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闹钟音量的调节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79144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闹钟音量的调节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闹钟音量的调节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智能化和便捷化的发展,智能终端通过闹钟应用可以实现响铃时间设定、铃声音量、延迟响铃时间设定和晃动手机延时响铃等功能,能够提供个人生活提醒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智能终端取代传统的闹钟。闹钟应用通过计时确定当前时刻,在达到设定时间时播放铃声或者音乐以唤醒用户。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如下问题:闹钟只能以预先设置的闹钟响铃音量,在用户处于浅层睡眠状态时,用户虽然能够潜意识的听到闹钟响铃,但闹钟响铃无法将用户完全唤醒,使得闹铃失去唤醒用户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闹钟音量的调节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闹钟响铃无法将用户完全唤醒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闹钟音量的调节方法,包括:

在唤醒闹钟响铃时,检测用户是否处于浅睡状态;

若用户处于浅睡状态,则增大所述唤醒闹钟响铃的音量。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用户是否处于浅睡状态,包括:

检测设置所述闹钟响铃的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物体运动,若有物体运动,则用户处于浅睡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设置所述闹钟响铃的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物体运动,包括:

通过所述智能终端配置的红外传感器检测所述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物体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设置所述闹钟响铃的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物体运动,包括:

通过所述智能终端配置的红外超声波传感器检测所述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物体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设置所述闹钟响铃的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物体运动,包括:

通过所述智能终端配置的摄像头检测所述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手部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所述智能终端配置的摄像头检测所述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手部运动,包括:

通过智能终端配置的重力传感器检测所述智能终端的朝向,根据所述朝向开启相应的摄像头检测所述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手部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增大所述唤醒闹钟响铃的音量,包括:

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和预定增量增大所述唤醒闹钟响铃的音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闹钟音量的调节装置,该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唤醒闹钟响铃时,检测用户是否处于浅睡状态;

音量增大模块,用于若用户处于浅睡状态,则增大所述唤醒闹钟响铃的音量。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设置所述闹钟响铃的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物体运动,若有物体运动,则判定用户处于浅睡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智能终端配置的红外传感器检测所述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物体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智能终端配置的超声波传感器检测所述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物体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检测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智能终端配置的摄像头检测所述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手部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子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智能终端配置的重力传感器检测所述智能终端的朝向,根据所述朝向开启相应的摄像头检测所述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手部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音量增大模块具体用于:

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和预定增量增大所述唤醒闹钟响铃的音量。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闹钟音量的调节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闹钟音量的调节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通过在用户处于浅睡状态时,增大所述唤醒闹钟响铃的音量。可以通过增大响铃音量唤醒处于浅睡状态的用户,防止用户无法被闹钟响铃唤醒,同时也可避免被过高音量的闹钟响铃刺激造成的身体不适的情况,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闹钟音量的调节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闹钟音量的调节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闹钟音量的调节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闹钟音量的调节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闹钟音量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闹钟音量的调节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可用于闹钟响铃音量的调整,该方法可由闹钟音量的调节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装置可以集成在任何提供闹钟设置功能的智能终端中,具体实现中,智能终端可包括: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移动终端,上述终端仅是举例,而非穷举,包含但不限于上述智能终端。

参见图1,所述闹钟音量的调节方法,包括:

S110、在唤醒闹钟响铃时,检测用户是否处于浅睡状态。

用户在智能终端设备的闹钟设置界面上,设置闹钟响铃信息,闹钟响铃信息主要包括闹钟响铃时间、响铃铃声及响铃音量,其中闹钟响铃时间是根据用户需要设置的,如设置闹钟响铃时间为早晨7:00,响铃铃声是用户喜欢的铃声,响铃音量是用户可以接受的音量大小。智能终端设备获取该闹钟响铃信息,当智能终端设备的系统时间达到设定的闹钟响铃时间时,闹钟以预先设置后的响铃音量响铃。在闹钟响铃的同时,检测用户是否处于浅睡状态。所述浅睡状态,也被称为轻度睡眠阶段。在此状态下,此时肌肉进一步放松,脑电图显示梭状睡眠波。示例性的,通过与智能终端连接的外部设备,如智能手环等,检测用户是否处于浅睡状态,当检测到用户的血压、呼吸和心率波动较大,且身体运动量变化较为频繁,则判断用户处于浅睡状态。

