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盖等级切换方法、基站及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92015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覆盖等级切换方法、基站及终端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覆盖等级切换。



背景技术:

mtc(machinetypecommunication,机器类型通信)又称为m2m(machinetomachine,机器间通信),或者iot(internetofthings,物联网)。mtc将是未来通信领域的一项重要应用,主要涵盖智能抄表、医疗检测监控、物流检测、工业检测监控、汽车联网、智能社区以及可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围绕mtc通信构造的物联网产业被认为是信息产业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的第四次浪潮,是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

一类重要的mtc通信系统是基于现有蜂窝网络基础架构的通信系统,这一类mtc通信系统通常被称为cellularmtc(蜂窝机器类型通信)或者cellulariot(简称ciot,蜂窝物联网)。3gpp(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标准组织一直关注cellularmtc的发展,并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的标准化。目前cellularmtc业务对网络和mtc终端的需求主要包括:大覆盖范围需求、极高的连接数量、低成本需求、低功耗需求。

由于ciot系统需要支持很大的覆盖范围,对处于不同通信环境下的终端,基站的调度策略将完全不同。为了保证通信的可靠性,节省基站的发送功率,需要对不同信道条件的终端进行区分,以方便基站进行调度。为此ciot系统引入了覆盖等级的概念,对处于同一覆盖等级的终端,信道传输条件相似,基站可以对这类终端采用相似的调度参数;而对处于不同覆盖等级的终端,由于信道传输条件不同,基站将采用不同的调度参数。

在现有ciot系统中,终端的覆盖等级由终端自主选择并上报给基站。基站若需要变更终端的覆盖等级,需要使用额外信令来指示终端切换覆盖等级,增加了控制信令开销。并且在现有ciot系统中,终端实际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组合数量小于调制编码方式表中调制编码方式组合数量,造成了控制信息开销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覆盖等级切换方法、终端及基站,本申请在不引入新的控制信令情况下实现了基站控制终端切换覆盖等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换覆盖等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基站接收终端上报的覆盖等级信息,该覆盖等级信息指示了该终端当前对应的第一覆盖等级;该基站根据该第一覆盖等级,确定是否需要将该终端由该第一覆盖等级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在确定需要将该终端由该第一覆盖等级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的情况下,则该基站查询预设的调制编码方式mcs表,确定切换的目标覆盖等级,以及与该目标覆盖等级对应的第一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其中,该mcs表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指示将该终端切换到第二覆盖等级的mcsindex;该基站将该第一mcsindex发送给该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在不引入新的控制信令的情况下,基站通过使用调制编码方式mcs表中的至少一个调制编码方式索引指示终端切换覆盖等级上,实现了基站控制终端切换覆盖等级的目的。

在一个示例中,该基站根据该第一覆盖等级,确定是否需要将该终端由第一覆盖等级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包括:该基站根据调度该终端接收下行数据或者基站接收上行数据的情况,确定该终端上报的第一覆盖等级是否可用,若该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接收异常,则确定该第一覆盖等级不可用,需要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若该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接收正常,则确定该第一覆盖等级可用,不需要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

在一个示例中,该基站根据该第一覆盖等级,确定是否需要将该终端由该第一覆盖等级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包括:该基站根据该基站在该第一覆盖等级下的负载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将该终端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若该基站在该第一覆盖等级下的负载情况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该终端需要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若该基站在该第一覆盖等级下的负载情况小于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该终端不需要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

在一个示例中,该确定切换的目标覆盖等级,包括:选定与该第一覆盖等级相差小的第二覆盖等级作为该切换的目标覆盖等级。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接收器,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覆盖等级信息,该覆盖等级信息指示了该终端当前对应的第一覆盖等级;处理器,用于根据该第一覆盖等级,确定是否需要将该终端由该第一覆盖等级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在确定需要将该终端由该第一覆盖等级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的情况下,查询预设的调制编码方式mcs表,确定切换的目标覆盖等级,以及与该目标覆盖等级对应的第一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其中,该mcs表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指示将该终端切换到第二覆盖等级的mcsindex;发射器,用于将该第一mcsindex发送给该终端。

在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换覆盖等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向基站上报覆盖等级信息,该覆盖等级信息指示了该终端当前对应的第一覆盖等级;该终端接收来自该基站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根据接收的该mcsindex,查询预设的调制编码方式mcs表,得到切换的目标覆盖等级,或者得到发送上行数据或接收下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其中,该mcs表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指示将该终端切换至第二覆盖等级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

在一个示例中,该mcs表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指示调制编码方式的mcsindex。

在一个示例中,在该终端查询预设的调制编码方式mcs表,得到切换的 目标覆盖等级之后,包括:该终端接收基站广播的目标覆盖等级的参数,该参数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聚合等级或重复接收次数。

在一个示例中,该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广播的目标覆盖等级的参数之后,包括:该终端根据该目标覆盖等级的pdcch的聚合等级或重复接收次数接收该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控制信息。

在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发射器,用于向基站上报覆盖等级信息,该覆盖等级信息指示了该终端当前对应的第一覆盖等级;接收器,用于接收来自该基站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处理器,用于根据接收的该mcsindex,查询预设的调制编码方式mcs表,得到切换的目标覆盖等级,或者得到发送上行数据或接收下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其中,该mcs表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指示将该终端切换至第二覆盖等级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根据调制编码方式索引以及该终端的当前覆盖等级,通过查询该mcs表,得到相应调制参数,并根据该调制参数接收下行数据或者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该下行数据的调制参数包括数字调制方式、码率、重复次数,该上行数据的调制参数包括数字调制方式、码率、绑定因子、重复因子、物理数据速率。

在一个示例中,基站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发送下行或上行调度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使用当前覆盖等级不常用的至少一个调制参数及其相应调制编码方式索引指示切换覆盖等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使用ciot系统中当前覆盖等级下不常用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指示终端切换覆盖等级,节省了系统开销。

本申请在不引入新的控制信令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指示终端切换覆盖等级,节省了系统开销,实现了基站 控制终端切换覆盖等级的目的,使系统负载均衡,从而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ciot系统中覆盖等级切换方法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在ciot系统中,终端在随机接入(randomaccess)前,通过下行测量的方式确定自己的覆盖等级,例如,终端根据小区的同步信道质量和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质量等来确定覆盖等级。随机接入是指从终端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尝试接入网络到与网络建立起基本的信令连接之前的过程。终端在随机接入请求中,将自己选定的覆盖等级上报给基站。

基站根据终端的当前覆盖等级以及ciot网络负载情况或者数据接收情况(包括基站接收上行数据和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情况),对终端进行调度或者切换终端覆盖等级。基站对终端的调度包括下行调度和上行调度。下行调度是指基站调度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下行数据将通过pdsch(physicaldownlinkshare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发送。上行调度是指基站调度终端发送上行数据,上行数据将通过pusch(physicaluplinkshare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发送。基站一般通过pdcch(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调度信息,包括下行调度信息(参见下表1)以及上行调度信息(参见下表2)。pdcch用于承载调度pusch数据及pdsch数据的控制信息,包含数据传输格式、资源分配、上下行调度许可、功率控制以及重传信息等。

在一个示例中,基站通过pdcch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为:

