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显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4463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投影显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投影显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空间光调制装置(如DMD,LCOS,LCD等)在投影显示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中DMD由于其响应速度快,从而可以用时序切换的基色光来实现彩色投影显示,由此使得单片式DMD投影显示设备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单片式DMD投影显示设备以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在中低端市场广泛应用。在投影显示设备的发光装置方面,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激光激发波长转换装置而出射不同颜色光的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具有光效高,光学扩展量小的优势,因此发展迅速,成为投影显示设备的发光装置的理想选择。

请参阅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单片式DLP投影显示设备的简化结构图,该投影显示设备包括发光装置11,光处理装置12,空间光调制装置13,控制装置14以及投影镜头15。其中:

发光装置11包括激光光源101,收集透镜102以及波长转换装置103。其中激光光源101可以为紫外光或者蓝光激光光源。收集透镜102将激光光源101发出的激光收集并入射至波长转换装置103。波长转换装置103在激光光源101发出的激光的照射下出射时序的颜色光。该光处理装置12包括收集透镜104,匀光组件105,光中继组件106以及TIR棱镜107。发光装置11发出的光经光处理装置12进行处理后入射至空间光调制装置13,如DMD等,空间光调至装置13在控制装置14的控制下对经光处理装置12处理后入射的光进行调制,并经光处理装置12出射至投影镜头15。其中波长转换装置103在激光光源101发出的激光的照射下出射时序的蓝、绿、红光。

在上述的投影显示设备的发光装置中,一般采用红光波长转换材料或者橙光波长转换材料来产生红光,由于红光波长转换材料或者橙光波长转换材料的激发效率较低,且为了达到所需纯度的红光,还需要采用滤光片对产生的红光或者橙光进行短波长过滤处理,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红光的效率,导致采用上述发光装置的投影显示设备的红光的色坐标与色域标准(REC.709或者DCI)相比存在差距。

为了改善该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投影显示设备用的改进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通过添加红激光,将该红激光与红光波长转换材料产生的红光或者橙光波长转换材料产生的橙光合光,从而改善红光的效率、亮度以及色坐标,同时激光的散斑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基于该改进发光装置的投影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如下:将红激光和橙光波长转换材料产生的橙光作为两种基色光,分别对应于相互独立的两种基色控制信号,通过该相互独立的两种基色控制信号控制空间光调制装置分别对红激光和橙光波长转换材料产生的橙光进行调制。现有技术由于将红激光与橙光波长转换材料产生的橙光作为两种基色光,从而使得投影显示设备所需的红光均由红激光提供,不仅导致亮度不够,同时会出现非常严重的散斑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投影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及投影显示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在控制激光与荧光合光时存在的亮度低、散斑现象严重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投影显示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投影显示系统包括空间光调制装置以及可出射时序光的发光装置,所述时序光包括时序的至少一激光和时序的至少一荧光,所述时序的至少一激光中的至少一第一激光与所述时序的至少一荧光中的至少一第一荧光存在光谱重叠,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各基色图像信号;

将所述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转换为调制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调制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空间光调制装置对所述时序光进行调制,其中将所述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转换为调制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调制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空间光调制装置对所述时序光进行调制具体包括:

将所述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与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对应的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基色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基色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空间光调制装置分别对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激光和所述第一荧光进行调制;

其中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激光和所述第一荧光混合后的亮度与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对应基色图像信号的亮度相同,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激光和所述第一荧光混合后的色坐标与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对应基色图像信号的色坐标相同。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与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对应的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基色控制信号具体包括:

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基色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基色控制信号满足如下要求:

<mrow> <mfrac> <mi>a</mi> <mi>K</mi> </mfrac> <msup>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p> <mo>=</mo>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2</mn> </mrow> </msub> </mrow>

<mrow> <mi>x</mi> <mo>=</mo> <mfrac> <mrow> <mfrac> <msub> <mi>x</mi> <mn>1</mn> </msub> <msub> <mi>y</mi> <mn>1</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sub> <mi>x</mi> <mn>2</mn> </msub> <msub> <mi>y</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2</mn> </mrow> </msub> </mrow> <mrow>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1</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2</mn> </mrow> </msub> </mrow> </mfrac> </mrow>

<mrow> <mi>y</mi> <mo>=</mo> <mfrac> <mrow>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2</mn> </mrow> </msub> </mrow> <mrow>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1</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2</mn> </mrow> </msub> </mrow> </mfrac> </mrow>

其中,LC1’为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激光和所述第一荧光均全开时的亮度,LC11为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激光全开时的亮度,LC12为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荧光全开时的亮度,C1、C11、C12均为基色光标识;

所述(x,y)为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激光和所述第一荧光均全开时的色坐标,(x1,y1)为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激光全开时的色坐标,(x2,y2)为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荧光全开时的色坐标;

a为所述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与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所述a1为所述第一基色控制信号,所述a2为所述第二基色控制信号,且a、a1、a2均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K的整数,所述K为所述空间光调制装置所能达到的最大灰度值。

优选的,所述a1和a2相等,且均等于a,或者所述a1和a2不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激光为红激光,所述第一荧光为橙光波长转换材料受激发出的橙光,所述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包括红基色图像信号,所述第一基色控制信号为第一红基色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基色控制信号为第二红基色控制信号,和/或,

所述第一激光为青绿激光,所述第一荧光为绿光波长转换材料受激发出的绿光,所述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包括绿基色图像信号,所述第一基色控制信号为第一绿基色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基色控制信号为第二绿基色控制信号。

优选的,所述时序的至少一荧光包括时序的且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所述将所述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转换为调制控制信号还包括:

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对应的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三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四基色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三基色控制信号和所述第四基色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空间光调制装置分别对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二荧光和所述第三荧光进行调制;

其中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二荧光和所述第三荧光混合后的亮度与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对应基色图像信号的亮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对应的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三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四基色控制信号具体包括:

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对应的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三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四基色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三基色控制信号和所述第四基色控制信号满足如下要求:

<mrow> <mfrac> <mi>b</mi> <mi>K</mi> </mfrac> <msup>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2</mn> </mrow> </msub> <mo>,</mo> </msup> <mo>=</mo> <mfrac> <mrow> <mi>b</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2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i>b</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22</mn> </mrow> </msub> <mo>;</mo> </mrow>

其中LC2’为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二荧光和所述第三荧光均全开时的亮度,LC21为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二荧光全开时的亮度,LC22为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三荧光全开时的亮度,C2、C21、C22均为基色光标识;

b为所述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所述b1为所述第三基色控制信号,所述b2为所述第四基色控制信号,且b、b1、b2均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K的整数,所述K为所述空间光调制装置所能达到的最大灰度值。

