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区域受限访问的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24053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用于区域受限访问的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区域受限访问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许多情况下,需要对某一区域中的设备进行访问控制,使得仅进入该区域的移动设备才能访问该区域中的设备,从而实现对该区域中的设备的安全保护。例如,在现代办公环境中,某一房间中可能包括多个服务设备(例如打印机、投影仪、扫描仪等),通常希望进入到这个房间的移动设备才能使用这些设备,而不是任意移动设备都能使用这些设备。

美国专利文献US8549584B2(“Physical security triggered dynamic network authent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提出了一种联合访问控制组件,用于基于地理位置的访问控制,控制对象为一些网络资源,如敏感数据等。中国专利文献CN103200155A(“一种基于限定区域的权限控制系统和方法”)提出一种系统,其包括资源服务器,限域信号设备和移动操作终端。限域信号设备向终端提供访问资源服务器所需的认证信息,通过认证后方可访问。在该方法中,只有进入区域的移动终端才能获得认证信息。所述限域信号设备发出的信号是超声波、低频电磁波、红外中的一种。然而,这些现有技术对用户设备的位置的判断以及用户体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区域受限访问的系统和方法,其可以实现对用户设备进行区域受限访问的控制,并且可以比较准确地对用户设备进行定位和位置状态判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区域受限访问的系统,包括接入设备和位于服务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服务设备,其中所述接入设备利用第一类型无线信号对用户设备进行定位;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设备中的至少一部分利用第二类型无线信号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监测和定位,所述第二类型无线 信号与所述第一类型无线信号属于不同类型的无线信号,所述系统根据基于所述第二类型无线信号的定位值与基于所述第一类型无线信号的定位值获得调整的定位值,并且根据所述调整的定位值判断所述用户设备是否位于所述服务区域中;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设备之一作为主服务设备在所述用户设备被判定位于所述服务区域中时允许所述用户设备访问所述服务区域中的服务设备,并且在所述用户设备被判定不位于所述服务区域中时禁止所述用户设备访问所述服务区域中的服务设备。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调整的定位值是基于所述第一类型无线信号的定位值与基于所述第二类型无线信号的定位值的加权平均,其中基于所述第二类型无线信号的定位值的权重随着所述用户设备靠近所述服务区域的中心而变大。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调整的定位值判断所述用户设备是否位于所述服务区域中包括:当所述调整的定位值确定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不在第一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中时,判定所述用户设备不位于所述服务区域中;当所述调整的定位值确定的用户设备的位置在第二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中时,判定所述用户设备位于所述服务区域中,其中所述第二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位于所述第一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内;当所述调整的定位值确定的用户设备的位置在所述第一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中但不在所述第二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中时,判定所述用户设备保持当前位置状态。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所述调整的定位值确定的用户设备的位置在所述第一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中时,所述主服务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类型无线信号与所述用户设备连接。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所述用户设备被判定位于所述服务区域中时,所述主服务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类型无线信号或所述第二类型无线信号与所述用户设备直接连接,以便所述用户设备访问所述服务区域中的服务设备。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型无线信号是Wi-Fi信号;并且所述第二类型信号是蓝牙信号、红外信号或超声波信号。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设备中的至少一部分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服务区域的预约而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监测和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区域受限访问的方法,包括:利用第一类型无线信号对用户设备进行定位;利用第二类型无线信号对所述 用户设备进行监测和定位,其中所述第二类型无线信号与所述第一类型无线信号属于不同类型的无线信号;根据基于所述第二类型无线信号的定位值与基于所述第一类型无线信号的定位值两者获得调整的定位值,并且根据所述调整的定位值判断所述用户设备是否位于服务区域中;当所述用户设备被判定位于所述服务区域中时,允许所述用户设备访问所述服务区域中的服务设备,并且当所述用户设备被判定不位于所述服务区域中时,禁止所述用户设备访问所述服务区域中的服务设备。

