帧,所以不论是在连接处理中容许多个对象无线通信装置的构造,还是将对象无线通信装置限制为I个的构造,都成为相同的结果,完成与无线通信装置200的连接,能够与无线通信装置200使用无线方式I进行数据帧的交换。另外,ACK帧的发送目的地地址是无线通信装置200,其发送源地址是无线通信装置100。
[0056]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方式I中,如上所述,容许了多个数据速率的变化。因此,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在对无线通信装置200发送数据帧之前,判断使用无线方式I的哪个数据速率,在将数据帧的发送要求输出到PHY处理部103时,一起对PHY处理部103指示应使用的数据速率。如后所述,在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处理部202变得能够与无线通信装置100交换数据帧之后对无线通信装置100发送数据帧的情况下也相同。
[0057]在无线通信装置100以及200的各个中,PHY处理部103在将从CNL处理部102接受的数据帧变换为PHY分组时,通知通过PHY分组的头部的字段(具体而言,PHY头字段内的速率字段)指定的数据速率,以成为所指示的数据速率的方式发送有效负载部(此处,放入从CNL处理部102接受的数据帧)(具体而言实施扩散/加扰/调制并发送)。关于PHY头部等那样的、即使无法掌握所选择的数据速率的状态下也必须接收并读取的部分,例如如各无线方式中的最低的数据速率那样预先在各无线方式中唯一地确定数据速率。
[0058]无线通信装置200通常在发送了几次C-Acc帧之后从无线通信装置100接收针对C-Acc帧的ACK帧。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处理部202如果接收到针对C-Acc帧的ACK帧,则将通知连接确立了的CNL_ACCEPT.confirm原语输出到CNL用户处理部201。在图3中,CNL_ACCEPT.confirm原语被表示为ACCEPT, cfm。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处理部202从应答者响应状态迁移到作为连接处理的最终状态的连接状态。在TransferJet中,在发起者和应答者中详细地区分连接状态,在图3的例子中,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处理部202迁移到应答者连接状态。由此,无线通信装置200完成与无线通信装置100的连接设定。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100 (默认地)使用无线方式I与无线通信装置200进行数据帧的交换。
[0059]接下来,如图5所示,说明与第I代的无线方式I和第2代的无线方式2这两方对应的联合装置100以及500彼此进行通信的情况。图5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500具有与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同样的结构。具体而言,无线通信装置500具备CNL用户处理部
501、CNL处理部502、PHY处理部503以及天线504,这些CNL用户处理部501、CNL处理部
502,PHY处理部503以及天线504分别进行与CNL用户处理部10UCNL处理部102、PHY处理部103以及天线104同样的动作。另外,在如无线通信装置100和无线通信装置500进行通信时那样区分无线通信装置100和无线通信装置500来说明的情况下,依照图5,对CNL用户处理部、CNL处理部、PHY处理部以及天线附加不同的符号,但在不区分无线通信装置100和无线通信装置500的情况下,关于无线通信装置500也记载为CNL用户处理部101、CNL处理部102、PHY处理部103以及天线104。图6从以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以及无线通信装置500的CNL处理部502为中心的观点,示出无线通信装置100开始连接设定处理来确立与无线通信装置500的连接的步骤。在图5以及图6中,无线通信装置100以及500都被表示为T/N。
[0060]在图6中,无线通信装置100发送C-Req帧的处理与参照图3参照而说明过的处理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0061]无线通信装置500从无线通信装置100接收C-Req帧。在连接处理步骤中的状态是搜索状态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500的CNL处理部502进行C-Req帧的接收处理。无线通信装置500还对应于无线方式2,所以无线通信装置500的CNL处理部502如果在搜索状态下接收到C-Req帧,则识别无线方式通知字段的使用,掌握无线通信装置100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情况。即,无线通信装置500的CNL处理部502从所接收的C-Req帧抽出表示发送源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信息并保持。在该CNL处理部502是容许将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作为连接对象候补的构造的情况下,该CNL处理部502将无线通信装置100的标识符与表示无线通信装置100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信息一起保持。
[0062]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500的CNL处理部502对CNL用户处理部501输出CNL_CONNECT, indication原语,迁移到接受等待状态。在无线通信装置500是容许将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作为连接对象候补的构造的情况下,CNL处理部502在转移到接受等待状态之后也受理C-Req帧,每当接收到C-Req帧时,将CNL_C0NNECT.1ndication原语输出到CNL用户处理部501。CNL处理部502也可以还具备对C-Req帧进行过滤的功能,设为当C-Req帧来自不同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输出CNL_C0NNECT.1ndication原语。CNL用户处理部501在规定期间内受理CNL_C0NNECT.1ndication原语,从C-Req帧的发送源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决定进行连接的对方无线通信装置。CNL用户处理部501通过CNL_ACCEPT.request原语将所决定的对方无线通信装置通知给CNL处理部502。
[0063]在是接受等待状态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500的CNL处理部502受理来自CNL用户处理部501的CNL_ACCEPT.request原语的输入。如果在接受等待状态下从CNL用户处理部501接受了 CNL_ACCEPT.request原语,则CNL处理部502迁移到应答者响应状态。此时,CNL处理部502在所保持的与无线通信装置有关的信息(标识符和对应无线方式的对)中保持有与在CNL_ACCEPT.request原语中使用UID指定的无线通信装置以外的无线通信装置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优选将它们废弃。通过这样适当地废弃成为不需要的信息,能够减轻存储器(memory)的负荷。
[0064]无线通信装置500的CNL处理部502确认通过CNL_ACCEPT.request原语指定的标识符。在该标识符是无线通信装置100的标识符的情况下,CNL处理部502生成发送目的地地址是无线通信装置100并且在无线方式通知字段中记述了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C-Acc帧,并经由PHY处理部503发送。
[0065]在无线通信装置500的CNL处理部502是将单一的无线通信装置保持为连接对象候补的构造的情况下,该CNL处理部502保持所接收的C-Req帧的发送源无线通信装置(此处为无线通信装置100)的标识符和对应无线方式(此处表示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信息)。接下来,CNL处理部502对CNL用户输出CNL_Connect.1ndication原语而迁移到接受等待状态。在该情况下,CNL处理部502在接受等待状态下不受理进一步的C-Req帧。如果从CNL用户处理部501接受了 CNL_ACCEPT.request原语,则CNL处理部502 (这是因为默认地将无线通信装置100视为连接对象候补)生成发送目的地地址是无线通信装置100并且在无线方式通知字段中记述了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C-Acc帧,并经由PHY处理部503发送。
[0066]无线通信装置100从无线通信装置500接收C-Acc巾贞。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在连接请求状态下接收C-Acc帧。CNL处理部102从C-Acc帧抽出表示无线通信装置500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无线方式信息,通过C-Acc帧来掌握无线通信装置500对应于无线方式2。CNL处理部102将无线通信装置500的标识符与表示无线通信装置500所对应的无线方式的信息(此处表示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信息)一起保持。
[0067]在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为容许将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为连接对象候补的构造的情况下,CNL处理部102将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符与对应无线方式对应起来保持。CNL处理部102对CNL用户处理部101输出CNL_ACCEPT.1ndication原语,并迁移到响应等待状态。CNL处理部102如果在响应等待状态下从CNL用户处理部101接受了 CNL_ACCEPT, response原语,则迁移到发起者连接状态,并如上所述地针对来自对象无线通信装置的C-Acc帧发送ACK帧。无线通信装置100确立与对象无线通信装置(此处无线通信装置500)的连接,能够使用无线方式2来进行数据交换。在此,因为无线通信装置100和无线通信装置500中还共同地支持无线方式1,所以还能够使用无线方式I。
[0068]无线通信装置500的CNL处理部502在应答者响应状态下,接收针对所发送的C-Acc帧的ACK帧,如果能够确认为该ACK帧是来自对象无线通信装置(此处为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帧,则识别与对象无线通信装置(此处为无线通信装置100)的连接确立。接下来,CNL处理部502将CNL_ACCEPT.confirm原语输出到CNL用户处理部501,并迁移到应答者连接状态。能够使用和对象无线通信装置对应的无线方式(此处包括无线方式I和无线方式2)与对象无线通信装置交换数据。
[0069]接下来,说明通知对应的无线方式的方法的其他例子。
[0070]在图6的例子中,通过C-Req通知无线通信装置100对应于无线方式2,通过C-Acc通知无线通信装置500对应于无线方式2,通过2个管理帧交换而相互确认了使用无线方式
2。这是基于下述策略的方法:在无线通信装置通知了向更新一代的无线方式的对应、并且对方无线通信装置通知了对应于该无线方式的情况下,设为一定能够使用该无线方式。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未必需要一定设为能够使用更新的无线方式。例如,也可以在无线通信装置100通过C-Req帧通知对应于无线方式2,且无线通信装置500要求了向无线方式2的对应之后,无线通信装置100决定是否使用无线方式2。另外,即使在无线通信装置100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500也未必一定要求通知向无线方式2的对应。也可以根据例如功耗和电池(battery)剩余量、电力供给状况,或者根据来自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Req巾贞的接收功率、错误矢量振幅(EV:error vector)等的接收状况和无线方式I的一方能够期待健壮(robust)的通信等理由而要求无线方式I。相反地,在无线通信装置100侦彳,也可以根据例如来自无线通信装置500的C-Acc的接收功率、错误矢量振幅(EVM)等的接收状况、和无线方式I的一方能够期待健壮的通信等理由,将所使用的无线方式限制为无线方式I。具体而言,在上述的帧交换过程中的ACK帧中,例如设置无线方式通知字段来通知最终决定的无线方式即可。在该情况下,通过3管理帧交换来决定所使用的无线方式。
[007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无线方式I发送作为在连接设定处理中发送的帧的C-Req、C-Acc、ACK。由此,对应于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这两方的无线通信装置100不论是与仅对应于无线方式I的无线通信装置200还是与对应于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这两方的无线通信装置500都能够确立连接。由此,能够针对无线方式I和仅与无线方式I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保证向后兼容性。
[0072]接下来,说明仅对应于无线方式I的无线通信装置200为了确立与对应于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这两方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无线连接而进行连接要求的情况。
[0073]图7从以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处理部202以及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为中心的观点,示出无线通信装置200开始连接设定处理来确立与无线通信装置100的连接的步骤。在无线通信装置200进行连接要求的情况下,在无线通信装置200中,从CNL用户处理部201向CNL处理部202提供CNL_C0NNECT.request原语。在图7中,CNL_CONNECT, request原语被表示为CONNECT, req。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处理部202如果在搜索状态下受理了该CNL_CONNECT.request原语,则与参照图3以及图6说明过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中的处理同样地,生成作为连接要求帧的C-Req并经由PHY处理部203发送。其中,在由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处理部202生成的C-Req中,在上述那样的无线方式2中被用作无线方式通知字段的字段为未使用的状态。S卩,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处理部202在该字段的各比特处放入“O”。这是因为无线通信装置200不对应于无线方式2,因此,不识别在无线方式2中使用定义的字段的缘故。因此,无线通信装置200发送不包括与本无线通信装置200对应的无线方式有关的信息的C-Req。