表1

表1中,参数pdschmcs值即mcsindex(调制编码方式索引)用于指示接收下行数据的调制参数以及切换覆盖等级,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码率、重复次数,具体可参见下表3(包括表3-1、表3-2、表3-3,在此统称为表3)、表6、表7。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下行调度信息不限于表1中的messageid(消息标识符)、msid(用户设备标识符)、pdschsub-carrier(pdsch子载波数)、pdschstartposition(pdsch起始位置)、pdschmcs(pdsch调制编码方式),表1中示出的下行调度信息仅是一个例子。并且pdschmcs用于指示接收下行数据的调制参数不限于调制方式、码率、重复次数,即并未限定于下表3(包括表3-1、表3-2、表3-3)、表6、表7中所示的调制参数。

在一个示例中,基站通过pdcch发送的上行调度信息为:

表2

表2中,参数puschmcs即mcsindex(调制编码方式索引)用于指示发送上行数据的调制参数以及切换覆盖等级,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码率、绑定因子、重复因子、物理数据速率等,具体可参见下表4(包括表4-1、表4-2、表4-3,在此统称为表4)、下表5(包括表5-1、表5-2、表5-3,在此称为表5)、表8、表9。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行调度信息不限于表2中的messageid(消息标识符)、msaccessidentity(用户设备标识符)、puschsub-carrier(pdsch子载波数)、puschstartposition(pusch起始位置)、pdschmcs(pusch调制编码方式)、puschcbs(pusch编码块大小),表2中示出的上行调度信息仅是一个例子。并且puschmcs用于指示发送上行数据的调制参数不限于码率、绑定因子、重复因子、物理数据速率,即并未限定于下表4(包括表4-1、表4-2、表4-3)、表5(包括表5-1、表5-2、表5-3)、表8、表9中所示的调制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个mtc基站下的多个终端的覆盖等级,实际上,在ciot系统中,一个mtc基站下存在大量的多种不同类型的终端,例如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水/电表、监控设备等。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基站(basestation,简称bs)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于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mtc基站,例如在lte网络中的节点b(evolvednodeb简称:enb或者enodeb),在第三代3g网络中的节点b(nodeb)等。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的ciot系统也并未被限定划分为3个覆盖等级,实际上,ciot系统可以划分成任意多个等级,如ciot系统可划分为4个覆盖等级。

本申请实施例使用ciot系统中至少一个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指示终端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上,使得本申请实施例在不增加调度信息开销的情况下,完全复用现有调度信息,并达到基站指示终端切换覆盖等级的目的,下面将详述。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ciot系统中覆盖等级切换方法示意图。

在201部分,终端通过下行测量的方式确定第一覆盖等级,即确定该终端的当前覆盖等级。例如,该终端根据小区的同步信道质量和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质量等来确定其当前覆盖等级。

在202部分,终端向基站上报该终端的覆盖等级信息,且该覆盖等级信息指示了该终端当前对应的第一覆盖等级。也就是说,该终端向基站上报其当前覆盖等级,例如该终端向基站上报其当前覆盖等级为极限覆盖等级。

在203部分,基站接收终端上报的该终端当前对应的第一覆盖等级,根据该第一覆盖等级,确定是否需要将该终端由该第一覆盖等级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也就是说,该基站根据其接收到的该终端的当前覆盖等级,确定是否需要切换该终端的覆盖等级。

在一个示例中,该基站根据该基站在该第一覆盖等级下(该终端的当前覆 盖等级)的负载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将该终端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上。若该基站在该第一覆盖等级下的负载情况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该终端需要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若该基站在该第一覆盖等级下的负载情况小于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该终端不需要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

进一步地,当基站使用为其分配的空口资源(例如,由ciot服务网关节点c-sgn为该基站分配空口资源)的全部或大部分(具体数值可以通过设定阈值的方式实现,例如,设定阈值为90%空口资源),调度该第一覆盖等级下的各终端,却不能实现对该第一覆盖等级下所有终端的调度,则该基站将该终端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上。

进一步地,该基站将该终端切换至目标覆盖等级,该目标覆盖等级相对于第一覆盖等级(即终端的当前覆盖等级)的负载情况更好,即将终端切换至负载更小的覆盖等级上。或者该基站将该终端切换至信道条件相对于第一覆盖等级信道条件更好的覆盖等级上。

在另一个示例中,该基站根据调度该终端接收下行数据或者基站接收上行数据的情况,确定该终端上报的该第一覆盖等级是否可用,若该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接收异常,则确定该第一覆盖等级不可用,需要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若该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接收正常,则确定该第一覆盖等级可用,不需要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

进一步地,该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接收异常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该基站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该终端向该基站反馈未收到该下行数据,或者该终端向该基站反馈接收下行数据发生错误,则说明该下行数据接收异常;另一种情况是,该基站调度该终端发送上行数据,在预设时间内,该基站未收到该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则说明该上行数据接收异常。

在204部分,基站在确定需要将该终端由该第一覆盖等级(即该终端的当前覆盖等级)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的情况下,该基站查询预设的调制编码方式mcs表,确定切换的目标覆盖等级,以及与该目标覆盖等级对应的第一 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其中,该mcs表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指示将该终端切换到第二覆盖等级的mcsindex。

进一步地,该基站在确定不需要将该终端由第一覆盖等级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的情况下,该基站通过查询该mcs表,确定与该第一覆盖等级匹配的调制编码方式所对应的第二mcsindex;其中,该第二mcsindex用于指示调度终端接收下行数据或发送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也就是说,该mcs表除了至少包括一个用于指示切换覆盖等级的mcsindex之外,还至少包括一个用于指示调制编码方式的mcsindex。

在该mcs表中,包括两类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第一类mcsindex用于指示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第二类mcsindex用于指示调制编码方式;其中,第一类mcsindex是当前覆盖等级下不常用的mcsindex,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使用当前覆盖等级下不常用的mcsindex指示终端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上。

具体地,在ciot系统中,基站与终端在通信之前,会分别预先配置下行调度信息中的参数pdschmcs(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调制编码方式)以及上行调度信息中的参数puschmcs(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调制编码方式)。且所配置的参数pdschmcs、puschmcs分别以表格的形式存储即mcs表,参见下表3至表9。

进一步地,该基站根据在该第一覆盖等级下,调度该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或接收下行数据的码块大小,从该至少一个用于指示调制编码方式的mcsindex中确定与该上行或下行数据的码块大小相匹配的该第二mcsindex。也就是说,该终端的当前覆盖等级为第一覆盖等级,该基站调度该第一覆盖等级下的该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或接收下行数据,该基站根据调度该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或接收下行数据的码块大小,从该至少一个用于指示调制编码方式的mcsindex中确定与该上行或下行数据的码块大小相匹配的该第二mcsindex。

下面将详述mcs表,具体参见下表3至表9。

该mcs表包括pdschmcs表和puschmcs表。该pdschmcs表(如下表3)包括指示接收下行数据的调制参数项(item)以及与下行数据调制参数相对应的mcsindex(调制编码方式索引)项(item),并包括指示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项以及相应mcsindex;且在该pdschmcs表中,使用的是不常用的调制参数相对应的mcsindex,用于指示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上。如下表3所示,该下行数据的调制参数包括数字调制方式、码率、重复次数。

该的puschmcs表(如下表4、表5)包括指示发送上行数据的调制参数项以及与上行数据调制参数相对应的mcsindex(调制编码方式索引)项(item),并包括指示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项(item)以及相应mcsindex;且使用的是不常用的调制参数相对应的mcsindex,用于指示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上。如表4、表5所示,该上行数据的调制参数包括数字调制方式、码率、绑定因子、重复因子、物理数据速率等。

