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终端设备防打扰方法与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8337799发布日期:2019-08-03 15:5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终端设备防打扰方法与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防打扰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智能设备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智能手机在接收到来电、应用等的提示信息,发出声音、振动或者点亮屏幕,若用户在睡眠中,突然出现的光亮或声音极易将用户惊醒,影响睡眠质量。针对此问题,智能设备往往具有防打扰模式,用户通过一定操作开启该模式后,可以屏蔽来电、短信和应用软件等的提醒。然而,每次开启防打扰模式需要用户手动操作,并且还可能因为开启防打扰模式错过重要的提醒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防打扰方法与装置,可以当用户睡眠时自动进入防打扰模式,防止终端设备的振动、响铃和点亮屏幕影响用户休息,同时,也避免开启防打扰模式使用户错过重要的提醒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防打扰方法,包括:

接收可穿戴设备监测到的用户状态;其中,所述用户状态包括:清醒状态或睡眠状态;

确定所述用户状态是否由所述清醒状态切换到所述睡眠状态,确定当前时间是白天或者黑夜;

若所述用户状态由所述清醒状态切换到所述睡眠状态,并且所述当前时间是白天,则使终端设备进入第一防打扰模式;若所述用户状态由所述清醒状态切换到所述睡眠状态,并且所述当前时间是黑夜,则使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二防打扰模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确定当前时间是白天或者黑夜,包括:

监测环境信息,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判断所述当前时间是白天或者黑夜;其中,所述环境信息包括:温度、明暗和声音中的至少一项;或者,

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系统时间,根据所述系统时间判断所述当前时间是白天或者黑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防打扰模式,包括:

将所述终端设备的应用软件通知设置为静音模式;

将所述终端设备的系统推送消息通知设置为静音模式;

将所述终端设备的陌生电话号码的短消息和来电提醒设置为静音模式;其中,所述陌生电话号码为除所述终端设备的通讯录包含的电话号码以外的电话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防打扰模式,包括:

将所述终端设备的除白名单中包括的应用软件以外的应用软件通知设置为静音模式;

将所述终端设备的除白名单中包括的系统推送消息以外的系统推送消息通知设置为静音模式;

将所述终端设备的除白名单中包括的电话号码以外的电话号码的短消息和来电提醒设置为静音模式;

其中,所述白名单包括用户设置的在所述第二防打扰模式下允许产生包括:振动、声音和点亮屏幕操作中的至少一项的应用软件、系统推送消息和电话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监测到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防打扰模式或所述第二防打扰模式,且所述用户状态由所述睡眠状态切换到所述清醒状态,退出所述第一防打扰模式或所述第二防打扰模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监测到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防打扰模式,且所述当前时间由白天转换为黑夜,则由所述第一防打扰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防打扰模式;或者,

若监测到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二防打扰模式,且所述当前时间由黑夜转换为白天,则由所述第二防打扰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防打扰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防打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可穿戴设备监测到的用户状态;其中,所述用户状态包括:清醒状态或睡眠状态;

判断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用户状态是否由所述清醒状态切换到所述睡眠状态,确定当前时间是白天或者黑夜;

防打扰模块,用于当所述用户状态由所述清醒状态切换到所述睡眠状态,并且所述当前时间是白天时,使终端设备进入第一防打扰模式;当所述用户状态由所述清醒状态切换到所述睡眠状态,并且所述当前时间是黑夜时,使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二防打扰模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监测环境信息,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判断所述当前时间是白天或者黑夜;其中,所述环境信息包括:温度、明暗和声音中的至少一项;或者,

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系统时间,根据所述系统时间判断所述当前时间是白天或者黑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打扰模块包括:

第一防打扰模块,用于将所述终端设备的应用软件通知设置为静音模式;

将所述终端设备的系统推送消息通知设置为静音模式;

将所述终端设备的陌生电话号码的短消息和来电提醒设置为静音模式;其中,所述陌生电话号码为除所述终端设备的通讯录包含的电话号码以外的电话号码。其中,所述陌生电话号码为除所述终端设备的通讯录包含的电话号码以外的电话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打扰模块包括:

第二防打扰模块,用于将所述终端设备的除白名单中包括的应用软件以外的应用软件通知设置为静音模式;

将所述终端设备的除白名单中包括的系统推送消息以外的系统推送消息通知设置为静音模式;

将所述终端设备的除白名单中包括的电话号码以外的电话号码的短消息和来电提醒设置为静音模式;

其中,所述白名单包括用户设置的在所述第二防打扰模式下允许产生包括:振动、声音和点亮屏幕操作中的至少一项的应用软件、系统推送消息和电话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装置还包括:

防打扰退出模块,用于当监测到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防打扰模式或所述第二防打扰模式,且所述用户状态由所述睡眠状态切换到所述清醒状态时,退出所述第一防打扰模式或所述第二防打扰模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装置还包括:

防打扰切换模块,用于当监测到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防打扰模式,且所述当前时间由白天转换为黑夜时,由所述第一防打扰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防打扰模式;或者,

当监测到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二防打扰模式,且所述当前时间由黑夜转换为白天时,由所述第二防打扰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防打扰模式。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可穿戴设备监测到的用户状态,若所述用户状态由所述清醒状态切换到所述睡眠状态,并且所述当前时间是白天,则使终端设备进入第一防打扰模式;若所述用户状态由所述清醒状态切换到所述睡眠状态,并且所述当前时间是黑夜,则使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二防打扰模式。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当用户睡眠时自动进入防打扰模式,防止终端设备的振动、响铃和点亮屏幕影响用户休息,同时,也避免开启防打扰模式使用户错过重要的提醒信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终端设备防打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终端设备防打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终端设备防打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终端设备防打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终端设备防打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防打扰方法与装置,可以当用户睡眠时自动进入防打扰模式,防止终端设备的振动、响铃和点亮屏幕影响用户休息,同时,也避免开启防打扰模式使用户错过重要的提醒信息。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是各种与用户具有交互的智能终端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本发明实施例后续不作复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防打扰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设备本身,如: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也可为监测用户状态的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服装等;还可为独立于终端设备与可穿戴设备的、实现该终端设备防打扰方法的第三方设备。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终端设备防打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防打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接收可穿戴设备监测到的用户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可以是各种智能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服装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穿戴设备监测用户状态,该用户状态指清醒状态或睡眠状态。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穿戴设备利用温度传感器、心率传感器、运动传感器等监测用户的体温、心跳和运动情况,判断出用户处于清醒状态还是睡眠状态。

可穿戴设备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将监测到的用户状态发送给终端设备。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WIFI、NFC、蓝牙或红外等近距离通信协议与终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具体采用何种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唯一性限定。

102、确定该用户状态是否由清醒状态切换到睡眠状态,确定当前时间是白天或者黑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终端设备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状态信息,判断用户是否由清醒状态进入到睡眠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监测当前时间为白天或黑夜,结合用户是否由清醒状态进入到睡眠状态,判断是否开启防打扰模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终端设备可利用光传感器、声音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等监测环境信息,根据环境信息判断当前时间是白天或者黑夜;其中,上述环境信息包括:温度、明暗和声音中的至少一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终端设备可直接获取系统时间,利用系统时间判断当前时间是白天或者黑夜。例如,将7:00~19:00之间的时间规定为白天,19:01~06:59之间的时间规定为夜晚。终端设备获取系统时间,若当前时间在7:00~19:00的范围内,则判断当前时间为白天;终端设备获取系统时间,若当前时间在19:01~06:59的范围内,则判断当前时间为夜晚。

103、若用户状态由清醒状态切换到睡眠状态,并且当前时间是白天,则使终端设备进入第一防打扰模式;

终端设备判断用户由清醒状态切换到睡眠状态,并且当前时间为白天,则进入第一防打扰模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防打扰模式包括:

将该终端设备的应用软件通知设置为静音模式;

将该终端设备的系统推送消息通知设置为静音模式;

将该终端设备的陌生电话号码的短消息和来电提醒设置为静音模式;其中,上述陌生电话号码为除该终端设备的通讯录包含的电话号码以外的电话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静音模式可为,禁止应用软件、系统推送消息、短消息和来电提醒的铃声、振动和点亮屏幕操作。当终端设备退出防打扰模式时,用户可以从通知栏或相应的应用中看到这些通知的时间和具体内容。

