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及用于其上的无线网络检测与设定方法

文档序号:7773072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及用于其上的无线网络检测与设定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及应用于其上的无线网络检测与设定方法。该系统包含有一基地台和至少一无线装置,且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皆预设有一第一服务设定识别码。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使用该第一服务设定识别码进入一第一设定模式;在该第一设定模式下,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通过至少一连接路径而自动地进行连接与检测;以及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结束该第一设定模式、停止使用该第一服务设定识别码、并依据检测结果,改用一第二服务设定识别码进行连接。
【专利说明】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及用于其上的无线网络检测与设定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及应用于其上的无线网络检测与设定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能简化使用者在无线网络连接与安全性方面的设定流程的系统及其对应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移动运算技术的日益进步与无线网络的发展,人们可方便地藉由相关的移动运算装置,例如:笔记型计算机、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平板计算机、网络摄影机(IP camera)或机顶盒等,于所在之处进行无线连接上网以传输数据。就目前技术来说,这类移动运算装置或无线装置是利用所在地点的无线区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为WLAN)或利用第三代(Third Generation,简称为3G)之移动宽频通信技术来进行信号连接,而能连上因特网。
[0003]目前大多的无线区域网络设定方法对使用者而言既费时又不方便,且使用者很难得知各装置间的连接品质,并无从判断是否该对无线区域网络进行优化。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及应用于其上的无线网络检测与设定方法。该系统及其对应方法能简化使用者在无线网络连接与安全性方面的设定流程,并且能对无线装置的连接路径进行自动检测,使得使用者能得知完成连接时的传输品质或能得知无法完成连接的警告信息。
[0005]本发明是为一种无线网络检测与设定方法,应用于一无线区域网络系统,该系统包含有一基地台和至少一无线装置,且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皆预设有一第一服务设定识别码,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使用该第一服务设定识别码进入一第一设定模式;在该第一设定模式下,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通过至少一连接路径而自动地进行连接与检测;以及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结束该第一设定模式、停止使用该第一服务设定识别码、并依据检测结果,改用一第二服务设定识别码进行连接。
[0006]本发明另一方面是为一种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包含有:一基地台;以及至少一无线装置,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之间是具有至少一连接路径,而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皆预设有一第一服务设定识别码,且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使用该第一服务设定识别码进入一第一设定模式;其中在该第一设定模式下,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通过该至少一连接路径而自动地进行连接与检测,进而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结束该第一设定模式、停止使用该第一服务设定识别码、并依据检测结果,改用一第二服务设定识别码进行连接。