下面先详述该pdschmcs表,该pdschmcs表包括极限覆盖等级下的pdschmcs表,即下表3-1,普通覆盖等级下的pdschmcs表,即下表3-2,以及扩展覆盖等级下的pdschmcs表,即下表3-3。

在一个示例中,极限覆盖等级下的pdschmcs表为:

表3-1

在表3-1中,调制方式modulation用于指示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数字调制方式,码率codingrate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编码速率,重复次数repetition用于指示终端接收单个传输块的重复发送次数。

在表3-1中,对于极限覆盖等级下的pdschmcs,第二类mcsindex为mcsindex0~7,用于指示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码率、重复次数;第一类mcsindex为mcsindex8~10,用于指示终端从当前覆盖等级即极限覆盖等级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如普通覆盖等级或扩展覆盖等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极限覆盖等级的pdschmcs表,即上表3-1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不限于0~10,表3-1示出的mcsindex以及各mcsindex所指示内容仅是一个例子。

此外,在表3-1中,对于极限覆盖等级下的pdschmcs,mcsindex为8~10时用于指示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具体mcsindex值用于切换至哪个覆盖等级并未做限定;而如果mcsindex为8~10均用于切换覆盖等级,则表示ciot系统包括3个以上覆盖等级,例如包括4个覆盖等级。

由表3-1可知,在终端处于极限覆盖等级下时,如果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的pdschmcs值为0~7,即mcsindex为0~7时,其指示终端接收下行数据时采用的调制参数,包括数字调制方式、码率及重复次数,具体数值参见上表3-1。如果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的pdschmcs值为8~10时,即mcsindex为8~10时,其指示终端从当前覆盖等级即极限覆盖等级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如普通覆盖等级或扩展覆盖等级。

在现有的pdschmcs表中,在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为0~7情况下,调制方式、码率及重复次数与上表3-1相同。而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为8时,调制方式为8psk,码率为2/3,重复次数为1;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为9时,调制方式为16qam,码率为1/2,重复次数为1;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为10时,调制方式为16qam,码率为2/3,重复次数为1。并且现有的pdschmcs表适用于ciot系统中的所有覆盖等级,包括极限覆盖等级、扩展覆盖等级和普通覆盖等级。然而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为8~10时,下行数据传输的调制方式为8psk或16qam。对处于极限覆盖下的终端来说,由于信道质量很差,基站几乎不使用8psk或16qam这样的高阶调制方式向终端发送资源,如果基站强行使用8psk或16qam这样的高阶调制方式向终端发送资源,会造成传输的数据块与无线信道条件严重不匹配,接收译码错误率极高,从而浪费无线空口资源和终端的功耗。因此对于极限覆盖下的终端,基站在调度时几乎不使用mcsindex8~10这3个表项。因此现有技术造成了控制信息开销的浪费。

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现有pdschmcs表中,极限覆盖等级下不常用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8~10这3个表项,指示终端切换覆盖等级,节省 了系统开销。同时也能够实现基站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切换终端覆盖等级的目的,使整个ciot系统负载均衡;并且可以实现终端在极限覆盖等级下,接收数据异常时切换覆盖等级的目的。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不引入新的控制信令情况下,实现对终端覆盖等级的切换。

在一个示例中,普通覆盖等级下的pdschmcs表为:

表3-2

在表3-2中,调制方式modulation用于指示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数字调制方式,码率codingrate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编码速率,重复次数repetition用于指示终端接收单个传输块的重复发送次数。

在表3-2中,对于普通覆盖等级下的pdschmcs,第一类mcsindex为mcsindex0~2,用于指示终端从当前覆盖等级即普通覆盖等级切换至其他它 覆盖等级如极限覆盖等级或扩展覆盖等级;第二类mcsindex为mcsindex3~10,用于指示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码率、重复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普通覆盖等级的pdschmcs表,即上表3-2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不限于0~10,表3-2示出的mcsindex以及各mcsindex所指示内容仅是一个例子。

此外,在表3-2中,对于普通覆盖等级下的pdschmcs,mcsindex为0~2时,用于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具体mcsindex值用于切换至哪个覆盖等级并未做限定;而如果mcsindex为0~2均用于切换覆盖等级时,则表示ciot系统包括3个以上覆盖等级,例如包括4个覆盖等级。

由表3-2可知,在终端处于普通覆盖等级下时,如果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的pdschmcs值为3~10时,即mcsindex为3~10时,其指示终端接收下行数据时采用的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码率及重复次数,具体数值参见上表3-2。如果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的pdschmcs值为0~2时,即mcsindex为0~2时,其指示终端从当前覆盖等级即普通覆盖等级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如极限覆盖等级或扩展覆盖等级。

在现有的pdschmcs表中,在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为3~10时,调制方式、码率及重复次数与上表3-2相同。而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为0时,表示数字调制方式为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码率为1/3,重复次数为8;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为1时,表示数字调制方式为bpsk,码率为1/3,重复次数为4;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为2时,表示数字调制方式为bpsk,码率为1/3,重复次数为2。并且现有的pdschmcs表适用于ciot系统中的所有覆盖等级,包括极限覆盖等级、扩展覆盖等级和普通覆盖等级。然而各覆盖等级却并不会全部使用mcs表中的所有调制参数。对处于普通覆盖等级的终端来说,其信道质量较好,基站不需要使用重复发送同一传输块就可以和终端通信,因此几乎不使用mcsindex0~2这3个表项。

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现有pdschmcs表中,在普通覆盖等级下不常用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0~2这3个表项,指示终端切换覆盖等级,节省了系统开销。同时也能够实现基站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切换终端覆盖等级的目的,使整个ciot系统负载均衡;并且可以实现终端在普通覆盖等级下接收数据异常时,切换覆盖等级的目的。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不引入新的控制信令情况下,实现对终端覆盖等级的切换。

在一个示例中,扩展覆盖等级下的pdschmcs表为:

表3-3

在表3-3中,调制方式modulation用于指示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数字调制方式,码率codingrate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编码速率,重复次数repetition用于指示终端接收单个传输块的重复发送次数。

在表3-3中,对于扩展覆盖等级下的pdschmcs,第二类mcsindex为 mcsindex1~8,用于指示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码率、重复次数;第一类mcsindex为0、9、10,用于指示终端从当前覆盖等级即扩展覆盖等级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如极限覆盖等级或普通覆盖等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扩展覆盖等级的pdschmcs表,即上表3-3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不限于0~10,表3-3示出的mcsindex以及各mcsindex所指示内容仅是一个例子。

此外,在表3-3中,对于扩展覆盖等级下的pdschmcs,mcsindex为0、9、10时,用于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具体mcsindex值用于切换至哪个覆盖等级并未做限定;而如果mcsindex为0、9、10均用于切换覆盖等级时,则表示ciot系统包括3个以上覆盖等级,例如包括4个覆盖等级。

由表3-3可知,在终端处于扩展覆盖等级下时,如果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的pdschmcs值为1~8时,即mcsindex为1~8时,其指示终端接收下行数据所采用的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码率及重复次数,具体数值参见上表3-3。如果基站发送的下行调度信息的pdschmcs值为0、9、10时,即mcsindex为0、9、10时,其指示终端从当前覆盖等级即扩展覆盖等级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如极限覆盖等级或普通覆盖等级。

