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8817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组装治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组装治具,用于将罩体部组装于耳罩基体上,包括机架、第一活动块、若干压紧臂、辅助件、第二活动块、若干复位件、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活动块安装在机架上;所述辅助件固定在第一活动块下端;所述若干压紧臂分别对应容设第一活动与辅助件内;所述第二活动块相对机架向上移动时,其上端将压紧块向第一活动块侧抵压,以夹紧软胶卡勾,第二活动块相对机架向下移动时,其上端将压紧块远离压紧块;所述复位件弹性抵压紧臂下端向第一活动块侧抵压,从而压紧臂上端远离第一活动块,以放开软胶卡勾。
【专利说明】组装治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具,尤其涉及一种产品组装治具。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现今的科技不断求新求变,许多电子装置在设计时也逐渐倾向有效高工作效率的方向设计。目前魔音耳机依靠其独特的音响效果深受广大用户的喜欢,头戴式魔音耳机依据用户的喜好将耳机的左右耳罩设计成不同的外观样式,这些美观漂亮的样式里,有很多必须依靠着不同构件的结合才能做得到。
[0003]请参阅图1,其为一种头戴式耳机的耳机耳罩20,具有一耳罩基体22以及安装于耳罩基体22上的罩体部21。耳罩基体22上设有呈圆周分布排列的若干软胶卡勾221,罩体部21上设有呈周圈分布排列的若干卡勾勾槽211。罩体部21安装于耳罩基体22时,需人工手动用力按压将耳罩基体22上的各软胶卡勾221分别对应的卡扣于罩体部21上的卡勾卡槽211内,从而罩体部21与耳罩基体22卡紧配合。但罩体部21在安装时,人工安装工作时间过长、单个安装耗时久,从而生产效率低,人力资源需求高。
[0004]因此,急需一种组装治具,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资源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人力资源需求低的组装治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治具,用于将耳机耳罩的罩体部通过耳罩基体的软胶卡勾分别对应的卡扣于罩体部的卡勾卡槽内而组装于耳罩基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安装于机架上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一活动块、若干压紧臂、辅助件、第二活动块及若干复位件;所述第一活动块安装在机架上并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机架上下移动一行程距离,第一活动块上间隔开设有若干开槽;所述辅助件固定在第一活动块下端,辅助件朝向第一活动块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若干压紧臂分别对应容设在开槽及凹槽内,压紧臂下端和凹槽槽内壁之间设有所述复位件,压紧臂之靠近下端处于复位件上方枢装在第一活动块下端,压紧臂上端向外凸设有压紧块,软胶卡勾对应伸入开槽上端,并位于第一活动块之开槽槽底壁和压紧臂之压紧块之间;所述第二活动块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机架上下移动,复位件弹性抵顶在压紧臂及辅助件之间;
[0007]其中,所述第二活动块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机架向上移动,使其上端将压紧块向第一活动块侧抵压,以夹紧软胶卡勾,复位件受到挤压弹性压缩;然后,第二活动块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机架向下移动,同时所述第一活动块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而相对机架向下移动所述行程距离,以将耳罩基体的软胶卡勾拉至完全卡入卡勾卡槽内;最后,第一活动块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相对机架向上移动所述行程距离,第二活动块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相对机架向下移动,第一活动块与第二活动块退回到工作前的位置,第二活动块上端远离压紧块,所述复位件弹抵压紧臂下端向第一活动块侧抵压,从而压紧臂上端远离第一活动块,以放开软胶卡勾。
[000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上开设有一上下贯穿的呈圆形的第一活动槽,第一活动块呈圆柱状且活动插设于机架的第一活动槽中。
[000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组装治具还包括行程挡块,机架下表面于第一活动槽的外侧缘呈中心对称的开设有两个矩形的限位槽,机架下表面于第一活动槽外侧缘呈中心对称的开设有两个第一固定孔,行程挡块固定在机架下表面,第一活动块外表面下端呈中心对称的向外凸设有两限位块,限位块容置在限位槽中且受到限位槽阻挡无法穿过机架,其中,第一活动块向上运动到行程顶点时受到限位槽的阻挡;第一活动块向下运动行程底点时受到行程挡块的阻挡,限位槽深度以及行程挡块的高度根据第一活动块的上下行程调整。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活动块中部贯穿开设有一圆形的第二活动槽,辅助件为一中空的圆环,辅助件中间开设有一上下贯穿的第三活动槽,第二活动块呈圆柱状且上下活动的穿设在第二活动槽和第三活动槽中。
