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硬件电路的主动式剩余响应抑制方法

文档序号:7817501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硬件电路的主动式剩余响应抑制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硬件电路的主动式剩余响应抑制方法,属于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一种基于硬件电路的主动式剩余响应抑制方法,针对特定的剩余响应产生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化跟踪调谐的主动式剩余响应抑制方法,通过简单的硬件电路结合软件算法,即可实现对特定剩余响应点的精确抑制。本发明一种基于硬件电路的主动式剩余响应抑制方法,设计合理,增加了辅助信号通道,但是不增加变频通道损耗,也不影响整机测量灵敏度,稳定可靠。采用数字化调节控制技术,可根据测试需要对当前剩余响应点进行实时校准,降低了剩余响应指标,提高了剩余响应点附近的测量范围和精确度。
【专利说明】 一种基于硬件电路的主动式剩余响应抑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剩余响应抑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硬件电路的主动式剩余响应抑制方法,属于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对于通用的超外差信号接收机,剩余响应是其最基本的一个性能指标,它表征了该接收机在没有外部信号输入的情况下接收机本身假响应幅值的大小,限制了在剩余响应频率点上的最小测试电平和测量准确度。一般为保证整机剩余响应指标的实现,需要对变频通路进行优化布局、器件选型、通道隔离、波段滤波等各种通道处理设计。随着该指标的不断提升,一味的依靠传统的硬件模拟电路保证指标的实现,不仅电路实现复杂,体积庞大,成本高昂,而且稳定性和可靠性都不易保证。
[0003]在通用的多级超外差接收机实现方案中,两路本振信号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带内高阶交调信号即为整机的一种剩余响应点,由于本振信号功率较大,变频器本身端口间隔离度有限,由此产生的剩余响应是接收机最难以解决的顽疾,已成为整机剩余响应指标提高的瓶颈因素。现有的解决方案完全依靠混频器本身的端口隔离度、通路中的带通滤波或低通滤波器的带外抑制能力以及变频通道本身空间隔离屏蔽设计性能。要想降低剩余相应指标,主要靠减小滤波器过度带、提高滤波器带外抑制,一般是增加滤波器阶数或采用多个滤波器串联方式来实现,这无疑会增加体积和成本,而且会影响通路损耗,降低整机测量灵敏度。新增加的滤波器电路对杂波信号抑制有限,且需要考虑跟原电路的匹配等因素,加上本身随温度、湿度等外界环境影响容易发生漂移导致滤波抑制效果大打折扣,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硬件电路的主动式剩余响应抑制方法,设计合理,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降低了剩余响应指标,提高了剩余响应点附近的测量范围和精确度。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基于硬件电路的主动式剩余响应抑制方法,
[0007]具有以下硬件电路:预选器、本地振荡器、第一耦合器、第二耦合器、混频器、幅相控制器和中频通道;
[0008]所述本地振荡器产生本振信号,经第一耦合器输出至混频器,所述预选器选择射频输入信号至混频器,混频器将第一耦合器输出的本振信号和预选器选择的射频输入信号进行变频,得到中频信号和本振泄露信号及其他小信号;
[0009]所述幅相控制器对第一耦合器输出的本振信号进行调幅调相,得到调谐信号;
[0010]调谐信号经第二耦合器输出至中频通道,抵消掉中频通道中的本振泄露信号,得到中频信号及其他小信号;
[0011]利用以上硬件电路的主动式剩余响应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步骤1:本地振荡器产生本振信号至第一耦合器;
[0013]步骤2:第一耦合器输出本振信号至混频器;
[0014]步骤3:预选器选择射频输入信号至混频器;
[0015]步骤4:混频器将第一耦合器输出的本振信号和预选器选择的射频输入信号进行变频,得到中频信号和本振泄露信号及其他小信号至第二耦合器;
[0016]步骤5:第一耦合器输出本振信号至幅相控制器;
[0017]步骤6:幅相控制器对第一耦合器输出的本振信号进行调幅调相,得到调谐信号至第二耦合器;
[0018]步骤7:在第二耦合器中,本振泄露信号和调谐信号幅度相等,相位相反,本振泄露信号和调谐信号完全抵消,得到中频信号及其他小信号至中频通道。
[0019]优选地,所述幅相控制器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用于幅相调节。
[0020]优选地,所述中频通道包括放大器和带通滤波器。
