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07953发布日期:2019-05-07 20:5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数字用户线(x Digital Subscriber Line,xDSL)是一种通过电话线,即无屏蔽双绞线(Unshielded Twist Pair,UTP)进行数据传输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

在各种xDSL系统中,提供多路xDSL接入的设备称为DSL接入复用器(DSL Access Multiplexer,DSLAM)。由于电磁感应,在同一DSLAM接入的多条线路之间会相互产生干扰,称为串扰(Crosstalk)。

如图1所示,在DSLAM1侧,通过端口1发送给终端1的信号被端口2接收,对终端2发给端口2的信号产生干扰;通过端口2发送给终端2的信号被端口1接收,对终端1发给端口1的信号产生干扰(终端侧同理),这样的干扰称为近端串扰(Near End crossTalk,NEXT)。

DSLAM2通过端口3发送给的终端3的信号被终端4接收,对通过端口4发给终端4的信号产生干扰;DSLAM2通过端口4发送给的终端4的信号被终端3接收,而对通过端口3发给终端3的信号产生干扰(终端侧同理),称为远端串扰(Far End crossTalk,FEXT)。

作为xDSL技术的演进,下一代铜线宽带接入技术G.fast频谱远大于传统的xDSL系统,在G.fast系统中FEXT要远高于传统的xDSL系统。

为了减小G.fast系统中线路之间的FEXT,可采用矢量化(Vectoring)技术,在DSLAM端进行联合收发,由DSLAM中的矢量化控制实体(Vectoring Control Entity,VCE)进行下行串扰预编码和上行串扰抵消。

G.fast采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的双工方式,上、下行占用整个频段的所有子载波来发送信息,并由系统分配时隙分别进行数据传输。图2是目前G.fast系统采用的一种超帧(Super Frame)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超帧由一个TDD同步帧和若干个TDD帧组成,无论是TDD同步帧还是TDD帧中都包括下行流(downstream,DS)和上行流(upstream,US),但在TDD同步帧中,DS中还包括DS同步符号,用于进行下行同步;US中还包括US同步符号,用于进行上行同步。

由于散热和反向供电等因素,G.fast系统功耗受限。G.fast系统的功耗主要来自矢量化处理器(Vectoring Processor,VP)芯片,该芯片实现上述上行串扰抵消和下行矢量预编码的功能。当相互进行串扰抵消的多条线路组成的向量(vector)组内线路数较大,比如128条线路时,VP芯片的功耗将急剧增大而无法满足功耗的要求。

为了在大规模线路应用场景下满足G.fast系统功耗的限制,一种方式是进行分组串扰抵消,即:将所有线路划分成多个vector组,每个vector组的组内进行串扰抵消,而每个vector组分别在TDD帧的不同时隙进行数据传输,从而避免vector组间相互干扰,该多个vector组在一个数据传输路径上。

一个TDD帧中包含的传输时隙数量有限,在采用固定的调整编码方式的情况下,可认为一个时隙能够提供的数据传输速率是固定的,因此,则可认为一个TDD帧能够达到的数据传输速率取决于该TDD帧包含的传输时隙数量。上述vector组在TDD帧的不同时隙进行数据传输的传输方式中,多个vector组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占用TDD帧的传输时隙,每一个vector组能达到的数据传输速率受分配给该vector组的传输时隙的数量的限制。

由于进行了串扰抵消,因此同一vector组的各线路可同时使用分配给该vector组的传输时隙。然而,不同线路需要达到的数据传输速率不同,因此需要的传输时隙的数量不同。当vector组中的各线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差别较大时,该vector组中所需传输时隙数量少的线路无法充分利用该vector组占用的传输时隙,而该vector组中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多的线路,可能该vector组占用的传输时隙的数量还无法满足该线路的数据传输速率要求,这就造成系统数据传输效率不高。

可见,数据传输路径上存在多条通信链路(比如:多条线路),该多条通信链路分别属于不同的通信链路组(比如:vector组),各通信链路组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占用该数据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时隙时,若通信链路组内的不同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差别大,可能导致该数据传输路径上的数据传输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用于解决在数据传输路径上的多个通信链路组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占用该数据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时隙时,在通信链路组内的不同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差别大时,导致该数据传输路径上的数据传输效率不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传输时隙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数据传输路径上的N个通信链路组中,每一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每一条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其中,所述N个通信链路组以时分复用方式占用所述数据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时隙;

