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网络检测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79370发布日期:2018-10-30 21:14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移动通信网络检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组织(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为了增强未来网络的竞争能力,推出了一种全新的演进网络,命名为系统架构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SAE)系统。

SAE系统架构跨越多个不同的领域和设备,因此SAE系统中的业务也会跨越不同领域的不同设备,但对于SAE系统的网络运维还是停留在基于单一网元维护的基础上,依托网元管理系统(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EMS)针对单一的设备提供操作维护,这种基于单一网元的运维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运维的需要,为了提高网络运维水平,基于端到端(End to End,E2E)的可视化运维将成为潜在的需求。

3GPP标准定义了E2E跟踪(E2E Trace)这一全网跟踪特性,提供了针对信令流程的跟踪,可以用于业务接入、业务保持方面的运维诊断,从而可以实现信令流程的E2E可视化运维。但用户业务完整性体验方面的问题,如报文丢失导致语音通话断续、甚至静音等问题,则需通过网元内用户跟踪抓包或网元外接口探针抓包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逐一排查诊断。逐一排除网元或接口的方式较为费时、费力,定位时间较长,运维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网络检测方法和装置,用于高效检测业务传输的服务质量。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运维方法,包括:

网元管理设备接收业务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经过的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其中,所述服务质量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元设备传输所述业务数据流的服务质量,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包括基站设备和核心网设备;

所述网元管理设备根据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确定所述业务数据流的所述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

在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数据流为上行数据流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PDC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数据流为下行数据流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GT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和发送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PDC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GT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

在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数据流为上行数据流时,所述基站设备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协议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其中,所述业务协议是基于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属性的。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数据流为下行数据流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和发送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协议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协议数据包的服务质量;其中,所述业务协议是基于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属性的。

结合第一方面第四种或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协议包括RTP。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元管理设备根据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确定所述业务数据流的所述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包括:

所述网元管理设备根据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确定所述业务数据流的所述传输路径上服务质量最差的网元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元管理设备根据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生成统计图,所述统计图用于表示所述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的变化情况。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元管理设备发送检测指示信息至所述多个网元设备,所述检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检测所述网元设备传输所述业务数据流的服务质量。

结合第一方面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元管理设备发送检测指示信息至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包括:

所述网元管理设备向网络控制网元发送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所述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中包括所述检测指示信息,以使所述网络控制网元向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所述检测指示信息;

或者所述网元管理设备向归属用户服务器发送所述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以使所述归属用户服务器将所述检测指示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络控制网元后,所述网络控制网元向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所述检测指示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中还包括待检测网元设备信息,以使所述网络控制网元向所述待检测网元设备发送所述检测指示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第十种或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中还包括任务类型信元,所述任务类型信元用于指示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向所述网元管理设备发送跟踪信令消息和/或所述检测指示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核心网设备包括服务网关和数据网关。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质量信息包括数据包的丢包率、抖动、时延或者MOS值。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网络检测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业务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经过的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其中,所述服务质量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元设备传输所述业务数据流的服务质量,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包括基站设备和核心网设备;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确定所述业务数据流的所述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

在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数据流为上行数据流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PDC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数据流为下行数据流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GT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和发送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PDC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GT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

在第二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数据流为上行数据流时,所述基站设备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协议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其中,所述业务协议是基于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属性的。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数据流为下行数据流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和发送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协议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协议数据包的服务质量;其中,所述业务协议是基于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属性的。

结合第二方面第四种或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协议包括RTP。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确定所述业务数据流的所述传输路径上服务质量最差的网元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通信网络检测装置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生成统计图,所述统计图用于表示所述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的变化情况。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通信网络检测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检测指示信息至所述多个网元设备,所述检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检测所述网元设备传输所述业务数据流的服务质量。

结合第二方面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向网络控制网元发送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所述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中包括所述检测指示信息,以使所述网络控制网元向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所述检测指示信息;或者向归属用户服务器发送所述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以使所述归属用户服务器将所述检测指示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络控制网元后,所述网络控制网元向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所述检测指示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中还包括待检测网元设备信息,以使所述网络控制网元向所述待检测网元设备发送所述检测指示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第十种或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中还包括任务类型信元,所述任务类型信元用于指示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向所述网元管理设备发送跟踪信令消息和/或所述检测指示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核心网设备包括服务网关和数据网关。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质量信息包括数据包的丢包率、抖动、时延或者MOS值。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网络检测装置,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业务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经过的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其中,所述服务质量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元设备传输所述业务数据流的服务质量,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包括基站设备和核心网设备;

处理器,用于根据从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确定所述业务数据流的所述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

在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数据流为上行数据流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PDC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数据流为下行数据流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GT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和发送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PDC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GT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

在第三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数据流为上行数据流时,所述基站设备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协议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其中,所述业务协议是基于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属性的。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数据流为下行数据流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和发送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协议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协议数据包的服务质量;其中,所述业务协议是基于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属性的。

