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即时消息与短信/彩信互通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50658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即时消息与短信/彩信互通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即时通信应用技术,尤指一种实现即时消息与短信/彩信互通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即时通信应用,如微信、KIK、Viber等,凭借其方便、易用、廉价等优势,在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的人气。目前,即时通信应用实现消息收发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即时通信客户端之间即时消息收发,即即时通信双方均需安装客户端,通过移动互联网,在即时通信客户端之间进行即时消息的收发。这种方式只使用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消息互通大都采用自定义的协议或会话初始协议(SIP),与运营商短信/彩信业务系统无关。另一种方式是,即时通信客户端单向发送短信/彩信至移动终端如手机,即即时通信发送方安装客户端,通过移动互联网,发送短信/彩信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显示接入号码,但是,这种方式下,需要即时通信客户端软件提供商到各个电信运营商注册服务提供商(SP),与运营商的短信网关/彩信网关对接,并申请相应接入号码;而且,移动终端是无法直接回复短信/彩信的。从现有即时通信应用的使用来看,即时通信客户端与移动终端之间只能实现即时通信应用向移动终端发送短信/彩信的单向互通,且只能使用接入码下发短信/彩信,即不显示发送短信/彩信的手机号码,用户不知短信/彩信来自哪个手机终端,因此用户体验不好,给用户间的沟通造成了障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即时消息与短信/彩信互通的方法及系统,能够实现移动终端向即时通信应用发送短信/彩信。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即时消息与短信/彩信互通的方法,包括:短信/彩信中心需要下发短信/彩信时,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获得虚拟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地址,并向虚拟MSC发送第一短信/彩信发送请求;虚拟MSC经由开放接口将第一短信/彩信发送请求转发至即时通信服务器;即时通信服务器按照第一短信/彩信发送请求中携带接收端的客户端号码,将短信/彩信发送至相应的即时通信客户端。该方法之前还包括所述即时通信客户端开通客户端号码,具体包括: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与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BSS交互,完成号码开通,并将用户数据配置至所述HLR;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通知所述虚拟MSC开通号码;所述虚拟MSC将开通的客户端号码及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号码携带在用户位置更新请求中,向所述HLR发起位置更新请求,所述HLR接收到位置更新请求后,记录该客户端号码的拜访地在所述虚拟MSC上。所述虚拟MSC经由开放接口将第一短信/彩信发送请求转发至即时通信服务器包括:所述开放接口与短信中心或短信网关之间设置有短信发送接口,用于将来自短信中心现有的短消息转换协议SMPP或短消息网关接口协议SGIP协议的信息封装成webservice接口向即时消息服务器提供;所述开放接口与彩信中心或彩信网关之间设置的是彩信发送接口,用于将来自彩信中心的现有的彩信MM1协议或彩信MM7协议的信息封装成webservice接口向所述即时消息服务器提供;所述开放接口与虚拟MSC之间设置有开户接口,用于虚拟MSC将自定义的套接字socket接口的开户信息封装成webservice接口向即时消息服务器提供;与虚拟MSC之间还设置有短信接收接口,用于虚拟MSC将自定义的socket接口的短信/彩信封装成webservice接口向即时消息服务器提供。