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选择用户面节点的方法及控制面节点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90217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选择用户面节点的方法及控制面节点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选择用户面节点的方法及控制面节点。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P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分组数据网关)和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既具有控制面功能(即处理控制信令),又具有用户面功能(即转发数据包)。当PGW和SGW的控制面和用户面功能被拆分为不同网元之后,运营商可在网络中部署多个用户面节点,因此需要进行用户面节点选择;进一步,由于EPC(4G核心网络)系统允许用户在任意时候申请更多用户面资源(例如,更大的带宽等等),如果以PDN(公用数据网)连接粒度进行用户面节点选择会出现在网关的其它用户面节点上有足够的可用资源却因当前承载用户流量的用户面节点资源不足而拒绝用户申请新资源的问题。

如图1所示为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以非漫游场景为例。

(一)SGW选择

SGW选择指的是MME(移动管理实体)选择一个为UE提供服务的SGW。该选择操作根据网络拓扑执行,即所选的SGW能够在UE所处的位置提供服务,MME将优选SGW改变概率最小的SGW。SGW之间的负载均衡也是SGW选择的准则。当DNS服务器返回的SGW IP地址包括权重参数(weight factor)时,如果需要考虑负载均衡,MME使用该参数选择SGW。对于一个特定的SGW,一般根据该SGW与其他的同一跟踪区提供服务的SGW之间的相对容量设置该SWG的权重参数。

如果MME支持GTP-C(隧道传输协议)负载控制,当MME选择SGW时,MME不仅考虑从DNS(域名系统)服务器接收到的权重参数,还考虑从SGW 接收到的负载信息。

(二)PGW选择

MME使用HSS(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提供的签约信息以及其他准则(例如MME中配置的每个APN(接入点名称)的SIPTO(IP数据分流)/LIPA(本地IP接入)支持信息,PGW之间的负载均衡等)为UE选择PGW。当DNS服务器返回的PGW IP地址包括权重参数时,如果要求负载均衡,MME选择PGW时使用该参数。对于一个特定的PGW,一般根据该PGW和其他与同一APN相关的PGW之间的相对容量设置该PGW的权重参数。

当MME支持GTP-C(隧道传输协议)负载控制功能时,除了DNS服务器返回的权重参数之外,MME选择PGW时还考虑从PGW接收到的负载信息。

HSS提供的PDN(公用数据网)签约信息包括:

-APN和PGW的标识,或

-APN,以及是否允许从VPLMN(虚拟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网)分配PGW或是否应该从HPLMN(本地公用陆地移动网络)分配PGW;

-可选地,对于一个APN,是否允许为该APN执行SIPTO above RAN(在居民接入网进行IP数据分流)和/或SIPTO at the Local Network(在本地网络进行IP数据分流);

-可选地,对于一个APN,执行LIPA是有条件的,禁止的或支持的。

PGW选择可支持静态PGW选择,具体实现方式为将配置的APN映射到一个特定的PGW,或HSS提供的PGW标识是一个静态PGW。

当UE已经连接到一个或多个PDN时,为了建立到一个PDN连接,UE在请求消息中提供APN,用于PGW选择。如果HSS提供的PDN签约上下文中包括一个通配APN(wild card APN),那么可使用UE请求的任何APN建立PDN连接。如果HSS提供静态分配的PGW的标识,或HSS提供动态分配的PGW的标识且请求类型为“切换”,那么不需要执行PGW选择。如果HSS提供动态分配的PGW的标识,HSS同时提供该PGW所在的PLMN的标识信息。

如果HSS提供动态分配的PGW的标识,且请求类型为“初始请求”,那么可使用HSS提供的PGW或选择新的PGW。如果PDN连接的APN支持SIPTO,则应该选择距离UE的位置近的PGW。PGW标识指的是一个特定的PGW。如 果PGW标识包括IP地址,则该地址为PGW的IP地址,否则PGW标识包括一个FQDN,MME使用DNS功能解析出PGW的IP地址。