[00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基于硬件电路的主动式剩余响应抑制方法,设计合理,增加了辅助信号通道,但是不增加变频通道损耗,不影响整机测量灵敏度,稳定可靠。采用数字化调节控制技术,可根据测试需要对当前剩余响应点进行实时校准,降低了剩余响应指标,提高了剩余响应点附近的测量范围和精确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硬件电路的主动式剩余响应抑制方法的原理图。
[0023]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硬件电路的主动式剩余响应抑制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1和附图2对本发明进行举例说明。
[0025]如图1所述,本发明一种基于硬件电路的主动式剩余响应抑制方法的原理图,
[0026]具有以下硬件电路:预选器、本地振荡器、第一耦合器、第二耦合器、混频器、幅相控制器和中频通道;
[0027]所述本地振荡器产生本振信号,经第一耦合器输出至混频器,所述预选器选择射频输入信号至混频器,混频器将第一耦合器输出的本振信号和预选器选择的射频输入信号进行变频,得到中频信号和本振泄露信号及其他小信号;
[0028]所述幅相控制器对第一耦合器输出的本振信号进行调幅调相,得到调谐信号;
[0029]调谐信号经第二耦合器输出至中频通道,抵消掉中频通道中的本振泄露信号,得到中频信号及其他小信号;
[0030]利用以上硬件电路的主动式剩余响应抑制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31]步骤1:本地振荡器产生本振信号至第一耦合器;
[0032]步骤2:第一耦合器输出本振信号至混频器;
[0033]步骤3:预选器选择射频输入信号至混频器;
[0034]步骤4:混频器将第一耦合器输出的本振信号和预选器选择的射频输入信号进行变频,得到中频信号和本振泄露信号及其他小信号至第二耦合器;
[0035]步骤5:第一耦合器输出本振信号至幅相控制器;
[0036]步骤6:幅相控制器对第一耦合器输出的本振信号进行调幅调相,得到调谐信号至第二耦合器;
[0037]步骤7:在第二耦合器中,本振泄露信号和调谐信号幅度相等,相位相反,本振泄露信号和调谐信号完全抵消,得到中频信号及其他小信号至中频通道。
[0038]优选地,所述幅相控制器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用于幅相调节。
[0039]优选地,所述中频通道包括放大器和带通滤波器。
[0040]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硬件电路的主动式剩余响应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以下硬件电路:预选器、本地振荡器、第一耦合器、第二耦合器、混频器、幅相控制器和中频通道; 所述本地振荡器产生本振信号,经第一耦合器输出至混频器,所述预选器选择射频输入信号至混频器,混频器将第一耦合器输出的本振信号和预选器选择的射频输入信号进行变频,得到中频信号和本振泄露信号及其他小信号; 所述幅相控制器对第一耦合器输出的本振信号进行调幅调相,得到调谐信号; 调谐信号经第二耦合器输出至中频通道,抵消掉中频通道中的本振泄露信号,得到中频信号及其他小信号; 利用以上硬件电路的主动式剩余响应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本地振荡器产生本振信号至第一耦合器; 步骤2:第一耦合器输出本振信号至混频器; 步骤3:预选器选择射频输入信号至混频器; 步骤4:混频器将第一耦合器输出的本振信号和预选器选择的射频输入信号进行变频,得到中频信号和本振泄露信号及其他小信号至第二耦合器; 步骤5:第一耦合器输出本振信号至幅相控制器; 步骤6:幅相控制器对第一耦合器输出的本振信号进行调幅调相,得到调谐信号至第二率禹合器; 步骤7:在第二耦合器中,本振泄露信号和调谐信号幅度相等,相位相反,本振泄露信号和调谐信号完全抵消,得到中频信号及其他小信号至中频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硬件电路的主动式剩余响应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幅相控制器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用于幅相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硬件电路的主动式剩余响应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频通道包括放大器和带通滤波器。
【文档编号】H04B1/26GK104300996SQ201410570703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3日
【发明者】牛大胜, 黄朋, 杨青, 裴广超, 孙发力 申请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