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倒换的方法、网络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96500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通信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保护倒换的方法、网络节点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网络架构中,线性保护和环网保护是最常用的业务保护模式。线性保护应用于线性网络中,线性网络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的网络拓扑为线性。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的线性保护一般需要该两个网络节点之间存在多条传输实体,其中一条传输实体(transportentity)为工作传输实体,而其他的传输实体为保护传输实体。线性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当工作传输实体故障时,网络节点将业务倒换到保护传输实体路径上。线性保护包括1+1保护结构,和1∶1保护结构。当采用1+1保护结构时,业务同时在工作传输实体和保护传输实体上传输,接收端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选择接收,如正常工作时从工作传输实体上接收业务,当检测到工作传输实体发生故障时,从保护传输实体上接收业务。1+1保护结构可以是单向或双向倒换。如果是单向1+1保护,可以不需要进行自动保护倒换(automaticprotectionswitching,APS)报文协商;如果是双向1+1保护,则需要进行APS报文协商,以保证在两个方向上都选择了同一个传输实体。1∶1保护结构是双向的,当采用1∶1保护结构时,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APS报文协商,确定一条工作传输实体,发送端和接收端只在工作传输实体上发送和接收业务。当工作传输实体发生故障时,发送端和接收端才会根据APS报文协商将业务倒换到保护传输实体上。实际应用中的网络拓扑往往更为复杂,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网络中的节点A、B、C、D、E和F组成了一个节点A和F之间的线性保护网络。在该网络拓扑中,A、F之间并非直接相连,假使从A经过B、D到F的传输实体(即图中传输实体6->7->8)为当前的主用的传输实体,当A、B之间的链路(即传输实体6)出现故障时,从理论上讲,业务需要倒换到从A经过C、E到F(即图中传输实体1->2->5)或者从A经过C、D到F(即图中传输实体1->3->8)这条传输实体上来。对于节点A,其能检测到链路故障,故业务将会倒换到A、C这条链路(即传输实体1)上,然而对于B、D及F,因为它们之间的链路正常,如相应的故障检测并不能检测出故障,从而这些节点不发生相应的倒换,故不能完成相应的保护倒换,无法实现业务保护。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倒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以有效实现多节点线性保护网络中的保护倒换,从而对业务进行保护。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保护倒换的方法,包括:当第一保护域内与第一边界节点连接的第一传输实体由备用状态变为主用状态时,所述第一边界节点确定第二保护域内只存在与所述第一边界节点连接的保护传输实体,而不存在于与所述第一边界节点连接的工作传输实体,其中,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同时为第一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和第二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如果第一边界节点确定第二保护域内只存在与所述第一边界节点连接的保护传输实体,而不存在于与所述第一边界节点连接的工作传输实体,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将业务倒换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上,所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为所述第二保护域内与所述第一边界节点连接的传输实体;如果第一边界节点确定第二保护域内只存在与所述第一边界节点连接的保护传输实体,而不存在于与所述第一边界节点连接的工作传输实体,所述第一边界节点通过所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发送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一自动保护倒换APS消息。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携带于所述第一APS消息中的请求和状态的字段中。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APS消息,触发接收到所述第一APS消息的第二边界节点:将业务倒换到所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上,并在判断出第三保护域内只存在与所述第二边界节点连接的保护传输实体后,在第三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以及发送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二APS消息,其中,所述第二边界节点同时是所述第二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和所述第三保护域的边界节点。结合第一及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边界节点接收通过所述第一传输实体发送的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三APS消息,并进行保护倒换,将所述第一传输实体由备用状态变为主用状态。结合第一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边界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二保护域的,携带通知相邻保护域失效的请求的第四APS消息,所述第四APS消息中还携带第三边界节点的标识;所述第一边界节点根据所述标识判断所述第三边界节点是否为所述第一边界节点的对等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边界节点的对等节点是指,同时为所述第一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和所述第二保护域的边界节点的节点;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第一边界节点进行保护倒换,将所述第一传输实体由备用状态变为主用状态。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在所述第二保护域内转发所述第四APS消息。结合第以上所有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改保护倒换的方法应用于1∶1保护机制中,所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为所述第二保护域内与所述第一边界节点连接的所有可用的传输实体中优先级最高的传输实体。