如果HSS提供的PDN签约上下文允许为该APN从VPLMN分配PGW,而且MME中的配置信息可能表明VPLMN和HPLMN之间有漫游协议,MME从VPLMN推导出一个PGW标识。如果无法推导出PGW标识,或签约不允许从VPLMN分配PGW,那么使用APN从HPLMN推导出PGW标识。MME根据APN,签约数据和其他信息使用DNS功能推导出PGW标识。如果PGW标识是逻辑名称,不是IP地址,则MME使用PGW标识和S5/S8接口的协议类型(PMIP或GTP)执行DNS解析。MME/SGSN中配置有每个HPLMN的S8接口协议。

当UE提供了APN时,如果HSS提供的签约上下文允许UE使用该APN,则MME使用该APN推导出PGW标识。如果已经存在与APN相关的PDN连接,则MME应选择同一PGW。

在现有方法中,MME负责选择SGW和PGW,当SGW和PGW的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之后,MME可以按照现有方法选择出SGW和PGW的控制面节点(记为SGW-C、PGW-C),而该控制面节点对应的用户面节点可能是多个,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用户面节点的选择。现有的选择机制无法完成在控制转发分离架构下的SGW、PGW的用户面节点选择工作。进一步,现有机制只在用户初始附着及切换等时候进行SGW、PGW的选择,在SGW、PGW存在多个用户面节点(记为SGW-U、PGW-U)时,没有考虑到后续建立新的bearer(承载)时已选的用户面节点资源不足或负载不均衡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选择用户面节点的方法及控制面节点,解决了现有机制无法完成在控制转发分离架构下的用户面节点选择工作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选择用户面节点的方法,包括:

控制面节点为终端设备的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确定与所述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的需求相匹配的目标用户面节点;

所述控制面节点与所述目标用户面节点进行信息交互和配置。

其中,所述控制面节点为终端设备的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确定与所述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的需求相匹配的目标用户面节点的步骤包括:

所述控制面节点根据预设信息为终端设备的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确定与所述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的需求相匹配的目标用户面节点。

其中,所述预设信息包括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需求、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每个用户面节点的负载情况、每个用户面节点的部署位置信息、后续出现控制面节点切换的概率、后续出现用户面节点切换的概率、每个用户面节点所能支持的业务能力以及预先配置的选择策略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是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承载包括:默认承载;

其中,所述预先配置的选择策略包括:与终端的默认承载对应的第一选择策略。

其中,所述第一选择策略包括:

确定已承载最多数量的默认承载的用户面节点为目标用户面节点;或者

确定已承载最少数量的默认承载的用户面节点为目标用户面节点;或者

确定当前所有默认承载占用宽带资源最多的用户面节点为目标用户面节点。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承载还包括:专有承载;

其中,所述预先配置的选择策略还包括:与终端设备的专有承载对应的第二选择策略。

其中,所述第二选择策略包括:

确定能够承载最多保证比特速率GBR流量的用户面节点为目标用户面节点;或者

确定已承载最少最大比特速率MBR流量的用户面节点为目标用户面节点。

其中,所述控制面节点与所述目标用户面节点进行信息交互和配置的步骤包括:

所述控制面节点以承载粒度与所述目标用户面节点进行信息交互和配置;其中,交互的信息至少包括: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隧道协议的用户面信息和全量隧道端点标识;所述配置至少包括:指示用户面节点进行资源预留。

其中,当需要以非承载粒度与用户面节点进行信息交互和配置时,所述方 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面节点确定涉及到的承载,并分别与每个承载对应的用户面节点进行信息交互和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面节点,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为终端设备的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确定与所述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的需求相匹配的目标用户面节点;

交互模块,用于与所述目标用户面节点进行信息交互和配置。

其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信息为终端设备的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确定与所述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的需求相匹配的目标用户面节点。

其中,所述预设信息包括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需求、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每个用户面节点的负载情况、每个用户面节点的部署位置信息、后续出现控制面节点切换的概率、后续出现用户面节点切换的概率、每个用户面节点所能支持的业务能力以及预先配置的选择策略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是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承载包括默认承载;

其中,所述预先配置的选择策略包括:与终端的默认承载对应的第一选择策略。

其中,所述第一选择策略包括:

确定已承载最多数量的默认承载的用户面节点为目标用户面节点;或者

确定已承载最少数量的默认承载的用户面节点为目标用户面节点;或者

确定当前所有默认承载占用宽带资源最多的用户面节点为目标用户面节点。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承载还包括:专有承载;

其中,所述预先配置的选择策略还包括:与终端设备的专有承载对应的第二选择策略。

其中,所述第二选择策略包括:

确定能够承载最多保证比特速率GBR流量的用户面节点为目标用户面节点;或者

确定已承载最少最大比特速率MBR流量的用户面节点为目标用户面节点。

其中,所述交互模块包括:

交互子模块,用于以承载粒度与所述目标用户面节点进行信息交互和配置;其中,交互的信息至少包括: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的隧道协议用户面信息和全量隧道端点标识;所述配置至少包括:指示用户面节点进行资源预留。

其中,所述控制面节点还包括:

配置交互模块,用于当需要以非承载粒度与用户面节点进行信息交互和配置时,确定涉及到的承载,并分别与每个承载对应的用户面节点进行信息交互和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面节点,包括:处理器;以及通过总线接口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程序和数据,当处理器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所存储的程序和数据时,实现如下的功能模块:

确定模块,用于为终端设备的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确定与所述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的需求相匹配的目标用户面节点;

交互模块,用于与所述目标用户面节点进行信息交互和配置。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选择用户面节点的方法及控制面节点中,通过控制面节点以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为粒度进行用户面节点的选择,并与确定的目标用户面节点进行信息交互和配置,完成用户面数据配置;使得确定的目标用户面节点能够与不同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的需求相匹配,提升系统资源的整体使用效率,实现在控制转发分离架构下的用户面节点选择。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技术中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选择用户面节点的方法的基本步骤流程图;

图3表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信令交互图;

图4表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信令交互图;

图5表示本发明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信令交互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面节点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选择用户面节点的方法,包括:

步骤21,控制面节点为终端设备的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确定与所述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的需求相匹配的目标用户面节点;

步骤22,所述控制面节点与所述目标用户面节点进行信息交互和配置。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控制面节点可以是服务网关SGW的控制面,也可以是分组数据网关PGW的控制面;用户面节点可以是SGW的用户面,也可以是PGW的用户面。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可以是承载bearer,也可以是其他的数据连接组,例如PDN连接等。控制面节点进行用户面节点选择时,应考虑每个用户面节点的负载情况、位置信息等,可以基于DNS,预配信息等方式进行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可适用于SGW和PGW合设场景也可适用于SGW和PGW的分设场景。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面节点的选择按照现有的网关选择方法来进行,而用户面节点的选择由控制面节点来完成,提高了用户面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用户面具有足够的资源而因已选用的用户面资源不足导致拒绝用户新的资源申请的情况。

具体的,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步骤21包括:

步骤211,所述控制面节点根据预设信息为终端设备的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确定与所述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的需求相匹配的目标用户面节点。

其中,所述预设信息包括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需求、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每个用户面节点的负载情况、每个用户面节点的部署位置信息、后续出现控制面节点切换的概率、后续出现用户面节点切换的概率、每个用户面节点所能支持的业务能力(例如,是否支持深度包检测DPI,能够提供的服务质量QoS处理能力等)以及预先配置的选择策略中的一种或多种。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面节点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域名系统DNS、移动管理实体MME、预配置数据、用户面节点或者策略与计费规则功 能单元PCRF等等来获取所述预设信息。上述获取来源仅为本发明的较佳方式,其他能够获得上述预设信息的来源均适用于本发明,在此不一一枚举。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控制面节点基于上述的预设信息进行用户面节点的选择,在网关存在多个用户面节点时,能够考虑到后续建立新的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时已选的用户面节点资源不足或负载不均衡的情况,提高用户面资源的使用效率。

具体的,当预设信息为预先配置的选择策略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步骤21还包括:

步骤213,所述控制面节点根据预先配置的选择策略为终端设备的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确定与所述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的需求相匹配的目标用户面节点。

