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元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8817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网元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网元设备,包括箱体、板卡、用于支撑所述板卡的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板卡一侧的散热片,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流道,所述散热片内部设有第二流道,所述箱体上设有第三流道,所述网元设备还包括动力装置;所述支架、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所述动力装置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并形成一密闭的冷却流道,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冷却流道内的冷却剂循环流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网元设备,其散热效果较好,且该网元设备的噪音低、功耗小、成本低。
【专利说明】网元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效果较好的网元设备。
【背景技术】
[0002]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通信系统的要求也逐渐增高,通常表现在要求通信系统提供更多、更复杂的服务。然而,这意味着网元设备的主板在设计上越来越复杂,主板的复杂直接导致了其功耗越来越大,因此发热量也越来越大。因此,这对网元设备的散热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0003]现有技术中,一般在网元设备的箱体内安装风扇单元对其进行散热,但是有以下缺陷:(1)网元设备内部空气流通效果较差,导致散热效果不佳;(2)风扇单元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较大;(3)风扇单元的功耗较大,成本较高;(4)风扇单元占用的网元设备的空间较大;(5)灰尘、湿气等会通过风扇单元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进入网元设备内部,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影响网元设备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较好的网元设备,且该网元设备的噪音低、功耗小、成本低。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元设备,包括箱体、板卡、用于支撑所述板卡的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板卡一侧的散热片,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流道,所述散热片内部设有第二流道,所述箱体上设有第三流道,所述网元设备还包括动力装置;所述支架、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所述动力装置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并形成一密闭的冷却流道,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冷却流道内的冷却剂循环流动。
[0006]优选地,所述第二流道在散热片内部呈蛇形排布,和/或所述第三流道在箱体上呈蛇形排布。
[0007]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一流道入口和第一流道出口,所述散热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二流道入口和第二流道出口,所述箱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的第三流道入口和第三流道出口,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其中,每一所述第二流道通过第二流道入口和第二流道出口连接至两侧支架之间,且一所述支架的第一流道出口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入口端连通,且该支架的第一流道入口与所述第二流道出口连通;另一所述支架的第一流道出口与所述第二流道入口连通,且该支架的第一流道入口与所述第三流道出口连通;所述第三流道入口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出口端连通。
[0008]优选地,每一所述第二流道通过第二流道入口和第二流道出口连接至两侧支架之间,且一所述支架的第一流道入口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出口端连通,且该支架的第一流道出口与所述第二流道入口连通;另一所述支架的第一流道入口与所述第二流道出口连通,且该支架的第一流道出口与所述第三流道入口连通;所述第三流道出口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入口端连通。
[0009]优选地,所述散热片为至少两个时,所述一支架设有与所述散热片上的第二流道入口相同数量的第一流道出口,且各第一流道出口与各第二流道入口对应连通;所述另一支架设有与所述散热片上的第二流道出口相同数量的第一流道入口,且各第一流道入口与各第二流道出口对应连通。
[0010]优选地,所述散热片为至少两个时,各散热片的第二流道依次串接且连通后,首端的第二流道入口与一支架的第一流道出口连通,尾端的第二流道出口与另一支架的第一流道入口连通。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三流道为两个,且分别设于所述箱体的两相对侧,两所述第三流道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
[0012]优选地,所述连接管为软管。
[0013]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为抽水马达。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网元设备通过在用于支撑板卡的支架上设置第一流道,在散热片内部设置第二流道,在箱体上设置第三流道,同时该网元设备还包括一动力装置,并通过连接管将支架、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动力装置连通形成一密闭的冷却流道,在动力装置的动力作用下,冷却流道内的冷却剂不断地循环流动,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对网元设备的散热,且在运行过程中噪音较低、功耗较小、成本也较低;此外,动力装置占用的空间较小,且整个箱体可以采用全封闭的形式,因此可以有效的防尘,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网元设备的局部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网元设备的局部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7]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9]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网元设备的局部结构原理示意图。
