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收设备及应答消息的传输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70953发布日期:2019-05-28 19:25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收设备及应答消息的传输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收设备及应答消息的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简称UMTS)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制定的主流无线通信标准。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速率要求,UMTS 中引入了高速包接入(High Speed Packet Access,简称HSPA)技术,HSPA 包含在R5规范中引入的高速下行包接入(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简称HSDPA)技术和在R6规范中引入的高速上行包接入(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简称HSUPA)技术。

在3GPP R12标准中,正在研究HSUPA传输信道中专用信道增强特性,其特性之一是上行语音帧提前终止(frame Early termination,简称FET)。具体地,参见图1所示的上行FET示意图,传统的上行语音帧长度为20ms(分成30 个时隙slot),对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向基站NodeB发送的每个上行语音帧,NodeB会每隔1个或多个slot对接收到的语音数据尝试一次译码,若译码失败,则NodeB通过发送错误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简称NACK)来通知UE继续发送语音数据,若译码成功,则NodeB通过发送正确应答(Acknowledgement,简称ACK)来通知UE停止发送语音数据。

NodeB在向UE反馈应答消息(ACK/NACK)时,可以采用二进制相移键控 (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简称BPSK)方式或是开关键控(on-off keying,简称OOK)方式来反馈。参见图2所示的BPSK映射方式示意图和图3所示的OOK 映射方式示意图,BPSK方式将ACK映射为1且将NACK映射为-1,而OOK方式将ACK 映射为1且将NACK映射为不连续发送(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简称 DTX),DTX意味着不发送数据,其中,Nsymbol表示承载ACK或NACK的符号数。

对于上行语音帧的FET检测,当NodeB采用BPSK方式反馈应答消息时,由于UE不需要做DTX检测,即预先知道NodeB会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简称TTI)内反馈+1或-1,所以,当UE获取的反馈信号大于0(比如0.2)时便可认为是ACK,当UE获取的反馈信号小于0时便可认为是NACK,因此UE可以根据较低的接收功率来识别NodeB反馈的应答消息,相应地,NodeB也可以节省一定的发送功率,但是,NodeB在每个TTI内均需要反馈应答信息,所以NodeB在每个TTI内均需要消耗一定程度的功率;当NodeB采用OOK方式反馈应答消息时,由于UE预先知道NodeB会在每个TTI内反馈+1或0(0即为DTX,表示不发送),其中,NodeB在不发送时不需要损耗发送功率,但是,当NodeB向UE反馈+1时,UE需要进行门限判决来确定NodeB反馈的是+1还是0,比如,在UE识别的反馈信号大于门限值 (比如0.5)时才认为是ACK,在UE识别的反馈信号小于门限值时才认为是 NACK,由于需要进行门限判断,所以UE需要消耗较高的接收功率使识别出的 ACK尽可能趋近于+1,相应地,NodeB同样需要消耗较高的发送功率。因此,上述两种方式均需要消耗较高的业务信道功率。此外,对于下行语音帧的FET 检测,同样存在上述缺陷,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收设备及应答消息的传输方法,以实现降低业务信道功率消耗的目的。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收设备,包括:

第一译码模块,用于在第一时间段内对从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所述第一时间段是从开始接收所述数据帧到切换时间点前的时段,所述切换时间点是转换应答消息反馈方式的时间点;

第一应答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译码模块的译码结果采用开关键控OOK 方式向所述发送设备反馈应答消息;

第二译码模块,用于在第二时间段内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所述第二时间段是从所述切换时间点开始起的至少一个时隙;

第二应答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译码模块的译码结果采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式向所述发送设备反馈应答消息。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设备还包括:

第一切换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切换时间点;

所述第一切换点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从所述接收设备获取预定义的切换时间点;

或者,当所述接收设备为用户设备UE时,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侧获取 RNC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或从基站NodeB侧获取NodeB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当所述接收设备为NodeB时,从RNC侧获取RNC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

