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可见光通信功率的优化方法

文档序号:779902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室内可见光通信功率的优化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内可见光通信功率的优化方法,包括:S1,构造室内可见光通信的MIMO特性矩阵,并建立室内可见光通信的收发模型;S2,根据室内通信照明的需求,设定优化因子,建立线性规划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灯源的发射功率;S3,根据上述优化后的灯源的发射功率对室内的灯源进行控制。该方法使用不同的优化因子对室内的灯源功率进行调节,可以减少在不同的接收位置的接收功率的波动,并且可以对特定的位置进行功率控制,达到对某一个位置的功率进行增强或减弱的功能。
【专利说明】室内可见光通信功率的优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可见光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可见光通信功率的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可见光通信是利用电信号控制荧光灯或发光二极管灯(LED)发出高速闪烁信号实现信息传输。具有通信速率高,频谱不受限,能耗低,保密性好,应用前景广泛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0003]图1示出了现有的室内可见光通信的原理示意框图。如图1所示,发送信息首先经过基带调制,然后通过LED强度调制将电信号转化为发送光信号,通过可见光信道后,通过光电二极管(PD)直接检测,将检测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解调还原得到原始信息。
[0004]图2示出了现有的室内可见光通信的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天花板上分布着多个LED阵列,每个LED阵列中包含多个LED灯,通常情况下,所有灯源采用相同的发射功率,这导致I)室内不同接收位置接收功率波动,造成通信性能的不稳定,同时某些位置的实际接收功率超出该位置实际需求的功率,造成能源的浪费;2)不能对特定的位置进行信号的控制,提高通信性能。
[0005]现有技术使用遗传算法通过对灯源发射功率进行编码,模仿生物进化机制进行优化,获得近似最优的灯源发射功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不同接收位置接收功率波动,但这种方法计算时间长,效率不高,而且算法的精度不高,也不能对特定位置的信号进行控制。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可见光通信功率的优化方法,通过调整灯源的发射功率,可以减小不同接收位置的接收功率波动,并且能够增强特定位置的接收功率。
[0007]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内可见光通信功率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8]SI,构造室内可见光通信的MMO特性矩阵,并建立室内可见光通信的收发模型,其具体包括:
[0009]S11,将室内屋顶上的η个灯源设置成多个灯源阵列,每个灯源阵列包含多个灯源;
[0010]S12,设置接收平面,将所述接收平面离散化,划分为m个大小相同的接收单元,在每个接收单元中取任意一点作为该接收单元的接收点,建立MMO特性矩阵,
[0011]
【权利要求】
1.室内可见光通信功率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I,构造室内可见光通信的MMO特性矩阵,并建立室内可见光通信的收发模型,其具体包括: S11,将室内屋顶上的η个灯源设置成多个灯源阵列,每个灯源阵列包含多个灯源; S12,设置接收平面,将所述接收平面离散化,划分为m个大小相同的接收单元,在每个接收单元中取任意一点作为该接收单元的接收点,建立MMO特性矩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可见光通信功率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根据室内通信照明的需求,使用优化因子a” i=l,…,η对第i个灯源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设置参数bfc,i=l,…,m,其中c是常数,为设定的接收功率,其取值需考虑满足照明通信需求,则建立线性规划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可见光通信功率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根据室内通信照明的需求,使用优化因子a” i=l,…,η对第i个灯源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设置参数bfc,i=l,…,m,其中c是常数,为设定的接收功率,其取值需考虑满足照明通信需求,则建立约束右端参数的线性规划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可见光通信功率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设定对第k个接收位置的接收功率进行控制,使得第k个位置的接收功率为Cl,其他位置需达到功率为C,采用优化因子ai; i=l,…,η对第i个灯源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设置1O1=C, i=l,…,m, i古k, K=C1,建立线性规划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可见光通信功率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源为荧光灯或LED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可见光通信功率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接收平面离散化为多个接收单元,取每个所述接收单元的中心位置设置为接收点。
【文档编号】H04B10/116GK103916184SQ201410096643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4日
【发明者】李立华, 张平, 丁颖睿 申请人:北京邮电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