[0074]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经由PHY处理部103从无线通信装置200接收C-Req帧。CNL处理部102识别在无线方式2中定义为无线方式通知字段的、所接收的C-Req帧内的字段是“0”,掌握发送了该C-Req的无线通信装置200未对应于无线方式2。因此,CNL处理部102保持无线通信装置200仅对应于无线方式I这样的信息。如上所述,CNL处理部102是否保持多个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符和对应无线方式的对依赖于CNL处理部102是否为在连接处理中容许将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作为连接对称候补的构造。
[0075]如果在搜索状态下接收到C-Req帧,则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响应所接收的C-Req帧而将CNL_C0NNECT.1ndication原语输出到CNL用户处理部101,并迁移到接受等待状态。在图7中,CNL_C0NNECT.1ndication原语被表示为CONNEC.1nd。CNL用户处理部 101 接收 CNL_C0NNECT.1ndication 原语而将 CNL_ACCEPT.request 原语输出到 CNL处理部102。在图7中,CNL_ACCEPT.request原语被表示为ACCEPT, req。CNL处理部102如果在接受等待状态下从CNL用户处理部101接收到CNL_ACCEPT.request原语,则迁移到应答者响应状态,生成C-Acc帧并经由PHY处理部103而发送。CNL处理部102在生成C-Acc帧时,在无线方式2中定义为无线方式通知字段的字段中放入“O”。S卩,CNL处理部102使在无线方式2中定义为无线方式通知字段的字段设为与未使用的状态相同而生成C-Acc帧。另外,在虽然CNL用户处理部101受理了所受理的CNL_C0NNECT.1ndication原语,但不许可连接确立的情况下,将CNL_RELEASE.request原语输出到CNL处理部102,在CNL处理部102中接收该CNL_RELEASE.request原语而生成C-Rls帧,并经由PHY处理部103发送,迁移到搜索状态。在CNL处理部102是容许将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作为连接候补的对象的构造的情况下,CNL用户处理部101在与通过多个输入的CNL_C0NNECT.1ndication原语通知的任意一个无线通信装置都不许可连接确立的情况下,输出CNL_RELEASE.request原语。在该情况下,CNL用户处理部101优选保持在某一定期间受理CNL_C0NNECT.1ndication原语的定时器,并在该定时器计满了的阶段判断是否许可连接确立。在CNL处理部102将连接候补的对象限定于I个装置的情况下,在不许可连接确立的情况下,CNL用户处理部101对通过CNL_C0NNECT.1ndication原语进行通知的无线通信装置输出CNL_RELEASE.request原语。
[0076]从无线通信装置100接收到C-Acc帧的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处理部202在连接请求状态下对其进行受理,将CNL_ACCEPT.1ndication原语输出到CNL用户处理部201,从连接请求状态迁移到响应等待状态。在图7中,CNL_ACCEPT.1ndication原语被表示为ACCEPT, ind。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处理部202如果在响应等待状态下从CNL用户处理部201接受了 CNL_ACCEPT.response原语,则迁移到发起者连接状态,针对来自成为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此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Req发送ACK。在图7中,CNL_ACCEPT.response原语被表示为ACCEPT, rsp。此处,在原语中用标识符指定了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成为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是指该指定的标识符的无线通信装置,在原语中未指定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成为对象的无线通信装置是指CNL处理部202在C-Req接收时保持的无线通信装置。
[0077]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如果在应答者响应状态下针对本装置发送的C-Acc帧检测到ACK的接收,则对CNL用户处理部101输出CNL_ACCEPT.confirm原语,并迁移到应答者响应状态。
[0078]由此,在连接设定处理完成时,无线通信装置100和无线通信装置200以无线方式I开始数据交换。另外,如上所述,根据CNL处理部102的状态处于何种状态而限制各无线通信装置中的接收帧的处理和从CNL用户处理部101的原语输入。
[0079]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中,从CNL用户处理部101向CNL处理部102交付的控制信号保持以往状态,即CNL用户处理部101与CNL处理部102之间的接口信号保持以往状态,CNL处理部102从多个无线方式中选择与通信对方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数据交换)中使用的适当的无线方式。
[0080]在与多个无线方式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例如,无线通信装置100以及无线通信装置500)中,CNL处理部102具备灵活使用多个无线方式的功能。具体而言,图1所示的CNL 处理部 102 包括管理 CNL 的实体即 CLME (Connection Layer Management Entitiy,连接层管理实体)。
[0081]如以上那样,在第I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在进行连接要求的情况下,CNL处理部102生成并发送与多个无线方式(例如,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这两方)对应的连接要求帧,能够和与这些无线方式中的至少一个对应的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确立连接。具体而言,与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连接有关的帧是以与对应于无线方式I的连接有关的帧为基础的帧,不论是仅对应于无线方式I的无线通信装置,还是仅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无线通信装置,亦或是对应于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这两方的无线通信装置,都能够对与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连接有关的帧进行解调以及解码。其结果,无线方式2能够针对无线方式I保证向后兼容性。通过使与对用于无线方式2的连接有关的帧成为以与对应于无线方式I的连接有关的帧为基础的帧,无需增加帧类别的数量。
[0082]进而,CNL处理部102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接收针对该连接要求帧的连接响应帧,根据所接收的连接响应帧来掌握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所对应的无线方式。由此,CNL处理部102能够确定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数据交换中使用的无线方式。另外,在接受连接要求的情况下,CNL处理部102根据来自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连接要求帧,来掌握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对应的无线方式。由此,CNL处理部102能够决定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数据交换中使用的无线方式。
[0083](第2实施方式)
[0084]在第I实施方式中,在CNL帧上进行了对应的无线方式的通知。相对于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PHY处理部103中将C-Req帧变换为PHY分组时将对应的无线方式的通知放入到PHY分组中。
[0085]例如在TransferJet中,在PHY分组的PHY头部准备了速率字段。速率字段是表示PHY分组的有效负载部的传输速率的部分。在与ECMA-398对应的TransferJet (以下,为便于说明称为现行TransferJet)中,有效负载部的传输速率是5个,相对于此,准备了 4比特的速率字段。因此,在速率字段中,留有未定义(保留)部分。具体而言,在速率字段中,为了表示现行TransferJet的有效负载部的传输速率,分配了 “0x1”至“0x5”这5个,“0x0”以及“0x6”至“OxF”未定义。已经定义的传输速率对应于无线方式I。如第I实施方式的说明所述,在作为无线方式2设想N T-Jet的情况下,能够关于N T-Jet而新定义多个传输速率。但是,为了通知对应于无线方式2、同时如第I实施方式那样不对应于无线方式2而仅对应于无线方式I的无线通信装置的CNL处理部(例如图2的CNL处理部202)能够接收处理帧而进行响应,必需通知对应于无线方式2、并同时作为实际的PHY分组的有效负载部的传输速率而从无线方式I的传输速率中进行选择。在使用速率字段的未定义部分来通知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方法中,仅对应于无线方式I的无线通信装置的PHY处理部(例如图2的PHY处理部203)识别为指定了未对应的传输速率,不进行对有效负载部进行适当解调以及解码而抽出这样的处理。因此,使用速率字段的未定义部分来通知对应的无线方式是不恰当的。
[008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PHY头部利用与速率字段独立地准备的未定义字段。在现行TransferJet的PHY头部有8比特的未定义字段。例如,在识别2个无线方式的情况下,能够将该未定义字段的I比特新定义为无线方式通知字段。另外,如第I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在需要识别3个以上的无线方式的情况、或者存在将来扩展的可能性的情况下,将多个比特定义为无线方式通知字段即可。与通过如第I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的CNL等级而利用管理帧中的未定义字段的情况同样地,在第2实施方式中,利用PHY头部的未定义字段。必需能够期待在仅对应于无线方式I的无线通信装置的PHY处理部(例如图2的PHY处理部203)中,该字段是未定义而不检查(S卩,因为未设定“O”而不进行停止有效负载部的抽出处理等的判断)的部分。在通过第I实施方式中的CNL处理部102中的管理帧等级进行通知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要求条件。
[0087]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方式的通知成为PHY等级,但在识别无线方式I和无线方式2而灵活使用的等级是CNL等级这一点上没有变化。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可对应于通过PHY等级的无线方式通知字段的无线通信装置中,需要从PHY处理部103向CNL处理部102通知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所对应的无线方式的机构、以及从CNL处理部102向PHY处理部103通知本无线通信装置所对应的无线方式的机构。
[0088]例如,对应于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和仅对应于无线方式I的无线通信装置200在连接过程中作为无线方式而选择无线方式I的步骤基本上与第I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步骤相同。其中,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00中,代替在CNL上的帧中通知对应的无线方式,而是CNL处理部102对PHY处理部103指示无线方式的通知,并且代替在CNL上的帧中识别对方无线通信装置所对应的无线方式,而是CNL处理部102接受来自PHY处理部103的通知来识别对方无线通信装置所对应的无线方式。例如,在图3中,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在生成C-Req帧、并将其送到PHY处理部103而指示发送时,一并地对PHY处理部103指示放入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意思的通知,PHY处理部103在生成PHY分组时在PHY头中放入对应于无线方式2这样的信息,并且在有效负载部中放入从CNL处理部102接受的C-Req帧。
[0089]另一方面,在无线通信装置200中,PHY处理部203在接收处理PHY分组时,未掌握有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意思的通知,所以不对CNL处理部202通知该信息。换言之,也未准备这样的接口信号。因此,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处理部202不掌握无线方式的通知,设为无线通信装置100对应于无线方式I而进行处理。因此,在无线通信装置200发送C-Acc帧时,在该PHY分组的PHY头部不包括无线方式的通知,无线通信装置100的PHY处理部103即使接收该PHY分组也不抽出表示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信息,所以在将所接收的C-Acc帧送到CNL处理部102时,不提供对应于无线方式2这样的信息。因此,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掌握发送了 C-Acc帧的无线通信装置200不对应于无线方式2、即仅对应于无线方式I。而且,无线通信装置100在决定了进行与无线通信装置200的连接的阶段,决定在数据帧的交换中使用无线方式I。之后,在从无线通信装置100对无线通信装置200发送数据帧时,无需通知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意思,所以CNL处理部102也可以不以将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意思的通知放入PHY分组的方式对PHY处理部103指示。因此,在无线通信装置100与无线通信装置200之间交换的数据帧的PHY分组中,连接处理上的PHY分组中所使用的通过无线方式的字段区域返回到未定义即可。