或者,当所述接收设备为UE时,根据从RNC或NodeB侧获取的误块率目标值、以及与所述误块率目标值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时隙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当所述接收设备为NodeB时,根据从RNC侧获取的误块率目标值、以及与所述误块率目标值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时隙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

或者,在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前,每当对所述数据帧进行译码并获取译码结果后,确定从开始接收所述数据帧到获取所述译码结果这一时段的译码成功率,将所述译码成功率首次达到预设值的时刻确定为所述切换时间点。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译码模块,具体用于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包括: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或者,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从预设数量个时隙开始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译码模块,具体用于在第二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

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包括: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或者,从所述切换时间点开始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其中,最后一个时间点为所述第二应答模块采用所述BPSK方式反馈第一个正确应答时的时刻。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收设备,包括:

第三译码模块,用于在第三时间段内对从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所述第三时间段是从切换时间点开始起的至少一个时隙,所述切换时间点是转换应答消息反馈方式的时间点;

第三应答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译码模块的译码结果采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式或开关键控OOK方式向所述发送设备反馈应答消息;

禁止应答模块,用于在第四时间段内不向所述发送设备反馈应答消息,所述第四时间段是从开始接收所述数据帧到所述切换时间点前的时段。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设备还包括:

第二切换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切换时间点;

所述第二切换点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从自身获取预定义的切换时间点;

或者,当所述接收设备为用户设备UE时,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侧获取 RNC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或从基站NodeB侧获取NodeB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当所述接收设备为NodeB时,从RNC侧获取RNC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

或者,当所述接收设备为UE时,根据从RNC或NodeB侧获取的误块率目标值、以及与所述误块率目标值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时隙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当所述接收设备为NodeB时,根据从RNC侧获取的误块率目标值、以及与所述误块率目标值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时隙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

或者,在所述第四时间段内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在获取译码结果后,确定从开始接收所述数据帧到获取所述译码结果这一时段的译码成功率,将所述译码成功率首次达到预设值的时刻确定为所述切换时间点。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切换点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四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

其中,所述第四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包括:所述第四时间段内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或者,在所述第四时间段内,从预设数量个时隙开始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译码模块,具体用于在第三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

其中,所述第三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包括:所述第三时间段内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或者,从所述切换时间点开始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其中,最后一个时间点为所述第三应答模块采用所述BPSK方式或OOK方式反馈第一个正确应答时的时刻。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答消息的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对从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并根据译码结果采用开关键控OOK方式向所述发送设备反馈应答消息,所述第一时间段是从开始接收所述数据帧到切换时间点前的时段,所述切换时间点是转换应答消息反馈方式的时间点;

接收设备在第二时间段内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并根据译码结果采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式向所述发送设备反馈应答消息,所述第二时间段是从所述切换时间点开始起的至少一个时隙。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设备获取所述切换时间点;

所述接收设备获取所述切换时间点,具体包括:

接收设备从自身获取预定义的切换时间点;

或者,当接收设备为用户设备UE时,接收设备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侧获取RNC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或从基站NodeB侧获取NodeB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当接收设备为NodeB时,接收设备从RNC侧获取RNC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

或者,当接收设备为UE时,接收设备根据从RNC或NodeB侧获取的误块率目标值、以及与所述误块率目标值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时隙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当接收设备为NodeB时,接收设备根据从RNC侧获取的误块率目标值、以及与所述误块率目标值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时隙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

或者,接收设备在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前,每当对所述数据帧进行译码并获取译码结果后,确定从开始接收所述数据帧到获取所述译码结果这一时段的译码成功率,将所述译码成功率首次达到预设值的时刻确定为所述切换时间点。

结合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对从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具体包括:

接收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对从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包括: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或者,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从预设数量个时隙开始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

结合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设备在第二时间段内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具体包括:

接收设备在第二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

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包括: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或者,从所述切换时间点开始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其中,最后一个时间点为采用所述BPSK方式反馈第一个正确应答时的时刻。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答消息的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设备在第三时间段内对从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并根据译码结果采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式或开关键控OOK方式向所述发送设备反馈应答消息,所述第三时间段是从切换时间点开始起的至少一个时隙,所述切换时间点是转换应答消息反馈方式的时间点;