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预先在短信/彩信网关中申请接入号码,该方法还包括: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将接入号码与客户端号码作为发送方参数携带在第二短信/彩信发送请求中发出;短信/彩信网关将接收到的第二短信/彩信发送请求中的接入号码去掉后,再将客户端号码作为发送方参数发送给短信/彩信中心;短信/彩信中心将携带有发送方的客户端号码的短信/彩信下发给移动终端;其中,发送方的客户端号码为发送方手机号码。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即时消息与短信/彩信互通的系统,包括即时通信客户端、即时通信服务器、开放接口、虚拟MSC、短信中心、彩信中心,以及与短信中心/彩信中心之间、与虚拟MSC之间经由移动核心网采用已有MAP协议通过信令交互的HLR;其中,短信中心/彩信中心,用于在接收到来自移动终端的第一短信/彩信发送请求,向HLR发起客户端号码寻址请求;接收到来自HLR的虚拟MSC地址,向虚拟MSC请求发送短信/彩信;HLR,用于接收到寻址请求后,向短信中心/彩信中心返回虚拟MSC地址;虚拟MSC,用于将第一短信/彩信发送请求经由开放接口进行协议转换后转发至即时通信服务器;开放接口,用于完成底层短信/彩信等通信能力的封装;即时通信服务器,用于按照第一短信/彩信发送请求中携带的接收端的客户端号码,将短信/彩信发送至相应的即时通信客户端;即时通信客户端,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短信/彩信。还包括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BSS;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还用于与BSS交互,完成号码开通,并通知虚拟MSC开通的客户端号码;所述虚拟MSC,还用于负责客户端号码管理,已开通的客户端号码均在所述虚拟MSC上进行管理,实现短信/彩信的接收;携带客户端号码及IMSI号码,向HLR发起位置更新请求。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还用于在从所述BSS获知客户端号码状态发生变化时,通知所述虚拟MSC;所述虚拟MSC,还用于同步更新发生状态变化的客户端号码的状态。当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需要向移动终端发送短信/彩信时,所述即时通信客户端,还用于向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发送第二短信/彩信发送请求,其中携带有短信发送方的客户端号码;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还用于经由开放接口将接收到的第二短信/彩信发送请求转发至所述短信/彩信中心;所述短信/彩信中心,还用于将携带有发送方手机号码的短信/彩信发送至对应的接收短信的移动终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短信/彩信中心需要下发短信/彩信时,从HLR获得虚拟MSC地址,并向虚拟MSC发送第一短信/彩信发送请求;虚拟MSC经由开放接口将第一短信/彩信发送请求转发至即时通信服务器;即时通信服务器按照第一短信/彩信发送请求中携带接收端的客户端号码,将短信/彩信发送至相应的即时通信客户端。本发明方法通过虚拟MSC的短信寻址,实现了移动终端向即时通信应用发送短信/彩信。另外,本发明还实现了在即时通信客户端向移动终端发送短信/彩信时,发送号码显示的是即时通信客户端绑定的手机号码,而非接入码,增强了用户体验,改善了用户间的沟通。