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LTE相对负荷差值触发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90146阅读:1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LTE相对负荷差值触发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LTE相对负荷差值触发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用移动通信技术的长期演进(LTE)用户数量的逐步增长,热点区域资源已经逐渐开始不能保障用户的需求,小区、频率间的负荷显现不均衡态势,负载均衡算法逐渐凸显其重要性。

负载均衡算法根据服务小区和其可接纳邻区负荷状态合理部署小区运行流量,并有效地使用系统资源,以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该算法通常分为测量阶段,判决阶段和执行阶段。测量阶段定时持续监控和更新服务小区的负荷状态和可接纳邻区的负荷状态;判决阶段根据测量阶段收集的测量信息判断服务小区是否是处于高负荷状态:如果服务小区处于高负荷状态,负荷均衡将在执行阶段被触发。

现有负载均衡算法的负载判断条件通常分为空口负载、演进型基站(eNodeB)硬件负载和传输负载。空口负载主要基于小区的物资资源块(PRB)利用率、PRB评估值、用户数;eNodeB硬件负载基于系统评估中央处理器(CPU)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硬件资源使用情况;传输负载则基于系统评估带宽的使用情况来衡量。目前,空口负载为最主要的负载判断条件。

然而,现有负载均衡算法通常存在以下不足:

负载均衡算法通过判断是否满足设定的负载门限进行触发,接纳邻区也是基于类似设定来判断是否允许接纳;两者都是基于传统上绝对高低负载的判断,对于介于高低负载之间的中间地带并没有一个基于相对门限触发的机制。比如,一个服务小区的负荷PRB利用率达到70%为负载均衡触发条件,且接纳邻区PRB利用率接纳峰值为65%,那么服务小区的负荷PRB利用率达到70%将执 行分流,邻区接纳用户达到65%后将不继续接纳。但当一个服务小区PRB利用率为65%,可接纳邻区PRB利用率低于35%,这种情况下服务小区如果执行负载分流将会均衡网络、改善用户感知,但现有算法下则不会触发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算法分为基于盲切换和基于测量事件两种,通常两者只能选其一。室分小区默认配置基于盲切换的均衡算法,宏站一般设置为基于测量。但从均衡最佳效果以及节省网络资源考虑(基于测量事件相比于盲切更消耗资源),若宏站存在同覆盖小区,在CPU负荷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优先盲切换,进行同覆盖小区均衡。且基于盲切换均衡算法中“同覆盖”为人工设定,没有相关算法进行智能定义,人工设定无法进行大数据智能分析,同时受优化人员技能影响明显。

负载均衡算法开启后一般不会自动关闭,这样会消耗信令等资源,增加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UTRAN)网络负载,降低UTRAN用户体验,导致容量的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LTE相对负荷差值触发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负载均衡算法通过绝对负载门限进行触发、基于盲切换和基于测量事件两者只能选其一且“同覆盖”为人工设定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LTE相对负荷差值触发负载均衡的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网络负荷场景,以及获取当前网络负荷场景下的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

根据预先设定的网络负荷场景模型与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的对应关系,配置当前网络负荷场景所对应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

根据获取的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以及配置的当前网络负荷场景所对应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判断是否需要对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执行负载均衡处理;

当获取的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与配置的 当前网络负荷场景对应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匹配时,对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执行负载均衡处理。

优选地,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至少包括:

服务小区的物理资源块PRB利用率、处于激活状态的平均用户设备UE的个数以及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

优选地,根据预先设定的网络负荷场景模型与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的对应关系,配置当前网络负荷场景所对应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设定的网络负荷场景模型中的服务小区的PRB利用率触发门限、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接纳门限、服务小区与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相对门限以及服务小区的UE个数门限,配置当前网络负荷场景所对应的服务小区的PRB利用率触发门限、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接纳门限、服务小区与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相对门限以及服务小区的UE个数门限。

优选地,对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执行负载均衡处理,包括:

若服务小区的覆盖类型为室内分布,则对服务小区以及所有可接纳邻区进行同覆盖判定,得到服务小区的同覆盖小区;

选择同覆盖小区作为接纳小区;

开启与接纳小区之间的盲切换,触发与接纳小区之间的负载均衡。

优选地,对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执行负载均衡处理,包括:

若服务小区的覆盖类型为宏站,则对服务小区以及所有可接纳邻区进行同覆盖判定,判断是否存在服务小区的同覆盖小区:

若存在,则选择同覆盖小区作为接纳小区;

开启与接纳小区之间的盲切换,触发与接纳小区之间的负载均衡;

