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及移动终端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9984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及移动终端产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电子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及移动终端产品。该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包括套指、腕套、容设壳体和用于操控移动终端产品的外设控件,所述外设控件能够与移动终端产品进行识别与信息交换,所述外设控件安装于容设壳体上,所述腕套与容设壳体连接,所述套指安装于容设壳体的背面。该移动终端产品采用摇杆按键式或触摸板式的外设控件实现对移动终端的操控,尤其可有效地实现对无键盘移动终端进行操控,应用范围广泛;该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方便单手手持和携带超大屏移动终端产品,并且实现简便有效的单手操作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及移动终端产品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子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及移动终端产
品O
【背景技术】
[0002]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产业将走向真正的移动信息时代,移动终端的处理能力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处理能力,移动终端正在从简单的通话工具变为一个综合信息处理平台,这也给移动终端增加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为了更加清晰的观看移动终端上的信息,例如: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体积也越来越大,使得屏幕也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操作较为困难。
[0003]现有专利技术中,移动电话用附加式摇杆(CN01258909.8)公开了一种通过摇杆来控制按键的方式,它是通过摇杆套在手机按键上,用机械传动方式通过摇杆来控制手机按键。
[0004]这种方式只是通过机械传动将键盘控制变为摇杆控制,实际实施困难,摇杆的加入在移动电话厚度方向上增加,不利于操作。而且现在的移动终端发展方向逐渐将键盘按键省去,因此,采用摇杆的方式已无法对无按键移动终端产生有效操作。
[0005]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

【发明内容】

[0006](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移动终端通过摇杆来控制按键,其不利于操作,且通过摇杆不能对无按键移动终端产生有效操作的问题。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包括套指、腕套、容设壳体和用于操控移动终端产品的外设控件,所述外设控件能够与移动终端产品进行识别与信息交换,所述外设控件安装于容设壳体上,所述腕套与容设壳体连接,所述套指安装于容设壳体的背面。
[0010]其中,所述容设壳体包括套壳和软壳,所述套壳安装于软壳上,所述外设控件安装于套壳上,所述腕套的一端与软壳连接,所述套指安装于软壳的背面。
[0011]其中,所述套壳的形状与移动终端产品外壳形状相匹配,所述套壳套设连接于移动终端产品的外壳上。
[0012]其中,所述套壳为与移动终端产品共用的集成壳体。
[0013]其中,所述腕套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套设于人体手腕的打孔带和孔扣。
[0014]其中,所述腕套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套设于人体手腕的通过粘带。
[0015]其中,所述套指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所述套指为环状,其直径大小可调。
[0016]其中,所述外设控件为摇杆按键式或触摸板式,通过外设控件内的驱动模块与移动终端产品进行识别与信息交换。
[0017]其中,所述驱动模块与移动终端产品的连接方式为有线连接或无线信号连接,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移动终端产品的按键或触屏的控制端对应设置。
[001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产品包括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
[0019](三)有益效果
[0020]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包括套指、腕套、容设壳体和用于操控移动终端产品的外设控件,通过将外设控件安装于容设壳体上,腕套与容设壳体连接,套指安装于容设壳体的背面。通过摇杆按键式或触摸板式的外设控件实现对移动终端进行操作控制,尤其能够实现对无按键移动终端产品的操作;通过运用该辅助设备使移动终端产品在使用时可以单手手持,人体食指至无名指固定于套指内,不占据手掌位置。通过一个与移动终端产品通信连接的外设控件,实现拇指即可操作控制移动终端产品,达到方便单手手持和携带超大屏移动终端产品,实现方便有效的单手操作效果,从而解决超大屏移动终端产品不方便携带和必须双手使用的技术问题;该辅助设备对移动终端产品的操作控制不受其原有控制单元的限制,且对尺寸较大的移动终端产品如现在主流的大屏幕移动终端产品的携带和操作具有明显的增益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工作原理的逻辑示意图。
[0025]附图元件标号说明:101:外设控件;103:容设壳体;103a:套壳;103b:软壳;104:打孔带;105:孔扣;106:套指;107:腕套;111:USB数据线;112:粘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包括套指106、腕套107、容设壳体103和用于操控移动终端产品的外设控件101,外设控件101能够与移动终端产品进行识别与信息交换,外设控件101安装于容设壳体103上,腕套107与容设壳体103连接,套指106安装于容设壳体103的背面。外设控件101采用摇杆按键技术或触摸面板技术,具有步进、选择、确定功能。其中,采用摇杆按键技术外设控件101可与移动终端产品的按键功能对应,采用触摸面板技术的外设控件101可与移动终端产品的触屏功能对应,通过手指操作控制外设控件完成对移动终端产品的操作控制。
[0029]为了方便移动终端产品的安装,容设壳体103由可塑性材料制成,具有较强的韧度。在使用时,容设壳体103可与移动终端产品紧密贴合在一起,具有手感好、质量轻的特点,容设壳体103包括套壳103a和软壳103b,套壳103a使用塑料、合金等可塑材料制成,将套壳103a安装于软壳103b上,外设控件101通过轴安装于套壳103a上,使用时通过轴调整外设控件101与套壳103a的相对位置,腕套107的一端与软壳103b连接,套指106安装于软壳103b的背面,优选的,套指106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套指106为环状,其直径大小可调,保证移动终端产品在使用时可以单手手持,人体食指至无名指固定于套指内,可根据手指的粗细进行调节,不占据手掌位置。套壳103a的形状与移动终端产品外壳形状相匹配,套壳103a的形状可以与移动终端产品外壳形状吻合一致,套壳103a套设连接于移动终端产品的外壳上;套壳103a的尺寸大小可根据移动终端产品外壳尺寸进行适应性调整,夕卜设控件101内设有驱动模块,驱动模块通过USB数据线111与移动终端产品,实现通过摇杆按键式或触摸板式的外设控件实现对移动终端进行操作控制。
