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结构及具有其的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79069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手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屏幕结构及具有其的手机。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手机的显示/触摸屏都是平面式的或者2.5D式的,该类型手机均存在屏幕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因此,针对上述屏幕结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推出了曲面屏手机,通过曲面屏的曲面部分增加屏幕利用率。但是,用户在使用手机时,曲面屏的左右两侧容易与手掌接触,造成误操作,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用户握持手机时手掌易对手机曲面屏进行误操作的问题,提供一种降低握持手机时对曲面显示部造成误操作的屏幕结构,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含有上屏幕结构的手机。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屏幕结构,包括:

显示屏,包括平面显示部及设置于所述平面显示部侧边的曲面显示部;及

用于实现触摸功能的触摸操作层,所述触摸操作层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上方;所述触摸操作层包括平面触摸层及设置于所述平面触摸层侧边的曲面触摸层,所述平面触摸层设置于所述平面显示部上,所述曲面显示部上部分设置所述曲面触摸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面显示部包括触控区域及手掌接触区域,所述触控区域位于所述手掌接触区域的上方;

所述曲面触摸层位于所述触控区域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区域至少部分设置所述曲面触摸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区域的面积等于所述曲面触摸层的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区域的面积为所述手掌接触区域的面积的1倍~3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面触摸层的一端与所述触控区域远离所述手掌接触区域的一端相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面触摸层的曲面弧度与所述曲面显示部的曲面弧度相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摸操作层为透明电极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面显示部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曲面显示部对称设置于所述平面显示部的两侧;

所述曲面触摸层的数量等于所述曲面显示部的数量,两个所述曲面显示部上分别设置所述曲面触摸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幕结构还包括玻璃基板,所述玻璃基板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与所述触摸操作层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幕结构还包括粘合层、防尘层及防反射保护涂层,所述粘合层、所述防尘层与所述防反射保护涂层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触摸操作层上。

还涉及一种手机,包括机身及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所述的屏幕结构;

所述屏幕结构设置于所述机身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屏幕结构,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显示屏通过曲面显示部增加手机的显示区域,提高屏幕结构的利用率。同时,在曲面显示部上部分设置触摸操作层的曲面触摸层,这样能够使得曲面显示部上具有曲面触摸层的部分能够进行触摸操作,而曲面显示部上不存在曲面触摸层的部分则不能进行触摸操作,使屏幕结构上具有操作盲区,用户在握持手机时,由于手掌与曲面显示部的操作盲区相接触,以避免手掌对曲面显示部进行触摸操作,进而降低握持手机时误操作的可能性,提高用户体验,便于使用。本发明的屏幕结构通过在曲面显示部上部分设置曲面触摸层使曲面显示部上具有操作盲区,有效的解决目前手掌对手机曲面屏进行误操作的问题,降低握持手机时造成误操作的可能性,提高用户体验。

由于屏幕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有上述屏幕结构的手机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屏幕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屏幕结构;

110-显示屏;

111-平面显示部;

112-曲面显示部;

1121-触控区域;

1122-手掌接触区域;

120-触摸操作层;

121-平面触摸层;

122-曲面触摸层;

130-玻璃基板;

140-粘合层;

150-防尘层;

160-防反射保护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屏幕结构及具有其的手机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屏幕结构100,该屏幕结构100用于手机中,以实现手机的显示功能及触摸操作功能。当然,本发明的屏幕结构100也可用以其他手持设备中,如平板等。本发明的屏幕结构100应用于手机中,屏幕结构100能够使手掌握持的部分为操作盲区,这样用户在握持手机时,手掌不会对屏幕结构100的侧边产生误操作,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屏幕结构100包括显示屏110及触摸操作层120。显示屏110是用来实现手机显示功能的主要零部件。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110为液晶显示屏110。触摸操作层120是用来实现手机触摸操作功能的主要零部件,触摸操作层120设置于显示屏110的上方,通过对触摸操作层120控制显示屏110显示的内容,方便用户使用。显示屏110包括平面显示部111及设置于平面显示部111侧边的曲面显示部112。平面显示部111为通常手机的显示区域,为了增加显示屏110的显示面积,在平面显示部111上增加曲面显示部112。通过曲面显示部112增加显示屏110的显示面积,能够在不增加横向尺寸的前提下,提高显示屏110的利用率,以保证手机具有更好的显示效果,使显示更加一体化。并且,曲面显示部112与平面显示部111之间平滑过渡,以保证显示效果。

触摸操作层120包括平面触摸层121及设置于平面触摸层121侧边的曲面触摸层122,平面触摸层121设置于平面显示部111上,曲面显示部112上部分设置曲面触摸层122。平面触摸层121设置于平面显示部111上,以实现平面显示部111的触摸控制功能。并且,平面触摸层121的面积与平面显示部111的面积相等,这样能够保证平面触摸层121完全覆盖平面显示部111,进而便于用户对平面显示部111的任何部分进行触摸操作,便于用户使用。曲面显示部112上部分设置曲面触摸层122,也就是说,曲面触摸层122只是部分覆盖曲面显示部112的。由于手机是通过触摸操作层120实现触摸操作的,因此,曲面显示部112上具有曲面触摸层122的部分能够进行触摸操作,曲面显示部112上没有曲面触摸层122的部分不能进行触摸操作,即曲面显示部112上不存在曲面触摸层122的部分为操作盲区。这样用户在握持手机时,手掌能够与曲面显示部112上不存在曲面触摸层122的部分及触摸盲区相接触,降低对曲面操作部进行误操作的可能,提高用户体验。本发明的屏幕结构100在通过曲面显示部112提高屏幕利用率的同时,还通过曲面触摸层122将曲面显示部112分割成操作盲区,用户握持手机时手掌与曲面显示部112的操作盲区相接触,这样能够避免手掌对曲面显示部112进行误操作。