结合第三方面第四种或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协议包括RTP。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从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确定所述业务数据流的所述传输路径上服务质量最差的网元设备。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从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生成统计图,所述统计图用于表示所述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的变化情况。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通信网络检测装置还包括:

发送器,用于发送检测指示信息至所述多个网元设备,所述检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检测所述网元设备传输所述业务数据流的服务质量。

结合第三方面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器,具体用于向网络控制网元发送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所述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中包括所述检测指示信息,以使所述网络控制网元向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所述检测指示信息;或者向归属用户服务器发送所述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以使所述归属用户服务器将所述检测指示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络控制网元后,所述网络控制网元向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所述检测指示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中还包括待检测网元设备信息,以使所述网络控制网元向所述待检测网元设备发送所述检测指示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第十种或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中还包括任务类型信元,所述任务类型信元用于指示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向所述网元管理设备发送跟踪信令消息和/或所述检测指示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核心网设备包括服务网关和数据网关。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质量信息包括数据包的丢包率、抖动、时延或者MOS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方法和装置,通过网元管理系统接收业务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经过的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传输该业务数据流的服务质量信息,使网元管理系统通过比较各个网元设备传输该业务数据流的服务质量信息,能够快速检测该业务数据流传输的服务质量,便于快速定位问题,提高了针对业务体验的运维效率,节约了运维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SAE系统中LTE网络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E2E业务信令、媒体面传输路径示意图;

图3为LTE网络和IMS网络E2E Trace跟踪架构示意图;

图4为G/U网络E2E Trace跟踪架构示意图;

图5为网元内部用户跟踪抓包及网元外部接口探针抓包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7为基于业务数据流的承载属性对网络的服务质量信息进行检测的信令流程图;

图8为基于业务应用属性对网络的服务质量信息进行检测的信令流程图;

图9为LTE网络中用户接入MME过程中的场景下,IPQoS检测指示信息的传递信令流程图;

图10为LTE网络中用户已接入MME的场景下,IPQoS检测指示信息的传递信令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装置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移动通信网络演进到SAE系统后,系统中出现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络、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网络、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EDGE)无线通信网/陆地无线接入网(GSM 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GERAN/UTRAN,G/U)网络,等网络共存的情况。对于例如LTE网络中的语音业务等业务而言,由于其E2E属性,业务可能跨越LTE、演进分组核心(Evolved Packet Core,EPC)、IMS、公共交换电话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G/U等不同的领域,而现有的网络运维方法通过使用E2E Trace流程可以针对信令进行跟踪,可以用于业务接入、业务保持方面的运维诊断。而对于业务端到端的传输服务质量的问题,由于涉及整个业务传输路径上的多个网元设备,而目前仅能通过单一网元抓包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检测效率较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网络检测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涉及业务端到端传输服务质量检测时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方法不限于网络形式,在任一种移动通信网络中都可以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方法高效检测端到端的业务传输的服务质量。

图1为SAE系统中LTE网络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如下网元:

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11,用于实现所有与演进网络无线有关的功能。

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12,负责控制面的移动性管理,包括用户上下文和移动状态管理,分配用户临时身份标识等。

服务网关实体(Serving Gateway,SGW)13,是3GPP接入系统间的用户面锚点,终止ETURAN的接口。

分组数据网关实体(PDN Gateway,PGW)14是3GPP接入系统和非3GPP接入系统之间的用户面锚点,终止和外部分组数据网络(Packet Data Network,PDN)的接口。

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实体(Policy and Charging Rule Function,PCRF)15用于策略控制决定和流计费控制功能。

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16用于存储用户签约信息。

其中HSS16通过S6a接口与MME12连接,MME12通过S1-MME接口与E-UTRAN11连接,MME12通过S11接口与SGW13连接,E-UTRAN11通过S1-U接口与SGW13连接,SGW13通过S5/S8接口与PGW14连接,PGW与PCRF连接。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17通过E-UTRAN11接入网络。

移动网络从G/U演进到LTE网络后,语音业务也将由传统的电路交换网络(Circuit Switched,CS)切换到LTE网络承载。相比一般的LTE数据业务仅仅跨域LTE、EPC两个领域,对于LTE语音业务而言,由于其E2E的属性,则可能跨越LTE、EPC、IMS、PSTN、G/U等不同的领域,因此对于LTE语音业务运维而言更加复杂。

图2为E2E业务信令、媒体面传输路径示意图,如图2所示,系统中包括LTE网络210、LTE网络220、IMS网络230、PSTN网络240、G/U网络250多个网络。

其中LTE网络210具体包括MME211、E-UTRAN212、SGW213、PGW214等网元。IMS网络230包括会话边界控制器(代理呼叫会话控制)(Session Border Controller(Proxy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SBC(P-CSCF))231、SBC(P-CSCF)232、查询/服务呼叫会话控制(Interrogating/Serving CSCF,I/S-CSCF)233、IP多媒体网关(IP Multimedia Media Gateway,IM-MGW)234、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MGCF)235、出口网关控制功能(Breakout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BGCF)236、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AS)237等网元。LTE网络220、PSTN网络240、G/U网络250的具体架构未示出。