[0030]为了方便单手手持和携带超大屏移动终端产品,实现方便有效的单手操作效果。腕套107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套设于人体手腕的打孔带104和孔扣105,通过打孔带104和孔扣105之间的相互配合作用可应用于不同粗度的人体手腕,结构简单,实用性高。
[0031]实施例二
[0032]如图2所示,为了移动终端产品的操作控制不受其原有控制单元的限制,且对尺寸较大的移动终端产品如现在主流的大屏幕移动终端产品的携带和操作具有明显的增益效果。
[0033]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二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将设置于外设控件101内的驱动模块中增设了蓝牙控制模块,驱动模块通过蓝牙配对功能与移动终端产品连接。运用无线信号与移动终端产品的连接方式,可有效避免USB数据线111接触不牢固的缺点。同时,为了节省材料,将套壳103a与移动终端产品的壳体共用为一个集成壳体,减轻了该辅助设备的整体质量,便于携带,即,例如当该移动终端产品为手机时,该容设壳体103可以为手机后壳,该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可以作为手机后壳与手机本体进行组装。
[0034]实施例三
[0035]如图3所不,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三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将套壳103a设置为与移动终端产品外壳形状对应设置的半壳状,采用的套壳103a近似为移动终端产品的外壳1/2的尺寸,套壳103a滑动连接于移动终端产品的外壳上,滑动连接方式有利于移动终端产品的拆卸操作;软壳103b与套壳103a相应设置,软壳103b —般使用皮质、纤维等柔性材质制成,套壳103a以粘接、扣合或其它方式连接安装在软壳103b上。
[0036]为了简化手腕与腕套107之间的连接,腕套107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套设于人体手腕的粘带112。腕套107与套指106间以人体1/2手掌的距离间隔,这样使用者使用设备时,移动终端产品可以单手把持,且可以脱离手掌,固定于人体食指至无名指的位置,使得拇指可以自由活动在操作控制外设控件101,且手掌与手指的弯曲用力即可携带移动终端产品。本实施例的驱动模块与移动终端产品之间既可蓝牙无线信号连接,又可USB数据线111连接,但其连接方式不局限于此,其他通讯信号连接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该粘带112可以为磁力固定、粘帖固定、插入式机械固定等。
[003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产品,包括该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通过外设控件与移动终端产品有线或无线连接,外设控件采用摇杆按键技术或触摸面板技术,具有步进、选择、确定功能。通过手指操作控制外设控件完成对移动终端产品的操作控制。优选的,该移动终端产品为按键式手机或触屏式手机。
[0038]如图4所示,将驱动模块集成于外设控件内,通过USB数据线或无线蓝牙信号传输至移动终端产品内以使移动终端产品识别外设控件,载入移动终端产品对驱动模块的设置程序,通过手指操作控制外设控件完成对移动终端产品的操作控制。设置程序包括外设控件的开启与关闭;外设控件输入与移动终端自带按键、触摸输入的优先级设置;外设控件步进幅度调节,并设有默认设置。
[0039]综上所述,本发明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包括套指、腕套、容设壳体和用于操控移动终端产品的外设控件,通过将外设控件安装于容设壳体上,腕套与容设壳体连接,套指安装于容设壳体的背面。通过摇杆按键式或触摸板式的外设控件实现对移动终端进行操作控制,尤其能够实现对无按键移动终端产品的操作;通过运用该辅助设备使移动终端产品在使用时可以单手手持,人体食指至无名指固定于套指内,不占据手掌位置。通过一个与移动终端产品通信连接的外设控件,实现拇指即可操作控制移动终端产品,达到方便单手手持和携带超大屏移动终端产品,实现方便有效的单手操作效果,从而解决超大屏移动终端产品不方便携带和必须双手使用的技术问题;该辅助设备对移动终端产品的操作控制不受其原有控制单元的限制,且对尺寸较大的移动终端产品如现在主流的大屏幕移动终端产品的携带和操作具有明显的增益效果。
[004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套指(106)、腕套(107)、容设壳体(103)和用于操控移动终端产品的外设控件(101),所述外设控件(101)能够与移动终端产品进行识别与信息交换,所述外设控件(101)安装于容设壳体(103)上,所述腕套(107)与容设壳体(103)连接,所述套指(106)安装于容设壳体(103)的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设壳体(103)包括套壳(103a)和软壳(103b),所述套壳(103a)安装于软壳(103b)上,所述外设控件(101)安装于套壳(103a)上,所述腕套(107)的一端与软壳(103b)连接,所述套指(106)安装于软壳(103b)的背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壳(103a)的形状与移动终端产品外壳形状相匹配,所述套壳(103a)套设连接于移动终端产品的外壳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壳(103a)为与移动终端产品共用的集成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套(107)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套设于人体手腕的打孔带(104)和孔扣(10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套(107)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套设于人体手腕的粘带(11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指(106)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所述套指(106)为环状,其直径大小可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设控件(101)为摇杆按键式或触摸板式,通过外设控件(101)内的驱动模块与移动终端产品进行识别与信息交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与移动终端产品的连接方式为有线连接或无线信号连接,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移动终端产品的按键或触屏的控制端对应设置。
10.一种移动终端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辅助设备。
【文档编号】H04M1/23GK103916497SQ201410114164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5日
【发明者】苗俊杰, 王光泉, 朱墨雨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京东方现代(北京)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