104、若用户状态由清醒状态切换到睡眠状态,并且当前时间是黑夜,则使终端设备进入第二防打扰模式。

终端设备判断用户由清醒状态切换到睡眠状态,并且当前时间为夜晚,则进入第二防打扰模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防打扰模式包括:

将该终端设备的除白名单中包括的应用软件以外的应用软件通知设置为静音模式;

将该终端设备的除白名单中包括的系统推送消息以外的系统推送消息通知设置为静音模式;

将该终端设备的除白名单中包括的电话号码以外的电话号码的短消息和来电提醒设置为静音模式;

其中,白名单包括用户设置的在第二防打扰模式下允许产生包括:振动、声音和点亮屏幕操作中的至少一项的应用软件、系统推送消息和电话号码。设置白名单后,用户可以不错过重要的应用推送消息,短信和来电等。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法流程示意图,具体如下:

201、接收可穿戴设备监测到的用户状态;

202、确定用户状态是否由清醒状态切换到睡眠状态,确定当前时间是白天或者黑夜;

203、若用户状态由清醒状态切换到睡眠状态,并且当前时间是白天,则使终端设备进入第一防打扰模式;

204、若用户状态由清醒状态切换到睡眠状态,并且当前时间是黑夜,则使终端设备进入第二防打扰模式;

205、若监测到终端设备处于第一防打扰模式,且当前时间由白天转换为黑夜,则由第一防打扰模式切换到第二防打扰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防打扰模式适用于白天,为避免错过工作事项或其他重要的提醒,只屏蔽陌生号码(用户终端设备通讯录不包括的号码)的短信或来电提醒。因此,应当考虑时间由白天转换为黑夜,进入到非工作时间后,可以适当扩大屏蔽的范围,保障用户的休息。

因此,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若监测到终端设备处于第一防打扰模式,且当前时间由白天转换为黑夜,则由第一防打扰模式切换到第二防打扰模式。

206、若监测到终端设备处于第二防打扰模式,且当前时间由黑夜转换为白天,则由第二防打扰模式切换到第一防打扰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防打扰模式适用于夜晚,夜晚为保障用户休息,该防打扰模式屏蔽除用户设置的白名单中的应用、系统通知、电话号码的短信和来电提醒。当时间由夜晚转换为白天,继续保持第二防打扰模式,将有可能使用户错过重要的提醒信息或工作来电等。

因此,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若监测到终端设备处于第二防打扰模式,且当前时间由黑夜转换为白天,则由第二防打扰模式切换到第一防打扰模式。

207、若监测到终端设备处于第一防打扰模式或第二防打扰模式,且用户状态由睡眠状态切换到清醒状态,退出第一防打扰模式或第二防打扰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户由睡眠中醒来时,终端设备可自动关闭防打扰模式,防止用户忘记关闭防打扰模式而错过重要的通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穿戴设备利用温度传感器、心率传感器、运动传感器等监测用户的体温、心跳和运动情况,判断出用户处于清醒状态还是睡眠状态,并将状态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用户状态信息,判断用户是否由睡眠状态进入到清醒状态,并检测当前是否处于第一防打扰模式或第二防打扰模式。若用户状态由睡眠状态切换到清醒状态,且终端设备处于第一防打扰模式或第二防打扰模式,则关闭第一防打扰模式或第二防打扰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

接收模块3010,用于接收可穿戴设备监测到的用户状态;其中,用户状态包括:清醒状态或睡眠状态;

可穿戴设备监测用户状态,该用户状态指清醒状态或睡眠状态。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穿戴设备利用温度传感器、心率传感器、运动传感器等监测用户的体温、心跳和运动情况,判断出用户处于清醒状态还是睡眠状态。

接收模块3010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接收可穿戴设备监测到的用户状态。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接收模块3010可以通过WIFI、NFC、蓝牙或红外等近距离通信协议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具体采用何种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唯一性限定。