[0007]本发明又一方面是为一种无线网络检测与设定方法,应用于一远控网络系统上,该远控网络系统包含有一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和一远控端,该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包含有一基地台和至少一无线装置,而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由该远控端对该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发出一检测指令;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通过至少一连接路径而自动地进行连接与检测;以及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依据检测结果进行连接,并由该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将检测结果提交至该远控端。
[0008]本发明又一方面是为一种远控网络系统,包含有:一远控端;以及一无线区域网络系统,通过一因特网而连接至该远控端,并用以接收该远控端所发出的一检测指令;而该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包含有:一基地台;以及至少一无线装置,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之间系具有至少一连接路径;其中因应该检测指令,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通过该至少一连接路径而自动地进行连接与检测,进而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依据检测结果进行连接,并由该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将检测结果提交至该远控端。
[000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于第一实施例所提出的一无线区域网络系统200的配置示意图;
[0011]图2A为针对仅将其中任一无线装置加以启动或加入该无线区域网络系统200中的设定流程图;
[0012]图2B为针对将另一无线装置搭配任一中继器加以启动或加入该无线区域网络系统200中的设定流程图;
[0013]图3为本发明于第二实施例所提出的一远控网络系统300的配置示意图;
[0014]图4为第二实施例的设定流程图。
[0015]其中,附图标记
[0016]100、200:无线区域网络系统
[0017]10、20:因特网
[0018]111?113:无线装置
[0019]12、22:数据机
[0020]14>24:基地台
[0021]16:中继器
[0022]300:远控网络系统
[0023]31:远控端
[0024]R1、R2:中继器
[0025]W、X、Y、Z:无线装置
[0026]Lll ?L15、L17、L21 ?L26:连接路径
[0027]Sll ?S17、S21 ?S27、S31 ?S36: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0029]现以一第一实施例进行本发明的实施说明。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所提出的一无线区域网络系统200的配置示意图。如该图所示,无线区域网络系统200包含有一基地台24、一数据机22、多个中继器Rl、R2和多个无线装置W、X、Y、Z (即client端)。无线装置W、X、Y、Z可分别藉由基地台24(或经由对应的中继器)与数据机22而能连接上一因特网20,且基地台24 (或对应的中继器)能和对应的无线装置之间进行无线信号传输。
[0030]承上所述,无线区域网络系统200同时搭配应用本发明所提出的一无线网络检测与设定方法,而系统200中的基地台24、多个中继器Rl、R2和多个无线装置W、X、Y、Z皆可预设有一第一服务设定识别码(SSIDl),此SSIDl可于前述装置出厂时就预设于其中,或是通过之后的固件更新而预设于其中。当然,无线区域网络系统200中亦可包含有其他未预设有SSIDl的中继器及/或无线装置。
[0031]进一步来说,可以将本发明的技术看成所以WPS为基础而再另外建立出一特定的SSIDl ;当系统中的相关装置能通过此一识别的认证时,便可于连接过程中交换所需的信息。所以,本发明所提的无线网络检测与设定方法便是藉由SSIDl于系统200的各无线装置W、X、Y、Z与中继器Rl、R2上所能产生的认证,而来完成特定的连接检测与无线网络连接设定。完成无线网络连接设定后,无线区域网络系统200中的各装置可以停止使用SSID1,而改为使用另一服务设定识别码,例如第二服务设定识别码(SSID2),并依据检测及设定的结果进行连接。举例来说,此SSID2可以由使用者设定或基地台24自行决定,或是由远控端所提供。当无线区域网络系统200中的各装置使用SSID2进行连接时,各装置还可搭配使用特定的加密金钥(WPA/WPA2)。
[0032]如图1所示,于此实施例中是以两个中继器和四个无线装置作说明,并且系统200是呈现出一种部份连结的网状拓朴(Partially Connected Mesh Topology)的架构。在此一架构下,基地台24和各无线装置之间是具有至少一连接路径,也就是对应的无线装置的连接路径包含了从基地台24直接连接至对应的无线装置,以及从基地台24经由对应的中继器而连接至对应的无线装置,从而让所有的无线装置皆完成连接。
[0033]本发明的其一特征在于,因应对应的无线装置于系统200中进行设置或加以启动时,会对该无线装置所关联的连接路径进行检测,并选择出其一来完成连接与设定以进行后续的无线传输;同时会将检测结果产生成对应的一连接检测等级且能进一步显示出该结果以告知使用者。于此实施例中所进行的连接路径检测,主要是利用在检测过程中各无线装置和基地台24之间所相互传输的封包,藉由计算出诸如封包错误率(Packet ErrorRate,简称为PER)、数据传输率(data rate)等表现结果,进而能计算出在对应的连接路径上所能支援的传输速率(包含上传速率与下载速率)或传输流量(throughput)的情形,以反应出完成连接时的传输品质或信号强度。
