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传输缓存量的方法和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05075发布日期:2019-04-05 19:2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确定传输缓存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发送端在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传输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时延;

若所述传输链路的初级拥塞状态为拥塞,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延,按照第一更新周期进行传输最小时延更新处理,若所述初级拥塞状态为非拥塞,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延,按照第二更新周期进行所述传输最小时延更新处理,所述第一更新周期的周期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更新周期的周期长度;

获得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最小时延,并根据所述传输时延和所述传输最小时延,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缓存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时延和所述传输最小时延,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缓存量,包括:

对所述传输时延进行去抖动处理,获得所述传输链路的抗干扰传输时延,并将所述抗干扰传输时延与所述传输最小时延的差值作为所述传输缓存量;或者,

计算所述传输时延与所述传输最小时延的差值,并将所述差值作为所述传输缓存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传输时延进行去抖动处理,获得所述传输链路的抗干扰传输时延,包括:

根据抗干扰传输时延计算函数Tdelay=f1(T)以及所述传输时延,得到所述传输链路的抗干扰传输时延;

其中,Tdelay为抗干扰传输时延,T为传输时延,f1为低通滤波函数。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确定所述发送端在所述传输链路上的传输带宽;或者,

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变化量;或者,

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其中,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用于表示传输链路的拥塞程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确定所述发送端在所述传输链路上的传输带宽,包括:

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并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传输带宽;或者,

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以及预置的传输缓存量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与预置的缓存量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其中,所述预置的缓存量阈值包括至少两个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置的缓存量阈值为MemLengthTd1,MemLengthTd2,…,MemLengthTdN,N为大于2的整数,且MemLengthTd1<MemLengthTd2<,…,<MemLengthTdN;

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TranCongestioni,i的取值分别为1,…,N,N+1,且TranCongestioni+1表示的拥塞程度比TranCongestioni表示的拥塞程度更严重;

所述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与预置的缓存量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包括:

当所述传输缓存量大于MemLengthTdj,且所述传输缓存量小于或等于MemLengthTdj+1时,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TranCongestionj+1,其中,1<j<N,且j为整数;或者,

当所述传输缓存量大于或等于0,且所述传输缓存量小于或等于MemLengthTd1时,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TranCongestion1;或者,

当所述传输缓存量大于MemLengthTdN时,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TranCongestionN+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以及所述传输缓存量的紧邻上一次传输缓存量,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缓存量变量;

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所述传输缓存量变量,以及预置的传输缓存量、传输缓存量变量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置的传输缓存量、传输缓存量变量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为TranCongestion=f2(ΔMemLength,MemLength);

其中,TranCongestion为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且TranCongestion的值越大表示传输链路的拥塞程度越严重;ΔMemLength为传输缓存量变量;MemLength为传输缓存量;且函数f2满足条件a),b)和c);

a)在MemLength的取值为X,X为任意非负数的情况下,当Δ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一ΔMemLength时,第一TranCongestion=f2(第一ΔMemLength,X),当Δ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二ΔMemLength时,第二TranCongestion=f2(第二ΔMemLength,X);若第一ΔMemLength<第二ΔMemLength,则第一TranCongestion<第二TranCongestion;

b)在ΔMemLength的取值为Y,Y为任意数的情况下,当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一MemLength时,第三TranCongestion=f2(Y,第一MemLength);当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二MemLength时,第四TranCongestion=f2(Y,第二MemLength);若第一MemLength<第二MemLength,则第三TranCongestion<第四TranCongestion;

c)当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三MemLength,Δ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三ΔMemLength时,第五TranCongestion=f2(第三ΔMemLength,第三MemLength);当MemLength的取值为第四MemLength,ΔMemLength的取值为第四ΔMemLength时,第六TranCongestion=f2(第四ΔMemLength,第四MemLength);

若第三MemLength<第四MemLength,且第三ΔMemLength/第三MemLength=第四ΔMemLength/第四MemLength≥0,则第五TranCongestion<第六TranCongestion;或者,

若第三MemLength<第四MemLength,且第三ΔMemLength/第三MemLength=第四ΔMemLength/第四MemLength<0,则第五TranCongestion>第六TranCongestion。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传输带宽,包括:

若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则根据所述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和预置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为第一传输带宽;

若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则根据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和所述预置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为第二传输带宽;

其中,所述预置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满足条件:

若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大于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则所述第一传输带宽小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宽;

若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小于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则所述第一传输带宽大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宽;

若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等于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则所述第一传输带宽等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宽。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传输带宽,包括:

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当前传输带宽BW旧;

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BW旧和传输带宽函数BW新=f3(TranCongestion,BW旧),确定所述传输带宽;其中,TranCongestion为高级拥塞状态参数,BW新为传输带宽,且TranCongestion的值越大表示传输链路的拥塞程度越严重;

其中,函数f3满足条件:当TranCongestion的取值为第一TranCongestion时,第一BW新=f3(第一TranCongestion,BW旧);当TranCongestion的取值为第二TranCongestion时,第二BW新=f3(第二TranCongestion,BW旧);若第一TranCongestion<第二TranCongestion,则第一BW新>第二BW新。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传输带宽,包括:

若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为非拥塞,则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连续上调的次数;根据所述传输带宽连续上调的次数和传输带宽调整因子第一计算函数β=1+f4(m),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其中,m为传输带宽连续上调的次数,β为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函数f4满足条件:当m的取值为第一m时,第一β=1+f4(第一m);当m的取值为第二m时,第二β=1+f4(第二m);若第一m<第二m,则第一β<第二β;或者,

若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为拥塞,则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连续下调的次数,并根据所述连续下调的次数和传输带宽调整因子第二计算函数β=1-f5(n),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其中,n为传输带宽连续下调的次数,β为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f5满足条件:当传输带宽连续下调的次数n的取值为第一n时,第三β=1-f5(第一n);当n的取值第二n时,第四β=1-f5(第二n);若第一n<第二n,则第三β<第四β,且f5(n)<1;

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当前传输带宽BW旧,并根据所述当前传输带宽BW旧,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β以及传输带宽计算公式BW新=β×BW旧,确定所述传输带宽BW新。

13.根据权利要求1-3、5-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发送端的数据包发送信息和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包接收信息,确定所述初级拥塞状态;或者,

根据所述获取的传输时延与所述传输链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平均传输时延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初级拥塞状态。

14.一种确定传输缓存量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发送端在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传输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时延;

最小时延更新单元,用于若所述传输链路的初级拥塞状态为拥塞,则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传输时延,按照第一更新周期进行传输最小时延更新处理,若所述初级拥塞状态为非拥塞,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延,按照第二更新周期进行传输最小时延更新处理,所述第一更新周期的周期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更新周期的周期长度;

缓存量确定单元,用于获得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最小时延,并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传输时延和所述最小时延更新单元获得的所述传输最小时延,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缓存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量确定单元包括:去抖单元和第一缓存量确定单元,或者第二缓存量确定单元;

所述去抖单元,用于对所述传输时延进行去抖动处理,获得所述传输链路的抗干扰传输时延;

所述第一缓存量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去抖单元获得的所述抗干扰传输时延与所述传输最小时延的差值作为所述传输缓存量;

所述第二缓存量确定单元,用于计算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传输时延与所述最小时延更新单元获得的所述传输最小时延的差值,并将所述差值作为所述传输缓存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抖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抗干扰传输时延计算函数Tdelay=f1(T)以及所述传输时延,得到所述传输链路的抗干扰传输时延;

其中,Tdelay为抗干扰传输时延,T为传输时延,f1为低通滤波函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带宽确定单元、带宽变化量确定单元和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中的一个,其中,

所述带宽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确定所述发送端在所述传输链路上的传输带宽;

所述带宽变化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变化量;

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其中,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用于表示传输链路的拥塞程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宽确定单元包括: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和第一带宽确定单元,或者,第二带宽确定单元;

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所述第一带宽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所述第二带宽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以及预置的传输缓存量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与预置的缓存量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其中,所述预置的缓存量阈值包括至少两个阈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置的缓存量阈值为MemLengthTd1,MemLengthTd2,…,MemLengthTdN,N为大于2的整数,且MemLengthTd1<MemLengthTd2<,…,<MemLengthTdN;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TranCongestioni,i的取值分别为1,…,N,N+1,且TranCongestioni+1表示的拥塞程度比TranCongestioni表示的拥塞程度更严重;

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传输缓存量大于MemLengthTdj,且所述传输缓存量小于或等于MemLengthTdj+1时,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TranCongestionj+1,其中,1<j<N,且j为整数;或者,