第二方面,提供又一种保护倒换的方法,包括:第一边界节点接收来自第二保护域的携带通知相邻保护域失效的请求的第一自动保护倒换APS消息,所述第一APS消息中还携带第二边界节点的标识,其中,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同时为所述第一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和第二保护域的边界节点;所述第一边界节点根据所述标识识别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为所述第一边界节点的对等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边界节点的对等节点是指,同时为第一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和所述第二保护域的边界节点的节点;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在所述第一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在所述第二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可选的,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在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在所述第一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之前,在所述第二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或者,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在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在所述第一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的同时,在所述第二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或者,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在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在所述第一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之后,在所述第二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在第二保护域内发送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二APS消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节点,包括:处理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第一保护域内与所述网络节点连接的第一传输实体由备用状态变为主用状态时,确定第二保护域内只存在与所述第一边界节点连接的保护传输实体,而不存在与所述第一边界节点连接的工作传输实体;将业务倒换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上,其中,所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为所述第二保护域内与所述网络节点连接的传输实体;并生成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一自动保护倒换APS消息;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发送所述第一APS消息。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携带于所述第一APS消息中的请求和状态的字段中。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APS消息,用于触发接收到所述第一APS消息的第二边界节点:将业务倒换到所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上,并在检测到第三保护域内只存在与所述第二边界节点连接的保护传输实体后,在第三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以及发送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二APS消息,其中,所述第二边界节点同时是所述第二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和所述第三保护域的边界节点。结合第三方面第一、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节点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通过所述第一传输实体发送的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三APS消息;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APS消息,进行保护倒换,将所述第一传输实体由备用状态变为主用状态。结合第三种所有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节点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二保护域的携带通知相邻保护域失效的请求的第四APS消息,所述第四APS消息中还携带第二边界节点的标识;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标识判断所述第二边界节点是否为所述网络节点的对等节点,其中,所述网络节点的对等节点是指,同时为第一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和第二保护域的边界节点的边界节点;如果是,则进行保护倒换,将所述第一传输实体由备用状态变为主用状态。结合第二方面的所有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为所述第二保护域内与所述网络节点连接的所有可用的传输实体中优先级最高的传输实体。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网络节点,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二保护域的携带通知相邻保护域失效的请求的第一自动保护倒换APS消息,所述第一APS消息中还携带第二边界节点的标识;处理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标识识别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为所述网络节点的对等节点后,在所述第一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其中,所述网络节点的对等节点是指,同时为第一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和第二保护域的边界节点的节点。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根据所述标识识别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为所述网络节点的对等节点后,在所述第二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系统,包括:如第三方面提供的网络节点以及第二边界节点,其中,第二边界节点,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节点通过第一保护传输实体发送的第一自动保护倒换APS消息,并将业务倒换到所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上。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边界节点,还用于在检测到第三保护域内只存在与所述第二边界节点连接的保护传输实体后,在第三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以及发送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二APS消息,其中,所述第二边界节点同时是所述第二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和所述第三保护域的边界节点。第六方面,还提供一种网络系统,包括:如第四方面提供的网络节点,和第二边界节点。