UE218接入LTE网络210、UE228接入LTE网络220、IMS网络230、UE248接入PSTN网络240、UE258接入G/U网络250。HSS260分别与LTE网络210中的MME211、IMS网络中的I/S-CSCF233、AS237连接,HSS260还与LTE网络220、PSTN网络240、G/U网络250中的相关网元连接(图2中未示出)。EMS270与HSS260连接。各网元之间的其他连接关系如图2所示。

当接入LTE网络210的UE218与接入LTE网络220的UE228进行语音通信业务时,从UE218到UE228的语音信令传输路径依次经过UE218、E-UTRAN212、MME211、SGW213、PGW214、SBC(P-CSCF)231、I/S-CSCF233、SBC(P-CSCF)232、LTE网络220、UE228,如图中路径280所示;而从UE218到UE228的语音媒体传输路径依次经过UE218、E-UTRAN212、SGW213、PGW214、SBC(P-CSCF)231、SBC(P-CSCF)232、LTE网络220、UE228,如图中路径290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LTE语音业务的信令和媒体面都会跨越不同领域和设备,同样地,数据业务也会跨越不同领域和设备。基于SAE系统的业务传输会跨越多个不同领域和设备,基于单一网元的运维方式不能满足运维需要。

目前3GPP标准定义了E2E Trace全网跟踪功能特性,E2E Trace跟踪特性提供了一种跟踪收集各网元接口信令消息的方法,EMS基于各网元上报的信令消息,可构建一个完整的E2E视图,从而可实现信令流程的E2E可视化运维,E2E Trace可以基于E2E进行业务接入、业务保持方面问题的运维诊断。但是,涉及用户的业务端到端的传输服务质量的问题,如报文的丢失导致语音通话断续、甚至静音,则需通过网元内用户跟踪抓包或网元外接口探针抓包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逐一排查诊断。逐一排除网元或接口的方式较为费时、费力,定位时间较长,检测效率较低。

图3为LTE网络和IMS网络E2E Trace跟踪架构示意图,其中图3中的网络架构与图2相同。如图3所示,LTE网络210和IMS网络230均可以通过EMS270向HSS260配置下发跟踪参数激活E2E Trace流程,然后由HSS260将跟踪参数传递到LTE网络210的MME211,再由MME211将跟踪参数传递给SGW213或PGW214或E-UTRAN212;或者由HSS260将跟踪参数传递到IMS网络230的I/S-CSCF233,再由I/S-CSCF233将跟踪参数传递给SBC(P-CSCF)231或SBC(P-CSCF)232或MGCF235或BGCF236或AS237。LTE网络210和IMS网络230的E2E Trace流程还可以通过EMS270直接向LTE网络210的MME211或IMS网络230的I/S-CSCF233下发跟踪参数来激活。图中路径310为E2E Trace的激活路径,路径320为E2E Trace的跟踪参数传递路径。

各网元设备接收到跟踪参数后,创建跟踪任务,并启动指令用户指定接口消息的跟踪,并将跟踪获取的信令消息上报到指定的跟踪收集网元(Trace Collection Entity,TCE)330。

图4为G/U网络E2E Trace跟踪架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G/U网络250中包括:基站子系统(Base Station Subsystem,BSS)251、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服务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SGSN)252、网关GPRS支持节点(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GGSN)253、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MGW)254、移动交换服务器(Mobile Switching Center server,MSC Server)255。各网元之间的连接关系如图4所示。

G/U网络250可以通过EMS270向HSS260配置下发跟踪参数激活E2E Trace流程,然后由HSS260将跟踪参数传递到G/U网络250的MSC Server255和SGSN252,再由MSC Server255和SGSN252将跟踪参数传递给BSS251或GGSN253或MGW254。G/U网络250的E2E Trace流程还可以通过EMS270直接向G/U网络250的MSC Server255和SGSN252下发跟踪参数来激活。图中路径410为E2E Trace的激活路径,路径420为E2E Trace的跟踪参数传递路径。

其中,G/U网络250的电路交换域(Circuit Switched Domain,CS)业务的E2E Trace通过EMS270根据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HLR)的配置下发跟踪参数,用户在触发业务时,HLR向MSC Server255下发激活E2E Trace消息,由MSC Server255向BSS251或MGW254下发E2E Trace激活消息。G/U网络250的分组交换域(Packet Switch Domain,PS)业务的E2E Trace同样是通过EMS270根据HLR的配置下发跟踪参数,HLR向SGSN252下发激活E2E Trace消息,由SGSN252向BSS251或GGSN253下发E2E Trace激活消息。G/U网络250的E2E Trace也可通过EMS270直接向CS网络的MSC Server255或PS网络的SGSN252下发跟踪参数来触发。业务进行过程中,各网元将跟踪的消息上报到指定的TCE。