若不存在,则开启与可接纳邻区之间的基于测量事件的切换,触发与可接纳邻区之间的负载均衡。

优选地,对服务小区以及所有可接纳邻区进行同覆盖判定,包括:

对服务小区以及所有可接纳邻区进行扫频并获取扫频数据;

若扫频数据中,满足服务小区的采样点电平减去可接纳邻区的采样点电平大于第一预设值的采样点的个数占总采样点的个数的比值大于第二预设值,则 获取该可接纳邻区以及服务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

若测量报告数据中,满足服务小区的采样点电平减去该可接纳邻区的采样点电平大于第三预设值的采样点的个数大于第四预设值,且测量报告数据中的总采样点数大于第五预设值,则该可接纳邻区为服务小区的同覆盖小区。

优选地,开启与接纳小区之间的盲切换,触发与接纳小区之间的负载均衡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设置服务小区与接纳小区之间的个性偏移为第一预设值。

优选地,对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执行负载均衡处理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监测服务小区的负载是否已经均衡:

若均衡,则关闭与可接纳邻区之间的负载均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LTE相对负荷差值触发负载均衡的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网络负荷场景,以及获取当前网络负荷场景下的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网络负荷场景模型与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的对应关系,配置当前网络负荷场景所对应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以及配置的当前网络负荷场景所对应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判断是否需要对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执行负载均衡处理;

执行模块,用于当获取的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与配置的当前网络负荷场景对应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匹配时,对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执行负载均衡处理。

优选地,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至少包括:

服务小区的物理资源块PRB利用率、处于激活状态的平均用户设备UE的个数以及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

优选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设定的网络负荷场景模型中的服务小区的PRB利用率触发门限、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接纳门限、服务小区与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相 对门限以及服务小区的UE个数门限,配置当前网络负荷场景所对应的服务小区的PRB利用率触发门限、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接纳门限、服务小区与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相对门限以及服务小区的UE个数门限。

优选地,执行模块包括:

第一执行子模块,用于若服务小区的覆盖类型为室内分布时,对服务小区以及所有可接纳邻区进行同覆盖判定,得到服务小区的同覆盖小区;

选择同覆盖小区作为接纳小区;

开启与接纳小区之间的盲切换,触发与接纳小区之间的负载均衡。

优选地,执行模块包括:

第二执行子模块,用于若服务小区的覆盖类型为宏站时,对服务小区以及所有可接纳邻区进行同覆盖判定,判断是否存在服务小区的同覆盖小区:

若存在,则选择同覆盖小区作为接纳小区;

开启与接纳小区之间的盲切换,触发与接纳小区之间的负载均衡;

若不存在,则开启与可接纳邻区之间的基于测量事件的切换,触发与可接纳邻区之间的负载均衡。

优选地,执行模块包括同覆盖判定子模块,用于对服务小区以及所有可接纳邻区进行同覆盖判定,具体用于:

对服务小区以及所有可接纳邻区进行扫频并获取扫频数据;

若扫频数据中,满足服务小区的采样点电平减去可接纳邻区的采样点电平大于第一预设值的采样点的个数占总采样点的个数的比值大于第二预设值,则获取该可接纳邻区以及服务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

若测量报告数据中,满足服务小区的采样点电平减去该可接纳邻区的采样点电平大于第三预设值的采样点的个数大于第四预设值,且测量报告数据中的总采样点数大于第五预设值,则该可接纳邻区为服务小区的同覆盖小区。

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开启与接纳小区之间的盲切换,触发与接纳小区之间的负载均衡之后,设置服务小区与接纳小区之间的个性偏移为第一预设值。

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执行模块对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执行负载均衡处理之后,

监测服务小区的负载是否已经均衡:

若均衡,则关闭与可接纳邻区之间的负载均衡。

本发明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配置服务小区、可接纳邻区负载相对门限来触发负载均衡,有效解决了现有的负载均衡算法通过绝对负载门限进行触发的局限性,提升了负载均衡算法的覆盖场景,进行全方位的负载均衡;通过扫频和测量报告分析智能判定同覆盖小区,拓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从而实现网络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实时监测网络负载,当服务小区不再需要负载均衡时,关闭负载均衡,以减少相应的网络开销造成的容量损耗,提升UTRAN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TE相对负荷差值触发负载均衡的方法的基本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TE相对负荷差值触发负载均衡的方法的基本步骤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TE相对负荷差值触发负载均衡的方法的基本步骤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TE相对负荷差值触发负载均衡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具体实施例的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LTE相对负荷差值触发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LTE相对负荷差值触发负 载均衡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当前网络负荷场景,以及获取当前网络负荷场景下的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

其中,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至少包括:

服务小区的物理资源块PRB利用率、处于激活状态的平均用户设备UE的个数以及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

其中,一个PRB在频域上包含12个连续的子载波,在时域上包含7个连续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即频域上的宽度为180KHz,时域上的时间长度为0.5ms(一个时隙)。

PRB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如下(上/下行PRB利用率计算公式相同,以下行PRB利用率计算公式为例):

当小区下行非保证速率业务的单用户保证速率(Cell-DlNgbrTotalPBR)小于小区下行总吞吐量(Cell-DlNgbrTotalThroughput)时,

当Cell-DlNgbrTotalPBR大于等于Cell-DlNgbrTotalThroughput时,

P=(Cell-DlPrbUsedNgbr+Cell-DlPrbUsedGbr)/dwDlTotalAvailRB

其中,P为PRB利用率,Cell-DlPrbUsedNgbr为下行非保证速率业务占用的PRB个数,dwDlTotalAvailRB为下行总共可用的无线承载(RB)个数,Cell-DlPrbUsedGbr为下行保证速率业务业务占用的PRB个数。

步骤102,根据预先设定的网络负荷场景模型与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的对应关系,配置当前网络负荷场景所对应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

其中,不同的网络负荷场景模型中,空口负载性能是不同的,因此需根据当前网络负荷场景配置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步骤102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设定的网络负荷场景模型中的服务小区的PRB利用率触发门限、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接纳门限、服务小区与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相对门限以及服务小区的UE个数门限,配置当前网络负荷场景所对应的服务小区的PRB利用率触发门限、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接纳门限、服务小区与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相对门限以及服务小区的UE个数门限。

其中,服务小区的PRB利用率触发门限为触发负载均衡的最低值,服务小区与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相对门限为触发负载均衡的服务小区与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的差值的最低值,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接纳门限为可接纳邻区接纳来自服务小区的分流的最高值。

步骤103,根据获取的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以及配置的当前网络负荷场景所对应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判断是否需要对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执行负载均衡处理。

其中,根据获取的空口负载性能指标以及配置的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判断是否需要执行负载均衡处理,也就是说,当服务小区的PRB利用率达到服务小区的PRB利用率触发门限、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未达到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接纳门限且服务小区与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差值达到服务小区与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相对门限时,执行负载均衡处理。

步骤104,当获取的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与配置的当前网络负荷场景对应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匹配时,对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执行负载均衡处理。

其中,当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满足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时,执行负载均衡处理。

参见图5,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介绍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其中,服务小区的PRB利用率触发门限为30%,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接纳门限为85%,服务小区与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相对门限为5%,服务小区的UE个数门限为3,那么当服务小区的PRB利用率在30%以上,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在85%以下的区间,满足相对门限为5%,服务小区的UE个数门限为3时,均可执行负载均衡。而现有的负载均衡算法通过绝对负载门限进行触发, 若服务小区的负荷PRB利用率达到85%为负载均衡触发条件,且接纳邻区PRB利用率接纳峰值为85%,那么仅会在服务小区的PRB利用率达到70%上时执行负载均衡,若服务小区PRB利用率为65%,可接纳邻区PRB利用率低于35%不会执行负载均衡,然而这种情况下服务小区如果执行负载均衡将会均衡网络、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配置服务小区、可接纳邻区负载相对门限来触发负载均衡,有效解决了现有的负载均衡算法通过绝对负载门限进行触发的局限性,提升了负载均衡算法的覆盖场景,进行全方位的负载均衡;本发明通过拓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从而实现网络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步骤104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监测服务小区的负载是否已经均衡:

若均衡,则关闭与可接纳邻区之间的负载均衡。

其中,当检测到服务小区不再需要负载均衡时,关闭与可接纳邻区之间的负载均衡,以减少相应的网络开销造成的容量损耗,提升UTRAN用户体验。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2,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LTE相对负荷差值触发负载均衡的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当前网络负荷场景,以及获取当前网络负荷场景下的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

步骤202,根据预先设定的网络负荷场景模型与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的对应关系,配置当前网络负荷场景所对应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

步骤203,根据获取的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以及配置的当前网络负荷场景所对应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判断是否需要对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执行负载均衡处理。

步骤204,当获取的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与配置的当前网络负荷场景对应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匹配时,对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执行负载均衡处理。

步骤205,若服务小区的覆盖类型为室内分布,则对服务小区以及所有可 接纳邻区进行同覆盖判定,得到服务小区的同覆盖小区。

其中,室内分布是LTE系统中针对室内用户群、用于改善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环境的一种成功的方案,室内分布利用室内天线分布系统将移动基站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每个角落,从而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其中,同覆盖小区需在覆盖范围上包含服务小区,同覆盖小区与服务小区的辐射范围有重叠区域。