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本发明实现即时消息与短信/彩信互通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即时通信客户端开通客户端号码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现即时消息与短信/彩信互通的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即时通信客户端接收来自手机终端的短信的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即时通信客户端接收来自手机终端的彩信的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即时通信客户端发送短信至手机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即时通信客户端发送短信至手机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即时通信客户端发送短信至手机终端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即时通信客户端发送短信至手机终端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图1为本发明实现即时消息与短信/彩信互通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0:短信/彩信中心需要下发短信/彩信时,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获得虚拟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地址,并向虚拟MSC发送第一短信/彩信发送请求。这里,短信/彩信中心下发短信/彩信指的是,即时消息客户端向移动终端发送短信后,移动终端直接回复的场景,即此时由移动终端向即时消息客户端发送短信/彩信。在第一短信/彩信发送请求中,会携带有发送方手机号码、接收方手机号码即即时通信客户端的客户端号码、短信/彩信内容、发送时间等信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接收方手机号码即即时通信客户端的客户端号码是一个真实的手机号码,但无SIM卡承载,由专属的虚拟MSC管理。即时通信客户端的客户端号码是由运营商预先分配的。为了区分,本文中将已有的承载在SIM卡上的手机号码称为第一手机号码,将即时通信客户端的客户端号码称为第二手机号码。用户只要申请开通即时消息客户端号码,就可以实现一机双号。在即时通信客户端开户后,就一直漫游在虚拟MSC上,因此,HLR会将虚拟MSC地址作为即时消息客户端的客户端号码的拜访地地址返回短信/彩信中心,而短信/彩信中心直接将短信/彩信发送至该虚拟MSC。图2为本发明即时通信客户端开通客户端号码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步骤200~步骤202:即时通信服务器与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BSS)交互,完成号码开通,并将用户数据配置至HLR。本步骤中,BSS提供有开户接口,即时通信服务器通过开户接口向BSS发送开户请求,开户请求中携带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二手机号码即时通信客户端的客户端号码、用户身份信息、开通业务类型、开通时间等,在BSS开户成功后,才能使用本即时消息业务。用户数据包括:第二手机号码、用户身份信息、开通业务类型、开通时间等。步骤203~步骤204:即时通信服务器通知虚拟MSC开通号码。本步骤中,即时通信服务器通过虚拟MSC提供的开户接口,向虚拟MSC发送携带有第二手机号码、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和开通时间的开户通知,以开通号码。这里开通是指虚拟MSC将第二手机号码纳入其管理范围。虚拟MSC完成开通后可以向即时通信服务器返回通知响应。第二手机号码及IMSI号码信息是预先由BSS系统提供给即时消息服务系统的。本发明中,即时通信客户端采用真实手机号码开户,且该手机号码即第二手机号码无需SIM卡承载。由于无需SIM卡承载,第二手机号码不会开机注册,也就是说,无论用户身处何地,第二手机号码一直漫游在虚拟MSC上。步骤205~步骤206:虚拟MSC将开通的第二手机号码及IMSI号码携带在用户位置更新请求中,向HLR发起位置更新请求,相当于第二手机号码的拜访地在虚拟MSC上。HLR接收到位置更新请求后,记录第二手机号码的拜访地在虚拟MSC上,无论第二手机号码在什么物理位置使用,均认为漫游在该虚拟MSC上,并向虚拟MSC返回位置更新请求响应。虚拟MSC在完成将新的第二手机号码纳入其管理后,会向HLR发送用户位置更新请求,以告诉HLR其有一个第二手机号码启用了,位置就在虚拟MSC。虚拟MSC只负责管理即通信息客户端的客户端号码。所有已开通的号码均在虚拟MSC上进行管理,当即时通信服务器从BSS获知第二手机号码状态发生变化时,如销号等,还包括:同步通知虚拟MSC,以保证第二手机号码状态的同步。