优选的,所述LC21和LC22相等或者不等。

优选的,所述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均为绿光波长转换材料受激后出射的绿光,所述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为绿基色图像信号。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投影显示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投影显示系统包括空间光调制装置以及可出射时序光的发光装置,所述时序光包括时序的至少一激光和时序的至少一荧光,所述时序的至少一激光中的至少一第一激光与所述时序的至少一荧光中的至少一第一荧光存在光谱重叠,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各基色图像信号;

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转换为调制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调制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空间光调制装置对发光装置出射的所述时序光进行调制;

根据预设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激光和所述第一荧光对应的基色光的目标色坐标,将所述第一荧光全部用于对所述第一激光进行校正。

优选的,所述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转换为调制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调制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空间光调制装置对发光装置出射的所述时序光进行调制具体包括:

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转换为包括第一基色调制信号和第二基色调制信号的调制控制信号,并通过第一基色调制信号和第二基色调制信号控制空间光调制装置分别对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进行调制。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投影显示系统,包括空间光调制装置,还包括:

可出射时序光的发光装置,所述时序光包括时序的至少一激光和时序的至少一荧光,所述时序的至少一激光中的至少一第一激光与所述时序的至少一荧光中的至少一第一荧光存在光谱重叠;

与空间光调制装置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转换为调制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调制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空间光调制装置对所述时序光进行调制,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与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对应的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基色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基色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空间光调制装置分别对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激光和所述第一荧光进行调制;

其中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激光和所述第一荧光混合后的亮度与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对应基色图像信号的亮度相同,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激光和所述第一荧光混合后的色坐标与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对应基色图像信号的色坐标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信号转换模块,用于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基色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基色控制信号满足如下要求:

<mrow> <mfrac> <mi>a</mi> <mi>K</mi> </mfrac> <msup>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p> <mo>=</mo>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2</mn> </mrow> </msub> </mrow>

<mrow> <mi>x</mi> <mo>=</mo> <mfrac> <mrow> <mfrac> <msub> <mi>x</mi> <mn>1</mn> </msub> <msub> <mi>y</mi> <mn>1</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sub> <mi>x</mi> <mn>2</mn> </msub> <msub> <mi>y</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2</mn> </mrow> </msub> </mrow> <mrow>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1</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2</mn> </mrow> </msub> </mrow> </mfrac> </mrow>

<mrow> <mi>y</mi> <mo>=</mo> <mfrac> <mrow>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2</mn> </mrow> </msub> </mrow> <mrow>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1</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2</mn> </mrow> </msub> </mrow> </mfrac> </mrow>

其中,LC1’为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激光和所述第一荧光均全开时的亮度,LC11为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激光全开时的亮度,LC12为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荧光全开时的亮度,C1、C11、C12均为基色光标识;

所述(x,y)为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激光和所述第一荧光均全开时的色坐标,(x1,y1)为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激光全开时的色坐标,(x2,y2)为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荧光全开时的色坐标;

a为所述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与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所述a1为所述第一基色控制信号,所述a2为所述第二基色控制信号,且a、a1、a2均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K的整数,所述K为所述空间光调制装置所能达到的最大灰度值。

优选的,所述第一激光为红激光,所述第一荧光为橙光波长转换材料受激发出的橙光,所述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包括红基色图像信号,所述第一基色控制信号为第一红基色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基色控制信号为第二红基色控制信号,和/或,

所述第一激光为青绿激光,所述第一荧光为绿光波长转换材料受激发出的绿光,所述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包括绿基色图像信号,所述第一基色控制信号为第一绿基色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基色控制信号为第二绿基色控制信号。

优选的,所述时序的至少一荧光包括时序的且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对应的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三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四基色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三基色控制信号和所述第四基色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空间光调制装置分别对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二荧光和所述第三荧光进行调制;

其中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二荧光和所述第三荧光混合后的亮度与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的亮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

第二信号转换单元,用于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对应的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三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四基色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三基色控制信号和所述第四基色控制信号满足如下要求:

<mrow> <mfrac> <mi>b</mi> <mi>K</mi> </mfrac> <msup>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2</mn> </mrow> </msub> <mo>,</mo> </msup> <mo>=</mo> <mfrac> <mrow> <mi>b</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2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i>b</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22</mn> </mrow> </msub> <mo>;</mo> </mrow>

其中LC2’为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二荧光和所述第三荧光均全开时的亮度,LC21为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二荧光全开时的亮度,LC22为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三荧光全开时的亮度,C2、C21、C22均为基色光标识;

b为所述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所述b1为所述第三基色控制信号,所述b2为所述第四基色控制信号,且b、b1、b2均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K的整数,所述K为所述空间光调制装置所能达到的最大灰度值。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投影显示系统,包括空间光调制装置,还包括:

可出射时序光的发光装置,所述时序光包括时序的至少一激光和时序的至少一荧光,所述时序的至少一激光中的至少一第一激光与所述时序的至少一荧光中的至少一第一荧光存在光谱重叠;

与空间光调制装置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转换为调制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调制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空间光调制装置对发光装置出射的所述时序光进行调制,并根据预设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激光和所述第一荧光对应的基色光的目标色坐标,将所述第一荧光全部用于对所述第一激光进行校正。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具体用于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转换为包括第一基色调制信号和第二基色调制信号的调制控制信号,并通过第一基色调制信号和第二基色调制信号控制空间光调制装置分别对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进行调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照烧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基色控制信号,并通过该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基色控制信号控制空间光调至装置分别对可发出时序光的发光装置发出的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进行 调制,实现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时序合光,且将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的时序合光作为一种基色光,从而提高投影显示设备中第一荧光和第一激光的光效,提高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单片式DLP投影显示设备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投影显示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分段区域的分布示例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分段区域的分布示例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分段区域的分布示例图;

图6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分段区域的分布示例图;

图7为本发明还一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的波长转换装置的分段区域的分布示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投影显示设备的结构示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投影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应用,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且其中的“第一”、“第二”等次序用语并不代表次序,仅仅用于区分相近技术术语。

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下面通过几个实施例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实施提供的投影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适用的投影显示设备的结构简图,其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未示出的部分可参照现有的投影显示设备。该投影显示设备包括可出射时序光的发光装置21,光处理装置22,空间光调制装置23,控制装置24和投影装置25。其中:

发光装置21可出射时序光,该时序光包括时序的至少一激光和至少一荧光。其中时序的至少一激光中的至少一第一激光与时序的至少一荧光中的至少一第一荧光存在光谱重叠。其中荧光可以为波长转换材料受激而发出的受激光,如红光波长转换材料在蓝光的激发下而产生的红光,橙光波长转换材料在蓝光的激发下而产生的橙光等。其中波长转换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荧光粉、量子点等。