第二边界节点,用于当检测到第一保护域内与所述第二边界节点连接的所有传输实体都出现故障时,生成携带通知相邻保护域失效的请求的第一自动保护倒换APS消息,并在第二保护域内发送所述第一APS消息,所述第一APS消息中还携带第二边界节点的标识,所述第二边界节点同时为第一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和第二保护域的边界节点的边界节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倒换的方法、网络节点及系统,当一个保护域内发生保护倒换时,边界节点在确定在相邻域内只有保护传输实体时,在该相邻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的同时,发送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APS消息,以触发接收到APS消息的节点进行保护倒换,使得保护倒换能连锁进行,从而实现端到端的保护倒换,增强保护网络的健壮性。另外,当一个边界节点接收到对等节点发送的相邻保护域失效的APS消息时,发起保护倒换,以有效实现单向保护网络中的保护倒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保护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保护网络的网络架构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的保护网络的网络架构图;图3为APS消息净荷区所填充的数值及相应的含义;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网络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网络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网络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网络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保护倒换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保护倒换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五、八可应用的保护网络的网络架构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六可应用的保护网络的网络架构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七可应用的保护网络的网络架构图;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九可应用的保护网络的网络架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保护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图2为一种现有的保护结构的网络结构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倒换的方法、节点和系统能应用于该网络结构中。如图2所示,节点A、B、C、D、E和F构成一个A到F的线性保护结构。这些节点具有桥接(bridge)和选择(selector)的功能,具体可以是但不限于以太网传输设备、光传输网络设备。相连接的节点之间能够进行通信,具体通信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节点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如中间可能还连接有其他的节点、传输实体或者器件(图2中均未示出)。这些中间节点可以按照选定的路径在节点间传输业务以及APS消息,可选的,传输APS消息的方式可以是透传,也可以是转发,或者可以是重新构建相应的APS消息。相邻节点之间,如A和B之间、B和D之间、D和F之间,它们的连接可以是单一的无保护的连接,也可以是有保护的连接,如A和B之间的连接可以是1∶1的保护结构(图2中未示出)。如图2所示,节点A、B、C位于第一保护域中,节点B、C、D、E位于第二保护域中,节点D、E、F位第三保护域中。根据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ITU-TforITUTelecommunicationStandardizationSector)的标准ITU-TG.870以及相关的其他标准,所谓的保护域(protecteddomain,有时也称为protectiondomain)是指,一种耐受性机制(survivabilitymechanism),或者说一种保护整体。一个保护域包含一个或多个传输实体,当网络中出现故障,保护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传输实体受到了影响时,保护域为运行在这些传输实体上的业务提供了更为强健的耐受性。保护域的划分可以有多种标准,如基于不同的管理域并利用相同或者不同的网络层提供相应的保护,再如基于不同的运营商网络,再如根据基于不同通信协议的网络,再如基于通信网络的具体连接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节点B、C同时为第一保护域和第二保护域中的节点,同时也是这两个保护域的边界节点,节点D、E同时为第二保护域和第三保护域中的节点,同时也是这两个保护域的边界节点。边界节点是指保护域的边界处的节点,边界节点能同时和两个,甚至更多的保护域内的节点进行消息交互,从而实现保护域间的消息连通。可见,边界节点不但能与保护域内的其他节点进行消息连通,还承担了保护域与该保护域外的节点之间的消息连通的任务。同时,节点B与节点C,因为同是第一保护域和第二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可以配置为对等节点,用于保护相互之间的业务。同理,节点D与节点E,因为同是第二保护域和第三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可以配置为对等节点,用于保护相互之间的业务。一般来说,两个对等节点同时为相同的两个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如对等节点B和C同属于第一保护域和第二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可以被配置为对等节点。对等节点是相互的,如B是C的对等节点,即C也是B的对等节点,具体在应用中,可以在组网中进行配置,也可以利用设备的命令行或者利用网管权限进行配置,具体如何配置对等节点本实施例不做限制。一个边界节点配置对等节点后,当该节点或者与该节点连接的传输实体出现故障时,其对等节点能承担起该节点所在的两个保护域之间的消息连通的任务,从而起到保护该边界节点业务的作用,能增强保护网络的健壮性。在以上所介绍的网络结构中,可以利用线性保护机制进行业务保护。线性保护结构中,除了1+1单端保护结构外,其他保护结构,如1∶1单向保护结构、1∶1双向保护结构以及1+1双向保护结构,都要采用APS报文来同步源宿两端的保护倒换。APS报文的格式如表1所示,APS报文(或者APS协议数据单元)是以太网操作、维护和管理协议数据单元的一种。表1中MEL用于标识维护域等级,OpCode用于标记报文类型(APS报文此处数值为39),TLVOffset用于标识TLV字段开始,ENDTLV用于标识TLV字段结束,其中TLV字段用于承载APS的具体信息。表1其中,表1中APS-具体信息的具体格式如表2所示。表2中各字段定义请参见图3。表2下面将结合具体情形,对本发明做更为详细的阐述。实施例一: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节点。该网络节点包括:处理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第一保护域内与所述网络节点连接的第一传输实体由备用状态变为主用状态时,确定第二保护域内只存在与所述第一边界节点连接的保护传输实体,而不存在于与所述第一边界节点连接的工作传输实体;将业务倒换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上,其中,所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为所述第二保护域内与所述网络节点连接的传输实体;并生成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一自动保护倒换APS消息;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发送所述第一APS消息。具体的,该网络节点可以应用于以上所介绍的网络框架中,作为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如作为图2中的节点B、C。