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文档序号:779410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终端装置,在由ePDCCH指示下行数据分配的情况下,能够确定在表示下行线路数据差错检测结果的响应信号的通知上所使用的PUCCH资源,而不会对于未来的DL子帧带有调度的限制。在该装置中,提取单元(204)在多个单位频带中分别接收下行数据。CRC单元(211)检测各下行数据的差错。响应信号生成单元(212)使用由CRC单元(211)得到的各下行数据的差错检测结果生成响应信号。控制单元(208)在与当前DL子帧对应的PUCCH资源中配置响应信号。
【专利说明】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 3GPP LTE 中,米用 OFDMA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正交频分多址)作为下行线路的通信方式。在适用了 3GPP LTE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使 用预先规定的通信资源来发送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Channel :SCH)以及广播信号 (Broadcast Channel :BCH)。并且,终端首先通过捕获SCH来确保与基站的同步。然后,终 端通过读取BCH信息来获取基站专用的参数(例如带宽等)(参照非专利文献1、2、3)。
[0003] 另外,终端在完成了基站专用的参数的获取后,对基站发出连接请求,由此建立与 基站之间的通信。基站根据需要通过roCQK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 行控制信道)等下行线路控制信道,向建立了通信的终端发送控制信息。
[0004] 然后,终端对接收到的roccH信号中包含的多个控制信息(下行分配控制信息:DL Assignment (有时也称为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分别进行 "盲判定"。也就是说,控制信息包含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部分, 在基站中使用发送对象终端的终端ID对该CRC部分进行掩蔽。因此,终端在使用本机的终 端ID尝试对接收到的控制信息的CRC部分进行解蔽之前,无法判定是否是发往本机的控制 信息。在该盲判定中,如果解蔽的结果是CRC运算为0K,则判定为该控制信息是发往本机 的。
[0005] 另外,在3GPP LTE中,对于从基站发送到终端的下行线路数据适用ARQ(Aut〇matic R印eat Request,自动重发请求)。也就是说,终端将表示下行线路数据的差错检测结果的 响应信号反馈给基站。终端对下行线路数据进行CRC,若CRC = OK (无差错),则将ACK (确 认)作为响应信号反馈给基站,而若CRC = NG (有差错),则将NACK (非确认)作为响应信 号反馈给基站。该响应信号(即ACK/NACK信号。以下有时简称为"A/N")的反馈,使用 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等上行线路控制信道。
[0006] 这里,在从基站发送的上述控制信息中,包含了含有基站对于终端分配的资源信 息等的资源分配信息。如上所述,PDCCH用于该控制信息的发送。该roCCH由1个或多个 L1/L2CCH(L1/L2 Control Channel,Ll/L2 控制信道)构成。各 L1/L2CCH 由 1 个或多个 CCE (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元素)构成。也就是说,CCE是将控制信息映射到 PDCCH时的基本单位。另外,在1个L1/L2CCH由多个(2、4、8个)CCE构成的情况下,对该 L1/L2CCH分配以具有偶数索引(Index)的CCE为起点的连续的多个CCE。基站根据对资源 分配对象终端的控制信息的通知所需的CCE数,对于该资源分配对象终端分配L1/L2CCH。 然后,基站将控制信息映射到与该L1/L2CCH的CCE对应的物理资源并发送。
[0007] 另外,这里,各CCE与PUCCH的构成资源(以下,有时称为PUCCH资源)一对一地 关联。因此,接收到L1/L2CCH的终端,指定与构成该L1/L2CCH的CCE对应的PUCCH的构成 资源,使用该资源向基站发送响应信号。不过,在L1/L2CCH占用连续的多个CCE的情况下, 终端利用与多个CCE分别对应的多个PUCCH构成资源中与索引最小的CCE对应的PUCCH构 成资源(即,与具有偶数序号的CCE索引的CCE关联的PUCCH构成资源),将响应信号发送 到基站。这样,下行线路的通信资源得到高效率地使用。
[0008] 如图1所示,对从多个终端发送的多个响应信号,在时间轴上使用具有零自相关 (Zero Auto-correlation)特性的 ZAC(Zero Auto-correlation)序列、沃尔什(Walsh)序 列、以及DFT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立叶变换)序列进行扩频,在PUCCH内 进行码复用。在图1中,(WcrWpW 2U表示序列长度为4的沃尔什序列,(FcrFpF2)表示序 列长度为3的DFT序列。如图1所示,在终端中,ACK或NACK的响应信号通过ZAC序列(序 列长度为12)首先在频率轴上被一次扩频为与ISC-FDM码元对应的频率分量。即,对于序 列长度为12的ZAC序列乘以用复数表示的响应信号分量。接着,一次扩频后的响应信号以 及作为参考信号的ZAC序列与沃尔什序列(序列长度为4 W3。有时也称为沃尔什编码 序列(Walsh Code Sequence) )、DFT序列(序列长度为3 !Ftl-F2)分别对应地进行二次扩 频。即,对于序列长度为12的信号(一次扩频后的响应信号,或者作为参考信号的ZAC序 列(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的各个分量,乘以正交码序列(Orthogonal sequence: 沃尔什序列或DFT序列)的各分量。进而,将二次扩频后的信号通过IFFT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变换为时间轴上的序列长度为12的信号。然后, 对IFFT后的信号分别附加 CP,形成由7个SC-FDM码元构成的1时隙的信号。
