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数据的群发送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62794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业务数据的群发送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数据的群发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的社交网络应用中,用户之间通常需要进行业务数据的分享。例如,业务数据可以是消息(例如电子贺卡)、文件、图片(例如拍照的图片)、金融数据(例如,网上银行账户或第三方支付账户中的用于表示实际中金融数额的数值类型的数据)或虚拟金融数据(例如,网络游戏账户或社交网络应用账户中的用于表示虚拟货币的数值类型的数据)。

然而,传统技术中用户之间业务数据的分享通常基于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链(如好友、群友、校友、可能认识的人等处于社交关系链上的用户),也就是说,用户只能跟社交关系链上用户进行业务数据的分享。若要将业务数据群发给陌生人,即社交网络应用中没有处于社交关系链上的用户,则需要先逐个添加陌生人用户为好友,然后创建群组,将添加的多个陌生人添加到该新创建的群组中,通过群组群发业务数据。

因此,传统技术中的社交网络应用中,用户在向多个陌生人群发业务数据时,该用户需要执行较多添加好友的操作以及创建群组的操作才能完成群发操作,从而导致操作的便利性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为解决上述提到的传统技术中的社交网络应用中,用户在向多个陌生人群发业务数据时,该用户需要执行较多添加好友的操作以及创建群组的操作才能完成群发操作,从而导致操作的便利性不足的问题,特提出了一种业务数据的群发送方法。

一种业务数据的群发送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群发指令,生成配对标识,通过短距无线信号广播所述配对标识;

将所述配对标识上传服务器,接收服务器返回的与所述配对标识对应的接收者账号;

接收输入的业务数据;

根据所述业务数据生成业务数据群发请求发送至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业务数据群发请求将所述业务数据群发给所述接收者账号对应的终端。

此外,为解决上述提到的传统技术中的社交网络应用中,用户在向多个陌生人群发业务数据时,该用户需要执行较多添加好友的操作以及创建群组的操作才能完成群发操作,从而导致操作的便利性不足的问题,特提出了一种业务数据的群发送装置。

一种业务数据的群发送装置,包括:

配对标识生成模块,用于接收数据群发指令,生成配对标识,通过短距无线信号广播所述配对标识;

配对标识上传模块,用于将所述配对标识上传服务器,接收服务器返回的与所述配对标识对应的接收者账号;

业务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输入的业务数据;

群发请求上传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数据生成业务数据群发请求发送至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业务数据群发请求将所述业务数据群发给所述接收者账号对应的终端。

此外,为解决上述提到的传统技术中的社交网络应用中,用户在向多个陌生人群发业务数据时,该用户需要执行较多添加好友的操作以及创建群组的操作才能完成群发操作,从而导致操作的便利性不足的问题,特提出了一种接收群发的业务数据的方法。

一种接收群发的业务数据的方法,包括:

检测短距无线信号,获取所述短距无线信号携带的配对标识;

获取接收者账号,将所述配对标识上传至服务器并携带所述接收者账号,由所述服务器查找与所述配对标识对应的发送者账号并由所述服务器查找所述发送者账号上传的业务数据;

接收由发送者账号上传至所述服务器的业务数据。

此外,为解决上述提到的传统技术中的社交网络应用中,用户在向多个陌生人群发业务数据时,该用户需要执行较多添加好友的操作以及创建群组的操作才能完成群发操作,从而导致操作的便利性不足的问题,特提出了一种接收群发的业务数据的装置。

一种接收群发的业务数据的装置,包括:

配对标识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短距无线信号,获取所述短距无线信号携带的配对标识;

加入配对模块,用于获取接收者账号,将所述配对标识上传至服务器并携带所述接收者账号,由所述服务器查找与所述配对标识对应的发送者账号并由所述服务器查找所述发送者账号上传的业务数据;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由发送者账号上传至所述服务器的业务数据。

此外,为解决上述提到的传统技术中的社交网络应用中,用户在向多个陌生人群发业务数据时,该用户需要执行较多添加好友的操作以及创建群组的操作才能完成群发操作,从而导致操作的便利性不足的问题,特提出了一种在终端之间转发业务数据的方法。

一种在终端之间转发业务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上传的配对标识,获取与所述配对标识对应的发送者账号;