判断模块3020,用于确定用户状态是否由清醒状态切换到睡眠状态,确定当前时间是白天或者黑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终端设备可利用光传感器、声音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等监测环境信息,判断模块3020根据环境信息判断当前时间是白天或者黑夜;其中,上述环境信息包括:温度、明暗和声音中的至少一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判断模块3020可直接获取系统时间,利用系统时间判断当前时间是白天或者黑夜。例如,将7:00~19:00之间的时间规定为白天,19:01~06:59之间的时间规定为夜晚。判断模块3020获取系统时间,若当前时间在7:00~19:00的范围内,则判断当前时间为白天;判断模块3020获取系统时间,若当前时间在19:01~06:59的范围内,则判断当前时间为夜晚。

防打扰模块3030,用于当用户状态由清醒状态切换到睡眠状态,并且当前时间是白天时,使终端设备进入第一防打扰模式;当用户状态由清醒状态切换到睡眠状态,并且当前时间是黑夜时,使终端设备进入第二防打扰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防打扰模块3030中还包括:

第一防打扰模块3031,用于:

将终端设备的应用软件通知设置为静音模式;

将终端设备的系统推送消息通知设置为静音模式;

将终端设备的陌生电话号码的短消息和来电提醒设置为静音模式;其中,陌生电话号码为除终端设备的通讯录包含的电话号码以外的电话号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静音模式可为,禁止应用软件、系统推送消息、短消息和来电提醒的铃声、振动和点亮屏幕操作。当终端设备退出防打扰模式时,用户可以从通知栏或相应的应用中看到这些通知的时间和具体内容。

第二防打扰模块3032,用于:

将终端设备的除白名单中包括的应用软件以外的应用软件通知设置为静音模式;

将终端设备的除白名单中包括的系统推送消息以外的系统推送消息通知设置为静音模式;

将终端设备的除白名单中包括的电话号码以外的电话号码的短消息和来电提醒设置为静音模式;

其中,白名单包括用户设置的在第二防打扰模式下允许产生包括:振动、声音和点亮屏幕操作中的至少一项的应用软件、系统推送消息和电话号码。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所示的装置是由图3所示的装置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3所示的装置相比,图4所示的装置还包括:

防打扰退出模块3040,用于当监测到终端设备处于第一防打扰模式或第二防打扰模式,且用户状态由睡眠状态切换到清醒状态时,退出第一防打扰模式或第二防打扰模式。

防打扰切换模块3050,用于当监测到终端设备处于第一防打扰模式,且当前时间由白天转换为黑夜时,由第一防打扰模式切换到第二防打扰模式;或者,

当监测到终端设备处于第二防打扰模式,且当前时间由黑夜转换为白天时,由第二防打扰模式切换到第一防打扰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本发明的后续实施例将不作复述。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如图5所示的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5010以及与处理器5010相连的无线接收模块5020、传感器模块5030、存储器5040和提示模块5050。

无线接收模块5020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接收可穿戴设备监测到的用户状态。其中,该用户状态为清醒状态或睡眠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无线接收模块5020可以通过WIFI、NFC、蓝牙或红外等近距离通信协议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具体采用何种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唯一性限定。

无线接收模块5020将接收到的用户状态传输至处理器5010,由处理器5010判断用户是否由清醒状态转化至睡眠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传感器模块5030可由多种传感器组成,用于监测环境信息,并传送至处理器5010来判断当前时间为白天还是黑夜。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传感器模块5030可包括:光传感器5031,用于采集光线信息;温度传感器5032,用于采集温度信息;声传感器5033,用于采集声音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器5010根据传感器模块5030接收到的明暗、温度和声音信息,判断当前时间为白天还是黑夜。

提示模块5050可包括:扬声器5051、显示单元5052和震动功能模块5053等,当终端设备不处于防打扰模式时,向用户输出提示信息,如:铃声、点亮屏幕和震动提示等。本发明实施例中,若进入第一防打扰模式或第二防打扰模式,处理器5010通过将扬声器5051设置为静音、将显示单元5052设置为禁止点亮屏幕和将震动功能模块5053功能禁用等方式实现防打扰功能。

存储器5040存储终端设备当前处于第一防打扰模式、第二防打扰模式或不处于防打扰模式的状态信息,并输出至处理器5010用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防打扰模式间的切换或退出防打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装置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终端设备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