现有的pdschmcs表适用于ciot系统中的所有覆盖等级,包括极限覆盖等级、扩展覆盖等级和普通覆盖等级。然而对处于扩展覆盖下的终端来说,其到基站的信道质量好于极限覆盖等级,但又差于普通覆盖等级。因此在扩展覆盖等级下的终端即不常使用mcsindex0~1这样连续重复传输4~8次的低码率传输方式,也不常使用16qam这样的高阶调制方法。因此现有技术造成了控制信息开销的浪费。

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现有pdschmcs码表中,扩展覆盖等级下不常用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0、9、10,指示终端切换覆盖等级,节省了系统开销。同时也能够实现基站可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切换终端覆盖等级的目的,使整个ciot系统负载均衡;并且可以实现终端在扩展覆盖等级下接收数据异 常时切换覆盖等级的目的。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不引入新的控制信令情况下,实现对终端覆盖等级的切换。

下面以采用gmsk(gaussianfilteredminimumshiftkeying,高斯最小频移键控)及psk(相移键控)调制方式为例,阐述puschmcs表。

需要说明的是,gmsk调制方式多用于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中。psk(相移键控)调制方式多用于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或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

下表4为采用gmsk调制方式的puschmcs表,包括采用gmsk调制方式的极限覆盖等级下的puschmcs表,即下表4-1,采用gmsk调制方式的普通覆盖等级下的puschmcs表,即下表4-2,以及采用gmsk调制方式的扩展覆盖等级下的puschmcs表,即下表4-3。

下表5为采用psk调制方式的puschmcs表,包括采用psk调制方式的极限覆盖等级下的puschmcs表,即下表5-1,采用psk调制方式的普通覆盖等级下的puschmcs表,即下表5-2,以及采用psk调制方式的扩展覆盖等级下的puschmcs表,即下表5-3。

在一个示例中,采用gmsk调制方式的极限覆盖等级下的puschmcs表为:

表4-1

在表4-1中,调制方式modulation指示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码率codingrate指示上行数据的编码速率,绑定因子bondingfactor指示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绑定载波的数量,重复因子repetitionfactor指示终端接收单个传输块的重复发送次数,物理数据速率phydatarate指示单位时间传送数据位数,其值可根据调制方式、码率、绑定因子、重复因子得到。

在表4-1中,对于采用gmsk调制方式的极限覆盖等级下的puschmcs,第二类mcsindex为mcsindex0~7,用于指示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的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码率、绑定因子、重复因子、物理数据速率;第一类mcsindex为mcsindex8~9,用于指示终端从当前覆盖等级即极限覆盖等级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如普通覆盖等级或扩展覆盖等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采用gmsk调制方式的极限覆盖等级下的puschmcs表(即上表4-1)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不限于0~9,表4-1示出的mcsindex以及各mcsindex所指示内容仅是一个例子。

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现有的gmsk调制方式的puschmcs表中,极限覆盖等 级下不常用的puschmcs值,即mcsindex8~9表项,指示终端切换覆盖等级,节省了系统开销。同时也能够实现基站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切换终端覆盖等级的目的,使整个ciot系统负载均衡;并且可以实现终端在极限覆盖等级下接收数据异常时切换覆盖等级的目的。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不引入新的控制信令情况下,实现对终端覆盖等级的切换。

在一个示例中,采用gmsk调制方式的普通覆盖等级下的puschmcs表为:

表4-2

在表4-2中,调制方式modulation指示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码率codingrate指示上行数据的编码速率,绑定因子bondingfactor指示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绑定载波的数量,重复因子repetitionfactor指示终端接收单个传输块的重复发送次数,物理数据速率phydatarate指示单位时间传送数据位数,其值可根据调制方式、码率、绑定因子、重复因子得到。

在表4-2中,对于采用gmsk调制方式的普通覆盖等级下的puschmcs,第二类mcsindex为mcsindex2~9,用于指示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的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码率、绑定因子、重复因子、物理数据速率;第一类mcsindex为mcsindex0~1,用于指示终端从当前覆盖等级即普通覆盖等级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如极限覆盖等级或扩展覆盖等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采用gmsk调制方式的普通覆盖等级下的puschmcs表(即上表4-2)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不限于0~9,表4-2示出的mcsindex以及各mcsindex所指示内容仅是一个例子。

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现有的gmsk调制方式的puschmcs表中,普通覆盖等级不常用的puschmcs值,即mcsindex0~1表项,指示终端切换覆盖等级,节省了系统开销。同时能够实现基站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切换终端覆盖等级的目的,使整个ciot系统负载均衡;并且可以实现终端在普通覆盖等级下接收数据异常时切换覆盖等级的目的。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不引入新的控制信令情况下,实现对终端覆盖等级的切换。

在一个示例中,采用gmsk调制方式的扩展覆盖等级下的puschmcs表为:

表4-3

在表4-3中,调制方式modulation指示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码率codingrate指示上行数据的编码速率,绑定因子bondingfactor指示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绑定载波的数量,重复因子repetitionfactor指示终端接收单个传输块的重复发送次数,物理数据速率phydatarate指示单位时间传送数据位数,其值可根据调制方式、码率、绑定因子、重复因子得到。

在表4-3中,对于采用gmsk调制方式的扩展覆盖等级下的puschmcs,第二类mcsindex为mcsindex1~8,用于指示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的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码率、绑定因子、重复因子、物理数据速率;第一类mcsindex为mcsindex0、9,用于指示终端从当前覆盖等级即扩展覆盖等级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如极限覆盖等级或普通覆盖等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采用gmsk调制方式的扩展覆盖等级下的puschmcs表,即上表4-3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不限于0~9,表4-3示出的mcsindex以及各mcsindex所指示内容仅是一个例子。

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现有的gmsk调制方式的puschmcs表中,扩展覆盖等 级不常用的puschmcs值,即mcsindex0、9表项,指示终端切换覆盖等级,节省了系统开销。同时能够实现基站可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切换终端覆盖等级的目的,使整个ciot系统负载均衡;并且可以实现终端在扩展覆盖等级下接收数据异常时切换覆盖等级的目的。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不引入新的控制信令情况下,实现对终端覆盖等级的切换。

在一个示例中,采用psk调制方式的极限覆盖等级下的puschmcs表为:

表5-1

在表5-1中,调制方式modulation指示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码率codingrate指示上行数据的编码速率,绑定因子bondingfactor指示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绑定载波的数量,重复因子repetitionfactor指示终 端接收单个传输块的重复发送次数,物理数据速率phydatarate指示单位时间传送数据位数,其值可根据调制方式、码率、绑定因子、重复因子得到。

在表5-1中,对于采用psk调制方式的极限覆盖等级下的puschmcs,第二类mcsindex为mcsindex0~9,用于指示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的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码率、绑定因子、重复因子、物理数据速率;第一类mcsindex为mcsindex10~11,用于指示终端从当前覆盖等级即极限覆盖等级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如普通覆盖等级或扩展覆盖等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采用psk调制方式的极限覆盖等级下的puschmcs表(即上表5-1)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不限于0~11,表5-1示出的mcsindex以及各mcsindex所指示内容仅是一个例子。