链路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时隙获取单元获取的每一条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判断出若所述N个通信链路组中的M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每一个通信链路组中都存在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位于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内的通信链路,则

将所述M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位于所述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内的至少两条通信链路调整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并根据调整后的所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各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为所述同一通信链路组分配传输时隙,按照分配的传输时隙,对调整后的所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的各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2≤M≤N,M和N均为正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同一通信链路组为新建的通信链路组或原有的通信链路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为下列区间中的任一种:

大于第一传输时隙数量阈值;

小于第二传输时隙数量阈值;

大于第三传输时隙数量阈值且小于第四传输时隙数量阈值,其中,第三传输时隙数量阈值小于第四传输时隙数量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链路调整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传输时隙获取单元获取的每一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每一条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和/或所述数据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时隙的数量,确定

所述第一传输时隙数量阈值、所述第二传输时隙数量阈值、所述第三传输时隙数量阈值和所述第四传输时隙数量阈值中的一个或多个。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链路调整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时隙数量阈值、所述第二传输时隙数量阈值、所述第三传输时隙数量阈值和所述第四传输时隙数量阈值中的一个或多个,以使所述数据传输路径上的数据传输速率最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链路调整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至少两条通信链路调整到所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使得:

调整后,所述数据传输路径上的通信链路组数不大于所述数据传输路径支持的最大通信链路组数;和/或

调整后,所述数据传输路径上的每个通信链路组中包含的通信链路数不大于该通信链路组支持的最大通信链路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装置应用于下一代铜线宽带接入技术G.fast系统中,所述通信链路组为vector组,所述通信链路为vector组内的线路,vector组内的线路之间进行串扰抵消,vector组间的线路之间不进行串扰抵消。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链路调整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至少两条通信链路准备调整到的所述同一通信链路组,以及所述至少两条通信链路原来所在的通信链路组进行串扰训练以及链路增益调整后,将所述至少两条通信链路调整到所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获取数据传输路径上的N个通信链路组中,每一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每一条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其中,所述N个通信链路组以时分复用方式占用所述数据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时隙;

根据获取的每一条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判断出若所述N个通信链路组中的M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每一个通信链路组中都存在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位于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内的通信链路,则

将所述M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位于所述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内的至少两条通信链路调整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并根据调整后的所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各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为所述同一通信链路组分配传输时隙,按照分配的传输时隙,对调整后的所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的各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2≤M≤N,M和N均为正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同一通信链路组为新建的通信链路组或原有的通信链路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包括下列区间中的任一种:

大于第一传输时隙数量阈值;

小于第二传输时隙数量阈值;

大于第三传输时隙数量阈值且小于第四传输时隙数量阈值,其中,第三传输时隙数量阈值小于第四传输时隙数量阈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判断出若所述N个通信链路组中的M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每一个通信链路组中都存在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位于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内的通信链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获取的每一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每一条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和/或所述数据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时隙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时隙数量阈值、所述第二传输时隙数量阈值、所述第三传输时隙数量阈值和所述第四传输时隙数量阈值中的一个或多个。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时隙数量阈值、所述第二传输时隙数量阈值、所述第三传输时隙数量阈值和所述第四传输时隙数量阈值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时隙数量阈值、所述第二传输时隙数量阈值、所述第三传输时隙数量阈值和所述第四传输时隙数量阈值中的一个或多个,以使所述数据传输路径上的数据传输速率最高。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所述至少两条通信链路调整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包括:将所述至少两条通信链路调整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使得:

调整后,所述数据传输路径上的通信链路组数不大于所述数据传输路径支持的最大通信链路组数;和/或

调整后,所述数据传输路径上的每个通信链路组中包含的通信链路数不大于该通信链路组支持的最大通信链路数。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方法应用于下一代铜线宽带接入技术G.fast系统中,所述通信链路组为vector组,所述通信链路为vector组内的线路,vector组内的线路之间进行串扰抵消,vector组间的线路之间不进行串扰抵消。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所述至少两条通信链路调整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包括:

在所述至少两条通信链路准备调整到的所述同一通信链路组,以及所述至少两条通信链路原来所在的通信链路组进行串扰训练以及链路增益调整后,将所述至少两条通信链路调整到所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将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位于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内的至少两条通信链路调整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从而将具有相近传输时隙数量需求的多个通信链路调整到一个通信链路组中,因此可以根据调整后的该同一通信链路组中各通信链路的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优化各通信链路组的传输时隙分配,进而可提高整个数据传输路径的数据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xDSL系统中的串扰示意图;