[0034]其次,由于不同的无线装置所需的传输条件不一,因此,为因应本发明的无线网络检测与设定方法的应用,便设计各无线装置在加入至系统200中时,基地台24会先分别对各无线装置设定出对应的一表现指标(Performance Index,简称为PI)。每一表现指标可包含有最小连接等级(minimal level)、较佳连接等级(good level)和最佳连接等级(excellent level)等不同等级。举例来说,当一无线装置为一机顶盒时,其传输无线影音信号的最低传输速率要求约为15Mbps,也就是于其对应的表现指标中的最小连接等级便为15Mbps ;若检测对应的连接路径的等级大于此最小连接等级时,便视为能以所产生的对应连接检测等级进行连接;当然,若检测到的结果显现出其他更佳的传输条件时,则代表可运用到更高的连接等级。
[0035]再者,本发明所提出的无线网络检测与设定方法能于无线区域网络系统200上和W1-Fi保护设定(WPS)模式同时存在,也就是可藉由使用者的不同操作方式而来启动、进入不同的模式作对应的设定。于此实施例中,是以一第一操作方式对应本发明的一第一设定模式,并以一第二操作方式对应一第二设定模式(即WPS模式);其中第一设定模式便为符合本发明的SSIDl的认证的模式。举例来说,于本发明的基地台24和对应的无线装置上皆设有一设定按钮,而第一操作方式是设计为对各设定按钮作点选两次(double click),并将第二操作方式设计为对各设定按钮作点选一次(single click),以区别出进入不同模式的启动方式。
[0036]承上所述,该设定按钮是指硬件按钮而言。当然,所述的第一操作方式除可针对于本发明的无线装置上作实体设置的硬件按钮以外,还可针对为软体模拟的按钮(例如在所显示的设定视窗中呈现出代表不同设定模式的点选界面);或者,针对本发明的无线装置为智能型手机时,则亦可于其上载有对应的应用程序,而所述的第一操作方式的启动则便为启动对应的应用程序。于此实施例中,当系统进入第一设定模式后,也代表启动了基地台24和对应的无线装置之间的SSIDl的认证。
[0037]所以,我们以图1中所示意的配置架构来说明其中几种可呈现的设定态样,包含有:第一,仅将其中任一无线装置加以启动或加入系统200中;第二,系统200已完成了基地台24和其中任一无线装置之间的连接,而再将另一无线装置搭配任一中继器加以启动或加入系统200中;第三,系统200已完成了基地台24和多个无线装置之间的连接(并更搭配任一中继器),而再将其他一至多个无线装置(或更搭配其他一至多个中继器)加以启动或加入系统200中。相关的设定态样是分别于后作对应的说明。
[0038]针对仅将其中任一无线装置加以启动或加入系统200中的第一态样,请同时参阅图2A所示意的流程图,是以只设置图1中的基地台24和无线装置W的方式作说明。首先,是以第一操作方式操作基地台24和无线装置W,而使基地台24和无线装置W使用SSIDl进入第一设定模式(步骤Sll)。于此实施例中,此态样的操作对象是和WPS模式相似,也就是同样需对其基地台进行对应的操作。本发明是由使用者先对基地台24的设定按钮作点选两次,再对无线装置W的设定按钮作点选两次以进入第一设定模式,而由无线装置W搜寻同样支援第一设定模式的基地台24所在的无线网络。
[0039]其次,在第一设定模式下,基地台24根据连接路径Lll而自动地和无线装置W进行连接与检测,并产生与显示出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步骤S12)。于此实施例中,此阶段是为针对基地台24和无线装置W之间作直接连接的连接路径Lll进行检测;而所述的检测便为如上所述的封包的传输与相关计算,从而能够得到对应连接路径Lll的连接检测等级。另一方面,使用者藉由相关的显示界面(例如装置上的小型屏幕或所显示出的视窗方框)而能同时得知其连接检测等级。
[0040]接着,亦由基地台24将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和对应的表现指标(PI)进行比较,也就是将目前连接路径上所能支援的连接检测等级(可为传输速率或传输流量)和需提供给无线装置W的最小连接等级作大小比较(步骤S13)。当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大于对应的最小连接等级时,代表以连接路径Lll进行连接可使其装置正常运作,便由基地台24自动地选择对应的连接路径。于此实施例中,也就是选择连接路径L11,以完成基地台24和无线装置W之间的连接与设定,并使无线装置W以所产生的对应连接检测等级进行连接(步骤S14)。
[0041]承上所述,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当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小于(或小于等于,可依情况于其他实施例作不同设定)对应的最小连接等级时,于此实施例中,也就是代表以唯一的连接路径Lll进行连接无法使无线装置W正常运作,基地台24进而会发出一警告信息以告知使用者(步骤S15)。例如是可为于其装置上设置出对应的灯号显示,或是于视窗中显示出对应的信息。于此情况下,使用者便能得知于系统200中的无线网络配置架构需要加以调整;例如可将无线装置W移至距基地台24较近的位置,或是可于系统200中设置出相关的中继器(如图1中所示的中继器Rl)。如此,将使得所应用的无线装置能有效发挥其无线连接的功能。