其中第一激光是指时序的至少一激光中的与时序的至少一荧光存在光谱重叠的激光。第一荧光是指时序的至少一荧光中的与时序的至少一激光存在光谱重叠的荧光。比如若发光装置11发出时序的蓝光、绿荧光、橙荧光和红激光,则橙荧光与红激光之间存在光谱重叠,因此,橙荧光为第一荧光,红激光为第一激光。若发光装置21发出时序的蓝光、青绿激光、橙荧光、蓝光、绿荧光、红激光,则橙荧光与红激光之间存在光谱重叠,且绿荧光与青绿激光之间也存在光谱重叠,因此,橙荧光和绿荧光均为第一荧光,红激光和青绿激光均为第一激光。

其中发光装置21包括至少两个光源,分别为发出激发光的激发光源211和发出激光的激光光源212,还包括波长转换装置213。其中激发光源211发出的激发光与激光光源212发出的激光的光谱范围不同。该波长转换装置213设置于激发光源211发出的激发光和激光光源212发出的激光的传输路径中,且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在激发光源211和激光光源212的交替照射下输出时序光,该时序光包括时序的至少一激光和至少一荧光。其中时序的至少一激光中的至少一第一激光与时序的至少一荧光中的至少一第一荧光存在光谱重叠。

具体的,该激发光源211可以为蓝光光源,如蓝光激光光源等。该激光光源212与波长转换装置213上设置的波长转换层相关,即该激光光源212出射的激光与波长转换装置 213上设置的至少一个波长转换层出射的荧光存在光谱重叠,如当波长转换装置213上设置有红光波长转换层或者橙光波长转换层时,则该激光光源212为红光激光光源;当波长转换装置213上设置有绿光波长转换层时,则该激光光源为绿光激光光源、青绿激光光源或者青光激光光源,如主波长在510nm-530nm范围内的激光光源;当波长转换装置213上设置有红光波长转换层或者橙光波长转换层以及绿光波长转换层时,则该激光光源212为红光激光光源,和/或,绿光激光光源、青绿激光光源或者青光激光光源。

其中波长转换装置213包括沿圆周方向设置的多个分段区域,其中部分分段区域上设置有在激发光源的照射下可出射荧光的波长转换层,部分分段区域上设置有第一散射层,部分分段区域上设置有第二散射层。其中第一散射层可以为在波长转换装置的分段区域的表面实施粗糙化光学处理而形成,第二散射层为在波长转换装置的分段区域的表面配置带来扩散效应的光学物质而形成。在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周期性运动过程中,沿圆周方向设置的多个分段区域周期性的分时序的位于激发光源211发出的激发光和激光光源212发出激光的传输路径中,使得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在激发光源211和激光光源212的交替照射下出射时序光。该波长转换壮志213可以为反射式波长转换装置,透射式波长转换装置或者包括反射部分和透射部分的波长转换装置。

请参阅图3至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的波长转换装置213的分段区域的分布示例图,但波长转换装置213的分段区域的分布不以上述图示为限,还可以为在激发光源211和激光光源212的交替照射下出射包括时序的至少一激光和至少一荧光,且时序的至少一激光中的至少一第一激光与时序的至少一荧光中的至少一第一荧光存在光谱重叠的时序光的任意一种波长转换装置。

如图3所示,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包括沿圆周方向设置的四个分段区域,分别为设有第二扩散层的分段区域(如图3中的蓝段B)、设有绿光波长转换层的分段区域(如图3中的绿段G)、设有橙光波长转换层的分段区域(如图3中的橙段O)、以及设有第一扩散层的分段区域(如图3中的diffuser段)。其中设有第二扩散层的分段区域B对入射至其的光线进行散射,如对入射至其的激发光进行散射。设有绿光波长转换层的分段区域G将入射至其的光线转换成绿光,如将入射至其的激发光转换为绿光。设有橙光波长转换层的分段区域O将入射至其的光线转换层橙光,如将入射至其的激发光转换为橙光。设有第一扩散层的分段区域diffuser对入射至其的光线进行散射。此时,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在激发光源211和激光光源212的交替照射下,如在图3所示的B段、G段以及O段打开激发光源211,关闭激光光源212,在图3所示的diffuser段打开激光光源212,关闭激发光 源211,从而使得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可以出射时序的激发光源发出的激发光、绿光、橙光、以及激光光源发出的激光。若激发光源为蓝光光源,激光光源为红光激光光源,则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可以出射时序的BGOR光;若激发光源为蓝光光源,激光光源为青绿光激光光源,则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可以出射时序的BGOG’光,其中G’为激光光源发出的青绿光。

如图4所示,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包括沿圆周方向设置的六个分段区域,分别为设有第二扩散层的分段区域(如图4中的蓝段B)、设有绿光波长转换层的分段区域(如图4中的绿段G)、设有橙光波长转换层的分段区域(如图4中的橙段O)、设有第二扩散层的另一分段区域(如图4中的另一蓝段B)、设有绿光波长转换层的另一分段区域(如图4中的另一绿段G)、以及设有第一扩散层的分段区域(如图4中的diffuser段)。此时,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在激发光源211和激光光源212的交替照射下,如在图4所示的两个B段、两个G段以及O段打开激发光源211,关闭激光光源212,在图4所示的diffuser段打开激光光源212,关闭激发光源211,从而使得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可以出射时序的激发光源发出的激发光、绿光、橙光、激发光源发出的激发光、绿光以及激光光源发出的激光。若激发光源为蓝光光源,激光光源为红光激光光源,则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可以出射时序的BGOBGR光。

如图5所述,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包括沿圆周方向设置的五个分段区域,分别为设有第二扩散层的分段区域(如图5中的蓝段B)、设有绿光波长转换层的分段区域(如图5中的绿段G)、设有黄光波长转换层的分段区域(如图5中的黄段Y)、设有橙光波长转换层的分段区域(如图5中的橙段O)、以及设有第一扩散层的分段区域(如图5中的diffuser段)。此时,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在激发光源211和激光光源212的交替照射下,如在图5所示的B段、Y段、G段以及O段打开激发光源211,关闭激光光源212,在图5所示的diffuser段打开激光光源212,关闭激发光源211,从而使得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可以出射时序的激发光源发出的激发光、黄光、绿光、橙光、以及激光光源发出的激光。若激发光源为蓝光光源,激光光源为红光激光光源,则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可以出射时序的BGYOR光;若激发光源为蓝光光源,激光光源为青绿光激光光源,则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可以出射时序的BGYOG’光,其中G’光为青绿光激光光源发出的青绿激光。