[0090]关于对应于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的无线通信装置100以及无线通信装置500在连接过程中作为无线方式选择无线方式2的步骤,基本上能够通过参照在第I实施方式中的图6的例子以及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无线通信装置100与无线通信装置200间的连接的例子来理解。其中,在该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500还对应于无线方式2,所以在PHY处理部503中接收到输送C-Req帧的PHY分组的情况下,掌握PHY分组上的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意思的通知,将PHY分组内的有效负载部(对应于C-Req帧)送到CNL处理部502,同时通知无线通信装置100对应于无线方式2。因此,无线通信装置500的CNL处理部502能够掌握发送了 C-Req帧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对应于无线方式2。如果从CNL用户处理部501通过CNL_ACCEPT.request原语指示与无线通信装置100连接,则该CNL处理部502生成C-Acc帧。CNL处理部502在向PHY处理部503发送C-Acc帧而进行发送指示时,一并地指示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意思的通知。PHY处理部503生成并发送通过PHY头来通知对应于无线方式2并且在有效负载部中放入了 C-Acc帧的PHY分组。在无线通信装置100中,通过与无线通信装置500接收到C-Req帧的情况同样的过程,掌握所接收的C-Acc帧的发送源的无线通信装置500对应于无线方式2。在该情况下,在数据帧的交换中使用无线方式2,但在从无线通信装置100和无线通信装置500这双方发送的数据帧中,在PHY分组中在PHY头部的速率字段中放入无线方式2的传输速率。即,在仅对应于无线方式I的情况下,对未定义的速率字段的值分配在无线方式2中使用的传输速率。在无线方式2中有多个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将这些多个传输速率分别分配给速率字段的未定义的多个值。另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通过PHY分组的PHY头部再次通知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意思,也可以如通过无线方式I确立了连接的情况那样在数据帧的PHY分组中返回到未定义。
[0091]在无线通信装置200为了确立与无线通信装置100的无线连接而进行连接要求的情况下,参照第I实施方式的图7的例子,设为在无线通信装置200的PHY处理部203与CNL处理部202之间没有与无线方式的通知有关的接口信号,而同样地考虑即可。
[0092]如以上那样,在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在进行连接要求的情况下,CNL处理部102指示PHY处理部103,以通过将在本装置中能够对应的无线方式的通知包含于PHY头部的PHY分组来发送连接要求帧。PHY处理部103从包括针对连接要求帧的连接响应帧的PHY分组的PHY头部抽出表示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所对应的无线方式的信息并送到CNL处理部102。由此,CNL处理部102能够掌握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所对应的无线方式,决定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数据交换中使用的无线方式。另外,在接受连接要求的情况下,PHY处理部103从包括连接要求帧的PHY分组的PHY头部抽出表示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所对应的无线方式的信息并送到CNL处理部102。由此,CNL处理部102能够掌握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所对应的无线方式,而决定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数据交换中使用的无线方式。
[0093](第3实施方式)
[0094]在第I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针对无线方式I追加扩展了 PHY中的传输速率的方式设为无线方式2的例子,但区分无线方式的方法不限于该例子。
[0095]例如,也可以以针对无线方式I在无线方式2中进行CNL的功能扩展(功能追加)的方式,进行CNL中的变更。也可以区分仅有CNL中的变更的而作为无线方式,也可以区分有CNL以及PHY这两方中的变更的方式而作为无线方式。
[0096]例如在考虑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这2个无线方式的情况下,无线方式2能够针对无线方式I追加扩展PHY中的传输速率,同时进一步进行CNL中的功能追加。在该情况下,在如第2实施方式那样通过PHY分组等级通知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方法中,无线方式通知字段不仅能够简单地通知追加扩展传输速率,而且能够被用于通知还有CNL中的功能追加。即,在PHY分组上还承载与CNL有关的信息。
[0097]例如在考虑无线方式1、无线方式2以及无线方式3这3个无线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无线方式2是针对无线方式I追加扩展了 PHY中的传输速率而得到的方式,而无线方式3是针对无线方式2进一步追加了 CNL中的功能而得到的方式。在通过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PHY分组等级通知对应于无线方式2 (或者无线方式3)的方法中,无线方式通知字段能够用于通知有传输速率的追加扩展、或者传输速率的追加扩展以及CNL中的功能追加。即使在该情况下,在PHY分组上也承载与CNL有关的信息。
[0098]如以上那样,根据第3实施方式,只要有CNL以及PHY的至少一方中的变更(功能的追加或者扩展),就能够视为不同的无线方式。
[0099](第4实施方式)
[0100]在第I实施方式中,在管理帧的帧主体部中包含的LiCC版本字段中,不依赖于无线方式而放入相同的值(例如“0x01”)。相对于此,在第4实施方式中,在LiCC版本字段中,放入与无线方式对应的值。
[0101]在第4实施方式中,为简化说明,也如第I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主要说明利用2个无线方式(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的情况。在与无线方式I的通信的设定有关的管理帧中,将LiCC版本设为“0x01”。另一方面,在与无线方式2的通信的设定有关的管理帧中,将LiCC版本设为“0x02”。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地,设为无线通信装置100以及无线通信装置500为对应于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这两方的联合装置,无线通信装置200为仅对应于无线方式I的装置。
[010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应于多个无线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进行连接要求的情况下,该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在帧主体中的LiCC版本字段中放入了各个无线方式的LiCC版本的多个连接要求帧。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装置的CNL处理部102进行记载了本无线通信装置所对应的无线方式的LiCC版本的连接要求帧的接收处理,直到最后为止。在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装置对应于多个无线方式的情况下,从这些无线方式中选择I个无线方式(例如LiCC版本最高的无线方式),作为连接响应发送在帧主体中的LiCC版本字段中写入了所选择的无线方式的LiCC版本的连接响应帧。
[0103]图8示出无线通信装置100进行连接要求,确立与无线通信装置200的连接的步骤。如图8所示,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如果从CNL用户处理部101接受了CNL_C0NNECT.request原语,则生成在帧主体中的LiCC版本字段中放入了“0x01”的C-Req帧以及在帧主体中的LiCC版本字段中放入了 “0x02”的C-Req帧的这2个C-Req帧,并经由PHY处理部103发送。发送这些2个C-Req帧的次序也可以根据无线方式的优先顺序决定。例如,在无线通信装置100中以无线方式2 (例如,N T-Jet)中的连接优先的情况下,CNL处理部102首先发送LiCC版本是“0x02”的C-Req帧。如果CNL处理部102将2个C-Req帧按照发送顺序放入CNL处理部102的发送队列(send queue),则从CNL处理部102的发送步骤与连续发送两个通常的管理帧的步骤相同。在一个例子中,2个C-Req帧之间的帧间隔(Inter-Frame Space:1FS)是在 TransferJet 中规定的发起者 IFS (Initiator IIFS)。
[0104]无线通信装置200从无线通信装置100依次接收上述2个C-Req帧而进行解码。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处理部202将LiCC版本是“0x02”的C-Req帧的帧类别识别为C-Req帧,但在处理帧主体的阶段识别为记载了非对应的LiCC版本,不进行之后的处理。即,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处理部202不根据LiCC版本是“0x02”的C-Req帧进行状态迁移,也不进行向CNL用户处理部201的原语的输出。CNL处理部202在将该C-Req帧临时保持于接收缓冲器的情况下废弃C-Req帧。
[0105]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处理部202将LiCC版本是“0x01”的C-Req帧的帧类别识别为C-Req帧,接下来,在处理帧主体的阶段识别为在LiCC版本字段中记载了在本无线通信装置中对应的LiCC版本,进行C-Req帧的接收处理。S卩,CNL处理部202根据LiCC版本是“0x01”的C-Req帧,迁移到接受等待状态,并且向CNL用户处理部201输出CNL_CONNECT, indication 原语。
[0106]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处理部202如果从CNL用户处理部201接受了指示向无线通信装置100发送连接响应帧的CNL_ACCEPT.request原语,则生成C-Acc帧。在该C-Acc帧的帧主体中的LiCC版本字段中写入有“0x01”。接下来,CNL处理部202经由PHY处理部203发送C-Acc帧。
[0107]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从无线通信装置200经由PHY处理部103而接收C-Acc帧。CNL处理部102在处理C-Acc帧的帧主体的阶段识别LiCC版本是“0x01”、即无线通信装置200对应于无线方式I。CNL处理部102保持无线通信装置200对应于无线方式I这样的信息,对CNL用户处理部101输出CNL_ACCEPT.1ndication原语。然后,如果从CNL用户处理部101接受了 CNL_ACCEPT.response原语,则CNL处理部102确认通过CNL_ACCEPT.response原语指定的无线通信装置(在图8的例子中为无线通信装置200)的标识符,识别无线通信装置200所对应的无线方式、即在与无线通信装置200的数据交换中使用无线方式1,并且针对从无线通信装置200再次接收的C-Acc帧,通过ACK帧进行响应。
[0108]另外,在再次接收的C-Acc帧的帧主体中将LiCC版本写入为“0x01”,但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也可以并不再次确认该C-Acc帧中的LiCC版本而发送ACK帧。针对C-Acc帧的ACK响应通过最短的IFS、TransferJet中的SIFS (Short IFS)进行,但在该最短的IFS中在连帧主体的内容也确认了之后进行ACK帧的发送可否的处理是因为认为时间上的制约变得严格了。关于针对该C-Acc帧的ACK帧的发送可否的处理,在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条件下也相同。另一方面,无线通信装置200确认从无线通信装置100接收到针对所发送的C-Acc帧的ACK帧,识别能够使用无线方式I来进行数据交换。另外,依赖于各无线通信装置中的原语和接收帧的状态迁移的条件在以后的例子中也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
[0109]接下来,说明对应于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的无线通信装置彼此进行通信的情况。图9示出无线通信装置100进行连接要求,确立与无线通信装置500的连接的样子。即使在图9的例子中,也如图8所述地,无线通信装置100在进行连接要求时发送2个C-Req帧。