接收配对加入请求,在所述配对加入请求中包含所述配对标识时,获取所述配对加入请求中携带的用户账号作为接收者账号,所述配对标识为所述发送者账号对应的终端通过短距无线信号广播给所述接收者账号对应的终端;

接收所述发送者账号对应的终端上传的业务数据群发请求,根据所述业务数据群发请求获取业务数据;

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接收者账号对应的终端。

此外,为解决上述提到的传统技术中的社交网络应用中,用户在向多个陌生人群发业务数据时,该用户需要执行较多添加好友的操作以及创建群组的操作才能完成群发操作,从而导致操作的便利性不足的问题,特提出了一种在终 端之间转发业务数据的装置。

一种在终端之间转发业务数据的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配对发起模块,用于接收上传的配对标识,获取与所述配对标识对应的发送者账号;

接收者添加模块,用于接收配对加入请求,在所述配对加入请求中包含所述配对标识时,获取所述配对加入请求中携带的用户账号作为接收者账号,所述配对标识为所述发送者账号对应的终端通过短距无线信号广播给所述接收者账号对应的终端;

业务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送者账号对应的终端上传的业务数据群发请求,根据所述业务数据群发请求获取业务数据;

业务数据传递模块,用于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接收者账号对应的终端。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了上述业务数据的群发送方法及装置之后,发送业务数据的发起者在向陌生人即与发起者不处于社交关系链上的用户群发送业务数据时,发起者不需要先依次与多个陌生人添加好友,可直接通过短距无线信号在短距离内广播配对标识,即可通过配对标识与多个陌生人产生关联。即具有与发起者的终端相同的配对标识的终端可接收该发起者群发的业务数据,从而免去了繁琐的添加好友的并验证的步骤,从而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另外,在上述业务数据的群发送方法及装置中,发起者也不需要为多个接收者账号创建群组,通过群组来群发送业务数据,而可通过服务器根据配对标识确定符合接收者账号身份的用户账号,然后向作为接收者账号的用户账号发送业务数据。从而也免去了发起者针对群发创建群组的操作,从而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业务数据的群发送系统的组网图;

图2为上述业务数据的群发送系统中发送者、接收者与服务器之间的交互过程时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业务数据的群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接收群发的业务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在终端之间转发业务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一个发红包的应用场景中输入数据群发指令的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发红包的应用场景中展示接收者账号的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发红包的应用场景中业务数据输入界面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发红包的应用场景中展示派发红包过程的界面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业务数据的群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接收群发的业务数据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在终端之间转发业务数据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基于此,为解决上述提到的传统技术中的社交网络应用中,用户在向多个陌生人群发业务数据时,该用户需要执行较多添加好友的操作以及创建群组的操作才能完成群发操作,从而导致操作的便利性不足的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特提出了一种业务数据的群发送机制,如图1所示,该业务数据的群发送机制基于如图1所示的计算机系统,该计算机系统包括业务数据群发送的发送者账号的终端10、负责进行业务数据转发的服务器20以及业务数据群发送的接收者 账号的终端30。

该业务数据的群发送机制则分为三个部分,包括运行于发送者账号的终端10的业务数据的群发送方法,运行于服务器20的在终端之间转发业务数据的方法,以及运行于接收者账号的终端30的接收群发的业务数据的方法。发送者账号的终端10和接收者账号的终端3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安装有短距无线通信组件,例如近场通信组件(英文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蓝牙组件、wifi组件或zigbee组件的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的计算机系统。负责进行业务数据转发的服务器20可以是社交网络应用的服务器设备。

上述运行于发送者账号的终端10的业务数据的群发送方法,运行于服务器20的在终端之间转发业务数据的方法,以及运行于接收者账号的终端30的接收群发的业务数据的方法则可依赖于计算机程序。且运行于发送者账号的终端10的业务数据的群发送方法和运行于接收者账号的终端30的接收群发的业务数据的方法可以是基于社交网络应用的客户端程序,运行于服务器20的在终端之间转发业务数据的方法可基于社交网络应用的服务器程序。

具体的,该业务数据的群发送机制的交互过程可如图2所示,其中,运行于发送者账号的终端10的业务数据的群发送方法可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S102:接收数据群发指令,生成配对标识,通过短距无线信号广播所述配对标识。