[0042]最后,可设计经过了一特定时间长度之后,并且于特定时间长度之内是已经确实地完成了对应的无线装置W的连接与设定,或是已经发出能让使用者得知的警告信息时,基地台24便结束第一设定模式(步骤S16或S17),也代表关闭基地台24和对应的无线装置W之间的SSIDl的认证。之后,基地台24和对应的无线装置W可以停止使用SSID1,而改为使用另一 SSID2,依据检测及设定的结果进行连接(步骤S17)。
[0043]针对系统200已完成了基地台24和其中任一无线装置(即前述说明的无线装置W)之间的连接,而再将另一无线装置搭配任一中继器加以启动或加入系统200中的第二态样,请同时参阅图2B所示意的流程图,是以设置了图1中的基地台24、中继器Rl和无线装置W、X的方式作说明。首先,是以第一操作方式操作中继器Rl和无线装置X,而使中继器Rl和无线装置X使用SSIDl先后进入第一设定模式(步骤S21)。
[0044]承上所述,于此实施例中,此一阶段由于基地台24和无线装置W已完成连接并保持呈现连接状态,使得基地台24能根据其步骤S21而相应地再次进入第一设定模式。因此,使用者只需先对中继器Rl的设定按钮作点选两次,再对无线装置X的设定按钮作点选两次。详细来说,由进入第一设定模式的中继器Rl搜寻同样支援第一设定模式的基地台24所在的无线网络,并由基地台24根据连接路径L12而自动地和中继器Rl完成连接后,无线装置X才接着进入第一设定模式以搜寻同样支援第一设定模式的中继器Rl所在的无线网络。
[0045]其次,在第一设定模式下,基地台24分别根据连接路径L12、L22、L13而自动地和无线装置X进行连接与检测,并产生与显示出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步骤S22)。于此实施例中,此阶段除了针对基地台24和无线装置X之间作直接连接的连接路径L13进行检测夕卜,还针对经由中继器Rl作转接连接的连接路径L12、L22进行检测;同样的,所述的检测便为如上所述的封包的传输与相关计算,从而能分别得到对应连接路径L12、L22、L13的连接检测等级。另一方面,使用者亦藉由相关显示界面而能同时得知该些连接检测等级。
[0046]接着,亦由基地台24分别将该些连接检测等级和对应的表现指标(PI)进行比较,也就是将目前连接路径上(包括路径L12加上L22此一路径和路径L13)所能支援的连接检测等级(可为传输速率或传输流量)和需提供给无线装置X的最小连接等级作大小比较(步骤S23)。当无线装置X的所有连接检测等级未都小于(或小于等于)其对应的最小连接等级时,代表至少有一连接路径可进行连接以使其装置正常运作,而由基地台24自动地选择其连接检测等级大于对应的最小连接等级的连接路径。于此实施例中,是为选择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为其中最大者的连接路径;例如作直接连接的路径L13等级较低时,便选择等级相对较大的路径L12加上L22此一路径,以完成基地台24和无线装置X之间的连接与设定,并使无线装置X以所产生的对应连接检测等级进行连接(步骤S24)。[0047]承上所述,类似地,于此实施例中,当无线装置X的所有连接检测等级都小于(或小于等于)对应的表现指标中的最小连接等级时,也就是代表以各连接路径L12、L22、L13进行连接都无法使无线装置X正常运作,基地台24进而会发出一警告信息以告知使用者(步骤S25),使得使用者能得知此时需要调整系统200中的无线网络配置架构。例如可将无线装置X移至距中继器Rl较近的位置,或是可再于系统200中设置出其他中继器(如图1中所示的中继器R2),以提供较佳传输品质的连接路径。
[0048]最后,同样地,可设计经过了一特定时间长度之后,基地台24便结束第一设定模式(步骤S26或S27),也代表关闭基地台24、中继器Rl和对应的无线装置X之间的SSIDl的认证。之后,基地台24、中继器Rl和对应的无线装置X可以停止使用SSID1,而改为使用另一 SSID2,依据检测及设定的结果进行连接(步骤S27)。
[0049]值得注意的是,因应于此一态样的下中继器Rl的加入,虽然无线装置W已完成和基地台24的连接,但中继器Rl也提供另一连接路径L21予无线装置W。也就是基地台24可在作直接连接的连接路径Lll以及作转接连接的连接路径L12、L21两者上进行检测后,再作新的选择。所以,使用者亦可选择性地对无线装置W的设定按钮作点选两次,而重新设定无线装置W和基地台24之间的连接路径;相关的设定流程则和上述的第二态样的设定流程相同。
[0050]针对系统200已完成了基地台24和多个无线装置之间的连接(并更搭配任一中继器),而再将其他一至多个无线装置(或更搭配其他一至多个中继器)加以启动或加入系统200中的第三态样,是可根据上述两种态样的设定流程而作实施上的结合与相应变化。以设置了图1中的基地台24、中继器Rl、R2和等无线装置W、X、Y、Z的方式作说明,其中在基地台24和无线装置W (或无线装置X)自动检测/设定的同时,或已完成连接后,使用者亦以相同的操作方式来完成对中继器R2和等无线装置Y、Z的检测、连接与设定。
[0051]类似地,针对无线装置Y来说,可选择作直接连接的连接路径L15或作转接连接的连接路径L14、L23 ;针对无线装置Z来说,可选择作直接连接的连接路径L17或作转接连接的连接路径L14、L24。另一方面,已完成连接的无线装置X亦可因应中继器R2的加入,而进行连接路径的重新设定;例如选择作转接连接的连接路径L14、L25。或者,已完成连接的无线装置Y亦可于中继器Rl、R2上作选择;例如选择作转接连接的连接路径L12、L26。
[0052]更进一步来说,于此实施例中,当在所有的无线装置W、X、Y、Z都完成连接设定下,因应系统200中的无线网络配置架构可能会因为相关无线装置的位置产生变动而需要重新调整时(中继器Rl、R2的位置相对来说不作改变),使用者只需针对对应的无线装置作点选两次设定按钮的操作即可(或启动对应的应用程序),而皆不需再去点选与设定基地台24与中继器Rl、R2。