[0110]无线通信装置500的CNL处理部502在接收到LiCC版本是“0x02”的C-Req帧时,识别LiCC版本是本无线通信装置对应的无线方式的值,进行该C-Req帧的接收处理。即,无线通信装置500的CNL处理部502根据该C-Req帧,在当前的状态是搜索状态的情况下,迁移到接受等待状态,并对CNL用户处理部501输出CNL_C0NNECT.1ndication原语。在图9中,无线通信装置500的CNL处理部502在其以后接收了 LiCC版本是“0x01”的C-Req帧,但也可以与LiCC版本是“0x02”的情况同样地,识别LiCC版本是在该无线通信装置中对应的无线方式的值,向CNL用户处理部501进行原语输出。在该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500的CNL处理部502虽然受理C-Req帧,但由于状态已经成为接受等待状态,所以不需要状态迁移。或者,无线通信装置500的CNL处理部502在对应于针对无线方式I具有后向兼容性的无线方式2的情况下,在接收到来自同一无线通信装置的C-Req帧时,即使LiCC版本不同,也可以省略向CNL用户处理部501的原语的输出。例如,CNL处理部502在接收到LiCC版本是“0x02”的C-Req帧之后接收LiCC版本是“0x01”的C-Req帧的情况下,不输出表示接收到LiCC版本是“0x01”的C-Req帧的CNL_C0NNECT.1ndication原语、即忽略LiCC版本是“0x01”的C-Req帧。无线通信装置500的CNL处理部502也可以设为存在接收多个LiCC版本的C-Req帧的可能性,在生成后述C-Acc帧之前,接收这些多个种类的C-Req帧,并以能够识别对应的无线方式的方式来调整时间,或者,直至从同一无线通信装置接收下一个的同一 LiCC版本的C-Req巾贞而观测C-Req巾贞。在TransferJet中,C-Req巾贞的发送间隔被固定,所以如果沿袭该策略,设为在该固定周期内关于全部对应的无线方式通过C-Req帧进行通知,则当然仅观测该固定周期即可。或者,如果作为协议而决定为按照无线方式的LiCC版本从高到低的顺序、换言之从最新的无线方式开始进行通知,则也可以至少等待至该无线通信装置对应的无线方式的通知到来。由此,无线通信装置500的CNL处理部502识别并保持无线通信装置100对应于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其中,在仅通过一方的无线方式、例如LiCC版本高的一方的无线方式、换言之后继或者最新的无线方式来试行连接处理的情况下,仅使基于该选择策略的一方的无线方式与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符对应地保持即可。或者,即使在例如加入C-Req帧的接收状态而选择某一方的无线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选择了该某一方的无线方式的时间点删除与另一方的无线方式有关的信息。
[0111]无线通信装置500的CNL处理部502如果从CNL用户处理部501接受了作为向无线通信装置100的连接响应帧的发送指示的CNL_ACCEPT.request原语,则生成C-Acc帧。此时,在C-Acc帧的帧主体中的LiCC版本字段中,写入如上述那样选择的无线方式的LiCC版本。在图9的例子中,选择无线方式2。无线通信装置500的CNL处理部502经由PHY处理部503发送C-Acc帧。
[0112]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通过从无线通信装置500接收LiCC版本是“0x02”的C-Acc帧,识别无线通信装置500对应于无线方式2,保持该信息而对CNL用户处理部101输出CNL_ACCEPT.1ndication原语。接下来,CNL处理部102如果从CNL用户处理部101接受了 CNL_ACCEPT.response原语,则确认对象无线通信装置(在图9的例子中为无线通信装置500)的标识符,识别无线通信装置500所对应的无线方式、即在与无线通信装置500的数据交换中使用无线方式2,并且针对从无线通信装置500再次接收的C-Acc帧,通过ACK帧进行响应。另一方面,无线通信装置500确认从无线通信装置100接收了针对本装置发送的LiCC版本是“0x02”的C-Acc帧的ACK帧,识别为能够使用无线方式2来进行数据交换。
[0113]接下来,参照图10,说明无线通信装置200进行连接要求,确立与无线通信装置100的连接的情况。无线通信装置200仅对应于无线方式1,所以仅发送I种C-Req帧、SPLiCC版本是“0x01”的C-Req帧。无线通信装置100如果观测例如固定时间而掌握为无线通信装置200仅发送了 LiCC版本是“0x01”的C-Req帧,则识别为无线通信装置200仅对应于无线方式I。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如果从CNL用户处理部101接受了作为对象无线通信装置而指定了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_ACCEPT.request原语,则生成LiCC版本是“0x01”的C-Acc帧,经由PHY处理部103发送。以后的处理与在第I实施方式中关于图7说明的处理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0114]另外,关于通知不同的无线方式的C-Req帧间的间隔,也可以代替使用上述IIFS,而间隔地受理C-Acc帧。或者,例如在LiCC版本是“0x02”以上的无线方式中,如果设为以LiCC版本是“0x01”的C-Req帧的接收为基准而发送C-Acc帧,并按照版本号从高到低的顺序最后发送“0x01”的C-Req巾贞,则爆发性地例如如上所述地使用IIFS来发送一连串的不同的无线方式的C-Req帧,关于下一个的定期的爆发发送的周期,以在最后发送的LiCC版本是“0x01”的C-Req帧为基准即可。
[0115]如以上那样,在第4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在进行连接要求的情况下,CNL处理部102通过生成并发送与多个无线方式分别对应的多个连接要求帧,能够确立与对应于这些无线方式中的至少一个的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连接。进而,CNL处理部102根据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接收的连接响应帧,掌握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所对应的无线方式。由此,CNL处理部102能够决定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数据交换中使用的无线方式。另外,通过在连续发送了与多个无线方式对应的连接要求帧之后进行连接响应帧的接受等待,能够期待在I次的连接响应帧连接等待时间内,接收对应于某一个无线方式的连接响应帧,能够高效地决定数据交换中所使用的无线方式。以在与各无线方式对应的连接要求帧的各个之后受理连接响应帧的方式隔开与各无线方式对应的连接要求帧间的发送间隔而发送的情况下,能够使受理用于优先级高(即首先通知)的无线方式的连接响应帧提前,能够尽早掌握成为优先级高的无线方式下的通信对方候补的无线通信装置。另外,在接受连接要求的情况下,CNL处理部102根据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接收的连接要求帧,掌握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所对应的无线方式。由此,CNL处理部102能够决定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数据交换中使用的无线方式。
[0116](第5实施方式)[0117]在第4实施方式中,发送LiCC版本不同的多个C-Req巾贞。相对于此,在第5实施方式中,在I个C-Req帧中,放入对应的多个无线方式的LiCC版本。
[0118]准备在TransferJet的管理巾贞的巾贞主体中放入上述的LiCC版本、表示C-Req中贞和C-Acc帧这样的管理帧的类别的LiCC、作为发送管理帧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符的固有UIDCOwn UID)、来自CNL用户处理部101的信息的LiCC消息的字段。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能够通知对应的多个无线方式的方式,准备多个记载LiCC版本的字段。图1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管理帧的帧主体的一个例子。以往,在第00个字节中,放入I个LiCC版本(在图11中对应于表示为LiCC版本#1的部分),在第01个字节中放入LiCC,第02个字节和第03个字节未定义(保留)。在对应于多个无线方式的本实施方式中,将最低的向后兼容性对象的无线方式的LiCC版本记载于最初的LiCC版本#1的字段,将其他无线方式的LiCC版本记载于LiCC版本#2的字段。图11示出通知2个无线方式的例子。例如如果还希望通知第3个无线方式,则此处将图11中的第03个字节的保留字段记载为LiCC版本#3字段即可。如果字段不足,则在从某一个无线方式开始将最低的兼容性对象的无线方式的LiCC版本记载于LiCC版本#1的字段的另一管理帧、或者将在该管理帧中通知的无线方式中的一个无线方式暂定地作为该帧内的最低的向后兼容性对象的无线方式记载于LiCC版本#1的另一管理帧中,通过LiCC版本#2的字段部进行通知,如果还不足,则还使用LiCC版本#3的字段部通知未记载完的无线方式即可。在该情况下,成为与发送多个C-Req帧的第4实施方式组合那样的方式。此处,在例如无线方式2保证无线方式I的向后兼容性的情况下,最低的兼容性对象的无线方式是指无线方式1,在无线方式3保证无线方式2和无线方式I的向后兼容性的情况下,最低的兼容性对象的无线方式是指无线方式I。
[0119]例如,对应于无线方式I和无线方式2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发送将无线方式I的LiCC版本记载于图11的LiCC版本#1字段,将无线方式2的LiCC版本记载于图11的LiCC版本#2字段的帧,而作为C-Req帧。无线通信装置200仅对应于无线方式I,所以仅将C-Req帧的LiCC版本#1字段作为以往的LiCC版本字段而读出,而关于LiCC版本#2字段忽略未定义字段中的处理。其结果,无线通信装置200生成并发送仅在LiCC版本#1字段中记载了无线方式I的LiCC版本且对LiCC版本#2字段在全部的比特处放入O而保持未定义处理状态的C-Acc帧。无线通信装置100通过接收该C-Acc帧,掌握无线通信装置200仅对应于无线方式I。以后的处理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步骤相同。另一方面,如果对应于无线方式I和无线方式2的无线通信装置500接收到该C-Req帧,则还能够识别LiCC版本#2字段中记载的值,从而掌握无线通信装置100对应于无线方式I和无线方式2这两方。在无线通信装置500选择无线方式2而与无线通信装置100连接的情况下,在C-Acc帧的LiCC版本#1中记载无线方式2的LiCC版本而发送。在这样的情况下,在C-Req帧中作为LiCC版本字段而使用多个字段,但在其他管理帧中仅将所决定的无线方式的LiCC版本记载于LiCC版本#1字段。例如如果从无线方式中的某一个世代开始通过3个管理帧交换来决定连接方式,则也能够通过C-Acc帧通知多个无线方式。在该情况下,例如从发送了作为第I管理帧的C-Req帧的无线通信装置新发送第3管理帧,并通过该第3管理帧通知所决定的无线方式的LiCC版本。
[0120]如以上那样,在第5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在进行连接要求的情况下,CNL处理部102通过生成并发送通知多个无线方式的对应的连接要求帧,能够确立与对应于这些无线方式中的至少一个的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连接。进而,CNL处理部102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接收针对该连接要求帧的连接响应帧,根据所接收的连接响应帧掌握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对应的无线方式。由此,CNL处理部102能够决定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数据交换中使用的无线方式。
[0121](第6实施方式)
[0122]在第4实施方式中,发送帧主体中的LiCC版本不同的多个C-Req帧。相对于此,在第6实施方式中,以各无线方式中的某一个的传输速率,例如以最低的传输速率发送C-Req帧。能够通过PHY处理部103对C-Req帧进行接收解码的无线通信装置对应于包括发送了该C-Req帧的传输速率的无线方式,因此,对应于C-Req帧的发送源无线通信装置所对应的无线方式。
[0123]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地,设为使无线通信装置100以及无线通信装置500成为对应于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这两方的联合装置,无线通信装置200仅对应于无线方式
1
[0124]在对应于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的无线通信装置(例如,无线通信装置100以及无线通信装置500)发送C-Req帧的情况下,以无线方式I的传输速率以及无线方式2的传输速率分别发送C-Req帧。在输送各个C-Req帧的PHY分组中,在PHY头的速率字段中记载所使用的传输速率。即,在通过无线方式I发送C-Req帧的PHY分组中,将为了有效负载部的发送用而从无线方式I中选择的传输速率记载于PHY头的速率字段,在通过无线方式2发送C-Req帧的PHY分组中,将为了有效负载部的发送用而从无线方式2中选择的传输速率记载于PHY头的速率字段。
[0125]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00中,例如,CNL处理部102如果从CNL用户处理部101接受了作为与连接设定的开始指示有关的控制信号的CNL_C0NNECT.request原语,则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地,生成2个C-Req帧。在该情况下,CNL处理部102指示PHY处理部103以通过分别不同的无线方式的传输速率发送这2个C-Req帧。从CNL处理部102向PHY处理部103的传输速率指示依照以往的手法即可。例如,选择为通过无线方式I发送管理帧的情况的传输速率是传输速率a、通过无线方式2发送管理帧的情况的传输速率是传输速率A。
[0126]或者,CNL处理部102也可以指示为在接受CNL_C0NNECT.request原语而生成了 I个C-Req帧之后,将其通过PHY处理部103以不同的无线方式的传输速率,如果依照上述例子则以传输速率a和传输速率A来发送。在该情况下,PHY处理部103成为受理多个传输速率下的发送指示的机构,在有了多个传输速率下的发送指示的情况下,将从CNL处理部102送来的有效负载信息复制该所指示的传输速率的数量,分别生成对应于所指示的传输速率的PHY分组即可。
[0127]以下,以在CNL处理部102中生成与所对应的无线方式的数量对应的数量的C-Req帧为前提进行了记载,但即使在PHY处理部103中根据I个有效负载生成对应于无线方式的数量的PHY分组的情况下,也根据上述处理同样地考虑即可。
[0128]在一个例子中,PHY头部的传输速率在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中是共通的。由此,能够使在无线方式之间最初等待的传输速率、即PHY头处理用的传输速率成为共通,所以能够简化与多个无线方式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中的等待处理。在该情况下,无线方式I中的PHY头部的传输速率被用作作为后继方式的无线方式2的PHY头部的传输速率。
