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端口稳定性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90912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端口稳定性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科技快速发展,数据业务使用量日益增长,传统的vdsl(veryhighspeeddigitalsubscriberline,超高速数字用户线路)、adsl(asymmetricdigitalsubscriber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以及vectoring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对带宽的需求,所以g.fsat应运而生,现有通信端口兼容g.fast线路、vdsl线路以及fm线路,这种设置方式既保留了原先铜线接入,不需要在用户家中另外部署光纤,又可将带宽增加到1gbps。由于g.fast线路通过将使用频带从vdsl的30mhz提升到106mhz/212mhz,因此g.fast线路与vdsl线路在30mhz以下频段有重叠,g.fast线路与fm线路在87.5mhz以上频段也存在重叠,由于重叠频段存在的干扰是非常强的,所以线路的稳定性较差,降低了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端口稳定性控制方法和装置,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通信端口下的g.fast线路上存在与其他线路重叠的干扰频段,导致端口稳定性差、用户使用满意度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端口稳定性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通信端口下目标线路上待调整的被干扰频段;

将所述被干扰频段上当前承载的至少部分数据调配为由所述目标线路上其他频段中的至少一个目标频段承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端口稳定性控制装置,包括:

干扰频段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通信端口下目标线路上待调整的被干扰频段;

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被干扰频段上当前承载的至少部分数据调配为由所述目标线路上其他频段中的至少一个目标频段进行承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前述的通信端口稳定性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端口稳定性控制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通过获取目标线路上待调整的被干扰频段,将被干扰频段上当前承载的至少部分数据调配为由该目标线路上其他频段中的至少一个目标频段承载,这样可以使得干扰频段上承载的数据尽可能少甚至为零,从而减少干扰频段上的干扰对线路的影响,进而提升通信端口的稳定性以及用户体验满意度。尤其对于现有通信端口下g.fast线路上存在与其他线路重叠的干扰频段,可以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将这部分干扰频段上承载的数据合理的调配出去,提升通信端口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通信端口稳定性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获取通信端口下待调整的被干扰频段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将被干扰频段上承载的至少部分数据调配为由目标线路上其他频段中的至少一个目标频段承载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通信端口下目标线路为g.fast线路的稳定性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通信端口稳定性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通信端口稳定性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通信端口稳定性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三;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通信端口稳定性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为了减少通信端口下各类型线路上的各种干扰,包括但不限于各线路之间的重叠频段的互相干扰,提高用户使用满意度,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端口稳定性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s101:获取通信端口下的目标线路上待调整的被干扰频段。

本实施例s101中的通信端口可以是所有通信端口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是所有通信端口中稳定性较差的端口。为稳定性较差的通信端口时,这些通信端口可以是由用户直接反馈,也可以是由系统自动对各通信端口进行监测判定。例如,系统可以对某一通信端口在预设的一个时间段内监测其建链、断链的次数,当该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则判定该通信端口不稳定。应当理解的得是,上述稳定性的判断示例仅仅是本实施例中一种示例说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任意实现通信端口稳定性判定的方式。

本实施例中的目标线路可以选择通信端口下的任意线。可以选择通信端口下与其他线路有至少部分重叠的线路。例如,假设通信端口下具有g.fast线路、vdsl线路、fm线路,上述三种线路的重叠情况如下:2.2mhz~30mhz为g.fast线路与vdsl线路的重叠频段,87.5mhz~106mhz为g.fast线路与fm线路的重叠频段,所述线路的频段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是可以灵活变化的,例如fm线路,在中国其频段为87.5mhz~108mhz,在日本其频段为76mhz~90mhz。

本实施例中的目标线路可以是上述示例的三种线路中的任意一种。例如,其可以是g.fast线路,当应用场景在中国时,与该线路重叠的频段包括频率范围为2.2mhz~30mhz与87.5mhz~106mhz的频段,这些频段是重点被干扰频段。目标线路为fm线路,应用场景在中国时,重叠频段为87.5mhz~106mhz。目标线路为vdsl线路,应用场景在中国时,重叠频段为2.2mhz~30mhz。

s102:将上述被干扰频段上当前承载的至少部分数据调配为由目标线路上其他频段中的至少一个目标频段承载。

本实施例中,数据可以是部分调整,也可以是全部调整,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目标频段选择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干扰频段需要调出的具体数据量灵活选择。