[0053]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所述的无线装置是可为笔记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或机顶盒等,且其无线区域网络的架构主要是以支援W1-Fi规格上网的无线信号传输作配置。然而,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概念可知,其架构亦可不局限在W1-Fi规格的配置,而也可以采用诸如以3G系统上网的移动宽频通信技术来作配置。此外,所述的无线装置也可以是智能型手机。一般来说,智能型手机于户外通常以3G系统进行上网;但当使用者进入家中后,若使用者欲得知连接的传输速率或欲以较佳的传输速率进行上网时,则也可以将其智能型手机应用到本发明所揭露的无线区域网络系统上。其方法便是于家中建立一本发明的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并将与连接设定有关的设定界面以应用程序的方式载于其智能型手机上即可。
[0054]而由以上第一实施例中的三种态样的实施说明可知,系统200中的相关装置可藉由交换信息(例如传输速率或传输流量)来进行连接上的检测,皆因为这些装置能够通过本发明所特定的SSIDl的认证。详细来说,SSIDl的设计可为隐藏式(亦即基地台24使用但不广播SSID1),并且能用以支援一网状试用协议(Mesh-Lite protocol),从而能在一开始的设定阶段便先将此类网络架构下所有关联的装置连接在一起,并对其间的路径进行所需的检测。
[0055]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当相关新加入或重新启动的无线装置在其连接检测等级大于对应的表现指标中的最小连接等级时,是用所产生的对应连接检测等级进行连接。然而,就实际可能的情况而言,当系统中有更多无线装置加入并同时运作时,原先完成连接的既有无线装置其连接的传输品质便可能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于检测过程中所得到的对应连接检测等级是仅代表于某一时间点上或于某段时间长度内所能支援的传输速率或传输流量。于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系统还可另外以一时间历程(Time Log)的方式来记录相关装置于实际运作时的连接传输速率的变化情形,而此一时间历程的数据可进一步作为产生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时的判断参考。
[0056]另一方面,所述的无线装置也可以是网络摄影机(IP camera)。然而,一般来说,网络摄影机于监视应用上通常是由远端的一操作者(operator)经由因特网进行远端操控。所以,本发明可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概念加以变化,也就是使其整体系统可在远端操控的方式下,应用相似的无线网络检测与设定方法而同样能达到所需的无线网络连接应用效能。相关的设计是于后作对应的说明。
[0057]现以一第二实施例进行本发明的实施说明。请参阅图3,是为本发明所提出的一远控网络系统300的配置示意图。如该图所示,远控网络系统300包含有一无线区域网络系统200和一远控端31 ;其中无线区域网络系统200可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也就是同样包含有一基地台24、一数据机22、多个中继器和多个无线装置(即client端)。远控网络系统300是同时搭配应用本发明所提出的一无线网络检测与设定方法。而和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此第二实施例的无线区域网络系统200是通过因特网20而连接至远控端31,并且是根据远控端31的主动发起以完成对应的检测与连接设定,而非因应使用者对各无线装置的设置或以相关方式的操作来发起。
[0058]承上所述,此第二实施例亦以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技术进行连接路径检测,包括对各无线装置设定出对应的一表现指标(PD,并同样是从中选择出较佳的连接路径来完成对应的无线装置的连接设定。于此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无线装置是以网络摄影机来作举例说明,而远控端31是为一种自动配置伺服器(Auto Configuration Server,简称为ACS)。虽然在对对应的无线装置进行检测时仍同样会产生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但由于此实施例的设计并非由使用者以相关操作方式启动检测,因此系统并不会显示其结果以告知使用者,只有当对应的无线装置无法正常运作时,才会发出警告信息。
[0059]此第二实施例所可呈现的设定态样是如图3中的配置架构所示,包含有不需搭配对应的中继器而完成基地台24和对应的无线装置之间的连接,以及需搭配对应的中继器而完成基地台24和对应的无线装置之间的连接。然而,此实施例的另一特征还在于,各无线装置W、X、Y、Z于应用的初始状态下是采用已经分别完成和基地台24(或经由对应的中继器R1、R2)之间的连接的方式作实施说明。