具体的,所述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是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承载包括默认承载;其中,所述预先配置的选择策略包括:与终端的默认承载对应的第一选择策略。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设备的承载还包括:专有承载;其中,所述预先配置的选择策略还包括:与终端设备的专有承载对应的第二选择策略。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控制面节点根据不同承载的需求来预先配置的相应的选择策略,提升系统资源的整体使用效率;其中承载的类型一般包括默认承载、专有承载。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面节点支持为各个SGW、PGW分别配置不同的用户面节点选择的策略,即控制面节点支持动态调整用户面节点选择的运营商策略;同时运营商也可以灵活配置选择策略来指导控制面节点进行转发面节点的选择,便于运营商依据业务需要和运维情况及时调整网络负载。

具体的,针对默认承载的第一选择策略包括:

确定已承载最多数量的默认承载的用户面节点为目标用户面节点,该策略便于带宽资源预估;或者

确定已承载最少数量的默认承载的用户面节点为目标用户面节点,该策略能够在故障时减少默认承载受影响的用户数量;或者

确定当前所有默认承载占用宽带资源最多的用户面节点为目标用户面节点,该策略能够减少默认承载对其他承载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种第一选择策略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较佳策略,实际应用中可采用以上任一种策略、也可采用以上策略的任意组合、也可采用其他策略,在此不一一举例。

具体的,针对专有承载的第二选择策略包括:

确定能够承载最多保证比特速率GBR流量的用户面节点为目标用户面节点,该策略是为了保证用户面的负载均衡;或者

确定已承载最少最大比特速率MBR流量的用户面节点为目标用户面节点,该策略能够避免用户面受到较大瞬时流量冲击。

同样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第二选择策略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较佳策略,实际应用中可采用以上任一种策略、也可采用以上策略的任意组合、也可采用其他策略,在此不一一举例。

具体的,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步骤22包括:

步骤221,所述控制面节点以承载粒度与所述目标用户面节点进行信息交互和配置;其中,交互的信息至少包括: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隧道协议的用户面信息(GTU-P)和全量隧道端点标识(F-TEID);所述配置至少包括:指示用户面节点进行资源预留。

进一步的,当需要触发用户面的非承载粒度(例如PDN连接粒度、UE粒度)的信息交互和/或配置时,即需要以非承载粒度与用户面节点进行信息交互和配置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23,所述控制面节点确定涉及到的承载,并分别与每个承载对应的用户面节点进行信息交互和配置。即控制面节点查找相关承载信息及其对应的用户面节点,将其转化为承载粒度并分别与相应的用户面节点完成交互。

为了更清楚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选择用户面节点的方法流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实施例

如图3所示,当承载的类型为默认承载时,在用户初始附着过程中进行用户面节点的选择,即在创建分组数据网PDN连接的过程中,服务网关的控制面(SGW-C)从移动管理实体MME接收到创建会话请求消息,SGW-C选择服务网关的用户面(SGW-U);分组数据网关的控制面(PGW-C)从SGW-C接收到 创建会话请求消息,PGW-C选择分组数据网关的用户面(PGW-U)。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31,移动管理实体MME向SGW-C发送创建会话请求消息。

步骤32,SGW-C为该用户的默认承载(default bearer)选择合适的SGW-U。由于本步骤仅为default bearer选择SGW-U,故不需考虑后续其它bearer可能的资源需求;具体的,SGW-C可以基于各SGW-U的权重信息、各SGW-U负载情况、UE的位置信息、各SGW-U的部署位置信息、后续出现SGW-C/SGW-U更换的概率、各SGW-U所能支持业务能力(e.g.可提供的QoS处理能力等)、运营商策略或其它因素的任意组合进行选择;且运营商可以预配置适宜于default bearer的选择策略,例如优选已承载最多default bearer的SGW-U(便于带宽资源预估)、优选已承载最少数量default bearer的SGW-U(故障时减少default bearer受影响的用户数量)、优选当前所有default bearer占用带宽资源最多的SGW-U(减少default bearer对其它bearer的影响)等。

步骤33,SGW-C与选定的SGW-U进行必要信息交互,包括但不限于传递SGW侧的GTP-U(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的隧道协议的用户面)、F-TEID(全量隧道端点标识)、指示SGW-U进行资源预留等。该步骤33为可选步骤,不是必须在步骤34之前完成。