图2为目前G.fast系统采用的一种超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a和图4b为DSLAM中的两种板卡结构的示意图;

图5a、图5b和图5c为数据传输装置的位置示意图;

图6a和图6b为通信链路调整示意图;

图7a和图7b为分组串扰抵消方案的示意图;

图8a为实施例一的通信链路调整方案的示意图;

图8b为实施例二的通信链路调整方案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用于解决在数据传输路径上的多个通信链路组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占用该数据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时隙时,在通信链路组内的不同通信链路所需的传输时隙数量差别大时,导致该数据传输路径上的数据传输效率不高的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中,传输时隙获取单元获取数据传输路径上的N个通信链路组中,每一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每一条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其中,N个通信链路组以时分复用方式占用数据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时隙;链路调整单元根据传输时隙获取单元获取的每一条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判断出若N个通信链路组中的M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每一个通信链路组中都存在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位于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内的通信链路,则将M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位于所述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内的至少两条通信链路调整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进行数据传输,其中,2≤M≤N,M和N均为正整数。

由于将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位于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内的至少两条通信链路调整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将具有相近传输时隙数量需求的多个通信链路调整到一个通信链路组中,因此可以根据调整后的该同一通信链路组中各通信链路的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优化各通信链路组的传输时隙分配,进而可提高数据传输路径的数据传输效率。

为简化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适用于上行数据传输或下行数据传输。本领域技术人员都知道,对于全双工的时分复用通信系统,一个数据传输路径上既包含上行传输时隙,也包含下行传输时隙。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是针对上行和/或下行的。当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上行数据传输时,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传输时隙指上行传输时隙;当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下行数据传输时,传输时隙指下行传输时隙。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首先,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种数据传输装置,然后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传输时隙获取单元301,用于获取数据传输路径上的N个通信链路组中,每一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每一条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其中,N个通信链路组以时分复用方式占用数据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时隙;

链路调整单元302,用于根据传输时隙获取单元301获取的每一条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判断出若N个通信链路组中的M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每一个通信链路组中都存在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位于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内的通信链路,则将该M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位于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内的至少两条通信链路调整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并根据调整后的该同一通信链路组中各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为该同一通信链路组分配传输时隙,按照分配的传输时隙,对调整后的同一通信链路组中的各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2M≤N,M和N均为整数。

这里,传输时隙获取单元301可实时统计N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每一条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比如:通过分析通信链路的数据缓存占用情况、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能力,和/或通信链路的丢包率等,来确定该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

可选地,传输时隙获取单元301获取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数量的频次,以及链路调整单元302调整通信链路的频次可根据该数据传输装置中的硬件处理能力和软件参数来设置。

可选地,当传输时隙获取单元301连续P次获取的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均不满足所需的传输时隙数量时,链路调整单元302确定需要对通信链路进行调整。

若硬件的信号处理能力强,则可配置较短的获取速率的时间间隔和较高的调整频次;若硬件的信号处理能力弱,则可以配置较长的获取速率的时间间隔和较低的调整频次。

这里,数据传输路径上有N个通信链路组,该N个通信链路组以时分复用方式占用该数据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时隙,每个通信链路组包括一条或多条通信链路。

通常,一个通信设备包括多个线路板,每个线路板提供一条或多条通信链路,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路径上可以包括一个通信设备所有线路板提供的全部通信链路,也可包括通信设备的一个或部分线路板提供的全部通信链路,还可包括通信设备的一个线路板提供的部分通信链路。

这里以G.fast系统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路径的概念进一步解释。

若数据传输路径为G.fast系统中的数据传输路径,则通信链路组为vector组,vector组内进行串扰抵消。

图4a和图4b示出了DSLAM中的两种板卡结构。

其中图4a所示的板卡结构中,每一个G.fast线路板卡(G.fast line card)为带VP芯片的G.fast线路板卡(G.fast line card with VP),可提供16条线路。当VP芯片的处理能力较弱时,可采用此种架构,VP芯片可仅处理所在线路板卡内部的串扰抵消,多个线路板卡之间时分复用。

采用图4a所示的板卡结构时,数据传输路径上可包括一块线路板卡上的线路,这些线路组成多个vector组,各vector组以时分复用方式占用该线路板卡提供的传输时隙。