接收设备在第四时间段内不向所述发送设备反馈应答消息,所述第四时间段是从开始接收所述数据帧到所述切换时间点前的时段。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设备获取所述切换时间点;

所述接收设备获取所述切换时间点,具体包括:

接收设备从自身获取预定义的切换时间点;

或者,当接收设备为用户设备UE时,接收设备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侧获取RNC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或从基站NodeB侧获取NodeB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当接收设备为NodeB时,接收设备从RNC侧获取RNC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

或者,当接收设备为UE时,接收设备根据从RNC或NodeB侧获取的误块率目标值、以及与所述误块率目标值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时隙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当接收设备为NodeB时,接收设备根据从RNC侧获取的误块率目标值、以及与所述误块率目标值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时隙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

或者,接收设备在所述第四时间段内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在获取译码结果后,确定从开始接收所述数据帧到获取所述译码结果这一时段的译码成功率,将所述译码成功率首次达到预设值的时刻确定为所述切换时间点。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设备在所述第四时间段内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具体包括:

接收设备在所述第四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

其中,所述第四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包括:所述第四时间段内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或者,在所述第四时间段内,从预设数量个时隙开始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

结合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设备在第三时间段内对从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具体包括:

接收设备在第三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

其中,所述第三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包括:所述第三时间段内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或者,从所述切换时间点开始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其中,最后一个时间点为采用所述BPSK方式或OOK方式反馈第一个正确应答时的时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及应答消息的传输方法,在切换时间点前采用OOK方式反馈应答消息,并在切换时间点后采用BPSK方式反馈应答消息,由于在切换时间点前反馈的NACK较多、且采用OOK方式时NACK的映射值为 DTX(即不反馈应答消息),所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业务信道的功率消耗,而在切换时间点后反馈的ACK较多、且与OOK方式相比采用BPSK方式传输ACK 所消耗的功率较低,所以可进一步降低业务信道的功率消耗。或者,本发明实施例在切换时间点前不反馈任何应答消息,在切换时间点后采用OOK方式或 BPSK方式反馈应答消息,由于在切换时间点前不反馈任何消息,所以同样可以降低业务信道的功率消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上行FET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BPSK映射方式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OOK映射方式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由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组成的系统架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译码成功率与译码时间对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答方式的切换示意图之一;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答方式的切换示意图之二;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设备的构成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设备的另一构成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答消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答消息的传输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设备及应答消息的传输方法,适用于图4 所示的由发送设备401和接收设备402组成的系统架构图。当用户设备向基站 NodeB发送上行数据时,则所述发送设备401为UE且所述接收设备402为 NodeB;当NodeB向UE发送下行数据时,则所述发送设备401为NodeB且所述接收设备402为UE。在工作过程中,所述发送设备401通过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简称DPDCH)向所述接收设备402 发送数据帧(比如:所述数据帧可以为语音帧),在接收所述数据帧期间,接收设备402会多次尝试对所述数据帧的已接收部分进行译码。若译码错误,则向所述发送设备401反馈错误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简称NACK) 消息,以便发送设备401继续发送该数据帧;若译码成功,则向所述发送设备 401反馈正确应答(Acknowledgement,简称ACK)消息,则发送设备401可以在接收到ACK消息后停止或继续该数据帧的发送。由于在数据帧的传输过程中会消耗一定的业务信道功率,而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减少业务信道的功率消耗,下面具体介绍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

参见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接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接收设备 500具体包括:

第一译码模块501,用于在第一时间段内对从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所述第一时间段是从开始接收所述数据帧到切换时间点前的时段,所述切换时间点是转换应答消息反馈方式的时间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译码模块501,具体用于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包括: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或者,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从预设数量个时隙开始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

第一应答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译码模块501的译码结果采用开关键控OOK方式向所述发送设备反馈应答消息。