以上针对系统实施例的进一步描述同样适用于这里的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累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比较准确地对用户设备进行定位和位置状态判断;并且可以对用户设备进行全程跟踪和判定访问授权。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从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和更加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区域受限访问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区域受限访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各方具体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区域受限访问的系统和方法。这里,区域受限访问表示仅在特定区域内的移动设备(用户设备)才能被授权访问该特定区域(服务区域,例如大楼的一个房间)内的服务设备(例如,打印机、投影仪、扫描仪等)以使用这些服务设备。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通过两种无线信号来实现对即将进入或者已经进入目标服务区域的用户设备的定位,从而实现服务区域的受限访问。这里的用户设备是任何具有无线接口的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区域受限访问的系统100。如图1所示,该系统100包括接入设备101和三个服务设备102A-C。服务设备102A-C位于服务区域中。接入设备101是指任何可以通过第一类型的无线信号(例如Wi-Fi信号)对处于接入设备101的信号范围内的用户 设备103(例如,智能手机)进行定位的设备。例如,接入设备101可以是具有多个Wi-Fi接入点(AP;Access Point)的设备。可选地,这里接入设备102可以连接到因特网。图1中,对接入设备101示例性地示出了三个Wi-Fi接入点,这些Wi-Fi接入点例如可以是常规的Wi-Fi路由器。此外,系统100包括位于服务区域中的多个服务设备102A-C,当然其也可以仅有一个服务设备。这里,服务设备是指可以提供数码服务的设备,例如打印机、投影仪、扫描仪等。服务区域是指其中具有一个或多个服务设备的区域,例如一个房间。服务设备102A-C可以通过无线(例如Wi-Fi)或有线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服务子系统,并且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服务器设备作为主服务设备,而其它设备作为从服务设备。主服务设备用于协调各个服务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操作以及用于与外部设备(例如接入设备101或用户设备103)进行通信,这里假设服务设备102A为主服务设备。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主服务设备102A、接入设备101以及用户设备103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交互。例如,接入设备101和主服务设备102A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例如通过Wi-Fi)进行连接,例如都连接到互联网;同时,用户设备103可以通过任一个Wi-Fi接入点连接到接入设备,并继而连接到服务区域的主服务设备102A,当然,用户设备103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连接到互联网(例如通过3GPP或LTE无线通信信号),并继而连接到主服务设备102A。

基于Wi-Fi的定位可以采用常规的Wi-Fi定位方法,例如三角定位法。例如,三个Wi-Fi接入点向用户设备103发送包含Wi-Fi接入点的ID的信号,用户设备103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可以将各个接收信号的强弱与发送信号的Wi-Fi接入点的ID一起发送给网络上的第三方定位服务器进行定位计算,或者可以这些信息发送给接入设备101中的例如一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进行定位计算,或者用户设备103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自行进行定位计算。在定位计算中例如可以采用三角算法,其基于Wi-Fi接入点的位置信息以及由接收信号的强弱导出的用户设备离Wi-Fi接入点的距离进行定位计算。如果定位计算不在接入设备101中进行,则可以将计算后的定位结果(定位值)发送给接入设备101,例如发送给其控制单元。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定位值可以是三维或二维的具体位置信息,也可以是一维的距离信息。例如,该定位值可以是从用户设备103至服务区域的中心或其它选定点的距离。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定位方法不限于三角形定位方法,例如可以采用TOA(抵 达时间;Time Of Arrival)定位法;并且第一类型无线信号也不限于Wi-Fi信号,还可以是用于定位的GPS信号,3GPP或LTE无线通信信号或任意其它可以进行定位的无线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使用服务设备102A-C内置的或外接的各种无线接口(例如,蓝牙接口、红外接口、超声波接口等)进行辅助定位。例如可以使用蓝牙信号对用户设备进行辅助定位,以便提高定位精度。在图1的实施例中,服务设备102A-C中的至少一部分利用第二类型无线信号(例如蓝牙信号)对用户设备103进行监测和定位,所述第二类型无线信号与所述第一类型无线信号属于不同类型的无线信号。例如,第一类型无线信号可以实现比第二类型信号更远距离的定位。基于蓝牙信号的定位可以采用传统的BLE(蓝牙低能耗)定位方法,例如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方法。例如,服务设备102A-C开启蓝牙监听模式,而用户设备103开启蓝牙广播模式,当服务设备102A-C接收到用户设备103的蓝牙信号后能够根据接收信号的强度判定用户设备103到相应服务设备的距离。这里假设服务设备102A-C已知用户设备103的发送功率,这例如可以在进行定位前通过用户设备103与主服务设备102A的协商而实现。当各个服务设备将接收信号强度或者判定的距离汇总到服务子系统中的某个设备(例如,主服务器设备102A,或者该子系统中的独立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中可以计算出该用户设备103的位置。这里,对用户设备103的定位计算也可以采用上述的三角形算法。然而,原则上,如果有两个服务设备的距离信息就可以计算出移动设备103的二维位置(假设用户设备和服务设备大致在一个高度上)。另外,本发明还包含只有一个服务设备进行定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是该服务设备具有处于不同位置的多个蓝牙接口,从而通过该多个不同位置到用户设备103的距离来对用户设备103进行定位,或者,直接将该服务设备到用户设备103的距离作为这里的定位值,即该定位值是一维的距离值。需要说的是,也可以使用超声波信号或红外信号作为这里的第二类型信号,其可以采用类似的定位原理。