图4b所示的板卡结构中,G.fast线路板卡中不带有VP芯片,由单独的VP板卡对多个G.fast线路板卡进行分组串扰抵消,因此不同线路板卡的线路可属于同一个vector组,实现串扰抵消。当VP芯片处理能力较强时,可采用此种板卡结构,此时VP芯片具有计算和存储大量线路串扰的能力,比如:96条线路,但可能由于功耗等原因,同一时刻仅支持部分线路的串扰抵消,比如:24条线路或48条线路,因此不同线路板卡之间可实现分组串扰抵消,

若单块线路板卡支持的线路数量巨大,VP板卡也可仅支持1块这样的线路板卡,对该线路板卡提供的线路进行分组串扰抵消。

因此,采用图4b所示的板卡结构时,数据传输路径上可包括多块线路板卡上的线路,这些线路组成多个vector组,各vector组以时分复用方式占用该多块线路板卡提供的传输时隙;或者

数据传输路径上仅包括一块线路板卡上的线路,这些线路组成多个vector组,各vector组以时分复用方式占用该块线路板卡提供的传输时隙。

对于图4a所示的板卡结构,数据传输装置可位于G.fast系统的多块G.fast线路板卡中的一块,称为“主卡”,该G.fast系统的其他线路板卡称为“次卡”,此时要求各次卡与主卡之间有控制线连接,以便数据传输装置对各次卡控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链路调整的功能。

或者,如图5a所示,数据传输装置可位于单独的控制板卡中,分别与多块G.fast线路板卡连接。

再比如:对于图4b所示的板卡结构,如图5b所示,数据传输装置可位于VP板卡中;或如图5c所示,位于单独的控制板卡中,分别与组成该G.fast系统的多块G.fast线路板卡连接。

无论在何种系统中,采用何种板卡结构,在具体实现时,均可通过设置不同的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将具有相似传输时隙数量需求的通信链路调整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则可根据调整后的该同一通信链路组中各通信链路的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优化各通信链路组的传输时隙分配,从而可提高整个数据传输路径上的数据传输效率。

在设置具体的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时,可根据实现的不同要求设置不同的区间。具体,可采用下列方式一~方式三中的任一种方式。可选的实现方式不限于此,这里仅为示例。

方式一

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为(TS_NUM1,+∞)或[TS_NUM1,+∞),其中,TS_NUM1为不小于0的整数

采用方式一,可将多个所需传输时隙数量较多的通信链路调整到一个通信链路组中,通过为该通信链路组分配较多的传输时隙,比如:来满足该通信链路组内各通信链路的传输时隙的数量需求。

方式二

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为:(0,TS_NUM2)、(0,TS_NUM2]、[0,TS_NUM2]或[0,TS_NUM2),其中TS_NUM2为正整数。

采用方式二,可将多个所需传输时隙数量较少的通信链路调整到一个通信链路组中,为该通信链路组分配较少的传输时隙,以节省出更多的传输时隙给该数据传输路径上的其他通信链路组,提高了整个数据传输路径上的数据传输效率。

方式三

[TS_NUM3,TS_NUM4]、(TS_NUM3,TS_NUM4)、[TS_NUM3,TS_NUM4)或(TS_NUM3,TS_NUM4],其中TS_NUM3小于TS_NUM4。

类似,采用方式三,目的是将多个所需传输时隙数量相近的通信链路调整到一个通信链路组中,为该通信链路组分配合理的传输时隙,这样既能满足该通信链路组中各通信链路的传输时隙数量的需求,也能尽量为其他通信链路组节省出更多的传输时隙,提高了整个数据传输路径上的数据传输效率。

可选地,链路调整单元302还用于:

根据传输时隙获取单元301获取的每一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每一条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和/或数据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时隙的数量,确定第一传输时隙数量阈值、第二传输时隙数量阈值、第三传输时隙数量阈值和第四传输时隙数量阈值中的一个或多个。

比如:链路调整单元302确定第一传输时隙数量阈值、第二传输时隙数量阈值、第三传输时隙数量阈值和第四传输时隙数量阈值中的一个或多个,以使数据传输路径上的数据传输速率最高。

比如:以图2所示帧结构为例,通过调整上述阈值,以实现TDD帧的数据传输速率最高。

比如:数据传输路径上共有10个传输时隙,该数据传输路径上有20条通信链路,每个通信链路组支持的最大通信链路数为4个,该20条通信链路中,各通信链路需要的传输时隙数量的分布如下:

4条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较多,分别为5、4、6、6;

15条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较少,为1或2;

1条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中等,为3。

由于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较多的通信链路已经有4条,达到了一个通信链路组支持的最大通信链路数,则牺牲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中等的通信链路,将其降速,归到15条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较少的通信链路中,分配传输时隙。