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现有的psk调制方式puschmcs表中,极限覆盖等级下不常用的puschmcs值,即mcsindex10、11表项,指示终端切换覆盖等级,节省了系统开销。同时也能够实现基站可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切换终端覆盖等级的目的,使整个ciot系统负载均衡;并且可以实现终端在极限覆盖等级下接收数据异常时切换覆盖等级的目的。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不引入新的控制信令情况下,实现对终端覆盖等级的切换。

在一个示例中,采用psk调制方式的普通覆盖等级下的puschmcs表为:

表5-2

在表5-2中,调制方式modulation指示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码率codingrate指示上行数据的编码速率,绑定因子bondingfactor指示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绑定载波的数量,重复因子repetitionfactor指示终端接收单个传输块的重复发送次数,物理数据速率phydatarate指示单位时间传送数据位数,其值可根据调制方式、码率、绑定因子、重复因子得到。

在表5-2中,对于采用psk调制方式的普通覆盖等级下的puschmcs,第二类mcsindex为mcsindex2~11,用于指示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的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码率、绑定因子、重复因子、物理数据速率;第一类mcsindex 为mcsindex0~1,用于指示终端从当前覆盖等级即普通覆盖等级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如极限覆盖等级或扩展覆盖等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采用psk调制方式的普通覆盖等级下的puschmcs表(即上表5-2)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不限于0~11,表5-2示出的mcsindex以及各mcsindex所指示内容仅是一个例子。

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现有的psk调制方式的puschmcs表中,普通覆盖等级不常用的pushcmcs值,即mcsindex0、1表项,指示终端切换覆盖等级,节省了系统开销。同时能够实现基站可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切换终端覆盖等级的目的,使整个ciot系统负载均衡;并且可以实现终端在普通覆盖等级下接收数据异常时切换覆盖等级的目的。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不引入新的控制信令情况下,实现对终端覆盖等级的切换。

在一个示例中,采用psk调制方式的扩展覆盖等级下的puschmcs表为:

表5-3

在表5-3中,调制方式modulation指示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码率codingrate指示上行数据的编码速率,绑定因子bondingfactor指示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绑定载波的数量,重复因子repetitionfactor指示终端接收单个传输块的重复发送次数,物理数据速率phydatarate指示单位时间传送数据位数,其值可根据调制方式、码率、绑定因子、重复因子得到。

在表5-3中,对于采用psk调制方式的扩展覆盖等级下的puschmcs,第二类mcsindex为mcsindex1~10,用于指示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的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码率、绑定因子、重复因子、物理数据速率;第一类mcsindex为mcsindex0、11,用于指示终端从当前覆盖等级即扩展覆盖等级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如极限覆盖等级或普通覆盖等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采用psk调制方式的扩展覆盖等级下的puschmcs表(即上表5-3)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不限于0~11,表5-3示出的mcsindex以及各mcsindex所指示内容仅是一个例子。

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现有的psk调制方式的puschmcs表中,扩展覆盖等级不常用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0、11表项,指示终端切换覆盖等级,节省了系统开销。同时能够实现基站可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切换终端覆盖等级的目的,使整个ciot系统负载均衡;并且可以实现终端在扩展覆盖等级下接收数据异常时切换覆盖等级的目的。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不引入新的控制信令情况下,实现对终端覆盖等级的切换。需要说明的是,上表3、4、5中的调制参数以及用于指示切换覆盖等级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仅是一个示例。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并未限定pdschmcs的调度参数仅包括数字调制方式、码率、重复次数,也未限定puschmcs的调度参数仅包括数字调制方式、码率、绑定因子、重复因子、物理数据速率;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也并未限定由哪个mcsindex指示切换至哪个覆盖等级,而是仅限定由当前覆盖等级下不常用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指示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上。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该mcs表中,包括两类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第一类mcsindex除用于指示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同时还指示本次调度的调制参数,第二类mcsindex用于指示调制编码方式。也就是说,在pdschmcs表中,在指示终端设备切换覆盖等级表项中还包括本次调度的调制参数包括数字调制方式、码率、重复次数,参见下表6。在该puschmcs表中,在指示终端切换覆盖等级表项中还包括本次调度的调制参数包括数字调制方式、码率、重复因子、绑定因子、物理数据速率。

下面以在极限覆盖等级下,由pdschmcs表中的mcsindex8~10指示切换覆盖等级并指示本次调度的调制参数为例,进行阐述,参见下表6。

表6

在表6中,第一类mcsindex为mcsindex8~10,除用于指示切换覆盖等级同时还用于指示本次调度的调制参数。第二类mcsindex为mcsindex0~7,用于指示调制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表6中,在mcsindex为8~10时,指示本次调度的调制参数具体数值仅是一个例子。

在其它覆盖等级下包括普通覆盖等级和扩展覆盖等级,通过pdschmcs表中不常用的mcsindex指示切换覆盖等级的同时指示本次调度的调制参数, 以及通过puschmcs表中不常用的mcsindex指示切换覆盖等级的同时指示本次调度的调制参数,与极限覆盖等级下通过pdschmcs表中不常用的mcsindex指示切换覆盖等级的同时指示本次调度的调制参数,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由于mcsindex只有基站进行上行调度或下行调度时才会发送,因此,将切换覆盖等级与本次调度的调制参数绑定在一起并通过一个mcsindex指示(参见上表6),节省了一次调度机会,使终端切换覆盖等级的同时根据本次调度的调制参数接收pdsch数据或发送pusch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在出厂前已经配置好该pdschmcs表和puschmcs表,参见上表3、表4、表5、表6,并将其存储起来。

在另一个示例中,终端在出厂前预先配置好该pdschmcs表和puschmcs表中当前覆盖等级下所常用的调制参数相对应的mcsindex,例如配置好pdschmcs在极限覆盖等级下所支持的mcsindex为0~7。在该终端接入到ciot系统之前,基站通过系统广播方式通知各终端在各覆盖等级(如极限覆盖等级、普通覆盖等级、扩展覆盖等级)下用于切换覆盖等级的mcsindex。该终端在接收到在各覆盖等级下用于切换覆盖等级的mcsindex后,将其配置至该pdschmcs表及puschmcs表中,从而形成上表3、表4、表5或表6。

在205部分,基站将该第一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发送给终端,且该第一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属于第一类mcsindex,其用于指示切换至目标覆盖等级上;或者该第一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属于第二类mcsindex,其用于指示调度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或者接收下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

也就是说,基站向终端发送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该mcsindex是与切换的目标覆盖等级对应的mcsindex,或者是与调度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或接收下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的mcsindex。

在206部分,终端接收mcsindex,并根据该mcsindex查询预设的调制 编码方式mcs表,得到切换的目标覆盖等级,或者得到调度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或接收下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其中,该mcs表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指示将该终端切换至目标覆盖等级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以及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指示调度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或接收下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

在207部分,终端根据得到的目标覆盖等级,将其当前覆盖等级切换至目标覆盖等级上,或者终端根据得到的调制编码方式接收下行数据或发送上行数据。

具体地,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行或上行调度信息后,获取其中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根据该终端的当前覆盖等级并通过查询存储在该终端中的pdschmcs表(参见表3、表6)或puschmcs表(参见表4、表5),切换覆盖等级或者根据mcsindex对应的调制参数接收下行数据或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使用至少一个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例如,当前覆盖等级下不常用的调制参数相对应的mcsindex,用于指示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上,并用于指示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聚合等级或重复接收次数。其中,该聚合等级包含该切换后覆盖等级下pdcch的时间频率资源分布情况。