作为业务数据的发送者的用户若希望将业务数据群发给陌生人,则可向智能终端输入数据群发指令开启业务数据的群发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发送者在群发业务数据之前需要先在终端10上使用社交网络应用的账号登录服务器,该登录的用户账号即为发送者账号。发送者在输入了数据群发指令之后,终端则生成配对标识,配对标识可用于与陌生人的终端建立映射关系,发送者账号对应的终端群发的业务数据的目标即为与发送者账号对应的终端存储由相同配对标识的其他用户账号的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者账号的终端在生成了配对标识之后,则可通过短距无线信号将配对标识发送给其他用户账号对应的终端。短距无线信号可以是NFC信号、蓝牙信号、wifi信号(无线局域网的网上邻居)或zigbee信号等在数十米范围内传播的无线信号。例如,若智能终端上安装有NFC芯片,则可通过NFC信号向其他终端广播配对标识,其他用户通过将终端靠近发送者的终端, 则可通过检测短距无线信号与发送者的终端建立连接,从而接收到该配对标识,该终端上登录社交网络应用的用户账号即可成为接收者账号。

步骤S104:将所述配对标识上传服务器,接收服务器返回的与所述配对标识对应的接收者账号。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者账号的终端可通过配对发起请求将配对标识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即可接收到配对标识。配对发起请求中也可携带发送者账号或者服务器可通过与发送者账号的终端已建立的连接得到包含发送者账号的会话对象session,然后通过会话对象获取到发送者账号。

而如前所述,通过与发送者账号的终端进行近距离接触,并通过检测短距无线信号获取与发送者账号的相同的配对标识的终端则也可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并通过配对加入请求发送该相同的配对标识给服务器,服务器即可通过比较配对标识查找与发送者账号具有相同配对标识的用户账号,该用户账号即为业务数据群发中的接收者账号。

也就是说,即使某个用户使用终端靠近发送者账号的终端得到了配对标识,但若该用户的终端上未登录用户账号,或者该用户的终端未处于联网状态,无法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即服务器在无法接收到配对加入请求或接收到的配对加入请求中不包含用户账号的情况下,该用户的终端仍然无法作为业务数据的接收者来接收业务数据。

相应的,若该用户使用终端靠近发送者账号的终端得到了配对标识并与服务器建立连接,顺利上传了包含该配对标识的配对加入请求,且服务器获取了该用户使用的终端上登录的用户账号之后,不管该用户账号是否与发送者账号处于社交关系链中(相对于发送者来说,包含了陌生人的情况),均可将其作为接收者账号来接收群发的业务数据。

发送者账号的终端在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接收者账号之后,则可在配对情况显示界面中展示接收者账号。需要说明的是,发送者账号的终端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接收者账号的过程可以是持续的过程,即服务器每接收到包含与发送者账号具有相同的配对标识的用户账号,即可将其作为接收者账号缓存,并返回给发送者账号的终端。发送者账号的终端即可陆续接收到多个接收者账号,且可陆续添加到配对情况显示界面中以供发起者进行查看。

发起者可在配对情况显示界面中查看所有接收者账号,并可在选中某个接 收者账号之后执行删除操作。发送者账号的终端即可将发起者删除的接收者账号发送给服务器,由服务器在缓存中将其删除,后续服务器则不会将发起者群发的业务数据发送给该用户账号。

步骤S106:接收输入的业务数据。

可展示业务数据输入界面以供发起者输入业务数据。输入的业务数据可以是多种数据形式,例如文件、图片、数值等类型。

例如,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若发起者希望将某个网盘上的文件群发给其他多个用户,则发起者可输入该网盘中文件的网络存储路径。

而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若发起者希望将本地存储的照片群发给其他多个用户,那么,业务数据输入界面中可提供照片选择框,发起者可先在业务数据输入界面选择本地的照片文件作为业务数据输入,然后将该照片文件上传至服务器或第三方存储服务器等网络存储位置,并得到返回的该照片文件的网络存储路径,然后将该网络存储地址作为业务数据输入。

而在一个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中,业务数据也可以是数值类型,例如支付金额或转账金额,该业务数据为可在发送者账户和接收者账户之间进行转移的数值型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06与步骤S102、步骤S104的执行顺序并不需要进行严格的限定。发起者可先通过输入数据群发指令生成配对标识,找到接收者账户的终端,再在展示的业务数据输入界面中输入业务数据;也可在展示的业务数据输入界面中输入业务数据,通过输入数据群发指令生成配对标识,找到接收者账户的终端。二者并不冲突。