也就是说,即时通信客户端的客户端号码是个真实的手机号码,除了没有SIM卡承载外,其他与真实手机号码没有区别。所以,对于短信中心/彩信中心来说,其不知道也无需知道是正常短信/彩信还是手机发送到即时通信客户端的短信/彩信,当携带的接收方手机号码为第二手机号码时,其只需到HLR寻址,寻址到虚拟MSC后,直接把短信/彩信转发给虚拟MSC。虚拟MSC知道这是需要发送至即时通信客户端的短信/彩信,并发送给即时通信客户端对应的即时通信服务器,以实现短信/彩信接收即可。步骤101:虚拟MSC经由开放接口将第一短信/彩信发送请求转发至即时通信服务器。本步骤中,开放接口实现底层短信/彩信等通信能力的封装,向即时通信服务器开放Webservice接口。具体地,开放接口对短信/彩信网关或短信/彩信中心两种协议的适配都支持。开放接口与短信中心或短信网关之间设置的是短信发送接口,用于将来自短信中心现有的短消息转换协议(SMPP)或短消息网关接口协议(SGIP)协议的信息封装成webservice接口向即时消息服务器提供;开放接口与彩信中心或彩信网关之间设置的是彩信发送接口,用于将来自彩信中心的现有的彩信MM1协议或彩信MM7协议的信息封装成webservice接口向即时消息服务器提供;与虚拟MSC之间设置有开户接口,用于虚拟MSC将自定义的套接字socket接口的开户信息封装成webservice接口向即时消息服务器提供,与虚拟MSC之间还设置有短信接收接口,用于虚拟MSC将自定义的socket接口的短信/彩信封装成webservice接口向即时消息服务器提供。其中,WebService技术,能使得运行在不同机器上的不同应用无须借助附加的、专门的第三方软件或硬件。步骤102:即时通信服务器按照第一短信/彩信发送请求中携带的接收端的客户端号码即接收方的第二手机号码,将短信/彩信发送至相应的即时通信客户端。本发明方法通过虚拟MSC的短信寻址,实现了移动终端向即时通信应用发送短信/彩信。具体来讲,现有短信接收的实现大致包括:手机开机后,会向HLR发送用户位置更新信息,HLR记录第一手机号码所在的MSC。当有短信发给第一手机号码时,发送方归属的短信中心会将短信路由至接收方归属的短信中心,短信中心再到HLR查询接收方所在的MSC,最后通过MSC将短信发送到接收方。而通过图1所示的流程,本发明短信接收的实现包括:即时通信客户端对应的第二手机号码由虚拟MSC管理,第二手机号码无实体SIM卡承载,相当于一直漫游在虚拟MSC上,而在HLR登记的拜访地就是该虚拟MSC,因此,短信中心寻址时,能找到虚拟MSC,再由虚拟MSC将接收到的短信/彩信发送至即时消息服务器。该方法之前还包括:即时通信服务器需要向移动终端发送短信/彩信:即时通信客户端向即时通信服务器发送第二短信/彩信发送请求,其中携带有短信/彩信发送方的即时消息客户端的客户端号码即发送方的第二手机号码、接收方的第一手机号码、短信/彩信内容、发送时间等;即时通信服务器经由开放接口将接收到的第二短信/彩信发送请求转发至短信/彩信中心;短信/彩信中心将携带有发送方的第二手机号码的短信/彩信发送至对应的接收方的移动终端。这里,即时消息服务器中存储有即时消息客户端号码,可以用于确定收到的短信/彩信发送请求是发送给即时消息客户端还是手机终端。如果本发明系统还包括用于完成SIP协议到SGIP协议的转换的短信/彩信网关时,本发明方法还包括:即时通信服务器需预先在短信/彩信网关中申请接入号码,并将接入号码(如1065222)与客户端号码即发送方的第二手机号码(13073157082)作为发送方参数(106522213073157082)携带在第二短信/彩信发送请求中发出,短信/彩信网关将接收到的第二短信/彩信发送请求中的接入号码去掉后,再将发送方的第二手机号码(13073157082)作为发送方参数发送给短信/彩信中心。短信/彩信中心将携带有发送方的第二手机号码的短信/彩信下发给移动终端。这样,本发明还实现了在即时通信客户端向移动终端发送短信/彩信时,发送号码显示的是即时通信客户端绑定的第二手机号码,而非接入码,增强了用户体验,改善了用户间的沟通。需要说明的是,如果预先将第二手机号码存储入手机通讯录,即时消息客户端内也有通讯录,是与手机终端共享通讯录的,这样,发送号码可以直接显示即时通信客户端绑定的第二手机号码对应的用户信息如名字。图3为本发明实现即时消息与短信/彩信互通的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即时通信客户端、即时通信服务器、开放接口、虚拟MSC、短信中心、彩信中心,以及HLR;其中,短信中心/彩信中心,用于在接收到来自移动终端的第一短信/彩信发送请求,向HLR发起客户端号码寻址请求;接收到来自HLR的虚拟MSC地址,向虚拟MSC请求发送短信/彩信;HLR,用于接收到客户端寻址请求后,向短信中心/彩信中心返回虚拟MSC地址,HLR与短信中心/彩信中心之间,HLR与虚拟MSC之间,均经由移动核心网采用已有MAP协议,通过信令交互;虚拟MSC,用于将第一短信/彩信发送请求经由开放接口进行协议转换后转发至即时通信服务器。