该网络节点可以同时作为第一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和第二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如图2中,当A、F之间原来主用(active)的传输实体6出现故障时,需要将业务倒换到备用(standby)的传输实体1上来,将传输实体1由备用状态变为主用状态,在这种场景中,上述的第一传输实体即为传输实体1。倒换过程中,节点A会发送倒换请求,如发送信号失效SF请求,节点C在接收到相应的请求后进行保护倒换。上述的处理模块可用于进行相应的保护倒换,并可用于检测传输实体1的主用或备用的状态。用于检测传输实体1由备用状态变为主用状态的手段可以有多种,比如网络节点接收到来自传输实体的SF请求并最终选择了传输实体1用于接收业务,则可以认为已检测到传输实体1由备用变为主用。具体的检测主用、备用状态的手段可以利用现有技术,并且可以有多种,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制。在以上介绍的线性保护结构或者保护网络中,在组网的时候,在每个域都会配置一条工作传输实体,并可在每个域内配置一条或多条保护传输实体。比如图2中,传输实体6、7、8分别是第一保护域、第二保护域、第三保护域的工作传输实体,传输实体1、2、3、4、5则是所配置的保护传输实体。处理模块,可用于确定第二保护域内只存在与所述第一边界节点连接的保护传输实体,而不存在与所述第一边界节点连接的工作传输实体。与图2相结合,以该网络节点是节点C为例,当传输实体1(也即第一传输实体)由备用变为主用时,则节点C的处理模块可用于确定相邻保护域内只存在与C连接的保护传输实体,而不存在工作传输实体。具体的,也就是确定传输实体2、3是否都是保护传输实体。相应的,处理模块可以根据所保存的端口标识来确定某条传输实体为保护传输实体,还是工作传输实体,进而确定是否所有与该网络节点连接的传输实体都是保护传输实体。当然,处理模块也可以根据其他方式来确定。比如,可以配置该网络节点为一个保护节点,用于保护网络中相应的工作节点的业务,当该网络节点被配置为保护节点时,可以默认与该节点所连接的某个域内的所有传输实体都是保护传输实体,相应地,确认该网络节点是保护节点,可以等效于确认与该网络节点所有与该网络节点连接的传输实体都是保护传输实体的过程。再如,处理模块可以根据传输实体所在的物理链路或者逻辑链路的标识来辨识,或者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令来确认。值得注意的是,处理模块是检测到第一保护域内的传输实体由备用变为主用后,确定相邻域,也即第二保护域只存在与处理模块所在网络节点连接的保护传输实体。可选的,处理模块还可用于,当发现,或者检测到在相邻域存在与处理模块所在网络节点相连接的工作传输实体时,则只需将来自第一传输实体的业务桥接到相应的工作传输实体上即可。比如,如果图2中节点C发现与其相连接的传输实体3为工作传输实体,则当节点C发现传输实体1由备用变为主用时,可直接将业务倒换至相应的工作传输实体3上。处理模块还可用于将业务倒换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上,并生成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一自动保护倒换APS消息,以供发送模块通过所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将所述第一APS消息发送出去。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一自动保护倒换APS消息,可以是携带保护通路信号失效(SF-P)的APS消息,可以是强制倒换的APS消息,也可以是其他能用于触发倒换的APS消息。其中,处理模块可以先将业务倒换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上,再生成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一自动保护倒换APS消息,以供发送模块通过所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将所述第一APS消息发送出去。可选的,也可以是,处理模块先生成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一自动保护倒换APS消息,以供发送模块通过所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将所述第一APS消息发送出去,然后再将业务倒换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上。优选的,本实施例通过扩展APS消息类型,定义一种新的APS请求消息。这种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APS消息,其请求命令可置于表2所示的请求和状态(也即表2第一栏中的请求/状态,request/state)的字段中。具体的,结合图3,请求命令填充的数值可以是所保留的0011、1010、1100、1000等,若其他数值可用的情况下,也可用其他填充数值,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该扩展的APS消息,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的网络节点,即所述第一APS消息,可用于触发接收到所述第一APS消息的第二边界节点:将业务倒换到所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上,并在检测到第三保护域内只存在与所述第二边界节点连接的保护传输实体后,在第三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以及发送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二APS消息,其中,所述第二边界节点同时是所述第二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和所述第三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非边界节点的中间节点接收到相应的的第一APS消息,可以直接透传,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转发,也可以构建新的相同的或者不同的APS消息,总之,传输到下游的APS消息能触发相应的边界节点进行倒换。具体的,该扩展的APS消息一方面具有类似于强制倒换或者人工倒换的作用,用于触发接收到该消息的节点进行保护倒换,该APS消息的优先级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设定,本实施例不详细展开;另一方面,该扩展的APS消息在触发接收节点进行保护倒换的同时,也触发该节点检测相邻域是否只存在保护传输实体,当检测到相邻域只存在保护传输实体,而不存在工作传输实体时,进行继续倒换,并继续发送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二APS消息,以触发后续链路进行必要的保护倒换。可选的,所述网络节点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通过所述第一传输实体发送的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三APS消息;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APS消息,进行保护倒换,将所述第一传输实体由备用状态变为主用状态。或者,可选的,所述网络节点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二保护域的携带通知相邻保护域失效的请求的第四APS消息,所述第四APS消息中还携带第二边界节点的标识;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标识判断所述第二边界节点是否为所述网络节点的对等节点,其中,所述网络节点的对等节点是指,同时为第一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和第二保护域的边界节点的边界节点。如图2所示,可以设置节点B、C互为对等节点,当节点B发现传输实体6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第二保护域内的传输实体发送携带通知相邻保护域失效的请求的第四APS消息,用于通告第一保护域内与其连接的传输实体发生故障。