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组播业务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7562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组播业务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组播技术,尤指一种实现组播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组播业务的实现主要基于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和组播侦听发现协议(MLD)实现,对于组播业务的管理和识别只能达到用户设备端口层次,例如,组播业务的权限只能通过判断用户设备端口是否具备组播业务权限,以进行组播业务的业务流的发送。

组播业务时,局端设备针对同一个用户设备端口,可以接受多个用户设备可以发起组播业务请求,例如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均可以向用户设备端口M发送组播业务请求,假设第一用户设备首先发送组播业务请求,则局端设备判断第一用户设备发起组播业务请求的端口是否可用,如果可用,接受组播业务请求,开始发送组播业务的业务流。当接收到第二用户设备的组播业务请求时,由于组播业务的端口M已经授权组播业务,因此第二用户设备也接收组播业务的业务流。采用这种方式在授权组播业务请求时可以进行组播业务,但当一个用户设备离开时,局端设备接收到用户设备的离开请求后,在响应离开消息的同时,会停止对用户设备端口的授权,即停止组播业务;以上述场景为例,如果第一用户设备请求离开,则局端设备在第一用户设备离开时,同时进行了根据第一用户设备的离开停止对用户设备端口M的授权,即停止组播业务。为了使上述情况中的第二用户设备可以继续组播业务,现有的方法主要通过在用户设备和局端设备之间增加路由设备或交换设备,通过路由设备或交换设备的增加,为每个第二用户设备分别提供各自独立的用户设备端口,由于各第二用户设备都具备了独立的用户设备端口,在第一用户设备离开组播业务时,第二用户设备通过为自身增加的用户设备端口进行组播业务。

虽然增加路由设备或交换设备为各个用户设备提供进行组播业务的用户 设备端口,但是,为每个用户设备增加路由设备或交换设备,大大增加了组播业务的实施成本,影响了组播业务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组播业务的方法及局端设备,能够保证组播业务应用的同时,降低组播业务成本。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组播业务的方法,包括:

接收到第一用户设备的离开组播业务的请求时,根据第二用户设备具备组播业务权限确定继续组播业务;

其中,第二用户设备为:除第一用户设备以外的与第一用户设备共用同一用户设备端口进行组播业务的其他用户设备。

进一步地,接收到第一用户设备的离开组播业务的请求时,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二用户设备不具备组播业务权限确定停止组播业务。

进一步地,该方法之前还包括:

为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配置所述组播业务权限。

进一步地,配置组播业务权限包括:

记录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的唯一标识;

根据记录的所述唯一标识,配置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具备所述组播业务权限。

进一步地,唯一标识为:互联网协议IP地址、和/或媒体介入控制层MAC地址、和/或预先设置的区分标识。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实现组播业务的装置,至少包括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到第一用户设备的离开组播业务的请求时,根据第二用户设备具备组播业务权限确定继续组播业务;

其中,第二用户设备为:除第一用户设备以外的与第一用户设备共用同一用户设备端口进行组播业务的其他用户设备。

进一步地,处理单元还用于,接收到第一用户设备的离开组播业务的请求时,根据第二用户设备不具备组播业务权限确定停止组播业务。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配置单元,用于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配置所述组播业务权限。

进一步地,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记录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的唯一标识;

根据记录的所述唯一标识,配置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具备所述组播业务权限。

进一步地,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记录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和/或媒体介入控制层MAC地址、和/或预先设置的区分标识;

根据记录的IP地址、和/或MAC地址、和/或预先设置的区分标识,配置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具备组播业务权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技术方案包括:接收到第一用户设备的离开组播业务的请求时,根据第二用户设备具备组播业务权限确定继续组播业务;其中,第二用户设备为:除第一用户设备以外的与第一用户设备共用同一用户设备端口进行组播业务的其他用户设备。本发明方法通过第二用户设备具备组播业务权限,确定继续组播业务,避免了第一用户设备离开造成组播业务的停止,实现成本低,不会对组播业务的应用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现组播业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现组播业务的装置的结构程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1为本发明实现组播业务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1、接收到第一用户设备的离开组播业务的请求时,根据第二用户设备具备组播业务权限确定继续组播业务。

其中,第二用户设备为:除第一用户设备以外的与第一用户设备共用同一用户设备端口进行组播业务的其他用户设备。

这里继续组播业务是指继续保持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共用同一用户设备端口进行组播业务的业务流的传输。

接收到第一用户设备的离开组播业务的请求时,本发明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二用户设备不具备组播业务权限确定停止组播业务。

本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100,

步骤100、为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配置组播业务权限。

本步骤中,配置组播业务权限包括:

记录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的唯一标识;

根据记录的唯一标识,配置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具备所述组播业务权限。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唯一标识的记录,可以确定组播业务的用户设备是否具备组播业务权限,只要记录了唯一标识,则说明用户设备具备组播业务权限,当第一用户设备请求离开时,只要第二用户设备依旧在进行组播业务,则根据记录的唯一标识,保证了其可以继续接收组播业务的业务流。

优选的,唯一标识为:互联网协议(IP)地址、和/或媒体介入控制层(MAC)地址、和/或预先设置的区分标识。

本发明方法通过第二用户设备具备组播业务权限,确定继续组播业务,避免了第一用户设备离开造成组播业务的停止,实现成本低,不会对组播业 务的应用造成影响。

图2为本发明实现组播业务的装置的结构程图,至少包括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到第一用户设备的离开组播业务的请求时,根据第二用户设备具备组播业务权限确定继续组播业务;

其中,第二用户设备为:除第一用户设备以外的与第一用户设备共用同一用户设备端口进行组播业务的其他用户设备。

处理单元还用于,接收到第一用户设备的离开组播业务的请求时,根据第二用户设备不具备组播业务权限确定停止组播业务。

本发明装置还包括配置单元,用于为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配置组播业务权限。

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记录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的唯一标识;

根据记录的唯一标识,配置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具备组播业务权限。

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记录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和/或媒体介入控制层MAC地址、和/或预先设置的区分标识;

根据记录的IP地址、和/或MAC地址、和/或预先设置的区分标识,配置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具备所述组播业务权限。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装置可以设置于局端设备,也可以与局端设备通过连接进行通信,具体方式根据组播网络的结构组成和成本等进行考虑。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进行清楚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用于陈述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方法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将本发明装置设置于局端设备,通过局端设备进行配置业务权限和是否继续组播业务的处理。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网络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N个用户设备通过一个用户设备端口进行组播业务,局端设备 进行组播业务的继续或停止的判断。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400、局端设备根据唯一标识为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配置组播业务权限;

唯一标识为:IP地址、和/或MAC地址、和/或预先设置的区分标识。

步骤401、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发起加入请求,局端设备根据组播业务权限进行组播业务;具体的,

第一用户设备发起组播加入请求时,根据组播业务权限,局端设备接受第一用户设备加入组播业务并记录第一用户设备的唯一标识,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组播业务的业务流。

第二用户设备发起组播加入请求时,根据组播业务权限,局端设备接受第二用户设备加入组播业务并记录第二用户设备的唯一标识,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组播业务的业务流。

这里,组播业务时,对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的使用时间等信息进行记录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步骤402、局端设备接收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离开请求,局端设备判断第二用户设备具备组播业务权限,继续组播业务。即局端设备在同意第一用户设备离开的同时,继续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组播业务的业务流。

这里,由于第一用户设备离开,发起加入请求时记录的唯一标识信息删除。对组播业务中存在的用户设备进行更新。再次加入组播业务时,其组播业务权限继续作为是否继续组播业务的判断条件。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