S120、若用户处于浅睡状态,则增大所述唤醒闹钟响铃的音量。

当检测到用户处于浅睡状态,增大唤醒闹铃的音量,即闹铃音量以比预先设置的闹钟响铃音量越来越大变化,以尽快完全唤醒用户。这是因为用户虽未完全清醒,但已有清醒的意识,此时若用户突然受到较强的音量刺激也不会造成太大的不适问题。但是,如果检测到用户并非处于浅睡状态,智能终端此时闹钟保持以预设响铃音量响起。这是因为用户仍然处于熟睡状态,仍未清醒,闹钟若此时以比预设闹铃音量大的声音去吵醒用户,用户会产生强烈的不适感。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唤醒闹钟响铃时,检测用户是否处于浅睡状态,当检测到用户处于浅睡状态时,增大所述唤醒闹钟响铃的音量,解决了用户已有微浅意识,但还未有完整意识去关闭闹钟时,用户无法被闹钟响铃完全唤醒的问题,达到了用户以相对比较舒适的状态,被闹钟快速唤醒的效果。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闹钟音量的调节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将检测用户是否处于浅睡状态具体优化为:检测设置所述闹钟响铃的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物体运动,若有物体运动,则用户处于浅睡状态。

参见图2,所述闹钟音量的调节方法,包括:

S210、在唤醒闹钟响铃时,检测设置所述闹钟响铃的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物体运动,若有物体运动,则用户处于浅睡状态。

检测设置所述闹钟响铃的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移动物体,若能检测到前方有移动物体,可认为是用户的手在寻找手机,意图去关闭闹钟。此时,用户已有微浅意识但还未有完整意识去关闭闹钟,可以判断用户处于浅睡状态。

S220、若用户处于浅睡状态,则增大所述唤醒闹钟响铃的音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闹钟音量的调节方法,将对检测用户是否处于浅睡状态具体优化为:检测设置所述闹钟响铃的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物体运动,若有物体运动,则用户处于浅睡状态。可以通过智能终端上原有配置的各种器件实现检测用户是否处于浅睡状态的目的,可以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提高检测的精确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将检测设置所述闹钟响铃的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物体运动,具体优化为:通过所述智能终端配置的红外传感器检测所述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物体运动。红外传感器是一种以红外线为介质,通过红外线反射原理来完成测量功能的传感器,所有高于绝对零度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当某一物体处于红外传感器的红外线区域内,红外线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由于物体遮挡反射到红外线接收管,接受管接收信号,从而判断出在智能终端上方有物体运动,进而可以判断为用户正处于浅睡状态。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方案,将检测设置所述闹钟响铃的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物体运动,具体优化为:通过所述智能终端配置的红外传感器检测所述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物体运动。超声波传感器是利用超声波的特性研制而成的传感器,主要采用直接反射式的检测模式来检测物体。当某一物体位于超声波传感器前面时,通过将发射的声波部分地发射回超声波传感器的接收器,从而使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物体的存在,从而判断出智能终端上方有物体运动,进而可以判断为用户处于浅睡状态。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闹钟音量的调节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将检测设置所述闹钟响铃的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物体运动,具体优化为:通过所述智能终端配置的摄像头检测所述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手部运动。

参见图3,所述闹钟音量的调节方法,包括:

S310、在唤醒闹钟响铃时,通过所述智能终端配置的摄像头检测所述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手部运动,若有手部运动,则用户处于浅睡状态。

