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通信网络中基于密度聚类算法的OSPF区域划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50582发布日期:2019-06-11 22:1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力通信网络中基于密度聚类算法的OSPF区域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区域划分

电力通信网络中所有路由器节点维护一跳邻居数据样本集合NB为S{(r1,N1(r1)),(ri,N1(ri)),…,(rm,N1(rm))},半径Eps和阈值MinPts,其中,任意路由器节点ri∈NB,i=1,…,m,m为电力通信网络中的路由器节点总数,将电力通信网络划分为min(m/M,|A0|)个区域,其中,M为每个区域承载路由器节点的饱和容量,|A0|为骨干区域边界内路由器的数量;

(2)核心节点的确定

任意路由器节点ri维护一组二维空间数据,表示任意路由器节点ri与网络中其他路由器节点v的关系,其中hops表示任意路由器节点ri与其他路由器节点v的网络跳数,dist表示任意路由器节点ri与其他路由器节点v的地理空间距离,

对于任意路由器节点ri,以一跳邻居距离E为半径,即采用欧几里得距离计算方式时,值为1,计算任意路由器节点ri的E领域集合E(ri),若E(ri)中包含的元素个数满足核心对象节点的选举条件,则ri成为核心对象节点,记作rh;NB中所有元素均为待选举的核心对象节点,

(3)骨干区域的划分

确定核心节点rh后,以核心节点rh的一跳邻居节点集合N1(rh)为半径范围建立骨干区域,骨干区域的初始边界为A0={rh,N1(rh)},完成骨干区域的划分;

(4)非骨干区域的划分

核心节点rh的E领域E(rh)中的所有直接密度可达节点N1(rh)中任意节点作为种子节点寻找所有与之两跳密度可达的节点集合W,节点集合W为非骨干区域;

(5)重复步骤(4),直到所有种子节点聚类过程完成,此时与核心节点rh同属一个区域的节点集合W中有可能包含骨干区域的节点,相应的这些交集节点成为非骨干区域与骨干区域的边界路由器节点,加入边界路由器集合,边界路由器集合为DBR={br1,br2,…brj},br为边界路由器,j为边界路由器的数目,NB中未被进行区域划分的其他节点,暂时标记为自由节点;

(6)对于NB中选中的其他核心节点,重复步骤(2)-(5),遍历所有核心节点的区域划分过程,步骤(4)中被标记为自由节点的路由器在遍历所有k个核心节点的过程中部分可能会转换为已聚类节点,在此过程中如果出现某一个已聚类节点同时满足另一个核心节点的区域划分条件,则此节点自动成为两个区域的边界路由器节点,即同时属于两个区域集合,区域划分产生的簇集合为DV={dv1,dv2,…,dvk},dvk为区域划分产生的簇,k为簇的数目,每个簇都有相应的核心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网络中基于密度聚类算法的OSPF区域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簇集合DV中,dvi和dvj均为区域划分产生的簇,i,j∈k,若两个相邻区域dvi和dvj中交集元素个数大于2/3|dvi|或者|dvj|,将两个区域合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网络中基于密度聚类算法的OSPF区域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核心节点的区域划分之后,自由节点未划分至任何核心节点的区域内,这些自由节点通过查询自身维护的一跳邻居集合,选中相距dist等于0的任意一个节点所属簇dvi为自由节点的簇,即自由节点加入距离较近的区域,作为区域中的一个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网络中基于密度聚类算法的OSPF区域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区域承载路由器节点的饱和容量M为50。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