如图6所示,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包括沿圆周方向设置的八个分段区域,分别为设有第二扩散层的分段区域(如图6中的蓝段B)、设有绿光波长转换层的分段区域(如图6中的绿段G)、设有黄光波长转换层的分段区域(如图6中的黄段Y)、设有橙光波长转 换层的分段区域(如图6中的橙段O)、设有第二扩散层的另一分段区域(如图6中的另一蓝段B)、设有绿光波长转换层的另一分段区域(如图6中的另一绿段G)、设有黄光波长转换层的另一分段区域(如图6中的另一黄段Y)、以及设有第一扩散层的分段区域(如图6中的diffuser段)。此时,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在激发光源211和激光光源212的交替照射下,如在图6所示的两个B段、两个Y段、两个G段以及O段打开激发光源211,关闭激光光源212,在图6所示的diffuser段打开激光光源212,关闭激发光源211,从而使得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可以出射时序的激发光源发出的激发光、黄光、绿光、橙光、激发光源发出的激发光、黄光、绿光以及激光光源发出的激光。若激发光源为蓝光光源,激光光源为红光激光光源,则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可以出射时序的BGYOR光;若激发光源为蓝光光源,激光光源为青绿光激光光源,则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可以出射时序的BGYOBGYR光。

如图7所示,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包括沿圆周方向设置的六个分段区域,分别为设有第二扩散层的分段区域(如图7中的蓝段B)、设有绿光波长转换层的分段区域(如图7中的绿段G)、设有第一扩散层的分段区域(如图7中的diffuser段)、设有第二扩散层的另一分段区域(如图7中的另一蓝段B)、设有橙光波长转换层的分段区域(如图7中的橙段O)、以及设有第一扩散层的另一分段区域(如图7中的另一diffuser段)。此时,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在激发光源211和激光光源212的交替照射下,如在图7所示的两个B段、G段以及O段打开激发光源211,关闭激光光源212,在图7所示的diffuser段打开激光光源212,关闭激发光源211,从而使得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可以出射时序的激发光源发出的激发光、激光光源出射的激光、橙光、激发光源发出的激发光、绿光以及激光光源发出的激光。若激发光源为蓝光光源,激光光源包括红光激光光源和青绿激光光源,则该波长转换装置213在蓝光光源、红光激光光源、青绿激光光源的交替照射下可以出射时序的BG’OBGR光。

光处理装置22设置于发光装置21发出的光的传输路径中,用于对发光装置21发出的光进行处理,如收集、均匀化等,并将处理后的光入射至空间光调制装置23。

空间光调制装置23在控制装置24的控制下对经光处理装置22处理并入射的光进行调制,得到调制光,该调制光经光处理装置22后入射至投影装置25而投影成显示图像。该空间光调制装置23可以为DMD。

其中控制装置24接收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并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转换为调制控制信号,根据该调制控制信号对空间光调制装置23进行控制。其中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 是指对需要投影显示的图像解码后得到的图像信号。该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一般包括三基色图像信号,即红(R)基色图像信号、绿(G)基色图像信号和蓝(B)基色图像信号。其中控制装置24的具体结构请参阅后续的详细说明。

为了便于理解,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投影显示设备的结构示例图,但本发明提供的投影显示设备不以图8所示为限,其还可以为满足上述结构的任意变形。在本示例图中,波长转换装置为透射式色轮,可以理解,该波长转换装置也可以为反射式色轮,包括透射部分和反射部分的色轮。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图8所示的采用透射式色轮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示例图,结合本发明中发光装置发出的时序光的特点,可以直接设计出采用反射式色轮或者采用包括透射部分和反射部分的色轮的发光装置的投影显示设备,故在此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实施例二

图9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该方法包括:

S901,获取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各基色图像信号。

其中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包括的各基色图像信号一般为三基色图像信号,分别为红(R)基色图像信号、绿(G)基色图像信号和蓝(B)基色图像信号。

S902,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转换为调制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调制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空间光调制装置对所述时序光进行调制。

其中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转换为调制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调制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空间光调制装置对所述时序光进行调制的具体过程如下:

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对应的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基色控制信号,并通过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基色控制信号控制空间光调制装置分别对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进行调制,且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混合后的亮度与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对应基色图像信号的亮度相同,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混合后的色坐标与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对应基色图像信号的色坐标相同。这样,可以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转换成包含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基色控制信号的调制控制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将时序光中包括的与荧光存在光谱重叠的激光称为第一激光,将时序光中包括的与激光存在光谱重叠的荧光称为第一荧光。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是指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基 色图像信号所对应的基色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对应的基色相同,如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红基色图像信号与发光装置出射的覆盖红光光谱范围的光(如红光、橙光等)对应,绿基色图像信号与发光装置发出射的覆盖绿光光谱范围的光(如绿光、青绿光等)对应,而蓝基色图像信号与发光装置出射的覆盖蓝光光谱范围的光(如蓝光)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在将所述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对应的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基色控制信号时,若发光装置发出的时序光中包括的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分别为红激光和橙荧光,则由于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红基色图像信号与发光装置出射的覆盖红光光谱范围的光对应,因此,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红激光和橙荧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即为红基色图像信号,此时,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红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一红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红基色控制信号;

若发光装置发出的时序光中包括的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分别为青绿激光和绿荧光,则由于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绿基色图像信号与发光装置出射的覆盖绿光光谱范围的光对应,因此,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与存在光谱重叠的青绿激光和绿荧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即为绿基色图像信号,此时,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绿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一绿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绿基色控制信号;

若发光装置发出的时序光中包括的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分别为青绿激光和绿荧光,以及红激光和橙荧光,则可以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红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一红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红基色控制信号,和/或,将绿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一绿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绿基色控制信号。

具体的,在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基色控制信号时,需要使得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混合后的亮度与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的亮度相同,且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混合后的色坐标与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的色坐标相同。

其中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的亮度是指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被转换成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基色控制信号的基色图像信号的亮度,该基色图像信号的亮度可以根据该基色图像信号的灰度值(如该基色图像信号的最大灰度值)和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全开时的亮度确定,如假设基色图像信号为红基色图像信号,其灰度值为a,该基色图像信号对应的存在 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分别为红激光和橙荧光,其中红激光全开时的亮度为LR,橙荧光全开时的亮度为LO,则存在光谱重叠的红激光和橙荧光全开时的亮度LR’为LR+LO,则该红基色图像信号的亮度即为其中K为空间光调制装置所能达到的最大灰度值。

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在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基色控制信号时,其中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基色控制信号满足如下要求:

<mrow> <mfrac> <mi>a</mi> <mi>K</mi> </mfrac> <msup>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p> <mo>=</mo>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2</mn> </mrow> </msub> </mrow>

<mrow> <mi>x</mi> <mo>=</mo> <mfrac> <mrow> <mfrac> <msub> <mi>x</mi> <mn>1</mn> </msub> <msub> <mi>y</mi> <mn>1</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sub> <mi>x</mi> <mn>2</mn> </msub> <msub> <mi>y</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2</mn> </mrow> </msub> </mrow> <mrow>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1</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2</mn> </mrow> </msub> </mrow> </mfrac> </mrow>