因此,可设置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的实现方式为方式一,即(TS_NUM1,+∞)或[TS_NUM1,+∞),这里以[TS_NUM1,+∞)为例,则还要考虑其他通信链路分配的传输时隙数量,设置TS_NUM1=4,则将4条所需传输时隙数量较多的上述4条通信链路调整到同一通信链路组,为该同一通信链路组分配6个传输时隙,将剩余的16条通信链路平分至4个通信链路组,每个通信链路组分配1个传输时隙,通过合理地设置TS_NUM1,牺牲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为中等的通信链路,以保证有更多的传输时隙分配给所需传输时隙较多的通信链路,该TDD帧的传输时隙得到了充分的使用,数据传输效率较高。

可选地,,链路调整单元302可预设确定阈值的不同值,根据设置的不同值分别确定数据传输路径上达到的数据传输速率,将达到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对应的值作为最终确定的阈值,之后对通信链路进行调整。

可选地,链路调整单元302具体用于:将上述至少两条通信链路调整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使得:

调整后,数据传输路径上的通信链路组数不大于数据传输路径支持的最大通信链路组数;和/或

调整后,数据传输路径上的每个通信链路组中包含的通信链路数不大于该通信链路组支持的最大通信链路数。

链路调整单元302在调整通信链路时,可将通信链路调整到新建的通信链路组中,也可调整到已有的通信链路组中。当调整到新建的通信链路组时,需要考虑该数据传输路径支持的最大通信链路组数,以保证总通信链路组数不超过该数据传输路径支持的最大通信链路组数。

此外,链路调整单元302也需要考虑通信链路组支持的最大通信链路数。比如:对于G.fast系统中的图4a所示的板卡结构,若一块G.fast线路板卡提供16条线路,但其上的VP芯片处理能力较弱,同一个vector组内仅支持4条线路进行串扰抵消,则链路调整单元302在进行链路调整时,需要至少将该G.fast线路板卡的16条线路分成4个vector组,每个组内有4条线路。

具体的调整方法有很多,比如:将通信链路组A中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较多的通信链路调整到通信链路组B中,该通信链路组B中原有的通信链路不作调整,为通信链路组A分配较多的传输时隙,而减少为通信链路组B分配的传输时隙;或者

将通信链路组A中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较多的通信链路调整到通信链路组B中,将通信链路组B中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较少的通信链路调整到通信链路组A中,为通信链路组B分配较多的传输时隙,而减少为通信链路组A分配的传输时隙;再或者

新建通信链路组C,将通信链路组A和通信链路组B中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较多的通信链路都调整到新建的通信链路组C中,为该新建的通信链路组C分配较多的传输时隙,而减少为通信链路组A和通信链路组B分配的传输时隙。

下面参考图6a和图6b,说明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能够提高数据传输路径上的数据传输效率。

为简单说明起见,不考虑系统管理、控制等需要的数据开销。

如图6a所示,假设数据传输路径上,一个TDD帧中有10个时隙可用于数据传输,在不进行串扰抵消的情况下,各条通信链路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占用该TDD帧提供的10个用于数据传输的时隙,每条通信链路都能够达到为其分配的时隙所能达到的最大传输速率的情况下,设该TDD帧能够提供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10M比特每秒(bps),其中,每个时隙能够提供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1Mbps。

那么,在进行串扰抵消的情况下,一个通信链路组内的通信链路可同时进行数据传输,这样该数据传输路径上,一个TDD帧内,各条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之和可能超过该TDD帧能够提供的上述最大数据传输速率10Mbps。

设该数据传输路径上有两个通信链路组:通信链路组A和通信链路组B。

当前,每个通信链路组中包括4条通信链路,通信链路组A中的各通信链路编号为1、2、3和4,通信链路组B中的各通信链路编号为5、6、7和8。为通信链路组A和通信链路B均分配5个传输时隙。

图6a中,每个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与该通信链路对应的线的长度成正比,标记在图中通信链路编号后面的括号中。

若按照当前的传输时隙分配方案,则该数据传输路径上各条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之和为:

(5Mbps+4Mbps+3Mbps+5Mbps+4Mbps+5Mbps+4Mbps+3Mbps)=33Mbps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在获取到各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后,可选地,链路调整单元302可根据各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设置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比如:

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为(0,4]内,则链路调整单元302将通信链路2、3、5、7、8调整到一个通信链路组中,比如:通信链路组B中;可选地,链路调整单元302按照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为(4,+∞),将通信链路1、4、6、调整到通信链路组A中。