[0011]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活动槽槽壁进一步间隔开设有所述若干开槽,辅助件沿圆周外表面向内凹设有所述若干呈环形排列的上下贯穿的凹槽,若干压紧臂上部分别对应容设在开槽内,若干压紧臂下端分别对应容设在凹槽内。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活动块下表面于第二活动槽的侧缘外开设有第二固定孔,辅助件下表面于第三活动槽外侧缘开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三固定孔,第三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对应连通,辅助件通过紧固件穿过第三固定孔紧固于第二固定孔中而固定在第一活动块上。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紧臂呈长条状,其内表面为上部逐渐向内倾斜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为第一斜面,第二活动块外圆周表面上端向外凸设有若干凸起,该凸起的外表面呈矩形状,其外表面为下部逐渐向外倾斜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为第二斜面,其倾斜角度与压紧臂的第一斜面倾斜角度一致且其一一对应接触,当第二活动块上的凸起的第二斜面与压紧臂的第一斜面发生相对滑动时,第一斜面受到第二斜面的干涉挤压压紧臂。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紧臂内表面下端凹设有第一容置槽,辅助件的凹槽槽内壁进一步凹设有第二容置槽,复位件容置在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内以弹性抵顶在压紧臂下端内表面及辅助件外表面之间,压紧臂通过复位件来控制压紧臂下端与辅助件之间的距离,当复位件处于自然状态时,压紧臂上端的压紧块远离第一活动块。
[0015]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活动块下表面于各个开槽两外侧缘分别开设有一枢转槽,压紧臂靠近下端处于复位件上方设有枢轴,枢轴枢装在枢转槽内,压紧臂以枢轴为摆动轴向第一活动块侧抵压。
[0016]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开槽的分布依照软胶卡勾的分布来排布,开槽的数量不少于软胶卡勾数量。
[0017]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组装治具通过第二活动块向上运动带动压紧臂向第一活动块侧抵压,压紧臂上的压紧块对耳罩基体上的软胶卡勾进行挤压,然后,第一活动块与第二活动块的相对机架向下移动对软胶卡勾进行拉扯牵引,从而使软胶卡勾完全卡入罩体部的卡勾卡槽中完成罩体部的组装。藉此,可避免人工装配所造成的装配方式工作时间过长,单个安装耗时久,效率产能低以及人力资源需求高的问题。另外,更换不同数量的软胶卡勾时,亦可因更换不同数量的压紧臂来做调整,使用上相当方便。【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需组装产品头戴式耳机的耳机耳罩的立体分解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装治具的立体分解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装治具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装治具放置耳机耳罩后的立体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装治具的剖视图。
[00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组装治具组装过程中夹紧软胶卡勾状态的剖视图。
[0024]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5]组装治具10机架11
[0026]第一活动槽111定位槽112
[0027]限位槽113第一固定孔114
[0028]行程挡块115第一活动块12
[0029]开槽121第二活动槽122
[0030]限位块123枢转槽124·[0031]第二固定孔125压紧臂13
[0032]压紧块131第一斜面1311
[0033]第一容置槽132枢轴133
[0034]辅助件14凹槽141
[0035]第三活动槽142第三固定孔143
[0036]第二容置槽144第二活动块15
[0037]凸起151第二斜面1511
[0038]复位件16紧固件17
[0039]耳机耳罩20罩体部21
[0040]卡勾卡槽211耳罩基体22