第二译码模块503,用于在第二时间段内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所述第二时间段是从所述切换时间点开始起的至少一个时隙。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译码模块503,具体用于在第二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包括: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或者,从所述切换时间点开始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其中,最后一个时间点为所述第二应答模块504采用所述BPSK方式反馈第一个正确应答时的时刻。

第二应答模块504,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译码模块503的译码结果采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式向所述发送设备反馈应答消息。

进一步地,该接收设备500还包括:第一切换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切换时间点。所述第一切换点获取模块可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获取所述切换时间点:

方式1、从接收设备获取预定义的切换时间点。

对于方式1,可以在网络协议中预先设定一个切换时间点,比如10slot,这样所述接收设备便可从自身获取网络预定义的切换时间点10slot。

方式2、当所述接收设备为用户设备UE时,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侧获取RNC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或从基站NodeB侧获取NodeB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当所述接收设备为NodeB时,从RNC侧获取RNC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

对于方式2,因为根据译码机制,网络可以预先测算出接收设备在接收期间内的各个时间点对所述数据帧的译码成功率(即从开始接收数据帧到某一时间点这一时段的译码成功概率),所以RNC或NodeB可以预先在数据帧接收期间内选取一个与预设译码成功率对应的时间点,并将选取的时间点(比如 10slot)作为应答反馈方式的切换时间点。

方式3、当所述接收设备为UE时,根据从RNC或NodeB侧获取的误块率目标值、以及与所述误块率目标值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时隙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当所述接收设备为NodeB时,根据从RNC侧获取的误块率目标值、以及与所述误块率目标值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时隙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

对于方式3,当接收设备为UE时,RNC或NodeB会向UE发送一个误块率目标值BLER_target以及与BLER_target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时隙T_target,或是只向UE发送一个误块率目标值BLER_target(此时与BLER_target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时隙T_target是一个默认值),此时,接收设备基于译码机制可根据BLER_target和T_target确定一个数据帧接收时隙与数据帧译码成功率的对应关系,这样接收设备便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预设译码成功率对应的接收时隙,并将确定的接收时隙作为切换时间点;当接收设备为NodeB时,实现机制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举例说明,参见图6所示的译码成功率与译码时间对照示意图。

在左图中,BLER_target=0.01,T_target=15slot,在右图中, BLER_target=0.01,T_target=30slot。假设所述数据帧为语音帧(帧长度为 30slot),数据帧接收时隙与数据帧译码成功率的对应关系参见图中曲线,其中,虚线代表所述语音帧中没有声音数据,实线代表所述语音帧中有声音数据,另外,曲线PA3和曲线VA30对应于不同的信道性能。在左图中,当 T_target=15slot时,接收设备对该语音帧的译码成功率达到99%(即 BLER_target为0.01),假设预设译码成功率为10%且采用VA30 Full曲线,则查询左图可得,10%成功率对应于VA30 Full曲线的第5个时隙,所以可将第5个时隙作为应答反馈方式的切换时间点。在右图中,当T_target=30slot 时,接收设备对该语音帧的译码成功率达到99%(即BLER_target为0.01),假设预设译码成功率为10%且采用VA30 Full曲线,则查询右图可得,10%成功率对应于VA30 Full曲线的第10个时隙,所以可将第10个时隙作为应答反馈方式的切换时间点。所以,在实际应用时,可预先为接收设备配置譬如曲线 PA3或曲线VA30对应的曲线图或数学模型,然后根据预设译码成功率,通过查询曲线图或数学计算的方式获取预设译码成功率对应的时隙,并将该时隙作为应答反馈方式的切换时间点。

方式4、在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前,每当对所述数据帧进行译码并获取译码结果后,确定从开始接收所述数据帧到获取所述译码结果这一时段的译码成功率,将所述译码成功率首次达到预设值的时刻确定为所述切换时间点。

对于方式4,假设第一译码模块501在每接收一个时隙的帧数据后便进行一次译码,在获取译码结果后便根据当前译码结果和之前的译码结果来测算译码成功率,一旦出现译码成功率达到预设值时,便将该时刻作为切换时间点。