通过图1所示的控制方法,可以使得干扰频段上承载的数据尽可能少甚至为零,从而减少干扰频段上的干扰对线路的影响,进而提升通信端口的稳定性以及用户体验满意度。

s101中,获取目标线路上待调整的被干扰频段,具体可以通过各频段上的干扰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中的干扰情况可以根据线路上的背景噪声与预设背景噪声阈值进行比较来确定。且本实施例中,可以直接获取目标线路上全频段的背景噪声。或者也可以直接获取具有频段重叠部分的区域,本实施例中称之为重叠频段。当端口下的线路类型确定,目标线路选定后,重叠频段可以预先设置,例如上述通信端口下有g.fast线路、vdsl线路、fm线路,且目标线路为fm线路时,则重叠频段为87.5mhz~106mhz。设置好要筛选的频段,筛选这些频段中的干扰频段的过程参见图2所示,包括:

s201:获取目标线路上全频段或预设重叠频段的线路背景噪声。

线路背景噪声为所述目标线路处于静默状态或激活状态时的背景噪声。静默状态指线路处于空载、未使用的状态,激活状态指线路处于承载数据的使用状态。具体的,如果设备当前不支持测量激活线路背景噪声参数,则可以获取该线路处于静默状态时的背景噪声,如果设备当前支持测量激活线路背景噪声,则可以获取该线路处于激活状态时的背景噪声。

s202:将线路背景噪声大于等于预设背景噪声阈值的频段作为被干扰频段。对应的,当获取的线路背景噪声为目标线路处于静默状态或激活状态时的背景噪声时,本步骤中的预设背景噪声阈值为预设静默线路背景噪声阈值或预设激活线路背景噪声阈值,且该两种阈值可不同也可相同。具体的,将获取的静默线路背景噪声与预设静默线路背景噪声比较,将获取的激活线路背景噪声与预设激活线路背景噪声比较。所述预设背景噪声阈值通常为经验值且设置灵活,该经验值为-120dbm/hz~-140dbm/hz,一般来说经验值与运营商线路环境有关,例如可以为-130dbm/hz或者为-135dbm/hz。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对将上述被干扰频段上当前承载的至少部分数据调配为由目标线路上其他频段中的至少一个目标频段承载作进一步示例说明。此时参见图3所示,包括:

s301:为所述干扰频段在所述目标线路上的其他频段中选择目标频段。

本实施例中的目标频段可以为目标线路其他频段中的干扰频段或非干扰频段,或者根据所述干扰频段当前承载的数据量(即传输的比特量),从所述目标线路上的其他频段中选择n个功率谱密度大于预设功率谱密度阈值,且信号衰减值小于预设信号衰减阈值的频段作为目标频段;n大于等于1,预设功率谱密度的设置只要保证该频段具备较好数据承载能力即可。信号衰减值表示信号衰减的程度,该信号衰减值可以通过信道传递函数来表征,即通过传递函数的参数均值来表示,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

s302:将所述被干扰频段上当前承载的全部数据调配为由选择的目标频段进行承载。

可以通过将被干扰频段的功率谱密度设置为小于等于空载功率谱密度阈值,从而使被干扰频段上当前承载的全部数据调配为由s301中选择的目标频段进行承载。本实施例中的空载功率谱密度为频段不能承载数据时的功率谱密度界限值,主要设置为小于等于该功率谱密度界限值,该判断就不能承载任何数据,也即处于空载状态。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在选择出干扰频段后,在为干扰频段选择分担承载数据的目标频段之前,还可以先判断该通信端口当前是否满足调配条件,如满足才进行后续的目标频段选择及数据调配过程。否则,不进行后续过程。增加该判断过程可以避免通信端口当前不满足调配条件时而进行后续的无效操作,可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控制的合理性。因此,本实施例中,在为干扰频段在所述目标线路上的其他频段中选择目标频段之前,还可包括判断通信端口当前是否满足调配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示例的判断方式:

方式一:判断通信端口当前的建链速率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限速速率阈值,如是,判定满足调配条件;

方式二:判断通信端口当前的建链速率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限速速率阈值,且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时,判定满足调配条件:

通信端口当前可达最大速率大于等于第二限速速率阈值,第二限速速率阈值大于第一限速速率阈值;

干扰频段当前的信号衰减值大于等于目标线路上其他频段的信号衰减值;

干扰频段当前承载的数据量小于目标线路上其他频段当前承载的数据量总和。

上述建链速率指tps-tc层传输速率,第一限速速率阈值指配置的最大限速传输速率,或者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设定为比最大限速传输速率略小的一个速率值。通信端口当前可达最大速率是指基于当前端口的物理配置,该通信端口理论可达的最大传输速率。第二限速速率阈值比第一限速速率阈值大,例如其可以设置为最大线路传输速率的(1+k)倍,k可取大于等于0.01,小于等于0.1,应当理解的是,k的取值可以根据具体需求灵活调整。