步骤S108:根据所述业务数据生成业务数据群发请求发送至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业务数据群发请求将所述业务数据群发给所述接收者账号对应的终端。

也就是说,服务器执行的在终端之间转发业务数据的方法可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S202:接收上传的配对标识,获取与所述配对标识对应的发送者账号。

步骤S204:接收配对加入请求,在所述配对加入请求中包含所述配对标识时,获取所述配对加入请求中携带的用户账号作为接收者账号,所述配对标识为所述发送者账号对应的终端通过短距无线信号广播给所述接收者账号对应的 终端。

步骤S206:接收所述发送者账号对应的终端上传的业务数据群发请求,根据所述业务数据群发请求获取业务数据。

步骤S208: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接收者账号对应的终端。

而对于接收者账号的终端执行的接收群发的业务数据的方法,则可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S302:检测短距无线信号,获取所述短距无线信号携带的配对标识。

步骤S304:获取接收者账号,将所述配对标识上传至服务器并携带所述接收者账号,由所述服务器查找与所述配对标识对应的发送者账号并由所述服务器查找所述发送者账号上传的业务数据。

也就是说,发起者在输入了数据群发指令,生成了配对标识并上传服务器之后,则可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通过短距无线信号广播配对标识。其他用户若希望接收群发的业务数据,则可将其手持的终端(需要先使用用户账号登录)靠近发送者的手机从而检测到短距无线信号,然后提取短距无线信号中携带的配对标识,并生成配对加入请求发送至服务器。此时,配对加入请求对应的已登录的用户账号即为接收者账号。

优选的,接收者账号的终端在发送配对加入请求发送至服务器之前,还可展示验证框,需要接收者在验证框中输入与配对标识对应的验证信息。例如,若配对标识为随机的数字“32452”,发起者可观察到该配对标识,然后口头告知某个用户,若该用户希望成为接收者,则该用户的终端在发送配对加入请求发送至服务器之前展示验证框,需要该用户手动输入“32452”(由发起者口头告知)。若验证成功,则可继续向服务器发送配对加入请求,意味着接收者为发起者所邀请的用户,而不是“偷听到配对标识”的用户。

步骤S306:接收由发送者账号上传至服务器的业务数据。

如上例中,若发起者输入的业务数据为网络存储地址或用于在线支付的数值类型的业务数据,则可将业务数据通过业务数据群发请求发送给服务器。若发起者输入的业务数据为本地的照片、音频等文件,则可先将其上传至服务器或第三方存储服务器等网络存储位置,并得到返回的该照片文件的网络存储路径,然后根据返回的与实际的业务数据对应的网络存储路径生成业务数据群发请求发送给服务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接收到业务数据群发请求之后,即可根据业务数据群发请求提取得到业务数据或业务数据的网络存储路径,然后将其发送给缓存中存储的接收者账号的终端,由所述接收者账号对应的终端根据所述网络存储路径下载业务数据。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发起者输入的业务数据为某个网盘上的文件的网络存储路径,则服务器可将该网络存储路径群发给所有接收者账号,接收者账号的终端即可根据网络存储路径下载得到相应的文件。

而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发起者输入的业务数据为本地存储的照片、音频或视频,而业务数据群发请求中则包含了输入的照片、音频或视频的网络存储路径,则服务器可将该网络存储路径群发给所有接收者账号,接收者账号的终端即可根据网络存储路径下载得到相应的照片、音频或视频。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业务数据的数据类型可以是数值。接收输入的业务数据的步骤还包括:

接收输入的与所述发送者账号对应的数据类型为数值的业务数据,由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业务数据在所述发送者账号和所述接收者账号之间进行业务数值转移。

业务数值转移即为将数值类型的业务数据由发送者账号的属性值转移到接收者账号的属性值中。例如,在一个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中,若业务数据为支付数额100,则业务数值转移即为将发送者账号的支付余额中扣除100数值,然后再在接收者账号的支付余额中添加100数值。且该操作为事务性操作,若将发送者账号的支付余额中扣除100数值后在接收者账号的支付余额中添加100数值失败,则回滚操作,将扣除的100数值返还到发送者账号的支付余额中。