TCE对各网元上报的跟踪消息标识同一个用户的同一个会话的跟踪文件,进行解析并呈现给用户,方便定位问题。

但图3和图4所示的现有E2E Trace流程仅能针对信令流程进行跟踪,可以用于业务接入、业务保持方面问题的运维诊断,但是没有覆盖涉及用户的业务端到端的传输服务质量的问题的检测。

为了对涉及用户的业务端到端的传输服务质量的问题进行检测,现有技术可以通过网元内部用户跟踪抓包或者网元外部接口探针抓包分析的方法进行。图5为网元内部用户跟踪抓包及网元外部接口探针抓包示意图,图5中采用与图2相同的网络架构,其中与图2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根据上述针对图2的描述可知,业务的媒体面数据仅通过网络中的某些网元设备,因此,针对用户的业务端到端的传输服务质量的问题的检测可以仅针对进行业务的媒体面数据传输和处理的网元进行。如图5所示,EMS270可以通过路径510依次针对E-UTRAN212、PGW214、SBC(P-CSCF)231等影响用户的业务端到端的传输服务质量的媒体面网元设备进行用户跟踪抓包分析,逐个网元排查IP传输导致的丢包、时延、抖动等影响用户的业务端到端的传输服务质量的参数,确定引入问题网元设备。这即为采用网元内部用户跟踪抓包的方法。

同样地,对于网元外部接口探针设备,则是由跟踪收集网元TCE511通过路径520在各个网元(E-UTRAN212、SGW213、PGW214、SBC(P-CSCF)232)的外部接口抓包分析,逐个接口排查IP传输导致的丢包、时延、抖动等影响用户的业务端到端的传输服务质量的参数,确定引入问题网元设备。这即为采用网元外部接口探针抓包的方法。

虽然网元内用户跟踪抓包或网元外接口探针抓包分析等技术手段可覆盖用户的业务端到端的传输服务质量的问题的检测,但是逐一排除网元或接口的方式较为费时、费力,定位时间较长,检测效率较低。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S601,网元管理设备接收业务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经过的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其中,所述服务质量信息用于指示网元设备传输业务数据流的服务质量,多个网元设备包括基站设备和核心网设备。

具体地,由于现有的针对用户的业务端到端的传输服务质量的问题的检测依赖于逐一网元或接口的跟踪抓包分析,从而定位时间较长,检测效率低。网络中传输的每个业务的数据流会经过多个网元设备,当业务数据流经过的网元设备出现故障时,就会影响该业务数据流的服务质量。针对上述特点,本实施例中网元管理设备针对每个业务的数据流,接收一个业务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的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该服务质量信息是每个网元设备对于各自传输的该业务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检测后向网元管理设备发送的。网元设备向网元管理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可以是当网元设备检测到所传输的业务数据流的服务质量低于预设阈值时发送的,也可以是网元设备周期性地向网元管理设备发送所传输的业务数据流的服务质量。向网元管理设备发送服务质量信息的网元设备可以是网络中的基站设备,例如E-UTRAN、BSS等,或者网元设备还可以是网络中的核心网设备、例如SGW、PGW、SBC(P-CSCF)等。本实施例中的网元管理设备是部署在网络中,能够接收网络中各网元设备发送的信息的集中式管理设备,例如EMS或TCE等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部署中,根据不同的运营需求,TCE可以集成在其他的网元设备中,可以是独立的网元设备。

步骤S602,网元管理设备根据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确定业务数据流的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

具体地,当网元管理设备接收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后,网元管理设备即可获知该业务数据流的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网元管理设备对接收到的服务质量进行分析后就可以得出该业务的服务质量,并且可以快速确定影响业务服务质量的网元。

本实施例中,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可以称为网络协议服务质量(Internet Protocol Quality of Service,IPQoS),IPQoS包括丢包、时延、抖动和/或主观评价得分(Mean Opinion Score,MOS)等能够表征网元设备所传输的业务端到端的传输服务质量的参数。

本实施例,通过网元管理系统接收业务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经过的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传输该业务数据流的服务质量信息,使网元管理系统通过比较各个网元设备传输该业务数据流的服务质量信息,能够快速检测该业务数据流传输的服务质量,便于快速定位问题,提高了针对业务体验的运维效率,节约了运维的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方法中,网元管理设备接收的服务质量信息可以基于两种属性,分别为基于业务数据流的承载属性和基于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属性。另外,网络中的业务数据流也分为上行数据流和下行数据流。下面分别对业务数据流的两种属性和上、下行数据流的组合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当业务数据流为上行数据流时,基站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该业务数据流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该业务数据流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tunneling protocol,GT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