在通过两种类型的信号实现了对用户设备103的定位之后,系统100可以根据基于所述第二类型无线信号的定位值与基于所述第一类型无线信号的定位值获得调整的定位值。系统100可以在接入设备101(例如其控制单元)中或者在服务子系统的服务设备(例如主服务设备102A)或独立的控制设备 中进行上述处理,或者同时在接入设备101和服务子系统中进行上述处理(例如,各自进行上述处理的一部分)。由于基于无线信号的定位都有一定的误差,因此本发明通过两种类型的无线信号进行定位并基于两个定位信息获得调整的定位值,从而可以提高定位精度或者使定位更能满足应用场景的需要。确定调整的定位值的方式根据应用场景和应用要求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可以将两个定位值进行平均或者其它方式组合;或者可以根据特定需要选择其中一个定位值作为调整的定位值,例如,可以将两个定位值中距离服务区域中心更近或更远的定位值作为调整的定位值。作为一个示例,所述调整的定位值可以是基于所述第一类型无线信号的定位值(下面简称第一定位值)与基于所述第二类型无线信号的定位值(下面简称第二定位值)的加权平均,其中基于所述第二类型无线信号的定位值的权重随着所述用户设备靠近所述服务区域的中心而变大。一般地,Wi-Fi信号的传输距离较大,而蓝牙信号的传输距离较小。当用户设备离服务区域较远时,蓝牙信号较弱甚至没有信号,此时,第二定位值的误差较大,而当移动设备离服务区域较近时(例如已经进入服务区域内时),蓝牙信号较强,第二定位值的准确度较高。因此,可以在移动设备靠近服务区域中心时增大第二定位值的权重,从而提高定位的准确性。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服务区域中心不一定是绝对的几何中心,而可以是服务区域中用户设定的作为中心的任何点。例如在仅有一个服务设备的情况下,可以将该服务设备的位置作为服务区域的中心。在对第一定位值和第二定位值进行加权平均时,可以对第一定位值和第二定位值中的各个维度的定位值分别平均而得到一个多维的调整定位值,也可以是对第一定位值和第二定位值中包含的从用户设备到服务区域中心的距离的加权平均。特别地,当服务区域中仅有一个服务设备且仅能测出用户设备到该服务设备的一维距离(即,第二定位值是一维距离)时,如果第一定位值是多维位置值,则将第一定位值也转化为用户设备到该服务设备的一维距离,再与第二定位值进行加权平均。进一步,如果需要,可以根据原始第一定位值的方位信息以及调整后的距离信息得到调整后的多维位置信息。替代地,在将第一定位值与第二定位值进行综合时,也可以是将多个服务设备测得的距离值独立地发送给接入设备,并由接入设备将这些独立的距离值与第一定位值进行综合(例如进行加权平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第二定位值的权重随着所述用户设备靠近所述服务区域的中心而变大,并不意味着该权重随着距离的变化 而随时变化,而可以是将该距离分为几个区间,在不同的区间使用不同的权重。例如,当该距离大于6m时第二定位值的权重为0;当该距离小于6m而大于4m时第二定位值的权重为50%;当该距离小于4m时第二定位值的权重为90%甚至100%。如此,可以实现相对准确的定位。在判断权重时所测的距离,可以是基于某一个定位值所确定的距离,也可以是基于两个定位值根据当前权重而计算的距离。例如,如果当前权重为50%,且根据该权重算出的距离是3.5m,则根据3.5m重新确定权重为90%,然后根据该新权重重新计算当前距离(例如为3.2m);如果根据50%的权重计算的距离为5m,则不需要改变当前权重也不需要重新计算当前距离,而直接认定当前距离为5m。

