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能力信息的上报方法、获取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13785阅读:828来源:国知局
终端能力信息的上报方法、获取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长期演进(lte,longtermevolution)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终端能力信息的上报方法、获取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lte系统设计中,考虑到终端成本因素,根据终端处理复杂度和最大处理能力,引入了多个用户设备等级uecategory。关于uecategory的相关概念可以参考3gppts36.306系列标准,目前主要从以下三个度量:

1)每传输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timeinterval)下行共享信道(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maximumnumberofdl-schtransportblockbitsreceivedwithinatti);

2)每tti单个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maximumnumberofbitsofadl-schtransportblockreceivedwithinatti,以20mhz带宽为基准);

3)软信道比特总数(totalnumberofsoftchannelbits)

其中某些uecategory的每tti单个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与终端能支持的正交振幅调制(qam,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能力密切相关,比如有些终端支持最大qam支持能力为256qam,有些2天线终端支持最大qam支持能力为64qam,因此在引入下行256qam特性以后,需要将dl-256qam-r12作为终端能力上报。

基于目前category的定义,具备256qam能力的终端,从其能力来看,终端可以满足多个不同category。终端需要将自身的能力信息向网络侧进行上报。由于网络侧的能力对于终端是未知的,因此,终端上报的category是否能与网络侧能力适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终端在网络下的能力难以得到比较好的体现。因此,亟需一种终端能力信息的上报方法,能够适用于上述场景下的终端能力信息上报,使得终端能够获得较好的数据速率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以在网络侧能力未知的情况下,保证终端在单个载波上的数据传输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能力信息的上报方法,包括:

终端在自身有能力支持多种用户设备等级uecategory时,确定自身支持的多种uecategory中具有最大单载波吞吐量的第一uecategory;

终端在向网络侧发送ue设备等级的流程中,将所述第一uecategory的终端能力上报给网络。

优选的,上述方案中,还包括:

终端在自身支持载波聚合能力时,从自身能力支持的多种uecategory中选择出附加能力参数,所述附加能力参数为:参数值不同于所述第一uecategory中对应能力参数的能力参数;

所述终端进一步将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上报给网络。

优选的,上述方案中,还包括:

终端在自身支持载波聚合能力时,从自身能力支持的多种uecategory中选择出附加能力参数,所述附加能力参数为:参数值优于所述第一uecategory中对应能力参数的能力参数;

所述终端进一步将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上报给网络。

优选的,上述方案中,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包括:每传输时间间隔tti下行共享信道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每tti单个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以及软信道比特总数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能力信息的获取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包含有第一用户设备等级uecategory的终端能力报告消息,其中,第一uecategory是所述终端所能支持的多种uecategory中具有最大单载波吞吐量的uecategory;

根据所述终端能力报告消息,确定所述终端支持的uecategory为所述第一uecategory。

优选的,上述方案中,还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支持的所述第一uecategory,对所述终端进行调度控制。

优选的,上述方案中,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所述附加能力参数为:参数值不同于所述第一uecategory中对应能力参数的能力参数;

根据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能够支持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定义的终端能力。

优选的,上述方案中,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所述附加能力参数为:参数值优于所述第一uecategory中对应能力参数的能力参数;

根据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能够支持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定义的终端能力。

优选的,上述方案中,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包括:每传输时间间隔tti下行共享信道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每tti单个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以及软信道比特总数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上述方案中,还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支持的所述第一uecategory、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定义的终端能力,对所述终端进行调度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设备等级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有能力支持多种用户设备等级uecategory时,确定自身支持的多种uecategory中具有最大单载波吞吐量的第一uecategory;

报告单元,用于在向网络侧发送ue设备等级的流程中,将所述第一uecategory的终端能力上报给网络。

优选的,上述方案中,还包括:

第一附加能力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支持载波聚合能力时,从所述终端自身能力支持的多种uecategory中选择出附加能力参数,所述附加能力参数为:参数值不同于所述第一uecategory中对应能力参数的能力参数;