[0129]在该情况下,在无线通信装置200的PHY处理部203中也能够对PHY头部进行接收解码,所以例如从无线通信装置100通过无线方式2发送第I个C-Req帧,如果无线通信装置200接收到该帧,则想要对PHY头部进行接收解码而读出记载了传输速率A的速率字段,由于记载有在无线方式I中未定义的值,从而成为接收错误。在无线通信装置200中,内包该C-Req帧的PHY分组在PHY处理部203中成为接收错误,所以PHY处理部203不对CNL处理部202发送有效负载部,结束处理。如果接下来从无线通信装置100通过无线方式I发送了第2个C-Req帧,则PHY头部的速率字段表示在无线方式I中定义的传输速率a,所以在无线通信装置200的PHY处理部203能够掌握速率字段,且能够正常接收PHY分组整体的情况下,如以往那样对CNL处理部202发送有效负载部,在CNL处理部202中设为接收到C-Req帧而推进连接处理。无线通信装置200仅对应于无线方式1,所以此处的连接处理是用于无线方式I的连接处理。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地,如果CNL用户处理部201对CNL处理部202通过CNL_ACCEPT.response指示了与在无线通信装置200中接收到的C-Req帧的发送源的无线通信装置100进行连接处理,则CNL处理部202生成C-Acc帧,并送到PHY处理部203,但在PHY处理部203中,当然选择无线通信方式I的传输速率并记载于速率字段,生成并发送具有使用了该传输速率的有效负载部的PHY分组。
[0130]另一方面,在无线通信装置100中,特别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CNL处理部102需要与有效负载部一起还取得所接收的C-Acc帧中包含的PHY头部中记载的速率字段是什么的信息。在接收来自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Acc帧时,由于在速率字段中表示了传输速率a,所以PHY处理部103如果正常接收到内包该C-Acc帧的PHY分组,则将有效负载部和速率字段的信息通知给CNL处理部102。该通知方法依照针对PHY处理的上位处理部掌握接收分组的传输速率的以往的手法即可。CNL处理部102掌握以传输速率a发送了 C-Acc帧、即通过无线方式I发送了 C-Acc帧。之后的连接处理与第4实施方式基本上相同。
[0131]在无线通信装置500从无线通信装置100接收到2个C-Req帧的情况下,PHY处理部503能够对这两方进行接收解码而送到CNL处理部502。无线通信装置500的PHY处理部503与无线通信装置100的PHY处理部103同样地,在对CNL处理部502发送有效负载时,还一并发送所接收到的PHY分组的有效负载部的传输速率的信息。因此,CNL处理部502在2个C-Req帧都正常接收了的情况下,掌握从同一无线通信装置(例如无线通信装置100)通过2个不同的无线方式(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接收到C-Req帧,保持无线通信装置100对应于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从CNL处理部502向CNL用户处理部501输出 CNL_C0NNECT.1ndication原语的处理与第 4 实施方式相同,该 CNL_C0NNECT.1ndication原语是与C-Req帧接收有关的通知。而且,CNL处理部502如果从CNL用户处理部501通过CNL_ACCEPT.response原语接受了针对无线通信装置100的连接响应的发送指示,则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地,选择所使用的无线方式,生成C-Acc帧。例如,在将无线方式2选择为无线方式的情况下,指示为在将C-Acc帧发送到PHY处理部503时,以传输速率A发送。
[0132]如果无线通信装置100的PHY处理部103正常接收到内包来自无线通信装置500的C-Acc帧的PHY分组,则PHY处理部103在对CNL处理部102发送有效负载部时,通知以传输速率A发送了 PHY分组。由此,CNL处理部102掌握无线通信装置500通过无线方式2进行了响应。之后的连接处理与第4实施方式基本上相同。[0133]在无线通信装置100从无线通信装置200接收到C-Req帧的情况下,也与上述C-Acc帧接收时同样地掌握无线方式的即可。在该情况下,仅掌握无线方式I。
[0134]在其他例子中,PHY头部的传输速率在无线方式I和无线方式2中不同。无线方式2的PHY头部的传输速率比无线方式I更快,从而能够削减PHY分组自身的无线介质上的占有时间,并且在对应于两方的无线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中,通过哪一个PHY头的等待对PHY分组进行了接收解码与无线方式的掌握直接相关,能够在接收处理的更早的阶段掌握与无线方式有关的信息。在该情况下,并非速率字段的信息,而将通过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中的哪一个的PHY头的等待进行了接收解码这样的信息与有效负载一起送到CNL处理部102。
[0135]无线通信装置200的PHY处理部203关于内包通过无线方式2发送的C-Req帧的PHY分组,在PHY头部的接收解码时失败。即,成为接收错误。在无线方式I是对应于ECMA-398规格的T-Jet的情况下,在PHY处理部103中在PHY头之前准备前置字段和Sync字段,在PHY处理部103中(在通过识别前置字段而开始了 PHY分组的接收处理之后)Sync字段的图案一致或者检测到PHY头的情况下,从PHY处理部103将该信息送到CNL处理部102,掌握在CNL处理部102中无线介质处于忙状态。因此,在通过无线方式2发送内包C-Req帧的PHY分组的情况下,在无线通信装置200中为了掌握无线介质的占有,即为了掌握无线介质是忙状态,优选使至少无线方式2中的前置字段和Sync字段与无线方式I的ECMA-398规格所对应的T-Jet共通。关于内包通过无线方式I发送的C-Req帧的PHY分组,与上述PHY头部的传输速率在无线方式I和无线方式2中共通的例子同样地进行处理。
[0136]无线通信装置500分别接收通过无线方式2和无线方式I发送的C-Req帧的情况的处理基本上与上述PHY头部的传输速率在无线方式I和无线方式2中共通的例子相同。期中,PHY处理部103在对CNL处理部102发送有效负载时,代替速率字段的信息而通知通过哪一个PHY头的等待进行了接收解码的信息、即通知是通过无线方式I接收还是通过无线方式2接收的信息。当然,在CNL处理部102中使用实际上为了发送有效负载部而使用的传输速率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对应无线方式中还包括该传输速率而从PHY处理部103通知,也可以与上述PHY头部的传输速率在无线方式I和无线方式2中共通的情况完全同样地,仅通知速率字段的信息的一方。
[0137]关于C-Req帧的发送接收以后的各无线通信装置中的处理动作,仅有所生成的PHY分组的差异和与其相伴的处理的差异,其他与上述PHY头部的传输速率在无线方式I和无线方式2中共通的例子相同。
[0138]另外,在无线通信装置100从无线通信装置200接收到C-Req帧的情况下,也与上述无线通信装置500从无线通信装置100接收到C-Req帧的情况同样地,无线通信装置100掌握无线通信装置200所对应的无线方式。在该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100掌握无线通信装置200仅对应于无线方式I。
[0139]如以上那样,第6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在进行连接要求的情况下,通过以多个无线方式的各个中的某一个传输速率发送连接要求帧,能够确立与对应于这些无线方式中的至少一个的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连接。进而,PHY处理部103将表示以哪一个传输速率发送了包括连接响应帧的PHY分组的信息提供给CNL处理部102。CNL处理部102根据该信息,掌握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所对应的无线方式。由此,CNL处理部102能够决定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数据交换中使用的无线方式。另外,在接受连接要求的情况下,PHY处理部103将表示以哪一个传输速率发送了包括来自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连接要求帧的PHY分组的信息提供给CNL处理部102。CNL处理部102根据该信息掌握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所对应的无线方式。由此,CNL处理部102能够决定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数据交换中使用的无线方式。
[0140](第7实施方式)
[0141]在第4实施方式中,如果对应于多个无线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的CNL处理部102接受了连接设定的开始指示,则生成与多个无线方式分别对应的多个C-Req帧并对PHY处理部103指示它们的发送,等待接收对应于某一个无线方式的C-Acc帧。在第7实施方式中,CNL处理部102首先生成对应于I个无线方式的C-Req帧并对PHY处理部103进行发送指示,等待规定时间C-Acc帧的接收,在无C-Acc帧的接收的情况下,生成对应于其他无线方式的C-Req帧并对PHY处理部103进行发送指示,等待规定时间C-Acc帧的接收。
[0142]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地,使无线通信装置100以及无线通信装置500成为对应于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这两方的无线通信装置,使无线通信装置200成为仅对应于无线方式I的无线通信装置。
[0143]图12从以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以及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处理部202为中心的观点,示出无线通信装置100进行连接要求来确立与无线通信装置200的无线连接的步骤。在图12的例子中,数据交换中使用的无线方式决定为无线方式I。
[0144]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如果从CNL用户处理部101接受了作为与连接开始的开始指示有关的控制信号的CNL_C0NNECT.request原语,则例如生成与在对应的无线方式中最新的无线方式(在该例子中无线方式2)对应的C-Req巾贞。在该C-Req巾贞中,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帧主体中的LiCC版本字段中记载了“0x02”。CNL处理部102对PHY处理部103指示C-Req帧的发送,并且起动用于C-Acc帧等待的定时器。作为无线方式2用,此处为便于说明,将定时器(timer)的超时(time-out)时间设为T_C2。然后,定期地发送C-Req帧,同时如果在T_C2的超时时间内有C-Acc帧的接收,则据此进行连接处理。在该例子中,接收C-Req帧的无线通信装置200不对应于无线方式2,所以无线通信装置200不对LiCC版本是“0x02”的C-Req帧响应。其结果,定时器在T_C2时超时。在CNL处理部102中,如果在T_C2时C-Acc帧等待的定时器超时,则接下来作为无线方式I用,对定时器设定超时时间并起动。此处为便于说明,将无线方式I用的超时时间设为T_C1。在此时发送的C-Req帧中,LiCC版本是“0x01”。定期地发送该C-Req帧,同时在T_C1的超时时间内等待是否有C-Acc帧的接收。在该例子中,无线通信装置200接收该C-Req帧而通过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步骤,无线通信装置200的CNL处理部202对CNL用户处理部201 输出 CNL_C0NNECT.1ndication 原语,接受 CNL_ACCEPT.response 原语,该 CNL_ACCEPT.response原语通知从CNL用户处理部201向无线通信装置100的连接响应指示。无线通信装置200接收LiCC版本是“0x01”的C-Acc帧。无线通信装置100在T_C1的超时到来之前,通过CNL处理部102接受该C-Acc帧。因此,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根据所接收的C-Acc帧,识别其发送源的无线通信装置200对应于无线方式1,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地保持该信息。其以后的处理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
[0145]图13从以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以及无线通信装置500的CNL处理部502为中心的观点,示出无线通信装置100进行连接要求来确立与无线通信装置500的无线连接的步骤。在图13的例子中,数据交换中使用的无线方式决定为无线方式2。
[0146]无线通信装置500的CNL处理部502能够掌握LiCC版本是“0x02”的C-Req帧,由此通过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步骤,该CNL处理部502对CNL用户处理部501输出CNL_CONNECT, indication原语。接下来,CNL处理部502如果接受了通知从CNL用户处理部501向无线通信装置100的连接响应指示的CNL_ACCEPT.response原语,则发送LiCC版本是“0x02”的C-Acc帧。无线通信装置100在T_C2的超时到来之前,通过CNL处理部102接受该C-Acc帧。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根据所接收的C-Acc帧识别其发送源的无线通信装置500对应于无线方式2,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地保持该信息。其以后的处理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另外,通过在T_C2的超时之前接收C-Acc帧,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02不对定时器设定T_C1,并且也不发送LiCC版本是“0x01”的C-Req帧。
[0147]在无线通信装置200进行连接要求的情况下,由于对应的无线方式是I个,从而C-Req巾贞的发送方法与第4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0148]另外,在仅对应于无线方式I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如果将C-Acc帧等待的定时器的超时时间设为T_Connect,则如图12所示,期望设为T_C2+T_Cl=T_Connect。如果考虑在定时器起动中发生了余量,则期望使包括该余量而为了多个无线方式用串行地起动了的超时时间的合计等其原因为,CNL用户处理部101是不依赖于无线方式而等待是否有连接处理的对方的状态,所以设想为在以往的T_Connect中CNL处理部102进行动作。另外,在能够任意地设定T_Connect的值的情况下,在进行多个无线方式的通知的情况下,相比于进行单一的无线方式的通知的情况,期望将该值设定得更长。