步骤34,SGW-C向PGW-C发送创建会话请求消息,消息中携带SGW侧的GTP-U和F-TEID。

步骤35,PGW-C为该用户的default bearer选择合适的PGW-U。由于本步骤仅为default bearer选择PGW-U,故不需考虑后续其它bearer可能的资源需求。具体的,PGW-C可以基于各PGW-U的权重信息、各PGW-U负载情况、UE的位置信息、各PGW-U的部署位置信息、后续出现PGW-C/PGW-U更换的概率、各PGW-U所能支持业务能力(e.g.可提供的QoS处理能力等)、运营商策略或其它因素的任意组合进行选择;且运营商可以预配置适宜于default bearer的选择策略,例如优选已承载最多default bearer的PGW-U(便于带宽资源预估)、优选已承载最少数量default bearer的PGW-U(故障时减少default bearer受影响的用户数量)、优选当前所有default bearer占用带宽资源最多的PGW-U(减少default bearer对其它bearer的影响)等。

步骤36,PGW-C与选定的PGW-U进行必要信息交互,包括但不限于传递SGW侧的GTP-U和F-TEID、传递PGW侧的GTP-U和F-TEID、指示PGW-U进行资源预留等。

步骤37,PGW-C向SGW-C发送创建会话响应消息,消息中携带PGW侧的GTP-U和F-TEID。

步骤38,SGW-C与选定的SGW-U进行必要信息交互,包括但不限于传递PGW侧的GTP-U和F-TEID等。

步骤39,SGW-C向MME发送创建会话响应消息。

第二实施例

如图4所示,当承载的类型为专有承载时,在专有承载激活过程中,PGW-C为该专有承载重新选择PGW-U;SGW-C从PGW-C接收到创建bearer请求消息,SGW-C为该专有承载重新选择SGW-U。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41,部署了动态PCC(动态策略及计费控制功能)时,PCRF(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发送PCC决策提供消息(decision provision message)给PGW;未部署动态PCC时,PGW可以使用本地的QoS策略触发本流程。

步骤42,PGW-C为该用户的专有承载(dedicated bearer)选择合适的PGW-U。该PGW-U可以与承载default bearer(默认承载)的PGW-U重合,也可以不重合;PGW-C可以基于该dedicated bearer的QoS需求、各PGW-U的权重信息、各PGW-U负载情况、UE的位置信息、各PGW-U的位置信息、后续出现PGW-U更换的概率、各PGW-U所能支持业务能力(是否支持DPI,可提供的QoS处理能力等)、运营商策略或其它因素的任意组合进行选择;且运营商可以预配置适宜于dedicated bearer的选择策略,例如优选可承载最多GBR流量的PGW-U(负载均衡)、优选已承载最少MBR流量的PGW-U(避免受到较大瞬时流量冲击)等。

步骤43,PGW-C与选定的PGW-U进行必要信息交互,包括但不限于传递PGW侧的GTP-U、F-TEID、指示PGW-U进行资源预留等;本步骤为可选步骤,且本步骤不是必须在步骤44之前完成。

步骤44,PGW-C向SGW-C发送创建bearer请求消息,消息中携带PGW侧的GTP-U和F-TEID。

步骤45,SGW-C为该用户的dedicated bearer选择合适的SGW-U。该SGW-U可以与承载default bearer的SGW-U重合,也可以不重合。具体的,SGW-C可以基于该dedicated bearer的QoS需求、各SGW-U的权重信息、各SGW-U负载情况、UE的位置信息、各SGW-U的位置信息、后续出现SGW-U更换的概率、各SGW-U所能支持业务能力(是否支持DPI,可提供的QoS处理能力等)、运营商策略或其它因素的任意组合进行选择;且运营商可以预配置适宜于dedicated bearer的选择策略,例如优选可承载最多GBR流量的SGW-U(负载均衡)、优选已承载最少MBR流量的SGW-U(避免受到较大瞬时流量冲击)等。

步骤46,SGW-C与选定的SGW-U进行必要信息交互,包括但不限于传递PGW侧的GTP-U和F-TEID、传递SGW侧的GTP-U和F-TEID、指示SGW-U进行资源预留等。该步骤为可选步骤,且本步骤不是必须在步骤47、48之前完成。

