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话务分布精确定位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39497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LTE话务分布精确定位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话务分布精确定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lte系统中,对于lte话务分布的定位,主要采用测量报告(measurementreport,mr)分析,包括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通过常规测量结果记录(measurementresultrecording,mrr)分析的ta分布,分析小区话务分布情况,该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大范围网元分析,但是,该方法无法准确定位位置信息。

二是通过爱立信工具ctr,把小区的质差情况与ta分布情况等指标关联起来分析,较直观的呈现出小区话务分布距离,但是,该方法只能进行小区级任务制定与分析,无法大范围统一采集,因此时效性极差,人力成本极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lte话务分布精确定位方法及装置,以提高话务分布定位的精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长期演进lte话务分布精确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一维天线到达角和一维收发时间差,确定第一区间,以及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采样点数量;

根据二维时间提前量与天线到达角,确定第二区间,以及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采样点数量;

根据所述第二区间以及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采样点数量,修正所述第一采样点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区间以及修正后的所述第一采样点数量,确定所述lte的话务分布情况。

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区间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角度区间和至少一个第一距离区间;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角度区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距离空间相交,形成k个第一子区间。

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一维天线到达角和一维收发时间差,确定第一区间,以及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采样点数量,包括:

根据所述一维天线到达角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角度区间,其中,第n个所述第一角度区间的角度采样点数量为sum_aoa_n;

根据所述一维收发时间差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距离空间,其中,第i个所述第一距离空间的距离采样点数量为sum_rxtxtimediff_i;

在所述sum_aoa_n和sum_rxtxtimediff_i均大于0时,第m个所述第一子空间的第一子采样点数量为sum_aoa_n+sum_rxtxtimediff_i;

在所述sum_aoa_n=0,或者所述sum_rxtxtimediff_i=0时,第m个所述第一子空间的第一子采样点数量为0;

对k个所述第一子采样点数量进行加法运算,得到所述第一采样点数量。

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区间包括t个第二子区间;

所述根据二维时间提前量与天线到达角,确定第二区间,以及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采样点数量,包括:

根据所述二维时间提前量与天线到达角,确定所述t个第二子区间中,第p个所述第二子区间的第二子采样点数量为mr.aoa_rxtxtimediff_p。

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区间以及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采样点数量,修正所述第一采样点数量,包括:

判断所述k个第一子区间与所述t个第二子区间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区间;

若存在重叠区间,则将所述第一采样点数量修正为sum_aoa_n+sum_rxtxtimediff_i+mr.aoa_rxtxtimediff_p;

若不存在所述重叠区间,则不修正所述第一采样点数量。

一种长期演进lte话务分布精确定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一维天线到达角和一维收发时间差,确定第一区间,以及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采样点数量;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二维时间提前量与天线到达角,确定第二区间,以及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采样点数量;

修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区间以及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采样点数量,修正所述第一采样点数量;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区间以及修正后的所述第一采样点数量,确定所述lte的话务分布情况。

如上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区间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角度区间和至少一个第一距离区间;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角度区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距离空间相交,形成k个第一子区间。

如上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一维天线到达角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角度区间,其中,第n个所述第一角度区间的角度采样点数量为sum_aoa_n;

根据所述一维收发时间差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距离空间,其中,第i个所述第一距离空间的距离采样点数量为sum_rxtxtimediff_i;

在所述sum_aoa_n和sum_rxtxtimediff_i均大于0时,第m个所述第一子空间的第一子采样点数量为sum_aoa_n+sum_rxtxtimediff_i;

在所述sum_aoa_n=0,或者所述sum_rxtxtimediff_i=0时,第m个所述第一子空间的第一子采样点数量为0;

对k个所述第一子采样点数量进行加法运算,得到所述第一采样点数量。

如上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区间包括t个第二子区间;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二维时间提前量与天线到达角,确定所述t个第二子区间中,第p个所述第二子区间的第二子采样点数量为mr.aoa_rxtxtimediff_p。

如上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修正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k个第一子区间与所述t个第二子区间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区间;

若存在重叠区间,则将所述第一采样点数量修正为sum_aoa_n+sum_rxtxtimediff_i+mr.aoa_rxtxtimediff_p;

若不存在所述重叠区间,则不修正所述第一采样点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te话务分布精确定位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一维天线到达角和一维收发时间差,确定第一区间,以及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采样点数量;根据二维时间提前量与天线到达角,确定第二区间,以及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采样点数量;根据所述第二区间以及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采样点数量,修正所述第一采样点数量;根据所述第一区间以及修正后的所述第一采样点数量,确定所述lte的话务分布情况。如此,通过将一维天线到达角、一维收发时间差以及二维时间提前量与天线到达角的数据统计结合起来,同时应用于话务分布统计中,可以大大提高话务分布定位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te话务分布精确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测量结果记录文件中的天线到达角信息以及时间提前量信息;