链路调整单元302根据调整后的通信链路组A和通信链路组B中各通信链路的所需的传输时隙,为通信链路组A和通信链路组B重新分配传输时隙。比如:为通信链路组B分配4个传输时隙,为通信链路组A分配6个传输时隙。

如图6b所示,调整后的通信链路组A和通信链路组B中各通信链路的实际达到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别为:

通信链路1:6Mbps;

通信链路2:4Mbps;

通信链路3:3Mbps;

通信链路4:6Mbps;

通信链路5:4Mbps;

通信链路6:6Mbps;

通信链路7:4Mbps;

通信链路8:3Mbps。

上述能够达到的数据传输速率标在图6b中每条通信链路后面的括号中。

调整后,该数据传输上各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之和为:

(6Mbps+4Mbps+3Mbps+6Mbps+4Mbps+6Mbps+4Mbps+3Mbps)=36Mbps

高于调整前的33Mbps。

可选地,若数据传输路径为G.fast系统中的数据传输路径,通信链路组为vector组,通信链路为vector组内的线路,vector组内的线路之间进行串扰抵消,vector组间的线路之间不进行串扰抵消。

在此情况下,链路调整单元302在下述两个过程完成后,再将要调整的线路调整到其准备调整到的vector组中进行数据传输:

对要调整的线路准备调整到的新vector组,以及要调整的线路原来所在的原vector组进行串扰训练;

对该新vector组和原vector组进行线路增益调整。

对于串扰训练过程,具体地,对于新vector组中调整后的每一条线路(其中包括要调整的线路),该线路上的网络设备,比如:G.fast收发单元局端设备(G.fast transceiver Unit at the side of the operator end of the loop,FTU-O),向该线路上的终端,比如:G.fast收发单元用户端设备(G.fast transceiver Unit at the side of the subscriber end of the loop,FTU-R),发送导频序列,对该新vector组进行串扰训练。

通过串扰训练,可确定新vector组和原vector组各自的预编码矩阵、串扰抵消矩阵;进而计算在采用确定的预编码矩阵时,新vector组和原vector组在调整后,各线路的下行增益。

在按照计算得到的各线路的下行增益,对各线路的下行增益进行调整后,将要调整的线路调整到新vector组中,按照确定的预编码矩阵、串扰抵消矩阵进行数据传输。

此外,对于要调整的每一条线路,该线路上的网络设备向该线路上的终端发送该新vector组的用于发送管理信息的符号的配置信息(比如:时频信息),以便该线路上的终端接收该新vector组的管理信息的符号,获取管理信息,后续数据传输过程中终端需要接收并使用这些管理信息。

可选地,该用于发送管理信息的符号为鲁棒的管理信道(Robust Management Channel,RMC)符号。

可选地,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可采用图7a或图7b的分组串扰抵消方案。

其中,图7a示出了一种无交叠(non-overlap)的分组串扰抵消方案。下行方向上所有vector组在完全独立的时隙中进行数据传输,包括同步符号(sync symbol)、RMC符号以及数据符号(data symbol);上行方向上所有vector组也在完全独立的时隙内进行数据传输,包括RMC符号和数据符号,可选地,根据G.fast标准,不同vector组的上行同步符号对齐发送。

图7b示出了一种交叠(overlap)的分组串扰抵消方案。下行方向上所有vector组的同步符号和RMC符号分别对齐,而数据传输在完全独立的数据符号中进行;上行方向上所有vector组的同步符号和RMC符号也分别对齐,而数据传输在完全独立的数据符号内进行。

图7b所示的分组串扰抵消方案中,当串扰较弱时,不同vector组的RMC符号可以采用相同频率同时发送;当串扰较强时,为了避免不同vector组的RMC符号相互干扰,可以采用频分复用,即不同vector组的RMC符号使用不同的频率进行通信;也可以采用时分复用,即不同vector组的RMC符号使用相同的频率但在不同的时刻进行通信;也可以采用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形式。该方案通过将不同vector组的RMC符号和同步符号分别对齐,与图7a所示的方案相比,可有效降低系统的开销,并提高每个vector组的理论峰值速率。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调整通信链路的方案。

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以G.fast系统为例。实施例一采用图4b所示的板卡结构,由独立的VP板卡对多个G.fast线路板卡进行分组串扰抵消;实施例二采用图4a所示的板卡结构,VP芯片集成在G.fast线路板卡中。