[0060]请参阅图4,是为第二实施例的设定流程图。于此实施例中,是以图3中的基地台24、中继器Rl和无线装置X作说明(并且不考虑来自中继器R2的传输效果)。首先,于初始状态下无线装置X和基地台24之间已经根据转接连接的连接路径L12、L22完成连接,并由远控端31对无线区域网络系统200发出一检测指令(步骤S31),且其是针对基地台24、中继器Rl和无线装置X作检测指令的发出对象;其次,基地台24分别根据连接路径L12、L22、L13而自动地和无线装置X进行连接与检测,并产生出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步骤S32)。
[0061]于此实施例中,此阶段除了针对经由中继器Rl作转接连接的连接路径L12、L22进行检测外,还针对基地台24和无线装置X之间作直接连接的连接路径L13进行检测;从而能够分别得到对应连接路径L12、L22、L13的连接检测等级。详细来说,检测指令发出之后,可先对已连接的连接路径L12、L22进行检测并得到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之后,再根据连接路径L13而将无线装置X和基地台24作直接连接以进行检测并得到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或者,于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设计成先根据连接路径L13来完成初始状态下的连接。
[0062]接着,亦由基地台24分别将该些连接检测等级和对应的表现指标(PI)进行比较(步骤S33)。当无线装置X的所有连接检测等级未都小于(或小于等于)其对应的最小连接等级时,代表至少有一连接路径可进行连接以使其装置正常运作,而由基地台24自动地选择其连接检测等级大于对应的最小连接等级的连接路径。于此实施例中,同样的,是为选择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为其中最大者的连接路径;例如作转接连接的路径L12、L22等级较低时,便选择等级相对较大的路径L13此一路径,以完成基地台24和无线装置X之间的连接与设定,并使无线装置X以所产生的对应连接检测等级(即检测结果)进行连接(步骤S34)。最后,由无线区域网络系统200 (于此实施例中,也就是其中的无线装置X、中继器Rl和基地台24)将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提交至远控端31 (步骤S35)。
[0063]于此实施例中,当无线装置X的所有连接检测等级都小于(或小于等于)对应的表现指标中的最小连接等级时,也就是代表以各连接路径L12、L22、L13进行连接都无法使无线装置X正常运作,无线区域网络系统200仍会先将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提交至远控端31,进而能由远控端31发出一警告信息以告知使用者(步骤S36)此时需要调整系统200中的无线网络配置架构。例如可将无线装置X移近中继器Rl或是基地台24。
[0064]本发明的远控端31是经由因特网20而连接至无线区域网络系统200,也就是本发明的远控网络系统300的设置是跨越了因特网20进行连接与运作。由于因特网20是一种公用网络,且远控网络系统300相对来说是一种私人网络,因此在传输数据或封包时若无相关的加密设计便会有被拦截的安全性疑虑。所以,于此实施例中,远控端31对无线区域网络系统200的连接是以一虚拟私人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简称为VPN)的点对点方式的设计来通过因特网20,进而形成有如利用私人连接路径进行传输的效果。
[0065]综上所述,由本发明于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概念可知,使用者在将任一无线装置加入系统或于系统中进行启动时,不需要每一次都重复相同的操作方式,也就是不用每一次再同时去设定其基地台或是对应的中继器。根据本发明的技术,在特定的SSIDl的认证下,系统中已有相关的无线装置完成与其基地台(或更加上对应的中继器)的连接与设定时,使用者只需要对所另外加入或所重新启动的其他无线装置进行指定方式的操作即可。同时,本发明的技术还可让使用者得知完成连接时的传输品质。[0066]此外,由本发明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所揭露的概念亦可知,当无线装置在进行连接设定但相关的连接路径却无法提供对应的支援时,系统会发出信息以告知使用者,让使用者能藉以对其无线区域网络的架构作重新配置。更进一步来说,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是分别揭露了由使用者和远控端来作为检测或连接设定的发起者或启动角色,使得各种移动运算装置或无线装置都得以藉由本发明所揭露的概念而能有效发挥其无线连接的应用功能。是故,本发明能成功地解决先前技术所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而达到产业技术增进与发展的目的。