此种情况下,该终端设备切换覆盖等级的方法包括:该终端在接收到用于指示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上,并用于指示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聚合等级或重复接收次数的mcsindex之后,该终端根据该mcsindex得到pdcch的聚合等级或重复接收次数,并根据该pdcch的聚合等级或重复接收次数接收目标覆盖等级的pdcch控制信息,如果成功接收到该目标覆盖等级pdcch的控制信息,则覆盖等级切换成功。

在另一个示例中,使用至少一个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用于指示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上。

此种情况下,该终端设备切换覆盖等级的方法包括:该终端获取指示切换至相应覆盖等级后,该终端接收基站广播的目标覆盖等级的参数,该参数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聚合等级或重复接收次数。如果该终端已经存储有该切换后覆盖等级的参数,并且该参数仍然处于有效期内,则该终端不需要接收基站广播的切换后覆盖等级的参数。该终端根据该参数即pdcch的聚合等级或重复接收次数,接收目标覆盖等级的pdcch控制信息,如果成功接收该目标覆盖等级pdcch的控制信息,则覆盖等级切换成功。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使用至少一个调制参数相对应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例如,使用当前覆盖等级下不常用的mcsindex,指示终端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上。在不增加信令开销情况下,实现了覆盖等级的切换。

上述实现方式(即图2及相应内容)是基站及终端包含有多个pdschmcs表及puschmcs表的情况,即在每个覆盖等级下包含一个pdschmcs表和一个puschmcs表,且在每个pdschmcs表或每个puschmcs表中,mcsindex所指示的内容不同。例如,在极限覆盖等级下,pdschmcs表中的mcsindex8~10用于指示切换覆盖等级,而在普通覆盖等级下,pdschmcs表中的mcsindex0~2用于指示切换覆盖等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覆盖等级切换方法,该方法是:基站与终端包含有一个pdshcmcs表及一个puschmcs表,且在该pdshcmcs表及puschmcs表中,将mcsindex及其相应调制参数划分到其常用的覆盖等级上。并且对于当前覆盖等级不常用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则用于指示终端切换覆盖等级,并且切换至该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常用的覆盖等级上,下面详述。

在一个示例中,pdschmcs表为:

表7

在表7中,极限覆盖等级下对应的mcsindex为0~7,普通覆盖等级下对应的mcsindex为3~10,扩展覆盖等级下对应的mcsindex为1~8。需要说明的是,表7中具体数值仅是一个例子。

由表7可知,对于pdschmcs表,在当前覆盖等级为极限覆盖等级时,mcsindex0~7用于指示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码率和重复次数。由于mcsindex9~10仅对应普通覆盖等级,因此在极限覆盖等级下,mcsindex9~10用于指示切换至普通覆盖等级,同时也指示本次调度的调制参数。即对于mcsindex9,在极限覆盖等级下其用于指示切换至普通覆盖等级,同时本次调度的调制参数仍为mcsindex9对应的调制参数,即调制方式16qam、码率1/2、重复次数1。同样,对于mcsindex10,在极限覆盖等级下其用于指示切换至普通覆盖等级,同时本次调度的调制参数仍为mcsindex10对应的调制参数,即调制方式16qam、码率2/3、重复次数1。而mcsindex8即对应扩展覆盖等级也对应普通覆盖等级,因此在极限覆盖等级下,mcsindex8用于指示切换覆盖等级,具体切换至扩展覆盖等级或普通覆盖等级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一种实现方式是:基站通过广播方式,通知各终端,在极限覆盖等级下,mcsindex8用于指示切换至扩展覆盖等级或普通覆盖等级。又如,另一种实现方式是:由于当前覆盖等级是极限覆盖 等级,而极限覆盖等级与扩展覆盖等级相差小,即极限覆盖等级与扩展覆盖等级相邻,将扩展覆盖等级作为切换的目标覆盖等级。因此,在当前覆盖等级为极限覆盖等级时,mcsindex8用于指示切换至扩展覆盖等级。也就是说,对于当前覆盖等级不常用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而其它多个覆盖等级常用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则选定与当前覆盖等级相差小的覆盖等级作为切换后的覆盖等级。

进一步地,上述相差小是指,第二覆盖等级(即切换的目标覆盖等级)对应的pdcch聚合等级或重复接收次数与第一覆盖等级(即当前覆盖等级)对应的pdcch聚合等级或重复接收次数相差小。

由表7可知,对于pdschmcs表,在当前覆盖等级为扩展覆盖等级时,mcsindex1~8用于指示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码率和重复次数。由于mcsindex0仅对应极限覆盖等级,因此在扩展覆盖等级下,mcsindex0用于指示切换至极限覆盖等级,同时也指示本次调度的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为bpsk,码率为1/3,重复次数为8。由于mcsindex9~10仅对应普通覆盖等级,因此在极限覆盖等级下,mcsindex9~10用于指示切换至普通覆盖等级,同时也指示本次调度的调制参数。即对于mcsindex9,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为16qam,码率1/2,重复次数1;对于mcsindex10,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为16qam,码率1/2,重复次数1。

由表7可知,对于pdschmcs表,在当前覆盖等级为普通覆盖等级时,mcsindex3~10用于指示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码率和重复次数。由于mcsindex0仅对应极限覆盖等级,因此在普通覆盖等级下,mcsindex0用于指示切换至极限覆盖等级。由于mcsindex1~2即对应扩展覆盖等级也对应极限覆盖等级,因此在普通覆盖等级下,mcsindex1~2用于指示切换覆盖等级,具体切换至扩展覆盖等级或极限覆盖等级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一种实现方式是:基站通过广播方式,通知各终端,在普通覆盖等级下,mcsindex1~2用于指示切换至扩展覆盖等级或极限覆盖 等级。又如,另一种实现方式是:由于当前覆盖等级是普通覆盖等级,而普通覆盖等级与扩展覆盖等级相差小,也就是说,由于普通覆盖等级与扩展覆盖等级相邻,将扩展覆盖等级作为切换的目标覆盖等级。因此,在当前覆盖等级为普通覆盖等级时,mcsindex1~2用于指示切换至扩展覆盖等级。也就是说,对于当前覆盖等级不常用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而其它多个覆盖等级常用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则选定与当前覆盖等级相差小的覆盖等级作为切换后的覆盖等级。

进一步地,上述相差小是指,第二覆盖等级(即切换的目标覆盖等级)对应的pdcch聚合等级或重复接收次数与第一覆盖等级(即当前覆盖等级)对应的pdcch聚合等级或重复接收次数相差小。

在一个示例中,采用gmsk(高斯最小频移键控)调制方式的puschmcs表为:

表8

在表8中,极限覆盖等级下对应的mcsindex为0~7,普通覆盖等级下对应的mcsindex为2~9,扩展覆盖等级下对应的mcsindex为1~8。采用gsmk调制方式的puschmcs表即表8多用于gsm系统中,且表8中具体数值仅是一个例子。