例如,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发起者可输入业务数据为对应每个接收者账号的100数值,则发起者可在输入了数据群发指令之后,依次与多个用户的终端进行短距无线通信传递配对标识,则每个接收者账号的支付余额中均可添加100数值,而发送者账号的支付余额则在每添加一个接收者账号时,扣除100的支付余额。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完成发送者账号与接收者账号之间的业务数值转移之后,则可向所述接收者账号发送与业务数值转移对应的提示信息进行通知。如上例中,业务数值转移完成后,接收者账号的支付余额增加了100数值,则 服务器可通知接收者账号的终端,告知接收者的支付余额增加了100数值。

进一步的,发起者在输入业务数据时,还可输入份数参数,即发送者账号的终端在接收输入的与所述发送者账号对应的数据类型为数值的业务数据的过程中可接收输入的份数参数;

而根据所述业务数据生成业务数据群发请求发送至服务器的步骤则可在所述业务数据群发请求中添加所述份数参数。

服务器可根据所述份数参数将所述业务数据按照所述份数参数划分为子数值集合,为所述接收者账号提取所述子数值集合中的子数值进行业务数值转移。

例如,在一个群发红包的应用场景中(即发起者利用登录的发送者账号的支付余额中的一部分生成电子红包,电子红包中包含有支付数值的数据,然后将电子红包的数据与其他用户产生对应关系,服务器则将电子红包中的支付数值转移到其他用户账号的支付余额中),如图6所示,作为发起者的用户可通过点击手机界面上的“面对面红包”输入数据群发指令,手机界面上则展示NFC已开启并提示与其他终端近距离接触的提示信息(即与其他终端“碰一碰”)。作为发起者的用户的手机上此时已生成配对标识,并通过NFC等短距无线信号向周边的其他终端广播该配对标识。

发起者的用户的手机附近的手机在检测到该NFC信号提取了配对标识之后,则可向服务器发起包含该配对标识的配对加入请求。服务器根据该配对标识确立发起该配对加入请求的用户账号为接收者账号,从而通过配对标识建立了发送者账号和接收者账号的映射关系。服务器可将接收者账号返回给发送者账号的终端,发送者账号的终端可展示接收者用户。

例如,如图7所示,图7展示了发起者账号的终端上显示接收者账号的界面示意图,其中,vivi、coco等用户账号即为服务器陆续返回的接收者账号。也就是说,发起者可先通过NFC将配对标识发送给vivi,vivi在接收到该配对标识后,将该配对标识发送给服务器,从而成为了发起者的接收者账号。服务器可向发起者的终端先下发接收者账号vivi。然后,coco也接收到了该配对标识,并将该配对标识发送给服务器,从而也成为了发起者的接收者账号。服务器则可继续向发起者的终端先下发接收者账号coco。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还可通过展示接收者账号的显示界面接收关系链添加指令,获取关系链添加指令对应的在所述显示界面选中的接收者账号。 根据所述选中的接收者账号生成关系链添加请求发送至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建立所述发送者账号与所述选中的接收者账号的关系链映射。

也就是说,若发起者希望添加coco为好友,则可在展示接收者账号的显示界面上选中coco的头像,在弹出的菜单栏中发起好友添加申请,从而方便了用户之间建立社交关联。

再如图8所示,发起者可通过点击界面上的“发红包”输入业务数据。在用户点击了“发红包”的图标之后,则可展示业务数据输入界面。如图7所示,该应用场景中的业务数据输入界面即为红包金额输入界面,发起者输入的“红包个数”即为份数参数,“总金额”即为输入的业务数据,为电子红包包含的数值型的支付数值。发起者向服务器提交“红包个数”和“总金额”之后,服务器即可得到份数参数和业务数据。

优选的,接收输入的与所述发送者账号对应的数据类型为数值的业务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可展示身份验证窗口,通过所述身份验证窗口获取输入的与所述发送者账号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并发送至服务器进行校验,在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校验通过的消息时,执行所述根据所述业务数据生成业务数据群发请求发送至服务器的步骤。

参考图8所示,对于如上例中支付类型的业务数据,需要发起者在确认群发之前先进行身份验证。身份验证信息可以是与发送者账号对应的密码或者与发送者账号对应的第三方支付账号和密码,校验通过后,才允许服务器由发送者的支付余额中扣除相应的业务数据。