[0149]如以上那样,在第7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在进行连接要求的情况下,CNL处理部102首先生成对应于I个无线方式的连接要求帧而对PHY处理部103进行发送指示,接受等待规定时间连接响应帧的,在无连接响应帧的接收的情况下,生成对应于其他无线方式的连接要求帧而对PHY处理部103进行发送指示,等待规定时间连接响应帧的接收。由此,能够与对应于本装置所对应的无线方式中的至少一个的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确立连接。进而,通过首先发送对应于所期望的无线方式的连接要求帧来进行连接响应帧的接受等待,能够优先地选择所期望的无线方式。
[0150](第8实施方式)
[0151]第8实施方式涉及第7实施方式的变化例,如第6实施方式那样以不同的传输速率发送连接要求帧。
[0152]再次参照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00进行连接要求来确立与无线通信装置200的连接的步骤。无线通信装置100代替发送LiCC版本是“0x02”的C-Req帧,而以无线方式2的传输速率发送内包C-Req帧的PHY分组,对此,等待是否在T_C2时间内有C-Acc帧的响应。另外,在T_C2超时之后,设为T_C1而使定时器起动,同时代替发送LiCC版本是“0x01”的C-Req帧,而以无线方式I的传输速率发送内包C-Req帧的PHY分组,对此,等待T_C1时间内是否有C-Acc帧的响应。无线通信装置200当然以无线方式I的传输速率发送C-Acc帧。
[0153]再次参照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00进行连接要求来确立与无线通信装置500的连接的步骤。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装置500对以无线方式2的传输速率发送的C-Req帧进行接收处理,无线通信装置500的CNL处理部502在生成C-Acc帧时,对PHY处理部503进行无线方式2的传输速率下的发送指示。期中,C-Acc帧在本实施方式中无需一定通过无线方式2发送。其原因为,通过在以无线方式2的传输速率发送的C-Req帧的发送阶段中用C-Acc帧响应,无线通信装置100能够识别为无线通信装置500对应于无线方式2。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以无线方式I的传输速率发送C-Acc帧。或者,还能够根据在某无线方式的C-Req帧的发送阶段中响应的C-Acc帧的传输速率是哪一个,来通知无线通信装置500侧的希望使用的无线方式。例如,也可以在无线通信装置500以无线方式2的传输速率发送了 C-Acc帧的情况下,设为通过无线方式2进行通信,在无线通信装置500以无线方式I的传输速率发送了 C-Acc帧的情况下,设为通过无线方式I进行通信。由此,在C-Req帧的接收侧例如根据电池剩余量、电力供给状况而希望限制功耗的情况下,能够鉴于此进行无线方式的选择。
[0154]如以上那样,在第8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在进行连接要求的情况下,CNL处理部102通过以多个无线方式的各个中的某一个传输速率发送连接要求帧,能够确立与对应于这些无线方式中的至少一个的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连接。进而,PHY处理部103将表示以哪一个传输速率发送了包括连接响应帧的PHY分组的信息提供给CNL处理部102。CNL处理部102根据该信息掌握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所对应的无线方式。由此,CNL处理部102能够决定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数据交换中使用的无线方式。另外,在接受连接要求的情况下,PHY处理部103将表示以哪一个传输速率发送了包括来自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连接要求帧的PHY分组的信息提供给CNL处理部102。CNL处理部102根据该信息而掌握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所对应的无线方式。由此,CNL处理部102能够决定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数据交换中使用的无线方式。
[0155](第9实施方式)
[0156]在第9实施方式中,根据无线方式使用不同的频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简化说明,以无线通信装置对应于2个无线方式的情况为例子进行说明。另外,在无线通信装置对应于3个以上的无线方式的情况下,不限于全部的无线方式都使用相互不同的频带的例子,这些无线方式也可以包括使用相同的频带的情况。例如,在无线通信装置对应于3个无线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无线方式I中使用第I频带,在无线方式2以及无线方式3中使用与第I频带不同的第2频带。
[0157]图14概略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400。该无线通信装置1400具备CNL用户处理部1401、包括CLME的CNL处理部1402、对应于无线方式I的第IPHY处理部(PHY T)1403、以及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第2PHY处理部(PHY M)1405。CNL用户处理部1401以及CNL处理部1402具备与图1所示的CNL用户处理部101以及CNL处理部102同样的功能。第IPHY处理部1403通过在现行T-Jet中使用的微波带进行通信。具体而言,对第IPHY处理部1403连接微波用的天线(在现行T-Jet的情况下,为耦合器)1404,第IPHY处理部1403经由该天线1404发送微波带的信号。第2ΡΗΥ处理部1405通过毫米波带进行通信。具体而言,对第2ΡΗΥ处理部1405连接毫米波用的天线1406,第2ΡΗΥ处理部1405经由该天线1406发送毫米波带的信号。另外,CNL处理部1402也可以如在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那样地追加功能。
[0158]以下,将微波带的现行T-Jet设为无线方式I,将毫米波带(millimeter waveband)的无线方式设为无线方式2而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以下例示的3个手法中的任意一个实现。
[0159]在第I手法中,通过微波带以及毫米波带中的某一方进行连接处理。对于在连接处理中使用的频带,根据向后兼容性的观点,期望为成为基础(base)的无线方式侧的频带。在毫米波带的无线方式2是现行T-Jet的后继方式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1400通过微波带进行连接处理,在选择无线方式2而完成连接处理之后通过毫米波带进行数据帧的交换。在该情况下,CNL处理部1402直至连接处理完成,一直连接到第IPHY处理部1403而进行与帧发送以及帧接收有关的信号的交换,在连接完成之后,根据所选择的无线方式,与第IPHY处理部1403继续进行信号交换,或者将连接目的地切换为第2PHY处理部1405而与第2PHY处理部1405进行信号交换。
[0160]在第I手法中,关于通知连接处理中的对应的无线方式的方法,可以利用在第1、
2、4、5、7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方法中的任意一个。
[0161]在第2手法中,在连接处理中接收C-Req帧的情况下、即在接受等待时,使用微波带以及毫米波带中的某一方,在发送C-Req巾贞的情况下,使用微波带以及毫米波带这两方。即使在第2手法中,关于在C-Req帧的接收中使用的频带,根据向后兼容性的观点,期望是成为基础的无线方式侧的频带。在毫米波带的无线方式2是现行T-Jet的后继方式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1400通过微波带进行C-Req帧的接收。
[0162]在第2手法中,加入毫米波带中的C-Acc帧的接收的可能性,CNL处理部1402至少在规定期间,通过毫米波带进行C-Acc帧的接受等待。例如,也可以设为在通过毫米波带发送C-Req巾贞的情况下,在该C-Req巾贞的发送后的规定期间通过毫米波带进行C-Acc巾贞的接受等待。在该规定期间与直至接下来的C-Req帧的发送时刻为止的期间相同的情况下,CNL处理部1402接受了 CNL_C0NNECT.request原语之后的动作在第2手法和接下来说明的第3手法中相同。在第2手法中,至少在接受CNL_C0NNECT.request原语之前的完全的等待状态下,相比于如第3手法那样的通过两方的频带进行等待的手法,能够抑制功耗,进而,能够通过微波带接收两个方式的C-Req帧。因此,第2手法被认为对例如从微波带向毫米波带的无线方式的转移期特别有效。在对应于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这两方的无线通信装置彼此之间的连接中,通过微波带进行C-Req帧的等待,所以通过微波带进行或者开始连接处理。
[0163]另一方面,还设想作为通信对方仅对应于毫米波带的无线方式2的无线通信装置。在第2手法中,为了这样的无线通信装置,也通过毫米波带发送C-Req帧。但是,在仅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无线通信装置和对应于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的无线通信装置1400进行无线连接的情况下,如果设为在无线通信装置1400中仅接收受限的时间的C-Req帧,则仅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无线通信装置成为发起者的可能性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对应于无线方式I以及无线方式2这两方的无线通信装置称为第I无线通信装置,将仅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无线通信装置称为第2无线通信装置。第2无线通信装置通过毫米波带进行C-Req帧的发送和接收。关于从第2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C-Req帧,例如,只要不是第I无线通信装置为了通过毫米波带发送C-Req帧而通过毫米波带访问的极其短的期间以及C-Req帧发送之后的C-Acc帧接受等待的期间中,则有可能在第I无线通信装置中不被接收。为了避免仅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无线通信装置成为发起者的可能性降低,例如,使来自这样的第I无线通信装置的C-Req帧的访问时间比第2无线通信装置的C-Req帧的访问时间更长。
[0164]在第2手法中,例如,CNL处理部1402直至连接处理完成为止主要连接到第IPHY处理部1403,关于毫米波带下的C-Req帧发送而临时地连接到第2PHY处理部1405,进行与帧发送以及帧接收有关的信号的交换,在连接完成之后,根据所选择的无线方式与第IPHY处理部1403继续进行信号交换,或者将连接目的地切换为第2PHY处理部1405而与第2PHY处理部1405进行信号交换。
[0165]在第2手法中,关于微波带侧的连接处理中的对应无线方式的通知手段,可以利用在第1、2、4、5、7的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方法中的任意一个,关于微波带和毫米波带下的C-Req帧发送处理,代替时间轴而在频率轴上应用第4实施方式即可。关于C-Req帧、C-Acc帧以及针对C-Acc帧的ACK帧的接收等,在CNL处理部1402中,只要能够掌握是来自第IPHY处理部1403以及第2PHY处理部1405中的哪一个通知,就能够掌握发送了相应帧的无线通信装置所对应的无线方式。因此,上述虽然记载为CNL处理部1402直到连接处理结束为止主要连接到第IPHY处理部1403,但是关于C-Acc帧发送,当第I无线通信装置1400在等待中通过经由方式I从连接目的地的候补接收到的C-Req帧而掌握了该连接目的地的候选对应于无线方式2时,也可以经由第2PHY处理部1405进行发送。C-Req帧发送侧,如果设为利用两个频带进行接收,则只要在第2PHY处理部1405中能够接收该C-Acc帧、并且在第2PHY处理部1405中发送针对C-Acc帧的ACK帧即可。在第3手法中,在连接处理中在接收C-Req帧时、发送C-Req帧时都使用微波带以及毫米波带这两方。即使在第3手法中,关于C-Req帧的发送处理,代替时间轴而在频率轴上应用第4实施方式即可。关于C-Req帧、C-Acc帧以及针对C-Acc帧的ACK帧的接收等,在CNL处理部1402中,只要能够掌握是来自第IPHY处理部1403以及第2PHY处理部1405中的哪一个的通知,就能够掌握发送了相应帧的无线通信装置所对应的无线方式。
[0166]在第3手法中,CNL处理部1402直至连接处理完成,交替地或同时连接到第IPHY处理部1403以及第2PHY处理部1405而进行与帧发送以及帧接收有关的信号的交换,在连接处理完成之后,连接到与所选择的无线方式对应的PHY处理部(第IPHY处理部1403或者第2PHY处理部1405)。
[0167]在第I以及第2手法的情况下,成为发起者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针对C-Acc帧的ACK帧而迁移到连接状态。但是,当该ACK帧在成为应答者的无线通信装置侧未正确地接收到的情况下,在成为应答者的无线通信装置中连接处理未完成,不转移到连接状态,而重发C-Acc帧。因此,特别是在成为发起者的无线通信装置侧,即使识别为选择了与进行了连接处理的帧交换的频带不同的频带的无线方式而切换PHY处理部,仍成为连接状态,并且直至最初的数据帧的发送成功(直至接收针对数据帧的ACK帧),必需能够通过转移前的频带的无线方式进行接收。
[0168]如以上那样,根据第9实施方式,即使在对应于使用不同的频带的多个无线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中,也能够确立与对应于这些无线方式中的至少一个的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连接。通过以第I频率发送接收与对应于第I无线方式以及第2无线方式这两方的连接有关的帧,易于检测对应于第I无线方式以及第2无线方式中的至少一方的其他无线通信装置。进而,通过关于数据交换分离频带,能够降低干扰并且扩大通信容量。[0169](第10实施方式)
[0170]在第I至第9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无线方式而利用了 T-Jet以及其后继方式的情况。在第10实施方式中,说明一方的无线方式基于IEEE802.11/W1-Fi无线LAN的情况。
[0171]在IEEE802.11无线LAN中,相对T-Jet的I对I通信,设想了 I对N通信。因此,在将T-Jet系统的无线方式和IEEE802.11无线LAN系统的无线方式同样地作为选择候补而研究的情况下,必需关于IEEE802.11无线LAN系也导入I对I通信的概念。在IEEE802.11无线LAN中,也有掌握与对方无线通信装置处于何种认证状态的构造。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该构造,将对方无线通信装置限制为I个。
