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导频序列配置方法及基站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09418阅读:1070来源:国知局
上行导频序列配置方法及基站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导频序列配置方法及基站。



背景技术:

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系统中,随着天线数目的增多,需要估计的信道数目也随之线性增长,导致信道估计的困难程度增加。对于时分双工(timedivisionduplex,tdd)系统,基站可以根据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导频来估计上行信道,并根据信道互易性得到下行信道。

然而,当不同的用户终端发送相同或者相似的导频时,基站无法区分用户终端发送的导频的差异,造成估计出的信道与实际信道不符,造成导频污染。

现有技术中,tdd系统设计足够数目的正交导频序列,并在信道相干时间内连续发送导频进行信道估计,以此来避免导频污染对通信质量的影响。当在信道相干时间内连续发送导频进行信道估计时,需要信道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恒定,即相干时间较长。

然而,对于以一定速度移动的用户终端而言,由于处于移动状态的用户终端的信道随时间变化较快,相干时间较短,导频序列长度受限,限制了正交导频序列的数量。因此,对于处于移动状态的用户终端,仍存在导频污染较为严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处于移动状态的用户终端的导频污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导频序列配置方法,包括:接收所在服务小区内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在时间选择性衰落模型下,根据所述上行数据,估计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以及噪声对应的功率谱密度;根据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以及所述噪声对应的功率谱密度,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相移系数,所述第一相移系数为相对于预先配置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基准导频序列在时域上的相移系数;采用所述第一相移系数,对所述用户终端的基准导频序列进行时域相移,配置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导频序列;其中,所配置的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在频域上与所述服务小区内其他用户终端所对应的功率谱密度重叠区域,占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的比例不大于第一预设值。

可选的,所述配置方法还包括:获取来自其他小区的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根据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所述噪声对应的功率谱密度以及所述来自其他小区的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二相移系数,所述第二相移系数为相对于所述预先配置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基准导频序列在时域上的相移系数;采用所述第二相移系数,对所述用户终端的基准导频序列进行时域相移,配置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导频序列;其中,所配置的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在频域上与所述其他小区干扰信号的功率谱密度重叠区域所占比例不大于第二预设值。

可选的,当所述用户终端为选定用户终端时,所述配置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是否大于预设的信道质量门限;当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大于所述信道质量门限时,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三相移系数,所述第三相移系数为相对于预先配置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基准导频序列在时域上的相移系数;采用所述第三相移系数,对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基准导频序列进行时域相移,配置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导频序列;其中,经过时域相移后的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在频域上与所述服务小区内的其他用户终端的功率谱密度不重叠。

可选的,所述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导频序列为:其中,xk为配置的第k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导频序列,s0为所述基准导频序列,p为导频序列长度,τk为第k个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相移系数且满足如下条件:其中:λk为第k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信道的相关矩阵做特征值分解之后得到的对角矩阵,为将对角矩阵λg对角线上的元素沿对角线方向向左上方循环移位τg-τk后得到的对角阵。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值为0。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在服务小区内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估计单元,用于在时间选择性衰落模型下,根据所述上行数据,估计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以及噪声对应的功率谱密度;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以及所述噪声对应的功率谱密度,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相移系数,所述第一相移系数为相对于预先配置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基准导频序列在时域上的相移系数;配置单元,用于采用所述第一相移系数,对所述用户终端的基准导频序列进行时域相移,配置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导频序列;其中,所配置的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在频域上与所述服务小区内其他用户终端所对应的功率谱密度重叠区域占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的比例不大于第一预设值。

可选的,所述估计单元,还用于获取来自其他小区的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所述噪声对应的功率谱密度以及所述来自其他小区的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二相移系数,所述第二相移系数为相对于所述预先配置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基准导频序列在时域上的相移系数;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采用所述第二相移系数,对所述用户终端的基准导频序列进行时域相移,配置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导频序列;其中,所配置的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在频域上与所述其他小区干扰信号的功率谱密度重叠区域所占比例不大于第二预设值。

可选的,所述基站还包括: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用户终端为选定用户终端时,检测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是否大于预设的信道质量门限;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大于所述信道质量门限时,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三相移系数,所述第三相移系数为相对于预先配置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基准导频序列在时域上的相移系数;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采用所述第三相移系数,对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基准导频序列进行时域相移,配置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导频序列;其中,经过时域相移后的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在频域上与所述服务小区内的其他用户终端的功率谱密度不重叠。