第二保护域内的节点D、E接到该第四APS消息后,发现第四APS消息是通知相邻保护域失效的APS消息,并且消息中携带的第二边界节点(在这个例子中为节点B)的标识,根据本身所存储本节点的对等节点的标识信息,发现该第四APS消息中携带的标识与所存储的本节点的对等节点的标识信息不匹配,说明该第四APS消息不是本节点的对等节点发送的,则在第二保护域内转发该第四APS消息。比如,节点D接到来自传输实体7的第四APS消息后,发现不是对等节点发送的,则在传输实体3上转发。节点B的对等节点C通过接收模块接收来自第二保护域的第四APS消息,发现其为携带通知相邻保护域失效的请求的第四APS消息,则根据消息中携带的标识判断发送该消息的第二边界节点是否是其对等节点,如果发现该标识能与本节点所存储的对等节点的标识相匹配,说明发送该第四APS消息的节点是本节点的对等节点。其中,互为对等节点的两个节点是指同时为两个相同的保护域的边界节点的两个节点,这样的两个节点在组网配置的时候可以配置为对等节点。在配置对等节点过程中,本节点保存对等节点的标识。其中,对等节点标识的具体类型,可以是节点编号、相应的IP地址、物理端口标识等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可选的另一种方案是,上述的第四APS消息中可以携带第二边界节点的标识,以图2中节点为例,如果节点B为第二边界节点,当发现传输实体6故障时,发送第四APS消息,消息中携带B节点的对等节点C的标识。相应的,第二保护域内的其他节点可以根据自身的节点标识判断本节点是否为发送该第四APS消息的节点的对等节点。而节点C通过接收模块接收到第四APS消息后,通过自身节点标识判断发送该第四APS消息的第二边界节点是否为本节点的对等节点。以上介绍的第四APS消息是一种新型的APS消息,用于一个节点通知对等节点其在一个域内的连通功能失效。携带通知相邻保护域失效的请求可以携带于表2中给出的请求和状态(请求/状态,request/state)一栏中,具体的,请求命令填充的数值可以是所保留的0011、1010、1100、1000等,若其他数值可用的情况下,也可用其他填充数值,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填充的数值与上述第一APS消息中的数值不相重复。另外,第四APS消息中携带的标识,可以携带于APS消息的其他可用于携带标识的位置,如可以携带于如表1中预留的字段中,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进一步的,如果上述的网络节点的处理模块,还用于在判断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是所述网络节点的对等节点时,进行保护倒换,将所述第一传输实体由备用状态变为主用状态。具体到图2中,节点C的处理模块在接收到对等节点B的第四APS消息后,根据消息中携带的标识判断出节点B是其对等节点,因为该消息来自第二保护域,说明与节点B连接的第一保护域内的传输实体出现故障,节点C的处理模块则在第一保护域内进行倒换,将第一传输实体(图2中的传输实体1)由备用状态变为主用状态。当然,如果网络节点的处理模块还用于在判断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不是所述网络节点的对等节点时,将所述第四APS消息送往所述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第二保护域内转发所述第四APS消息。具体到图2中,节点E的处理模块在接收到对等节点B的第四APS消息后,根据消息中携带的标识判断出节点B不是其对等节点,则将该第四APS消息送往发送模块。发送模块在第二保护域内转发该第四APS消息,如通过传输实体2转发。值得说明的是,非边界节点的域内的中间节点接收到通知相邻保护域失效的请求的APS消息时,可以在直接透传,也可以转发。进一步,网络节点,在发现有多条可供倒换的保护传输实体时,可以随机选择一条保护传输实体进行倒换,也可按照一定的规则选择一条保护传输实体进行倒换,更优选的,可以选择一条优先级最高的进行倒换。当然如果优先级最高的保护传输实体已然发出告警,则选择相应的优先级次高的保护传输实体。具体到图2中,网络节点C的处理模块发现传输实体1由备用变为主用后,发现第二保护域内只有保护传输实体2、3,则选择传输实体2、3中优先级较高的传输实体3(即选择传输实体3作为第一保护传输实体),将传输实体1上的业务倒换到传输实体3上并发送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一APS消息。如果传输实体1上出现告警,则选择优先级次高的传输实体2。在一种情景中,上述网络节点的处理模块具体可以是如图5中的处理器,而发送模块是图5中的发送设备,接收模块则是图5中所示的接收设备,三者通过通信接口相连。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处理模块的功能,具体的,相应的处理功能可以固化在相应的硬件中,如处理器可具体体现为可利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在另一种情景中,上述网络节点的处理模块包括如图5中处理器和存储设备。存储设备里可以存储相应的程序代码、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设备中的程序代码,这些程序代码被执行时,处理器可以实现上述处理模块的功能。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网络节点可以应用于1∶1保护机制中,也可以应用于1+1保护机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节点,当一个保护域内发生保护倒换时,该网络节点在确定在相邻域内只有保护传输实体时,在该相邻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的同时,发送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APS消息,以触发接收到APS消息的节点进行保护倒换,使得保护倒换能连锁进行,从而实现端到端的保护倒换,增强保护网络的健壮性。实施例二: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又一种网络节点,所述网络节点同时为第一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和第二保护域的边界节点,所述网络节点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二保护域的携带通知相邻保护域失效的请求的第一自动保护倒换APS消息,所述第一APS消息中还携带第二边界节点的标识;处理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标识识别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为所述网络节点的对等节点后,在所述第一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其中,所述网络节点的对等节点是指,同时为第一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和第二保护域的边界节点的节点。该网络节点可以应用于如图2的网络结构中,可以设置节点B、C互为对等节点,当节点B发现传输实体6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第二保护域内的传输实体发送携带通知相邻保护域失效的请求的第一APS消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APS消息类似于实施例一种的第四APS消息),用于通告第一保护域内与其连接的传输实体发生故障。第二保护域内的节点D、E接到该第一APS消息后,发现第一APS消息是通知相邻保护域失效的APS消息,并且消息中携带的第二边界节点(在这个例子中为节点B)的标识,根据本身所存储本节点的对等节点的标识信息,发现该第一APS消息中携带的标识与所存储的本节点的对等节点的标识信息不匹配,说明该第一APS消息不是本节点的对等节点发送的,则在第二保护域内转发该第一APS消息。比如,节点D接到来自传输实体7的第一APS消息后,发现不是对等节点发送的,则在传输实体3上转发。节点B的对等节点C通过接收模块接收来自第二保护域的第一APS消息,发现其为携带通知相邻保护域失效的请求的第一APS消息,则根据消息中携带的标识识别发送该消息的第二边界节点是否是其对等节点,如果发现该标识能与本节点所存储的对等节点的标识相匹配,说明发送该第一APS消息的节点是本节点的对等节点。其中,互为对等节点的两个节点是指同时为两个相同的保护域的边界节点的两个节点,这样的两个节点在组网配置的时候可以配置为对等节点。在配置对等节点过程中,本节点保存对等节点的标识。