虚拟MSC是一个独立的实体,设置在信令网上,与整个信令网是打通的即信令网上的其他网元可以寻址到虚拟MSC。开放接口,用于完成底层短信/彩信等通信能力的封装,开放接口对短信/彩信网关或短信/彩信中心两种协议的适配都支持。具体地,向即时通信服务器开放Webservice接口,开放接口与短信中心或短信网关之间设置的是短信发送接口,用于将来自短信中心现有的SMPP或SGIP协议的信息封装成webservice接口向即时消息服务器提供;开放接口与彩信中心或彩信网关之间设置的是彩信发送接口,用于将来自彩信中心的现有的MM1协议或MM7协议的信息封装成webservice接口向即时消息服务器提供;与虚拟MSC之间设置有开户接口,用于虚拟MSC将自定义的socket接口的开户信息封装成webservice接口向即时消息服务器提供,与虚拟MSC之间还设置有短信接收接口,用于虚拟MSC将自定义的socket接口的短信/彩信封装成webservice接口向即时消息服务器提供。即时通信服务器,用于按照第一短信/彩信发送请求中携带的接收端的客户端号码即第二手机号码,将短信/彩信发送至相应的即时通信客户端。这里,即时通信服务器是实现即时通信业务功能的核心,通过调用基础能力层的通信能力完成短信/彩信收发业务流程;同时,即时通信服务器与BSS设置有接口互通。BSS是运营商现有业务支撑系统,所有的用户号码及业务均在其上进行管理。即时通信客户端,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短信/彩信。这里,即时通信客户端作为与用户的接触面,为用户提供使用业务功能所需的操作界面。支持主流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如苹果(ios)、安卓(Android)等版本。本发明即时通信客户端在开户时,采用真实手机号码开户,且该手机号码即第二手机号码无需SIM卡承载。第二号码是运营商真实的手机号码,与常用的手机号码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常用的手机号码是有SIM卡承载的,需要将SIM卡插在手机中才能使用;但是本发明中的这个即时通信客户端在开户时采用的真实手机号码没有实体SIM卡,但在运营商的系统中,与一般的手机号码是一样的。本发明系统还包括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BSS),即时通信服务器,还用于与BSS交互,完成号码开通,并通知虚拟MSC开通的手机号码;虚拟MSC,还用于负责即时通信号码管理,已开通的第二手机号码均在虚拟MSC上进行管理,实现短信/彩信的接收;携带第二手机号码及IMSI号码,向HLR发起位置更新请求。第二手机号码及IMSI号码信息是预先由BSS系统提供给即时消息服务系统的。也就是说,相当于第二手机号码的拜访地在虚拟MSC上。由于即时通信客户端的真实手机号码无SIM卡承载,因此,第二手机号码不会开机注册,无论用户身处何地,第二手机号码一直漫游在虚拟MSC上。本发明系统通过虚拟MSC的短信寻址,实现了移动终端向即时通信应用发送短信/彩信。进一步地,即时通信服务器,还用于在从BSS获知第二手机号码状态发生变化时,如销号等,通知虚拟MSC;相应地,虚拟MSC,还用于同步更新发生状态变化的第二手机号码的状态。当即时通信服务器需要向移动终端发送短信/彩信时,即时通信客户端,还用于向即时通信服务器发送第二短信/彩信发送请求,其中携带有短信发送方的第二手机号码、接收方的第一手机号码、短信/彩信内容、发送时间等。即时通信服务器,还用于经由开放接口将接收到的第二短信/彩信发送请求转发至短信/彩信中心;短信/彩信中心,还用于将携带有发送方的第二手机号码的短信/彩信发送至对应的接收短信的移动终端。如果现有网络中的短信/彩信中心不允许对接的话,本发明还提供采用对接短信/彩信网关的方案。本发明系统还包括短信/彩信网关,用于完成SIP协议到SGIP协议的转换。即时通信服务器需预先在短信/彩信网关中申请接入号码,并将接入号码(如1065222)与客户端号码即发送方的第二手机号码(13073157082)作为发送方参数(106522213073157082)携带在第二短信/彩信发送请求中发出,短信/彩信网关将接收到的第二短信/彩信发送请求中的接入号码去掉,并将发送方的第二号码(13073157082)作为发送方参数发送给短信/彩信中心。需要说明的是,接入码是现有短信/彩信网关要求的,短信/彩信网关认为即使消息服务系统是一个SP,需要在短信/彩信网关注册接入码,才能调用网关的短信/彩信能力,将短信/彩信下发给用户。