[0009] 来自不同终端的响应信号彼此使用与不同的循环移位量(Cyclic shift Index) 对应的ZAC序列或与不同的序列号(Orthogonal Cover Index :0C index,正交覆盖指数) 对应的正交码序列进行扩频。正交码序列是沃尔什序列与DFT序列的组。另外,正交码序 列有时也称为块单位扩频码序列(Block-wise spreading code)。因此,基站通过使用以往 的解扩以及相关处理,能够分离这些进行了码复用的多个响应信号(参照非专利文献4)。 [0010] 但是,各终端在各子帧中对发往本装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号进行盲判定,因此在 终端侧不一定成功接收下行分配控制信号。在终端对某个下行单位频带中的发往本装置 的下行分配控制信号的接收失败时,终端甚至连在该下行单位频带中是否存在发往本装置 的下行线路数据都无法获知。因此,在对某个下行单位频带中的下行分配控制信号的接收 失败时,终端也不生成对该下行单位频带中的下行线路数据的响应信号。该差错情况被 定义为在终端侧不进行响应信号的发送的意义上的响应信号的DTX(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of ACK/NACK signals,ACK/NACK 信号的断续传输)。
[0011] 另外,在3GPP LTE系统(以下,有时称为"LTE系统")中,基站对于上行线路数 据及下行线路数据分别独立地进行资源分配。因此,在LTE系统中,在上行线路中,发生终 端(即适用LTE系统的终端(以下称为"LTE终端")必须同时发送对下行线路数据的响应 信号和上行线路数据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使用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发送来自终端的响应信号以及上行线路数据。这样,通过使用TDM来同时发送响应信 号和上行线路数据,维持了终端的发送波形的单载波特性(Single carrier properties)。
[0012] 另外,如图2所示,在时分复用(TDM)中,从终端发送的响应信号("A/N")占用 对上行线路数据分配的资源(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 道)资源)的一部分(与映射有参考信号(RS(Reference Signal))的SC-FDM码元邻接的 SC-FDM码元的一部分)被发送到基站。图2中的纵轴的"副载波(Subcarrier) "有时也称 为"虚拟副载波(Virtual subcarrier)"或"时间连续信号(Time contiguous signal)", 为了方便而将SC-FDMA发送机中汇聚输入到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立 叶变换)电路的"时间上连续的信号"表示为"副载波"。即,在PUSCH资源中,上行线路数 据中的任意数据因响应信号而被删截(puncture)。因此,由于编码后的上行线路数据的任 意比特被删截,使上行线路数据的质量(例如编码增益)大幅劣化。因此,基站例如通过对 于终端指示非常低的编码率,或者指示非常大的发送功率,补偿因删截造成的上行线路数 据的质量劣化。
[0013] 另外,正在进行用于实现比3GPP LTE更高速的通信的高级3GPP LTE(3GPP LTE-Advanced)的标准化。高级3GPP LTE系统(以下,有时称为"LTE-A"系统)沿袭LTE 系统。在高级3GPP LTE中,为了实现最大IGbps以上的下行传输速度,导入能够以40MHz 以上的宽带频率进行通信的基站和终端。
[0014] 在LTE-A系统中,为了同时实现基于数倍于LTE系统中的传输速度的超高速传输 速度的通信、以及对LTE系统的向后兼容性(Backward Compatibility),将用于LTE-A系统 的频带划分成作为LTE系统支持带宽的20MHz以下的"单位频带"。即,这里,"单位频带"是 具有最大20MHz宽度的频带,被定义为通信频带的基本单位。在FD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系统中,下行线路中的"单位频带"(以下,称为"下行单位频带")也 有时被定义为基于从基站通知的BCH中的下行频带信息划分的频带,或由下行控制信道 (PDCCH)分布配置在频域时的分布宽度定义的频带。另外,上行链路中的"单位频带"(以 下称为"上行单位频带")也有时被定义为基于从基站通知的BCH中的上行频带信息划分的 频带,或在中心附近包含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区 域且在两端部包含用于LTE的PUCCH的20MHz以下的通信频带的基本单位。另外,"单位频 带"在高级3GPP LTE中有时以英语记载为Component Carrier(s)或Cell。另外,有时也 作为简称记载为CC(S)。
[0015] 在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系统中,下行单位频带和上行单位频 带为同一频带,通过以时分方式切换下行线路与上行线路,实现下行通信和上行通信。因 此,在TDD系统的情况下,下行单位频带也可以表示为"单位频带中的下行通信定时"。上 行单位频带也可以表示为"单位频带中的上行通信定时"。如图3所示,下行单位频带 与上行单位频带的切换基于UL-DL Configuration(UL-DL配置)。在图3所示的UL-DL Configuration中,设定每1帧(10毫秒)的下行通信(DL :Downlink)和上行通信(UL : Uplink)的以子帧为单位(即1毫秒单位)的定时。在UL-DL Configuration中,通过变更 下行通信和上行通信的子帧比例,能够构筑可灵活应对相对下行通信的吞吐量和相对上行 通信的吞吐量的要求的通信系统。例如,图3表示下行通信和上行通信的子帧比例不同的 UL-DL Configuration (Config#0?0)。另外,图3中,用"D"表示下行通信子帧,用"U"表 示上行通信子帧,用"S"表示特殊(Special)子帧。这里,特殊子帧是从下行通信子帧切换 为上行通信子帧时的子帧。另外,在特殊子帧中,有时与下行通信子帧同样,进行下行数据 通信。此外,在图3所示的各UL-DL Configuration中,将2帧的子帧(20子帧)分为用于 下行通信的子帧(上段的"D"及"S")和用于上行通信的子帧(下段的"U"),以两段进行 表不。
