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由器散热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8605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路由器散热柜。



背景技术:

路由器,是连接因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路由器是互联网络的枢纽,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已成为实现各种骨干网内部连接、骨干网间互联和骨干网与互联网互联互通业务的主力军。

路由器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传统的散热方式是在路由器壳体上开设散热孔,随着路由器传输性能的提高,功能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发热量也越来越大,单一的散热孔已经不能满足路由器的散热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路由器散热柜,加快路由器的散热速度,避免内部电子元件的温度过高,从而提高路由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路由器散热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由左侧板、右侧板、顶板和底板围成前后敞口的腔体;

所述柜体的底部设置有一组支撑脚和一组滚轮,所述支撑脚的长度大于滚轮的直径,且支撑脚与底板铰接;

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水平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一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底板相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对挡板,所述挡板平行于左侧板和右侧板且一对挡板围成路由器安装腔;

所述支撑板上方的顶板下表面安装有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向下,所述支撑板下方的底板上表面安装有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的出风口向上;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散热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内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分别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相连,且所述第一风扇与蓄电池之间的导线上设置有热敏开关,所述第二风扇与蓄电池之间的导线上也设置有热敏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与靠近左侧板的挡板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右侧板与靠近右侧板的挡板之间也设置有弹簧,所述挡板与支撑板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也设置有散热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柜体采用木质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路由器安装在路由器安装腔中,当路由器工作发热时,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转动,将凉风吹向路由器,将路由器产生的热量带走,加快路由器的散热速度,避免路由器中各个部件的温度过高,保证路由器的正常工作,提高路由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路由器散热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由左侧板11、右侧板12、顶板13和底板14围成前后敞口的腔体;

所述柜体的底部设置有一组支撑脚15和一组滚轮16,所述支撑脚15的长度大于滚轮16的直径,且支撑脚15与底板14铰接;当需要移动柜体时,将支撑脚15折叠,使滚轮16支撑柜体,推动柜体时更加省力,将柜体推到目标位置时,再利用支撑脚15支撑。

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水平的支撑板17,所述支撑板17的下表面设置有一组支撑柱171,所述支撑柱171与底板14相连接,所述支撑板17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对挡板172,所述挡板172平行于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且一对挡板172围成路由器安装腔;支撑板17上下均为空腔,增加路由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加快热量散失。

所述支撑板17上方的顶板13下表面安装有第一风扇18,所述第一风扇18的出风口向下,所述支撑板17下方的底板14上表面安装有第二风扇19,所述第二风扇19的出风口向上;所述支撑板17上设置有散热通孔173。

将路由器安装在路由器安装腔中,当路由器工作发热时,第一风扇18和第二风扇19转动,将凉风吹向路由器,将路由器产生的热量带走,加快路由器的散热速度,避免路由器中各个部件的温度过高,保证路由器的正常工作,提高路由器的使用寿命。

所述腔体内设置有蓄电池21,所述第一风扇18和第二风扇19分别通过导线与蓄电池21相连,且所述第一风扇18与蓄电池21之间的导线上设置有热敏开关22,所述第二风扇19与蓄电池21之间的导线上也设置有热敏开关22。设定热敏开关22在某个温度下闭合,当路由器产生的热量过多,柜体内的温度达到一定值时,热敏开关22闭合,第一风扇18和第二风扇19通电转动,当柜体内的温度较低时,热敏开关22保持断开,第一风扇18和第二风扇19停止转动。根据路由器的散热量控制第一风扇18和第二风扇19的运行,能够降低能耗,避免不必要的消耗。

为了使路由器的安装更加稳定,所述左侧板11与靠近左侧板11的挡板172之间设置有弹簧174,所述右侧板12与靠近右侧板12的挡板172之间也设置有弹簧174,所述挡板172与支撑板17滑动配合。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果,所述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也设置有散热通孔173。

柜体可采用塑料等材质,优选的,所述柜体采用木质材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