服务器可将所述业务数据根据所述份数参数划分为子数值集合。例如,若总金额为200、红包个数为10,则服务器可将业务数据200划分为10份。划分方式可采用均分(派发固定红包的情况,发起者可一次性设置红包的金额,从而提高便利性)、随机分(抢红包的情况,每个接收者能够获得的红包数额为随机数值,增加趣味性)或预设的分配规则分等方式(例如,为女性接收者分配较多的子数值,为男性接收者分配较少的子数值,或者为年龄小于阈值的接收者分配较多的子数值等)进行划分。

服务器在划分好红包之后,例如,在上例中,采用均分的方式将业务数据200划分为10等份的子数值,子数值集合即为包含10个子数值为20的集合。则服务器每接收到一个配对加入请求并确立一个接收者账号,则可在子数值集 合中提取20的子数值,然后在发送者账号和接收者账号之间进行业务数值为20的业务数值转移(在其他实施例中,不仅可以是20数值由发送者账号的支付余额转移到接收者的支付余额中,还可以是接收者账号的支付余额转移到发送者账号的支付余额中,例如讨钱包的应用场景)。

相应的,发送者账号的终端还可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接收状态为已接收的接收者账号,在所述显示界面上为所述已接收的接收者账号展示提示效果。

例如,如图9所示,派发红包的发起者在发送者账号的终端上输入了份数参数和总金额,并经过身份校验,将业务数据群发请求发送至服务器之后,则可在展示接收者账号的显示界面上展示红包的数量以及红包飞向接收者账号的头像的动画,若发送者账号的终端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接收状态为已接收的接收者账号为vivi,则展示vivi的头像接收飞来的红包的动画,以提示发起者vivi已经接收。

相应的,接收者账号的终端上也可展示发送者账号和其他接收者账号的头像。在服务器完成对该接收者账号的业务数值转移之后,向该接收者账号发送提示信息,接收者账号的终端可展示该提示信息。例如,在vivi的手机显示界面上也可展示发起者“贝爷”和另一个接收者coco的头像,在服务器完成将20数值的支付数值由发起者贝爷的账号上转移到接收者vivi的账号中的过程以后,则可在vivi的手机显示界面上展示vivi收到了数值为20的红包。

在另一个派发电子红包的应用场景中,可采用抢红包的方式。也就是说,发起者输入了份数参数10,业务数据200并上传服务器之后,服务器可对数值200进行随机划分,得到10个数值大小为随机的子数值构成子数值集合。

在该应用场景中,接收者账号的终端,如前例中的vivi、coco的手机显示界面上可展示服务器下发的提示信息,总金额200,红包个数10等信息,并展示抢红包的图标或按钮。当接收者按压或触发该图标或按钮时,则输入了申请接收指令。也就是说,对于接收者账号的终端而言,可接收输入的申请接收指令,将所述申请接收指令上传至服务器并携带时间戳。服务器可根据接收到的时间戳的顺序提取所述业务数据中的子数值在所述发送者账号与所述接收者账号之间进行业务数值转移。即服务器可接收所述接收者账号对应的终端上传的申请接收指令并提取第一时间戳;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的顺序依次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接收者账号对应的终端。

例如,在上例中,vivi和coco均为接收者账号,vivi先点击了抢红包的图标或按钮,coco后点击了抢红包的图标或按钮。因此vivi的手机率先向服务器上传申请接收指令,服务器接收到申请接收指令的时间顺序上,vivi早于coco,因此,先由子数值集合中提取一个子数值,即子数值集合对应10个电子红包的集合,可先在10个电子红包中随机选取一个电子红包派发给vivi。在派发了一个电子红包给vivi之后,则可处理coco上传的申请接收指令,再在剩余的9个红包中提取一个电子红包派发给coco。也就是说,优先上传申请接收指令的接收者账号优先分配到子数值集合中子数值进行业务数值转移。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若发起者输入的份数参数为10,而接收者账号的数量较多大于10,则可能部分接收者账号无法接收到相应的子数值集合中的子数值,为在此种情形更好地群发业务数据,可实施如下方案:

在第一种方案中,服务器可在获取所述配对加入请求中携带的用户账号作为接收者账号的步骤时获取所述接收者账号的接收者数量。另外,服务器在执行子数值集合中提取子数值向接收者账号进行业务数值转移的步骤时,还可判断所述接收者数量是否大于所述份数参数,若是,则向所述接收者账号返回接收失败的提示信息。