实施例一

具体地,参考图8a,图8a中的板卡结构为图4b所示的板卡结构的举例。

如图8a所示,该G.fast系统共支持12条线路的串扰计算和存储,但由于功耗等限制,需要将12条线路分成多个vector组进行分时处理,即每个vector组在不同时隙内传输。每个vector组内部进行串扰抵消,组间不进行串扰抵消。这里以分成2个vector组:vector组A和vector组B为例进行说明,其中vector组A中包括线路1~6,vector组B中包括线路7~12。

首先,传输时隙获取单元301获取所有12条线路中每一条线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

然后,链路调整单元302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线路调整;其中,链路调整单元302根据传输时隙获取单元301获取的每条线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线路调整;

如果vector组A和vector组B都有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较多的线路,比如:vector组A的线路3、4、5和vector组B的线路10、11所需的传输时隙的数量都超过了前述的TS_NUM1,且无法通过时隙的重分配同时满足这两个vector组中的线路3、4、5和10、11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则链路调整单元302可触发调整线路的在线重配置(On-Line Reconfiguration,OLR),将vector组B中的线路10、11调整到vector组A中。

若此时vector组A未达到该组支持的最大线路数,则线路10和线路11可以直接加入到vector组A;若此时vector组A已达到支持的最大线路数,则可以考虑替换vector组A里面的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较少的线路,比如:将线路1和线路2替换,即vector组B的线路10和线路11与vector组A的线路1和线路2进行交换。

另一种情况是,如果分别来自vector组A和vector组B的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较多的线路所需的传输时隙数量之和未超过G.fast系统中一个TDD帧中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时隙的数量,比如:来自vector组A中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最多的线路是线路4,来自vector组B的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最多的线路是线路11,但它们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的总和未超过G.fast系统中一个TDD帧中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时隙的数量,则可以通过动态资源分配合理的分配时隙来同时分别满足它们的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

假设vector组A和vector组B的RMC符号之间采用频分复用,即两个vector组的RMC符号分别采用不同的频率,从而避免相互之间的串扰。假设vector组B的线路11需要调整到vector组A,调整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线路11上的网络设备,比如:FTU-O,将vector组A的RMC符号所使用的频率信息传递给线路11上的终端,比如:FTU-R;

步骤2:线路11上的网络设备配合vector组A的其他线路,向线路11上的终端发送导频序列,并训练线路11和vector组A的所有线路的串扰信道。vector组B也需要训练去掉线路11后的所有线路的串扰信道;

步骤3:根据线路调整情况,vector组B和vector组A的所有线路分别发起标准的发送端发起的增益调整(Transmitter Initiated Gain Adjustment,TIGA)OLR,且vector组B和vector组A的TIGA需要同时生效;

步骤4:在TIGA生效时,线路11切换到vector组A进行串扰抵消,且在vector组A所在的时隙进行数据传输和使用vector组A的RMC符号频率进行RMC符号发送。

在完成vector组线路集合调整的OLR后,系统可以根据vector组内各线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重新进行时隙分配,比如:分配更多的时隙给vector组A。若vector组A的线路2需要调整到vector组B,其处理过程类似。

实施例二

具体地,实施例二中,以图8b所示的板卡结构为例,其中图8b所示的板卡结构为图4a所示的板卡结构的举例。

如图8b所示,该G.fast系统单个线路板卡支持12条线路,但由于某些因素的约束,比如:功耗限制,需要进行分组串扰抵消。这里假设需要分成2个vector组进行处理,则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步骤与实施例一相同,可参考

实施例一。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数据传输方法和第二种数据传输装置。由于该方法和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类似,其实施可参照该第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

存储器901,用于存储链路调整程序;

处理器902,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链路调整程序,执行如下操作:

获取数据传输路径上的N个通信链路组中,每一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每一条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其中,N个通信链路组以时分复用方式占用数据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时隙;

根据传输时隙获取单元获取的每一条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判断出若N个通信链路组中的M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每一个通信链路组中都存在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位于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内的通信链路,则将M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位于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内的至少两条通信链路调整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并根据调整后的同一通信链路组中各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为同一通信链路组分配传输时隙,按照分配的传输时隙,对调整后的同一通信链路组中的各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2≤M≤N,M和N均为正整数。

其中,在图9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9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901代表的各种存储设备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其中,存储器901可包含一个或多个存储单元。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架构中还可包括I/O接口903,用于进行输入输出操作。此外,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904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可选地,同一通信链路组为新建的通信链路组或原有的通信链路组。