[0067]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线网络检测与设定方法,应用于一无线区域网络系统,该系统包含有一基地台和至少一无线装置,且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皆预设有一第一服务设定识别码,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使用该第一服务设定识别码进入一第一设定模式; 在该第一设定模式下,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通过至少一连接路径而自动地进行连接与检测;以及 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结束该第一设定模式、停止使用该第一服务设定识别码、并依据检测结果,改用一第二服务设定识别码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检测与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设定模式下,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通过该至少一连接路径而自动地进行连接与检测,并产生出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且该方法另包含有: 比较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和对应的表现指标,当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大于对应的表现指标中的一最小连接等级时,自动地选择对应的连接路径以完成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之间的连接与设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网络检测与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该至少一无线装置以所产生的对应连接检测等级进行连接;以及 当该至少一无线装置的所有连接检测等级都小于对应的表现指标中的该最小连接等级时,发出一警告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检测与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含有至少一中继器,且该至少一中继器亦预设有该第一服务设定识别码,而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该至少一中继器使用该第一服务设定识别码进入该第一设定模式。
5.一种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基地台;以及 至少一无线装置,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之间具有至少一连接路径,而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皆预设有一第一服务设定识别码,且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使用该第一服务设定识别码进入一第一设定模式; 其中在该第一设定模式下,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通过该至少一连接路径而自动地进行连接与检测,进而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结束该第一设定模式、停止使用该第一服务设定识别码、并依据检测结果,改用一第二服务设定识别码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设定模式下,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通过该至少一连接路径而自动地进行连接与检测,并产生出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进而比较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和对应的表现指标,当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大于对应的表现指标中的一最小连接等级时,自动地选择对应的连接路径以完成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之间的连接与设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基地台用以使该至少一无线装置以所产生的对应连接检测等级进行连接,并当该至少一无线装置的所有连接检测等级都小于对应的表现指标中的该最小连接等级时,发出一警告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含有至少一中继器,而该至少一中继器亦预设有该第一服务设定识别码,且该至少一中继器使用该第一服务设定识别码进入该第一设定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对应的连接路径包含从该基地台直接连接至对应的无线装置,以及从该基地台经由对应的中继器而连接至对应的无线装置。