[0172]图15概略地示出第10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500。如图15所示,该无线通信装置1500具备CNL用户处理部1501、包括CLME的CNL处理部1502、对应于无线方式I的第IPHY处理部(PHY W) 1505、与第IPHY处理部1505连接的天线1506、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第2PHY处理部(PHY T)1503、以及与第2PHY处理部1503连接的天线1504。在CNL处理部1502中嵌入了无线LAN的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处理部1507。将无线LAN的介质访问控制处理部称为W MAC处理部。W MAC处理部1507进行无线LAN系统的帧生成以及经由第IPHY处理部1505的访问控制。设为在无线LAN中有MAC层管理实体(MAC subLayer Management Entity ;MLME),但其功能包含于 CNL 处理部 1502 内的 CLME。在无线LAN系统和T-Jet系统中PHY方式明显不同,所以参照第9实施方式。
[0173]无线LAN的通信区域比T-Jet系统的接近通信更宽,所以将无线LAN侧考虑为作为基本的无线方式1,将T-Jet系统考虑为无线方式2。另外,根据通信区域的差异,认为优选通过无线LAN系统进行连接处理,在该情况下,成为与在第9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第I手法类似的方式。
[0174]CNL处理部1502如果从CNL用户处理部1501接受了与连接设定的开始指示有关的控制信号,则生成无线LAN的信标(Beacon)帧,周期性地经由第IPHY处理部1505送出到无线介质。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用于通知表示能够对应的其他无线方式的信息的信息元(Information Element:1E)。在信标巾贞的巾贞主体中,放入通知还对应于T-Jet系统的无线方式2的IE。
[0175]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无线通信装置100以及500为图15所示那样的对应于无线LAN以及T-Jet系统的无线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使无线通信装置200为仅对应于无线LAN的无线通信装置。
[0176]在无线通信装置200中,即使设为接收到包括旨在通知对应于T - Jet方式的IE的信标帧,无线LAN的MAC处理部也忽略IE。
[0177]无线通信装置500通过信标帧中的IE识别无线通信装置100还对应于T-Jet系统的无线方式2。接下来,无线通信装置500依照无线LAN的连接处理步骤,发送认证帧来实现与无线通信装置100的连接。此时,无线通信装置500通过在所发送的认证帧的至少一个帧主体中放入IE,通知还对应于T-Jet系统的无线方式2。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通知期望放入无线LAN的认证处理的初始阶段中的帧中。在一个例子中,将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通知放入关联请求(Association Request)巾贞中。在其他例子中,将对应于无线方式2的通知放入确认(Authentication)巾贞中。[0178]无线通信装置100在希望转移到无线方式2来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以例如能够根据所接收的帧的接收强度等识别是无线方式2的通信区域内的情况、或者能够期待成为通信区域内的情况为条件,仅与I台作为认证帧而在帧主体中通知对应于T-Jet系统的无线方式2的无线通信装置进行连接处理。因此,在进行向无线方式2的转移的情况下,即使从无线通信装置200接收到认证帧也未通知无线方式2的对应,所以将其拒绝。如果设为例如无线通信装置100与无线通信装置500完成至IEEE802.11无线LAN中的State4(Authentication完成、Association完成、4_way Handshake完成),则试行依照无线方式2的连接处理步骤的从C-Req帧开始的帧交换,在无线方式2中成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开始无线方式2下的数据帧交换。为了实现上述处理,无线通信装置100的CNL处理部1502确认W MAC处理部1507中的接收状况,如果确认已成为State4,则生成C-Req帧,并对PHYT处理部1503进行发送指示。此处,在无线LAN中的连接对方的无线通信装置和T-Jet系统中的连接对方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符不同的情况下,期望通过预先例如在之前的IE中一并地放入T-Jet系统的标识符等,从而能够在CNL处理部1502中掌握。由此,CNL处理部1502能够将该指定了的标识符指定为发送目的地发送而作为C-Req帧。另外,在CNL处理部1502中,作为所接收的C-Acc帧,也能够限制为来自所指定的标识符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帧。关于CNL_ACCEPT.1ndication,与以往的方法同样地输出到CNL用户处理部1501即可。CNL用户处理部1501仅接收到由CNL处理部1502限制了的无线通信装置的信息,所以对其输出 CNL_ACCEPT.response。
[017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CNL用户处理部1501接受了 CNL_C0NNECT.request之后,首先进行无线LAN系统的连接处理,之后,如果满足条件,则发送C-Req帧而通过T-Jet系统的无线方式2连接。因此,相比于作为CNL用户处理部1501单纯地进行以往的T-Jet系统下的连接处理的情况,期望将等待CNL_ACCEPT.1ndication的超时时间取得更长。
[0180]如以上那样,根据第10实施方式,即使在无线通信装置所对应的无线方式中包括IEEE802.11无线LAN系统的无线方式以及T-Jet系统的无线方式的情况下,也能够与对应于这些无线方式的至少一个的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确立连接。
[0181](第11实施方式)
[0182]说明参照NFC论坛连接切换技术规范1.2 (NFC Forum ConnectionHandoverl.2Technical Specification,以下记载为 “NFCHandover”),而在数据链路层中的协议信息、版本信息、物理层的信息这样的等级下识别以及选择无线方式的方法。
[0183]“NFC Handover”是能够在使用通过非接触接近的通信方式实现安全的通信的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中先进行连接,之后向例如W1-Fi即IEEE802.11无线LAN、蓝牙(Bluetooth (注册商标))变更通信方式(交接(handover))的规范。
[0184]但是,如果在W1-Fi的情况下考虑,则IEEE802.11无线LAN规格规定作为数据链路层的下位层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层和物理层,在该等级下有多个无线方式。就现状而言,有802.1la (使用5GHz频带、实现最大54Mbps的物理层规定)、802.1lb (使用2.4GHz频带、实现最大IlMbps的物理层规定)、802.1le (对应于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即 QoS)的 MAC 层规定)或者作为 W1-Fi 联盟(W1-Fi Alliance)与其对应的W1-Fi多媒体(W1-Fi Multimedia, WMM)规范、802.1lg (使用2.4GHz频带、实现最大54Mbps的物理层规定)、802.1li (对应于安全性的MAC层规定)或者作为W1-Fi联盟与其对应的 W1-Fi 访问保护(W1-Fi Protected Access, WPA)规范、802.1ln (使用 2.4GHz 频带或者5GHz频带、实现最大600Mbps的MAC层和物理层规定)等。另外,当前还在进行扩展方式的研究。它们虽然保证一部分的向后兼容性,但只要满足性能则期望使用在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共通并且更高版本的详细区分下的方式。此处,更高的版本是指在IEEE802.11无线LAN规格的情况下,基本上是指对802.11附加的字母的次序中更靠后的版本。其中,如果作为对象的频带不同,则无法进行无线通信,必需在MAC层和物理层中分开比较。例如,如果一方的无线通信装置对应于802.lla/b/g/n、另一方的无线通信装置对应于802.1lb/g,则在该2无线通信装置之间使用802.1lg是最佳方案。另外,在IEEE802.11中的各扩展规格中,通常进一步在其中设置必需的功能和可选功能。例如,在802.1ln中,在物理层部分的规定中,作为信道频带必需有20MHz,相对于此,有可选的40MHz。另外,发送接收天线的数量也具有I根至4根的幅度,调制编码方式(MCS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也准备可选而有选择的幅度,由此作为传送速度在对应范围中也有幅度。
[0185]在通常的IEEE802.11 (W1-Fi)的协议上无线通信装置之间进行连接的情况下,相互在MAC帧上通知直至这些详细的等级的对应方式,选择最佳的方式来进行无线通信。
[0186]但是,“NFC Handover”中的向W1-Fi的交接是面向简单地提供安全的W1-Fi保护设置(W1-Fi Protected Setup, WPS)(参照 W1-Fi 简单配置技术规范(W1-Fi SimpleConfigur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v2.0.2)),作为在现状NFC上交换的与无线 LAN有关的信息,对应于W1-Fi,为网络ID(IEEE802.11服务设置识别(IEEE802.1lService SetIdentifier, SSID))、在网络上使用的认证方式(开放系统(Open System)、WPA —个人版(WPA-Personal)、共享密匙(Shared Key)>WPA —企业版(WPA_Enterprise)、WPA2 —企业版(WPA2-Enterprise)> WPA2-个人版(WPA2_Personal)等与加密相关的认证涉及的方式的区分)和加密方式、网络密钥(在通信时的加密中使用)、MAC地址。
[0187]在这样的通知等级下,在从NFC转移(交接)时,无法迅速地开始无线通信,必需通过转移的目的地的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配合细致的对应方式等级的作业(连接设定)。
[0188]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将对应的详细方式等级放入到在NFC上交换的消息中,以使得能够通过版本号进行区分,从而能够完成转移了的目的地的无线通信方式用的设定。
[0189]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对应于ECMA-398的TransferJet (T-Jet)方式中,LiCC版本是I (“0x01”)。例如,将通过微波带高速化了的方式N T-Jet的LiCC版本设为
2(“0x02”),将毫米波带中的高速化了的方式mmWave TransferJet (M T-Jet)的LiCC版本设为3 (“0x03”)。此处,作为识别方式之间的版本号,用整数表示,但为了在各方式内更详细地分类区分,也可以用小数点来表现。
[0190]如果根据“NFC Handover”的形式,来考虑进行扩展的情况,则为了作为NFC数据交换格式(NFC Data Exchange Format:NDEF)而表示是TransferJet系设备的连接信息,将作为用于文件识别的字符串的适当的MIME (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多用途互联网邮件扩展)类型(mime-type)记述于Carrier Type。而且,设为记载作为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符的WD (Unique Identifier:唯一标识符)和上述LiCC版本信息。匡口,能够通过NDEF通知作为交接候补的大分类是TransferJet系统、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符、TransferJet系统中的方式分类的标识符的信息即可。[0191]在上述中,记载了区分TransferJet系统中的详细方式并使用“NFC Handover”通过NFC进行连接处理的方法,但是,当然,关于既存的无线LAN、Bluetooth,只要能够像这样地对对应的详细方式进行分类,就能够通过通知该分类信息NFC通信时提前进行所交接的目的地中的设定。
[0192]图16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600的结构例。在图16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1600中,NFC通信部1602和TransferJet通信部1603经由系统间控制部1601而连接。如果NFC通信部1602决定了使用TransferJet系统的哪个无线方式,则系统间控制部1601之后选择TransferJet通信部1603。详细而言,使用与确定的TransferJet系统的方式对应的CNL处理部1604以及PHY处理部1605的构成要素(CNL TXNL NXNL M中的某一个)。例如,此处,设为N T-Jet (版本2)是针对现行T-Jet (版本I)而在PHY处理部1605中在T-Jet的PHY构成要素(PHY T)上增加追加要素的(调制方式的追加)定位,且设为是在CNL处理部1604中,基本上使用T-Jet的CNL构成要素(CNL T),用一部分N T-Jet用的CNL构成要素(CNL N)进行置换的结构。另外,设为M T-Jet (版本3)是在PHY处理部1605中准备与T-Jet和N T-Jet不同的电路(构成要素)(PHY M),在CNL处理部1604中基本上使用T-Jet用的CNL构成要素(CNL T),使用利用一部分N T-Jet用的CNL构成要素(CNL N)置换了的部分、或者利用M T-Jet用的CNL构成要素(CNL M)置换了的部分的结构。因此,在确定了版本号的时间点,使用对应于该版本的适当的CNL/PHY构成要素而开始通信。通过从系统间控制部1601取得所确定的无线方式(版本)信息,CNL处理部1604进行该详细的CNL/PHY构成要素的灵活使用。在该点上,图16所示的CNL处理部1604包括管理CNL的实体(entity)、即 CLME (Connection Layer Management Entitiy:连接层管理实体)。
[0193]NFC通信部1602经由天线1606进行帧的发送接收。在TransferJet通信部1603中,为了现行T-Jet (版本I)以及N T-Jet (版本2)用而准备了天线1607,为了 M T-Jet(版本3)用而准备了天线1608。TransferJet通信部1603使用与由系统间控制部1601决定的TransferJet系统的无线方式对应的天线来进行巾贞的发送接收。