[0016] 如图3所示,对下行数据的差错检测结果(ACK/NACK),通过分配了该下行数据的 子帧的4子帧以上之后的上行通信子帧进行通知。在TDD系统中,表示对多个下行通信子帧 中通知的下行数据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响应信号,需要在一个上行通信子帧中汇总发送。用 M表示此时的下行通信子帧数(有时称为绑定窗口(Bundling Window)),用m表示对一个 上行通信子帧的下行通信子帧的索引。例如,在UL-DL Configuration(UL-DL配置)#2中, 在第二帧的上行通信子帧SF#3中通知对第一帧的4个下行通信子帧SF#4, 5,6,8中的下行 线路数据的差错检测结果。在此情况下,M = 4,第一帧的SF#4, 5,6,8分别对应于m = 0, 1,2,3〇
[0017] 在LTE-A系统的TDD中,终端通过HXXH接收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在接收到下行线 路数据时的上行线路中发送响应信号。作为该响应信号的发送方法,采用如下两种方法。
[0018] 方法1是如下方法:使用与PDCCH占用的CCE (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 道元素)的开头CCE索引nCCE以及对一个上行通信子帧的下行通信子帧的索引m -对一地 相关联的I3UCCH资源,由终端发送响应信号(Implicit signaling,暗示信令通知)(参考专 利文献1)。此外,对m时序地附加索引。
[0019] 更具体而言,首先,终端对每个DL子帧m,计算在以本终端为目的地的HXXH(DL assignment)占用的开头CCE索引n CCE与N。的大小关系上满足式(1)的参数c = {0,1,2, 3}。此外,式⑴中的Nc根据式⑵计算。式⑵中,N%是下行资源块数,Nkbsc是每1资 源块的副载波数。并且,终端基于DL子帧m以及计算出的c,根据式(3)确定PUCCH资源 n(1)P_ (参考非专利文献3)。此外,式(3)中,Ν(1)Ρ_是对PUCCH资源整体的偏移值,是对 于终端预先设定的值。
[0020] Nc^nCCE<Nc+1 · · · (1)

【权利要求】
1. 终端装置,具备: 控制单元,在与增强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区域中的规定的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资源中,配置响应信号,所述增强下行控制信道即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述上 行控制信道即物理上行控制信道;W及 发送单元,发送配置于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中的响应信号, 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区域划分为多个部分区域,各个所述部分区域按照下行通 信子帖的数进行划分, 每个所述部分区域的索引C' W及表示所述下行通信子帖的时序的序号的索引m的物 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在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区域中按照m的升序并且C'的升序进 行配置, 所述控制单元将与第m下行通信子帖对应的响应信号,配置到从与所述索引m W下的 索引对应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中选择出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还具备: 差错检测单元,检测从基站装置发送的各下行通信子帖的下行数据的差错;W及 生成单元,对每个所述下行通信子帖生成表示差错检测结果的响应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将表示第m下行通信子帖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响应信号,配置到从与所述 索引m W下的索引对应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中选择出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 所述控制单元: 将与第m下行通信子帖对应的响应信号,配置到从与所述索引m对应的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资源、或者与所述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分配较少的下行通信子帖的索引对应的物 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中选择出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 所述控制单元,在汇总了对各下行通信子帖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虚拟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资源区域中,计算所述索引C',确定配置所述响应信号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装置,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W本终端为目的地的所述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开头增 