<mrow> <mi>y</mi> <mo>=</mo> <mfrac> <mrow>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2</mn> </mrow> </msub> </mrow> <mrow>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1</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2</mn> </mrow> </msub> </mrow> </mfrac> </mrow>

其中为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的亮度,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受激光混合后的亮度;LC1’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均全开时的亮度,LC11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全开时的亮度,LC12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荧光全开时的亮度,C1、C11、C12均为基色光标识,如C可以表示为红(R),绿(G)和蓝(B)等,其中LC1’等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全开时的亮度LC11与第一荧光全开时的亮度LC12之和;

(x,y)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均全开时的色坐标,(x1,y1)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全开时的色坐标,(x2,y2)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荧光全开时的色坐标;

a为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如可以为该基色图像的最大灰度值,a1为第一基色控制信号,a2为第二基色控制信号,且a、a1、a2均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K的整数,其中K为空间光调制装置所能达到的最大灰度值。

可选的,可以将a1、a2设置为相等的值,且a1、a2均等于a,此时,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基色控制信号要满足的要求简化如下:

LC1'=LC11+LC12

<mrow> <mi>x</mi> <mo>=</mo> <mfrac> <mrow> <mfrac> <msub> <mi>x</mi> <mn>1</mn> </msub> <msub> <mi>y</mi> <mn>1</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sub> <mi>x</mi> <mn>2</mn> </msub> <msub> <mi>y</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2</mn> </mrow> </msub> </mrow> <mrow>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1</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2</mn> </mrow> </msub> </mrow> </mfrac> </mrow>

<mrow> <mi>y</mi> <mo>=</mo> <mfrac> <mrow>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1</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2</mn> </mrow> </msub> </mrow> <mrow>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1</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2</mn> </mrow> </msub> </mrow> </mfrac> </mrow>

当将a1、a2设置为相等的值,且a1、a2均等于a时,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转换成调制控制信号实际就是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在时序上重复一次。

可选的,也可以将a1、a2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同时设置为不同的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转换成满足上述要求的调制控制信号,采用这种调制控制信号来控制空间光调制装置时,空间光调制装置在由同一个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的两个时序的基色控制信号内分别对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进行调制处理,使得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可以在时序上混合而作为一种基色光。由于将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时序上混合后的混合光作为一种基色光,从而避免了单独采用第一激光作为基色光而存在的散斑的问题,避免了单独采用第一荧光作为基色光而存在的该基色光的色坐标与标准色坐标之间存在差异的问题,通过将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在时序上混合后的混合光作为一种基色光,从而避免了激光带来的散斑现象,同时在保证荧光的效率的同时,改善了基色光的色坐标,使基色光的色坐标可以达到标准色坐标(如REC709或者DIC)的要求。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投影显示系统的控制方法,以下以一个具体的示例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其中发光装置的波长转换装置采用图3所示的波长转换装置:

发光装置出射的时序光为时序的蓝光、绿光、橙光和红光,其中蓝光和红光为激光,绿光和橙光分别为相应的波长转换材料受激产生的。则获取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三基色图像信号BGR,由于发光装置出射的时序光中的红光和橙光存在光谱重叠,且存在光谱重叠的红光和橙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为红基色图像信号,因此,将三基色图像信号中的R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一R基色控制信号R1和第二R基色控制信号R2,其余基色图像信号不变,从而可以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BGR转换成调制控制信号BGR1R2,通过该调制控制信号BGR1R2控制空间光调制装置依次对发光装置出射的蓝光、绿光、红光和橙光进行调制。具体的,通过调制控制信号B对发光装置出射的蓝光进行调制,通过调制控 制信号G对发光装置出射的绿光进行调制,通过调制控制信号R1对发光装置出射的红光进行调制,通过调制控制信号R2对发光装置出射的橙光进行调制。其中R1、R2满足如下要求:

<mrow> <mfrac> <mi>a</mi> <mi>K</mi> </mfrac> <msup> <msub> <mi>L</mi> <mi>R</mi> </msub> <mo>,</mo> </msup> <mo>=</mo>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i>R</mi> </msub> <mo>+</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i>O</mi> </msub> </mrow>

<mrow> <mi>x</mi> <mo>=</mo> <mfrac> <mrow> <mfrac> <msub> <mi>x</mi> <mn>1</mn> </msub> <msub> <mi>y</mi> <mn>1</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i>R</mi> </msub> <mo>+</mo> <mfrac> <msub> <mi>x</mi> <mn>2</mn> </msub> <msub> <mi>y</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i>O</mi> </msub> </mrow> <mrow>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1</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i>R</mi> </msub> <mo>+</mo>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i>O</mi> </msub> </mrow> </mfrac> <mo>.</mo> </mrow>

<mrow> <mi>y</mi> <mo>=</mo> <mfrac> <mrow>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i>R</mi> </msub> <mo>+</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i>O</mi> </msub> </mrow> <mrow>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1</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i>R</mi> </msub> <mo>+</mo>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i>O</mi> </msub> </mrow> </mfrac> </mrow>

其中,LR’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红光和橙光均全开时的亮度,LR为红光全开时的亮度,LO为橙光全开时的亮度;(x,y)为红光和橙光均全开时的色坐标,(x1,y1)为红光全开时的色坐标,(x2,y2)为橙光全开时的色坐标;a为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红基色图像信号,a1为第一红基色控制信号,a2为第二红基色控制信号,且a、a1、a2均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K的整数,K为空间光调制装置所能达到的最大灰度值。

具体的,a1和a2可以均为a,从而上述要求简化为:

LR'=LR+LO

<mrow> <mi>x</mi> <mo>=</mo> <mfrac> <mrow> <mfrac> <msub> <mi>x</mi> <mn>1</mn> </msub> <msub> <mi>y</mi> <mn>1</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i>R</mi> </msub> <mo>+</mo> <mfrac> <msub> <mi>x</mi> <mn>2</mn> </msub> <msub> <mi>y</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i>O</mi> </msub> </mrow> <mrow>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1</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i>R</mi> </msub> <mo>+</mo>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i>O</mi> </msub> </mrow> </mfrac> </mrow>

<mrow> <mi>y</mi> <mo>=</mo> <mfrac> <mrow> <msub> <mi>L</mi> <mi>R</mi> </msub> <mo>+</mo> <msub> <mi>L</mi> <mi>O</mi> </msub> </mrow> <mrow>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1</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i>R</mi> </msub> <mo>+</mo>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i>O</mi> </msub> </mrow> </mfrac> </mrow>

同理,若发光装置的波长转换装置如图7所示,则该发光装置出射的时序光为时序的BG’OBGR,此时,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三基色图像信号BGR中G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一G基色控制信号G1和第二G基色控制信号G2,将R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一R基色控制信号R1和第二R基色控制信号R2,从而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三基色图像信号BGR转换成调制控制信号BG1G2R1R2,其中G1和G2,R1和R2满足如上要求。