由表8可知,对于采用gsmk调制方式的puschmcs表,在当前覆盖等级 为极限覆盖等级时,mcsindex0~7用于指示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码率、绑定因子、重复因子、物理数据速率。由于mcsindex9仅对应普通覆盖等级,因此在极限覆盖等级下,mcsindex9用于指示切换至普通覆盖等级,同时也指示本次调度的调制参数。mcsindex8即对应扩展覆盖等级也对应普通覆盖等级,因此在极限覆盖等级下,mcsindex8用于指示切换覆盖等级,具体切换至扩展覆盖等级或普通覆盖等级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一种实现方式是:基站通过广播方式,通知各终端,在极限覆盖等级下,mcsindex8用于指示切换至扩展覆盖等级或普通覆盖等级。又如,另一种实现方式是:由于当前覆盖等级是极限覆盖等级,而极限覆盖等级与扩展覆盖等级相差小,即极限覆盖等级与扩展覆盖等级相邻,将扩展覆盖等级作为切换的目标覆盖等级。因此,在当前覆盖等级为极限覆盖等级时,mcsindex8用于指示切换至扩展覆盖等级。也就是说,对于当前覆盖等级不常用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而其它多个覆盖等级常用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则选定与当前覆盖等级相差小的覆盖等级作为切换后的覆盖等级。

进一步地,上述相差小是指,第二覆盖等级(即切换的目标覆盖等级)对应的pdcch聚合等级或重复接收次数与第一覆盖等级(即当前覆盖等级)对应的pdcch聚合等级或重复接收次数相差小。由表8可知,对于采用gsmk调制方式的puschmcs表,在当前覆盖等级为扩展覆盖等级时,mcsindex1~8用于指示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码率、绑定因子、重复因子、物理数据速率。由于mcsindex0仅对应极限覆盖等级,因此在扩展覆盖等级下,mcsindex0用于指示切换至极限覆盖等级,同时也指示本次调度的调制参数。由于mcsindex9仅对应普通覆盖等级,因此在极限覆盖等级下,mcsindex9用于指示切换至普通覆盖等级,同时也指示本次调度的调制参数。

由表8可知,对于采用gsmk调制方式的puschmcs表,在当前覆盖等级为普通覆盖等级时,mcsindex2~9用于指示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调制参数, 包括调制方式、码率、绑定因子、重复因子、物理数据速率。由于mcsindex0仅对应极限覆盖等级,因此在普通覆盖等级下,mcsindex0用于指示切换至极限覆盖等级。由于mcsindex1即对应扩展覆盖等级也对应极限覆盖等级,因此在普通覆盖等级下,mcsindex1用于指示切换覆盖等级,具体切换至扩展覆盖等级或极限覆盖等级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一种实现方式是:基站通过广播方式,通知各终端,在普通覆盖等级下,mcsindex1用于指示切换至扩展覆盖等级或极限覆盖等级。又如,另一种实现方式是:由于当前覆盖等级是普通覆盖等级,而普通覆盖等级与扩展覆盖等级相差小,也就是说,由于普通覆盖等级与扩展覆盖等级相邻,将扩展覆盖等级作为切换的目标覆盖等级。因此,在当前覆盖等级为普通覆盖等级时,mcsindex1用于指示切换至扩展覆盖等级。也就是说,对于当前覆盖等级不常用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而其它多个覆盖等级常用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则选定与当前覆盖等级相差小的覆盖等级作为切换后的覆盖等级。

进一步地,上述相差小是指,第二覆盖等级(即切换的目标覆盖等级)对应的pdcch聚合等级或重复接收次数与第一覆盖等级(即当前覆盖等级)对应的pdcch聚合等级或重复接收次数相差小。

在一个示例中,采用psk(相移键控)调制方式的puschmcs表为:

表9

在表9中,极限覆盖等级下对应的mcsindex为0~7,普通覆盖等级下对应的mcsindex为4~11,扩展覆盖等级下对应的mcsindex为1~8。采用psk调制方式的puschmcs表即表9多用于wcdma或lte系统中,且表9中具体数值仅是一个例子。

由表9可知,对于采用psk调制方式的puschmcs表,在当前覆盖等级为极限覆盖等级时,mcsindex0~7用于指示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码率、绑定因子、重复因子、物理数据速率。由于mcsindex9~11仅对应普通覆盖等级,因此在极限覆盖等级下,mcsindex9~11用于指示切换至普通覆盖等级,同时也指示本次调度的调制参数。mcsindex8即对应扩展覆盖等级也对应普通覆盖等级,因此在极限覆盖等级下,mcsindex8用于指示切换覆盖等级,具体切换至扩展覆盖等级或普通覆盖等级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一种实现方式是:基站通过广播方式,通知各终端,在极限覆盖等级下,mcsindex8用于指示切换至扩展覆盖等级或普通覆盖等级。又如,另一种实现方式是:由于当前覆盖等级是极限覆盖等级,而极限覆盖等级与扩展覆盖等级相差小,即极限覆盖等级与扩展覆盖等级相邻,将扩展覆盖等级作为切换的目标覆盖等级。因此,在当前覆盖等级为极限覆盖等级时,mcsindex8用于指示切换至扩展覆盖等级。也就是说,对于当前覆盖等级不常用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而其它多个覆盖等级支持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则选定与当前覆盖等级相差小的覆盖等级作为切换后的覆盖等级。

进一步地,上述相差小是指,第二覆盖等级(即切换的目标覆盖等级)对应的pdcch聚合等级或重复接收次数与第一覆盖等级(即当前覆盖等级)对应的pdcch聚合等级或重复接收次数相差小。

由表9可知,对于采用psk调制方式的puschmcs表,在当前覆盖等级为扩展覆盖等级时,mcsindex1~8用于指示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码率、绑定因子、重复因子、物理数据速率。由于mcsindex0仅对应极限覆盖等级,因此在扩展覆盖等级下,mcsindex0用于指示切换 至极限覆盖等级,同时也指示本次调度的调制参数。由于mcsindex9~11仅对应普通覆盖等级,因此在极限覆盖等级下,mcsindex9~11用于指示切换至普通覆盖等级,同时也指示本次调度的调制参数。

由表9可知,对于采用psk调制方式的puschmcs表,在当前覆盖等级为普通覆盖等级时,mcsindex4~11用于指示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码率、绑定因子、重复因子、物理数据速率。由于mcsindex0仅对应极限覆盖等级,因此在普通覆盖等级下,mcsindex0用于指示切换至极限覆盖等级。由于mcsindex1~3即对应扩展覆盖等级也对应极限覆盖等级,因此在普通覆盖等级下,mcsindex1~3用于指示切换覆盖等级,具体切换至扩展覆盖等级或极限覆盖等级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一种实现方式是:基站通过广播方式,通知各终端,在普通覆盖等级下,mcsindex1~3用于指示切换至扩展覆盖等级或极限覆盖等级。又如,另一种实现方式是:由于当前覆盖等级是普通覆盖等级,而普通覆盖等级与扩展覆盖等级相差小,也就是说,由于普通覆盖等级与扩展覆盖等级相邻,将扩展覆盖等级作为切换的目标覆盖等级。因此,在当前覆盖等级为普通覆盖等级时,mcsindex1~3用于指示切换至扩展覆盖等级。也就是说,对于当前覆盖等级不常用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而其它多个覆盖等级常用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则选定与当前覆盖等级相差小的覆盖等级作为切换后的覆盖等级。

进一步地,上述相差小是指,第二覆盖等级(即切换的目标覆盖等级)对应的pdcch聚合等级或重复接收次数与第一覆盖等级(即当前覆盖等级)对应的pdcch聚合等级或重复接收次数相差小。

