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通信仿真系统中实现初始业务快速平稳的仿真方法

文档序号:7775319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通信仿真系统中实现初始业务快速平稳的仿真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在通信仿真系统中实现初始业务快速平稳的仿真方法,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在仿真初始阶段,仿真系统在其他功能模块启动之前,启动业务源模块运行相应的虚业务,当虚业务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的虚拟时间阈值时,仿真系统启动其他功能模块,停止运行虚业务,并以虚业务的当前状态作为实际业务的初始状态,运行相应的实际业务,从而,可以缩短仿真初始阶段业务源模块进入平稳状态所需的时间,从而避免为使得仿真系统中的业务量逐渐平稳而在仿真初始阶段引入额外的预热时间,缩短完成整个仿真所需的运行时间,提高仿真执行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在通信仿真系统中实现初始业务快速平稳的仿真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通信仿真系统中实现初始业务快速平稳的仿真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计算机仿真作为评估通信网络性能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开发周期短、成本低、方便灵活的特点,已经在通信系统的设计、开发和优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准确地反映通信网络的真实性能,需要在仿真平台中对通信网络中的各种关键行为特征进行抽象建模,这其中业务源是通信仿真系统中的一项重要的功能模块。
[0003]通信仿真系统中的业务源模块的功能是模拟真实通信网络中的用户业务的产生过程。对于当前以分组数据为核心的通信网络,具体而言,业务源模块就是要对分组数据包的大小和产生时间的规律进行模拟。考虑到真实网络的业务特点,目前公认的用于计算机仿真的业务源模型通常采用基于“会话-包呼叫-数据包”的三层业务模型,如图1所示。
[0004]如图1所示,会话作为三层业务模型中的最上层结构,用来表示每一次业务服务过程;以常见的WWW (World Wide Web,环球信息网)业务为例,一次会话代表用户在一段时间内的网页浏览行为,用户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先后浏览多个网页。在一次会话内部包含多个包呼叫及其之间的包呼叫间隔;仍然以WWW业务为例,一个包呼叫代表一个网页,而包呼叫间隔代表网页之间的阅读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用户停留在某个网页上进行浏览,因而不会产生新的数据流量。一个包呼叫由多个数据包组成,数据包之间的间隔时间通常由数据包的大小以及传输链路的速率来确定。
[0005]为了便于在通信仿真系统中实现上述三层业务模型,通常会针对某种给定的具体业务类型给出相关业务模型参数的随机分布特征。如上所述,三层业务模型中的参数主要包括:会话间隔、单个会话内的包呼叫个数、包呼叫间隔、单个包呼叫内的数据包个数、数据包间隔以及数据包大小。对于一些常见的业务,通过对真实网络中的业务流量的观测和拟合,已有相关标准协议给出上述业务模型参数所满足的随机分布。
[0006]例如,在ETSI TR101112V3.2.0, “Selection procedures for the choice of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of the UMTS (UMTS30.03version3.2.0)”中给出业务速率为384kbit/s的WWW业务的业务模型参数如表I所示。
[0007]表I典型的WWW业务模型参数
[0008]
【权利要求】
1.一种在通信仿真系统中实现初始业务快速平稳的仿真方法,应用于包含业务源模块和其他功能模块的仿真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仿真初始阶段,在所述仿真系统的其他功能模块启动之前,所述仿真系统启动所述业务源模块; 所述仿真系统根据所述业务源模块按照业务随机分布参数生成的业务元素,运行相应的虚业务,并对所述虚业务的运行时间进行计时,其中,所述虚业务不会被所述仿真系统的其他功能模块进行处理; 当所述虚业务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的虚拟时间阈值时,所述仿真系统启动所述其他功能模块,停止运行所述虚业务,并以所述虚业务的当前状态作为实际业务的初始状态,运行相应的实际业务,通过所述其他功能模块对所述实际业务进行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系统根据所述业务源模块按照业务随机分布参数生成的业务元素,运行相应的虚业务,并对所述虚业务的运行时间进行计时,具体包括: 步骤1、所述仿真系统初始化当前的计时,并开始计时; 步骤2、所述仿真系统生成一个会话内的包呼叫的个数Npadtrtc;all ; 步骤3、所述仿真系统生成一个包呼叫中的数据包的个数Npadtrt ; 步骤4、所述仿真系统接收所述业务源模块所生成的一个虚拟数据包,并更新当前包呼叫中剩余数据包的个数为Npadtrt = Np acket-1 ; 步骤5、所述仿真系统判断更新后的当前包呼叫中剩余数据包的个数Npadtrt是否等于O ; 如果步骤5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6 ; 步骤6、所述仿真系统生成包呼叫中的数据包之间的间隔tinte_padirt,更新当前的计时结果为t =