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对现有的用于对空间光调制装置进行调制控制的DDP本征程序(DLP Data processor,DDP)进行修改,使该DDP本征程序将解析后的源 图像信号中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对应的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基色控制信号,以得到调制控制信号(如将BGR转换成调制控制信号BGR1R2),且该DDP本征程序通过调制控制信号(如BGR1R2)来控制空间光调制装置依次对光源出射的时序光进行调制,从而将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作为一种基色光进行处理。

具体的,以图3所示的波长转换装置为例,在改进后的DDP本征程序的初始化设置中,将波长转换装置设置成三段式,其中图3所示的O段和R段作为一段,并将O段和R段时序混合后的亮度和色坐标分别设置为LR’、(x,y),其中LR’为橙光和红光混合后的亮度,(x,y)为橙光和红光混合后的色坐标,这样改进后的DDP本征程序即可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BGR按照上述方式转换成调制控制信号BGR1R2,从而实现将橙光与红光作为一种基色光进行处理,使得采用四段式波长转换装置而得到三角形色域的图像。

实施例三

该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做的进一步改进,在该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部分请参阅上述实施例二。当发光装置出射的时序光中还包括时序的且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时,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转换为调制控制信号还包括:

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对应的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三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四基色控制信号,并通过第三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四基色控制信号控制空间光调制装置分别对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进行调制,其中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混合后的亮度与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的亮度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将发光装置发出的时序光中存在光谱重叠的其中一种荧光称为第二荧光,另一种荧光称为第三荧光。其中第二荧光与第三荧光可以为光谱部分重叠的荧光,也可以为光谱完全重叠的荧光。该第二荧光与第三荧光全开时的发光亮度不相等,也可以完全相等。其中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可以为波长转换装置上的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分段区域上的波长转换层受激后出射的光,如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分别为设置在两个不同分段区域上的绿光波长转换层出射的光,或者分别为设置在两个不同分段区域上的红光波长转换层出射的光,或者分别为设置在两个不同分段区域上的黄光波长转换层出射的光等。举例说明如下: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可以均为绿光波长转换材料受激后出射的绿光,也可以均为红光波长转换材料受激后出射的红光,或者为黄光波长转换材料受激后出射的黄光等。

其中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是指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基色图像信号所对应的基色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对应的基色相同,如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红基色图像信号与发光装置出射的覆盖红光光谱范围的光(如红光、橙光等)对应,绿基色图像信号与发光装置发出射的覆盖绿光光谱范围的光(如绿光、青绿光等)对应,而蓝基色图像信号与发光装置出射的覆盖蓝光光谱范围的光(如蓝光)对应。如:若发光装置发出的时序光中包括绿光波长转换材料受激出射的第一绿光和绿光波长转换材料受激出射的第二绿光时,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绿光和第二绿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为绿基色图像信号;若发光装置出射的时序光包括蓝光波长转换材料受激出射的第一蓝光和蓝光波长转换材料受激出射的第二蓝光时,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蓝光和第二蓝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为蓝基色图像信号。

同理,若发光装置出射的时序光包括黄光波长转换材料受激出射的第一黄光和黄光波长转换材料受激出射的第二黄光时,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黄光和第二黄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为黄基色图像信号。此时,需要先将解码后的包括三基色图像信号BGR的源图像信号转换成包括四基色图像信号BGRY的源图像信号。其中将解码后的包括三基色图像信号BGR的源图像信号转换成包括四基色图像信号BGRY的源图像信号的具体方法属于现有技术(如可参见公开号为CN101164096A的专利文献),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当发光装置出射的时序光中包括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绿荧光和第二绿荧光时,由于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绿基色图像信号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绿荧光和第二绿荧光对应,因此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绿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三绿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四绿基色控制信号,其中第一绿荧光和第二绿荧光可以均为绿光波长转换材料受激出射的;

当发光装置出射的时序光中包括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黄荧光和第二黄荧光时,可以先对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进行转换,使转换后的源图像信号中包含黄基色图像信号,由于转换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黄基色图像信号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黄荧光和第二黄荧光对应,因此将转换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黄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三黄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四黄基色控制信号,其中第一黄荧光和第二黄荧光可以均为黄光波长转换材料受激出射的;

当发光装置出射的时序光中包括的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分别为第一绿荧光和第二绿荧光,以及第一黄荧光和第二黄荧光,则可以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 绿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三绿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四绿基色控制信号,和/或,将由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转换得到的源图像信号中的黄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三黄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四黄基色控制信号。

具体的,在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三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四基色控制信号时,需要使得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混合后的亮度与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对应基色图像信号的亮度相同。

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在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三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四基色控制信号时,其中第三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四基色控制信号满足如下要求:

<mrow> <mfrac> <mi>b</mi> <mi>K</mi> </mfrac> <msup>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2</mn> </mrow> </msub> <mo>,</mo> </msup> <mo>=</mo> <mfrac> <mrow> <mi>b</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2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i>b</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22</mn> </mrow> </msub> <mo>;</mo> </mrow>

其中为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的亮度,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混合后的亮度;

其中LC2’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均全开时的亮度,LC21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全开时的亮度,LC22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三荧光全开时的亮度,C2、C21、C22均为基色光标识,如C2可以为R、G、B等,其中LC2’等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全开时的亮度LC21与第三荧光全开时的亮度LC22之和;

b为所述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b1为第三基色控制信号,b2为第四基色控制信号,且b、b1、b2均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K的整数,K为空间光调制装置所能达到的最大灰度值。

可选的,LC21和LC22相等或者不等。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波长转换装置上设置有可出射第二荧光的波长转换层的分段区域的角度与设置有可出射第三荧光的波长转换层的分段区域的角度相同,从而使得LC21和LC22相等。举例说明如下:当第二荧光为第一绿光,第三荧光为第二绿光时,可以将波长转换装置上的设置有可出射第一绿光的绿光波长转换层的分段区域的角度与设置有可出射第二绿光的绿光波长转换层的分段区域的角度相同,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绿光的亮度LG1和第二绿光的亮度LG2相同。

当将LC21和LC22设置成相等时,上述的第三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四基色控制信号满足的要求简化成:

2b=b1+b2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是在上述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做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未详细描述的部分请参照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当发光装置出射的时序光中还包括时序的且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激光和第三激光时,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转换为调制控制信号还包括:

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激光和第三激光对应的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五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六基色控制信号,并通过第五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六基色控制信号控制空间光调制装置分别对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激光和第三激光进行调制,其中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激光和第三激光混合后的亮度与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激光和第三激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的亮度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将发光装置发出的时序光中存在光谱重叠的其中一种激光称为第二激光,另一种激光称为第三激光。其中第二激光和第三激光可以为光谱部分重叠的激光,也可以为光谱完全重叠的激光。该第二激光和第三激光全开时的发光亮度不相等,也可以完全相等。其中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激光和第三激光可以为波长转换装置上的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分段区域上的散射层散射出射的光,如该第二激光和第三借光可以为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分段区域上的散射层散射出射的蓝激光等。