本申请实施例在不引入新的控制信令的情况下,通过使用ciot系统中至少一个调制参数及其相应mcsindex,例如,当前覆盖等级下不常用的mcsindex指示终端切换覆盖等级,实现了基站控制终端切换覆盖等级的目的。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能够使系统负载均衡,以及为接收或发送数据异常的终端切换覆盖等级,例如将该接收或发送数据异常的终端切换至比其当前覆盖 等级信道条件更好的覆盖等级上,从而使该终端能够正常收发数据。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示意图。该基站300包括接收器310、处理器320、发射器330。

接收器310,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覆盖等级信息,该覆盖等级信息指示了该终端当前对应的第一覆盖等级。也就是说,接收器310接收终端的当前覆盖等级。

处理器320,用于根据该第一覆盖等级,确定是否需要将该终端由该第一覆盖等级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在确定需要将该终端由该第一覆盖等级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的情况下,查询预设的调制编码方式mcs表,确定切换的目标覆盖等级,以及与该目标覆盖等级对应的第一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其中,该mcs表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指示将所述终端切换到第二覆盖等级的mcsindex。

在一个示例中,处理器320,还用于根据调度该终端接收下行数据或者该基站接收上行数据的情况,确定该终端上报的该第一覆盖等级是否可用,若该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接收异常,则确定该第一覆盖等级不可用,需要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若该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接收正常,则确定该第一覆盖等级可用,不需要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

在一个示例中,处理器320,还用于根据该基站在该第一覆盖等级下(该终端的当前覆盖等级)的负载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将该终端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上,若该基站在该第一覆盖等级下的负载情况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该终端需要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若该基站在该第一覆盖等级下的负载情况小于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该终端不需要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

进一步地,处理器320,还用于在基站使用为其分配的空口资源(例如,由ciot服务网关节点c-sgn为该基站分配空口资源)的全部或大部分(具体数值可以通过设定阈值的方式实现,例如,设定阈值为90%空口资源),调度该第一覆盖等级下的各终端,却不能实现对该第一覆盖等级下所有终端的调 度,则将该终端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上。

更进一步地,处理器320将该终端切换到相对于第一覆盖等级(即当前覆盖等级)负载更小的覆盖等级上;或者处理器320将该终端切换到信道条件相对于第一覆盖等级信道条件更好的覆盖等级上。

在另一个示例中,处理器320根据调度该终端接收下行数据或者基站接收上行数据的情况,确定该终端上报的该第一覆盖等级是否可用,若该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接收异常,则确定该第一覆盖等级不可用,需要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若该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接收正常,则确定该第一覆盖等级可用,不需要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

进一步地,该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接收异常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该基站向终端发送数据,该终端向该基站反馈未收到该数据,或者该终端向该基站反馈接收数据错误,则说明下行数据接收异常;另一种情况是,该基站调度该终端发送数据,在预设时间内,该基站未收到该终端发送的数据,则说明上行数据接收异常。

在该mcs表中,包括两类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第一类mcsindex用于指示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第二类mcsindex用于指示调制编码方式;其中,第一类mcsindex是当前覆盖等级下不常用的mcsindex,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使用当前覆盖等级下不常用的mcsindex指示终端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上。具体mcs表参见上表3至表5以及相关内容阐述。

在一个示例中,该mcs表除了至少包括一个用于指示切换覆盖等级的mcsindex(即第一类mcsindex)之外,还至少包括一个用于指示调制编码方式的mcsindex(即第二类mcsindex)。处理器320在确定不需要将该终端由第一覆盖等级(即该终端的当前覆盖等级)切换到其它覆盖等级的情况下,处理器320查询该mcs表,确定与该第一覆盖等级匹配的调制编码方式所对应的第二mcsindex。

进一步地,处理器320根据在该第一覆盖等级下,调度该终端发送上行数 据或接收下行数据的码块大小,从该至少一个用于指示调制编码方式的mcsindex中确定与该上行或下行数据的码块大小相匹配的该第二mcsindex。

也就是说,该终端的当前覆盖等级为第一覆盖等级,该基站调度该第一覆盖等级下的该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或接收下行数据,该基站根据调度该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或接收下行数据的码块大小,从该至少一个用于指示调制编码方式的mcsindex中确定与该上行或下行数据的码块大小相匹配的该第二mcsindex。

在另一个示例中,在该mcs表中,包括两类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第一类mcsindex除用于指示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同时还指示本次调度的调制参数,第二类mcsindex用于指示调制编码方式。具体可参见表6及相关内容阐述。

在一个示例中,处理器320,还用于选定与该第一覆盖等级相差小的第二覆盖等级作为该切换的目标覆盖等级。

进一步地,上述相差小是指,该第二覆盖等级对应的pdcch聚合等级或重复接收次数与该第一覆盖等级对应的pdcch聚合等级或重复接收次数相差小。

发射器330,用于将上述第一mcsindex发送给终端。

可以理解的是,图3仅仅示出了基站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基站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发射器,接收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通信单元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基站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示意图。该终端包括处理器410、发射器420、接收器430。进一步地,该终端还包括adc转换器440、调制解调器450。

处理器410,用于通过下行测量的方式确定第一覆盖等级,即确定该终端的当前覆盖等级。例如,处理器410根据小区的同步信道质量和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质量等来确定第一覆盖等级,即终端的当前覆盖等级。

发射器420,用于向基站上报覆盖等级信息,该覆盖等级信息指示了该终端当前对应的第一覆盖等级。也就是说,发射器420用于向基站发送其当前 覆盖等级。

接收器430,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

处理器410,还用于根据接收的该mcsindex,查询预设的调制编码方式mcs表,得到切换的目标覆盖等级,或者得到发送上行数据或接收下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其中,该mcs表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指示将该终端切换至第二覆盖等级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

也就是说,处理器440根据该mcsindex以及该第一覆盖等级即该终端的当前覆盖等级,通过查询mcs表,将该终端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上,或者得到与该mcsindex相对应的调制参数。例如,下行调度的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码率、重复次数;上行调度的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方式、码率、绑定因子、重复因子、物理数据速率。

在一个示例中,该mcs表包括pdschmcs、puschmcs表。在该mcs表中,包括两类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第一类mcsindex用于指示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第二类mcsindex用于指示调制编码方式;其中,第一类mcsindex是当前覆盖等级下不常用的mcsindex,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使用当前覆盖等级下不常用的mcsindex指示终端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上。

在一个示例中,该mcs表除了至少包括一个用于指示切换覆盖等级的mcsindex(即第一类mcsindex)之外,还至少包括一个用于指示调制编码方式的mcsindex(即第二类mcsindex)。具体mcs表可参见表3、表4、表5及相关内容描述。

在另一个示例中,在该mcs表中,包括两类调制编码方式索引mcsindex,第一类mcsindex除用于指示切换至其它覆盖等级同时还指示本次调度的调制参数,第二类mcsindex用于指示调制编码方式。具体可参见表6及相关内容阐述。

在一个示例中,接收器430,还用于接收基站广播的目标覆盖等级的参数,该参数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聚合等级或重复接收次数。

在一个示例中,接收器430,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覆盖等级的pdcch的聚合等级或重复接收次数接收该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控制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图4仅仅示出了终端的结构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基站还可以包括用于存储通信算法相应的指令的存储器,其中,为了节省芯片面积,接收器430和发射器420还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收发信机,处理器410则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者是集成了基带处理器,图形处理器,应用处理器等在内的片上系统(soc),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终端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