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Q数据的缓存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75412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HARQ数据的缓存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数据的缓存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HARQ技术的引入,为终端提供了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的功能,同时在终端接收错误超过FEC纠错能力的情况下,通过系统重发的方法使得终端可以利用多次接收的信息合并,获得更强的纠错能力,提高系统吞吐性能。

HARQ缓存区用于存储HARQ不同进程新传和重传时每个传输块解调后得到的数据,针对每个译码单元,相当于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循环缓存区,重传和新传的数据需要进行合并,译码单元译码后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错误的数据需要进行缓存,留待下一次重传时合并使用,目的是增加每个码块信道编解码的虚拟码率,以提高纠错能力。针对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系统,对于进程数超过8的TDD配置,HARQ缓存区无法同时存储超过8个进程的数据。

现有技术中,对于进程数超过8的TDD配置,如果同时存在超过8个进程有误码,在不增加缓存区大小的情况下,需要丢弃有误码进程的数据。然而,针对被丢弃的进程数据,无法通过重传增加信道编码的虚拟码率,尤其是对不可自解码的重传情况,该进程将无法正确译码,导致终端吞吐量大幅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HARQ数据的缓存方法,通过对终端下行接收 误码情况的监测,自适应的调整缓存区的划分策略,在不同的场景下,保证终端获得最大吞吐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HARQ数据的缓存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HARQ数据,监测HARQ数据的误码进程数;

若所述误码进程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当前缓存区域按照第一预设方式划分的,则按照第二预设方式划分缓存区域缓存HARQ数据。

本申请提供的HARQ数据的缓存方法,通过对终端下行接收误码情况的监测,自适应的调整缓存区的划分策略。对于进程数超过8的TDD配置,如果同时存在超过8个进程有误码,在不增加缓存区大小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使所有进程都获得重传带来的译码增益,尤其是对于不可自解码的重传情况;同时,在小于等于8个进程有误码的情况下,依然不影响每个进程所能获得的最大缓存区的存储量,不降低重传带来的译码增益,从而保证了终端获得最大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HARQ数据的缓存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HARQ数据的缓存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HARQ数据的缓存方法流程图。所述方法的 执行主体终端为通信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01,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HARQ数据,监测HARQ数据的误码进程数。

具体地,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HARQ数据,对于接收到各个进程的HARQ数据,利用循环冗余校验码CRC检验所述HARQ数据存在误码的进程,并统计存在误码的进程数。

步骤102,若所述误码进程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当前缓存区域按照第一预设方式划分的,则按照第二预设方式划分缓存区域缓存HARQ数据。

具体地,通过步骤101统计得到的误码进程数来进行判断,如果误码进程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再通过记录变量的方式判断当前缓存区域划分是否是按照第一预设方式,如果是,则保留已缓存的HARQ数据,并截取部分数据,按照第二预设方式重新划分缓存区域后,将截取的数据缓存在新划分出的缓存区域中。

其中,缓存区域按照第一预设方式划分具体包括:根据公式为每个进程分配缓存区域缓存HARQ数据;其中,Nsoft为终端接收HARQ数据的总缓存区域大小,NIR为每个进程的每个传输块的缓存区域大小,KMIMO为用户设备接收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所使用的最大流数,终端在长期演进LTE协议定义的传输模式3、4下接收PDSCH传输时,KMIMO取值为2,其他情况下KMIMO取值为1,MDL_HARQ为最大下行HARQ进程数。

可选地,第一预设条件为终端连续N次接收到的HARQ数据存在误码的进程数超过8,其中,N为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N可通过经验来进行选取,具体可以为10。

可选地,按照第二预设方式划分缓存区域缓存HARQ数据具体包括:根据公式为每个进程分配缓存区域缓存HARQ数据;其中, Nsoft为终端接收HARQ数据的总缓存区域大小,NIR为每个进程的每个传输块的缓存区域大小,KMIMO为用户设备接收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所使用的最大流数,终端在长期演进LTE协议定义的传输模式3、4下接收PDSCH传输时,KMIMO取值为2,其他情况下取值为1,MDL_HARQ为最大下行HARQ进程数。

本申请提供的HARQ数据的缓存方法,通过对终端下行接收误码情况的监测,自适应的调整缓存区的划分策略。对于进程数超过8的TDD配置,如果同时存在超过8个进程有误码,在不增加缓存区大小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使所有进程都获得重传带来的译码增益,尤其是对于不可自解码的重传情况;同时,在小于等于8个进程有误码的情况下,依然不影响每个进程所能获得的最大缓存区的存储量,不降低重传带来的译码增益,从而保证了终端获得最大吞吐量。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步骤101统计得到的误码进程数来进行判断,如果判断结果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再判断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第二预设条件为终端连续N次接收到的HARQ数据存在误码的进程数小于等于8。以下实施例是误码进程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且当前缓存区域按照第二预设方式划分的情况下缓存HARQ数据的实施例。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HARQ数据的缓存方法流程图。所述方法的执行主体终端为通信设备,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201,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HARQ数据,监测HARQ数据的误码进程数。

具体地,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HARQ数据,对于接收到各个进程的HARQ数据,利用循环冗余校验码CRC检验所述HARQ数据存在误码的进程,并统计存在误码的进程数。

步骤202,若所述误码进程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且当前缓存区域按照第二预设方式划分的,则按照第一预设方式划分缓存区域缓存HARQ数据。

具体地,通过步骤201统计得到的误码进程数来进行判断,如果误码进 程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再通过记录变量的方式判断当前缓存区域划分是否是按照第二预设方式,如果是,则保留已缓存的HARQ数据,按照第一预设方式重新划分缓存区域,将数据存储在新划分的区域中,不足部分清零。

其中,缓存区域按照第二预设方式划分具体包括:根据公式为每个进程分配缓存区域缓存HARQ数据;其中,Nsoft为终端接收HARQ数据的总缓存区域大小,NIR为每个进程的每个传输块的缓存区域大小,KMIMO为用户设备接收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所使用的最大流数,终端在长期演进LTE协议定义的传输模式3、4下接收PDSCH传输时,KMIMO取值为2,其他情况下取值为1,MDL_HARQ为最大下行HARQ进程数。

可选地,第二预设条件为终端连续N次接收到的HARQ数据存在误码的进程数小于等于8。

需要说明的是,N可通过经验来进行选取,具体可以为10。

可选地,按照第一预设方式划分缓存区域缓存HARQ数据具体包括:根据公式为每个进程分配缓存区域缓存HARQ数据;其中,Nsoft为终端接收HARQ数据的总缓存区域大小,NIR为每个进程的每个传输块的缓存区域大小,KMIMO为用户设备接收的PDSCH传输所使用的最大流数,终端在长期演进LTE协议定义的传输模式3、4下接收PDSCH传输时,KMIMO取值为2,其他情况下KMIMO取值为1,MDL_HARQ为最大下行HARQ进程数。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步骤201统计得到的误码进程数来进行判断,如果判断结果既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也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保持当前的缓存区域划分方法缓存HARQ数据。

本申请提供的HARQ数据的缓存方法,通过对终端下行接收误码情况的监测,自适应的调整缓存区的划分策略。对于进程数超过8的TDD配置,如果 同时存在超过8个进程有误码,在不增加缓存区大小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使所有进程都获得重传带来的译码增益,尤其是对于不可自解码的重传情况;同时,在小于等于8个进程有误码的情况下,依然不影响每个进程所能获得的最大缓存区的存储量,不降低重传带来的译码增益,从而保证了终端获得最大吞吐量。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对象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