强控制信道元素索引、W及从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偏移值,计算所述索引C',确定配置所述 响应信号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装置, 所述控制单元,在基于所述增强控制信道元素索引和所述偏移值确定的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资源不包含在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区域中的情况下,通过在所述虚拟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资源区域中进行循环使用,或者通过在所述虚拟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区域的终 端中进行反转,将配置所述响应信号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纳入在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 道资源区域中。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在基于所述增强控制信道元素索引和所述偏移值确定的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资源不包含在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区域中的情况下,在所述虚拟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资源区域W外的区域中,确定配置所述响应信号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索引C'小于规定的阔值的情况下,基于作为所述索引m及所述 索引C'的增加方向的正的偏移值,确定配置所述响应信号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在所述索引C'大于所述阔值的情况下,基于作为所述索引m及所述索引C'的减少方 向的负的偏移值,确定配置所述响应信号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基站装置通知了的固定值,计算所述索引C',确定配置所述 响应信号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10. 基站装置,具备: 控制单元,判定与增强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区域中的规定的物理上 行控制信道资源是否与其它资源冲突,所述增强下行控制信道即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所述上行控制信道即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控制信息生成单元,对于终端装置生成用于指定无冲突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控 制信息;W及 发送单元,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区域划分为多个部分区域,各个所述部分区域按照所述下 行通信子帖的数进行划分, 每个所述部分区域的索引C' W及每个表示所述下行通信子帖的时序的序号的索引m 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在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区域中按照m的升序并且C'的升 序进行配置, 所述控制单元判定在与所述索引m W下的索引对应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中有无 与所述其它资源的冲突。
11. 发送方法,具备: 控制步骤,在与增强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区域中的规定的物理上行 控制信道资源中,配置响应信号,所述增强下行控制信道即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述上 行控制信道即物理上行控制信道;W及 发送步骤,发送配置于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中的响应信号, 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区域划分为多个部分区域,各个所述部分区域按照下行通 信子帖的数进行划分, 每个所述部分区域的索引C' W及每个表示所述下行通信子帖的时序的序号的索引m 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在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区域中按照m的升序并且C'的升 序进行配置, 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将与第m下行通信子帖对应的响应信号,配置到从与所述索引m W 下的索引对应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中选择出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中。
【文档编号】H04W28/04GK104471976SQ201380037583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日
【发明者】大泉透, 堀内绫子, 武田一树, 西尾昭彦 申请人: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