10.一种无线网络检测与设定方法,应用于一远控网络系统上,该远控网络系统包含有一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和一远控端,该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包含有一基地台和至少一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而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由该远控端对该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发出一检测指令; 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通过至少一连接路径而自动地进行连接与检测;以及 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依据检测结果进行连接,并由该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将检测结果提交至该远控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网络检测与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通过该至少一连接路径而自动地进行连接与检测,并产生出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且该方法另包含有: 比较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和对应的表现指标,当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大于对应的表现指标中的一最小连接等级时,自动地选择对应的连接路径以完成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之间的连接与设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网络检测与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该至少一无线装置以所产生的对应连接检测等级进行连接;以及 当该至少一无线装置的所有连接检测等级都小于对应的表现指标中的该最小连接等级时,发出一警告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网络检测与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包含有至少一中继器,而其中对应的连接路径包含从该基地台直接连接至对应的无线装置,以及从该基地台经由对应的中继器而连接至对应的无线装置。
14.一种远控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远控端;以及 一无线区域网络系统,通过一因特网而连接至该远控端,并用以接收该远控端所发出的一检测指令;而该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包含有: 一基地台;以及 至少一无线装置,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之间具有至少一连接路径; 其中因应该检测指令,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通过该至少一连接路径而自动地进行连接与检测,进而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依据检测结果进行连接,并由该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将检测结果提交至该远控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远控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通过该至少一连接路径而自动地进行连接与检测,并产生出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进而比较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和对应的表现指标,当对应的连接检测等级大于对应的表现指标中的一最小连接等级时,自动地选择对应的连接路径以完成该基地台和该至少一无线装置之间的连接与设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远控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基地台用以使该至少一无线装置以所产生的对应连接检测等级进行连接,并当该至少一无线装置的所有连接检测等级都小于对应的表现指标中的该最小连接等级时,发出一警告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远控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无线区域网络系统包含有至少一中继器,而其中对应的连接路径包含从该基地台直接连接至对应的无线装置,以及从该基地台经由对应的中继 器而连接至对应的无线装置。
【文档编号】H04W24/00GK103501501SQ201310467263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9日
【发明者】沈育立, 顾海荣, 汤保锋 申请人:中怡(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中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