其中,对等节点标识的具体类型,可以是节点编号、相应的IP地址、物理端口标识等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可选的另一种方案是,上述的第一APS消息中可以携带第二边界节点的标识,以图2中节点为例,如果节点B为第二边界节点,当发现传输实体6故障时,发送第一APS消息,消息中携带B节点的对等节点C的标识。相应的,第二保护域内的其他节点可以根据自身的节点标识识别本节点是否为发送该第一APS消息的节点的对等节点。而节点C通过接收模块接收到第一APS消息后,通过自身节点标识识别发送该第一APS消息的第二边界节点是否为本节点的对等节点。以上介绍的第一APS消息是一种新型的APS消息,用于一个节点通知对等节点其在一个域内的连通功能失效。携带通知相邻保护域失效的请求可以携带于表2中给出的请求和状态(请求/状态,request/state)一栏中,具体的,请求命令填充的数值可以是所保留的0011、1010、1100、1000等,若其他数值可用的情况下,也可用其他填充数值,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另外,第一APS消息中携带的标识,可以携带于APS消息的其他可用于携带标识的位置,如可以携带于如表1中预留的字段中,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进一步的,如果上述的网络节点的处理模块,还用于在识别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是所述网络节点的对等节点时,进行保护倒换,将所述第一传输实体由备用状态变为主用状态。具体到图2中,节点C的处理模块在接收到对等节点B的第一APS消息后,根据消息中携带的标识识别出节点B是其对等节点,因为该消息来自第二保护域,说明与节点B连接的第一保护域内的传输实体出现故障,节点C的处理模块则在第一保护域内进行倒换,将第一传输实体(图2中的传输实体1)由备用状态变为主用状态。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根据所述标识识别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为所述网络节点的对等节点后,在所述第二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将来自第一保护域的业务桥接到第二保护域内的一条保护传输实体上;还可用于在保护传输实体上发送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二APS消息,以触发保护网络中相应的节点进行连锁倒换,以实现端到端的保护倒换。本实施例中的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二APS消息,可以是实施例中的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APS消息,在此不再赘述。当然,如果网络节点的处理模块还用于在识别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不是所述网络节点的对等节点时,将所述第一APS消息送往所述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第二保护域内转发所述第一APS消息。具体到图2中,节点E的处理模块在接收到对等节点B的第一APS消息后,根据消息中携带的标识识别出节点B不是其对等节点,则将该第一APS消息送往发送模块。发送模块在第二保护域内转发该第一APS消息,如通过传输实体2转发。在一种情景中,上述网络节点的处理模块具体可以是如图7中的处理器,接收模块则是图7中所示的接收设备,二者通过通信接口相连。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处理模块的功能,具体的,相应的处理功能可以固化在相应的硬件中,如处理器可具体体现为可利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在另一种情景中,上述网络节点的处理模块包括如图5中处理器和存储设备。存储设备里可以存储相应的程序代码、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设备中的程序代码,这些程序代码被执行时,处理器可以实现上述处理模块的功能。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网络节点可以应用于1∶1保护机制中,也可以应用于1+1保护机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节点,通过接收来自第二保护域的通知相邻域失效的请求消息,根据消息携带的标识识别出是对等节点所发出的消息,从而知道对等节点在第一保护域内失效,进而发起在第一保护域的保护倒换,增强了域间业务保护的健壮性。进一步的,在第二保护域内也发起倒换,并发送触发下一个保护域进行必要的倒换,能保证端到端的保护倒换的实现。实施例三: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倒换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利用实施例一中所提供的网络节点,可应用于如图2中所示的网络结构中。该方法包括:当第一保护域内与第一边界节点连接的第一传输实体由备用状态变为主用状态时,所述第一边界节点确定第二保护域内只存在与所述第一边界节点连接的保护传输实体,而不存在于与所述第一边界节点连接的工作传输实体,其中,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同时为第一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和第二保护域的边界节点;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将业务倒换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上,所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为所述第二保护域内与所述第一边界节点连接的传输实体;所述第一边界节点通过所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发送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一自动保护倒换APS消息。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将倒换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上,以及所述第一边界节点通过所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发送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一自动保护倒换APS消息,两者的执行顺序可以互换(图8中未显示),本实施例不做限制。可选的,所述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可以携带于所述第一APS消息中的请求和状态的字段中。所述第一APS消息,可以用于触发接收到所述第一APS消息的第二边界节点:将业务倒换到所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上,并在判断出第三保护域内只存在与所述第二边界节点连接的保护传输实体后,在第三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以及发送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二APS消息,其中,所述第二边界节点同时是所述第二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和所述第三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可选的,触发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将第一传输实体由备用状态变为主用状态可以是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三APS消息。具体的,所述第一边界节点接收通过所述第一传输实体发送的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三APS消息,并进行保护倒换,将所述第一传输实体由备用状态变为主用状态。可选的,触发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将第一传输实体由备用状态变为主用状态可以是携带通知相邻保护域失效的请求的第四APS消息。