所述报告单元,还用于将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上报给网络。

优选的,上述方案中,还包括:

第二附加能力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支持载波聚合能力时,从所述终端自身能力支持的多种uecategory中选择出附加能力参数,所述附加能力参数为:参数值优于所述第一uecategory中对应能力参数的能力参数;

所述报告单元,还用于将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上报给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报告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包含有第一用户设备等级uecategory的终端能力报告消息,其中,第一uecategory是所述终端所能支持的多种uecategory中具有最大单载波吞吐量的uecategory;

终端能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能力报告消息,确定所述终端支持的uecategory为所述第一uecategory。

优选的,上述方案中,还包括:

第一调度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终端支持的所述第一uecategory,对所述终端进行调度控制。

优选的,上述方案中,所述报告消息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所述附加能力参数为:参数值不同于所述第一uecategory中对应能力参数的能力参数;

所述终端能力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能够支持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定义的终端能力。

优选的,上述方案中,所述报告消息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所述附加能力参数为:参数值优于所述第一uecategory中对应能力参数的能力参数;

所述终端能力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能够支持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定义的终端能力。

优选的,上述方案中,还包括:

第二调度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终端支持的所述第一uecategory、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定义的终端能力,对所述终端进行调度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在网络侧能力未知的情况下,由终端上报其具有最大单载波吞吐量的第一uecategory,以保证终端在单个载波上的数据传输体验。另外,更进一步的,终端还可以进一步发送其参数值不同于第一uecategory的附加能力参数,网络侧进一步结合上述附加能力参数参数进行终端调度控制,能够使终端获得更好的数据传输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能力信息的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能力信息的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可互换使用。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是移动电话(或手机),或者其他能够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的设备,包括用户设备(ue)、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装置、手持装置、膝上型计算机、无绳电话、无线本地回路(wll)站、能够将移动信号转换为wifi信号的cpe(customerpremiseequipment,客户终端)或移动智能热点、智能家电、或其他不通过人的操作就能自发与移动通信网络通信的设备等。基站的形式不限,可以是宏基站(macrobasestation)、微基站(picobasestation)、nodeb(3g移动基站的称呼)、增强型基站(enb)、家庭增强型基站(femtoenb或homeenodeb或homeenb或hneb)、中继站、接入点、rru(remoteradiounit,远端射频模块)、rrh(remoteradiohead,射频拉远头)等。

根据现有标准,对于dlcategory11,当2天线终端支持的最大qam支持能力为64qam时,每tti单个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为75736,当2天线终端支持最大qam支持能力为256qam时,每tti单个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为97896,如下表1所示:

表1

可以看出,终端的uecategory(或独立的dlcategory)与dl256qam的支持能力的结合,决定了终端在每个载波上的下行接收能力和终端获得峰值速率(决定于每tti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所需的下行频谱宽度。仍以dlcategory11为例,如果2天线终端支持dl256qam,则终端单载波峰值近似于200mbps(195816*1000比特),如果要达到最大峰值近似于600mbps,只需要3个20mhz总共60mhz带宽;如果2天线终端只支持dl64qam,则终端单载波峰值近似于150mbps(149776*1000比特),如果要达到最大峰值近似于600mbps,只需要4个20mhz总共80mhz带宽。

表2

表3

可以看出,基于目前category的定义,具备256qam能力的终端,从其能力来看,终端可能同时满足多个不同category。例如,请参考上表2,category13的终端,如果其每tti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可以支持到452256,则从下行能力看,意味着终端既可以上报category13,也可以上报category9或category10(category9和category10的下行能力相同,主要差别在于上行能力不同,它们对应的上行能力分别为ulcategory5和ulcategory13,如上表3所示)。但由于网络侧的能力对于终端是未知的,终端上报的category是否能与网络侧能力相适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比如,有以下场景:

场景1:该实施场景为2载波聚合(2ccs)+2×2mimo+256qam,此时有两种上报方式

-上报方式1a:ue上报category9或category10(uecat-9/10),则由于目前的cat-9/10不支持256qam,因此终端可以实现的最大峰值速率为近似于150mbps×2=300mbps。