也就是说,在发起者先输入业务数据,再生成配对标识去匹配接收者账号的终端的应用场景中,若服务器检测到接收者数量大于输入的份数参数,则向接收者账号的终端返回接收数据失败的提示信息。如上例中,若coco为第11个接收者账号,则coco在点击抢红包按钮之后则可提示红包已抢完的提示信息。

在第二种方案中,服务器在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接收者账号对应的终端时,还可判断所述子数值集合是否为空,若是,则向所述接收者账号返回接收失败的提示信息。

也就是说,服务器每处理一个申请接收指令,则由子数值集合中提取一个子数值,并根据该子数值进行业务数值转移。当子数值集合中的子数值被提取完毕导致子数值集合为空时,即数值类型的业务数据被全部转移时,则服务器可向接收者账号的终端返回接收数据失败的提示信息。例如,如上例中,若服务器在为coco提取子数值时,若总金额200的业务数据已被转移完毕,即划分的10个电子红包均已被派发出去,则可在coco点击抢红包按钮之后提示红包已抢完的提示信息。

进一步的,服务器在接收所述业务数据群发请求时还可获取接收到业务数据群发请求的第二时间戳;

服务器还可判断所述第二时间戳是否超时,若是,则获取所述子数值集合中剩余的子数值,将所述剩余的子数值返还到所述发送者账号中,并向所述发送者账号对应的终端发送提示信息。

如上例中,若用户输入了总金额200,红包个数10,但附近只找到了6个接收者账号的终端,经过红包派发后,仍然剩余4个红包未派发给其他用户。服务器可检测距离第二时间戳的时长,该时长即为划分得到的电子红包的存在的时间长度,若未派发的电子红包存在的时长过于长,则服务器可结束本次业务数据群发,将剩余的4个红包中剩余的支付数值仍然转移回发送者账号中,并通知发送者账号的终端。发送者账号的终端则可展示该提示信息提示用户本次红包派发活动已结束,且未派发出去的电子红包中的支付数值已返还到了发送者账号中。

为解决上述提到的传统技术中的社交网络应用中,用户在向多个陌生人群发业务数据时,该用户需要执行较多添加好友的操作以及创建群组的操作才能完成群发操作,从而导致操作的便利性不足的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特提出了一种与前述的业务数据的群发送方法对应的业务数据的群发送装置,该装置包括:配对标识生成模块102、配对标识上传模块104、业务数据输入模块106以及群发请求上传模块108,其中:

配对标识生成模块102,用于接收数据群发指令,生成配对标识,通过短距无线信号广播所述配对标识。

配对标识上传模块104,用于将所述配对标识上传服务器,接收服务器返回的与所述配对标识对应的接收者账号。

业务数据输入模块106,用于接收输入的业务数据。

群发请求上传模块108,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数据生成业务数据群发请求发送至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业务数据群发请求将所述业务数据群发给所述接收者账号对应的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业务数据输入模块106还用于获取所述业务数据的网络存储路径;

群发请求上传模块108还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数据的网络存储路径生成业务数据群发请求发送至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网络存储路径群发给所述接收者账号对应的终端,由所述接收者账号对应的终端根据所述网络存储路径下载业务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配对标识上传模块104还用于获取发送者账号并上传。业务数据输入模块106还用于接收输入的与所述发送者账号对应的数据类型为数值的业务数据,由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业务数据在所述发送者账号和所述接收者账号之间进行业务数值转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业务数据输入模块106还用于接收输入的份数参数。群发请求上传模块108还用于在所述业务数据群发请求中添加所述份数参数,由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份数参数将所述业务数据按照所述份数参数划分为子数值集合,为所述接收者账号提取所述子数值集合中的子数值进行业务数值转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该装置还包括身份验证模块110,用于展示身份验证窗口,通过所述身份验证窗口获取输入的与所述发送者账号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并发送至服务器进行校验,在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校验通过的消息时,调用所述群发请求上传模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该装置还包括群发状态显示模块112,用于在显示界面上展示所述接收者账号;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接收状态为已接收的接收者账号,在所述显示界面上为所述已接收的接收者账号展示提示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该装置还包括社交关系添加模块114,用于通过所述显示界面接收关系链添加指令,获取关系链添加指令对应的在所述显示界面选中的接收者账号;根据所述选中的接收者账号生成关系链添加请求发送至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建立所述发送者账号与所述选中的接收者账号的关系链映射。

