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G/3G/4G网络通用的计算邻接基站覆盖层次关系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33396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2G/3G/4G网络通用的计算邻接基站覆盖层次关系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是指一种2G/3G/4G网络通用的计算邻接基站覆盖层次关系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2G、3G和4G网络已经成为我国通用的通讯网络,在设置这些通讯网络时,人们必须要对这些网络的邻接基站覆盖层次关系进行确认。然而,目前人们对这些邻接基站覆盖层次关系的确认都是通过肉眼来判断的,并且对于不同的网络,其邻接基站覆盖层次关系的判定方法都不相同。因此,导致了这些网络的邻接基站覆盖层次关系无法统一,不仅其判定误差率较高,而且还无法批量操作和拓展,已经严重的制约了通讯网络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人们对网络的邻接基站覆盖层次关系进行确认时所存在的判定方法不统一、误差率较高以及无法批量操作和拓展的缺陷,提供一种不仅能适应不同的网络,而且还能显著降低误差率、能批量操作和拓展的全网通用的邻接基站覆盖层次关系计算方法。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2G/3G/4G网络通用的计算邻接基站覆盖层次关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以目标基站为圆心搜索定位出不同角度内的初始基站,并生成初始基站集合列表;(2)以起点基站定位公式从初始基站集合列表中选取与目标基站最近的初始基站作为起点基站;(3)以起点基站为起点,依次判断并选取初始基站集合列表中符合门限条件的初始基站,并形成首层初始基站;(4)对首层初始基站进行闭环检查,形成最终的首层基站。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以目标基站为圆心搜索定位出不同角度内的初始基站”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1)以目标基站为圆心、以1度为窗口、以2~10km的直线距离为长度形成搜索定位范围,并在搜索定位范围内进行扫描;(12)判断在搜索定位范围内的基站数量是否为1个:是,则直接将该基站定位成初始基站;否,则取距离目标基站最近的基站为初始基站;(13)按顺时针方向重复步骤(11)和步骤(12),直至完成全部的360个窗口的搜索定位。步骤(2)中所述的“起点基站定位公式”为:起点基站=min(Cell_d0,Cell_d1,Cell_d2,......Cell_d365)其中Cell_d0、Cell_d1直至Cell_d365等为初始基站的距离,取离目标基站最近的初始基站作为起点基站,起点基站是整个运算的起点,也是终点。步骤(3)所述的“依次判断并选取初始基站集合列表中符合门限条件的初始基站”,其判断标准是依次确认每个初始基站是否符合过滤条件、入选条件和替换条件;其中,过滤条件为:θC<DWLimt;入选条件为:DWLimt<θC<UPLimt;替换条件为:θC>UPLimt;上述UPLimt为上门限值,其计算公式为:DWLimt为下门限值,其计算公式为:上述公式中,o为目标基站,A、B均为初始基站,将它们进行连线后形成oA、oB和AB三条边,θB为oA和oB形成夹角,θA为oA和AB形成夹角,θC为oB和AB形成夹角;β为在oB边上形成的od边,且该od长度等于oA时,od与Ad所形成夹角。步骤(4)中所述的“对首层初始基站进行闭环检查,形成最终的首层基站集合”是指,以替换条件方式来完成第一个已定位的首层初始基站与最后一个定位的首层初始基站的判断,确定最后一个已定位的首层初始基站相对于第一个已定位的首层初始基站是否符合首层初始基站要求;若满足θC>UPLlimt,则最后一个已定位的首层初始基站将被第一个已定位的首层初始基站替换,同时将第一个已定位的首层初始基站作为最终的首层基站之一;若不满足,则保留最后一个已定位的首层初始基站,同时将其作为最终的首层基站之一。本发明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提供的计算方法较为简单,不仅能适用于2G、3G和4G网络,而且还能对邻接基站覆盖层次关系得出统一的判断标准,便于不同运营商统一接口。(2)本发明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批量计算和统计,而且还能拓展到邻区规划、邻区优化、过覆盖定位、弱覆盖定位、覆盖分类等技术领域中,为相关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和思路。