步骤206,选择同覆盖小区作为接纳小区;其中,接纳小区用于接纳来自服务小区的分流。

步骤207,开启与接纳小区之间的盲切换,触发与接纳小区之间的负载均衡。

其中,盲切换是指在没有测量信息的情况下执行的切换,并不对接纳小区进行测量,只要服务小区的电平或者质量降到门限值,就启动切换流程。盲切换通常用于异频或者异系统切换,以节约测量时间或者避免压缩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一般异频同覆盖小区可以配置盲切换,盲切换一般都是硬切换,即在新的连接建立之前首先中断旧的连接。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步骤205中对服务小区以及所有可接纳邻区进行同覆盖判定,包括:

对服务小区以及所有可接纳邻区进行扫频并获取扫频数据;

若扫频数据中,满足服务小区的采样点电平减去可接纳邻区的采样点电平大于第一预设值的采样点的个数占总采样点的个数的比值大于第二预设值,则获取该可接纳邻区以及服务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

其中,扫频数据满足上述条件,即可判定该可接纳邻区在覆盖上满足同覆盖需求。以表1为例:

表1

其中,若某个可接纳邻区的采样点中,满足采样点电平差值:RSRP_s– RSRP_n>K1,K1值为第一预设值;

且大于K1采样点的个数占总采样点的个数的比值>K2,K2为第二预设值,则该可接纳邻区在覆盖上满足同覆盖需求。

若测量报告数据中,满足服务小区的采样点电平减去该可接纳邻区的采样点电平大于第三预设值的采样点的个数大于第四预设值,且测量报告数据中的总采样点数大于第五预设值,则该可接纳邻区为服务小区的同覆盖小区。

其中,测量报告数据满足上述条件,即可判定该可接纳邻区在用户行为分布上满足同覆盖需求。以表2为例:

表2

其中,若某个可接纳邻区的采样点中,满足采样点电平差值:RSRP_s–RSRP_n>K3,K3值为第三预设值;

且大于K3采样点的个数占总采样点的个数的比值>K4,K4为第四预设值,

且测量报告中总采样点的个数>K5,K5为第五预设值(即采样点数量必须大于第五预设值才具有参考意义,否则认为该小区下用户行为基数少,用户行为模型失真),则该可接纳邻区在用户分布上满足同覆盖需求。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步骤207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设置服务小区与接纳小区之间的个性偏移为第一预设值。

其中,设置个性偏移以防止同覆盖的两个小区之间来回切换。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配置服务小区、可接纳邻区负载相对门限来触发负载均衡,有效解决了现有的负载均衡算法通过绝对负载门限进行触发的局限性;对室内分布系统采用盲切换执行负载均衡,通过扫频和测量报告分析智能判定同覆盖小区,并设置个性偏移以防止同覆盖的两个小区之间来回切换;本发明提升了负载均衡算法的覆盖场景,进行全方位的负载均衡;本发明通过拓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从而实现网络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3,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LTE相对负荷差值触发负载均衡的方法,包括:

步骤301,获取当前网络负荷场景,以及获取当前网络负荷场景下的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

步骤302,根据预先设定的网络负荷场景模型与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的对应关系,配置当前网络负荷场景所对应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

步骤303,根据获取的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以及配置的当前网络负荷场景所对应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判断是否需要对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执行负载均衡处理。

步骤304,当获取的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与配置的当前网络负荷场景对应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匹配时,对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执行负载均衡处理。

步骤305,若服务小区的覆盖类型为宏站,则对服务小区以及所有可接纳邻区进行同覆盖判定,判断是否存在服务小区的同覆盖小区。

其中,宏站即宏蜂窝基站,小区的覆盖半径较大,一般在1-2.5千米左右,有的甚至达到20千米以上,

其中,同覆盖小区需在覆盖范围上包含服务小区,同覆盖小区与服务小区的辐射范围有重叠区域。

步骤306,若存在,则选择同覆盖小区作为接纳小区。

其中,如果存在同覆盖小区,则优先选择同覆盖小区作为接纳小区。

步骤307,开启与接纳小区之间的盲切换,触发与接纳小区之间的负载均衡。

步骤308,若不存在,则开启与可接纳邻区之间的基于测量事件的切换,触发与可接纳邻区之间的负载均衡。

其中,开启基于测量事件的切换需同步配置测量值事件。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步骤305中对服务小区以及所有可接纳邻区进行同覆盖判定,包括:

对服务小区以及所有可接纳邻区进行扫频并获取扫频数据;