当业务数据流为下行数据流时,基站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该业务数据流的GT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和发送的承载该业务数据流的PDC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

当业务数据流为上行数据流时,基站设备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该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协议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其中,该业务协议是基于该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属性的。

当业务数据流为下行数据流时,基站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和发送的承载该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协议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该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协议数据包的服务质量;其中,该业务协议是基于该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属性的。

图7为基于业务数据流的承载属性对网络的服务质量信息进行检测的信令流程图,图8为基于业务应用属性对网络的服务质量信息进行检测的信令流程图。图7和图8仅针对LTE网络进行说明,但其他网络的服务质量信息检测方法与LTE网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对于LTE网络而言,业务媒体面报文通过建立在UE和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即E-UTRAN)之间的空口无线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承载,以及建立eNB、SGW、PGW网元设备之间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tunneling protocol,GTP)承载传输。

PDCP承载和GTP承载传输的报文存在对应的序列号,因此可以基于PDCP承载或GTP承载报文的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N)和网元设备本地的接收时间等进行IPQoS的采集。例如,PDCP承载或GTP承载每次传输的报文都具有序列号,连续传输的报文的序列号是连续的,如果在报文传输的过程中出现报文丢失,则报文的序列号会出现不连续,可以根据不连续的报文序列号的发生频率和不连续的序列号间隔大小确定IPQoS。

由于PDCP承载和GTP承载均是建立在业务媒体传输路径中网元设备之间,因此网元设备基于业务承载跟踪采集到的IPQoS反映了两个网元设备端点之间的业务影响。

图7中,步骤S701中UE通过Uu空口向eNB发送数据的上行承载的IPQoS由eNB采集,步骤S702中eNB通过S-U口向SGW发送数据的上行承载的IPQoS由SGW采集,步骤S703中SGW通过S5/S8口向PGW发送数据的上行承载的IPQoS由PGW采集。步骤S704中PGW通过S5/S8口向SGW发送数据的下行承载的IPQoS由SGW采集,步骤S705中SGW通过S-U口向eNB发送数据的下行承载的IPQoS由eNB采集,步骤S706中eNB通过Uu空口向UE发送数据的下行承载的IPQoS由eNB采集。采集到IPQoS的网元设备根据指示可以将IPQoS发送到网元管理设备。网元管理设备可以根据收集的IPQoS确定两个网元之间的承载是否存在影响业务端到端的传输服务质量的问题,从而确定存在问题的具体网元和接口。图中步骤S701、步骤S702和步骤S703中检测的是上行数据流,步骤S704、步骤S705和步骤S706中检测的是下行数据流。从上述的采集过程中可知,对服务质量进行采集的网元设备通常是数据报文的接收方,当数据报文的接收方为用户设备时,可以由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进行服务质量的采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针对不同的采集需求,也可以由数据报文的发送方对所其所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服务质量进行采集。

当检测的业务数据流为上行数据流时,eNB采集到的IPQoS为接收到的承载该业务数据流的PDC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核心网设备,如SGW、PGW,采集到的IPQoS为接收到的承载该业务数据流的GT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

当检测的业务数据流为下行数据流时,eNB采集到的IPQoS为接收到的承载该业务数据流的GT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和发送的承载该业务数据流的PDC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核心网设备,如SGW,采集到的IPQoS为接收到的承载该业务数据流的GT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

图7中仅示出了PDCP承载和GTP承载下IPQoS的采集方法,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方法中,不限于PDCP承载和GTP承载,基于其他形式的网络承载协议同样可以进行与图7类似的IPQoS的采集。

如图8所示,其与图7的差异主要是图7是基于业务的承载属性对网络的服务质量进行检测,而图8是基于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属性进行检测。通常,可以通过对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层的数据报文进行检测以实现基于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属性的服务质量的检测。图8以基于业务数据流的应用层对网络的服务质量进行检测,也就是说基于UE和应用服务器(APP Server)之间的应用层进行IPQoS的采集。

例如对于语音业务而言,UE和IMS服务器之间建立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TP),因此语音业务的业务属性可以包括RTP应用属性。RTP应用属性中包含语音报文的序列号SN,以及不同的语音编解码对应的采样周期,因此可以基于语音报文的RTP应用属性进行IPQoS的采集。例如,RTP应用属性中包含语音报文的序列号,连续传输的语音报文的序列号是连续的,如果在语音报文传输的过程中出现报文丢失,则语音报文的序列号会出现不连续,可以根据不连续的语音报文序列号的发生频率和不连续的序列号间隔大小确定IPQoS。

LTE网元设备位于UE和APP Server的中间传输位置,因此网元设备基于业务属性跟踪采集到的IPQoS反映了UE或APP Server和网元设备之间的业务影响。