可选的,所述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导频序列为:其中,xk为配置的第k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导频序列,s0为所述基准导频序列,p为导频序列长度,τk为第k个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相移系数且满足如下条件:其中:λk为第k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信道的相关矩阵做特征值分解之后得到的对角矩阵,为将对角矩阵λg对角线上的元素沿对角线方向向左上方循环移位τg-τk后得到的对角阵。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值为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第一相移系数对用户终端对应的基准导频序列进行时域相移,来配置与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导频序列。在对用户终端的上行导频序列进行配置之后,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导频序列时,估计得到的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在频域上与服务小区内其他用户终端的功率谱密度重叠区域所占比例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由于第一相移系数是在时间选择性衰落模型下计算得到的,且在频域上经过时域相移之后的不同用户终端之间的功率谱密度重叠区域较少,因此可以降低处于移动状态的用户终端的导频污染。

进一步,当获取到来自其他小区的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时,计算第二相移系数,并采用第二相移系数对用户终端的基准导频序列进行时域相移。经过时域相移之后的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在频域上与来自其他小区的信号的功率谱密度重叠区域较小,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导频污染。

此外,当选定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大于预设信道质量门限时,采用第三相移系数对选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导频序列进行配置,使得选定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在频域上与服务小区内其他用户终端的功率谱密度不重叠,从而保障选定用户终端的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上行导频序列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一种三个用户终端的功率谱密度曲线示意图;

图3是对图2所述的三个用户终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上行导频序列配置方法后配置后的功率谱密度曲线示意图;

图4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上行导频序列配置方法后的另一种三个用户终端的功率谱密度曲线示意图;

图5是一种存在其他小区的导频污染时三个用户终端的功率谱密度曲线示意图;

图6是对图5所示的三个用户终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上行导频序列配置方法配置后的功率谱密度曲线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tdd系统设计足够数目的正交导频序列,并在信道相干时间内连续发送导频进行信道估计,以此来避免导频污染对通信质量的影响。当在信道相干时间内连续发送导频进行信道估计时,需要信道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恒定,即相干时间较长。

然而,对于以一定速度移动的用户终端而言,由于处于移动状态的用户终端的信道随时间变化较快,相干时间较短,导频序列长度受限,限制了正交导频序列的数量。因此,对于处于移动状态的用户终端,仍存在导频污染较为严重的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第一相移系数对用户终端对应的基准导频序列进行时域相移,来配置与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导频序列。在对用户终端的上行导频序列进行配置之后,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导频序列时,估计得到的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在频域上与服务小区内其他用户终端的功率谱密度重叠区域所占比例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由于第一相移系数是在时间选择性衰落模型下计算得到的,且在频域上经过时域相移之后的不同用户终端之间的功率谱密度重叠区域较少,因此可以降低处于移动状态的用户终端的导频污染。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导频序列配置方法,参照图1,以下通过具体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s101,接收所在服务小区内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在具体实施中,基站可以调度所在服务小区内的部分或者所有用户终端的上行数据传输。基站在接收到服务小区内用户终端的上行数据后,可以执行步骤s102。

步骤s102,在时间选择性衰落模型下,根据所述上行数据,估计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以及噪声对应的功率谱密度。

在具体实施中,当基站调度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用户终端的个数为多个时,基站可以在时间选择性衰落模型下,分别根据接收到的多个用户各自对应的上行数据,来估计与用户终端一一对应的功率谱密度以及噪声对应的功率谱密度。

在实际应用中,当移动台以一定速率沿某一方向移动时,由于传播路径差的原因,会造成相位和频率的变换,通常将这种变化称之为多普勒频移。

在无线通信领域中,当用户终端以一定速率移动时,也会产生多普勒频移。例如,用户携带移动终端乘坐高速运动的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时,会产生多普勒频移。频域的多普勒频移会在相应的时域引起时间选择性衰落,也即在不同的时间,频域的衰落特性不同。

在具体实施中,考虑到用户终端处于移动状态的应用场景,在时间选择性衰落模型下,对接收到的服务小区内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来估计用户终端的功率谱密度以及噪声的功率谱密度。在时间选择性衰落模型下,计算得到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以及噪声对应的功率谱密度之后,执行步骤s103。