具体的,所述第一边界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二保护域的,携带通知相邻保护域失效的请求的第四APS消息,所述第四APS消息中还携带第三边界节点的标识;所述第一边界节点根据所述标识判断所述第三边界节点是否为所述第一边界节点的对等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边界节点的对等节点是指,同时为所述第一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和所述第二保护域的边界节点的节点。进一步的,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第一边界节点进行保护倒换,将所述第一传输实体由备用状态变为主用状态。或者,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在所述第二保护域内转发所述第四APS消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保护倒换的方法可以应用于1∶1保护机制中,所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为所述第二保护域内与所述第一边界节点连接的所有可用的传输实体中优先级最高的传输实体。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保护倒换的网络系统,包括如实施例一中所提供的网络节点和第二边界节点。该网络系统能利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保护倒换的方法,为网络系统中承载的业务提供端到端的保护。其中,第二边界节点,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节点通过第一保护传输实体发送的第一自动保护倒换APS消息,并将业务倒换到所述第一保护传输实体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边界节点,还用于在检测到第三保护域内只存在与所述第二边界节点连接的保护传输实体后,在第三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以及发送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二APS消息,其中,所述第二边界节点同时是所述第二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和所述第三保护域的边界节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倒换的方法和系统,当一个保护域内发生保护倒换时,网络节点在确定在相邻域内只有保护传输实体时,在该相邻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的同时,发送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APS消息,以触发接收到APS消息的节点进行保护倒换,使得保护倒换能连锁进行,从而实现端到端的保护倒换,增强保护网络的健壮性。实施例四: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保护倒换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利用实施例二中所提供的网络节点,可应用于如图2中所示的网络结构中。该方法包括:第一边界节点接收来自第二保护域的携带通知相邻保护域失效的请求的第一自动保护倒换APS消息,所述第一APS消息中还携带第二边界节点的标识,其中,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同时为所述第一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和第二保护域的边界节点;所述第一边界节点根据所述标识识别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为所述第一边界节点的对等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边界节点的对等节点是指,同时为第一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和所述第二保护域的边界节点的节点;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在所述第一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第一边界节点根据所述标识识别出所述第二边界节点为所述第一边界节点的对等节点的具体方法可参见实施例一、二中识别或判断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如果第一边界节点根据所述标识识别出第二边界节点不是第一边界节点的对等节点,则第一边界节点在第二保护域内转发所接收到的第一APS消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边界节点还可在所述第二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具体的,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在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在所述第一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之前,在所述第二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或者,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在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在所述第一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的同时,在所述第二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或者,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在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在所述第一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之后,在所述第二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边界节点在第二保护域内发送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第二APS消息。值得注意的是,在接收到第一APS消息后并识别出第二边界节点为对等节点后的操作,时间并没有先后之分,可以先在第一保护域内发起倒换,也可以在第二保护域内发起倒换,发送相应的第二APS消息的时间点本实施例也不作限制。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如实施例二中的网络节点和第二边界节点。第二边界节点,用于当检测到第一保护域内与所述第二边界节点连接的所有传输实体都出现故障时,生成携带通知相邻保护域失效的请求的第一自动保护倒换APS消息,并在第二保护域内发送所述第一APS消息,所述第一APS消息中还携带第二边界节点的标识,所述第二边界节点同时为第一保护域的边界节点和第二保护域的边界节点的边界节点。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倒换的方法和网络系统,通过接收来自第二保护域的通知相邻域失效的请求消息,根据消息携带的标识识别出是对等节点所发出的消息,从而知道对等节点在第一保护域内失效,进而发起在第一保护域的保护倒换,增强了域间业务保护的健壮性。进一步的,在第二保护域内也发起倒换,并发送触发下一个保护域进行必要的倒换,能保证端到端的保护倒换的实现。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场景,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释。实施例五:本实施例提供了多个保护域中出现双重链路故障时的保护倒换的方法。如图10中,节点配置B,C,D,E为边界节点。各节点的保护模式配置为1∶1双向保护机制。