-上报方式1b:ue上报category13(cat-13),终端可以实现的最大峰值速率为近似于200mbps×2=400mbps。

场景2:该实施场景为3ccs+2×2mimo+64qam,此时有两种上报方式:

-上报方式2a:ue上报uecat-9/10,终端可以实现的最大峰值速率为近似于150mbps×3=450mbps。

-上报方式2b:ue上报uedlcat-13,由于网络侧不支持256qam,因此终端可以实现的最大峰值速率为近似于200mbps×2=400mbps。

假设一终端支持category13,同时它也支持category9/10,如果在网络侧也支持256qam能力,则意味着:该终端在category13能力内,能凭借支持最大256qam能力,获得单载波最大吞吐量200mbps;在category9/10内,由于只支持64qam,则该终端只可以获得单载波最大吞吐量150mbps。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网络侧的能力对于终端是未知的,终端上报的category是否能够与网络侧能力相适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终端在网络中的能力难以得到比较好的体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能力信息的上报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1,终端在自身支持多种uecategory时,确定自身支持的多种uecategory中具有最大单载波吞吐量的第一uecategory。

步骤12,终端在向网络侧发送ue设备等级的流程中,将所述第一uecategory的终端能力上报给网络。

这里,在步骤12中,通常终端可以直接向网络侧上报所述第一uecategory的标识,如category13,这样,网络侧接收到该标识后,既可以确定终端支持所述第一uecategory定义的所有终端能力。

从以上步骤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终端可以支持多种具有不同能力参数组合的uecategory时,终端将选择出具有最大单载波吞吐量的第一uecategory进行上报。这里,单载波吞吐量可以由“每tti单个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来表征,例如,对于上述场景1、2,终端既可以上报category13,也可以上报category9或category10时,由于category13中的“每tti单个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具有最大值(195816),因此,终端在步骤12中将上报category13。这样,网络侧可以获知终端在单个载波上的最大能力,因此可以根据网络侧以及终端各自在单个载波上的最大单载波吞吐量进行适配,确定出一个合适的单载波吞吐量(例如,选取两者中的较小者)并据此进行终端的调度控制,从而在网络侧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保证终端在单个载波上能够获得的体验最优化。

对于上述场景2,终端如果支持3载波聚合能力,则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还可以补充上报category9/10下面的每tti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和/或软信道比特总数能力,以使网络侧可以根据终端额外上报的能力信息,为该终端进行调度控制,使该终端获得更好的数据传输体验。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在自身支持载波聚合能力时,还可以从自身能力支持的多种uecategory中选择出附加能力参数,所述附加能力参数为:参数值不同于所述第一uecategory中对应能力参数的能力参数;然后,所述终端进一步将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上报给网络。这样,网络侧可以充分了解终端实际的能力参数。较优的,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可以是参数值优于所述第一uecategory中对应能力参数的能力参数。

这里,峰值速率可以通过“每tti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来表征,例如,将每tti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1000的结果作为峰值速率。由于category9(或category10)的峰值速率最大(这里峰值速率的参数值较大时,峰值速率较优),因此,终端进一步将category9(或category10)的相关终端能力参数发送给网络侧。所述相关终端能力参数包括:每传输时间间隔tti下行共享信道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每tti单个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以及软信道比特总数中的至少一种,例如,每tti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即452256),每tti单个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即149776),以及,软信道比特总数(5481216)等参数,携带在终端能力报告消息发送给网络侧。

基于上述终端上报能力信息的方法,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获取终端能力信息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如基站等。请参照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能力信息的获取方法,包括:

步骤21,接收终端发送的包含有第一uecategory的终端能力报告消息,其中,第一uecategory是所述终端支持的多种uecategory中具有最大单载波吞吐量的uecategory。