可见,上述各个方式的区别在于:方式1、2和3是在接收数据帧前获取所述切换时间点,而方式4是在接收数据帧期间,根据每次获取的译码成功率来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

为了更方便的理解上述实施例一,下面举例说明:

参见图7所示的应答方式的切换示意图之一。假设所述接收设备为基站 NodeB,所述发送设备为用户设备UE,UE通过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向NodeB 发送上行数据帧(比如语音帧,一种典型的语音帧长度为20ms,即30slots),图中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rimary 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nel,简称 P-CCPCH)帧长度为10ms(38400码片),分成15个时隙slot,它是下行信道帧的定时参考。如果所述第一切换点获取模块获取的切换时间点为NodeB侧的 slot10,则在slot10前,NodeB采用OOK方式向UE反馈ACK/NACK,从slot10 开始,NodeB采用BPSK方式向UE反馈ACK/NACK。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在slot10前,假设NodeB每间隔一个时隙便对接收数据帧尝试一次译码并采用OOK方式向UE反馈ACK/NACK,具体地,若UE侧的slot0发送的上行数据在NodeB侧的slot0完成接收,则在完成接收后NodeB对slot0内的接收数据进行译码并在译码结束后向UE反馈ACK/NACK;若UE侧的slot1发送的上行数据在NodeB侧的slot1完成接收,则在完成接收后NodeB对slot0-slot1 内的接收数据进行译码并在译码结束后向UE反馈ACK/NACK,……;若UE侧的slot9所发送的上行数据在NodeB侧的slot9完成接收,则在完成接收后 NodeB对slot0-slot9内的接收数据进行译码并在译码结束后向UE反馈 ACK/NACK。或者,NodeB在设定数量个时隙后(例如第5个时隙开始)每间隔一个或多个时隙便对接收数据帧尝试一次译码并采用OOK方式向UE反馈 ACK/NACK,具体工作方式同上,在此不再赘述。

假设NodeB在slot10以及slot10后每间隔一个时隙便对接收数据帧尝试一次译码并采用BPSK方式向UE反馈ACK/NACK,具体地,若UE侧的slot10 发送的上行数据在NodeB侧的slot10完成接收,则在完成接收后NodeB对 slot0-slot10内的接收数据进行译码并在译码结束后向UE反馈ACK/NACK;若 UE侧的slot11发送的上行数据在NodeB侧的slot11完成接收,则在完成接收后NodeB对slot0-slot11内的接收数据进行译码并在译码结束后向UE反馈 ACK/NACK,……。或者,从slot10开始NodeB在每个接收时隙便尝试一次译码并向UE反馈ACK/NACK,直到采用所述BPSK方式反馈第一个ACK时为止,具体工作方式同上,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ACK/NACK消息的传输长度可以为1个或多个时隙,并由譬如增强专用信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DCH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简称E-HICH)等信道来承载;ACK/NACK消息的传输长度也可以为1 个或多个符号,并由譬如传输功率控制(Transmit Power Control,简称TPC) 等信道来承载。

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在一个数据帧的接收周期(即接收设备从开始接收数据帧到完成数据帧的接收)内,接收设备对已接收数据的译码成功率将逐步上升,所以,在接收前期,接收设备向发送设备反馈的NACK消息较多,而在接收后期,接收设备向发送设备反馈的ACK消息较多,因此,可以在切换时间点前采用OOK方式反馈应答消息,并在切换时间点后采用BPSK方式反馈应答消息。采样上述方式反馈应答消息的理由是:由于在切换时间点前反馈的NACK 较多、且采用OOK方式时NACK的映射值为DTX(即不反馈应答消息),所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业务信道的功率消耗,而在切换时间点后反馈的ACK较多、且与OOK方式相比采用BPSK方式传输ACK所消耗的功率较低,所以可进一步降低业务信道的功率消耗。

在硬件实现上,以上模块可以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接收设备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接收设备,如UE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该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器、单片机等。

参见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接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接收设备 800具体包括:

第三译码模块801,用于在第三时间段内对从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所述第三时间段是从切换时间点开始起的至少一个时隙,所述切换时间点是所述数据帧的整个接收时段内的时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译码模块801,具体用于在第三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其中,所述第三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包括:所述第三时间段内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或者,从所述切换时间点开始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其中,最后一个时间点为所述第三应答模块802采用所述BPSK方式或OOK方式反馈第一个正确应答时的时刻。

第三应答模块8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译码模块的译码结果采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式或开关键控OOK方式向所述发送设备反馈应答消息。

禁止应答模块803,用于在第四时间段内不向所述发送设备反馈应答消息,所述第四时间段是从开始接收所述数据帧到所述切换时间点前的时段。

进一步地,上述接收设备800还包括:第二切换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切换时间点;所述第二切换点获取模块可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获取所述切换时间点:

方式1、从自身获取预定义的切换时间点。

方式2、当所述接收设备为用户设备UE时,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侧获取RNC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或从基站NodeB侧获取NodeB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当所述接收设备为NodeB时,从RNC侧获取RNC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

方式3、当所述接收设备为UE时,根据从RNC或NodeB侧获取的误块率目标值、以及与所述误块率目标值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时隙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当所述接收设备为NodeB时,根据从RNC侧获取的误块率目标值、以及与所述误块率目标值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时隙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

方式4、在第四时间段内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在获取译码结果后,确定从开始接收所述数据帧到获取所述译码结果这一时段的译码成功率,将所述译码成功率首次达到预设值的时刻确定为所述切换时间点。

其中,所述第二切换点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在第四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其中,所述第四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包括:所述第四时间段内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或者,在所述第四时间段内,从预设数量个时隙开始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方式的相关介绍请参见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更方便的理解上述实施例二,下面举例说明:

参见图9所示的应答方式的切换示意图之二。假设所述接收设备为基站 NodeB,所述发送设备为用户设备UE,UE通过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向NodeB 发送上行数据帧(比如语音帧,一种典型的语音帧长度为20ms,即30slots),图中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rimary 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nel,简称 P-CCPCH)帧长度为10ms(38400码片),分成15个时隙slot,它是下行信道帧的定时参考。如果所述第二切换点获取模块获取的切换时间点为NodeB侧的 slot5,则在slot5前,NodeB不向UE反馈ACK/NACK,从slot5开始,NodeB 采用BPSK方式或OOK方式向UE反馈ACK/NACK。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假设NodeB在slot5及slot5后每间隔一个时隙便对接收数据帧尝试一次译码并采用OOK方式或BPSK方式向UE反馈ACK/NACK,具体地,若UE侧的slot5 发送的上行数据在NodeB侧的slot5完成接收,则在完成接收后NodeB对 slot0-slot5内的接收数据进行译码并在译码结束后向UE反馈ACK/NACK;若 UE侧的slot6发送的上行数据在NodeB侧的slot6完成接收,则在完成接收后NodeB对slot0-slot6内的接收数据进行译码并在译码结束后向UE反馈 ACK/NACK,……。或者,从slot4开始NodeB在每个接收时隙便尝试一次译码并向UE反馈ACK/NACK,直到采用所述OOK或所述BPSK方式反馈第一个ACK 时为止,具体工作方式同上,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ACK/NACK消息的传输长度可以为1个或多个时隙,并由譬如增强专用信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DCH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简称E-HICH)等信道来承载;ACK/NACK消息的传输长度也可以为1 个或多个符号,并由譬如传输功率控制(Transmit Power Control,简称TPC) 等信道来承载。

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在一个数据帧的接收周期(即接收设备从开始接收数据帧到完成数据帧的接收)内,接收设备对已接收数据的译码成功率将逐步上升,所以,可以在接收前期,不向发送设备反馈任何应答消息,只在接收后期,采用OOK方式或BPSK方式反馈应答消息,由于在接收前期不反馈消息,所以可以降低业务信道的功率消耗。