[0194]在本实施方式中,系统间控制部1601发挥接受来自上位层(例如图1的CNL用户处理部101)的原语、数据的作用。系统间控制部1601如果接受了与连接设定的开始指示有关的原语,则进行NFC通信部1602中的NDEF发送。此时,例如也可以根据发送了 NDEF中的哪一个消息(交接要求消息还是交接选择消息),自然而然地决定TransferJet系中的I对I通信上的作用(发起者或者应答者)。例如,输出了交接要求消息的一侧的无线通信装置成为发起者。或者,也可以预先在NDEF中放入与TransferJet系统中的I对I通信上的作用有关的要求信息,并在基于NDEF的消息交换中确定其作用。如果由NFC通信部1602确定了向TransferJet系统的哪个方式交接以及TransferJet系统中的I对I通信上的作用,贝丨J从NFC通信部1602对系统间控制部1601通知该确定信号,系统间控制部1601接收该信号而对TransferJet通信部1603的CNL处理部1604通知所确定的方式、I对I通信上的作用(发起者或者应答者)、连接对方的标识符(UID)。也可以设为将这些通知的信息保持于能够从CNL处理部1604读取的场所(例如存储器),由系统间控制部1601对CNL处理部1604提供确定了方式的意思的通知。而且,系统间控制部1601如果根据需要从TransferJet通信部1603的CNL处理部1604接收到与确定方式对应的适当的CNL/PHY构成要素成为能够进行数据帧交换的状态、即连接状态这样的完成通知,则将来自上位层的数据送到TransferJet通信部1603。
[0195]另外,关于NFC通信部1602中的等待,期望并非系统间控制部1601接受来自上位层的指示,而在未向TransferJet通信部1603发送数据的状态下始终使NFC通信部1602等待,但也可以与连接设定的开始指示同样地,系统间控制部1601从上位层接受等待指示,接受该指示而将NFC通信部1602设为等待状态。
[0196]此处,在现行TransferJet中,接受作为连接设定的开始指示的CNL_C0NNECT.request原语,通过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连接设定的序列的交换和来自上位层的与连接有关的原语输入,转移到从连接处理起的最终状态即连接状态。例如,在LiCC版本是“I”的情况下,CNL处理部1604接受来自上位层的CNL_ACCEPT.response而转移到连接状态,之后如果接收到来自作为连接处理的对方的无线通信装置的C-Acc,则在进行了 ACK发送的基础之上,进行数据的发送或者接收。因此,为了即使成为连接状态也使连接处理实质完成而能够进行数据交换,需要帧的交换。因此,即使上述系统间控制部1601单纯地使CNL处理部1604成为连接状态,如果在现状的状态下,作为连接状态下的更详细的等级下的初始状态,成为C-Acc的接受等待状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CNL处理部1604如果从系统间控制部1601接收到确定的方式、I对I通信上的作用、连接对方的标识符的通知,则并非简单地迁移到连接状态,而是迁移到接收来自上位层的数据的发送要求或者来自对方无线通信装置的数据帧的接受等待的副状态(子状态)。
[0197]如以上那样,根据第11实施方式,能够从NFC切换为TransferJet系统的无线方式。
[0198](第12实施方式)
[0199]第1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与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基本上相同或者类似,但还具备用于基于各无线方式的通信的缓冲器。
[0200]例如,关于图1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缓冲器既可以设置于CNL处理部102内,也可以设置于CNL处理部102使用的存储器(未图示)内。
[0201]通过设置上述缓冲器,能够根据各无线方式而保存发送接收的信号。即,能够容易地实现这些信号的例如重发处理、外部输出处理等。
[0202](第13实施方式)
[0203]第13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与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基本上相同或者类似,但在CNL处理部102和/或CNL用户处理部101中固件进行动作。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固件的改写容易地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变更。
[0204](第14实施方式)
[0205]第14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与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基本上相同或者类似,但CNL处理部102还具备生成时钟信号的时钟生成部。CNL处理部102根据来自时钟生成部的时钟信号进行动作。
[0206]CNL处理部102通过根据所生成的时钟信号进行动作,能够确保各处理的同步。
[0207](第15实施方式)
[0208]第15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与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基本上相同或者类似,但还具备电源部、电源控制部以及无线电力供电部。电源控制部与电源部以及无线电力供电部连接,将电源部以及无线电力供电部中的一方选择为装置的电源。根据本实施方式,无线通信装置的电源被适当地控制,所以能够实现低功耗动作。
[0209](第16实施方式)
[0210]第16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与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基本上相同或者类似,但还具备运动图像压缩/解压部。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进行所压缩的运动图像的传送和所接收的压缩运动图像的解压。
[0211](第17实施方式)
[0212]第17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与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基本上相同或者类似,但CNL处理部102或者PHY处理部103还具备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部或者其他点亮元件。LED部通过与CNL处理部102或者PHY处理部103的动作状态和/或选择的无线方式对应的模式点亮。因此,能够对用户容易地通知与CNL处理部102或者PHY处理部103的动作状态、所选择的无线方式有关的信息。
[0213](第18实施方式)
[0214]第18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与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基本上相同或者类似,但还具备与CNL处理部102或者PHY处理部103连接的振动器部。振动器部通过与CNL处理部102或者PHY处理部103的动作状态和/或所选择的无线方式对应的模式振动。因此,能够对用户容易地通知与CNL处理部102或者PHY处理部103的动作状态、所选择的无线方式有关的信息。
[0215](第19实施方式)
[0216]第19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与在第10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基本上相同或者类似,但还具备开关。开关将PHY T处理部以及PHY W处理部与天线连接起来。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共享天线的同时根据状况使用适当的PHY T处理部或者PHY W处理部来执行通信。
[0217]根据以上说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即使CNL用户处理部未掌握在CNL处理部中能够对应的无线方式,通过接受来自CNL用户处理部的触发信号(CNL_CONNECT, request原语)而开始连接设定的CNL处理部通知对应的多个无线方式并接受来自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响应,由此也能够决定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数据交换中使用的适当的无线方式。
[0218]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至少一部分的处理能够通过将通用的计算机用作基本硬件来实现。实现上述处理的程序也可以储存于可由计算机读取的存储介质中来提供。将程序作为可安装的形式的文件或者可执行的形式的文件而存储到存储介质。作为存储介质,有磁盘、光盘(⑶-ROM、⑶-R、DVD等)、光磁盘(MO等)、半导体存储器等。关于存储介质,只要能够存储程序并且计算机能够读取,则可以是任意形式。另外,也可以将实现上述处理的程序储存到与因特网等网络连接的计算机(服务器)上,并经由网络下载到计算机(客户端)。
[0219]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为例示,而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要旨中,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I处理部,受理应用数据的输入,根据所述应用数据生成与连接设定有关的第I控制信号以及发送数据;以及
第2处理部,对应于多个无线方式,如果从所述第I处理部接受到所述第I控制信号,则根据处于连接处理步骤中的哪一个状态,生成附加了与所述多个无线方式中的至少一个无线方式有关的第I信息并且根据所述第I控制信号而设定了发送目的地的与连接处理有关的第I帧,并通过所述多个无线方式中的某一个无线方式发送所述第I帧,如果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与连接处理有关的第2帧,则根据该第2帧掌握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所对应的无线方式并保持表示该所掌握的无线方式的第2信息,并且将表示接收到该第2帧的第2控制信号输出到所述第I处理部,伴随连接处理步骤的完成,根据所述第2信息,从所述多个无线方式中选择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数据交换中使用的无线方式,生成包括所述发送数据的数据帧并通过所选择的所述无线方式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无线方式包括使用第I频带的第I无线方式、和使用与所述第I频带不同的第2频带的第2无线方式, 所述第2处理部利用所述第I频带进行所述第I帧的发送以及所述第2帧的接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无线方式包括第I无线方式以及第2无线方式, 所述第2处理部生成对在所述第I无线方式中未定义的字段附加了所述第I信息的所述第I帧,所述第I信息表示对应于所述第2无线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帧是连接要求帧,所述第2帧是针对所述连接要求帧的连接响应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无线方式包括第I无线方式以及第2无线方式, 在所述第2处理部中,如果从所述第I处理部接受到所述第I控制信号,则生成与所述第I无线方式对应的第I连接要求帧以及与所述第2无线方式对应的第2连接要求帧,通过所述第I无线方式发送所述第I连接要求帧并且等待接收针对所述第I连接要求帧的第I连接响应帧,通过所述第2无线方式发送所述第2连接要求帧并且等待接收针对所述第2连接要求帧的第2连接响应帧,判别所述连接响应帧对应于所述第I无线方式以及所述第2无线方式中的哪一个,根据该判别决定所述数据交换中使用的无线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无线方式包括第I无线方式以及第2无线方式, 在所述第2处理部中,如果从所述第I处理部接受到所述第I控制信号,则生成与所述第I无线方式对应的第I连接要求帧,在第I规定期间中,通过所述第I无线方式重复发送所述第I连接要求帧并且等待接收针对所述第I连接要求帧的第I连接响应帧,在所述第I规定期间中接收到所述第I连接响应帧的情况下,将所述数据交换中使用的无线方式决定为所述第I无线方式,在所述第I规定期间中未接收到所述第I连接响应帧的情况下,生成与所述第2无线方式对应的第2连接要求帧,在第2规定期间中,通过第2无线方式重复发送所述第2连接要求帧并且等待接收针对所述第2连接要求帧的第2连接响应帧,在所述第2规定期间中接收到所述第2连接响应帧的情况下,将所述数据交换中使用的无线方式决定为所述第2无线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帧是连接要求帧,所述第I帧是针对所述连接要求帧的连接响应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无线方式包括第I无线方式、和针对所述第I无线方式具有向后兼容性的第2无线方式, 所述第2处理部在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对应于所述第2无线方式的连接要求帧的情况下,即使之后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对应于所述第I无线方式的连接要求帧也忽略该连接要求帧。
9.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I处理部受理应用数据的输入的步骤; 所述第I处理部根据所述应用数据生成与连接设定有关的第I控制信号以及发送数据的步骤; 如果对应于多个无线方式的第2处理部从所述第I处理部接受到所述第I控制信号,则根据处于连接处理步骤中的哪一个状态,生成附加了与所述多个无线方式中的至少一个无线方式有关的第I信息并且根据所述第I控制信号设定了发送目的地的与连接处理有关的第I帧的步骤;` 所述第2处理部通过所述多个无线方式中的某一个无线方式发送所述第I帧的步骤;所述第2处理部如果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与连接处理有关的第2帧,则根据该第2帧掌握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所对应的无线方式的步骤; 所述第2处理部保持表示所掌握的所述无线方式的第2信息的步骤; 所述第2处理部将表示接收到所述第2帧的第2控制信号输出到所述第I处理部的步骤; 所述第2处理部伴随连接处理步骤的完成,根据所述第2信息,从所述多个无线方式中选择与所述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数据交换中使用的无线方式的步骤;以及 所述第2处理部生成包括所述发送数据的数据帧并通过所选择的所述无线方式发送的步骤。
【文档编号】H04W88/06GK103687086SQ201310443213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
【发明者】足立朋子, 旦代智哉, 松尾绫子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