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罩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9070发布日期:2019-03-22 20:45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耳罩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耳机,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耳罩式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地进步,且为迎合使用者的需求,电子产品无不朝向薄型化的趋势发展,用于提高使用者随身携带电子产品的便利性,进而能随时随地通过电子产品,例如MP3播放器、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型电脑等观看或收听各种影音。为了让使用者在不干扰旁人的状况下聆听电子产品所提供的音讯,耳机俨然已成为电子产品的必要配件。具体来说,耳机能提供使用者较佳的音讯品质,例如在使用者移动或运动期间,或者是使用者处于吵杂的环境下,皆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影响。

以耳罩式耳机为例,由于耳罩式耳机可包覆住使用者的耳部,因此更能避免使用者在聆听电子产品所提供的音讯时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影响。一般来说,耳罩式耳机是由主架以及与主架相连接的两个耳罩本体所构成。由于主架大多具有挠性,因此在使用者配戴耳罩式耳机于头部后可产生一夹持力,以使耳罩本体确实地贴附于使用者的耳部及耳部的周围。然而,前述夹持力并无法依据使用者的个人喜好、头形或感受作调整,故在使用者配戴耳罩式耳机时容易产生不适感。目前有部分的耳罩式耳机的耳罩本体可相对于主架转动或移动,用于微幅调整其与主架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但对于耳罩式耳机配戴于使用者的头部后产生于左、右耳的夹持力并没有明显地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罩式耳机,其配戴于使用者的头部后的夹持力可调,尤其是施加于头部的左、右耳的夹持力可调。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耳罩式耳机,适于配戴于使用者的头部。耳罩式耳机包括主架、两个调整模块以及两个耳罩本体。前述两个调整模块分别连接于主架的相对两端部。前述两个耳罩本体分别连接于前述两个调整模块。通过旋调各个调整模块以带动对应的耳罩本体远离或靠近使用者的头部,进而调整前述两个耳罩本体施加于使用者的头部的夹持力。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个调整模块包括转动件、移动件以及定位件。各个转动件适于沿对应的轴线转动。各个移动件耦接于对应的转动件上。各个定位件套设于对应的转动件上,并与对应的耳罩本体相连接。各个定位件具有定位部。在各个转动件沿对应的轴线转动时,各个转动件带动对应的移动件移动,且各个定位件随对应的转动件转动,以使各个移动件与对应的定位件的定位部的不同点位相抵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个转动件包括旋钮以及导杆。各个导杆连接对应的旋钮,且具有第一螺纹。各个移动件耦接于对应的导杆,且具有与对应的导杆的第一螺纹相配合的第二螺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个调整模块还包括壳体。壳体连接主架。各个旋钮可转动地设置于对应的壳体上。各个导杆、各个移动件以及各个定位件位于对应的壳体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个调整模块还包括定位环。各个定位环连接对应的旋钮。各个定位环位于对应的壳体内,且具有多个定位凹陷。各个壳体具有与对应的定位环相耦接的定位凸起。在各个转动件沿对应的轴线转动时,各个定位凸起适于卡合于对应的定位环的任一个定位凹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个调整模块包括转动件以及定位件。转动件适于沿轴线转动以及沿平行于轴线的方向移动。定位件连接转动件。各个定位件具有定位部,且各个定位部与对应的耳罩本体的卡榫相抵接。在各个转动件沿对应的轴线转动时,各个定位件随对应的转动件转动,以使各个卡榫与对应的定位件的定位部的不同点位相抵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个定位件与对应的转动件一体成型,且各个定位部为对应的定位件上的导引斜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个调整模块还包括壳体。壳体连接主架。各个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对应的壳体上,各个定位件位于对应的壳体内。

基于上述,由于本发明的耳罩式耳机配置有调整模块,因此使用者能依据个人喜好、头形或感受,以在耳罩式耳机配戴于头部后,通过调整模块来调整耳罩式耳机施加于头部的夹持力,尤其是施加于头部的左、右耳的夹持力。由此,耳罩式耳机不仅能稳固地配戴于使用者的头部上,更能避免因夹持力过大而造成使用者感到不适。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耳罩式耳机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耳罩式耳机配于使用者的头部的简单示意;