其中,传输实体6、7、8分别被配置为第一保护域、第二保护域、第三保护域的工作传输实体,相应的,传输实体1、9被配置为工作传输实体6的保护传输实体,输实体2、3、4、10被配置为工作传输实体7的保护传输实体,输实体5、11被配置为工作传输实体8的保护传输实体。当第一保护域内的工作传输实体6和保护传输实体9同时发生故障时,节点A,B均可以检测到信号失效(signalfail,SF)信号,则需要进行相应的倒换。具体的,第一保护域中,节点A,C交互APS协议,倒换到传输实体1上。节点C在第一保护域发生了保护倒换,在判断第二保护域存在的传输实体2、3均为保护传输实体,不存在工作传输实体,则节点C在第二保护域内中选择传输实体2或3发起保护倒换。如果节点C在第二保护域内选择传输实体3发起保护倒换,则:节点C通过传输实体3向节点D发送APS消息,消息内容为“域间保护倒换触发”;同时将业务倒换到传输实体3上。节点D收到C的APS消息后,从传输实体3上接收和发送正常业务,并给节点C发送APS消息确认倒换。节点D在第二保护域内发生了保护倒换,发现第三保护域存在工作传输实体8,则节点D选择工作传输实体8进行接收和发送业务。第三保护域内不发生保护倒换。如果节点C在第二保护域内中选择传输实体2发起保护倒换,则:C通过传输实体2向节点E发送APS消息,消息内容为“域间保护倒换触发”;同时将业务倒换到传输实体2上。节点E收到节点C的APS消息后,从传输实体2上接收和发送正常业务,并给节点C发送APS消息。节点E在第二保护域内发生了保护倒换,在第三保护域内中判断存在的传输实体5为保护路径,则节点E通过传输实体5向节点F发送APS消息,消息内容为“域间保护倒换触发”;同时将正常业务倒换到传输实体5上。节点F收到节点E的APS消息后,从传输实体5上接收和发送正常业务,并给节点E发送APS消息确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倒换的方法,当一个保护域内发生保护倒换时,网络节点在确定在相邻域内只有保护传输实体时,在该相邻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的同时,发送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APS消息,以触发接收到APS消息的节点进行保护倒换,使得保护倒换能连锁进行,从而实现端到端的保护倒换,增强保护网络的健壮性。实施例六:本实施例提供了1∶1单向链路故障时的保护倒换的方法。如图11所示,其中,节点配置B,C,D,E为边界节点,并配置节点B和C互为对等节点,节点D和E互为对等节点。各节点的保护模式配置为1∶1单向保护机制。其中,传输实体6、7、8分别被配置为第一保护域、第二保护域、第三保护域的工作传输实体,相应的,传输实体1被配置为工作传输实体6的保护传输实体,输实体2、3、4、9被配置为工作传输实体7的保护传输实体,输实体5、10被配置为工作传输实体8的保护传输实体。当第一保护域内的工作传输实体6发生故障时,因为是1∶1单向保护模式,故节点B能检测到故障信号——SF信号,节点A不能检测到故障。节点B检测到故障后,发现需要进行相应的倒换。节点B在第一保护域内的链路出现SF告警后,在第二保护域内发送“通知相邻保护域失效”的APS消息,如通过传输实体4和9发送,该消息同时还携带节点B的标识。第二保护域中的节点D,E收到节点B发送的消息后,判定是否是对等节点发送的消息,如果不是,则进行消息转发。节点C收到节点D和/或E转发的“通知相邻保护域失效”的APS消息,根据消息中携带的节点B的标识识别出该消息是对等节点所发送的。因此,节点C在第一保护域中发起APS倒换请求,进行保护倒换。节点C在第一保护域内发生倒换,同时也会在第二保护域内发生保护倒换,并发送“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APS消息以触发后续节点进行必要的倒换,具体详细步骤与实施例五中的步骤类似,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倒换的方法,通过接收来自第二保护域的通知相邻域失效的请求消息,根据消息携带的标识识别出是对等节点所发出的消息,从而知道对等节点在第一保护域内失效,进而发起在第一保护域的保护倒换,增强了域间业务保护的健壮性。进一步的,在第二保护域内也发起倒换,并发送触发下一个保护域进行必要的倒换,能保证端到端的保护倒换的实现。实施例七:本实施例提供了1∶1双向链路故障时的保护倒换的方法。如图12所示,节点配置B,C,D,E为边界节点。各节点的保护模式配置为1∶1双向保护机制。其中,传输实体6、7、8分别被配置为第一保护域、第二保护域、第三保护域的工作传输实体,相应的,传输实体1、9被配置为工作传输实体6的保护传输实体,输实体2、3、4、10被配置为工作传输实体7的保护传输实体,输实体5、11被配置为工作传输实体8的保护传输实体。当第一保护域内的工作传输实体6,第二保护域内的工作传输实体7,第三保护域内的工作传输实体8发生故障时,需要进行相应的倒换。具体的,可以配置配置工作传输实体和保护传输实体的绑定关系,当存在多条保护传输实体时,还可继续配置多条保护传输实体的优先级。可选的,优先级的配置规则可以是:和工作传输实体首末节点相同的保护传输实体路径具有更高的优先级。在进行保护倒换时,如果高优先级的保护传输实体上出现了告警,如SF或信号减弱(signaldegrade,SD)告警,则不使用该高优先级的保护传输实体,而选择次高优先级的保护传输实体。具体的:在节点A上进行第一保护域中的进行如表3所示的优先级配置:表3在节点B上进行第一保护域内的如表4所示的优先级配置:工作传输实体保护传输实体优先级传输实体6传输实体9高表4在节点B上进行第二保护域内的如表5所示的优先级配置:表5在节点C上进行第二保护域内的如表6所示的优先级配置:表6在节点E上进行第二保护域内的如表7所示的优先级配置:表7在节点D上进行第二保护域内的如表8所示的优先级配置:表8在节点D上进行第三保护域内的如表9所示的优先级配置:工作传输实体保护传输实体优先级传输实体8传输实体11高表9在节点F上进行第三保护域内的如表10所示的优先级配置:表10图12中工作传输实体发生双向失效后,在节点A,B,D,F节点的工作路径上都会产生相应的SF告警。第一保护域中,节点A,B间倒换到传输实体9上。在第二保护域中,节点B,D间倒换到传输实体10上。在第三保护域中,节点D,F间倒换到传输实体11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倒换的方法和系统,当一个保护域内发生保护倒换时,网络节点在确定在相邻域内只有保护传输实体时,在该相邻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的同时,发送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APS消息,以触发接收到APS消息的节点进行保护倒换,使得保护倒换能连锁进行,从而实现端到端的保护倒换,增强保护网络的健壮性。通过配置各条保护传输实体的优先级,能提高保护倒换的效率,节省保护倒换时间。实施例八:本实施例提供了1∶1双重链路故障时的保护倒换的方法。如图10所示,实施例八和实施例五中的网络拓扑以及保护模式相同,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各节点增加了优先级配置,配置情况和实施例七相同。在进行了优先级配置后,当节点C在第二保护域内发起保护倒换时,会选择优先级高的传输实体3进行保护倒换。实施例九:本实施例提供了1+1多重故障故障时的保护倒换的方法。如图13所示,节点B、C、D、E被配置为边界节点,节点B和C被配置为互为对等节点,节点D和E被配置为互为对等节点。各节点配置为1+1保护模式。其中,传输实体6、7、8为工作传输实体,其余的为保护传输实体。如图13所示,当节点B以及传输实体3发生故障,需要进行倒换。1+1保护的特点是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上都发送了正常业务,只需在接收端进行选择接收。当发生图13中的多重故障时,节点D在第二保护域中的传输实体全部出现告警,节点D第三保护域中发送“通知相邻保护域失效”的APS消息,消息中携带节点D的标识。节点F接收到APS消息后,则不选择接收从节点D发送来的业务,即不选择工作传输实体8,也不选择传输实体11,而是选择传输实体5上发送的业务,从而在第三保护域内实现保护倒换。当一个保护域内发生保护倒换时,网络节点在确定在相邻域内只有保护传输实体时,在该相邻保护域内进行保护倒换的同时,发送携带域间保护倒换触发的请求的APS消息,以触发接收到APS消息的节点进行保护倒换,使得保护倒换能连锁进行,从而实现端到端的保护倒换,增强保护网络的健壮性。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倒换的方法,通过接收通知相邻域失效的请求消息,进而发起在第一保护域的保护倒换,增强了域间业务保护的健壮性。。本领保护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保护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