在计算出调整的定位值后,系统100根据所述调整的定位值判断所述用户设备是否位于所述服务区域中。该判断可以在系统100的接入设备101(例如其控制单元)中或者在服务子系统的服务设备(例如主服务设备)或独立的控制设备中进行,或者同时在接入设备101和服务子系统中进行上述判断(例如,各自进行上述判断的一部分)。上述判断的结果最终可以被发送到主服务设备中用于决定是否允许用户设备103访问服务区域中的服务设备。在进行上述判断时,可以为该服务区域设定一阈值边界,当调整的定位值所确定的位置位于该阈值边界限定的范围内时,判定用户设备104位于服务区域内,反之则判定该用户设备104不在服务区域内。对于用户设备104正好位于边界的情况,可以根据需要将其判定为在服务区域内或不在服务区域内。这里的阈值边界可以仅以一个距离值表示,该距离值指示该阈值边界到服务区域中心的距离(阈值距离),在这种情况下,阈值边界限定的范围是圆形的,在判断用户设备103是否落入该范围内时,只需要将调整的定位值确定的从用户设备103到服务区域中心的距离与阈值距离进行比较,如果定位值确定的距离小于阈值距离,则判定该用户设备位于服务区域内,反之,则判定用户设备不在服务区内。替代地,阈值边界可以限定非圆形区域,例如矩形或其它任意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根据定位值的二维信息判断用户设备103是否在服务区域内。例如,如果阈值边界限定的是矩形区域,则阈值边界可以通过对两个维度分别给出范围来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定位值的相应两个维度值在各自的范围内,则判定用户设备103位于服务区域内。