步骤47,SGW-C向MME发送创建bearer请求消息。

步骤48,MME向SGW-C发送创建bearer响应消息。

步骤49,SGW-C指示SGW-U完成用户面数据的配置。

步骤410,SGW-C向PGW-C发送创建bearer响应消息。

步骤411,PGW-C指示PGW-U完成用户面数据的配置。

步骤412,在需要时,PGW-C与PCRF之间完成IP CAN Session Modification(IP连接访问网络会话修改)流程。

第三实施例

如图5所示,当需要触发用户面的非粒度(例如PDN连接粒度、UE粒度)的信息交互和/或配置时,即本实施例描述Service Request(服务请求)流程。SGW-C在收到MME发来的PDN连接粒度的修改bearer请求消息后,与该PDN连接包括的所有bearer对应的SGW-U分别进行信息交互及配置。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51,MME以PDN连接粒度向SGW-C发送修改bearer请求消息。

步骤52,SGW-C查询该PDN连接所包含的所有bearer分别对应的SGW-U。

步骤53,SGW-C分别与步骤2中获取的各SGW-U进行交互,完成对转发面的配置。

步骤54,SGW-C向MME发送修改bearer响应消息。

综上,采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选择用户面节点的方法进行用户面节点的方法能够提高用户面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用户面具有足够的资源而因已选用的SGW-U/PGW-U资源不足导致拒绝用户新的资源申请的情况;且可以依据不同bearer的需求来制定相应的选择策略,提升系统资源的整体使用效率;另运营商可以灵活配置选择策略来指导控制面节点进行转发面节点的选择,便于运营商依据业务需要和运维情况及时调整网络负载;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适用于SGW/PGW合设场景和分设场景的转发面节点选择。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面节点,包括:

确定模块61,用于为终端设备的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确定与所述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的需求相匹配的目标用户面节点;

交互模块62,用于与所述目标用户面节点进行信息交互和配置。

具体的,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信息为终端设备的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确定与所述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的需求相匹配的目标用户面节点。

具体的,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信息包括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需求、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每个用户面节点的负载情况、每个用户面节点的部署位置信息、后续出现控制面节点切换的概率、后续出现用户面节点切换的概率、每个用户面节点所能支持的业务能力以及预先配置的选择策略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的,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是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承载包括默认承载;其中,所述预先配置的选择策略包括:与终端的默认承载对应的第一选择策略。

具体的,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选择策略包括:

确定已承载最多数量的默认承载的用户面节点为目标用户面节点;或者

确定已承载最少数量的默认承载的用户面节点为目标用户面节点;或者

确定当前所有默认承载占用宽带资源最多的用户面节点为目标用户面节点。

具体的,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承载还包括:专有承载;

其中,所述预先配置的选择策略还包括:与终端设备的专有承载对应的第 二选择策略。

具体的,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选择策略包括:

确定能够承载最多保证比特速率GBR流量的用户面节点为目标用户面节点;或者

确定已承载最少最大比特速率MBR流量的用户面节点为目标用户面节点。

具体的,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交互模块包括:

交互子模块,用于以承载粒度与所述目标用户面节点进行信息交互和配置;其中,交互的信息至少包括: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的隧道协议的用户面信息和全量隧道端点标识;所述配置至少包括:指示用户面节点进行资源预留。

具体的,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面节点还包括:

配置交互模块,用于当需要以非承载粒度与用户面节点进行信息交互和配置时,确定涉及到的承载,并分别与每个承载对应的用户面节点进行信息交互和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面节点是应用上述选择用户面节点的方法的控制面节点,则上述选择用户面节点的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控制面节点,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面节点,包括:处理器;以及通过总线接口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程序和数据,当处理器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所存储的程序和数据时,实现如下的功能模块:

确定模块,用于为终端设备的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确定与所述可统一调度的数据连接组的需求相匹配的目标用户面节点;

交互模块,用于与所述目标用户面节点进行信息交互和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面节点是应用上述选择用户面节点的方法的控制面节点,则上述选择用户面节点的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控制面节点,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