当所述传输缓存量大于或等于0,且所述传输缓存量小于或等于MemLengthTd1时,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TranCongestion1;或者,

当所述传输缓存量大于MemLengthTdN时,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TranCongestionN+1。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以及所述传输缓存量的紧邻上一次传输缓存量,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缓存量变量;

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所述传输缓存量变量,以及预置的传输缓存量、传输缓存量变量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置的传输缓存量、传输缓存量变量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为TranCongestion=f2(ΔMemLength,MemLength);

其中,TranCongestion为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且TranCongestion的值越大表示传输链路的拥塞程度越严重;ΔMemLength为传输缓存量变量;MemLength为传输缓存量;且函数f2满足条件a),b)和c);

a)在MemLength的取值为X,X为任意非负数的情况下,当Δ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一ΔMemLength时,第一TranCongestion=f2(第一ΔMemLength,X),当Δ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二ΔMemLength时,第二TranCongestion=f2(第二ΔMemLength,X);若第一ΔMemLength<第二ΔMemLength,则第一TranCongestion<第二TranCongestion;

b)在ΔMemLength的取值为Y,Y为任意数的情况下,当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一MemLength时,第三TranCongestion=f2(Y,第一MemLength);当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二MemLength时,第四TranCongestion=f2(Y,第二MemLength);若第一MemLength<第二MemLength,则第三TranCongestion<第四TranCongestion;

c)当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三MemLength,Δ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三ΔMemLength时,第五TranCongestion=f2(第三ΔMemLength,第三MemLength);当MemLength的取值为第四MemLength,ΔMemLength的取值为第四ΔMemLength时,第六TranCongestion=f2(第四ΔMemLength,第四MemLength);

若第三MemLength<第四MemLength,且第三ΔMemLength/第三MemLength=第四ΔMemLength/第四MemLength≥0,则第五TranCongestion<第六TranCongestion;或者,

若第三MemLength<第四MemLength,且第三ΔMemLength/第三MemLength=第四ΔMemLength/第四MemLength<0,则第五TranCongestion>第六TranCongestion。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宽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则根据所述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和预置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为第一传输带宽;

若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则根据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和所述预置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为第二传输带宽;

其中,所述预置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满足条件:

若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大于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则所述第一传输带宽小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宽;

若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小于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则所述第一传输带宽大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宽;

若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等于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则所述第一传输带宽等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宽。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宽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当前传输带宽BW旧;

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BW旧和传输带宽函数BW新=f3(TranCongestion,BW旧),确定所述传输带宽;其中,TranCongestion为高级拥塞状态参数,BW新为传输带宽,且TranCongestion的值越大表示传输链路的拥塞程度越严重;

其中,函数f3满足条件:当TranCongestion的取值为第一TranCongestion时,第一BW新=f3(第一TranCongestion,BW旧);当TranCongestion的取值为第二TranCongestion时,第二BW新=f3(第二TranCongestion,BW旧);若第一TranCongestion<第二TranCongestion,则第一BW新>第二BW新。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宽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根据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为非拥塞,则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连续上调的次数;根据所述传输带宽连续上调的次数和传输带宽调整因子第一计算函数β=1+f4(m),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其中,m为传输带宽连续上调的次数,β为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函数f4满足条件:当m的取值为第一m时,第一β=1+f4(第一m);当m的取值为第二m时,第二β=1+f4(第二m);若第一m<第二m,则第一β<第二β;或者,

若根据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为拥塞,则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连续下调的次数,并根据所述连续下调的次数和传输带宽调整因子第二计算函数β=1-f5(n),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其中,n为传输带宽连续下调的次数,β为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f5满足条件:当传输带宽连续下调的次数n的取值为第一n时,第三β=1-f5(第一n);当n的取值第二n时,第四β=1-f5(第二n);若第一n<第二n,则第三β<第四β,且f5(n)<1;

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当前传输带宽BW旧,并根据所述当前传输带宽BW旧,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β以及传输带宽计算公式BW新=β×BW旧,确定所述传输带宽BW新。

26.根据权利要求14-16、18-25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初级拥塞状态确定单元,所述初级拥塞状态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发送端的数据包发送信息和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包接收信息,确定所述初级拥塞状态;或者,

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传输时延与所述传输链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平均传输时延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初级拥塞状态。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