本实施例中,将被干扰频段上当前承载的至少部分数据调配为由目标线路上其他频段中的至少一个目标频段进行承载后,还可以对该调整是否正确合理做进一步的监测判断,如经后续判断为正确合理,则保存上述调整后的配置;否则,需要对上述作出的调整进行还原,且可考虑其他提升稳定性的处理方式。

本实施例中,将被干扰频段上当前承载的至少部分数据调配为由目标线路上其他频段中的至少一个目标频段进行承载后,可监测分析当前端口建链速率以判断上述调配是否合理。具体的可以如下:

当监测到调整后的通信端口建链速率大于等于第一限速速率阈值时,则保存上述调整后的配置。当建链速率小于第一限速速率阈值时,提升目标频段的功率谱密度后继续监测;

提升目标频段的功率谱密度后监测到建链速率仍小于第一限速速率阈值时,将干扰频段上调配出去的数据回调至干扰频段,并将目标频段的功率谱密度还原;否则,保存调整后的配置。

应当理解的是,提升目标频段的功率谱密度可以通过下述方式进行:为每个目标频段预先设置一个最大的功率谱密度,再直接将当前目标频段上的功率谱密度直接调升至最大或在不超过最大功率谱密度的前提下将当前功率谱密度逐步提升;最大功率谱密度可以为该频段所能承载的数据达到最大时的功率谱密度。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具体可以将被干扰频段上的功率谱密度还原,以实现将被干扰频段上调配出去的数据回调至原被干扰频段上的回调方式,也即将被干扰频段上的功率谱密度设置为s302之前时的功率谱密度数值。

本实施例中,当监测到调整后的通信端口建链速率大于等于第一限速速率阈值后,保存上述调整后的配置之前,还可对通信端口的稳定性做进一步的监测,以进一步保证上述调整的效果。该监测过程如下:

监测该通信端口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如是,则保存上述所有过程的修改配置,即保存s302中修改配置的被干扰频段的功率谱密度以及上述速率监测过程中修改配置的目标频段的功率谱密度;若处于不稳定状态,则将被干扰频段上调配出去的数据回调至原被干扰频段上,并将目标频段的功率谱密度还原。

应当理解的是,监测判断该通信端口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可以通过下述方式进行:根据运营线路环境要求预先设定一个时间范围为t、在时间t内反复建链断链的次数为数值x,若监测到该通信端口时间范围小于等于t时,建链、断链的次数大于等于x则该通信端口处于不稳定状态;否则,该通信端口处于稳定状态。

实施例二: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一个具体的目标线路给予说明,本实施例以g.fast线路、vdsl线路、以及fm线路共存的通信环境,g.fast线路为目标线路,重叠的频段为2.2mhz~30mhz与87.5mhz~106mhz进行示例说明,参见图4所示,包括:

s401:根据用户反馈或者系统自动对各通信端口进行监测判定,找出稳定性较差的端口。

s402:实时或定时收集不稳定端口的线路数据信息,获取重叠频段的静默线路噪声。

s403:将获取的重叠频段的静默线路噪声与经验值进行比较,经验值通常为-120dbm/hz~-140dbm/hz,若静默线路噪声显著高于经验值,则该频段确定为待调整被干扰频段。

s404:为被干扰频段在目标线路上通信端口下的其他频段中选择至少一个合适的目标频段。

本实施例中目标频段为非干扰频段且目标频段的功率谱密度大于预设功率谱密度阈值,且信号衰减值小于预设信号衰减阈值。

s405:判断端口的速率是否有裕量,是否存在调整的空间;若当前建链速率大于等于配置的限速速率,则该端口存在调整的空间,继续执行下述步骤;若当前的建链速率小于配置的限速速率则不存在调整的空间,不必再执行下述步骤。

s406:通过修改被干扰频段的极限功率谱密度掩模以该频段的功率谱密度降低,使该频段上完全不承载数据。

s407:比较通信端口当前的建链速率与配置的限速速率大小,若当前的建链速率小于配置的限速速率,则执行s408;若当前的建链速率大于等于配置的限速速率,则执行s409。

s408:提升s404中选择的目标频段的功率谱密度至最大后继续监测,这个最大的功率谱密度是预先设置的:若此时监测到的建链速率小于配置的限速速率则执行s410;若此时监测到的建链速率大于等于配置的限速速率,则执行s409。

s409:对通信端口当前的稳定性进行监测,若监测到通信端口不稳定,则执行s410,若监测到通信端口稳定,则执行s411。

s410:将被干扰频段与目标频段上的功率谱密度还原.