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图4为本发明即时通信客户端接收来自手机终端的短信的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400~步骤401:手机终端向短信中心发送第一短信发送请求,其中携带有发送方的第一手机号码、接收方的客户端号码、短信内容、发送时间等;短信中心收到短信发送请求后可以返回响应如200OK响应。这里,接收方的客户端号码即是接收短信的即时通信客户端开户时注册的对应的第二手机号码。步骤402~步骤403:短信中心根据获得的接收方的客户端号码在HLR中进行客户端号码寻址,HLR将对应的虚拟MSC地址返回给短信中心。HLR就是一个用户位置信息数据库,在HLR中存储有第二手机号码,及第二手机号码的拜访地MSC地址即虚拟MSC地址。本发明中,即时通信客户端采用真实手机号码开户,客户端号码开户后一直漫游在虚拟MSC上,因此,HLR将虚拟MSC地址作为客户端号码的拜访地地址。步骤404~步骤405:短信中心将接收到的第一短信发送请求转发至虚拟MSC地址对应的虚拟MSC;该虚拟MSC返回响应如200OK响应。步骤406~步骤407:虚拟MSC将接收到的第一短信发送请求发送给即时通信服务器;即时通信服务器返回响应如200OK响应。步骤408~步骤409:即时通信服务器将第一短信发送请求中携带的短信内容发送给即时通信客户端,即时通信客户端返回响应如200OK响应。图5为本发明即时通信客户端接收来自手机终端的彩信的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500~步骤501:手机终端向彩信中心发送第一彩信发送请求,其中携带有发送方的第一手机号码、接收方的客户端号码、彩信内容、发送时间等;彩信中心收到短信发送请求后可以返回响应如200OK响应。这里,接收方的客户端号码即是接收短信的即时通信客户端开户时注册的对应的第二手机号码。步骤502:彩信中心向短信中心发送短信WAPURL,其中携带有接收方的客户端号码。其中,WAPURL是彩信中心内的一个地址,也即是彩信被存储的地址。后续流程中,终端会点击这个地址,并通过WAP网关(WAPGW)到这个地址去获取彩信内容。步骤503~步骤504:短信中心根据获得的接收方的客户端号码在HLR中进行客户端号码寻址,HLR将对应的虚拟MSC地址返回给短信中心。HLR就是一个用户位置信息数据库,在HLR中存储有第二手机号码,及第二手机号码的拜访地MSC地址即虚拟MSC地址。本发明中,即时通信客户端采用真实手机号码开户,客户端号码开户后一直漫游在虚拟MSC上,因此,HLR将虚拟MSC地址作为客户端号码的拜访地地址。步骤505~步骤506:短信中心向虚拟MSC发送短信WAPURL,其中携带有接收方的客户端号码,虚拟MSC向彩信中心发送获取彩信请求,其中携带有接收方的客户端号码、虚拟MSC地址。本步骤中,虚拟MSC模拟WAPGW,向彩信中心发送获取彩信请求,以便从彩信中心获得彩信。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接收彩信流程不经过WAPGW,由虚拟MSC去获取彩信,即有虚拟MSC模拟WAPGW到彩信中心去取彩信内容。步骤507:彩信中心将彩信下发给对应的虚拟MSC,虚拟MSC将接收到的彩信经由即时通信服务器发送给即时通信客户端。图6为本发明即时通信客户端发送短信至手机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600~步骤601:即时通信客户端向即时通信服务器发送满足SIP的短信发送请求。在短信发送请求中携带有发送方的客户端号码即发送方的第二手机号码,接收方的第一手机号码,短信内容,发送时间等信息。即时通信服务器返回响应,比如200OK。步骤602~步骤605:即时通信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满足SIP的短信发送请求转换为Webservice接口的发送短信请求,并经由开放接口,将webservice接口封装成现有的SMPP的发送短信请求后提供给短信中心。开放接口和短信中心在收到短信发送请求时,都会向发送方返回响应,比如200OK。步骤606~步骤607:短信中心将短信下发给接收方的手机号码对应的手机终端,手机终端接收到短信后向短信中心返回响应如200OK。