在硬件实现上,以上模块可以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接收设备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接收设备,如UE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该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器、单片机等。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分别提供了接收设备1000和接收设备1100的构成。可包括发射器,接收器,处理器,至少一个网络接口或者其他通信接口,存储器,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用于实现这些装置之间的连接通信。发射器用于发送数据,接收器用于接收数据,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计算机程序。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网络接口(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该系统网关与至少一个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广域网,本地网,城域网等。

参见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接收设备1000的构成示意图,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中存储了程序指令,程序指令可以被处理器、发射器和接收器执行。其中,

处理器,用于在第一时间段内对接收器从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所述第一时间段是从开始接收所述数据帧到切换时间点前的时段,所述切换时间点是转换应答消息反馈方式的时间点;

发射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译码模块的译码结果采用开关键控OOK方式向所述发送设备反馈应答消息;

处理器,用于在第二时间段内对接收器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所述第二时间段是从所述切换时间点开始起的至少一个时隙;

发射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译码模块的译码结果采用二进制相移键控 BPSK方式向所述发送设备反馈应答消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器,还用于获取所述切换时间点;具体用于:从所述接收设备获取预定义的切换时间点;

或者,当所述接收设备为用户设备UE时,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侧获取 RNC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或从基站NodeB侧获取NodeB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当所述接收设备为NodeB时,从RNC侧获取RNC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

或者,当所述接收设备为UE时,根据从RNC或NodeB侧获取的误块率目标值、以及与所述误块率目标值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时隙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当所述接收设备为NodeB时,根据从RNC侧获取的误块率目标值、以及与所述误块率目标值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时隙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

或者,在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前,每当对所述数据帧进行译码并获取译码结果后,确定从开始接收所述数据帧到获取所述译码结果这一时段的译码成功率,将所述译码成功率首次达到预设值的时刻确定为所述切换时间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包括: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或者,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从预设数量个时隙开始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第二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包括: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或者,从所述切换时间点开始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其中,最后一个时间点为所述第二应答模块采用所述BPSK方式反馈第一个正确应答时的时刻。

参见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接收设备1100的另一构成示意图,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中存储了程序指令,程序指令可以被处理器、发射器和接收器执行。其中:

处理器,用于在第三时间段内对接收器从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所述第三时间段是从切换时间点开始起的至少一个时隙,所述切换时间点是转换应答消息反馈方式的时间点;

发射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译码模块的译码结果采用二进制相移键控 BPSK方式或开关键控OOK方式向所述发送设备反馈应答消息;

发射器,用于在第四时间段内不向所述发送设备反馈应答消息,所述第四时间段是从开始接收所述数据帧到所述切换时间点前的时段。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器,还用于获取所述切换时间点;具体用于:从所述接收设备获取预定义的切换时间点;

或者,当所述接收设备为用户设备UE时,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侧获取 RNC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或从基站NodeB侧获取NodeB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当所述接收设备为NodeB时,从RNC侧获取RNC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

或者,当所述接收设备为UE时,根据从RNC或NodeB侧获取的误块率目标值、以及与所述误块率目标值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时隙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当所述接收设备为NodeB时,根据从RNC侧获取的误块率目标值、以及与所述误块率目标值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时隙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

或者,在所述第四时间段内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在获取译码结果后,确定从开始接收所述数据帧到获取所述译码结果这一时段的译码成功率,将所述译码成功率首次达到预设值的时刻确定为所述切换时间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所述第四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其中,所述第四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包括:所述第四时间段内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或者,在所述第四时间段内,从预设数量个时隙开始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第三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其中,所述第三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包括:所述第三时间段内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或者,从所述切换时间点开始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其中,最后一个时间点为所述第三应答模块采用所述BPSK方式或OOK方式反馈第一个正确应答时的时刻。

上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接收设备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应答消息的传输方法进行描述,相关之处请参见上述装置实施例。

参见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五提供的应答消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201:接收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对从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并根据译码结果采用开关键控OOK方式向所述发送设备反馈应答消息,所述第一时间段是从开始接收所述数据帧到切换时间点前的时段,所述切换时间点是转换应答消息反馈方式的时间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按照下述方式实现步骤1201中的“接收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对从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