[0041]软胶卡勾221。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43]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组装治具10用于将耳机耳罩20的罩体部21通过耳罩基体22的软胶卡勾221分别对应的卡扣于罩体部21的卡勾卡槽211内而组装于耳罩基体22上。该组装治具10包括机架11、安装于机架11上的第一驱动装置(图未示)和第二驱动装置(图未示)、第一活动块12、若干压紧臂13、辅助件14、第二活动块15及若干复位件16。所述第一活动块12安装在机架11上并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机架11上下移动一行程距离,第一活动块12上间隔开设有若干开槽121。所述辅助件14固定在第一活动块12下端,辅助件14朝向第一活动块12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凹槽141。所述若干压紧臂13分别对应容设在开槽121及凹槽141内,压紧臂13下端和凹槽141槽内壁之间设有所述复位件16,压紧臂13之靠近下端处于复位件16上方枢装在第一活动块12下端,压紧臂13上端向外凸设有压紧块131。软胶卡勾221对应伸入开槽121上端,并位于第一活动块12之开槽121槽底壁和压紧臂13之压紧块131之间。所述第二活动块15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机架11向上移动,使其上端将压紧块131向第一活动块12侧抵压,以夹紧软胶卡勾221 ;第二活动块15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机架11向下移动,使其上端远离压紧块131。所述复位件16弹性抵顶在压紧臂13及辅助件14之间,复位件16弹性抵压紧臂13下端向第一活动块12侧抵压,从而压紧臂13上端远离第一活动块12,以放开软胶卡勾221。
[0044]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机架11呈矩形块状,机架11上开设有一上下贯穿的呈圆形的第一活动槽111,机架11的上表面于第一活动槽111的外侧缘对应罩体部21轮廓外形开设一定位槽112,机架11下表面于第一活动槽111的外侧缘左右两侧呈中心对称的开设有矩形的限位槽113,机架11下表面于第一活动槽111外侧缘前后两侧呈中心对称的开设有两个第一固定孔114。
[0045]所述组装治具10还包括行程挡块115,行程挡块115通过一紧固件17固设在第一固定孔114中而固定在机架11下表面,该紧固件17为螺钉,但不以此为限。
[0046]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第一活动块12呈圆柱状且活动插设于机架11的第一活动槽111中,第一活动块12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一活动块12中部贯穿开设有一圆形的第二活动槽122,第二活动槽122槽壁进一步间隔开设有所述若干开槽121,第一活动块12外表面下端呈中心对称的向外凸设有两限位块123。所述开槽121的分布依照软胶卡勾221的分布来排布,开槽121的数量不少于软胶卡勾221数量。所述第一活动块12下表面于各个开槽121两外侧缘分别开设有一枢转槽124,第一活动块12下表面于第二活动槽122的侧缘外呈中心对称的开设有两圆形的第二固定孔125。其中,第一活动块12向上运动到行程顶点时受到限位槽113的阻挡;第一活动块12向下运动行程底点时受到行程挡块115的阻挡,故限位槽113深度以及行程挡块115的高度根据第一活动块12的上下行程调整。
[0047]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压紧臂13呈长条状,其内表面为上部逐渐向内倾斜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为第一斜面1311,压紧臂13内表面下端凹设有第一容置槽132,压紧臂13靠近下端处于复位件16上方设有枢轴133。枢轴133枢装在枢转槽124内,从而压紧臂13之靠近下端处于复位件16上方枢装在第一活动块12下端。若干压紧臂13上部分别对应容设在开槽121内。所述复位件16可以为一弹簧,但不以此为限。
[0048]辅助件14固定在第一活动块12下端,辅助件14朝向第一活动块12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凹槽141。若干压紧臂13分别对应容设在开槽121及凹槽141内,压紧臂13下端和凹槽141槽内壁之间设有所述复位件16。
[0049]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辅助件14为一中空的圆环,辅助件14固定在第一活动块
12的下表面。辅助件14中间开设有一上下贯穿的第三活动槽142,辅助件14下表面于第三活动槽142外侧缘开设有若干上下贯穿的第三固定孔143,第三固定孔143与第二固定孔125对应连通,固定在第一活动块上辅助件14通过紧固件17穿过第三固定孔143紧固于第二固定孔125中而固定在第一活动块12上。辅助件14沿圆周外表面向内凹设有所述若干呈环形排列的上下贯穿的凹槽141,凹槽141槽内壁进一步凹设有第二容置槽144。若干压紧臂13下端分别对应容设在凹槽141内,且复位件16容置在第一容置槽132和第二容置槽144内以弹性抵顶在压紧臂13下端内表面及辅助件14外表面之间。压紧臂13通过复位件16来控制压紧臂13下端与辅助件14之间的距离。
[0050]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第二活动块15呈圆柱状,第二活动块15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第二活动块15可上下活动的穿设在第一活动槽111、第二活动槽122及第三活动槽142中。第二活动块15外圆周表面上端向外凸设有若干凸起151,该凸起151的外表面呈矩形状,且外表面为下部逐渐向外倾斜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为第二斜面1511,其倾斜角度与压紧臂13的第一斜面1311倾斜角度一致。第二活动块15活动插设于第二活动槽122和第三活动槽142中后,第二斜面1511与第一斜面1311 —一对应接触。