其中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激光和第三激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是指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基色图像信号所对应的基色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激光和第三激光对应的基色相同,如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红基色图像信号与发光装置出射的覆盖红光光谱范围的光对应,绿基色图像信号与发光装置发出射的覆盖绿光光谱范围的光对应,而蓝基色图像信号与发光装置出射的覆盖蓝光光谱范围的光对应。如:若发光装置发出的时序光中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分段区域上的散射层散射出射的第一蓝光和第二蓝光时,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蓝光和第二蓝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为蓝基色图像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当发光装置出射的时序光中包括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蓝激光和第二蓝激光时,由于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蓝基色图像信号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蓝光和第二蓝光对应,因此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蓝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五蓝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四六基色控制信号。

具体的,在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五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六基色控制信号时,需要使得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激光和第三激光混合后的亮度与解码 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激光和第三激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的亮度相同。

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在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五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六基色控制信号时,第五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六基色控制信号满足如下要求:

<mrow> <mfrac> <mi>c</mi> <mi>K</mi> </mfrac> <msup>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3</mn> </mrow> </msub> <mo>,</mo> </msup> <mo>=</mo> <mfrac> <mrow> <mi>c</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3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i>c</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32</mn> </mrow> </msub> <mo>;</mo> </mrow>

其中为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激光和第三激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的亮度,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激光和第三激光混合后的亮度;

其中LC3’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激光和第三激光均全开时的亮度,LC31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激光全开时的亮度,LC32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三激光全开时的亮度,C3、C31、C32均为基色光标识,如C3可以为R、G、B等,其中LC3’等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激光全开时的亮度LC31与第三激光全开时的亮度LC32之和;

c为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激光和第三激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c1为第五基色控制信号,c2为第六基色控制信号,且c、c1、c2均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K的整数,K为空间光调制装置所能达到的最大灰度值。

可选的,LC31和LC32相等或者不等。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波长转换装置上设置有可出射第二激光的散射层的分段区域的角度与设置有可出射第三激光的波长转换层的分段区域的角度相同,从而使得LC31和LC32相等。举例说明如下:当第二激光为第一蓝光,第三激光为第二蓝光时,可以将波长转换装置上的设置有可出射第一蓝光的散射层的分段区域的角度与设置有可出射第二蓝光的散射层的分段区域的角度相同,从而可以使得第一蓝光的亮度LB1和第二蓝光的亮度LB2相同。

当将LC31和LC32设置成相等时,上述的第五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六基色控制信号满足的要求简化成:

2c=c1+c2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投影显示系统的控制方法,以下以一个具体的示例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其中发光装置的波长转换装置采用图4所示的波长转换装置:

发光装置出射的时序光为时序的BGOBGR,则获取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三基色图像信号BGR,将该三基色图像信号BGR转换成调制控制信号B1G1R1B2G2R2。其具体过程如下:

将三基色图像信号中的R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一R基色控制信号R1和第二R基色控制信号R2,将三基色图像信号中的G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三G基色控制信号G1和第四G基色控制信号G2,将三基色图像信号中的B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五B基色控制信号B1和第六B基色控制信号B2。

第一R基色控制信号R1和第二R基色控制信号R2需满足如下要求:

<mrow> <mfrac> <mi>a</mi> <mi>K</mi> </mfrac> <msup> <msub> <mi>L</mi> <mi>R</mi> </msub> <mo>,</mo> </msup> <mo>=</mo>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i>R</mi> </msub> <mo>+</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i>O</mi> </msub> </mrow>

<mrow> <mi>x</mi> <mo>=</mo> <mfrac> <mrow> <mfrac> <msub> <mi>x</mi> <mn>1</mn> </msub> <msub> <mi>y</mi> <mn>1</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i>R</mi> </msub> <mo>+</mo> <mfrac> <msub> <mi>x</mi> <mn>2</mn> </msub> <msub> <mi>y</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i>O</mi> </msub> </mrow> <mrow>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1</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i>R</mi> </msub> <mo>+</mo>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i>O</mi> </msub> </mrow> </mfrac> </mrow>

<mrow> <mi>y</mi> <mo>=</mo> <mfrac> <mrow>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i>R</mi> </msub> <mo>+</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i>O</mi> </msub> </mrow> <mrow>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1</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i>R</mi> </msub> <mo>+</mo>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i>O</mi> </msub> </mrow> </mfrac> </mrow>

其中,LR’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红光和橙光均全开时的亮度,LR为红光全开时的亮度,LO为橙光全开时的亮度;(x,y)为红光和橙光均全开时的色坐标,(x1,y1)为红光全开时的色坐标,(x2,y2)为橙光全开时的色坐标;a为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红基色图像信号,a1为第一红基色控制信号,a2为第二红基色控制信号,且a、a1、a2均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K的整数,K为空间光调制装置所能达到的最大灰度值。

第三G基色控制信号G1和第四G基色控制信号G2需满足如下要求:

<mrow> <mfrac> <mi>b</mi> <mi>K</mi> </mfrac> <msup> <msub> <mi>L</mi> <mi>G</mi> </msub> <mo>,</mo> </msup> <mo>=</mo> <mfrac> <mrow> <mi>b</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sup> <mi>G</mi> <mo>,</mo> </msup> </msub> <mo>+</mo> <mfrac> <mrow> <mi>b</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i>G</mi> </msub> </mrow>

其中,LG’为存在光谱重叠的两个绿光均全开时的亮度,LG’为其中一个绿光全开时的亮度,LG为另一个绿光全开时的亮度;b为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绿基色图像信号,b1为第三G基色控制信号,b2为第四G基色控制信号,且b、b1、b2均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K的整数,K为空间光调制装置所能达到的最大灰度值。

其中第五B基色控制信号B1和第六B基色控制信号B2需满足如下要求:

<mrow> <mfrac> <mi>c</mi> <mi>K</mi> </mfrac> <msup> <msub> <mi>L</mi> <mi>B</mi> </msub> <mo>,</mo> </msup> <mo>=</mo> <mfrac> <mrow> <mi>c</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sup> <mi>B</mi> <mo>,</mo> </msup> </msub> <mo>+</mo> <mfrac> <mrow> <mi>c</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i>B</mi> </msub> </mrow>

其中,LB’为存在光谱重叠的两个蓝光均全开时的亮度,LB’为其中一个蓝光全开时的亮度,LB为另一个蓝光全开时的亮度;c为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蓝基色图像信号,c1为第五B基色控制信号,c2为第六B基色控制信号,且c、c1、c2均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K的整数,K为空间光调制装置所能达到的最大灰度值。