接收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对从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包括: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或者,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从预设数量个时隙开始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

步骤1202:接收设备在第二时间段内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并根据译码结果采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式向所述发送设备反馈应答消息,所述第二时间段是从所述切换时间点开始起的至少一个时隙。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按照下述方式实现步骤1202中的“接收设备在第二时间段内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

接收设备在第二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包括: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或者,从所述切换时间点开始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其中,最后一个时间点为采用所述BPSK方式反馈第一个正确应答时的时刻。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设备获取所述切换时间点;可按照下述方式中的一种方式获取所述切换时间点:

方式1、接收设备从自身获取预定义的切换时间点。

方式2、当接收设备为用户设备UE时,接收设备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 侧获取RNC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或从基站NodeB侧获取NodeB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当接收设备为NodeB时,接收设备从RNC侧获取RNC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

方式3、当接收设备为UE时,接收设备根据从RNC或NodeB侧获取的误块率目标值、以及与所述误块率目标值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时隙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当接收设备为NodeB时,接收设备根据从RNC侧获取的误块率目标值、以及与所述误块率目标值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时隙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

方式4、接收设备在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前,每当对所述数据帧进行译码并获取译码结果后,确定从开始接收所述数据帧到获取所述译码结果这一时段的译码成功率,将所述译码成功率首次达到预设值的时刻确定为所述切换时间点。

参见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应答消息的传输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301:接收设备在第三时间段内对从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并根据译码结果采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式或开关键控OOK方式向所述发送设备反馈应答消息,所述第三时间段是从切换时间点开始起的至少一个时隙,所述切换时间点是转换应答消息反馈方式的时间点;其中,接收设备在第四时间段内不向所述发送设备反馈应答消息,所述第四时间段是从开始接收所述数据帧到所述切换时间点前的时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按照下述方式实现步骤1301中的“接收设备在第三时间段内对从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

接收设备在第三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其中,所述第三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包括:所述第三时间段内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或者,从所述切换时间点开始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其中,最后一个时间点为采用所述BPSK方式或OOK 方式反馈第一个正确应答时的时刻。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设备获取所述切换时间点;可按照下述方式中的一种方式获取所述切换时间点:

方式1、接收设备从自身获取预定义的切换时间点。

方式2、当接收设备为用户设备UE时,接收设备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 侧获取RNC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或从基站NodeB侧获取NodeB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当接收设备为NodeB时,接收设备从RNC侧获取RNC预先配置的切换时间点。

方式3、当接收设备为UE时,接收设备根据从RNC或NodeB侧获取的误块率目标值、以及与所述误块率目标值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时隙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当接收设备为NodeB时,接收设备根据从RNC侧获取的误块率目标值、以及与所述误块率目标值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时隙确定所述切换时间点。

方式4、接收设备在第四时间段内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在获取译码结果后,确定从开始接收所述数据帧到获取所述译码结果这一时段的译码成功率,将所述译码成功率首次达到预设值的时刻确定为所述切换时间点。

在方式4中,接收设备在第四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数据帧进行译码;其中,所述第四时间段内的每个预设时间点包括:所述第四时间段内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或者,在所述第四时间段内,从预设数量个时隙开始每间隔至少一个时隙时的时间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答消息的传输方法,在切换时间点前采用OOK方式反馈应答消息,并在切换时间点后采用BPSK方式反馈应答消息,由于在切换时间点前反馈的NACK较多、且采用OOK方式时NACK的映射值为DTX(即不反馈应答消息),所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业务信道的功率消耗,而在切换时间点后反馈的ACK较多、且与OOK方式相比采用BPSK方式传输ACK所消耗的功率较低,所以可进一步降低业务信道的功率消耗。或者,本发明实施例在切换时间点前不反馈任何应答消息,在切换时间点后采用OOK方式或BPSK方式反馈应答消息,由于在切换时间点前不反馈任何消息,所以同样可以降低业务信道的功率消耗。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可以参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子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 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