此外,在判断用户设备103是否位于服务器区域中时,可以设定两个阈值边界,分别称为第一阈值边界和第二阈值边界,如图1所示。第二阈值边 界所限定的范围位于第一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内。当用户设备103从远处向服务区域靠近并越过第一阈值边界但未到达第二阈值边界时,系统100并不判定用户设备已经进入服务区域,而是仍然认为用户设备103处于服务区域之外。此时,系统可以不进行任何操作,当然,也可以进行一些附加操作,例如,通过蓝牙信号将用户设备103与主服务设备102A进行连接,但仍然限制用户设备103对服务设备102A-102C的使用。当用户设备103进一步向服务区域的中心靠近且越过第二阈值边界时,判定用户设备103进入服务区域中。此后,如果用户设备103开始从服务区域离开,当用户设备103离开了第二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但仍处于第一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中时,仍然判定用户设备103位于服务区域中。当用户设备103进一步移动到第一阈值边界之外时,判定用户设备103不再位于服务区域中。换言之,当所述调整的定位值确定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不在第一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中时,判定所述用户设备不位于所述服务区域中;当所述调整的定位值确定的用户设备的位置在第二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中时,判定所述用户设备位于所述服务区域中;当所述调整的定位值确定的用户设备的位置在所述第一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中但不在所述第二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中时,判定所述用户设备保持当前位置状态。这里,当用户设备103位于第一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中但位于第二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之外时(即处于中间区域时),判定用户设备103保持当前位置状态不变,即,不改变用户设备103的当前位置状态。如果用户设备103之前被判定在服务区域中,现在仍然判定其位于服务区域中;如果用户设备103之前被判定不在服务区域中,现在仍然判定其不在服务区域中。例如,当用户设备103从远处移动越过第一阈值边界时,其当前位置状态为不在服务区域中(即,在还未进行越过第一阈值边界时的判定之前其被判定的位置状态为不在服务区域中),所以此时仍然判定用户设备103不在服务区域中。相反,当用户设备103从服务区域中离开时,其当前位置状态为在服务区域中,所以如果此时用户设备移动到第一阈值边界与第二阈值边界之间,则仍然判定其位于服务区域中。通过设定两个阈值边界,至少可以具有以下优势。首先,由于任何定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如果仅采用一个阈值边界,可以能会在用户设备并没有移动或仅有很小移动的情况下,判定用户处于不同的位置状态,即可能会导致在位于服务区域中和不位于服务区域中两个位置状态之间不停地改变,而实际上用户设备并没 有实质性的移动,这样会导致系统稳定性和用户体验较差。然而,如果采用双阈值边界,则可以提供一个容限区间,使得系统更倾向于将用户设备判定为保持当前位置,从而不会因为定位误差而不停地改变用户设备的位置状态。再者,当用户由于特殊原因(例如接听电话)移动到服务区域的边缘,但并真正想离开服务区域时,双阈值边界的判定方法可以将在服务区域的边缘的用户设备判定为仍然处于服务区域内,因此当用户再次回到服务区域中时不需要重新经历授权访问的过程,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当然,如果用户离开超出第一阈值边界,则判定其已不在服务区域中;当其再次回到服务区域时需要重新进行整个授权访问的过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判定用户设备103位于服务区域中时,主服务设备102A允许所述用户设备访问服务区域中的服务设备,而当判定用户设备103不位于所述服务区域中时,禁止用户设备103访问服务区域中的服务设备。主服务设备102A的这种授权访问方式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例如,主服务设备102A中保存位于服务区域中的用户设备的名单,例如,当某个用户设备被判定位于服务区域中时,主服务设备保存该用户设备的ID,该ID例如可以在定位时由用户设备通过第二或第二类型信号发送给主服务设备102A;当该用户设备被判定离开了服务区域时,主服务设备102A将该用户设备从名单中去除。因此,当某个用户设备向主服务设备102A发出对服务区域的访问请求时,主服务设备102A可以检查该用户设备是否在所保存的名单上,如果在,则允许访问,如果不在,则不允许访问。这里,服务区域中的服务设备102A-102C形成一个服务子系统,用户设备103对该服务子系统中的服务设备102A-102C的访问都需要通过主服务设备102A,因此,主服务设备102A可以允许或禁止用户设备103对服务区域中的任何服务设备的访问。作为一个示例,当用户设备103位于服务区域中时,通过第一类型无线信号(例如Wi-Fi信号)或第二类型无线信号(蓝牙信号)与所述用户设备直接连接(即P2P连接模式),以便用户设备103访问服务区域中的服务设备102A-102C。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设备103与服务设备102A-102C的数据交互可以不通过服务区域外的网络转发,因而可以更好地保证数据安全。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服务设备102A-102C可以根据用户设备对所述服务区域的预约而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监测和定位。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设备可以在需要访问服务区域前对该服务区域进行预约,例如,用户设备可 以通过打开一个应用程序、登陆服务区域预约网页等方式向服务区域中的主服务设备102A或单独的控制设备发出预约请求,如果预约成功,主服务设备102A或控制设备可以将该用户设备的预约信息(例如用户设备的ID,预约访问的时间等)保存在一个预约列表中。各个服务设备可以仅在该预约列表表明将有用户设备需要访问时才开启检测和定位模式,例如开启蓝牙监听模式。这样,可以在没有用户设备需要访问时,关闭监听和定位,从而节约能源。此外,服务设备在接收到不同用户设备的蓝牙广播信息时,可以仅处理出现在预约列表中的用户设备的广播信息,而将其它用户设备的广播信息直接抛弃。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区域也可以在不需要用户设备主动预约的情况下分配给用户设备,例如定期分配给某些用户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区域的主用户设备102A或控制设备可以保存一个分配列表。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上述调整的定位值可以反馈给用户设备,并且显示在用户设备的地图上,从而对用户实现导航功能,引导用户走向服务区域。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对用户设备进行区域受限访问的控制,并且可以比较准确地对用户设备进行定位和位置状态判断。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区域受限访问的方法200的操作流程图,该方法可以例如由上述用于区域受限访问的方法实现。方法200包括:步骤201,利用第一类型无线信号(例如,Wi-Fi信号)对用户设备进行定位;步骤202,利用第二类型无线信号(蓝牙信号、红外信号或超声波信号)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监测和定位,其中所述第二类型无线信号与所述第一类型无线信号属于不同类型的无线信号;步骤203,根据基于所述第二类型无线信号的定位值与基于所述第一类型无线信号的定位值两者获得调整的定位值,并且根据所述调整的定位值判断所述用户设备是否位于服务区域中;步骤204,当所述用户设备被判定位于所述服务区域中时,允许所述用户设备访问所述服务区域中的服务设备,并且当所述用户设备被判定不位于所述服务区域中时,禁止所述用户设备访问所述服务区域中的服务设备。

可选地,步骤203中所述调整的定位值是基于所述第一类型无线信号的定位值与基于所述第二类型无线信号的定位值的加权平均,其中基于所述第二类型无线信号的定位值的权重随着所述用户设备靠近所述服务区域的中心而变大。

可选地,步骤203中根据所述调整的定位值判断所述用户设备是否位于所述服务区域中的子步骤包括:当所述调整的定位值确定的用户设备的位置不在第一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中时,判定所述用户设备不位于所述服务区域中;当所述调整的定位值确定的用户设备的位置在第二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中时,判定所述用户设备位于所述服务区域中,其中所述第二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位于所述第一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内;当所述调整的定位值确定的用户设备的位置在所述第一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中但不在所述第二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中时,判定所述用户设备保持当前位置状态。