图3是图1的调整模块于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耳罩式耳机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头部

100、100A:耳罩式耳机

110:主架

111、112:端部

120、120a:调整模块

121、126:转动件

121a:旋钮

121b:导杆

121c:第一螺纹

122:移动件

122a:第二螺纹

122b:让位槽

123、127:定位件

123a、127a:定位部

124、128:壳体

124a:开槽

124b:定位凸起

125:定位环

125a:定位凹陷

130:耳罩本体

A:轴线

C:中心轴线

D:方向

P1、P11:第一定位点

P2:第二定位点

R:旋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耳罩式耳机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耳罩式耳机配于使用者的头部的简单示意。图3是图1的调整模块于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耳罩式耳机100包括主架110、两个调整模块120以及两个耳罩本体130。耳罩式耳机100适于配戴于使用者的头部10,且两个耳罩本体130适于分别罩覆于头部10的左、右耳(未绘示)。

主架110呈圆弧弯曲状,且具有相对的两端部111与112。彼此相对端部111与112未有接触,且前述两个调整模块120分别连接于端部111与112。另一方面,前述两个耳罩本体130分别连接前述两个调整模块120,且彼此相对。如图2所示,在使用者将耳罩式耳机100配戴于头部10,且使前述两个耳罩本体130分别罩覆于头部10的左、右耳(未绘示)时,使用者能通过旋调各个调整模块120以带动对应的耳罩本体130远离或靠近头部10,进而调整前述两个耳罩本体130施加于头部10的夹持力,尤其是施加于头部的左、右耳的夹持力。以下将以局部放大于图1中的调整模块120为例,针对调整模块120的结构及运作机制作说明。

请参考图1,调整模块120可包括转动件121、移动件122以及定位件123,使用者可施力于转动件120上,以使转动件120沿轴线A转动。移动件122耦接于转动件121上,其中定位件123套设于转动件120上,且与耳罩本体130相连接。定位件123具有定位部123a。在转动件120沿轴线A转动时,转动件120会带动移动件122沿平行于轴线A的方向移动,且定位件123会随转动件121转动,以使移动件122与定位件123的定位部123a的不同点位相抵接。在使移动件122与定位件123的定位部123a的不同点位相抵接的同时,便能决定出耳罩本体130与主架110的中心轴线C的夹角、两个耳罩本体130之间的最短距离以及两个耳罩本体130施加于头部10的夹持力,尤其是施加于头部10的左、右耳(未绘示)的夹持力,如图2所示。

换句话说,使用者能依据个人喜好、头形或感受,以在耳罩式耳机配戴于头部10后,通过调整模块来调整耳罩式耳机施加于头部的夹持力,尤其是施加于头部10的左、右耳(未绘示)的夹持力。由此,耳罩式耳机100不仅能稳固地配戴于使用者的头部10上,更能避免因夹持力过大而造成使用者感到不适。

请参考图1与图3,转动件121可包括旋钮121a以及与旋钮121a相连接的导杆121b,其中旋钮121a与导杆121b例如是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杆121b也可以是插设于旋钮121a上。在本实施例中,旋钮121a的设置主要是便于使用者施力带动导杆121b沿轴线A转动。导杆121b具有第一螺纹121c,耦接于导杆121b的移动件122具有与第一螺纹121c相配合的第二螺纹122a。因此,在导杆121b沿轴线A转动时,移动件122的第二螺纹122a会受到导杆121b的第一螺纹121c的引导,以使移动件122移动远离或靠近旋钮121a。