图3为应用图2中的天下到达角信息和时间提前量信息获得的lte话务分布情况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te话务分布精确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通过将ltemr数据的一维统计和二维统计,即,一维天线到达角、一维收发时间差以及二维时间提前量与天线到达角,同时应用于话务分布定位分析中,大大提高了话务分布定位的精度。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将ue的一维收发时间差定义为:tue-rx–tue-tx,这里:tue-rx是ue从服务小区的第i个下行无线帧的接收定时,在时间上定义为第一个探测路径;tue-tx是ue第i个上行无线帧的发送定时;该一维收发时间差表示omc-r统计周期内满足取值范围的、按照分区间统计ue收发时间差的样本个数。取值范围如表一所示,如,从0到200ts,每10ts为一个区间,对应mr.rxtxtimediff.00到mr.rxtxtimediff.19;从200ts到1000ts,每40ts为一个区间,对应mr.rxtxtimediff.20到mr.rxtxtimediff.39;从1000ts到2000ts,每200ts为一个区间,对应mr.rxtxtimediff.40到mr.rxtxtimediff.44;从2000ts到4096ts,每1048ts为一个区间,对应mr.rxtxtimediff.45和mr.rxtxtimediff.46;大于4096ts为一个区间,对应mr.rxtxtimediff.47。

表一

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将基站(enb)的一维天线到达角定义为:用户相对参考方向的估计角度;测量参考方向应为正北,逆时针方向;可以辅助确定用户所处的方位,提供定位服务,精度为5度;该一维天线到达角表示omc-r统计周期内满足取值范围条件的、按照分区间统计天线到达角的样本个数;取值范围如表二所示,如0度到小于5度为一个区间,对应mr.aoa.00;355度到小于360度为一个区间,对应mr.aoa.71,依此类推。

表二

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二维时间提前量与天线到达角用于在基站覆盖范围内反映ue分布情况;该二维时间提前量与天线到达角表示omc-r在相同统计周期内,每个ue同时满足“时间提前量”取值范围与“天线到达角”取值范围按照分区间统计的样本个数;取值范围如表三所示,要求与每个一维测量数据的上报周期相同,测量上报周期的设置和取值不在本规范约束。

表三

需要说明的是,表三中,mr.tadv00aoa00表示,二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mr.tadvaoa同时满足统计条件tuerx-tx<40ts和统计条件0≤aoa_angle<30时的样本个数;该二维时间提前量与天线到达角可用于获取话务分布以及定位业务。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te话务分布精确定位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te话务分布精确定位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101、根据一维天线到达角和一维收发时间差,确定第一区间,以及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采样点数量。

具体的,所述第一区间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角度区间和至少一个第一距离区间;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角度区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距离空间相交,形成k个第一子区间。

本步骤中,在根据一维天线到达角和一维收发时间差确定第一区间以及第一采样点数量时,具体为:根据所述一维天线到达角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角度区间,其中,第n个所述第一角度区间的角度采样点数量为sum_aoa_n;根据所述一维收发时间差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距离空间,其中,第i个所述第一距离空间的距离采样点数量为sum_rxtxtimediff_i;在所述sum_aoa_n和sum_rxtxtimediff_i均大于0时,第m个所述第一子空间的第一子采样点数量为sum_aoa_n+sum_rxtxtimediff_i;在所述sum_aoa_n=0,或者所述sum_rxtxtimediff_i=0时,第m个所述第一子空间的第一子采样点数量为0;对k个所述第一子采样点数量进行加法运算,得到所述第一采样点数量。

步骤102、根据二维时间提前量与天线到达角,确定第二区间,以及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采样点数量。

所述第二区间包括t个第二子区间;所述根据二维时间提前量与天线到达角,确定第二区间,以及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采样点数量,包括:根据所述二维时间提前量与天线到达角,确定所述t个第二子区间中,第p个所述第二子区间的第二子采样点数量为mr.aoa_rxtxtimediff_p。

步骤103、根据所述第二区间以及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采样点数量,修正所述第一采样点数量。

判断所述k个第一子区间与所述t个第二子区间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区间;若存在重叠区间,则将重叠区间对应的第二采样点数量与第一采样点数量相加,得到的值即为修正后的第一采样点数量,即,将所述第一采样点数量修正为sum_aoa_n+sum_rxtxtimediff_i+mr.aoa_rxtxtimediff_p;若不存在所述重叠区间,则不修正所述第一采样点数量,也就是说,如果不存在所述重叠区间,则不需要将重叠区间对应的第二采样点数量与第一采样点数量相加。