图8中,UE与APP Server之间进行业务传输时,需要通过eNB、SGW、PGW等网元的转发,对于上行业务,在步骤S801中eNB采集从UE通过Uu空口向eNB发送上行数据的IPQoS,在步骤S802中SGW采集UE与SGW之间传输的业务的IPQoS,在步骤S803中PGW采集UE与PGW之间传输的业务的IPQoS,在步骤S804中APP Server采集UE与APP Server之间传输的业务的IPQoS。对于下行业务,在步骤S805中PGW采集APP Server与PGW之间传输的业务的IPQoS,在步骤S806中SGW采集APP Server与SGW之间传输的业务的IPQoS,在步骤S807中eNB采集APP Server与eNB之间传输的业务的IPQoS,在步骤S808中APP Server采集APP Server与UE之间传输的业务的IPQoS。从上述的采集过程中可知,对服务质量进行采集的网元设备通常是数据报文的接收方,当数据报文的接收方为用户设备时,可以由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进行服务质量的采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针对不同的采集需求,也可以由数据报文的发送方对所其所传输的数据报文的服务质量进行采集。

采集到IPQoS的网元设备根据指示可以将IPQoS发送到网元管理设备。网元管理设备可以根据收集的IPQoS确定对于某一业务网络中是否存在影响业务端到端的传输服务质量的问题,并且根据上报IPQoS的网元确定存在问题的网元和接口。图中步骤S801、步骤S802、S803和步骤S804中检测的是上行数据流,步骤S805、步骤S806、步骤S807和步骤S808中检测的是下行数据流。

当检测的业务数据流为上行数据流时,eNB和核心网设备(如SGW、PGW、APP Server),采集到的IPQoS为接收到的承载该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协议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其中,该业务协议是基于该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属性的。

当检测的业务数据流为上行数据流时,eNB采集到的IPQoS为接收到的和发送的承载该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协议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核心网设备(如SGW、PGW、APP Server),采集到的IPQoS为接收到的承载该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协议数据包的服务质量,其中,该业务协议是基于该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属性的。

进一步地,图6所示实施例中,网元管理设备根据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确定业务数据流的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包括:网元管理设备根据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确定业务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服务质量最差的网元设备。

具体地,由于对业务端到端的传输服务质量影响最大的网元设备为业务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服务质量最差的网元设备,因此,当网元管理设备接收到业务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的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后,确定业务流的传输路径上服务质量最差的网元设备,则可以找到对业务数据流影响最大的网元设备。对该网元设备进行修复则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该业务数据流的传输路径的传输质量,这样就可以最快速地对网络中影响业务数据流端到端的传输服务质量的问题进行检测和维护。

进一步地,网元管理设备接收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方法还包括:网元管理设备根据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生成统计图,该统计图用于表示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的变化情况。

具体地,当网元管理设备接收到业务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的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后,还可以根据多个服务质量信息生成一个统计图,该统计图用于表征业务数据流的整个传输路径上各网元的服务质量,对于每个业务数据流建立这样的统计图,则可以直观地看到每个业务数据流的服务质量,便于网络运维人员有针对性的对网络中的各网元设备进行维护。

进一步地,网络中的各网元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预设机制周期性地向网元管理设备发送服务质量信息,也可以是当网元管理设备向网络中的多个网元设备发送检测指示信息后,网元设备再向网元管理设备传输业务数据流的服务质量信息。

网元管理设备向网络中的多个网元设备发送检测指示信息的具体方法可以为:结合如图3和图4所示的各网络的E2E Trace跟踪流程,网元管理设备向各网元发送跟踪参数的同时,还向各网元设备发送检测指示信息。网元管理设备可以向网络控制网元(如IMS网络中的I/S-CSCF,G/U网络中的MSC Server等)发送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该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中包括检测指示信息,以使网络控制网元向多个网元设备发送检测指示信息;网元管理设备还可以向归属用户服务器发送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以使归属用户服务器将检测指示信息发送至网络控制网元后,网络控制网元向多个网元设备发送检测指示信息。

另外,网元管理设备发送的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中还包括待检测网元设备信息,以使网络控制网元向待检测网元设备发送所述检测指示信息。即网元管理设备可以指定需要上报服务质量信息的网元设备,使网络控制网元仅向指定的需要上报服务质量信息的网元设备发送检测指示信息。

进一步地,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中还包括任务类型信元,任务类型信元用于指示多个网元设备向网元管理设备发送跟踪信令消息和/或检测指示信息。即网元管理设备可以指示网元设备进行原有的E2E Trace跟踪流程和/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方法。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元管理设备触发网元设备进行服务质量信息的采集和上报是通过扩展原有的E2E Trace流程实现的,而为了确保原E2E Trace流程仍能正常进行,并且原有的E2E Trace针对信令的采集和上报机制不受影响,可以在E2E Trace激活信令中扩展增加任务类型(Job Type)信元,Job Type信元用于标识E2E Trace的任务类型,Job Type信元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仅跟踪信令(Trace Signalling only)、仅跟踪服务质量信息(Trace IPQoS only)、同时跟踪信令和服务质量信息(Trace Signalling and IPQoS),其对应的E2E Trace流程分别为与现有技术相同的仅对信令进行采集和上报、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仅对服务质量信息进行采集和上报、同时对信令和服务质量信息进行采集和上报。这样,可以在不影响原有的E2E Trace流程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对服务质量信息进行采集和上报,提供了更加灵活的网络检测方法。