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流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主基站的地理位置分布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初始基站集合列表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门限条件计算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邻接基站覆盖层次关系是确认网络中目标基站与其附近基站相互关系的一种方式,其可分为第一层基站集合(即首层基站集合),第二层基站集合和第三层基站集合,其结构如图2所示。所谓的第一层基站集合是一种由多个环绕目标基站(即主基站)的若干基站集合,它是同时指一批基站相对于目标基站的地理位置的首层,形成的首层基站集合在其形成的范围内不应再出现除目标基站外的其它基站(室内站除外)。在第二层基站集合的计算和确认时,只需要将已定位的第一层基站从信息中删除后重新运算一次即可获取,依此类推,即可以获取到第三层基站集合。第一层基站集合的计算过程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1)以目标基站为圆心搜索定位出不同角度内的初始基站,并生成初始基站集合列表,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1)以目标基站为圆心、以1度为窗口、以2~10km的直线距离为长度形成搜索定位范围,并在搜索定位范围内进行扫描。(12)判断在搜索定位范围内的基站数量是否为1个:是,则直接将该基站定位成初始基站;否,则取距离目标基站最近的基站为初始基站。(13)按顺时针方向重复步骤(11)和步骤(12),直至完成全部的360个窗口的搜索定位。在经过上述步骤后就可以得出在目标基站附近360度范围内的所有初始基站(如图3中的实心点),将这些所有的初始基站位置固定下来,便形成了初始基站集合列表。(2)以起点基站定位公式从初始基站集合列表中选取与目标基站最近的初始基站作为起点基站。“起点基站定位公式”为:起点基站=min(Cell_d0,Cell_d1,Cell_d2,......Cell_d365)其中Cell_d0、Cell_d1直至Cell_d365等为初始基站的距离,取离目标基站最近的初始基站作为起点基站,起点基站是整个运算的起点,也是终点。(3)以起点基站为起点,依次判断并选取初始基站集合列表中符合门限条件的初始基站,并形成首层初始基站。如图4所示,假设o为目标基站(小区),A、B均为初始基站,A为起点基站或已定位为首层基站集合的基站,B为将要进行门限条件判定的基站,将它们进行连线后形成三角oAB,形成oA、oB和AB三条边,oA和oB形成夹角θB,oA和AB形成夹角θA,oB和AB形成夹角θC。同时,在oB边上取一点d且使得od的长度等于oA长度,此时od与Ad所形成的夹角则为β。门限条件包括过滤条件、入选条件和替换条件。在判定时,需要依次对每个初始基站进行以上三种条件的判定,符合条件的则为首层初始基站。其中,过滤条件为:θC<DWLimt;入选条件为:DWLimt<θC<UPLimt;替换条件为:θC>UPLimt;上述UPLimt为上门限值,其计算公式为:DWLimt为下门限值,其计算公式为:上述公式中,o为目标基站,A、B均为初始基站,将它们进行连线后形成oA、oB和AB三条边,θB为oA和oB形成夹角,θA为oA和AB形成夹角,θC为oB和AB形成夹角;β为在oB边上形成的od边,且该od长度等于oA时,od与Ad所形成夹角。(4)对首层初始基站进行闭环检查,形成最终的首层基站集合。所谓的“对首层初始基站进行闭环检查”是指,在已经形成的首层初始基站基础上,以替换条件的方式来完成第一个已定位的首层初始基站与最后一个已定位的首层初始基站的判断,确定最后一个已定位首层初始基站相对于第一个已定位的首层初始基站是否符合首层初始基站的要求,即形成的首层基站集合在其形成的范围内不应再出现除目标基站外的其它基站(室内站除外)。该闭环检查的判断依据是替换条件,即通过转换关系来判断最后一个已定位的首层初始基站是否可由第一个已定位的首层初始基站替换。若满足θC>UPLlimt,则最后一个已定位的首层初始基站将被第一个已定位的首层初始基站替换,即最后一个已定位的首层初始基站将被剔除掉,同时将第一个已定位的首层初始基站作为最终的首层基站之一。若不满足,则保留最后一个已定位的首层初始基站,同时将其作为最终的首层基站之一。如此以来,便可在目标基站的附近形成若干个符合要求的最终的首层基站集合。如上所述,便能很好的实现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