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基于两层覆盖网的支撑体系与实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7853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二网”的物联网支撑体系及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出了物联网支撑体系基于两层覆盖网,即物控网与融合网。

2.根据权利1所述的特征,基于“二网”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体系结构,归纳说明如下:

(1)物联网应用系统由物控网、融合网、以及物联网应用接口组成;

(2)物控网包含制造资源、物控网环境、以及物控网应用,其中,物控网环境由物控网引擎、物控网管理器、以及物控网API组成;物控网应用为物控网应用脚本;

(3)融合网包含融合网环境与融合网应用,其中,融合网环境由融合网引擎、融合网管理器、以及融合网API组成;融合网应用为融合网应用脚本;

(4)物控网与融合网分别具有各自的覆盖网的可视化建模器,合称为可视化建模器;

(5)物控网与融合网分别具有各自的覆盖网的可视化管理器,合称为可视化管理器。

3.权利1所述的物控网,其特征在于:

(1)物控网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之上的逻辑网(覆盖网),实现资源互联(组合、集成与交互),支撑对资源在语义层面上的基本访问、控制、管理;

(2)物控网是一个二部多重图,其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逻辑资源,称为资源节点;每个资源节点只有一个父节点和多个儿子节点;对资源节点的服务请求仅可通过访问其父节点进行处理。

4.根据权利3所述物控网特征,其物控网融合的特征在于:

(1)物控网的网络融合体系结构是一个经由基于EITP协议(Extract and Injection Transfer Protocol)互联资源融合而形成的网络,融合的过程为:一个节点表示为超资源、边表示资源关联的二部多重图,本发明称为超资源图;其中,每个超资源节点代表一个所有各级关联资源的融合体;

(2)超资源节点结构表述为:超资源 = 资源实体或虚拟实体 + 资源属性、结构与语义 + 资源的操作行为实体 + 资源的管理行为实体;

(3)每个超资源节点,可以通过实链接和虚链接的方式与其它超资源节点链接;

(3.1)实链接:节点A到节点B的实链接(称为A下链B),表示节点A是节点B的管理者,管理权主要包括对被管理者进行各种策略(行为策略、安全保密策略、访问策略、计费策略等)配置与修改、故障与恢复管理、加入与撤离管理等;每个节点最多存在一个管理者,因此,实链接构成一棵多叉树;

(3.2)虚链接:节点A到节点B的虚链接(称为A下访B),表示节点A被授予对节点B的访问权;授权的方式是节点A向B的管理者节点提出。

5.根据权利1所述的融合网,其特征在于:

(1)融合网也是一种逻辑网,建立在物控网之上,通过物控网提供资源的集成、融合、服务资源组合、加工、更新、交互、协同、组织;

(2)融合网的逻辑结构不像物控网那样是固定的结构,其具体结构随着参与操作的资源之间的交互关系而动态确定;

(3)融合网分“融合网环境”与“融合网应用”两大部分;“融合网应用”是具体的物联网系统的用户需求的描述脚本,它运行在“融合网环境”之上。

6.根据权利5所述的融合网特征,其构建特征在于:

(1)融合网的构建基于“格件”(基于形式领域融合的计算模型)中的“横向融合”(场融合)技术,实现制造资源的共享、融合与联动,支持用户以“格件”的横向融合模式对具体的物联网应用系统进行建模,形成“融合网应用”,并运行在“融合网环境”之上,实现物联网;

(2)其中,场融合模型是基于资源融合的结构可扩展的软件开发框架,属于广义数据流处理框架,它将应用系统看作是通过将资源进行融合而形成的;

(3)场融合是通过框架进行的,框架是由提供数据通路的数据“管道”和加工、处理和控制数据的数据“站点”构成,框架的具体化是通过对站点和管道的“扩展”而进行的;这里的管道和站点统称“融合器”;横向融合加工处理的对象是广义的数据流,可以是数据、本体、对象、代码等;

(4)每类具体的融合器相当于一个标准化的处理器,即核,所以,该模型也可看作是基于异构多核的融合模型;标准化的融合器让用户一般可以直接使用他们构成资源融合流程,也可以按照规范“扩展”这些融合器后再使用,即可支持结构扩展的系统建模;

(5)关于融合器的控制与调度,采用非线性流水线的资源调度方法;该方法将可共享的制造资源,根据当前资源访问需求动态组织为非线性流水线,然后转化为网络流问题进行最优化调度。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