进一步地,上述各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包括服务网关和数据网关。

IPQoS检测指示信息的传递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用户在附着(Attach)/跟踪区更新(Tracking Area Update,TAU)/切换(Handover)的过程中的传递流程,另一种是用户在附着/跟踪区更新/切换后的传递流程。

图9和图10以LTE网络为例,对IPQoS检测指示信息的传递流程进行说明,其中图9和图10中仅以UE通过附着流程接入MME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

图9为LTE网络中用户接入MME过程中的场景下,IPQoS检测指示信息的传递信令流程图。EMS通过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下发IPQoS检测指示信令,接收到IPQoS检测指示信令的网元通过创建任务请求或者网元之间的已有消息相互传递IPQoS检测指示信令。如图9所示,在步骤S901中,EMS向HSS发送跟踪任务激活信令(Trace Session Activation),其中包括跟踪任务类型(Job Type)信元;在步骤S902中,HSS保存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中的跟踪控制和配置参数(Trace Control and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在步骤S903中,UE向eNB发送附着请求消息(Attach Request);eNB接收到UE发送的附着请求消息后,在步骤S904中向MME转发该附着请求消息;MME接收到UE发送的附着请求消息后,在步骤S905中向HSS发送位置更新请求(Update Location Request);HSS接收到位置更新请求后,在步骤S906中向MME发送位置更新应答(Update Location Answer),其中携带跟踪任务类型信元;在步骤S907中MME保存跟踪控制和配置参数,并依据跟踪控制和配置参数中的任务类型信元的指示启动信令跟踪流程;在步骤S908中,MME向SGW发送创建任务请求(Create Session Request),其中携带跟踪任务类型信元;在步骤S909中SGW保存跟踪控制和配置参数,并依据跟踪控制和配置参数中的任务类型信元的指示启动信令跟踪流程和/或IPQoS跟踪流程;在步骤S910中,SGW向PGW发送创建任务请求,其中携带跟踪任务类型信元;在步骤S911中PGW保存跟踪控制和配置参数,并依据跟踪控制和配置参数中的任务类型信元的指示启动信令跟踪流程和/或IPQoS跟踪流程;在步骤S912中,PGW向SGW发送创建任务响应(Create Session Response);在步骤S913中,SGW向MME发送创建任务响应;在步骤S914中,MME向eNB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其中携带跟踪任务类型信元;在步骤S915中eNB保存跟踪控制和配置参数,并依据跟踪控制和配置参数中的任务类型信元的指示启动信令跟踪流程和/或IPQoS跟踪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MME还可以直接接收从EMS发送的跟踪控制和配置参数,而不需要通过HSS的转发。在跟踪区更新/切换(tracing area update/handover,TAU/Handover)流程中,MME还可以接收从对端MME传输来的跟踪控制和配置参数。步骤S908和步骤S914可以是并发进行的。总之,MME通过Attach/TAU/Handover流程消息传递跟踪参数到SGW/PGW、通过Attach/Service Request/Handover流程消息传递跟踪参数到eNB。

图10为LTE网络中用户已接入MME的场景下,IPQoS检测指示信息的传递信令流程图,如图10所示,在步骤S1001中,EMS向HSS发送跟踪任务激活信令,其中包括跟踪任务类型信元;在步骤S1002中,HSS保存跟踪控制和配置参数;在步骤S1003中HSS向MME发送插入用户数据请求(Insert Subscriber Data Request),其中携带跟踪任务类型信元;在步骤S1004中MME向HSS返回插入用户数据应答(Insert Subscriber Data Answer);在步骤S1005中MME保存跟踪控制和配置参数,并依据跟踪控制和配置参数中的任务类型信元的指示启动信令跟踪流程;在步骤S1006中,MME向SGW发送跟踪任务激活信令,其中携带跟踪任务类型信元;在步骤S1007中SGW保存跟踪控制和配置参数,并依据跟踪控制和配置参数中的任务类型信元的指示启动信令跟踪流程和/或IPQoS跟踪流程;在步骤S1008中,SGW向PGW发送跟踪任务激活信令,其中携带跟踪任务类型信元;在步骤S1009中PGW保存跟踪控制和配置参数,并依据跟踪控制和配置参数中的任务类型信元的指示启动信令跟踪流程和/或IPQoS跟踪流程;在步骤S1010中,MME向eNB发送跟踪开始信令(Trace Start),其中携带跟踪任务类型信元;在步骤S1011中eNB保存跟踪控制和配置参数,并依据跟踪控制和配置参数中的任务类型信元的指示启动信令跟踪流程和/或IPQoS跟踪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MME还可以直接接收从EMS发送的跟踪控制和配置参数,而不需要通过HSS的转发。步骤S1006和步骤S1010可以是并发进行的。总之,MME通过跟踪任务激活信令消息传递跟踪参数到SGW/PGW,通过跟踪开始信令传递跟踪参数到eNB。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111,用于接收业务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经过的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其中,所述服务质量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元设备传输所述业务数据流的服务质量,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包括基站设备和核心网设备。