之后,接收方的手机终端在查看短信时,由于短信发送请求中一直携带有发起方的第二手机号码,因此接收方能直接从接收到的短信信息中获知发起方的第二手机号码,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图7为本发明即时通信客户端发送短信至手机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700~步骤701:即时通信客户端向即时通信服务器发送满足SIP的短信发送请求。在短信发送请求中携带有发送方的客户端号码即发送方的第二手机号码,接收方的第一手机号码,短信内容,发送时间等信息。即时通信服务器返回响应,比如200OK。步骤702~步骤705:即时通信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满足SIP的短信发送请求转换为Webservice接口的发送短信请求,并经由开放接口,将webservice接口封装成现有的SGIP的发送短信请求后提供给短信网关。此时,短信发送请求中还携带有接入号。需要说明的是,接入码是现有短信网关要求的,短信网关认为即时消息服务系统是一个SP,需要在短信网关注册接入码,才能调用短信网关的短信能力,将短信下发给用户。开放接口和短信网关在收到短信发送请求时,都会向发送方返回响应,比如200OK。步骤706~步骤707:将SGIP的发送短信请求转换为SMPP的发送短信请求后提供给短信中心,此时去掉携带的接入码,短信中心返回响应如200OK。步骤708~步骤709:短信中心将短信下发给接收方的第一手机号码对应的手机终端,手机终端接收到短信后向短信中心返回响应如200OK。之后,接收方的手机终端在查看短信时,由于短信发送请求中一直携带有发起方的第二手机号码,因此接收方能直接从接收到的短信信息中获知发起方的第二手机号码,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图8为本发明即时通信客户端发送短信至手机终端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800~步骤801:即时通信客户端向即时通信服务器发送满足SIP的彩信发送请求。在彩信发送请求中携带有发送方的客户端号码即发送方的第二手机号码,接收方的第一手机号码,彩信内容,发送时间等信息。即时通信服务器返回响应,比如200OK。步骤802~步骤805:即时通信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满足SIP的彩信发送请求转换为Webservice接口的发送彩信请求,并经由开放接口,将webservice接口封装成现有的MM1协议的发送彩信请求后提供给彩信中心。开放接口和彩信中心在收到彩信发送请求时,都会向发送方返回响应,比如200OK。步骤806~步骤807:彩信中心将MM1协议的彩信下发给接收方的第一手机号码对应的手机终端,手机终端接收到彩信后向彩信中心返回响应如200OK。之后,接收方的手机终端在查看彩信时,由于彩信发送请求中一直携带有发起方的第二手机号码,因此接收方能直接从接收到的彩信信息中获知发起方的第二手机号码,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图9为本发明即时通信客户端发送短信至手机终端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900~步骤901:即时通信客户端向即时通信服务器发送满足SIP的彩信发送请求。在擦新发送请求中携带有发送方的客户端号码即发送方的第二手机号码,接收方的第一手机号码,彩信内容,发送时间等信息。即时通信服务器返回响应,比如200OK。步骤902~步骤905:即时通信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满足SIP的彩信发送请求转换为Webservice接口的发送彩信请求,并经由开放接口,将webservice接口封装成现有的MM7协议的发送短信请求后提供给彩信网关。此时,彩信发送请求中还携带有接入号。需要说明的是,接入码是现有彩信网关要求的,彩信网关认为即时消息服务系统是一个SP,需要在彩信网关注册接入码,才能调用彩信网关的彩信能力,将彩信下发给用户。开放接口和彩信网关在收到彩信发送请求时,都会向发送方返回响应,比如200OK。步骤906~步骤907:将MM7协议的发送彩信请求转换为MM1协议的发送彩信请求后提供给彩信中心,此时去掉携带的接入码,彩信中心返回响应如200OK。步骤908~步骤909:彩信中心将彩信下发给接收方的第一手机号码对应的手机终端,手机终端接收到彩信后向彩信中心返回响应如200OK。之后,接收方的手机终端在查看彩信时,由于彩信发送请求中一直携带有发起方的第二手机号码,因此接收方能直接从接收到的彩信信息中获知发起方的第二手机号码,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