进一步地,曲面显示部112包括触控区域1121及手掌接触区域1122,触控区域1121位于手掌接触区域1122的上方。曲面触摸层122位于触控区域1121上。也就是说,通过触控区域1121能够对曲面显示部112进行触摸操作,而手掌接触区域1122为操作盲区,用户不能对手掌显示区域进行触摸操作。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用户握持手机时对曲面显示部112造成误操作的可能。

同时,曲面显示部112的触控区域1121中可以用于显示手机的调节手机音量、设置后台软件、快速启动对应软件等需要进行触摸操作的图标。用户通过曲面触摸层122对触控区域1121中的图标进行操作,以实现相应的功能。手掌接触区域1122则可用于显示手机的时间、天气、手机信号、电量等不可进行调节的图标,即使用户不能对手掌接触区域1122中的图标进行操作,也不会影响手机的使用性能。本发明的屏幕结构100通过在平面显示部111的侧边增加曲面显示部112以提高显示屏110正面的利用率,使显示更加一体化,同时通过曲面触摸层122与曲面显示部112的触控区域1121配合,使手掌接触区域1122为不可触控的区域即触摸盲区,降低用户握持手机时造成误操作的可能。

目前,大部分手机的显示/触摸屏都是平面式的或者2.5D式的,该类型手机均存在屏幕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因此,针对上述屏幕结构100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推出了曲面屏手机,通过曲面屏的曲面部分增加屏幕利用率。但是,用户在使用手机时,曲面屏的左右两侧容易与手掌接触,造成误操作,影响用户体验。本发明的屏幕结构100的显示屏110通过曲面显示部112增加手机的显示区域,提高屏幕结构100的利用率。同时,在曲面显示部112上部分设置触摸操作层120的曲面触摸层122,这样能够使得曲面显示部112上具有曲面触摸层122的部分能够进行触摸操作,而曲面显示部112上不存在曲面触摸层122的部分则不能进行触摸操作,使屏幕结构100上具有操作盲区,用户在握持手机时,由于手掌与曲面显示部112的操作盲区相接触,以避免手掌对曲面显示部112进行触摸操作,进而降低握持手机时误操作的可能性,提高用户体验,便于使用。本发明的屏幕结构100通过在曲面显示部112上部分设置曲面触摸层122使曲面显示部112上具有操作盲区,有效的解决目前手掌对手机曲面屏进行误操作的问题,降低握持手机时造成误操作的可能性,提高用户体验。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触控区域1121至少部分设置曲面触摸层122。也就是说,曲面触摸层122可以部分覆盖触控区域1121,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握持手机时手掌对曲面显示屏110造成误操作的可能性。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区域1121的面积等于曲面触摸层122的面积,这样能够在保证触控区域1121可操作性能的同时,还能降低握持手机时手掌对曲面显示屏110造成误操作的可能性。进一步地,触控区域1121的面积为手掌接触区域1122的面积的1倍~3倍。这样能够充分增加显示屏110的显示面积,同时还能够保证显示屏110可操作区域的面积,便于用户操作,提高用户体验。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曲面触摸层122的一端与触控区域1121远离手掌接触区域1122的一端相平齐。也就是说,曲面触摸层122从手机的顶端朝向底端所在的方向铺设。进一步地,曲面触摸层122的曲面弧度与曲面显示部112的曲面弧度相一致。这样能够便于曲面触摸层122与曲面显示部112相贴合,保证屏幕结构100的外观。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触摸操作层120为透明电极层。透明电极层在保证显示屏110显示效果的同时,还能使显示屏110实现触摸操作功能,便于用户对屏幕结构100进行触摸控制,方便使用。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曲面显示部11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曲面显示部112对称设置于平面显示部111的两侧。曲面触摸层122的数量等于曲面显示部112的数量,两个曲面显示部112上分别设置曲面触摸层122。也就是说,曲面显示部112是设置于平面显示部111的两个侧边的,通过两个曲面显示部112有效的增加显示屏110的显示面积,提高屏幕利用率。用户握持手机时,手掌与两个曲面显示部112均接触,为了避免手掌对曲面显示部112进行误操作,通过曲面触摸层122使曲面显示部112具有触摸盲区,降低误操作的可能性。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屏幕结构100还包括玻璃基板130,玻璃基板130设置于显示屏110与触摸操作层120之间。玻璃基板130的形状与显示屏110的形状相一致,玻璃基板130的尺寸与显示屏110的尺寸相一致。这样能够保证屏幕结构100的外观效果,使结构紧凑,提高屏幕结构100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屏幕结构100还包括粘合层140、防尘层150及防反射保护涂层160,粘合层140、防尘层150与防反射保护涂层160依次层叠设置于触摸操作层120上,进一步提高屏幕结构100的可靠性。粘合层140、防尘层150及防反射保护涂层160的形状与显示屏110的形状相一致,粘合层140、防尘层150及防反射保护涂层160的通过粘合层140、防尘层150及防反射保护涂层160的尺寸与显示屏110的尺寸相一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手机,包括机身及上述实施例中的屏幕结构100。屏幕结构100设置于机身上。本发明的手机通过屏幕结构100实现显示功能及触摸操作功能,同时,屏幕结构100通过曲面显示部112增加手机的显示区域,提高屏幕结构100的利用率,并通过曲面显示部112上不存在曲面触摸层122的部分使屏幕结构100上具有操作盲区,用户在握持手机时,由于手掌与曲面显示部112的操作盲区相接触,以避免手掌对曲面显示部112进行触摸操作,进而降低握持手机时误操作的可能性,提高用户体验,便于使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