s411:保存修改配置的功率谱密度。

如果待调整的被干扰频段有多个,则对剩下的所有被干扰频段执行上述操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提供一种通信端口稳定性控制装置,如图5所示,包括:

干扰频段获取模块51,用于获取通信端口下目标线路上待调整的被干扰频段。

本实施例中的通信端口可以是所有通信端口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是所有通信端口中稳定性较差的端口。为稳定性较差的通信端口时,该装置可以通过用户反馈直接收集不稳定端口,也可以通过稳定性监测模块53由系统自动对各通信端口进行监测判定如图6所示。例如,稳定性监测模块53监测判定该端口是否稳定可以通过对某一通信端口在预设的一个时间段内监测其建链、断链的次数来判定,当该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则稳定性检测模块53判定该端口不稳定。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稳定性监测模块判断端口是否稳定的示例仅仅是本实施例中一种示例说明,稳定性监测模块53还可以通过其他任意实现通信端口稳定性判定的方式来判定该通信端口是否稳定。

本实施例中该装置可以通过目标线路选择模块54选择通信端口下的任意线路作为目标线路进行调整,或者选择通信端口下与其他线路有至少部分重叠的线路来进行调整,装置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例如,假设通信端口下具有g.fast线路、vdsl线路、fm线路,目标线路选择模块54可以选择上述三种线路的任意一种,例如,目标线路选择模块54选择g.fast线路作为目标线路,与该线路重叠的频段包括频率范围为2.2mhz~30mhz与87.5mhz~106mhz的频段,这些频段是重点被干扰频段;应当理解的是线路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其频率范围也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fm线路,在中国其频段为87.5mhz~108mhz,在日本其频段为76mhz~90mhz。

控制模块52,用于将被干扰频段上当前承载的至少部分数据调配为由目标线路上其他频段中的至少一个目标频段进行承载。

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52将被干扰频段上当前承载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调配到目标线路上的其他一个或者是多个频段进行承载,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目标频段选择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干扰频段需要调出的具体数据量灵活选择。。

通过图5所示的装置,对通信端口稳定性进行控制,可以使得干扰频段上承载的数据尽可能少甚至为零,从而减少干扰频段上的干扰对线路的影响,进而提升通信端口的稳定性以及用户体验满意度。

干扰频段获取模块51获取目标线路上待调整的被干扰频段,具体可以通过各频段上的干扰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中的干扰情况可以根据噪声获取单元511获取线路上的背景噪声,再通过判断单元使512获取的背景噪声与预设背景噪声阈值进行比较来确定,具体参见图7所示。且本实施例中,噪声获取单元511可以直接获取目标线路选择模块54选择的目标线路上全频段的背景噪声,或者也可以直接获取重叠频段的背景噪声。当端口下的线路类型确定,目标线路选择模块54选定目标线路后,重叠频段可以预先设置,例如通信端口下有g.fast线路、vdsl线路、fm线路,且目标线路为fm线路,则重叠频段为87.5mhz~106mhz,预先设置好要筛选的频段。

此时,噪声获取单元511可以获取目标线路上全频段或预设重叠频段的线路背景噪声。线路背景噪声为目标线路处于静默状态或激活状态时的背景噪声,具体的,如果当前设备不支持测量激活线路背景噪声参数,则噪声获取单元511获取该线路处于静默状态时的背景噪声,如果当前设备支持测量激活线路背景噪声,则噪声获取单元511可以获取该线路处于激活状态时的背景噪声。

判断单元512将噪声获取单元511获取的背景噪声与预设背景噪声阈值进行比较,并将线路背景噪声大于等于预设背景噪声阈值的频段判断为被干扰频段,预设背景噪声阈值为预设静默线路背景噪声阈值或预设激活线路背景噪声阈值,且该两种阈值可不同也可相同,预设背景噪声阈值通常为经验值且设置灵活,该经验值为-120dbm/hz~-140dbm/hz,一般来说经验值与运营商线路环境有关,例如可以为-130dbm/hz或者-135dbm/hz。

下面对用于将被干扰频段上当前承载的至少部分数据调配为由目标线路上其他频段中的至少一个目标频段进行承载的控制模块52作进一步说明。此时参见图8,包括:

选择单元521:用于为干扰频段在目标线路上的其他频段中选择目标频段。选择的目标频段可以是干扰频段与非干扰频段,或者根据干扰频段当前承载的数据量(即传输的比特量),从目标线路上的其他频段中选择n个功率谱密度大于预设功率谱密度阈值,且信号衰减值小于预设信号衰减阈值的频段作为目标频段;n大于等于1,预设功率谱密度的设置只要保证该频段具备较好数据承载能力即可,信号衰减值表示信号衰减的程度,该信号衰减值可以通过信道传递函数来表征即通过传递函数的参数均值来表示,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

调配单元522:用于将被干扰频段上当前承载的全部数据调配为由目标频段进行承载。调配单元522可以通过将被干扰频段的功率谱密度设置为小于等于空载功率谱密度阈值,从而使被干扰频段上当前承载的全部数据调配为由目标频段进行承载,空载功率谱密度为频段不能承载数据时的功率谱密度界限值。

应当理解的是选择单元521在为干扰频段在目标线路上的其他频段中选择目标频段之前,还应当判断通信端口当前是否满足调配条件,上述过程可以通过条件判断模块55实现,该装置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所示,条件判断模块判断是否满足调配条件包括以下方式:

方式一:判断通信端口当前的建链速率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限速速率阈值,如是,判定满足调配条件;

方式二:判断通信端口当前的建链速率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限速速率阈值,且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时,判定满足调配条件:

通信端口当前可达最大速率大于等于第二限速速率阈值,第二限速速率阈值大于第一限速速率阈值;

干扰频段当前的信号衰减值大于等于目标线路上其他频段的信号衰减值;

干扰频段当前承载的数据量小于目标线路上其他频段当前承载的数据量总和。

上述建链速率指tps-tc层传输速率,第一限速速率阈值指在配置的最大限速传输速率,或者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设定为比最大限速传输速率略小的一个速率值。通信端口当前可达最大速率是指基于当前端口的物理配置,该通信端口理论可达的最大传输速率。第二限速速率阈值比第一限速速率阈值大,例如其可以设置为最大线路传输速率的(1+k)倍,k可取大于等于0.01,小于等于0.1等,应当理解的是,k的取值可以根据具体需求灵活调整。

调配单元522将被干扰频段上当前承载的至少部分数据调配为由目标线路上其他频段中的至少一个目标频段进行承载后,速率监测模块56会监测分析当前端口建链速率,以判断上述调配是否合理,具体如下:

当速率监测模块56监测到建链速率大于等于第一限速速率阈值时,则保存上述调整后的配置。当速率监测模块56监测到建链速率小于第一限速速率阈值时,则调配单元522提升目标频段的功率谱密度后继续监测;

提升目标频段的功率谱密度后监测到建链速率仍然小于第一限速速率阈值时,调配单元522将干扰频段上调配出去的数据回调至干扰频段,并将目标频段的功率谱密度还原,否则保存调整后的配置。

应当理解的是,提升目标频段的功率谱密度可以通过下述方式进行:为每个目标频段预先设置一个最大的功率谱密度,再直接将当前目标频段上的功率谱密度直接调升至最大或在不超过最大功率谱密度的前提下将当前功率谱密度逐步提升;最大功率谱密度指该频段所能承载的数据达到最大时的功率谱密度。

在本实施例中,当速率监测模块56监测到调整后的通信端口建链速率大于等于第一限速速率阈值后,保存上述调整的配置之前,还可以通过稳定性监测模块53对该端口的稳定性作进一步监测,以进一步保证调整效果。稳定性监测模块53的监测过程如下:

监测该端口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如是,保存上述所有过程的修改配置,如处于不稳定状态,则通过调配单元522将被干扰频段上调配出去的数据回调至原被干扰频段上,并将目标频段的功率谱密度还原。

应当理解的是,稳定性监测模块53监测判断该通信端口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可以通过下述方式进行:根据运营线路环境要求预先设定一个时间范围为t、在时间t内反复建链断链的次数为数值x,若监测到该通信端口时间范围小于等于t时,建链、断链的次数大于等于x则该通信端口处于不稳定状态;否则,该通信端口处于稳定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的通信端口稳定性控制装置通过获取目标线路上待调整的被干扰频段,将被干扰频段上当前承载的至少部分数据调配为由该目标线路上其他频段中的至少一个目标频段承载;提高了端口的稳定性以及用户体验满意度。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计算机存储介质(rom/ram、磁碟、光盘)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