可选地,所述用于区域受限访问的方法200还包括,当所述调整的定位值确定的用户设备的位置在所述第一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中时,所述主服务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类型无线信号与所述用户设备连接。

可选地,在步骤204中,当所述用户设备被判定位于所述服务区域中时,所述主服务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类型无线信号或所述第二类型无线信号与所述用户设备直接连接,以便所述用户设备访问所述服务区域中的服务设备。

可选地,在步骤202中,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服务区域的预约而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监测和定位。

关于用于区域受限访问的方法200的具体细节可以参考以上针对用于区域受限访问的系统100的描述,这里不再累述。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200的各个操作步骤可以通过软件结合通用硬件、固件、专用硬件、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各方具体操作流程图。根据上文的说明,本发明涉及用户设备以及用于区域受限访问的系统,并且用于区域受限访问的系统可以包括接入设备和服务子系统,服务子系统可以包括位于服务区域中的服务设备,并且当具有超过一个服务设备时,其中一个服务设备被选定为主服务设备,其它服务设备作为从服务设备。图3给出了用户设备、接入设备、主服务设备以及从服务设备之间的交互和操作的一个具体示例。在图3的示例中,用户设备具有Wi-Fi接口和蓝牙接口,并且通过Wi-Fi接口与接入设备的某个接入点连接从而连接到接入设备;主服务设备具有Wi-Fi接口用于与接入设备连接,因而在用户设备、接入设备和主服务设备之间形成连接通道。此外,主服务设备和从服务设备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服务子系统,并且主服务设备和从服务设备都具有蓝牙接口用于监测和定 位用户设备。

图3从上至下显示的是用户设备逐渐靠近并进入服务区域的过程。首先,用户设备进行服务区域预约,如上所述,这可以通过在用户设备上打开一个应用或者通过登陆服务区域的预约网页实现。在有预约的情况下,服务设备通过开启蓝牙(例如BLE)的监测模式而开始扫描用户设备,而用户设备也相应开启蓝牙广播模式。继而,服务设备通过蓝牙信号对服务设备进行定位,同时,接入设备通过Wi-Fi信号对服务设备进行定位。接着,定位设备可以将Wi-Fi定位结果发送给主服务设备,而主服务设备可以将蓝牙定位结果发送给定位设备,用于调整定位结果。如图3所示,主服务设备接收到Wi-Fi定位结果,会由于用户设备更靠近服务区域而降低Wi-Fi定位结果的权重;当定位设备接收到蓝牙定位结果也会由于用户设备更靠近服务区域而提高蓝牙定位的权重。正如上文所述,权重会在距离变得小于某个阈值时进行改变。同时,接入设备会判断用户设备是否进入第一阈值范围(对应于上文所述的第一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如果判定用户设备进入第一阈值范围,则向主服务设备发出提示。主服务设备可以根据该提示向用户设备发出蓝牙连接请求,用户设备响应该请求与主服务设备进行蓝牙连接。然后,主服务设备基于调整的定位信息(自己计算或者从接入设备获取)进一步判断用户设备是否进入第二阈值范围(对应于上文所述的第二阈值边界所限定的范围)。当用户设备移动到第二阈值范围内时,主服务设备判定用户设备进入服务区域,从而授权其对服务区域的范围。

在用户设备被判定进入服务区域后,可以通过传统的Wi-Fi端对端(P2P)连接将用户设备与主服务设备进行连接,此时,用户设备从接入设备断开而直接与主服务设备连接,其成为该Wi-Fi P2P连接的从设备,而主服务设备成为该Wi-Fi P2P的主设备,此时,其它服务设备也是主服务设备的从设备。在用户设备与主服务设备进行P2P连接之后,其可以实现所需的各种操作,例如,利用打印机进行打印,投影设备进行投影等等。通过P2P的连接方式,用户设备与服务设备的信息交互可以不通过外部网络进行转发,从而提高数据安全性。

以上示例性介绍了用户设备从远处靠近并进入服务区域的过程,需要说明的是,该过程仅是示例性的,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具体实现方式。另外,用户设备脱离和离开服务区域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这里不再详细说明。

本公开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本公开中的步骤流程图以及以上方法描述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给出的顺序进行各个实施例的步骤。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顺序进行以上实施例中的步骤的顺序。诸如“其后”、“然后”、“接下来”等等的词语不意图限制步骤的顺序;这些词语仅用于引导读者通读这些方法的描述。此外,例如使用冠词“一个”、“一”或者“该”对于单数的要素的任何引用不被解释为将该要素限制为单数。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都应当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