[002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元设备,包括箱体10、板卡(图中未标示)、用于支撑该板卡的支架20,以及固定于板卡一侧的散热片30,其中,支架20上设有第一流道205,且设有与第一流道205连通的第一流道入口 201和第一流道出口 202 ;散热片30内部设有第二流道301,且设有与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二流道入口 302和第二流道出口 303 ;箱体10上设有第三流道101,且设有与第三流道连通的第三流道入口 102和第三流道出口 103 ;该网元设备还包括动力装置40,且具有入口端401和出口端402 ;支架20、第二流道301、第三流道101和动力装置40之间通过连接管50连通并形成一密闭的冷却流道,动力装置40驱动冷却流道内的冷却剂循环流动。
[0021]散热片30紧贴在板卡上的发热部件,能够获得更好的散热效果。
[0022]第三流道101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设置:(1)设置在现有的散热器内部,并将该散热器固定于箱体10的外表面;(2)设置在现有的散热器内部,并将该散热器作为箱体10的某一表面。应当说明的是,第三流道101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设置,在此不作一一说明。
[0023]第三流道101可以设置在箱体10的任意侧,具体设置方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如优选地可将第三流道101设置在网元设备的顶部和/或底部和/或两个侧面。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三流道101为两个,且分别设于箱体10的两相对侧,两个第三流道101之间通过连接管50连通。
[0024]应当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流道101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两个以上,只要能有效的散热即可。
[0025]本实施例中,以水做为冷却剂。应当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使用其他物质做为冷却剂。
[0026]本实施例中,上述动力装置40可以为抽水马达。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动力装置40。
[0027]支架20、第二流道301、第三流道101、动力装置40之间的优选连接方式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案:
[0028]第一种方案:请再次参照图1,每一第二流道301通过第二流道入口 302和第二流道出口 303连接至两侧支架20之间,其中,一支架20的第一流道出口 202与动力装置40的入口端401连通,且该支架20的第一流道入口 201与第二流道出口 303连通;另一支架20的第一流道出口 202与第二流道入口 302连通,且该支架20的第一流道入口 201与第三流道出口 103连通;第三流道入口 102与动力装置40的出口端402连通。如图1所示,支架20包括左支架203和右支架204,左支架203的第一流道出口 202与动力装置40的入口端401连通,且左支架203的第一流道入口 201与第二流道出口 303连通;右支架204的第一流道出口 202与第二流道入口 302连通,且右支架204的第一流道入口 201与第三流道出口 103连通;第三流道入口 102与动力装置40的出口端402连通。
[0029]第二种方案: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网元设备的局部结构原理示意图,每一第二流道301通过第二流道入口 302和第二流道出口 303连接至两侧支架20之间,其中,一支架20的第一流道入口 201与动力装置40的出口端402连通,且该支架20的第一流道出口 202与第二流道入口 302连通;另一支架20的第一流道入口 201与第二流道出口 303连通,且该支架20的第一流道出口 202与第三流道入口 102连通;第三流道出口 103与动力装置40的入口端401连通。如图2所示,支架20包括左支架203和右支架204,左支架203的第一流道入口 201与动力装置40的出口端402连通,且左支架203的第一流道出口 202与第二流道入口 302连通;右支架204的第一流道入口 201与第二流道出口 303连通,且右支架204的第一流道出口 202与第三流道入口 102连通;第三流道出口103与动力装置40的入口端401连通。
[0030]除了以上两种优选连接方式外,也可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只要使支架20、第二流道301、第三流道101、动力装置40之间形成一密闭的冷却流道即可。
[0031]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各端口之间可通过连接管50连通,连接管50优选为软管,即便于安装又便于维护。
[0032]安装时,除了动力装置40的入口端401暂不连通外,将其余各端口依次连通。然后将动力装置40的入口端401连接至自来水管上,并接通动力装置40的电源,使之运作起来,此时,动力装置40进入注水状态,直至左支架203的第一流道入口 201或第一流道出口202有水喷射出来,表明冷却流道里的水已经注满,此时断开动力装置40的电源,取下自来水管,再利用连接管50将动力装置40的入口端401与一支架20的第一流道出口 202连通,从而形成一密闭的冷却流道。
[0033]当网元设备进入工作状态时,接通动力装置40的电源,在动力装置40的动力作用下,冷却流道内的水不断地循环流动,从而达到对网元设备散热的目的。
[00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网元设备通过在用于支撑板卡的支架20上设置第一流道205,在散热片30内部设置第二流道301,在箱体10上设置第三流道101,同时该网元设备还包括一动力装置40,并通过连接管50将支架20、第二流道301、第三流道101和动力装置40连通形成一密闭的冷却流道,在动力装置40的动力作用下,冷却流道内的冷却剂不断地循环流动,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对网元设备的散热,且在运行过程中噪音较低、功耗较小、成本也较低;此外,动力装置40占用的空间较小,且整个箱体10可以采用全封闭的形式,因此可以有效的防尘,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0035]进一步地,上述第二流道301在散热片30内部呈蛇形排布,和/或第三流道101在箱体10上呈蛇形排布。对于第二流道301来说,将其设置为蛇形排布的形状,使之能够更加有效地吸收来自板卡上的发热部件的热量;对于第三流道101来说,将其设置为蛇形排布的形状,使之能够更好的将冷却剂中的热量散发出去。