t+tinter-packet ? 步骤7、所述仿真系统判断更新后的当前的计时结果是否达到预设的虚拟时间阈值T.^ virtual ? 如果步骤7的判断结果为否,则返回继续执行步骤4 ; 如果步骤7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仿真系统确定所述虚业务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的虚拟时间阈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虚业务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的虚拟时间阈值时,所述仿真系统启动所述其他功能模块,停止运行所述虚业务,并以所述虚业务的当前状态作为实际业务的初始状态,运行相应的实际业务,通过所述其他功能模块对所述实际业务进行处理,具体包括: 当步骤7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仿真系统确定所述虚业务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的虚拟时间阈值时,所述仿真系统启动所述其他功能模块,停止运行所述虚业务; 所述仿真系统以当前正在运行包呼叫,等待接收所述业务源模块所生成的下一个数据包的状态作为实际业务的初始状态,运行相应的实际业务,并通过所述其他功能模块对所述实际业务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实际业务的第一个包呼叫中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到达时间为t-Tvirtual,所述实际业务的第一个包呼叫中剩余的数据包数量为所述虚业务当前的Npadtrt,所述实际业务的第一个包呼叫中剩余的数据包数量为所述虚业务当前的Npadtrtc;all。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之后,如果步骤5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8;步骤8、所述仿真系统更新当前包呼叫中剩余数据包的个数为Npadtrtc;all = Npacketcall-1 ;步骤9、所述仿真系统判断更新后的当前包呼叫中剩余数据包的个数Npadretaall是否等于O ;如果步骤9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10 ;步骤10、所述仿真系统生成包呼叫中的数据包之间的间隔tintR_pac;krtc;all,更新当前的计时结果为t =t+tinter-packetcall :步骤11、所述仿真系统判断更新后的当前的计时结果是否大于预设的虚拟时间阈值T1 virtual如果步骤11的判断结果为否,则返回继续执行步骤3 ;如果步骤11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仿真系统确定所述虚业务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的虚拟时间阈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虚业务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的虚拟时间阈值时,所述仿真系统启动所述其他功能模块,停止运行所述虚业务,并以所述虚业务的当前状态作为实际业务的初始状态,运行相应的实际业务,通过所述其他功能模块对所述实际业务进行处理,具体包括:当步骤11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仿真系统确定所述虚业务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的虚拟时间阈值时,所述仿真系统启动所述其他功能模块,停止运行所述虚业务;所述仿真系统以当前正在运行会话,等待接收所述业务源模块所生成的下一个包呼叫的状态作为实际业务的初始状态,运行相应的实际业务,并通过所述其他功能模块对所述实际业务进行处理;其中,所述实际业务的第一个包呼叫的到达时间为t-Tvirtual,所述实际业务的第一个包呼叫中剩余的数据包数量为所述虚业务当前的Npadtrtc;all。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之后,如果步骤9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12;步骤12、所述仿真系统生成包呼叫中的数据包之间的间隔tinte__sim,更新当前的计时结果为t =t+tinter-session :步骤13、所述仿真系统判断更新后的当前的计时结果是否大于预设的虚拟时间阈值Tvirtual如果步骤13的判断结果为否,则返回继续执行步骤2 ;如果步骤13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仿真系统确定所述虚业务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的虚拟时间阈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虚业务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的虚拟时间阈值时,所述仿真系统启动所述其他功能模块,停止运行所述虚业务,并以所述虚业务的当前状态作为实际业务的初始状态,运行相应的实际业务,通过所述其他功能模块对所述实际业务进行处理,具体包括:当步骤13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仿真系统确定所述虚业务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的虚拟时间阈值时,所述仿真系统启动所述其他功能模块,停止运行所述虚业务; 所述仿真系统以当前正在等待接收所述业务源模块所生成的下一个会话的状态作为实际业务的初始状态,运行相应的实际业务,并通过所述其他功能模块对所述实际业务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实际业务的第一个会话的到达时间为t-Tvirtual。
8.如权利要求1至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虚拟时间阈值,具体为大于至少一个会话周期的时间长度值。
【文档编号】H04L12/26GK103607318SQ201310533477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1日
【发明者】李勇, 刘大志, 王均, 纪晓东, 彭木根, 王文博 申请人:北京邮电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