[0051]请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气缸驱动第一活动块12,第二驱动装置通过气缸驱动第二活动块15。
[0052]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组装治具10非组装状态时,第一活动块12插设于机架11的第一活动槽111中,且第一活动块12上的限位块123容置在限位槽113中且受到限位槽113阻挡无法穿过机架11。辅助件14固定在第一活动块12下端,若干压紧臂13分别对应容设在开槽121及凹槽141内,压紧臂13下端和凹槽141槽内壁之间的复位件16处于自然状态,压紧臂13上端的压紧块131远离第一活动块12。
[0053]第二活动块15处于初始位置,该第二活动块15活动插设于第二活动槽122和第三活动槽142中,第二活动块15上的各凸起151位于对应的压紧臂13的下端,且第二斜面1511与第一斜面1311的下端——对应接触。
[0054]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组装治具10组装时,将需要组装的罩体部21安装于耳罩基体22上,耳机基体22上的软胶卡勾221分别对应的伸入于罩体部21上的卡勾卡槽211内。然后将组装的罩体部21与耳罩基体22 —起定位放置于机架11上表面的定位槽112上,软胶卡勾221对应伸入第一活动块12的开槽121上端,并位于第一活动块12的开槽121槽底壁和压紧臂13的压紧块131之间。然后,按压开关,第二活动块15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相对机架11向上移动,第二活动块15上的凸起151的第二斜面1511与压紧臂
13的第一斜面1311 —一对应接触并发生相对滑动,由于第二活动块15上的凸起151的第二斜面1511为一下部逐渐向外倾斜的倾斜面,压紧臂13的第一斜面1311为一上部逐渐向内倾斜的倾斜面,从而第一斜面1311受到第二斜面1511的干涉挤压压紧臂13,压紧臂13以枢轴133为摆动轴向第一活动块12侧抵压,使其上端将压紧块131向第一活动块12侧抵压,以夹紧软胶卡勾221,辅助件14与压紧臂13之间的复位件16受到挤压弹性压缩。
[0055]在第二斜面1511与第一斜面1311发生干涉的过程中,压紧臂13以枢轴133为摆轴做摆动,同时也可不采用摆轴而直接由第二活动块15的作用向第一活动块12侧抵压,但不以此为限。
[0056]罩体部21因机架11上定位槽112的阻挡无法向下移动,压紧臂13上的压紧块131夹紧软胶卡勾221后,第一活动块12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相对机架11向下移动行程距离,第二活动块15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相对机架11向下移动,即第一活动块12和第二活动块15同时向下移动,软胶卡勾221受到压紧臂13上的压紧块131和第一活动块12之开槽121槽底壁夹紧并向下拉扯牵引而与第一活动块12和第二活动块15 —起相对机架11向下运动,从而使软胶卡勾221完全卡入罩体部21的卡勾卡槽211中。继续按压开关,第一活动块12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相对机架11向上移动行程距离,第二活动块15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相对机架11向下移动,第一活动块12与第二活动块15退回到工作前的位置,第二活动块15上端的凸起151远离压紧块131,同时,复位件16弹抵压紧臂13下端向第一活动块12侧抵压,从而压紧臂13上端远离第一活动块12,以放开软胶卡勾221。操作完成后,取出组装好的产品,再放入下一个将要组装的产品进行重复操作。
[005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组装治具10通过第二活动块15向上运动带动压紧臂13向第一活动块12侧抵压,压紧臂13上的压紧块131对耳罩基体22上的软胶卡勾221进行挤压,然后,第一活动块12与第二活动块15的相对机架11向下移动对软胶卡勾221进行拉扯牵引,从而使软胶卡勾221完全卡入罩体部21的卡勾卡槽211中完成罩体部21的组装。藉此,可避免人工装配所造成的装配方式工作时间过长,单个安装耗时久,效率产能低以及人力资源需求高的问题。另外,更换不同数量的软胶卡勾221时,亦可因更换不同数量的压紧臂13来做调整,使用上相当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组装治具,用于将耳机耳罩的罩体部通过耳罩基体的软胶卡勾分别对应的卡扣于罩体部的卡勾卡槽内而组装于耳罩基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安装于机架上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一活动块、若干压紧臂、辅助件、第二活动块及若干复位件;所述第一活动块安装在机架上并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机架上下移动一行程距离,第一活动块上间隔开设有若干开槽;所述辅助件固定在第一活动块下端,辅助件朝向第一活动块