步骤22,根据所述终端能力报告消息,确定所述终端支持的uecategory为所述第一uecategory。

这里,网络侧可以根据所述终端能力报告消息,确定终端支持的uecategory为所述第一uecategory。由于第一uecategory是终端支持的多种uecategory中具有最大单载波吞吐量的uecategory,因此网络侧可以据此确定终端支持的最大单载波吞吐量,从而据此进行调度控制。本发明实施例在上述步骤22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终端支持的所述第一uecategory,对所述终端进行调度控制。例如,网络侧根据网络侧以及终端各自在单个载波上的最大单载波吞吐量进行适配,确定出一个合适的单载波吞吐量(例如,选取两者中的较小者),并据此进行终端的调度控制,从而在网络侧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保证终端在单个载波上能够获得的体验最优化。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还可能上报附加能力参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附加能力参数是参数值不同于所述第一uecategory中对应能力参数的能力参数。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附加能力参数为参数值优所述第一uecategory中对应能力参数的能力参数。这样,网络侧还可以进一步接收终端上报的上报的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进而,根据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能够支持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定义的终端能力。

这里,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包括:每传输时间间隔tti下行共享信道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每tti单个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以及软信道比特总数中的至少一种。此时,在上述步骤22之后,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能够支持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定义的终端能力;以及,根据所述终端支持的所述第一uecategory、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定义的终端能力,对所述终端进行调度控制。

仍然以上述场景2为例,由于网络侧获得了更多的终端实际支持的能力参数,因此,在上述场景2中,网络侧可以根据category9/10下面的每tti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和/或软信道比特总数能力,确定在3载波聚合时,终端在category9的能力参数下,能够获得最大的峰值速率,并据此进行终端的调度控制。

通过以上终端能力信息的上报及获取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在网络侧能力未知的情况下,由终端上报其具有最大单载波吞吐量的第一uecategory,以保证终端在单个载波上的数据传输体验。另外,更进一步的,终端还可以进一步发送其附加能力参数,网络侧结合上述附加能力参数进行调度控制,能够获得更好的数据传输体验。

基于以上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实现上述方法的设备。请参照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包括:

设备等级确定单元31,用于在所述终端有能力支持多种用户设备等级uecategory时,确定自身支持的多种uecategory中具有最大单载波吞吐量的第一uecategory;

报告单元32,用于在向网络侧发送ue设备等级的流程中,将所述第一uecategory的终端能力上报给网络。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上述终端还可以包括:

第一附加能力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支持载波聚合能力时,从所述终端自身能力支持的多种uecategory中选择出附加能力参数,所述附加能力参数为:参数值不同于所述第一uecategory中对应能力参数的能力参数;

所述报告单元,还用于将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上报给网络。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上述终端还可以包括:

第二附加能力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支持载波聚合能力时,从所述终端自身能力支持的多种uecategory中选择出附加能力参数,所述附加能力参数为:参数值优于所述第一uecategory中对应能力参数的能力参数;

所述报告单元,还用于将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上报给网络。

这里,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包括:每传输时间间隔tti下行共享信道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每tti单个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以及软信道比特总数中的至少一种。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该网络设备具体可以是基站,如图4所示,该网络侧设备包括:

报告消息接收单元4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包含有第一用户设备等级uecategory的终端能力报告消息,其中,第一uecategory是所述终端所能支持的多种uecategory中具有最大单载波吞吐量的uecategory;

终端能力确定单元42,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能力报告消息,确定所述终端支持的uecategory为所述第一uecategory。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上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第一调度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终端支持的所述第一uecategory,对所述终端进行调度控制。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报告消息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所述附加能力参数为:参数值不同于所述第一uecategory中对应能力参数的能力参数;此时,所述终端能力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能够支持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定义的终端能力。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报告消息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所述附加能力参数为:参数值优于所述第一uecategory中对应能力参数的能力参数;此时,所述终端能力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能够支持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定义的终端能力。

这里,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包括:

第二调度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终端支持的所述第一uecategory、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及其参数值定义的终端能力,对所述终端进行调度控制

具体的,所述附加能力参数包括:每传输时间间隔tti下行共享信道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每tti单个dl-sch传输块最大传输比特数,以及软信道比特总数中的至少一种。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