若扫频数据中,满足服务小区的采样点电平减去可接纳邻区的采样点电平大于第一预设值的采样点的个数占总采样点的个数的比值大于第二预设值,则获取该可接纳邻区以及服务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

其中,测量报告数据满足上述条件,即可判定该可接纳邻区在用户行为分布上满足同覆盖需求。

若测量报告数据中,满足服务小区的采样点电平减去该可接纳邻区的采样点电平大于第三预设值的采样点的个数大于第四预设值,且测量报告数据中的总采样点数大于第五预设值,则该可接纳邻区为服务小区的同覆盖小区。

其中,测量报告数据满足上述条件,即可判定该可接纳邻区在用户行为分布上满足同覆盖需求。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步骤307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设置服务小区与接纳小区之间的个性偏移为第一预设值。

其中,设置个性偏移以防止同覆盖的两个小区之间来回切换。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配置服务小区、可接纳邻区负载相对门限来触发负载均衡,有效解决了现有的负载均衡算法通过绝对负载门限进行触发的局限性;对宏站系统采用通过扫频和测量报告分析智能判定同覆盖小区,并根据是否存在同覆盖小区采取盲切换或者基于测量事件的切换执行负载均衡;本发明提升了负载均衡算法的覆盖场景,进行全方位的负载均衡;本发明通过拓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从而实现网络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第四实施例

参见图4,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LTE相对负荷差值触发负载均衡的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当前网络负荷场景,以及获取当前网络负荷场景下的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

配置模块402,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网络负荷场景模型与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的对应关系,配置当前网络负荷场景所对应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

判断模块403,用于根据获取的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以及配置的当前网络负荷场景所对应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 指标门限值,判断是否需要对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执行负载均衡处理;

执行模块404,用于当获取的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与配置的当前网络负荷场景对应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门限值匹配时,对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执行负载均衡处理。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配置服务小区、可接纳邻区负载相对门限来触发负载均衡,有效解决了现有的负载均衡算法通过绝对负载门限进行触发的局限性,提升了负载均衡算法的覆盖场景,进行全方位的负载均衡;本发明通过拓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从而实现网络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优选地,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的LTE实时空口负载性能指标至少包括:

服务小区的物理资源块PRB利用率、处于激活状态的平均用户设备UE的个数以及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

优选地,配置模块402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设定的网络负荷场景模型中的服务小区的PRB利用率触发门限、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接纳门限、服务小区与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相对门限以及服务小区的UE个数门限,配置当前网络负荷场景所对应的服务小区的PRB利用率触发门限、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接纳门限、服务小区与可接纳邻区的PRB利用率相对门限以及服务小区的UE个数门限。

优选地,执行模块404包括:

第一执行子模块,用于若服务小区的覆盖类型为室内分布时,对服务小区以及所有可接纳邻区进行同覆盖判定,得到服务小区的同覆盖小区;

选择同覆盖小区作为接纳小区;

开启与接纳小区之间的盲切换,触发与接纳小区之间的负载均衡。

优选地,执行模块404包括:

第二执行子模块,用于若服务小区的覆盖类型为宏站时,对服务小区以及所有可接纳邻区进行同覆盖判定,判断是否存在服务小区的同覆盖小区:

若存在,则选择同覆盖小区作为接纳小区;

开启与接纳小区之间的盲切换,触发与接纳小区之间的负载均衡;

若不存在,则开启与可接纳邻区之间的基于测量事件的切换,触发与可接纳邻区之间的负载均衡。

优选地,第二执行模块404包括同覆盖判定子模块,用于对服务小区以及所有可接纳邻区进行同覆盖判定,具体用于:

对服务小区以及所有可接纳邻区进行扫频并获取扫频数据;

若扫频数据中,满足服务小区的采样点电平减去可接纳邻区的采样点电平大于第一预设值的采样点的个数占总采样点的个数的比值大于第二预设值,则获取该可接纳邻区以及服务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

若测量报告数据中,满足服务小区的采样点电平减去该可接纳邻区的采样点电平大于第三预设值的采样点的个数大于第四预设值,且测量报告数据中的总采样点数大于第五预设值,则该可接纳邻区为服务小区的同覆盖小区。

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开启与接纳小区之间的盲切换,触发与接纳小区之间的负载均衡之后,设置服务小区与接纳小区之间的个性偏移为第一预设值。

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执行模块对服务小区和可接纳邻区执行负载均衡处理之后,

监测服务小区的负载是否已经均衡:

若均衡,则关闭与可接纳邻区之间的负载均衡。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LTE相对负荷差值触发负载均衡的装置是应用上述方法的装置,即上述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装置,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