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若干压紧臂分别对应容设在开槽及凹槽内,压紧臂下端和凹槽槽内壁之间设有所述复位件,压紧臂之靠近下端处于复位件上方枢装在第一活动块下端,压紧臂上端向外凸设有压紧块,软胶卡勾对应伸入开槽上端,并位于第一活动块之开槽槽底壁和压紧臂之压紧块之间;所述第二活动块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机架上下移动,复位件弹性抵顶在压紧臂及辅助件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活动块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机架向上移动,使其上端将压紧块向第一活动块侧抵压,以夹紧软胶卡勾,复位件受到挤压弹性压缩;然后,第二活动块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机架向下移动,同时所述第一活动块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而相对机架向下移动所述行程距离,以将耳罩基体的软胶卡勾拉至完全卡入卡勾卡槽内;最后,第一活动块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相对机架向上移动所述行程距离,第二活动块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相对机架向下移动,第一活动块与第二活动块退回到工作前的位置,第二活动块上端远离压紧块,所述复位件弹抵压紧臂下端向第一活动块侧抵压,从而压紧臂上端远离第一活动块,以放开软胶卡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开设有一上下贯穿的呈圆形的第一活动槽,第一活动块呈圆柱状且活动插设于机架的第一活动槽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治具还包括行程挡块,机架下表面于第一活动槽的外侧缘呈中心对称的开设有两个矩形的限位槽,机架下表面于第一活动槽外侧缘呈中心对称的开设有两个第一固定孔,行程挡块固定在机架下表面,第一活动块外表面下端呈中心对称的向外凸设有两限位块,限位块容置在限位槽中且受到限位槽阻挡无法穿过机架,其中,第一活动块向上运动到行程顶点时受到限位槽的阻挡;第一活动块向下运动行程底点时受到行程挡块的阻挡,限位槽深度以及行程挡块的高度根据第一活动块的上下行程调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块中部贯穿开设有一圆形的第二活动槽,辅助件为一中空的圆环,辅助件中间开设有一上下贯穿的第三活动槽,第二活动块呈圆柱状且上下活动的穿设在第二活动槽和第三活动槽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槽槽壁进一步间隔开设有所述若干开槽, 辅助件沿圆周外表面向内凹设有所述若干呈环形排列的上下贯穿的凹槽,若干压紧臂上部分别对应容设在开槽内,若干压紧臂下端分别对应容设在凹槽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块下表面于第二活动槽的侧缘外开设有第二固定孔,辅助件下表面于第三活动槽外侧缘开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三固定孔,第三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对应连通,辅助件通过紧固件穿过第三固定孔紧固于第二固定孔中而固定在第一活动块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臂呈长条状,其内表面为上部逐渐向内倾斜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为第一斜面,第二活动块外圆周表面上端向外凸设有若干凸起,该凸起的外表面呈矩形状,其外表面为下部逐渐向外倾斜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为第二斜面,其倾斜角度与压紧臂的第一斜面倾斜角度一致且其一一对应接触,当第二活动块上的凸起的第二斜面与压紧臂的第一斜面发生相对滑动时,第一斜面受到第二斜面的干涉挤压压紧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臂内表面下端凹设有第一容置槽,辅助件的凹槽槽内壁进一步凹设有第二容置槽,复位件容置在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内以弹性抵顶在压紧臂下端内表面及辅助件外表面之间,压紧臂通过复位件来控制压紧臂下端与辅助件之间的距离,当复位件处于自然状态时,压紧臂上端的压紧块远离第一活动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块下表面于各个开槽两外侧缘分别开设有一枢转槽,压紧臂靠近下端处于复位件上方设有枢轴,枢轴枢装在枢转槽内,压紧臂以枢轴为摆动轴向第一活动块侧抵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的分布依照软胶卡勾的分布来排布,开槽的数量不少于软胶卡勾数量。
【文档编号】H04R1/10GK203563177SQ201320722983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贺志文, 和正, 汪毅 申请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