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波长转换装置改进为图4或者6所示波长转换装置,从而可以直接使用现有的六段式色轮或者八段式色轮的DDP本征程序,使得R光和O光均对应R信号,从而实现R光和O光时序混合得到红基色光。

实施例五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该方法包括:

S1001,获取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各基色图像信号。

其中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包括的各基色图像信号一般为三基色图像信号,分别为红(R)基色图像信号、绿(G)基色图像信号和蓝(B)基色图像信号。

S1002,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转换为调制控制信号,并通过该调制控制信号控制空间光调制装置对时序光进行调制。

其中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转换为调制控制信号,并通过该调制控制信号控制空间光调制装置对时序光进行调制的具体过程如下:

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转换为包括第一基色调制信号和第二基色调制信号的调制控制信号,并通过第一基色调制信号和第二基色调制信号控制空间光调制装置分别对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进行调制。其中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转换为包括第一基色调制信号和第二基色调制信号的调制控制信号的具体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具体可参见公开号为CN101164096A的专利文献。举例说明如下:

假设发光装置的波长转换装置如图3所示,则该发光装置出射时序的BGOR光,此时,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BGR转换为包括第一基色调制信号O和第二基色调制信号R的调制控制信号BGOR,其中第一基色调制信号O用于控制空间光调制装置对发光装置出射的时序光中的O光进行调制,第二基色调制信号R用于控制空间光调制装置对发光装置出射的时序光中的R光进行调制。通过该调制控制信号BGOR控制空间光调制装置的调制时,通过该调制控制信号BGOR依次控制发光装置出射的时序的BGOR。

S1003,根据预设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对应的基色光的目标色坐标,将所述第一荧光全部用于对所述第一激光进行校正。

其中将一种光全部用于对另一种光进行校正的算法可采用现有技术提供的任意一种色坐标校正(Color Coordinate Adjustment,CCA)算法,如DDP本征程序中的CCA校正算法。

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现有的DDP本征程序并通过对DDP本征程序中的CCA算法进行改进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详述如下,以采用图3所示的波长转换装置为例:

在DDP本征程序的初始化设置中,按照波长转换装置实际包括的四段式分段区域设置DDP本征程序中的色轮段数以及每个分段的角度,DDP本征程序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BGR转换成调制控制信号BGRO,并通过该调制控制信号BGRO控制空间光调制装置依次对发光装置出射的BGRO光进行调制,从而得到四边形色域的图像,再通过改进后的DDP本征程序中的CCA算法将O光全部用于校正R光,以实现将R光和O光作为一种基色光的目的,从而得到三边形色域的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转换为调制控制信号,并通过该调制控制信号控制空间光调制装置对发光装置出射的时序光进行调制,再根据预设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对应的基色光的目标色坐标,将第一荧光全部用于对第一激光进行校正,从而实现将第一荧光和第一激光作为一种基色光进行处理。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上述图2所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简介。该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图未示出)。该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对应的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为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基色控制信号,并通过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基色控制信号控制空间光调制装置分别对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进行调制,其中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混合后的亮度与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对应基色图像信号的亮度相同,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混合后的色坐标与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对应基色图像信号的色坐标相同。

具体的,该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一信号转换模块(图未示出),该第一信号转换模块用于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基色控制信号,其中第一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基色控制信号满足如下要求:

<mrow> <mfrac> <mi>a</mi> <mi>K</mi> </mfrac> <msup>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p> <mo>=</mo>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2</mn> </mrow> </msub> </mrow>

<mrow> <mi>x</mi> <mo>=</mo> <mfrac> <mrow> <mfrac> <msub> <mi>x</mi> <mn>1</mn> </msub> <msub> <mi>y</mi> <mn>1</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sub> <mi>x</mi> <mn>2</mn> </msub> <msub> <mi>y</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2</mn> </mrow> </msub> </mrow> <mrow>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1</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2</mn> </mrow> </msub> </mrow> </mfrac> </mrow>

<mrow> <mi>y</mi> <mo>=</mo> <mfrac> <mrow>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2</mn> </mrow> </msub> </mrow> <mrow>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1</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n>1</mn> <msub> <mi>y</mi> <mn>2</mn> </msub> </mfrac> <mo>&CenterDot;</mo> <mfrac> <mrow> <mi>a</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o>&CenterDot;</mo>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12</mn> </mrow> </msub> </mrow> </mfrac> </mrow>

其中,LC1’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均全开时的亮度,LC11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全开时的亮度,LC12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荧光全开时的亮度,C1、C11、C12均为基色光标识;

(x,y)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均全开时的色坐标,(x1,y1)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全开时的色坐标,(x2,y2)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荧光全开时的色坐标;

a为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a1为第一基色控制信号,a2为第二基色控制信号,且a、a1、a2均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K的整数,K为空间光调制装置所能达到的最大灰度值。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当发光装置发出的时序光中包括的第一激光和第一荧光分别为红激光和橙光波长转换材料受激发出的橙光,和/或,青绿激光和绿光波长转换材料受激产生的绿光时,可以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红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一红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红基色控制信号,和/或,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绿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一绿基色控制信号和第二绿基色控制信号。

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当时序的至少一荧光包括时序的且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时,该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单元(图未示出)。该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所述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对应的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三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四基色控制信号,并通过第三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四基色控制信号控制空间光调制装置分别对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进行调制,其中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混合后的亮度与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的亮度相同。

具体的,该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第二信号转换单元(图未示出),该第二信号转换单元用于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对应的至少一种基色图像信号转换成第三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四基色控制信号,其中第三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四基色控制信号满足如下要求:

<mrow> <mfrac> <mi>b</mi> <mi>K</mi> </mfrac> <msup>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2</mn> </mrow> </msub> <mo>,</mo> </msup> <mo>=</mo> <mfrac> <mrow> <mi>b</mi> <mn>1</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2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i>b</mi> <mn>2</mn> </mrow> <mi>K</mi> </mfrac> <msub> <mi>L</mi> <mrow> <mi>C</mi> <mn>22</mn> </mrow> </msub> <mo>;</mo> </mrow>

其中LC2’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均全开时的亮度,LC21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全开时的亮度,LC22为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三荧光全开时的亮度,C2、C21、C22均为基色光标识;

b为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与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对应的基色图像信号,b1为第三基色控制信号,b2为第四基色控制信号,且b、b1、b2均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K的整数,K为空间光调制装置所能达到的最大灰度值。

具体的,该存在光谱重叠的第二荧光和第三荧光均为绿光波长转换材料受激后出射的绿光,此时将解码后的源图像信号中的绿基色图像信号转换为第三绿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四绿基色控制信号,并通过第三绿基色控制信号和第四绿基色控制信号控制空间光调制装置分别对发光装置发出的时序的两种绿光进行调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者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