在检测设置所述闹钟响铃的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物体运动时,由于外界环境干扰,可能会产生错误的检测到用户处于浅睡状态。例如,家中饲养的宠物可能会在闹钟响铃时在智能终端上方活动,致使智能终端错误的检测到用户处于浅睡状态。为避免上述情况,可以在用户在浅睡状态下检测所述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手部运动,通过是否有手部运动判断用户是否处于浅睡状态。在闹钟响铃时,用户往往会潜意识地去伸手关闭闹钟,可以通过智能终端配置的摄像头检测是否有手部运动,判断用户是否有意识地伸手靠近智能终端,从而判断用户是否处于浅睡状态。具体地,通过智能终端配置的重力传感器检测所述智能终端的朝向,根据所述朝向开启相应的摄像头检测所述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手部运动。示例性地,智能终端为智能手机,通常智能手机配置有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配置在智能手机中的重力传感器检测出智能手机的摆放姿势,如智能手机是正放(手机显示屏朝上)还是反放(手机显示屏朝下)。当重力传感器检测到手机处于正放状态时,智能手机控制打开其前置摄像头,当重力传感器检测到手机处于反放状态时,智能手机控制打开其后置摄像头。通过对比摄像头拍摄到的每一帧图像,如有较大变化则可认为有物体运动,进一步地,对摄像头拍摄到的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如果检测到拍摄的图像为手的形状,则可认为是用户的手在有意识地去靠近或者触摸手机,此时用户处于浅睡状态。

S320、若用户处于浅睡状态,则增大所述唤醒闹钟响铃的音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闹钟音量的调节方法,通过将检测设置所述闹钟响铃的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物体运动,具体优化为:通过所述智能终端配置的摄像头检测所述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手部运动。可以避免由于外界干扰导致生错误判断用户处于浅睡状态,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能够精确地判断用户已有意识去寻找手机了但是还未完全清醒的状态。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闹钟音量的调节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将所述增大所述唤醒闹钟响铃的音量,具体优化为: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和预定增量增大所述唤醒闹钟响铃的音量。

参见图4,所述闹钟音量的调节方法。包括:

S410、在唤醒闹钟响铃时,检测用户是否处于浅睡状态。

S420、若用户处于浅睡状态,则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和预定增量增大所述唤醒闹钟响铃的音量。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检测到用户处于浅睡状态,即用户已有微浅意识但还未有完整意识去关闭闹钟时,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和预定增量增大唤醒闹钟响铃的音量。其中,预设时间间隔和预设增量是在用户设置闹铃时根据用户需要设置的,或者两者都是系统默认设置的。示例的,该预设时间间隔在用户预先设置闹铃响铃时间时增加一个选项,该选项可由用户选择间隔的时间,如1s、2s、3s等都可行,同时,在用户预先设置闹铃响铃音量时增加一个选项,该选项可由用户选择每预设时间间隔,响铃音量的预设增量,其中,以预先设置的闹钟响铃音量的大小为基准音量。当检测到用户处于浅睡状态时,闹钟响铃音量会以按照每预设时间间隔增大预定增量的音量响铃。

本实施例提供的闹钟音量的调节方法,将所述增大所述唤醒闹钟响铃的音量,具体优化为: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和预定增量增大所述唤醒闹钟响铃的音量,不但能够达到唤醒用户的目的,而且使得用户以一种能够接受的音量和一种相对比较舒适的方式被闹钟唤醒,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五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闹钟音量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闹钟音量的调节装置包括:检测模块510、音量增大模块520,下面对各模块进行具体说明。

所述检测模块510,用于在唤醒闹钟响铃时,检测用户是否处于浅睡状态;

所述音量增大模块520,用于若用户处于浅睡状态,则增大所述唤醒闹钟响铃的音量。

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设置所述闹钟响铃的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物体运动,若有物体运动,则判定用户处于浅睡状态。

可选的,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智能终端配置的红外传感器检测所述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物体运动。

可选的,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智能终端配置的超声波传感器检测所述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物体运动。

可选的,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检测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智能终端配置的摄像头检测所述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手部运动。

可选的,所述检测子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智能终端配置的重力传感器检测所述智能终端的朝向,根据所述朝向开启相应的摄像头检测所述智能终端上方是否有手部运动。

可选的,所述音量增大模块520具体用于:

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和预定增量增大所述唤醒闹钟响铃的音量。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用户处于浅睡状态时,增大所述唤醒闹钟响铃的音量。可以通过增大响铃音量唤醒处于浅睡状态的用户,防止用户无法被闹钟响铃唤醒,同时也可避免被过高音量的闹钟响铃刺激造成的身体不适的情况,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闹钟音量的调节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闹钟音量的调节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闹钟音量的调节装置,具有相同的模块,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在此不做赘述。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的客户端实施。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用计算机装置可执行的程序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处理器来执行,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