步骤s103,根据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以及所述噪声对应的功率谱密度,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相移系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相移系数为相对于预先配置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基准导频序列在时域上的相移系数。

在具体实施中,由于每一个用户终端所处的无线环境可能各不相同,因此基站估计出的每一个用户终端的功率谱密度可能各不相同。相应地,基站根据每一个用户终端的功率谱密度以及噪声对应的功率谱密度计算出的第一相移系数也可能各不相同。也就是说,每一个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相移系数可能各不相同。

步骤s104,根据所述第一相移系数,对所述用户终端的基准导频序列进行时域相移,配置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导频序列。

在具体实施中,基站在为用户终端配置对应的上行导频序列之后,可以将配置完成的上行导频序列下发至用户终端。由于每一个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相移系数可能各不相同,因此每一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导频信号序列也可能各不相同。换句话说,用户终端接收到的是根据预先配置的基准导频序列移位之后的上行导频序列,而不是基准导频序列。

用户终端在接收到基站下发的上行导频序列后,可以根据基站配置的上行导频序列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基站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后,估计出的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在频域上与服务小区内其他用户终端所对应的功率谱密度的重叠区域所占比例不大于第一预设值。

也就是说,基站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后,估计出的每一个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在频域上与服务小区内其他任一用户终端所对应的功率谱密度的重叠区域所占比例均不大于第一预设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重叠区域所占比是指:在频域上,用户终端a的功率谱密度与服务小区内其他任一用户终端的功率谱密度的重叠部分,占用户终端a的功率谱密度的百分比。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预设值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进行设置,只要所取数值使得用户终端的通信质量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即可。在具体应用中,若需要尽可能支持更多的用户终端,则可以将第一预设值设置的较大一点。如需要尽可能提高用户终端的通信质量,则可以将第一预设值设置的较小一点,例如,将第一预设值设置为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为第k个用户终端配置的上行导频序列可以为:

其中,xk为配置的第k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导频序列,s0为所述基准导频序列,p为导频序列长度,τk为第k个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相移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中,基站为第k个用户终端配置的上行导频序列还可以为其他序列,只要满足如下条件即可:在频域上,第k个用户终端的上行导频序列对应的功率谱密度,与服务小区内其他的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之间的重叠区域占第k个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的百分比不大于第一预设值。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上行导频序列配置方法的原理进行说明。

在具体实施中,考虑到因多普勒频移造成的时间选择性衰落信道,每个用户终端定时发送上行导频序列。基站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导频序列后,根据信道在时间上的相关性,采用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meansquareerror,mmse)估计方法进行信道估计,并获取均方误差理论表达式。

设定xg为第g个用户终端的上行导频序列构成的对角矩阵,ρg为第g个用户终端的上行导频序列的发送功率,rg为估计出的第g个用户信道的相关矩阵,σ2为噪声功率,则第k个用户终端的信道估计误差为:

式(2)中,求和项为干扰项。在实际应用中,应尽量消除干扰项的影响,从而降低信道估计误差。

在具体实施中,若采用如上式(1)中提供的上行导频序列,则若要消除式(2)中的干扰项,上行导频序列中的τk需要满足如下条件:

式(3)中,λk为第k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信道的相关矩阵做特征值分解之后得到的对角矩阵,为将对角矩阵λg对角线上的元素沿对角线方向向左上方循环移位τg-τk后得到的对角阵。在实际应用中,λk可以通过对第k个用户终端的功率谱密度进行均匀采样得到。

也就是说,当第一相移系数τk满足式(3)中的条件时,在频域上,第k个用户终端的功率谱密度与服务小区内其他用户终端的功率谱密度之间的重叠部分,占第k个用户终端的功率谱密度的百分比不大于第一预设值。

通过公式(2)与公式(3)可知,根据公式(1)对第k个用户终端的上行导频序列进行时域相移,可以有效地降低第k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信道估计误差,从而可以提高第k个用户终端的通信质量。

在具体实施中,当第一预设值取0时,信道的mmse估计的方差可以近似为:

式(4)中,fs为采样频率,fd,k为第k个用户终端的多普勒频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值可以为0,也就是说,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在频域上与服务小区内其他用户终端所对应的功率谱密度没有重叠部分。也就是说,用户终端与服务小区内其他用户终端不存在导频污染。

下面以第一预设值为0进行说明。

参照图2,给出了现有的一种三个用户终端的功率谱密度曲线示意图。从图2中可以得知,在频域上,用户终端1的功率谱密度曲线201、用户终端2的功率谱密度曲线202以及用户终端3的功率谱密度曲线203之间相互重叠,此时,存在较为严重的导频污染,导致用户终端1、用户终端2以及用户终端3的通信质量均较差。

在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上行导频序列配置方法后,分别对三个用户终端的上行导频序列进行时域相移,用户终端1对应的第一相移系数为τ1,用户终端2对应的第一相移系数为τ2,用户终端3对应的第一相移系数为τ3。经过时域相移之后,三个用户终端的功率谱密度曲线示意图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得知,在频域上,经过时域相移之后的用户终端1的功率谱密度曲线201’、经过时域相移之后的用户终端2的功率谱密度曲线202’以及经过时域相移之后的用户终端3的功率谱密度曲线203’之间均不存在重叠,故,对于用户终端1、用户终端2以及用户终端3而言,相互之间并不存在导频污染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当服务小区内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用户较多时,也可以将第一预设值设置为非0,也即:在频域上,某一个用户终端的功率谱密度与服务小区内其他用户终端的功率谱密度之间存在重叠区域,此时,用户终端与服务小区内其他用户终端存在导频污染,但是由于重叠区域占用户终端的功率谱密度较少,因此可以减轻导频污染。

参照图4,在频域上,经过时域相移之后的用户终端1的功率谱密度曲线201”与经过时域相移之后的用户终端2的功率谱密度曲线202”之间存在部分重叠,经过时域相移之后的用户终端2的功率谱密度曲线202”与经过时域相移之后的用户终端3的功率谱密度曲线203”之间存在部分重叠。与图2相比,图4中经过时域相移之后的用户终端1的功率谱密度曲线201”与经过时域相移之后的用户终端2的功率谱密度曲线202”之间的重叠部分,远小于图2中用户终端1的功率谱密度曲线201与用户终端2的功率谱密度曲线202之间的重叠部分。相应地,图4中经过时域相移之后的用户终端2的功率谱密度曲线202”与经过时域相移之后的用户终端3的功率谱密度曲线203”之间的重叠部分,远小于图2中用户终端2的功率谱密度曲线202与用户终端3的功率谱密度曲线203之间的重叠部分。因此,相比于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上行导频配置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导频污染。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能存在来自其他小区的导频污染的情况出现。当存在来自其他小区的导频污染时,同样会对服务小区内的用户终端的通信质量造成影响。

在具体实施中,为避免来自其他小区的导频污染对服务小区内的用户终端的通信质量造成影响,当存在来自其他小区的导频污染时,基站可以先获取来自其他小区的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基站可以根据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噪声对应的功率谱密度以及来自其他小区的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计算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二相移系数。之后,基站根据第二相移系数,对用户终端的基准导频序列进行时域相移,配置与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导频序列。

用户终端在接收到基站下发的配置好的上行导频序列后,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基站根据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后,估计出的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在频域上与来自其他小区的信号的功率谱密度的重叠部分所占比例不大于第二预设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预设值可以为0,也就是说,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在频域上与来自其他小区的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没有重叠部分。也就是说,用户终端与来自其他小区的信号不存在导频污染。

下面以第二预设值为0进行说明。

参照图5,给出了现有技术中,当存在其他小区的导频污染时三个用户终端的功率谱密度曲线示意图。从图5中可以得知,在频域上,用户终端1的功率谱密度曲线501、用户终端2的功率谱密度曲线502以及用户终端3的功率谱密度曲线503之间相互重叠,且来自其他小区的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曲线504与上述三个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曲线均存在重叠。也就是说,在同一小区内,不同的用户终端之间功率谱密度重叠,也即在同一小区内存在导频污染,同时还接收到其他小区的导频污染。

在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上行导频序列配置方法后,分别对三个用户终端的上行导频序列进行时域相移。经过时域相移之后,三个用户终端的功率谱密度曲线与其他小区的功率谱密度曲线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