举例来说,在移动件122移动远离旋钮121a且达到一移动行程时,图1中原先与移动件122相抵接的定位部123a的第一定位点P1将移入移动件122的让位槽122b内。另一方面,随导杆121b转动的定位件123会以定位部123a的第二定位点P2与移动件122相抵接。此时,定位件123能带动耳罩本体130靠近使用者的头部10,进而调整耳罩本体130施加于头部10的夹持力,尤其是施加于头部10的左、右耳(未绘示)的夹持力。需说明的是,图1的定位部123a仅绘示出三个定位点,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视实际设计需求来增减定位部123a上的定位点的数量,以提供不同段数的夹持力予使用者作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调整模块120还包括壳体124以及定位环125,其中主架110与壳体124相连接。旋钮121a为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24上,且导杆121b、移动件122以及定位件123皆位于壳体124内。壳体124设置有开槽124a。定位件123的局部穿过开槽124a,以连接至耳罩本体130。另一方面,定位环125连接旋钮121a,且例如是与旋钮121a一体成型。定位环125位于壳体124内,且具有多个定位凹陷125a。壳体124具有与定位环125相耦接的定位凸起124b。在转动件121沿轴线A转动时,定位凸起124b适于卡合于其中一个定位凹陷125a。

在定位凸起124b卡合于其中一个定位凹陷125a的同时,定位件123的定位部123a的其中一个定位点也会与移动件122相抵接,进而决定出耳罩本体130与主架110的中心轴线C的夹角、两个耳罩本体130之间的最短距离以及两个耳罩本体130施加于头部10的夹持力,尤其是施加于头部10的左、右耳(未绘示)的夹持力,如图2所示。值得一提的是,定位凸起124b的数量例如是与定位部123a上的定位点的数量相符。

以下将列举其他实施例以作为说明。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耳罩式耳机的示意图。请参考图4,图4的耳罩式耳机100A与上述实施例的耳罩式耳机100用以调整两个耳罩本体130施加于头部10(绘示于图2)的夹持力的运作机制大致相似,惟耳罩式耳机100A的调整模块120a与耳罩式耳机100的调整模块120略有区别。以下将以局部放大于图4中的调整模块120a为例,针对调整模块120a的结构及运作机制作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调整模块120a包括转动件126以及与转动件126相连接的定位件127,其中定位件127例如是与转动件126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件127也可以是套接于转动件126上。详细而言,转动件126适于沿轴线A转动以及沿平行于轴线A的方向移动。定位件127具有定位部127a,且定位部127a与耳罩本体130的卡榫131相抵接。在转动件126沿轴线A转动时,定位件127会随转动件126转动,以使卡榫131与定位件127的定位部127a的不同点位相抵接。在使卡榫131与定位件127的定位部127a的不同点位相抵接的同时,便能决定出耳罩本体130与主架110的中心轴线C(绘示于图2)的夹角、两个耳罩本体130之间的最短距离以及两个耳罩本体130施加于头部10(绘示于图2)的夹持力,尤其是施加于头部10(绘示于图2)的左、右耳(未绘示)的夹持力。

如图4所示,调整模块120还包括与主架110相连接的壳体128。转动件126为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28上,且定位件127位于壳体128内。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127的定位部127a例如是导引斜面。举例来说,在转动件126沿旋转方向R相对于壳体128转动,且沿方向D相对于壳体128移动时,定位件127的定位部127a与耳罩本体130的卡榫131相抵接的定位点也会随之改变,例如逐渐远离图4所示的第一定位点P11。此时,定位部127a会推抵卡榫131,以带动耳罩本体130靠近使用者的头部10(绘示于图2),进而调整两个耳罩本体130施加于头部10(绘示于图2)的夹持力,尤其是施加于头部10(绘示于图2)的左、右耳(未绘示)的夹持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将上述实施例的调整模块设置于主架的相对两端部。在其他实施例中,调整模块也可设置于主架的中央(例如位主架的中心轴线上),且数量可为一个或两个。如此为之,使用者也能通过前述调整模块调整两个耳罩本体施加于头部的夹持力,尤其是施加于头部的左、右耳的夹持力。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耳罩式耳机配置有调整模块,因此使用者能依据个人喜好、头形或感受,以在耳罩式耳机配戴于头部后,通过调整模块来调整耳罩式耳机施加于头部的夹持力,尤其是施加于头部的左、右耳的夹持力。由此,耳罩式耳机不仅能稳固地配戴于使用者的头部上,更能避免因夹持力过大而造成使用者感到不适。

虽然结合以上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