[0036]一般一个散热片30可设置一个第二流道301,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二流道301。本实施例以一个散热片30设置一个第二流道301为例进行说明。
[0037]当网元设备设有多个散热片30时,散热片30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如可采用并联或串联的方式连接于两侧支架20之间。
[0038]当网元设备内部的发热部件较多时,即对散热能力的需求较大时,一般可采用并联的方式将各散热片30的第二流道301连接至两侧支架20之间。本实施例中,散热片30至少为两个,一支架20设有与散热片30上的第二流道入口 302相同数量的第一流道出口202,且各第一流道出口 202与各第二流道入口 302对应连通,且该支架20设有一第一流道入口 201,该第一流道入口 201与第三流道出口 103或动力装置40的出口端402连通;另一支架20设有与散热片30上的第二流道出口 303相同数量的第一流道入口 201,且各第一流道入口 201与各第二流道出口 303对应连通,且该支架20设有一第一流道出口 202,该第一流道出口 202与第三流道入口 102端或动力装置40的入口端401连通。
[0039]上述散热片30的第二流道301除了并联的连接方式之外,还可以采用串联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散热片30至少为两个,各散热片30的第二流道301依次串接且连通后,首端的第二流道入口 302与一支架20的第一流道出口 202连通,且该支架20的第一流道入口 201与第三流道出口 103或动力装置40的出口端402连通;余下尾端的第二流道出口303与另一支架20的第一流道入口 201连通,且该支架20的第一流道出口 202与第三流道入口 102端或动力装置40的入口端401连通。
[0040]应当说明的是,当散热片30与两侧支架20连通后,若这两个支架20具有多余的第一流道入口 201和/或第一流道出口 202时,可以将多余的第一流道入口 201和/或第一流道出口 202密封起来,如用塞子堵住。
[004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网元设备,包括箱体、板卡、用于支撑所述板卡的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板卡一侧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流道,所述散热片内部设有第二流道,所述箱体上设有第三流道,所述网元设备还包括动力装置;所述支架、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所述动力装置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并形成一密闭的冷却流道,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冷却流道内的冷却剂循环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在散热片内部呈蛇形排布,和/或所述第三流道在箱体上呈蛇形排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一流道入口和第一流道出口,所述散热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二流道入口和第二流道出口,所述箱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的第三流道入口和第三流道出口,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 其中,每一所述第二流道通过第二流道入口和第二流道出口连接至两个所述支架之间,且一所述支架的第一流道出口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入口端连通,且该支架的第一流道入口与所述第二流道出口连通;另一所述支架的第一流道出口与所述第二流道入口连通,且该支架的第一流道入口与所述第三流道出口连通;所述第三流道入口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出口端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一流道入口和第一流道出口,所述散热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二流道入口和第二流道出口,所述箱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的第三流道入口和第三流道出口,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 其中,每一所述第二流道通过第二流道入口和第二流道出口连接至两个所述支架之间,一所述支架的第一流道入口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出口端连通,且该支架的第一流道出口与所述第二流道入口连通;另一所述支架的第一流道入口与所述第二流道出口连通,且该支架的第一流道出口与所述第三流道入口连通;所述第三流道出口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入口端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为至少两个时,所述一支架设有与所述散热片上的第二流道入口相同数量的第一流道出口,且各第一流道出口与各第二流道入口对应连通;所述另一支架设有与所述散热片上的第二流道出口相同数量的第一流道入口,且各第一流道入口与各第二流道出口对应连通。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为至少两个时,各散热片的第二流道依次串接且连通后,首端的第二流道入口与一支架的第一流道出口连通,尾端的第二流道出口与另一支架的第一流道入口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道为两个,且分别设于所述箱体的两相对侧,两所述第三流道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软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抽水马达。
【文档编号】H04L12/02GK203590242SQ201320723319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4日
【发明者】吴新祥 申请人:深圳市邦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