处理模块112,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确定所述业务数据流的所述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

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装置用于执行图6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图1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数据流为上行数据流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PDC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

进一步地,在图1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数据流为下行数据流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GT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和发送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PDC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

进一步地,在图1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GT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

进一步地,在图1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数据流为上行数据流时,所述基站设备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协议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其中,所述业务协议是基于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属性的。

进一步地,在图1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数据流为下行数据流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和发送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协议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协议数据包的服务质量;其中,所述业务协议是基于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属性的。

进一步地,在图1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业务协议包括RTP。

进一步地,在图11所示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1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确定所述业务数据流的所述传输路径上服务质量最差的网元设备。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装置在图11的基础上,还包括:

生成模块121,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生成统计图,所述统计图用于表示所述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的变化情况。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装置在图12的基础上,还包括:

发送模块131,用于发送检测指示信息至所述多个网元设备,所述检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检测所述网元设备传输所述业务数据流的服务质量。

进一步地,在图13所示实施例中,发送模块131,具体用于向网络控制网元发送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所述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中包括所述检测指示信息,以使所述网络控制网元向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所述检测指示信息;或者向归属用户服务器发送所述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以使所述归属用户服务器将所述检测指示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络控制网元后,所述网络控制网元向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所述检测指示信息。

进一步地,在图13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中还包括待检测网元设备信息,以使所述网络控制网元向所述待检测网元设备发送所述检测指示信息。

进一步地,在图13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中还包括任务类型信元,所述任务类型信元用于指示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向所述网元管理设备发送跟踪信令消息和/或所述检测指示信息。

进一步地,在图11至图13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核心网设备包括服务网关和数据网关。

进一步地,在图11至图13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服务质量信息包括数据包的丢包率、抖动、时延或者MOS值。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包括:接收器141、处理器142。可选的,该用户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43。其中,接收器141、处理器142和存储器143可以通过系统总线或其他方式相连,图14中以系统总线相连为例;系统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结构(Industrial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联(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ial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系统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4中仅用一条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接收器141,用于接收业务数据流的传输路径上经过的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其中,所述服务质量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元设备传输所述业务数据流的服务质量,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包括基站设备和核心网设备。

处理器142,用于根据从接收器141接收的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确定所述业务数据流的所述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

存储器143,用于存储接收器141接收到的信息,并存储处理器142处理完的数据。

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装置用于执行图6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图14所示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数据流为上行数据流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PDC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

进一步地,在图14所示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数据流为下行数据流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GT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和发送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PDC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

进一步地,在图14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GTP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

进一步地,在图14所示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数据流为上行数据流时,所述基站设备和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协议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其中,所述业务协议是基于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属性的。

进一步地,在图14所示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数据流为下行数据流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和发送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协议数据包的服务质量信息,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为接收到的承载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协议数据包的服务质量;其中,所述业务协议是基于所述业务数据流的业务属性的。

进一步地,在图14所示实施例中,所述业务协议包括RTP。

进一步地,在图14所示实施例中,处理器142,具体用于根据从接收器141接收的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确定所述业务数据流的所述传输路径上服务质量最差的网元设备。

进一步地,在图14所示实施例中,处理器142,还用于根据从接收器141接收的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的服务质量信息生成统计图,所述统计图用于表示所述传输路径的服务质量的变化情况。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装置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网络检测装置在图14的基础上,还包括:

发送器151,用于发送检测指示信息至所述多个网元设备,所述检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检测所述网元设备传输所述业务数据流的服务质量。

进一步地,在图15所示实施例中,发送器151,具体用于向网络控制网元发送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所述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中包括所述检测指示信息,以使所述网络控制网元向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所述检测指示信息;或者向归属用户服务器发送所述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以使所述归属用户服务器将所述检测指示信息发送至所述网络控制网元后,所述网络控制网元向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发送所述检测指示信息。

进一步地,在图15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中还包括待检测网元设备信息,以使所述网络控制网元向所述待检测网元设备发送所述检测指示信息。

进一步地,在图15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端到端跟踪任务激活信令中还包括任务类型信元,所述任务类型信元用于指示所述多个网元设备向所述网元管理设备发送跟踪信令消息和/或所述检测指示信息。

进一步地,在图14和图15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核心网设备包括服务网关和数据网关。

进一步地,在图14和图15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服务质量信息包括数据包的丢包率、抖动、时延或者MOS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