从图6中可以得知,在频域上,经过时域相移之后的用户终端1的功率谱密度曲线501’、经过时域相移之后的用户终端2的功率谱密度曲线502’、经过时域相移之后的用户终端3的功率谱密度曲线503’以及其他小区的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曲线504’之间均不存在重叠,也就是说,用户终端1、用户终端2、用户终端3以及来自其他小区的信号之间均不存在导频干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存在来自其他小区的导频污染时,基站为第k个用户终端配置的上行导频序列可以参照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公式(1)。此时,公式(1)中的τk为第k个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二相移系数。

在具体实施中,对于某些特定的用户终端,例如只有在某些时间段内的信道质量比较好,在其余大部分时间内的信道质量较差的用户终端。对于上述特定的用户终端,则可以在信道质量比较好时,使其能够有尽可能高的通信速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上述存在特定的用户终端,基站可以预先将其设定为选定用户终端。检测选定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是否大于预设的信道质量门限,也即获知选定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是否较好。当选定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大于预设的信道质量门限时,可以计算选定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三相移系数,第三相移系数为相对于预先为选定用户终端配置的基准导频序列在时域上的相移系数。之后,基站可以采用第三相移系数,对为选定用户终端配置的基准导频序列进行时域相移,配置与选定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导频序列。

基站在接收到选定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导频序列后,可以获知选定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导频序列所对应的功率谱密度与服务小区内其他用户终端的上行导频序列所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均不存在重叠部分,也即服务小区内其他用户终端不会对选定用户终端造成导频污染,故可以提高选定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

在具体实施中,基站为选定用户终端配置的上行导频序列可以参照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公式(1)。此时,公式(1)中的τk为选定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三相移系数。

可以理解的是,基站配置选定用户终端的上行导频序列的功率谱密度,在频域上与服务小区内其他用户终端的上行导频序列的功率谱密度之间不存在重叠,可以配置服务小区内其他用户终端的上行导频序列之间的功率谱密度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叠,且重叠部分所占比例较小,也即:牺牲部分用户终端的通信质量,来保障其他部分用户终端的通信质量。

参照图7,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70,包括:接收单元701、估计单元702、计算单元703以及配置单元704,其中:

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所在服务小区内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估计单元702,用于在时间选择性衰落模型下,根据所述上行数据,估计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以及噪声对应的功率谱密度;

计算单元703,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以及所述噪声对应的功率谱密度,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相移系数,所述第一相移系数为相对于预先配置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基准导频序列在时域上的相移系数;

配置单元704,用于采用所述第一相移系数,对所述用户终端的基准导频序列进行时域相移,配置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导频序列;其中,所配置的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在频域上与所述服务小区内其他用户终端所对应的功率谱密度重叠区域占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的比例不大于第一预设值。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估计单元702,还可以用于获取来自其他小区的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所述计算单元703,还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所述噪声对应的功率谱密度以及所述来自其他小区的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二相移系数,所述第二相移系数为相对于所述预先配置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基准导频序列在时域上的相移系数;所述配置单元704,还可以用于采用所述第二相移系数,对所述用户终端的基准导频序列进行时域相移,配置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导频序列;其中,所配置的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在频域上与所述其他小区干扰信号的功率谱密度重叠区域所占比例不大于第二预设值。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基站70还可以包括:检测单元(图7中未示出),可以用于当所述用户终端为选定用户终端时,检测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是否大于预设的信道质量门限;所述计算单元703,还可以用于当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大于所述信道质量门限时,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三相移系数,所述第三相移系数为相对于预先配置的所述用户终端的基准导频序列在时域上的相移系数;所述配置单元704,还可以用于采用所述第三相移系数,对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基准导频序列进行时域相移,配置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导频序列;其中,经过时域相移后的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功率谱密度,在频域上与所述服务小区内的其他用户终端的功率谱密度不重叠。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导频序列可以为:

其中,xk为配置的第k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导频序列,s0为所述基准导频序列,p为导频序列长度,τk为第k个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相移系数且满足如下条件:其中:λk为第k个用户终端对应的上行信道的相关矩阵做特征值分解之后得到的对角矩阵,为将对角矩阵λg对角线上的元素沿对角线方向向左上方循环移位τg-τk后得到的对角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值可以为0。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