可选地,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为下列区间中的任一种:

大于第一传输时隙数量阈值;

小于第二传输时隙数量阈值;

大于第三传输时隙数量阈值且小于第四传输时隙数量阈值,其中,第三传输时隙数量阈值小于第四传输时隙数量阈值。

处理器902还用于调用存储器901存储的链路调整程序,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传输时隙获取单元获取的每一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每一条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和/或数据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时隙的数量,确定

第一传输时隙数量阈值、第二传输时隙数量阈值、第三传输时隙数量阈值和第四传输时隙数量阈值中的一个或多个。

具体地,处理器902在执行上述操作时,确定第一传输时隙数量阈值、第二传输时隙数量阈值、第三传输时隙数量阈值和第四传输时隙数量阈值中的一个或多个,以使数据传输路径上的数据传输速率最高。

具体地,处理器902调用存储器901存储的链路调整程序,将至少两条通信链路调整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使得:

调整后,数据传输路径上的通信链路组数不大于数据传输路径支持的最大通信链路组数;和/或

调整后,数据传输路径上的每个通信链路组中包含的通信链路数不大于该通信链路组支持的最大通信链路数。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下一代铜线宽带接入技术G.fast系统中,通信链路组为vector组,通信链路为vector组内的线路,vector组内的线路之间进行串扰抵消,vector组间的线路之间不进行串扰抵消。

其中,可选地,处理器902具体用于:调用存储器901存储的链路调整程序,执行如下操作:在至少两条通信链路准备调整到的同一通信链路组,以及至少两条通信链路原来所在的通信链路组进行串扰训练以及链路增益调整后,将至少两条通信链路调整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01:获取数据传输路径上的N个通信链路组中,每一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每一条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其中,N个通信链路组以时分复用方式占用数据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时隙;

S1002:根据获取的每一条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判断出若N个通信链路组中的M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每一个通信链路组中都存在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位于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内的通信链路,则

将M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位于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内的至少两条通信链路调整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并根据调整后的同一通信链路组中各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为同一通信链路组分配传输时隙,按照分配的传输时隙,对调整后的同一通信链路组中的各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2≤M≤N,M和N均为正整数。

可选地,同一通信链路组为新建的通信链路组或原有的通信链路组。

可选地,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包括下列区间中的任一种:

大于第一传输时隙数量阈值;

小于第二传输时隙数量阈值;

大于第三传输时隙数量阈值且小于第四传输时隙数量阈值,其中,第三传输时隙数量阈值小于第四传输时隙数量阈值。

可选地,在步骤S1002判断出若N个通信链路组中的M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每一个通信链路组中都存在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位于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内的通信链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获取的每一个通信链路组中的每一条通信链路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和/或数据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时隙的数量,确定第一传输时隙数量阈值、第二传输时隙数量阈值、第三传输时隙数量阈值和第四传输时隙数量阈值中的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确定第一传输时隙数量阈值、第二传输时隙数量阈值、第三传输时隙数量阈值和第四传输时隙数量阈值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

确定第一传输时隙数量阈值、第二传输时隙数量阈值、第三传输时隙数量阈值和第四传输时隙数量阈值中的一个或多个,以使数据传输路径上的数据传输速率最高。

可选地,步骤S1002中将至少两条通信链路调整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包括:将至少两条通信链路调整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使得:

调整后,数据传输路径上的通信链路组数不大于数据传输路径支持的最大通信链路组数;和/或

调整后,数据传输路径上的每个通信链路组中包含的通信链路数不大于该通信链路组支持的最大通信链路数。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下一代铜线宽带接入技术G.fast系统中,通信链路组为vector组,通信链路为vector组内的线路,vector组内的线路之间进行串扰抵消,vector组间的线路之间不进行串扰抵消。

可选地,步骤S1002中将至少两条通信链路调整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包括:

在至少两条通信链路准备调整到的同一通信链路组,以及至少两条通信链路原来所在的通信链路组进行串扰训练以及链路增益调整后,将至少两条通信链路调整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两种数据传输装置和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中,由于将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位于第一传输时隙数量区间内的至少两条通信链路调整到同一通信链路组中,从而将具有相近传输时隙数量需求的多个通信链路调整到一个通信链路组中,因此可以根据调整后的该同一通信链路组中各通信链路的所需传输时隙的数量,优化各通信链路组的传输时隙分配,进而可提高数据传输路径的数据传输效率。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