步骤104、根据所述第一区间以及修正后的所述第一采样点数量,确定所述lte的话务分布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一维测量数据中,角度一共分72个角度区间,距离一共分48个距离区间;即,一个小区的覆盖范围,通过一维测量数据的分割,可以分为72*48=3456个区间;二维测量数据一共分12个角度区间和12个距离区间,即小区覆盖区间可以划分为12*12=144个区间。

在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lte话务分布精确定位方法的过程中,具体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通过一维测量数据来初步定位采样点位置;第二步是通过二维测量数据进行数据修正。

在通过一维测量数据初步定位采样点位置时,先根据一维天线到达角在地图上72个角度区间进行打点,设第n个角度区间的角度采样点数量为sum_aoa_n;根据一维收发时间差在地图上48个距离区间进行打点,设第i个距离区间的距离采样点数量为sum_rxtxtimediff_i。

即对于小区覆盖范围内的3456个区间,令每个区间的总采样点数量为:1)当sum_aoa_n和sum_rxtxtimediff_i均大于0时,第m个区间的采样点数量=sum_aoa_n+sum_rxtxtimediff_i,这里,第i个距离区间和第n个角度区间的相交处,即为3456个区间中的其中一个,即为m;2)当sum_aoa_n或者sum_rxtxtimediff_i其中一个采样数据为0的时候,第m个区间的采样点数量=0。

通过上述计算,对于3456个区间中,假设有k个区间,其sum_sum_aoa_n和sum_rxtxtimediff_i均大于0,则可以计算出这k个区间的sum_aoa_n+sum_rxtxtimediff_i总采样点数量,即,得到所述第一采样点数量。

通过一维测量数据已经可以初步定位话务的分布,接下来通过二维测量数据对上述结果进行修正,提高准确率。

具体的,在通过二维测量数据进行数据修正时,对于上述一维测量数据中的k个区间,如果也落在二维测量数据的p个区间范围内的,则进行修正,修正如下:对重叠的区间,其采样点数量为:重叠区间采样点数量=sum_aoa_n+sum_rxtxtimediff_i+mr.aoa_rxtxtimediff_p;对于上述一维测量数据中和二维测量数据中,没有重叠的区间,不进行修正,即:非重叠区间采样点数量=sum_aoa_n+sum_rxtxtimediff_i。

至此,对于k个区间,均根据二维测量数据的采样点分布进行了修正;如图2所示,在地图上,根据每个区间采样点数量多少,进行渲染,从而判断出lte话务的分布情况;如图3中圈出的部分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lte话务分布精确定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话务分布定位的精度。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te话务分布精确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包括:确定模块11和修正模块12。

其中,确定模块11,用于根据一维天线到达角和一维收发时间差,确定第一区间,以及所述第一区间的第一采样点数量;

所述确定模块11还用于根据二维时间提前量与天线到达角,确定第二区间,以及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采样点数量;

修正模块1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区间以及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二采样点数量,修正所述第一采样点数量;

所述确定模块1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区间以及修正后的所述第一采样点数量,确定所述lte的话务分布情况。

具体的,所述第一区间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角度区间和至少一个第一距离区间;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角度区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距离空间相交,形成k个第一子区间。

所述确定模块1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一维天线到达角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角度区间,其中,第n个所述第一角度区间的角度采样点数量为sum_aoa_n;根据所述一维收发时间差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距离空间,其中,第i个所述第一距离空间的距离采样点数量为sum_rxtxtimediff_i;在所述sum_aoa_n和sum_rxtxtimediff_i均大于0时,第m个所述第一子空间的第一子采样点数量为sum_aoa_n+sum_rxtxtimediff_i;在所述sum_aoa_n=0,或者所述sum_rxtxtimediff_i=0时,第m个所述第一子空间的第一子采样点数量为0;对k个所述第一子采样点数量进行加法运算,得到所述第一采样点数量。

具体的,所述第二区间包括t个第二子区间;所述确定模块1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二维时间提前量与天线到达角,确定所述t个第二子区间中,第p个所述第二子区间的第二子采样点数量为mr.aoa_rxtxtimediff_p。

具体的,所述修正模块12具体用于:判断所述k个第一子区间与所述t个第二子区间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区间;若存在重叠区间,则将所述第一采样点数量修正为sum_aoa_n+sum_rxtxtimediff_i+mr.aoa_rxtxtimediff_p;若不存在所述重叠区间,则不修正所述第一采样点数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lte话务分布精确定位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该确定模块11和修正模块12可由位于lte话务分布精确定位装置上的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器件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