为解决上述提到的传统技术中的社交网络应用中,用户在向多个陌生人群发业务数据时,该用户需要执行较多添加好友的操作以及创建群组的操作才能完成群发操作,从而导致操作的便利性不足的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特提出了一种与前述在终端之间转发业务数据的方法对应的在终端之间转发业务数据的装置,该装置包括:配对发起模块202、接收者添加模块204、 业务数据接收模块206以及业务数据传递模块208,其中:

配对发起模块202,用于接收上传的配对标识,获取与所述配对标识对应的发送者账号。

接收者添加模块204,用于接收配对加入请求,在所述配对加入请求中包含所述配对标识时,获取所述配对加入请求中携带的用户账号作为接收者账号,所述配对标识为所述发送者账号对应的终端通过短距无线信号广播给所述接收者账号对应的终端。

业务数据接收模块206,用于接收所述发送者账号对应的终端上传的业务数据群发请求,根据所述业务数据群发请求获取业务数据。

业务数据传递模块208,用于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接收者账号对应的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业务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数值。业务数据传递模块208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数据在所述发送者账号与所述接收者账号之间进行业务数值转移,向所述接收者账号发送与业务数值转移对应的提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业务数据传递模块208还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数据群发请求提取与所述业务数值的份数参数;将所述业务数据根据所述份数参数划分为子数值集合;在所述子数值集合中提取子数值向接收者账号进行业务数值转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该装置还包括:申请接收指令接收模块210,用于接收所述接收者账号对应的终端上传的申请接收指令并提取第一时间戳。

业务数据传递模块208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的顺序依次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接收者账号对应的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者添加模块204还用于获取所述接收者账号的接收者数量。业务数据传递模块208用于判断所述接收者数量是否大于所述份数参数,若是,则向所述接收者账号返回接收失败的提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业务数据传递模块208用于判断所述子数值集合是否为空,若是,则向所述接收者账号返回接收失败的提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业务数据传递模块208用于获取接收到所述业务数据群发请求的第二时间戳;判断所述第二时间戳是否超时,若是,则获取所述子数值集合中剩余的子数值,将所述剩余的子数值返还到所述发送者账号中,并向所述发送者账号对应的终端发送提示信息。

为解决上述提到的传统技术中的社交网络应用中,用户在向多个陌生人群发业务数据时,该用户需要执行较多添加好友的操作以及创建群组的操作才能完成群发操作,从而导致操作的便利性不足的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特提出了一种与前述接收群发的业务数据的方法对应的接收群发的业务数据的装置,该装置包括:配对标识检测模块302、加入配对模块304以及数据接收模块306,其中:

配对标识检测模块302,用于检测短距无线信号,获取所述短距无线信号携带的配对标识。

加入配对模块304,用于获取接收者账号,将所述配对标识上传至服务器并携带所述接收者账号,由所述服务器查找与所述配对标识对应的发送者账号并由所述服务器查找所述发送者账号上传的业务数据。

数据接收模块306,用于接收由发送者账号上传至所述服务器的业务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业务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数值;服务器根据所述业务数据在所述发送者账号与所述接收者账号之间进行业务数值转移;数据接收模块306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与所述业务数值转移对应的提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该装置还包括申请接收模块308,用于接收输入的申请接收指令,将所述申请接收指令上传至服务器并携带时间戳,由所述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时间戳的顺序提取所述业务数据中的子数值在所述发送者账号与所述接收者账号之间进行业务数值转移。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了上述业务数据的群发送方法及装置之后,发送业务数据的发起者在向陌生人即与发起者不处于社交关系链上的用户群发送业务数据时,发起者不需要先依次与多个陌生人添加好友,可直接通过短距无线信号在短距离内广播配对标识,即可通过配对标识与多个陌生人产生关联。即具有与发起者的终端相同的配对标识的终端可接收该发起者群发的业务数据,从而免去了繁琐的添加好友的并验证的步骤,从而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另外,在上述业务数据的群发送方法及装置中,发起者也不需要为多个接收者账号创建群组,通过群组来群发送业务数据,而可通过服务器根据配对标 识确定符合接收者账号身份的用户账号,然后向作为接收者账号的用户账号发送业务数据。从而也免去了发起者针对群发创建群组的操作,从而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